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赠化主 南宋 · 陆九渊
 押马韵
学佛居山林,往往仪状野。
道人翩然来,礼节何尔雅。
职事方悯悯,言论翻洒洒。
安得冠其颠,公材岂云寡。
石子重 南宋 · 陆九渊
 押虞韵
古重百里长,寄命谋托孤。
今以京秩授,糜至无贤愚。
州家督版帐,殿最视所输。
况乃积弊久,宿负堆文符。
老奸乘仓皇,阴拱为师模。
民穷敛愈急,吏饱官自癯。
天子为焦劳,宵旰思良图。
高选部使者,庶使德意敷。
石君在荐剡,闻者皆欢愉。
不知何方民,凋瘵迟君苏。
君丞固安日,岁旱当蠲租。
县白如故事,守怒牢睢盱。
赖君争之力,意得所请俞。
揭数授里正,俾后不可渝。
又尝宰尤溪,吏辈初窥𨵦。
首以财匮告,欲辟侵民途。
君乃治税籍,弊蠹穷根株。
简易以便民,上下交相孚。
民自不忍负,岂复烦催驱。
关征且损数,孰谓儒术迂。
使家得此人,黄屋何忧虞。
惜哉不及用,重使吾嗟吁。
送德麟监院归天童和杨廷秀 其一 南宋 · 陆九渊
 押寒韵
尽道吾庐登陟难,上人得得到相看。
莫言无物堪延待,也有浇舌本乾。
其二
 押词韵第三部
闻说淮民未免饥,春头已掘草根归。
羡君稛载还山去,要挟星郎大字诗。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南宋 · 陆九渊
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
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
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峣埆。
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
荒政劳庙谋,赈廪开(原作闻,据小集改)数数。
饥羸不待饱,共感君泽渥。
仁哉覆育恩,所恶吏龌龊。
教诏弥谆谆,听受祇藐藐。
何知国与民,足己肆贪浊。
流离且未还,已复事椎剥。
按察殊未曾,圣主独先觉。
重贻宵旰忧,顾盼求卓荦。
君固岷峨英,怀抱富荆璞。
迩来奏对语,朝阳鸣鷟鸑。
锵然历帝聪,简记谅已确。
外台适虚席,妙选出亲擢。
此节岂轻受,委寄重山岳。
除音九天下,众论靡瑕驳。
揽辔首越山,青萍方在握。
送君无杂言,当不负所学。
玉芝歌1189年3月3日 南宋 · 陆九渊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
灵华兮英英,芝质兮形。
琼葩兮瑶实,冰叶兮雪茎。
石室兮宛宛,苔茵兮菁菁。
阴长松之偃蹇,带飞瀑之琮琤。
实青端而黄表,眇中藏而不矜。
自昭其明德,羌无愧兮畴能淳熙戊申,余居是山,夏初与二三子相羊瀑流间,得芝草三偶相比如卦画,成华如。玉明冰莹,洞彻照眼。乃悟者非二物也。己酉上巳,复睹瑶芽,迫归拜扫,不及见其华。是日访风练飞雪,始得一华。方掇至案间,时云庵僧适至,且求余言为乡道。余方作是歌,因谓之曰:当为子书之。第持此以往,会当有赏音者。绍熙元年三月二十六(小集作八)日象山翁书。以上《象山集》卷二五)
天山(原注:在贵溪县子静隐居其中,更名象山。) 南宋 · 陆九渊
 押词韵第二部
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
上开园池美,林壑千万状。
山西有龙虎,烟霞耿相望。
寒清漾微波,暖翠团层嶂。
天光入行舟,野色随支杖。
吾党二三子,幽赏穷清旷。
引兴谷云边,题名岩石上。
碧桃晓笙,白鹤惊春涨。
一笑咏而归,千载应可尚。
南宋 · 陆九渊
六言诗 押齐韵
巧啭风台急管,清逾石涧回溪。
好去枝枝惊梦,无人心到辽西
子规(六言) 南宋 · 陆九渊
六言诗 押齐韵
柳院竹斋茅店,云风树烟溪。
听彻残阳晓月,不论巴蜀东西。
删定官轮对劄子(一)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七
