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以出宫女伐花木二事宣付史馆靖康元年六月十六日 南宋 · 耿南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六、《靖康要录》卷八
伏见陛下即位之始,谓宫女猥多,乃放六千馀人于外,而执乐之人咸与。
或请姑留之,宣谕曰:「乐非朕所好也」。
又有侍御三十馀人,盖皆妙丽间选为房院者,陛下以曾是道君宫中旧人,即与长假,未尝见面。
既又以閒置宫中,徒费廪食,于是一朝出之,靡有孑遗。
宫人数百,惟各有职掌、不可去者存焉。
宣和殿积年所藏珍玉器皿,奇异玩好,一花一石,悉移置龙德宫,以奉道君;
而邃阁长廊,左右旧章,荡然一空。
前此自景龙门至金水门,如寿岳、寿庵、曲江之类一带,佳花美竹,不可胜计,一日降旨,伐军器,其花木皆折而为薪。
臣窃以《书》称成汤曰「不迩声色,不殖货利」,以今视古,若合符契。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以臣所陈宣付史馆
乞不差康王与金告和劄子靖康元年十一月十六日 南宋 · 耿南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臣得李裕劄记文字一纸,谨去进呈。
康王须得圣旨乃可,但以臣观之,只令李若水、王云亦可。
乞降圣旨付王云,更不差康王前去,所贵不敢喋喋。
取进止(《三朝北盟会编》卷六三。)
此劄下原载御批云:「卿一面谕王云,若兵退后,亲王谢不妨」。
康王靖康二年四月四日 南宋 · 耿南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六、《三朝北盟会编》卷九○
南仲等所陈屡矣。
独有天人相与之际,朕兆已久,未尝略举,愿毕其说。
盖闻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受命之符。
故白鱼潜跃,武王作周;
赤伏显符,光武兴汉。
王奉使陛辞之日,皇帝赐排方玉带,有大事圣语;
被受大元帅建府之命,有赐袍异梦。
皇帝即位,纪元曰靖康,其后大王未尝封靖也,而京师之人及四方申陈,或曰靖王,或曰康王
迨皇帝之北迁,人始悟曰:靖字从立,从十二月
乃皇帝立十有二月,而康王建帅纪年,二字实兆今日。
飞仙亭一牌有连三箭之祥,太上万里有即真二字之兆,黄河之渡则阴未凝而冻忽合,济州之瑞则红光见而火德符。
天命彰彰著闻,周之武王、汉之光武,何以过此!
大王其可久稽天命乎?
其可弗顺人情乎?
古人有言曰「违天不祥」,愿大王亟即帝位,上当天心,下塞人望。
康王劝进表靖康二年四月四日 南宋 · 耿南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六、《三朝北盟会编》卷九○
金人不道,邀二圣銮舆北狩;
天未厌宋,必将有主。
主宋祀者,非大王而谁?
大王聪明英勇,上皇之皇嗣少帝之介弟。
天命已兆,人心实归。
应天顺人,宜适机会。
天命不可以久滞,人心不可以强违,万机不可以暂旷。
大王皇帝位以定天下,上以慰祖宗在天之灵,次以慰二圣南望之意。
然后号令天下,回戈灭虏,以迎还二圣,为大宋中兴之主,天下幸甚!
改元建炎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南宋 · 耿南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六、《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中兴礼书》卷一七八
王者即位,求端于天,探一元之意,以正本始,故必建元。
故汉光武中兴,改元建武
大王再造王室,宜用光武故事纪元。
恭惟艺祖皇帝诞弥之年,太岁丁亥大王殿下诞弥岁亦丁亥
丁亥,天元属火。
宋以炎德王艺祖开基,改元建隆,累圣相授,逮至靖康,乃遭中微。
殿下绍隆,益光前烈,南仲等请改元为建炎
请以诞弥圣节曰天申议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南宋 · 耿南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六、《中兴礼书》卷一七八
禹戒舜曰:「惟动丕变,傒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说者曰:人之所弗违,上天所眷而命者也。
上天所眷而命,则天之百神申命以休福矣。
大王殿下遭靖康之乱,邦昌僭称名号之馀,以聪明英勇之姿,为天下乐推而愿戴,人之所弗违可知也;
休符屡见,上天所眷而命可知也。
皇帝位以承上下神祇,图迎两宫以安乐宗庙祖祢。
神器几坠,是将有以扶其危;
天祚几绝,是将有以继其绪。
不已之令问,滋至之天休,足以施罔极而传无穷。
南仲等请以诞弥圣节曰「天申」。
读易帖 南宋 · 耿南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六、《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一
南仲启:数日间继有客至,劳劳无休息期。
今日得暇,方亲笔砚,欲答前书。
役夫来,又辱言教,就审邑事之暇,眠食安佚为慰。
长笺见贶,深戢勤恳,焕然文缛,诚为过礼,宁不愧感也!
