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洞仙歌 天津消夏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十七部
红楼栉比,屋稠人烟密。
七二津沽近咫尺。
北连渤海,南接青齐,堪欣赏、华北繁华无匹。

可怜当盛暑,炎热蒸人,浃背汗流宛如滴。
何处觅清凉,屋顶花园,高百尺、夜游最适。
讶蓦地、两腋觉风生,早溽暑潜消,爽透胸臆。
潇湘夜雨 夏夜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阳韵
纨扇摇风,湘簟铺水,楼前绿柳池塘。
夜深时送藕花香。
身快爽、兰汤新浴,灯扑灭、刚罢晚妆。
宜人处、冰肌玉骨,遍体清凉。
暑销午夜,汗消玉臂,竹枕方床。
盛夏浑忘却,六月时光。
河汉渺、月华高洁,音乐袅、无线悠扬。
冰盘里、沈瓜浮,凉味耐思量。
玉漏迟 明湖白莲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二部
荷香飘水上,明湖胜地,辄为神往。
绿柳垂杨,花绰约波心荡。
一望婷婷十里,琼玉姿、高华堪赏。
清溪漾。
出水不滓,芳洁无两。

年年红袖青衫,尽湖上纳凉,花间荡桨。
水榭亭台,风人怀想。
十顷白莲碧荷,送凉味、微风轻飏。
静无浪。
到处笙歌画舫。
水调歌头 喜彩云十年前在大连不过一髫齿雏伶,随其姐喜彩莲来津演剧,居然名伶压轴。年华似水,不胜感叹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七部
碧玉喜娇小,么凤恰双鬟。
大连湾上曾见,忘记是何年。
世事沧桑转眼,人事天渊变换,此豸竟娟娟。
别后几寒暑,响遏碧云端。

唱做细,眉目秀,影珊珊。
抑扬顿挫,敢是阿莲口亲传。
今日津沽初到,姊妹连翩伴演,佳奏万人传。
不胜成今昔,为我记涛笺。
满庭芳 夏雨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尤韵
山色空濛,岭云腾突,盛夏骤疑清秋。
四围林木,青翠碧如油。
正炎午、绿野平畴。
看山雨,欲来还未,风满枕江楼。
倾盆瞬息至,走泉飞瀑,沟满河流。
渐千山出浴,万花低头。
水墨天然图画虎儿笔、一幅全收。
凉滋味,今宵省得,稳睡可无忧。
烛影摇红 朝霞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八部
朝气清新,星疏月黑天将晓。
万家沈寂睡方酣,唯我振衣早。
独上平台远眺,怪东方、缘何火耀。
仰视天半,十里红云,朱霞万道。
赤壁映成,万山疑是周郎烧。
几家红粉脸轻匀韩偓诗:向镜轻匀衬脸霞。),又似炬高照。
可是群仙欢宴,朱颜光曜。
长天一色,孤鹜齐飞,有人啸傲。
暗香 晚香玉,即夜来香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十八部
夜侵凉月。
被万株玉葩,映来通白。
拂水着烟,轻袅风枝送香雪。
三十年前往事,曾记在、丰台驿站,见小玉、袅袅婷婷,带露手亲摘。

艳绝。
恁时节。
又绣阁闺楼,夜来流媚,晚香偷泄。
襟上枕旁倍亲切。
茉莉逊他素洁,比栀子、更为芳冽。
助夜兴,沈醉里、引人欣悦。
声声慢 喜雨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三部
米家山水。
烟雨楼台,濛濛一望无际。
终日淋漓,浑似夏天气。
几株院中花木,一任他、展碧恣翠。
点滴滴,正模糊,千万树水云里。

夏雨连番堪喜。
活水长,肥稻粱繁鲔绿鲤。
兆庆丰年,神福佑农人畀。
嘉禾尽含生意。
青葱、展望千里。
今日始,颂太平、声满大地。
小重山 凤仙花(二九年七月一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五部
小院凤仙次第开。
迎秋舒粉蕊,惬幽怀。
丽人不惜踏凤鞋。
怜娇艳,素手摘花来。

韵事费疑猜。
纤纤十指,细磨揩。
娇红不比晕桃腮。
同珍重,银甲染妆台。
凤凰台上忆吹箫 和漱玉词,用原韵(二九年七月五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尤韵
南浦送君,河梁携手,时时忆在心头。
任庭花似火,新月如钩。
祇恹恹无聊赖,怅惆处、何日是休。
腰围减、春日分袂,又到新秋

堪羞。
年华辜负,可爱的青春,一去难留。
每月明人静,独上高楼。
惟有楼头燕子,应怜我、尽日凝眸。
望不尽、星隔河汉牵离愁。
双双燕 七夕(二九年七月六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四部
夜凉似水,正银汉无尘,鹊桥竞渡。
一年阔别,妾在织锦机上,郎在牧牛河渚。
两怅惘、向谁细诉。
今宵握手言欢,莫把佳期辜负。