臣读典谟大训,见其君臣之间,都俞吁咈,相与论辩,各极其意,了无忌讳嫌疑。
于是知事君之义,当无所不用其情。
唐太宗即位魏徵尚书右丞,或毁以阿党亲戚者。
太宗使温彦博按讯,非是。
彦博言:「徵为人臣,不能著形迹,远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
太宗使彦博,且曰:「自今宜存形迹」。
入见曰:「臣闻君臣同德,是谓一体,宜相与尽诚。
若上下但存形迹,则邦之兴衰,未可知也」。
太宗瞿然曰:「吾已悔之」。
数年之后,蛮夷君长,带刀宿卫,外户不闭,商旅野宿,非偶然也。
唐太宗固未足为陛下道,然其君臣之间,一能如此,即著成效。
陛下天锡智勇,隆宽尽下,远追尧舜,诚不为难。
而临御二十馀年,未有太宗数年之效,版图未归,雠耻未复,生聚教训之实,可为寒心。
执事者方雍雍于于,以文书期会之隙,与造请乞怜之人俯仰酬酢而不倦,道雨旸时若,有咏颂太平之意,臣窃惑之。
臣诚恐因循玩习之久,薰蒸浸渍之深,虽陛下之刚健,亦不能不消蚀也。
鸾凤之所以能高飞者在六翮。
臣愿陛下毋以今日所进为如是足矣,而博求天下之俊杰,相与举论道经邦之职。
将见无愧于唐、虞之朝,而唐之太宗诚不足为陛下道矣。
取进止。
按:《象山集》卷一八。又见宋李子愿汇编清李绂增订《象山先生年谱》卷中,《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八,《宋元通鉴》卷八八,《江右文钞》卷四。
删定官轮对劄子(二)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七、《象山集》卷一八、《象山先生年谱》卷中、《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八、《宋元通鉴》卷八八、《江右文钞》卷四
臣读汉武策贤良诏,至所谓任大而守重,常窃叹曰:汉武亦安知所谓任大而守重者。
自秦而降,言治者称汉、唐
汉、唐之治,虽其贤君,亦不过因陋就简,无卓然志于道者
因陋就简,何大何重之有?
今陛下独卓然有志于道,真所谓任大而守重。
道在天下,固不可磨灭,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今陛下羽翼未成,则臣恐陛下此心亦不能以自遂。
陛下此志不遂,则宜其治功之不立,日月逾迈,而骎骎然反出汉、唐贤君之下也。
神龙弃沧海,释风云,而与鲵鳅校技于尺泽,理必不如。
臣愿陛下益致尊德乐道之诚,以遂初志,则岂惟今天下之幸,千古有光矣。
取进止。
删定官轮对劄子(三)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七、《象山集》卷一八、《象山先生年谱》卷中、《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八、《宋元通鉴》卷八八、《江右文钞》卷四
臣尝谓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
人主诚能知人,则天下无馀事矣。
管仲常三战三北,三见逐于君,鲍叔何所见而遽使小白置弯刀之怨,释囚拘而相之。
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不能自业,见厌于人,寄食于漂母,受辱于跨下,萧相国何所见而必使汉王拔于亡卒之中,斋戒设坛而拜之?
陆逊吴中年少书生耳,吕蒙所见而必使孙仲谋度越诸老将而用之?
诸葛孔明南阳耕夫,偃蹇为大者耳,徐庶所见而必欲屈蜀先主枉驾顾之?
此四人者,自其已成之效观之,童子知其非常士也。
当其困穷未遇之时,臣谓常人之识,必无能知之理。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上者能兼下之所见,下者必不能如上之所见。
陛下诚能坐进此道,使古今人品瞭然于心目,则四子之事又岂足为陛下道哉?