南仲少年读《易》,终无一得,每逢老师宿儒,未尝不折节求教。
况吾贤令,能讲解其深蕴乎?
何惜为我道耶?
雨雪未雱,邑中沾足否?
何时接辞,慰此怀想。
南仲顿首,虹县宣德足下。
周易新讲义序 南宋 · 耿南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六、《经义考》卷二二
《易》之为言变也,盖道之变名也。
道体常而尽,变乃全,著以为书,而滞于言象之间。
言有常理,而象有常形,则宜于变有所不能尽。
然而言象之间,化而裁之,推而行之,而其变无穷焉。
是故特以变称而命之曰《易》也。
《系辞》之言「易」者屡矣,一言而尽易之义者,「易无体」是也。
盖有体则定而不易其所。
阴阳合德,其道屡易而不居者,乃以其无体也。
《易》无体也,《易》无体而有书,何也?
犹神无方而有蓍龟之神物也。
神不在物,则是物外者,神之方乌得为无方?
《易》不在书,则是《易》外者,《易》之体乌得为无体?
故神有物乃所以为无方,《易》有书乃所以为无体也。
《易》之为书,始于作卦。
作卦则三画而已,终于重卦。
重卦则有六爻焉,以谓其六爻具而位判焉。
其定位易见,而法象具,惟天、地、人之三极耳。
以故三画象焉。
然而六画则三极之谓也。
又有所以极道之者。
天之道曰阴与阳,地之道曰柔与刚,人之道曰仁与义。
总之九六,故以六爻具焉。
六爻具而刚柔变化、吉凶悔吝错综其间,探之不得其端,循之不见其绪矣。
虽然,《易》之道有要,在无咎而已。
要在无咎者何?
善补过之谓也。
凡天下有侈乎至足之分、拂乎自然之宜者,皆过也。
拂乎人情犹为小过,拂乎天道是谓大过。
圣人之作《易》,顺性命调而补之,使天下后世观其象而玩其辞,则获自天之祐,而无大过,盖所谓善补过者。
孔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以是知《易》之要在无咎而已。
然而《易》之生蓍倚数,立卦生爻,真筌蹄之寄耳。
所以为《易》则不在是,故经曰「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以为《易》之为象姑此而已,非其真也,犹象龙之非真龙也。
认象以为真,则失《易》之旨矣。
按:《周易新讲义》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修学记元祐六年八月 南宋 · 耿南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古者诸侯之国中既有学,而郊外之遂亦有序。
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则遂之民盖众也。
而党亦有庠,党犹五百家也。
而闾又有塾,闾二十五家而已。
然则地无广狭,民无众寡,皆应有学。
国家自庆历初诏天下立学,无州县之异,而县以地狭民寡,故略之,不过立屋数楹,具夫子庙貌,以备春秋释奠,奉行诏令而已。
至于崇堂皇、辟斋馆以为师资讲肄之地,则鲜或然者。
上下成俗,前后共贯,人不以是望其宰,而宰亦不以是为歉也。
其所为究心于朝夕者,惟钩校簿书,剖理诉讼,与系累敲扑之事耳。
则是以其所以治民若纠民者,而夺其所以教民者也,安在其为民之师乎!
华之属邑四,而蒲城为大,黄籍视他邑几倍焉。
县寺之中,抱案而前者肩相摩乎其堂,持签而入者足相累乎其庭。
宰方扰扰于酬对,而患营虑之弗周,输力之弗给,何暇绳墨之外,及于事之似缓而督察按举之所不至者乎?
则学校之茀不治宜也。
陈侯始至,拜夫子殿下,喟然叹曰:「治所当先,无以易此」。
欲经之,顾财费无所从出,乃发私藏以为倡,同列佐之,不日而堂成。
又其邑人欲使子弟游焉者,各愿葺其所居,不踰月而斋舍备,门庑庖凑从之一新。
于是邑之子弟稍稍而集,自今以始,褒衣博带,徐行相羊,坐立以齿,雍雍如也,孰与夫阛阓之朝,侧肩争前,而流汗相属者也?
商略古今,掀眉高谈,讽诵继之,琅琅如也,孰与夫一鬨之市,諠嚣流乱,竞豪釐而校圭撮者也?
贤畯育而爵命于朝者相继,教化行而孝悌于家者相尚,此其为治道,孰与夫督征租如期,而决囚系无滞者也?
钟离意出私钱万三千以修夫子之车,亦微矣。
及发遗瓮,得素书,乃已前告其人云,则事之抗坠固有定数存也。
是学之废垂四十年、更十馀长不葺,至于今而大兴,庸讵知其不有数邪?
然数之所至,非贤有智如钟离者,其谁当之?
元祐六年八月初七日记。
按:咸丰《同州府志·文徵录》卷下,咸丰二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