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暖泉寨毕工支钱犒设奏元符二年六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一
进筑暖泉寨毕工,已牒延安府于系省钱内,每年支钱五百贯,充公使犒设。
子明未敢收接西夏公牒奏元符二年六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一
保安顺宁寨寨官李子明等申:西界大使德明雅卜裕木攀等劄子言,告哀公牒却无谢罪,寻问因何无谢罪表,西使言夏国与朝廷是父子之国,今已恭顺,旧例先送告哀公牒,后差使副赍谢罪表状赴朝廷。
子明等谕大使,未敢收接。
钱轻之害致轻之由救轻之法奏元符二年七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二
熙宁十年惠卿任本路经略安抚使至元丰三年得替。
任内亲见本路铜铁钱相兼使用,不闻有轻重之异。
唯有行路欲将铁钱换铜钱,以便赍擎,有每贯不过加钱二十至五十文。
至元丰末、元三年以前,每贯乃加至一百。
盖是铜钱渐少,铁钱渐多,以致如此。
元祐四年,始下转运司议罚铜钱一等行铁钱,由此民间每岁换铜钱分数渐加,然不过一百以至四百。
至八年,始罢铜钱,方加至一贯五百。
至绍圣元年,增加钞面钱出卖。
四年,复罢官员军人入便钱,以此铁钱益轻。
每欲过铜钱地分者,至用二贯五六百文,方换得铜钱一贯。
由此观之,则铁钱之轻,官司先自轻之,民间不得不行增添也。
盖官司徒知钞面外赢落三二分息,及罢官员军人入便,免于近里支见钱之小利,而不究钱轻之弊,遂令官司用度增费一倍。
虽岁赐边上银绢钱钞等,愈见支用不足。
若不讲求所以致钱轻之由与救钱轻之法,将见仓库空竭,费用不支,非止铁钱太轻,物价太重而已。
今请先陈钱轻之害,次陈所以致钱轻之由,卒陈所以救钱轻之法。
所谓钱轻之害者凡有八:熙宁、元丰十馀年间,米价除元丰五年系军兴,每斗三百四十文外,其馀年分贱止八十文,贵不过一百八十文。
元祐绍圣以来,铁钱日益轻,故米价日长,见今延安府官籴米价五百二十文足,市新米七百八十文足,陈米七百二十文足,官中见收籴不行。
只以见今官籴价计之,比元丰五年用兵时最贵价,已多一倍以上;
五年以前价,几三五倍。
延安府里外,每岁籴买无虑一百七十馀万,草亦称是,不知枉费几何也。
以一府观之,则一路可知;
以一路观之,则陕西五路可知。
此钱轻之害一也。
铸钱铁、炭、人工、粮食增贵,则所费多不止五百。
假令止用五百铸钱一贯文,只当得五百文支用,而般运至边上,脚乘所费几半,况于所用工钱不止五百乎?
则是官中铸钱,非特无息而已。
若不铸则无钱支用,此钱轻之害二也。
官中除粮斛外,如军器物料,应军需物,计陕西一路不啻百万,尽买于民间,其价比旧数倍,此钱轻之害三也。
刍粟百物既贵,故官中和顾脚乘人工之直,比旧亦皆数倍,此钱轻之害四也。
昔日铁钱与铜钱等及脚乘易得之时,内地铸到铁钱,犹可般运。
今铁钱脚乘贵,虽铸得钱,般运至边上,不足偿脚乘之费,以此般运不行。
衙前之类,不得不将官钱转易,往往遂至失陷破产,自罹重罪,此钱轻之害五也。
茶盐酒税之类,每岁所得钱有定额。
今一贯只当五百文用,则见税额暗亏其半,此钱轻之害六也。
官员军人所得俸入亦然,则是无罪而月常夺半俸。
禄重者固不足言,使臣选人无以自给,岂无怨咨?