若犹屈凤翼于鸡骛之群,日与琐琐者共事,其俗耳庸目,以是非古今,臧否人物,则非臣之所敢知也。
取进止。
删定官轮对劄子(四)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七、《象山集》卷一八、《象山先生年谱》卷中、《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八、《宋元通鉴》卷八八、《江右文钞》卷四
臣尝谓天下之事,有可立至者,有当驯致者。
旨趣之差,议论之失,是惟不悟,悟则可以立改。
故定趋向,立规模,不待悠久,此则所谓可立至者。
至如救宿弊之风俗,正久隳之法度,虽大舜周公复生,亦不能一旦尽如其意。
惟其趋向既定,规模既立,徐图渐治,磨以岁月,乃可望其丕变,此则所谓当驯致之者。
日至之时,阳气即应,此立至之验也。
大冬不能一日而为大夏,此驯致之验也。
凡事不合天理,不当人心者,必害天下,效验之著,无愚智皆知其非。
然或智不烛理,量不容物,一旦不胜其忿,骤为变更,其祸败往往甚于前日。
后人惩之,乃谓无可变更之理,真所谓惩羹吹齑、因噎废食者也。
自秦、汉以来,治道庞杂,而甘心怀愧于前古者,病正坐此。
岁在壬辰,臣省试对策首篇,大抵言古事是非,初不难论,但论于今日,多类空言,事体辽绝,形势隔塞,无可施行。
末章有云:「然则三代之政其终不复矣乎?
合抱之木,萌蘖之生长也。
大夏之暑,大冬之推移也,三代之政岂终不可复哉?
顾当为之以渐而不可骤耳。
有包荒之量,有冯河之勇,有不遐遗之明,有朋亡之公,于复三代乎何有」?
臣乃今日请复为陛下诵之。
取进止。
删定官轮对劄子(五)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七、《象山集》卷一八、《象山先生年谱》卷中、《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八、《宋元通鉴》卷八八、《江右文钞》卷四
臣闻人主不亲细事,故皋陶赓歌,致丛脞之戒;
周公作《立政》,称文王罔攸兼予庶言、庶狱、庶事。
唐德宗亲择吏宰畿邑,柳浑曰:「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尹以承大化,尹当令长以亲细事。
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
此言诚得皋陶、周公之旨。
今天下米盐靡密之务往往皆上累宸听。
臣谓陛下虽得皋陶周公,亦何暇与之论道经邦哉?
荀卿子曰:「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臣观今日之事,有宜责之令者,令则曰我不得自行其事;
有宜责之守者,守亦曰我不得自行其事;
推而上之,莫不皆然。
文移回复,互相牵制,其说曰所以防私,而行私者方藉是以藏奸伏慝,使人不可致诘。
惟尽忠竭力之人欲举其职,则苦于隔绝而不得以遂志。
以陛下之英明,焦劳于上,而事实之在天下者,皆不能如陛下之志,则岂非好详之过耶?
此臣所谓旨趣之差,议论之失,而可以立变者也。
臣谓必深惩此失,然后能遂求道之志,致知人之明。
陛下虽垂拱无为,而百事详矣。
臣不胜拳拳!
