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忍字碑 后周至宋初 · 李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光绪《元氏县志》卷三、民国《元氏县志》卷一四
忍之为言,耐也。
昔人有称耐辱翁者,正亦谓忍。
其于传,恕字亦近之。
夫人皆有血气之禀、七情之动,然自圣贤下不能养气制情,𨔝必酌义之归者。
同途而趋,孰不欲先人
同席而处,孰不欲上人
无故被有疵辱,则怒情喷张,天地易位,鲜见祸败不随而至焉,丧元陨身者有之,覆家赤族者有之。
使人唾其面不较,如娄师德
人溺诸水不恚,如孙登,宁复有祸败之事乎?
司空图谓「忍事灾星」,杜少陵谓「忍过事堪喜」,信乎皆美谈也。
是故君子知忍为最可恃者。
不独忍疵辱,困苦亦忍之;
不独困苦嗜欲亦忍之。
三者之来,一归于忍,不但君子,虽至圣可也
然忍之在人固妙,而人之能忍甚难;
苟能之矣,鲜无其验。
张公艺九世同居闺门雍睦唐高宗问其致验之方,公艺书「忍」字百馀以进。
噫,盖以非忍,宁能睦九世耶?
夫忍之验,不啻此耳。
事上而获上,待下而感下,随寓以之,无所悔错。
古人童白穷显,服此无斁,而以成德著称者,数不辍指。
噫,古贤达人尚然况今之愚且贱者,可弃此乎!
《书·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
周《国语》曰:「求盖人,其抑下滋甚」。
他凡经传格言称及之者不能述备,同志之士宜姑熟玩于斯
按:嘉靖真定府志》卷一八,明嘉靖二十八年刻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