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山中鸣蛙恼人诗以纪之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哿韵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十日荒山雨中坐,山脚虾蟆啼向我。
灯昏眼乱不能言,海沸江喧乘一舸。
吾闻仙人爱清静,杂置鼓吹恐计左。
蚓窍日月磨天来,灭尽音声灭爝火。
案:以上七题录自《庐山志•历代诗存》(上海仿古印书局一九三三年),吴宗慈注云:「以上为光绪十九年易实甫范仲林罗达衡等游庐山时作。」
曾农髯见寄一诗次韵答之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出处:散原精舍诗别集
农髯搦管洒兰雪,兀兀穷年忘头白。
妙收众艺归自得,神凝造化沃内热。
安知二豪更侍侧,我窜穷山几苟活。
久无鲜鲙供缕切,日饱苦笋比遗
行箧尚搜髯水墨,光精不污龙战血。
况吐俊句跻三绝,死友独抗李文洁
髯果来博猿鸟悦,为买泉明上京(陶诗「畴昔家上京」,盖为其故宅。)
始去浔阳庐山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背郭心无涯,攀巘气已接。
元翠界天飞,云光烂双颊。
伊余眷道真,携侣就登蹑。
目挂九江船,思冷千山叶。
乍晴林欲高,重寻径辞捷。
天霄下游龙,嘘雨洒宙合。
鸿濛閟灵踪,响籁诱奇答。
襟延万象亲,兴与良苗惬。
纤风扇榆柳,长谷乱莺蝶。
烦斸苍姻根,胜游贤负笈。
晚抵东林寺宿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千山驱人不得语,势与猛飞争臂膂。
阴林出没又高原,飘思连愁何处所。
天痕乍映浮图出,坏寺荒垣飒寒雨。
入门惊笑一拂衣,唤进盘飧倒尊甒。
坐窥奇峰各有状,赤岩银瀑若初吐。
须臾大云障裹之,旋复崩漏相捍拒。
其时困惫灯在壁,扶床始欲展两股。
小僮好事持烛回,照数断碣复起舞(寺壁有柳诚悬李北海断碣。)
慧远陶潜不在世,哲人风迹乃敢侮。
吾于佛说剧茫昧,但眷废兴生叹怃。
夜深万窍犹喧豗,公挟蛟虬斗婋虎。
千念往与顽怪通,腾降有如臼遇杵。
衾孤梦寐失鸣鸡,厨虚瓮盎绝饥鼠。
鼾雷剩取僧不归,安得天音送钟鼓。
己巳山居除夕适登恪自武昌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散原精舍诗别集
磊磊天外山,窈窈山中屋。
老惫无所归,依栖媚抱蜀。
霰雪淹昏晨,长风荡穷谷。
荏苒迫岁尽,一掷人代速。
小男溯江湍,历险攀幽筑。
卫此飘零魂,稍获收骨肉。
夕轩灯火张,肴列醑亦馥。
避魅爆竹声,汉腊存旧俗。
俯仰有馀悲,万方祸犹酷。
媛姝私物表,心死不待鞫。
倚榻传茗饮,洗我商歌腹。
窗影临远岫,孤云若可束。
夜气响微籁,星点缀枯木。
吹息阊阖开,五运验剥复。
上元夕携家踏雪径玩月听水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出处:散原精舍诗别集
皓皓月流天,离离月含雪。
寒光写混茫,雪月初无别。
陂磴出人影,秃枝迎突兀。
荒区象纬迷,列屋鸣吠绝。
笼烟蹲众岫,倒景金银阙。
向背传瀑音,交响愈呜咽。
桥头飞雷霆,怒坼乱石裂。
阻坁潴澄潭,绮纹俯可掇。
遗此太古境,精魂有超越。
松林穿玲珑,彩翠互明灭。
稚子跃且呼,夜气破凝结。
指就灯火窗,摹记肝肺热。
归宗寺夜宿待月上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养韵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名山造清严,法场礼崇广。
连木翼云齐,奇岫弸霄朗。
结构排青冥,依栖抚莱莽。
下方接鸡犬,垂座卫龙象。
峨峨金轮峰,大月吐其上。
天人涵虚澄,山河浮滉瀁。