取进止。
荆门到任谢表1191年9月3日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七、《象山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门市
起之祠馆,畀以边城,来见吏民,祗承光宠。
伏念臣才由拙短,学以朴专,必古道之可求,竭愚衷而自信,用情所惬,载伪是羞。
顷玷末科,未更烦使,荐尘荐剡,遽忝周行。
初纠正于成均,继编摩于书局,坐阅五年之久,惭无一策之奇。
赐对祥曦,误蒙圣奖,啧烦东省,反冒优恩。
仰丽日之重明,伏下风而增忭。
固愿鞭其绵力,以自效于昌时
基玉维州,沮、漳在境,拥江带汉,控蜀抚淮,岂惟古争战之场,实在今攻守之要。
政须英杰,以佐规恢,敢谓疲驽,滥膺委寄。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道同舜、禹,德配汤、文,灼三俊之心,迪九德之行,精微得于亲授,广大蔚乎天成。
以搜访储材,以试用责实,肆令凡下,亦被甄收。
臣敢不益励素心,庶几尺寸,上裨远略,附近涓尘。
臣无任。
与庙堂乞筑城劄子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七、《象山集》卷一八、《象山先生年谱》卷下、《南宋文范》卷三四、《江右文钞》卷四
某僭有白事:《书》曰:「有备无患」。
《记》曰:「事豫则立」。
荆门江汉之间,为四集之地,南捍江陵,北援襄阳,东护随、之胁,西当光化夷陵之冲。
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胁腹心之虞。
由唐之湖阳以趋山,则其涉汉之处,已在荆门之胁。
由邓之邓城以涉汉,则其趋山之处,已在荆门之腹。
自此之外,间道之可驰,汉津之可涉,坡陀不能以限马,滩濑不能以濡轨者,尚多有之。
自我出奇制胜,徼敌兵之腹胁者,亦正在此。
善制事者,常令其利在我,其患在彼,不善者反之。
法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又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
谓能销患致利,备豫不虞也。
荆门虽四山环合,易于备禦,义勇四千,彊壮可用,而素无城壁,仓廪府库之间麋鹿可至。
累政欲修筑子城,畏惮其费,不敢轻举。
某窃谓郡无城郭,使在内地,尚且不可,况其在边?
平居形势不立,扃钥不固,无以系民心,待暴客。
脱有缓急,区区仓库之储,适足以启戎召寇,患害之致,何啻丘山。
权今费役,曾不毫末。
惜毫末之费,忽丘山之害,难以言智。
一旦有警,谁执其咎?
某去冬妄意闻于帅府,请就此役。
寻得帅檄,令委官置局,径自修筑。
欲趁冬土坚密,庶几可久。
已于十二月初四日发手,亦幸天气晴霁,人心齐一,腊前两旬,土工毕事,规模稍壮,邦人慰满。
小垒绵薄,仍岁送迎,事力殚竭,累政之积,仅足办此。
会计用砖包砌,立门施楼,其费尚多。
目今见已包城十丈,砌角台一所,建敌楼一座。
以此计之,犹当用缗钱三万。
本军有买名银一万七千馀两,隶在常平,稽之专条,不可擅用。
欲乞钧慈特为敷奏,于数内拨支银五千两,应副包砌支用。
使城壁一新,形势益壮,奸宄沮谋,民心有赖,实为无穷之利。
伏想钧怀垂念边城,不异墙屏,思患豫防,久有庙算。
择狂听愚,当不待辞之毕也。
与邵叔谊书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七、《象山集》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五八、《江右文钞》卷四
前日窃闻尝以夫子所论齐景公、伯夷、叔齐之说,断命以祛俗惑,至今叹服,不能弭忘。
笑谈之间,度越如此,辅之切磋,何可当也。
允其所见,推其所为,勿怠勿画,益著益察,日跻于纯一之地,是所望于君子,夷、齐未足言也。
此天之所以予我者,非由外铄我也。
思则得之,得此者也;
先立乎其大者,立此者也;
积善者,积此者也;
集义者,集此者也;
知德者,知此者也;
进德者,进此者也。
同此之谓同德,异此之谓异端。
心逸日休,心劳日拙,德伪之辨也。
岂唯辨诸其身,人之贤否,书之正伪,举将不逃于此矣。
自有诸己至于大而化之,其宽裕温柔足以有容,发强刚毅足以有执,齐庄中正足以有敬,文理密察足以有别,增加驯积,水渐木升,固月异而岁不同。
然由萌蘖之生而至于枝叶扶疏,由源泉混混而至于乎四海,岂二物哉?
《中庸》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又曰:「其为物不贰」。
此之谓也。
学问固无穷已,然端绪得失,则当早辨,是非向背,可以立决。
颜子之好学,夫子实亟称之,而未见其止,盖惜之于既亡。
其后曾子亦无疑于夫子之道,然且谓为鲁,在柴愚师辟之间,素所蓄积又安敢望颜子哉?
