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废威虏等军奏端拱二年七月 唐末宋初 · 张洎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
古者边城聚兵众,盖所以要害之地,制戎狄之侵。
周城朔方,汉取河湟,唐筑受降、临泾等城,即其事也,隔阈夷夏终古赖焉。
今闻威虏军等置平川,地非险阻带甲之士,不满万人
议者谓国家比创此军,以捍蔽定州,此军若废,则北戎立至城下
以为议者不究事实,盖谋虑之过焉。
今请以敌势言之。
敌人举十万之众,长驱深入量留千骑营于威虏军城隍之侧,则威虏等军闭垒不暇岂能出城野战哉?
略地则既无邀截之期,贼攻城则自有败亡之祸,而望藩屏镇、定不亦难乎!
是知威虏等军,废之非有利于北戎,置之又无益邦国
曩者匈奴乘隙牧马德州去岁匈奴犯边顿兵深、赵威虏等军婴城自固,仅同闭邑,徒分兵势,何益边防
契丹骑兵利于驰逐,欲致敌于野战,此祷祠而望也。
王师坚壁固垒持重待之,既沮其谋,此所以未得志于中夏也。
闻兵窥近塞,阻绝粮道,而王师遽为之出,是敌人致敌之谋行矣。
夫兵者势也,势之所向利害形焉。
诸军合谋乘机电发援旗鸣鼓决战中原,则杀敌摧锋,士知用命矣。
今闻三镇之众,冒炎酷,陟郊坰戈而趋者,裹送糇粮而已
既充防护军储之役,则本无斗心,以援送怠惰之师,当北敌狡扬之骑,且行且战,必贻败衄
一军小却,众或随之,则威虏等军望风自下矣。
威虏等军,朝廷既发大军与之馈运假使所送兵食达本城,然则岁月之间,糇粮必竭。
戎人既未退,运路亦未通,国家不可复起三镇之师,与之裹送也。
威虏军所城邑逼近边隅北戎来侵,既不背城出战北戎入寇,又不能谨守封陲,但虚聚甲兵费耗廪食而已
古者边城受战,烟尘警急,或益甲卒以增其众,或运糇粮以资其食者,盖敌人远涉吾境,虽有十倍之众,终不能旷日持久,与我争锋,兹所以添给戎资,以待其遁也。
威虏等军,与蕃界连接,蕃族之众,朝夕往来朝廷岂能以月系时,调兵备食也?
安危事势昭然可观,傥尚因循,必成陷没
临机制变,转危就安,天与其时间不容息
若此际运粮之众得达本城,其威虏等军宜因此时,乘大军之势,保全士旅,拔垒而旋。
如是,则三镇之众出既有名威虏等军免覆亡之祸矣。
契丹逆命河朔未宁国家控禦之方,宜举其要。
以为凡在边境军垒,其甲卒不满三万人以上者,宜从废罢
既省朝廷供给,又免戎狄吞侵,以所管之师外隶缘边大镇缘边大镇甲兵既聚,士马自强,以守则易州倾陷之危,以战则有蕃汉力均之势,与夫分兵边邑,坐薪待燃,岂可同年而语也!
朝廷傥能如此制置向去契丹或昧于机变,尚务攻侵,则相、魏坚壁当其前,诸镇连衡其后,野无俘掠资储匮乏我军既聚,形势用张,契丹虽恃凶残,臣以为终未能果为中国患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
不」字下,据下句当有「能」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