屡劫升万灵,四界沈一想。
苕苕物我遗,亹亹德心长。
微吹生无倪,圆尘妙相奖。
吾党何言说,弥天寂钟响。
病山同年寄怀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出处:散原精舍诗别集
海尾赘流人,幽忧阅年岁。
劫杀弥宙合,祸枢及夷市。
匿迹同僻性,片椽等囚系。
比邻得非园,素侣所游憩。
双杖过尤数,歌哭倒胸臆。
栏角挂斜阳,依依照影地。
一从窜穷山,冰雪埋身世。
听猿伤羁单,看鸟慕气类。
残魂缠昔践,孤呻起天际。
投章孕名理,发悟减积痗。
学道老无成,聚散归自弃。
精神与往来,南华有微契。
鞭后而养空,傥坚桑榆志。
金轮峰下喷雪亭观瀑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化人飘霜髯,下饮龙蛇窟。
不然九天溃,一孔泻荡潏。
我闻震心魄,探历特踔出。
崎岖百盘底,跻此鸟翼侧。
已讶地维穿,恍接天根立。
破碎髓骨痕,万象中桡郁。
其流所纷荡,遂浴日月色。
吹肌回沤尘,但有元气湿。
鸿荒接浩浩,势欲弃瀛渤。
破山飞雷霆,咽入婴儿泣。
元化岂尔留,五运珠跳隙。
石梁狎湖峤,倒影雪色壁。
从兹契真源,呼童煮新汲
青玉峡龙潭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天飙横断鹅池北,叶飞片片残阳色。
将携复在漱玉亭,地迥霄空荡深黑。
上有坚苍之绝壁,银河怒翻出霹雳。
斗落乍起旋逶迤,窈冥弄影浮酒卮。
椭圆镜面唾岩渌,寒入海窍蛟鼍窥。
光景娱人不能去,闲寻昨岁留题处。
叠壑雕镌荒鲜菭,一笑苍茫欲谁语。
澄潭倒插双剑峰,掉头吟啸云气浓。
海山飘飖呼李白,真与青天骑白龙。
万杉寺五爪樟歌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匡庐有奇树,厥名五爪樟。
根株据地德,柯叶鸣笙簧。
翻风泄雾青冥右,势压千山万山秀。
异景常惊仙魅过,孤标已拒蛇龙救。
乾端坤倪气广漠,枝柱鸿濛影飞鹤。
世人那识参天心,祇赏云光烂岩壑。
拂拭从思皇古年,旁松邻同刚坚。
出逢海客探荣落,道溉灵栖第六泉。
三峡涧连理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冬韵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三峡涧侧连理,蹲立如虎腾如龙。
修枝纤叶何巃嵷,各有姿态临丰茸。
亏蔽日月昏云重,哀壑写湍千杵舂。
月宵雨辰啼螀蛩,荒山更有鼓与钟。
依倚坚固维敬慕,樵牧嗟叹仙憧憧,人世万命如溃痈。
旁置峡壑为垣墉,邻里罗列枞。
情不可死道可宗,海枯石烂能追逢。
携二三子来支筇,谁其知者五老峰
二月二十二日杨居士德洵招邀山中邻客二十许人集黄龙寺宝树下寺僧青松长老人荐乡制豆花飨客罢餐取影复过黄龙潭观瀑题以纪兴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出处:散原精舍诗别集
山中百日闭冰雪,阊阖晴开万景彻。
草芽微茁欲荑,手挽春风攀峍兀。
重寻古寺楼栏加,宝树高高拂紫霞。
仰视环走杂妇孺,泬漻壑谷腾欢哗。
剔读碑字漶莫识,但传昙诜所移植。
千年灵气嘘龙蛇,鼎峙南天表古德。
列坐广场白日丽,樱花插砌暖相对。
蜀僧盆盎煮祁,遍滴法乳誇乡味。
群嬉胜地影婆娑,镜中幻相添维摩
自窜空荒老无乐,向开笑口山之阿。
盘磴下趋探釜底,绝壁悬泉翘马尾。
坐石鉴面洗我心,顿凭潭水参初祖。
还途各逐凌风翰,仄径疏林夕阳乱。
笋舆出没一掉头,夭矫苍虬挂天半。
由玉渊至栖贤寺罗汉画像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松杉冥冥了长谷,争踏玲珑一顷玉。
雪虬倒饮瓮盎隘,首下尻高谁敢束。
瀑声飞送栖贤寺,行携寒雨造廊曲。
寺僧愿悫导之游,杂出蔬笋饱饥腹。
大钟不动堂宇静,五老下瞰元化肃。
临阶捧视罗汉图,国初以来遗百轴。