曾之于颜,颜之于夫子,固自有次第,然而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虽夫子不能逃于曾子矣。
岂唯曾子哉,君子之道,夫妇之愚不肖,可以与知能行。
唐周之时,康衢击壤之民,中林施置之夫,亦帝尧文王所不能逃也。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病其自暴自弃,则为之发四端,曰:「人之有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夫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此复之初也。
钧是人也,己私安有不可克者?
顾不能自知其非,则不知自克耳。
王泽之竭,利欲日炽,先觉不作,民心横奔,浮文异端,转相荧惑,往圣话言,徒为藩饰,而为机变之巧者,又复魑魅虺蜴其间,耻非其耻,而耻心亡矣。
今谓之学问思辨,而于此不能深切著明,依凭空言,傅著意见,增疣益赘,助胜崇私,重其狷忿,长其负恃,蒙蔽至理,捍格至言,自以为是,没世不复,此其为罪,浮于自暴自弃之人矣。
此人之过,其初甚小,其后乃大;
人之救之,其初则易,其后则难,亦其势然也。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于其端绪知之不至,悉精毕力求多于末,沟浍皆盈,涸可立待,要之其终,本末俱失。
夫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后世耻一物之不知者,亦耻非其耻矣。
人情物理之变,何可胜穷,若其标末,虽古圣人不能尽知也。
稷之不能审于八音,夔之不能详于五种,可以理揆。
夫子之圣,自以少贱而多能,然稼不如老农,圃不如老圃,虽其老于论道,亦曰学而不厌,启助之益,需于后学。
伏羲之时,未有之文章,唐虞之时,未有成周之礼乐。
非伏羲之智不如,而尧舜之智不如周公,古之圣贤,更续缉熙之际,尚可考也。
学未知至,自用其私者,乃至于乱原委之伦,颠萌蘖之序,穷年卒岁,靡所底丽,犹焦焦然思以易天下,岂不谬哉?
曾宅之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七、《象山集》卷一、《象山先生年谱》卷上
曩蒙访逮,切磋未究,足下以亲庭之命不能留,临别有来岁相过之约,日望书剑至止,竟堕渺茫,何耶?
某自去年春尾在山间,闻犹子槱之之讣以归,内外抚棺视窆之役,相寻以卒岁,近者始得复至山房。
山间泉石颇多,适值瀑流方壮,喷玉涌雪,处处争奇。
经年之别,不容不遍抚劳之。
旁郡朋友,往往辏集应酬,殊不少暇,颇复劳勚。
既而霖霪不解,遂以感疾。
山间不便医药,扶病出山。
半山遇盛价致书,越数日抵家,病又增剧。
比日少苏,始得发视,气力倦惫,又未能作复。
稽留盛价,皇恐!
示谕与章太博问答,其义甚正。
其前述某之说,又自援据反覆,此则是足下病处。
所述某之言亦失其实。
记录人言语极难,非心通意解,往往多不得其实。
前辈多戒门人无妄录其语言,为其不能通解,乃自以己意听之,必失其实也。
相去之远,不得面言,不若将平时书问与所作文字讲习稽考,差有据依。
若据此为辨,则有案底,不至大讹舛也。
且如「存诚」、「持敬」二语自不同,岂可合说?
「存诚」字于古有考,「持敬」字乃后来杜撰。
《易》曰:「闲邪存其诚」。
孟子曰:「存其心」。
某旧亦尝以「存」名斋。
孟子曰:「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又曰:「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只「存」一字,自可使人明得此理。
此理本天所以与我,非由外铄。
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
所病于吾友者,正谓此理不明,内无所主,一向萦绊于浮论虚说,终日只依藉外说以为主,天之所与我者反为客,主客倒置,迷而不反,惑而不解。
坦然明白之理,可使妇人童子听之而喻,勤学之士反为之迷惑,自为支离之说以自萦缠,穷年卒岁,靡所底丽,岂不重可怜哉?
