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子夏毛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文选卷四十五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志也。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与子俨等书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告俨、俟、份、佚、佟:夫天地赋命,有生必有终,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岂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邪?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荼毒,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已,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耳。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更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陋,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恨汝辈稚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汜(毓字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本集。《晋书·陶潜传》,《宋书·陶潜传》,《艺文类聚》二十三,《御览》五百九十三。)!
停云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停云,思亲友也。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时运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荣木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有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赠长沙公族祖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长沙公于余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已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答庞参军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庞为卫军参军,从江陵使上都,过浔阳见赠。
形影神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九日闲居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待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游斜川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答庞参军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孔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
与殷晋安别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赠羊长史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已上并本集)。
饮酒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余间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本集,《御览》四百九十七。)。
有会而作诗序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已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本集。)!
桃花源记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渔人姓黄名道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刘歆。)。太守即遣人随之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本集,《艺文类聚》八十六,《御览》九百八十七。)。
尚长禽庆赞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尚子昔薄宦,妻孥共早晚。贫贱与富贵,读易悟益损。禽生善周游,周游日已远。去矣寻名山,上山岂知反(《艺文类聚》三十六。)。
天子孝传赞(虞舜 夏禹 殷高宗 周文王)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虞舜父顽母嚣,事之于畎亩之间,以孝烝烝,是以尧闻而授之,富有天下,贵为天子。以为不顺于父母,若穷而无归,惟顺亲可以得意。苟违朝夕,若婴儿之思恋,故称舜五十而慕。《书》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言思其来而训之,爱敬尽于事亲。是以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夏禹有天下以奉宗庙,然躬自菲薄,以厚其孝。孔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禹之德于是称闻。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敬。孝敬之道,美莫大焉。殷高宗谅阴三年不言,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而后言,天下咸欢,德教大行,殷道以兴。《诗》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此之谓乎?周文王之为世子也。朝于王季日三,鸡鸣至于寝门,问于内竖,内竖曰安,文王乃喜。不安,则色忧,行不能正履。日中暮亦如之,食上必视寒温之节,食下必问所膳而后退。文王孝道光大,其化自近至远,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矣。赞曰:至哉后德,圣敬自天。陶渔致养,菲薄享先。亲瘠色忧,谅阴寝言。一人有庆,千载赖旃(本集)。
诸侯孝传赞(周公旦 鲁孝公 河间惠王)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周公旦,武王之弟。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制礼作乐,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诗》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言诸侯乐其位而敬其事也。仲尼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贵而不骄,位高弥谦,自承文武之休烈,孝道通于神明,光被四海,武王封之于鲁,备其礼乐,以奉宗庙焉。鲁孝公之为公子,周宣王问公子能道训诸侯者立之。樊穆仲称其孝曰:“肃恭明神,而敬事耆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咨于故实,不干所问,不犯所咨”。王曰:“然则能训理其民矣”。乃命之于夷宫,是为孝公。夫宗庙致敬,不忘亲也,有国不亦宜乎,汉河间惠王,献王之曾孙也。西京藩臣,多骄放之失,其名德者唯献王,而惠王继之。《汉书》称其能修献王之行。母薨,服丧尽礼,哀帝下诏书褒扬,以为宗室仪表,增封万户,礼古之人皆然。至于末俗衰薄,固已贤矣。贵而率礼又难,其见褒赏,不亦宜乎?赞曰:贵骄殊途,不期而会。周公劳谦,乃成光大。二侯承鲁,遵俭去泰。河间率礼,汉宗是赖(本集)。
卿大夫孝传赞(孔子 孟庄子 颖考叔) 东晋 · 陶潜
出处:全晋文
孔子,鲁人也。入则事父兄,出则事公卿,丧事不敢不勉,故称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是亦为政也。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虽蔬食而齐,祭如在。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孝之至也。至德要道,莫大于孝。是以曾参受而书之,游夏之徒,常咨禀焉,许止不尝药,书以杀父!宰我暂言减丧,责以不仁。言合训典,行合世范,德义可尊,作事可法,遗文不朽,扬名千载。孟庄子,鲁人也。孔子称其孝,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政与父之臣,是难能也。夫孝子之事亲也。事亡如事存,故当不义则争之,存所不争,则亡亦不敢改。父之道,犹谓之孝,况终身乎?颖考叔,郑人也。庄公以叔段之故,与母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考叔为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而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汝有母遗,繄我独无”。考叔曰:“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考叔曰:“若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而施及庄公。《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赞曰:仁惟本悌,圣亦基孝。恂恂尼父,固天攸造。二子承亲,式礼遵诰。永锡纯懿,无改遗操(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