此钱轻之害七也。
免役公人雇直,但有减于旧日,而物贵钱轻,费用不足,以此所在召募不行,深害良法,此钱轻之害八也。
所谓所以致钱轻之由凡有五:熙宁元丰中,铜钱铁钱兼行。
若欲赍铁钱一贯,即可赍铜钱倍之。
及欲过铜钱地分,有铜钱可换,即铁钱可以流行。
元祐间不用铜钱,其欲远行及过铜钱地分,无铜钱可换,此所以致钱轻之由一也。
熙宁元丰间钞价,东南盐钞每席贵不过六贯,贱止五贯。
若往京师出卖,反有利息。
遇边事如熙河用兵之时,边上钞价至贱,在京官中却用元价收买以平之,度支钱往边上,以故不计其费。
今盐钞一席至十贯文,在京虽用本价收买,所失几半,此所以致钱轻之由二也。
熙宁元丰间,遇有边事,许诸色人于边上入便钱,却于在京向南请领,仍支与加抬及脚乘钱不记其数。
今官员俸馀既不许入便,又已入便下钱者,足钱支与省钱,是官中自轻铁钱,此所以致钱轻之由三也。
官中每岁籴买,有出无入,钱并散民间,此所以致钱轻之由四也。
官中出度牒及银绢之类,虽价例稍高,其实不得旧时铜钱之价,皆是助钱轻之事,此所以致钱轻之由五也。
所谓所以救钱轻之法者亦有五:体闻得陕西虽不行使铜钱,闻转运司尚有五百馀万贯。
若便鼓铸相添,令依旧运致沿边,相兼支使,以为远赍及过铜钱地分之用,此救钱轻之法一也。
出卖钞价及籴买支用,不得过钞面钱,令入中籴草,并商旅买卖不能赍钱者,有钞可买,不折钱,则铁钱流转,此救钱轻之法二也。
若刷东南合上供钱及坊场剩钱,许诸色人于沿边入便,却于内地请领支还贯数,令民间钱俱入官中,不烦鼓铸、般运而自足。
民间渴钱,则钱重而物轻,候边费稍减即罢,此救钱轻之法三也。
官中出卖度牒银绢之类,亦约铜钱估价,毋过求利,令商旅皆有回货,则铁钱流通,此救钱轻之法四也。
今所患民间钱多,官中钱少,欲将见钱籴买,无钱支使,先为民间蓄积以待价。
而旧来民间所蓄钱,皆是贵价官中所得。
今来如欲救钱轻之弊,即已上所陈四事,皆未可颁下。
令民预知,恐钱不出。
须密谕陕西转运司经略等司,先将所有银绢度牒盐钞等,除量留充军赏及相兼入买外,其馀据市色量减一二分价出卖,并量加分数,许诸色人沿边入纳见钱,于内地请领,或足数钱支与省钱。
候收蓄民间钱入官稍有次第,然后尽行。
上四条,其远行赍擎并过铜钱地分,既有铜钱相兼行用,即不须倍价换易,籴过买钞又只依钞面及银绢度牒等,并准铜钱之价支给,又许诸色人入便,支还实数,则所中卖到钱不患无回货,而所出钱复入中,如此则钱益重,物益轻,可复如熙宁元丰之间,无轻重之异矣,此救钱轻之法五也。
此五事者,如蒙尽依所陈施行,则八害可除,而八利可复矣。
何谓八利?
籴买价值,必减大半,一利也;
铸钱如旧有息,二利也;
收买诸物价减半,三利也;
和顾脚乘人工之直减半,四利也;
脚乘可顾,铁钱般运得行,五利也;
茶盐酒税所入,暗复旧额,六利也;
官员军人俸不减半,人无怨咨,七利也;
免役公人渐可顾召,八利也。
然此特论官中之费用而已,若因此军民皆食贱物,百用倍省,其利又不可胜言。
若虽施行而不能尽,譬有用药而不尽疾之根源,少愈而亦不能尽除矣。
西人约回人马事奏元符二年八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曾公遗录》卷七
西人欲于旧界首约回人马,遂以新定巡绰处王井谕之,寻即听命。
非西人作过不得出兵过界奏元符二年九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五、《曾公遗录》卷八
乞以回降夏国诏旨戒诸路边将,非西人作过,不得出兵过界。
西人乞贺正旦不可从奏元符二年十一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八
西人乞贺正旦,缘誓诏未降,未可从。
裁减弓箭手等上番人数奏元符二年十二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九
本路沿边汉蕃弓箭手、蕃捉生,自来每遇事,宜作一番,差在沿边巡防把截,及将下准备使唤
每无事日,分作两番。
今西贼进上誓表,已裁减东兵外,寻令逐将据分定巡防把截等合用数,作三番或四番。
今一番在边防守,馀令下番,更不支口食草料。
仍诸路并合依此裁减上番人数,庶汉蕃军兵稍得休息,及时耕种安业,并不至坐糜粮食。
乞赐庙额奏元符二年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四四(第一册第八三六页)
暖泉寨新置巡绰人马,在慕奈神庙侧,庙在柏林山上。
访闻永治之役,军人常毁伐其庙林木,遂凭人身语以后日之祸,自此边人畏其神灵。
今虽已界内,缘慕奈之名系是夷语,乞赐名额,庶新疆之鬼神,不失庙食,以因一疆场。
西人内附事奏元符二年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
军兴之久,中外力疲,今此乃不可失之机会。
泾原方筑天都,诸路自用兵以来,侵耕生界,于其外建置堡铺,补全边面。
宜且令西人执送生事首领圭布默玛、凌结鄂裕,而酌以把截堡铺外巡绰卓望所至为界,然后许以通进公牒,庶往来间天都毕工,而诸路边面例皆坚固,可以久远无疆埸之患。
西人之归所求不宜太过事奏元符二年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
诚有之,则其欲西人之归已可知。
若我应答太迂,所求难与,彼见无接纳之期,则是怒彼以坚北敌之归,而深我之雠也。
而画河为界,无肯听从之理。
再言西人内附事奏元符二年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
西人之所以有河外者,以有河南为之限隔也;
所以有河南者,以有横山为之阻固也。
今若画河为界,则所以为限隔阻固者皆失之矣,彼岂不思一苇之水,顷刻可渡?