使生在治古盛时,蒙被先圣王之泽,必无此病。
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后世言《易》者,以为《易》道至幽至深,学者皆不敢轻言。
然圣人赞《易》则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
夫子曰:「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又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又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而求诸难」。
又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
不为耳」。
又曰:「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又曰:「人之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又曰:「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
古圣贤之言,大抵若合符节。
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
故夫子曰:「吾道一以贯之」。
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
又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如是则为仁,反是则为不仁。
仁即此心也,此理也。
求则得之,得此理也;
先知者,知此理也;
先觉者,觉此理也。
爱其亲者,此理也;
敬其兄者,此理也;
孺子将入井而有怵惕恻隐之心者,此理也;
可羞之事则羞之,可恶之事则恶之者,此理也;
是知其为是,非知其为非,此理也;
宜辞而辞,宜逊而逊者,此理也。
敬此理也,义亦此理也,内此理也,外亦此理也。
故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此天之所与我者,我固有之,非由外铄我也。
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此吾之本心也,所谓安宅、正路者,此也;
所谓广居、正位、大道者,此也。
古人自得之,故有其实。
言理则是实理,言事则是实事,德则实德,行则实行。
吾与晦翁书,所谓「古人质实,不尚智巧,言论未详,事实先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所谓「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者,以其事实觉其事实,故言即其事,事即其言。
所谓「言顾行,行顾言」。
周道之衰,文貌日胜,事实湮于意见,典训于辨说,揣量模写之工,依仿假借之似,其条画足以自信,其习熟足以自安。
子贡之达,又得夫子而师承之,尚不免此。
「多学而识之」之见,非夫子叩之,彼固晏然而无疑。
「先行」之训,「予欲无言」之训,所以觉之者屡矣,而终不悟。
夫子既殁,其传固在曾子,盖可观矣。
况其不工不似,不足以自信,不足以自安者乎?
虽然,彼其工且似,足以自信,足以自安,则有终身不反之患,有不可救药之势。
乃若未工未似,未足以自信,未足以自安,则舍其邪而归于正,犹为力也。
来书「荡而无归」之说大谬。
今足下终日依靠人言语,又未有定论,如在逆旅,乃所谓无所归。
今使足下复其本心,居安宅,由正路,立正位,行大道,乃反为无所归,足下之不智亦甚矣!
今己私未克之人,如在陷阱,如在荆棘,如在泥涂,如在囹圄械系之中,见先知先觉,其言广大高明,与己不类,反疑恐一旦如此,则无所归,不亦鄙哉!
不亦谬哉!
不知此乃是广居、正位、大道,欲得所归,何以此?
欲有所主,何以此?
今拘挛旧习,不肯弃舍,乃狃其狭而惧于广,狃其邪而惧于正,狃其小而惧于大,尚得为智乎?
夫子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古之所谓「小人儒」者,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未至如今人有如许浮论虚说谬悠无根之甚,夫子犹以为门人之戒,又况如今日谬悠无根而可安乎?
吾友能弃去谬习,复其本心,使此一阳为主于内,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无终食之间而违于是,此乃所谓有事焉,乃所谓勿忘,乃所谓敬。
果能不替不息,乃是积善,乃是积义,乃是善养浩然之气
真能如此,则不愧古人。
其引用经语,乃是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则不为侮圣言矣。
今终日营营,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有采摘汲引之劳,而盈涸荣枯无常,岂所谓「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者哉?