堪诅。
更添凄楚。
刚双宿双飞,稍伸鸳羽。
晓鸡更唱,奈促早寻归路。
纵人间无此苦。
这恨海、情天莫补。
愁损翠黛双蛾,挥泪临歧如雨。
昼夜乐 新秋(二九年七月六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二部
翠楼今夜讶新爽。
凉意味、侵罗帐。
何期一雨经过,变作初秋模样。
沼莲池活水涨。
小阁外、碧柳轻飏。
睡稳梦方长,四壁虫声响。

梦中睡起添怀想。
忆远人、恁情况。
秋风来自君边,到否寒衣正望。
孤枕单衾倍悽惘。
蒹葭苍、令人神往。
寂寞无情绪,触景更惆怅。
锁窗寒 七夕闺思(二九年七月七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凉月半钩,玉阶露冷,银河星莹。
无限秋思,此日此情难定。
看牛郎、今宵鹊桥,云衢鹤驭鸾骖迎。
似新婚久别,旧欢重聚,双双俪影。

那更。
栏干凭。
正蟢网难成,绿窗幽靓。
多磨好事,恁比神仙光景。
尽日来、会少离多,盈盈一水双星耿。
几怀思、几次丁宁,河汉依然梗。
瑶台聚八仙(一名新雁过妆楼、八宝妆 回忆济南中元二九年七月一五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记得济垣。
秋气爽、喧闹最是中元
老幼男女,湖上争会盂兰。
列炬如星千点火,河灯下水万枝莲。
月满船。
历亭蚁渡,画舫笙喧。
是谁徘徊月下,访吴家碧玉,韶齿双鬟。
荷香送凉,侵入碧纱橱前。
迎风不觉沈醉,又何似、三生证夙缘。
浑忘却、人在羁旅,客在济南
陌上花 观赏王廉州仿巨然溪山无尽图长卷(二九年七月一八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七部
溪山无尽,廉州临摹,图成长卷。
画仿巨然,上有丁未题款。
原图早已归天府,影本几与真乱。
见烟云迥复,山川苍郁,气象千万。
笔歌兼墨舞,墨香凝处,造化人工相半。
何幸今朝,名迹得供清玩。
看云山、千里苍茫,无数野村江岸。
麓台题跋,谷评语,兼金难换。
解语花 悲秋(二九年七月一九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四部
斜风细雨,惨绿泣红,惆怅无情绪。
故乡修阻,家万里、凭眺处空延伫。
想望云树。
无净土、遍生豺虎。
携老幼、家室流离,痛楚将谁诉。

因念全球诸国。
正横飞血肉,剑拔张弩。
弹抛焰吐。
兴亡事、转眼山河非故。
君臣被虏。
堪凭吊、秋深几许。
总伤心、中外同时,凄怆悲禾黍。
解佩令 偶成二九年七月二○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十八部
十年海上,牧羊生活。
付等闲、白了少年发。
老去填词,一半是、寄愁写郁。
又何曾、醉花弄月。
咀茹南宋,寝馈北宋,倚新声、竹垞堪捋。
载酒江湖,断不使、风流销歇。
抒衷怀、清狂欲绝。
换巢鸾凤 仿史梅溪闺情,并步原韵(二九年八月一四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萧韵
杏艳桃娇。
正月明花坞,覆蓝桥。
汉皋留玉佩,仙女恋文箫
盈盈十五小蛮腰。
彩鸾下嫁,有魂也消。
佳期到。
灵犀一点两心照。

垂髫。
姿窈窕。
明月今宵,居然投怀抱。
吻接樱红,鬘拖云绿,一夜春融芳草。
夫婿王昌忒风流,凤俦鸳侣宜偕老。
贪欢娱,恨东方、不觉天晓。
念奴娇一名百字令、壶中天、湘月、大江东去 中秋二九年八月一五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十一部
广寒宫殿,看今夕、桂魄婵娟都胜
冷露无声天似水,深碧琉瓈万顷。
世界三千琼楼十二,照遍嫦娥影。
良宵赏玩,吟咏更添清兴。

遥想唐代玄宗中秋踏月,曾游清虚境。
骖鸾下,妙舞清歌动听。
忆曲归来,霓裳暗谱,记异至今省。
月宫何处,取来疑有途径。
东风第一枝 菊花,用张仲举原韵(二九年八月二八日 清末至民国 · 林修竹
 押词韵第十六部
瘦极西风,寒随北雁,清樽莫负约。
素姿不比春花,冷艳妒先梅萼。
晚来三径,已无燕子杏花掠。
好伴同、孤傲青松,天半邀来云鹤。

风冷冷、秋高云薄。
影澹澹、柴桑村落。
最宜处士人家,点缀墙根屋角。
金英玉蕊,那喜近、画楼珠箔。
渊明赏菊东篱,羞拟逊何逊。)梅东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