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汴水疏凿之由奏至道元年九月 唐末宋初 · 张洎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隆平集》卷三、《玉海》卷二二、《汴京遗迹志》卷六、《宋东京考》卷一八
禹导河自积石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即今成皋是也,或云黎阳山也。
禹以大河流泛中国为害最甚,乃于贝丘二渠,以分水势一渠舞阳县东,引入漯水,其水东北流,至千乘县入海,即今黄河是也
一渠疏畎引傍西山,以东北形高敝坏堤,水势不便流溢,夹右碣石入于渤海
《书》所谓「北过降水至于大陆」,降水即浊漳,大陆则邢州巨鹿泽。
「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河自魏郡贵乡县界分九道下至沧州,今为一河
逆河者,谓与河水往复承受也。
齐桓公塞以广田居唯一河存焉,今其东界至莽梧河是也
禹又于荥泽下分大河阴沟引注东南,以通淮、泗
大梁浚仪县西北,复分为二渠一渠元经阳武县中牟台下为官渡水
一渠始皇疏凿以灌魏郡,谓之鸿沟莨菪渠自荥阳五出池口来注之。
鸿沟即出河之沟,亦曰莨菪渠。
汉明帝时乐浪王景、谒者王吴始作浚仪渠,盖循河沟故渎也。
渠成流注浚仪故以浚仪县为名。
灵帝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故世谓之石门
渠外东合济水,济与河、渠浑涛东注,至山北
渠水至此又兼邲之水,即《春秋》晋、楚战于邲。
邲又音汳,即「汴」字,古人避「反」字,改从「」字。
渠水东经荥阳北,旃然水自县东流入汴水
郑州荥阳县西二十里三皇山上,有二广武城二城相去百馀步,汴水两城间小涧中东流而出,而济流自兹乃绝。
唯汴渠首受旃然水,谓之鸿渠
东晋太和中桓温北伐前燕,将通之,不果
义熙十三年刘裕西征姚秦,复浚此渠,始有湍流奔注,而岸善溃塞,疏凿漕运焉。
隋炀帝大业三年,诏尚书左丞相皇甫谊发河南男女百万开汴水,起荥泽入淮千馀里,乃为通济渠
又发淮南兵夫十馀万开邗沟,自山阳至于扬子江三百馀里,水面阔四十步,而后行幸焉。
自后天下利于转输
孝文时贾谊言「汉以江、淮奉地」,谓鱼、盐谷、帛,多出东南
至五凤中耿寿昌奏:「故事岁增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
亦多自此漕运
唐初,改通济渠广济渠。
开元中黄门侍郎平章事裴耀卿言:江、淮租船,自长淮西北鸿沟,转相输纳河阴、含嘉、太原等仓。
三年,运米七百万石,实利于此
开元末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浣,以江、淮漕运淮水波涛有沉损,遂浚广济下流,自泗州虹县楚州淮阴县北八十里合于淮,逾时毕功。
既而水流迅急行旅艰险,寻乃废停,却由旧河。
德宗朝,岁漕江、淮米四十万石,以益关中
时叛将李正己田悦皆分军守徐州,临涡口梁崇义阻兵襄、邓,南北漕引皆绝。
于是陆运使杜佑请改漕路,自浚仪西十里,疏其南涯引流琵琶沟,经蔡河至陈州颍水,是秦、汉故道,以官漕久不由此,故填淤不通,若畎流培岸,则功用甚寡。
庐、寿间有水道,而平冈其中,曰鸡鸣山请疏其两端,皆可通舟其间登陆四十里而已,则江、湖、黔、岭、蜀、汉,可方舟而下
由是白沙东关,经庐、寿,浮颍步蔡,历琵琶沟入汴河不复经溯淮之险,径于旧路二千里,功寡利博。
朝议将行,而徐州顺命淮路乃通。
国家膺图受命,以大梁方所凑,天下之枢,可以临制四海,故卜京邑定都
汉高帝云:「吾以羽檄天下兵未至」。
孝文又云:「吾初即位,不欲出虎符郡国兵」。
知兵在外也。
唯有南北军期门郎羽林孤儿,以备天子扈从藩卫之用。
唐承隋制,置十二卫府兵,皆农夫也。
及罢府兵,始置神武神策禁军不过三数万人,亦以备扈从藩卫而已
禄山犯关,驱市人而战;
德宗蒙尘扈驾四百馀骑,兵甲皆在郡国
额军存而可举者,除河朔三镇外,太原、青社十万人,邠宁、宣武六万人,潞、徐、荆、扬五万人,襄、宣、寿、镇海二万人,自馀观察团练要害之地者,不下万人
今天下甲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并萃京师,悉集七亡国之士民辇下,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
甸服时有水旱不至艰歉者,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匮乏
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然则禹力疏凿以分水势炀帝开圳以奉巡游,虽数湮废,而通流不绝百代之下,终为国家之用者,其上天之意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