终日簸弄经语以自傅益,真所谓侮圣言者矣。
《书》言「日严祗敬六德」,又言「文王之敬忌」,又曰「罔不克敬典」。
《诗》言「敬天之渝」,又言「敬之敬之」,又言「圣敬日跻」。
《论语》言「敬事而信」,又言「修己以敬」,《孟子》言「敬王」、「敬兄」。
未尝有言「持敬」者。
观此二字,可见其不明道矣。
吾与足下言者,必因足下之及此而后言其旨,只欲足下知古人事实,而不累于无根之说。
足下谓得此说而思之,足下以此为说,其不明吾言甚矣,宜其不能记忆,附以己意而失其本真也。
又如「脱洒」二字亦不正,足下何不言吾之见邪,不如古人之见正;
吾之说虚,不如古人之说实。
如此自讼,则有省发之理。
若只管从「脱洒」等处思之,终不能得其正。
此理甚明,具在人心。
足下不幸,受蔽于谬妄之习,今日乃费人许多气力。
此事若不明白,不应安安而居,迟迟而来。
病倦,不能檃括文辞使之简约,信手直书大概,幸三复而顿弃其旧,则当知圣贤之言真不我欺也。
胡季随(一)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八、《象山集》卷一
辛丑之春,在南康见所与晦庵书,深服迈往。
丙午之夏,吴山廨舍,相从越月,以识面为喜,以款集为幸,然区区之怀终不能孚达于左右,每见自愧。
大学》言明明德之序,先于致知;
《孟子》言诚身之道,在于明善
今善之未明,知之未至,而循诵习传,阴储密积,廑身以从事,喻诸登山而陷谷,愈入而愈深,适越而北辕,愈骛而愈远。
不知开端发足大指之非,而日与泽虞燕贾课远近、计枉直于其间,是必没身于大泽,穷老于幽都而已。
来书所举某与元晦论太极书,辞皆至理诚言,左右能彻私去蔽,当无疑于此矣。
不然,今之为欣厌者,皆其私也,岂可遽操以为验,稽以为决哉?
胡季随(二)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八、《象山集》卷一
王文公祠记》,乃是断百馀年未了底大公案,自谓圣人复起,不易吾言。
馀子未尝学问,妄肆指议,此无足多怪。
同志之士犹或未能尽察,此良可慨叹。
足下独谓使荆公复生,亦将无以自解,精识如此,吾道之幸。
傅、项、黄三士,人品固有不同,其为学亦不相似,若望其致知明善,虽子渊亦不能无离索之患。
元吉今在此,虽稍若知过,要未特达。
学者之难得,所从来久矣。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耳。
人心不能无蒙蔽,蒙蔽之未彻,则日以陷溺。
诸子百家往往以圣贤自期,仁义道德自命,然其所以卒畔于皇极而不能自拔者,盖蒙蔽而不自觉,陷溺而不自知耳。
颜子之贤,夫子所屡叹,气质之美,固绝人甚远。
子贡非能知颜子者,然亦自知非俦偶。
《论语》所载颜渊「喟然之叹」,当在「问仁」之前;
「为邦」之问,当在「问仁」之后、「请事斯语」之时,乃其知之始至,善之始明时也。
以颜子之贤,虽其知之未至,善之未明,亦必不至有声色货利之累,忿狠纵肆之失。
夫子答其「问仁」,乃有「克己复礼」之说。
所谓己私者,非必如常人所见之过恶而后为己私也,己之未克,虽自命以仁义道德,自期以可至圣贤之地者,皆其私也。
颜子之所以异乎众人者,为其不安乎此,极钻仰之力,而不能自已,故卒能践「克己复礼」之言,而知遂以至,善遂以明也。
子贡明达,固居游夏之右,见礼知政、闻乐知德之识,绝凡民远矣。
从夫子游如彼其久,尊信夫子之道如彼其至,夫子既没,其传乃不在子贡,顾在曾子,私见之锢人,难于自知如此。
曾子得之以鲁,子贡失之以达,天德己见消长之验,莫著于此矣。
学问之初,切磋之次,必有自疑之兆;
及其至也,必有自克之实,此古人物格、知至之功也。
己实未能自克而不以自疑,方凭之以决是非,定可否,纵其标末如子贡之屡中,适重夫子之忧耳,况又未能也。
物则所在,非达天德,未易轻言也。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
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
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三子之智,盖其英爽足以有所精别,异乎陈子禽、叔孙武叔之流耳。
若责之以大智,望之以真知圣人,非其任也。
颜子「请事斯语」之后,真知圣人矣。
曾子虽未及颜子,若其真知圣人则与颜子同。
学未知止,则其知必不能至,知之未至,圣贤地位,未易轻言也。
何时合并,以究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