横山之险,他路臣固不能尽知之,只如本路所筑九寨,与今暖泉之通河东,金汤之通环庆,幸皆就绪,所得疆土东西殆千里,而南北远者乃至百馀里。
若又于新寨之外更拓二三十里以为堡铺,则形胜膏腴占据殆尽,非昔日巡绰卓望所至为界之比也。
今乾顺因其国母之死,归咎奸臣,杀之以谢罪,而请入贡,则我虽未能一举以覆其巢穴,然自有国以来,用兵西方,而能所为必成,所伐必克,使天威远畅,羌人震叠,未有如陛下今日之盛也。
兵法曰:兵闻拙速,未睹工之久也。
兵之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犹为惫。
今军兴四年矣,兵之在边者日夜候望而不能息,兵之在内者非时调发而不能下,则士马日以益困矣。
臣之至边初年,粮食有支岁计者,有备添屯者,有五年之蓄者,有诸司封桩者。
今会而为一,不能为数月之食,则财用日以益窘矣。
今因其谢罪而不即纳,反为不可得之求,以绝其来望而怒之,使坚北敌之归,恐非计之得也。
且兵家之事,有胜有负,万一一路战守之间一有失利,或天时饥馑,有不可知,而北敌有求而不得,与之协力以困我,当是之时,虽思其有今日之请,其可得乎?
禹征有苗,而益赞之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盖当治强之世,穷兵力以征一国为不难,所以不为,恶其太满而不谦,非天道之所与也,况力不足而强为之乎!
老子曰:「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又曰:「过莫大于轻敌,罪莫大于欲得」。
今西人归罪于奸臣,而杀之以谢,则是兵加而哀矣。
若我因以为易与,而遂以画河为界之求,则是违伯益之议,而并犯老子之三戒矣。
伏愿陛下更与执政大臣深详究议,考自古西戎之难服,保持今日已得之成功,勿疑乾顺自归之信诞,深虞北敌乘隙之诡谋,自量中外之事力,深思兵久之非利,远鉴高宗伐鬼方之惫,而合之以伯益之谦满,老子之三戒,勿令轻敌。
不知足欲得之,过有在于我,而兵加而哀与爱惜生灵之言乃出于敌。
如臣前请,姑令执生事之首领送归朝廷,而约之新疆堡铺之外为界,以俟进筑之毕功,然后许接公牒。
无过为迟延,绝其来望,以坚北敌之归而为我患。
天下幸甚!
鄜延戍兵减半奏元符二年十一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曾公遗录》卷八
鄜延戍兵一百一指挥,乞减五十指挥
建宁军节度使谢表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皇朝文鉴》卷六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三七、《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五五、《唐宋元名表》卷下之二、《四六法海》卷四、《宋四六选》卷八
备严近之选,而抵非常之愆;
清明之朝,而罹甚重之谴。
孽乃自作,咎将谁归?
伏念臣起自诸生,暗于大道。
持窾启之闻,而欲经于事变;
信呻吟之得,而希挂于功名。
分既过逾,理宜颠越。
矧先帝有为之始,乃群材愿效之时。
辄先要津,以阂贤路。
虽预讨论者三四事,而参机务者一二年。
凡是蠹国害民之由,实臣懵学误朝之致。
岂亦下流之所处,更令众恶之所归?
偶失当时士师之刑,难逃今日司直之论。
尚蒙善贷,未寘严诛。
特从四裔之迁,以正三凶之比。
衰疲远谪,人皆知其难堪;
亲爱生离,闻者为之太息。
伏惟皇帝陛下天仁自得,圣孝光充。
抚弓剑之遗藏,每加悽怆;
顾庙堂之旧物,宁不衋伤?