乍披一二意惨澹,怪变已足骇童仆。
徐寻众妙轶万象,大千不值藏一粟。
吾爱尊者无言说,但骑龙鸾跨狮鹿。
游翔九州弹指耳,戏倾海水为悲哭。
此来亦祇众生相,旬日雨阻千峰麓。
对佛感叹际天地,尤痛发兴先裹足。
虚空破碎赘一杖,心造万物丐地缩。
同游三子若有悟,笑指罗汉两瞑目。
天人悤悤要安归,水自不闲山自绿。
卧龙冈瀑布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匡山瀑布如群龙,淩风遍挂东南峰。
卧龙冈瀑更异态,若以孤挺包奇雄。
飞厓剑削界一线,环束天色团团通。
外向稍辟作门户,恍临缺月悬张弓。
澒洞靓杳潭水在,下育物怪谁能穷。
飏烟溅沬冷人眼,时复掩映岩花红。
何来钓竿倚濑侧,细鳞跃入筠篮中。
长鲸巨鼋厉牙齿,转吐寸饵嗤此童。
古人学道领幽异,筑室为思朱晦翁
日月泬漻造化狎,天置冰雪浇心胸。
出憩田舍万竹蔽,尚闻此瀑鸣洪钟。
归来灯火一摹揣,魂梦吹下千蜺虹。
三月三日惕园互挈家人杂雨稚子出谷口游眺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纸韵 出处:散原精舍诗别集
阳韶启令辰,骋怀斯可喜。
芳草始如茵,承日岩气紫。
松壑出红桃,苔径馨白芷。
游蜂欲衔须,天际鸠声起。
灵蕴古莫传,赏悟自为美。
循陂憩閒馆,面势凭壁垒。
歘萦买山愿,那省问舍鄙。
折趋溪上桥,激湍怒发矢。
据石峙或蹲,写影潭作纸。
二稚跃投杖,翻雪沬溅髀。
既惬浴沂情,复契在川旨。
踯躅咏而归,冥随万化驶。
清明日隆恪夫妇登恪小从过天泉洞御碑亭观天池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出处:散原精舍诗别集
雨馀披霁辉,稠叠云岩出。
草径引逶迤,松林拂疏密。
杂花眩白红,艳夺桃李色。
仙洞迫在眼,再挹幽泉滴。
苔壁污镵镌,魂冷龙蛇窟。
斜登御碑亭,异人觌彷佛(碑写明太祖《周颠传》。)
下瞰青茫茫,原野春烟裂。
盆浦带濂溪,波光荡无极。
连冈指新塔,升降疲崭崱。
左睨崥嶂雄,蔽若垂天翼
石泉依寺院,龙鱼寒尚蛰。
战垒讲经台,芜没废兴迹。
紫阳昔解官,山北始攀陟。
踵寻增慨然,遗风鸦啼灭。
吊古别残僧,云中影摇兀。
五老峰旁观三叠泉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峍屼尽地气,扶摇蹑天根。
蹴此鸿荒穿,扪彼日月存。
庐阜峻南维,荡荡以浑浑。
倔强海岳外,陵控荆扬昏。
元精有蓄泄,喷溜撼瑶门。
旁窥大造施,拗怒从飞翻。
蜿蜒螭龙势,悸慄猿鸟魂。
声裂万壑底,终古寻无源。
回瞰作极色,湖江浩相吞。
粒粒郡国界,沄沄洲屿痕。
天风吹碧虚,云物正巑岏。
飘飖出宇宙,始觉吾心尊。
摩挲幻流峙,嘘翕生凉温。
颓然顺大道,可忘不可论。
首夏移居松树林新宅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出处:散原精舍诗别集
专壑涉冬春,雪屋冷梦寐。
朱阳苏我魂,作计更辟地。
隔陂面势佳,取适数椽庇。
仍存幼安榻,别据华胥世。
怪石瞰门闾,远水漏氛翳。
咫尺万松林,飞影散浓翠。
风起满涛声,笳管半天沸。
憩彼木末台,千里纳凉吹。
白曳月东出,红敛日西坠。
孤襟媚光景,悠悠送年岁。
渊明移南村,同迹颇异趣。
素心有珍禽,遗响寻吾契。
节庵 清末至民国 · 陈三立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散原精舍诗续集卷中、散原精舍诗集外诗
梁髯羸病馀,吞泪自治疗。
孑身犯舟车,人识辽东帽
荒荒种树区,日伴万鸦吊。
长镵了平生,剖肝诉九庙。
穹庐霰雪埋,坐想改形貌。
滔天浸祸水,其暇止群噪。
万里共残阳,累书疚未报。
看云卧溪堂,思君以寄傲。
案:录自《东方杂志》第十二卷第八号(一九一五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