特罪悔之至深,犹典刑之为屈。
龙鳞凤翼,已绝望于攀援;
虫臂鼠肝,一冥心于造化。
涕逐言出,莫知所从。
元日大朝会表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皇朝文鉴》卷六八
宝鼎更端,明廷肆觐,上仪毕举,绵县均欢。
恭惟皇帝陛下,道大同于尧天,日跻格乎汤圣。
深仁溥博,达孝光通。
神祇感于治馨,祥嘏由乎和致。
岁日月时之首,乃朝宗觐遇之先。
循用旧章,遹陈盛礼。
东台瑞物,冠玉玺之珍符;
左户舆图,增金城之列障。
乐象成而乃作,文称贺以非虚。
多士盈庭,四夷在列。
忻逢千载之运,敬上万年之觞。
臣俯迫颓龄,久縻外阃,不及趋庆阙庭,徒切瞻依旒冕。
谢召为宫使京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默记》卷下
历官三十八任,受恩虽出于累朝;
去国四十二年,留侍方从于今日。
上表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鹤林玉露》卷二
九金聚粹,共图魑魅之形;
孤剑埋光,尚负斗牛之气。
报辽国书熙宁七年三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一、《契丹国志》卷二○、《宋会要辑稿》蕃夷二之二一(第八册第七七○二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一、《旧闻證误》卷二
维熙宁七年岁次甲寅三月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大辽皇帝阙下:辱迂使指,来贶函封,历陈二国之和,有若一家之义,固知邻宝,深执信符。
独论边鄙之臣,尝越封陲之守,欲令移徙,以复旧常。
切惟两朝抚有万宇,岂重尺土之利,而轻累世之欢?
况经界之间,势形可指;
方州之内,图籍俱存。
当遣官司,各加覆视。
倘事由夙昔,固难徇从;
或诚有侵踰,何吝改正?
而又每戒疆吏,令遵誓言,所谕创生之事端,亦皆境堠之细故,已令还使,具达本因。
细料英聪,洞垂照悉。
暄和方季,保育是祈。
契丹国熙宁八年四月丙寅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一、《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一、《宋会要辑稿》蕃夷二之二四(第八册第七七○四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二
两朝继好,六纪于兹,事师故常,谊存悠久。
比承使指,谕及边邮,已约官司,偕从辨正。
当守封圻之旧,以需事实之分,而信使未通,师屯先集,侵焚候戍,伤射巡兵,举示力争,殊非知义。
至欲当中独座,位特改于臣工;
设次横都,席尤难于宾主。
数从理屈,才就唔言。
且地接三川,势非一槩,辄举西陉之偏说,要该诸寨之提封。
屡索文凭,既无据验,欲同案视,又不准从。
职用乖违,滋成濡滞。
窃意有司之失指,曾非与国之本谋。
兹枉轺车,再垂函问,重加聘币,弥见欢悰。
然论疆事之侵,尽置公移之显證;
述边臣之议,独尤告病之愆期。
深认事端,多非闻达。
重念合天地鬼神之听,共立誓言;
守祖宗疆土之传,各安生聚。
不啬金缯之巨万,肯贪壤地之尺寻?
特欲辨论,使无侵越。
而行人留馆,必于分水以要求;
枢府授辞,期以与师而移坼。
岂其历年之信约,遂以细故而变渝?
已案与图,遥为中画,仍令职守,就改沟封,遐冀英聪,洞加照悉。
熙宁牒熙宁八年闰四月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一
中书门下牒:景灵宫使昭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侍中曹佾奏,遇同天节,乞凤翔府宝鸡县广济寺文海,牒奉敕,宜赐紫衣,牒至准敕。
故牒。
熙宁八年闰四月日牒。
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吕,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王,吏部侍郎平章事韩,吏部尚书平章事王。
按:民国宝鸡县志》卷一五,民国十一年铅印本。
王荆公 北宋 · 吕惠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一、《宋稗类钞》卷二七、《王荆公年谱》下
惠卿启:合乃相从,疑有殊于天属;
析虽或使,殆不自于人为。
然以情论形,则已析者,宜难于复合;
以道致命,则自天者,讵知其不人。
知某叨蒙一臂之交,谬意同心之列。
忘怀履坦,失戒同嚱。
关弓之泣非疏,碾足之辞未已。
而溢言皆达,弟气并生。
既莫知其所终,兹不疑于有敌。
而门墙责善,数移两解之书;
殿陛对休,亲奉再和之诏。
固其愿也。
方且图之,重罹苫块之忧,遂稽简牍之献。
然以言乎昔,则一朝之过,不足害平生之欢;
以言乎今,则八年之间,亦将随数化之改。
内省凉薄,尚无细故之嫌;
仰揆高明,夫何旧恶之念。
恭惟观文特进相公知德之奥,达命之情。
亲疏寘于所同,爱憎融于不有。
冰炭之息豁然,傥示于至恩;
之收继此,请图于改事。
侧恭以待,惟命之从。
按:《东轩笔录》卷一四,一九八八年中华书局校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