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送洪逊师序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缁衣之学。
多几于儒等。然其师弟子之礼。
传为严专。到于今世。
则儒道少衰。不能与之等矣。
于其流亦有派别焉。为之师者。
量其性之高下而有授说。故有暝坐而短行。
毁刑而鼓谈之道。歧于是也。
十一年春。予东上会稽
还造江。有缁衣洪逊。
从余假渡。自言能赞导佛语。
尝与其曹偫居讲诵。恒为宿辈推信。
他日复来。言当之关中
欲余以序之。夫西都辐集之地。
居多豪缁。得进于上前者。
车服之饶。拟于卿士。
而逊得无欲乎。在自勉而已。
余不知佛。故序无以备汝曹之事。
张从事侍中东征序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去年淮夷诛。
凡诸侯执兵者。
皆统在侍中
侍中得坐制于大梁
以长子常侍帅万人临事。
破坚北泾。
皆先诸侯军。
宣武论功。
得为上令。
今年齐淄不顺命。
天子复使讨。
圜其境之诸侯。
咸会兵四塞。
于是侍中空大梁。
驱甲马三万骑。
与攻压之具。
金铁草木飞石腾禘之器。
载而引者亦三万乘。
择日出夷门。
门下之宾参于幕者。
张生从焉。
生举进士得第。
因东客于侍中门。
协律银绶而居。
侍中器之。
以为敏良可亲。
起居必与俱。
及考钲有期。
故谓余叙其所以云。
送叔父归觐序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古之取仕。
明经为清选。
近世即为进士
亚之叔父。
独谓古道可恃。
乃曰。
我儒世家也。
当勤经策义。
取高第耳。
业之三贡。
果得中。
遂理橐言归。
亟思以贺为高堂之寿。
嗟乎。
古孝廉之职。
叔父尽之无愧耳。
及东出都。
命诸子亚之撰序。
诗以赞行云。
送田令二子归宁序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西河之流未归。而中书公为魏将。
因其师丧故。门下将卒咸以戎事归中书公。
天子从人之欲而拜之。凡类之制无大小。
皆俟决于朝。朝之命。
士卒有所不熟闻者。往往孽龉
一年而化。其后四年。
天子讨淮夷。使其中子布与兵。
五年。命讨常山
悉师临淮南宫城。七年。
淮夷灭。八年。
常山贡二郡。赦之秋。
命讨齐鲁。移兵东河渡。
急攻济北。九年。
拔之。斩其魁以献。
其秋入觐。尽以昆弟诸子去魏。
从谒京师者十馀人。十年。
常山帅卒。常山人以其状来告中书公。
由此得其事前白奏。于是拜帅常山
自以魏归。不十年。
天子之兵南灭淮夷东清两河。而曰中书公之勤也。
乃以兄为尚书。留置洛。
以其弟执金吾。以子肇为亚尹居歧。
将军右持节回中。以犨为将军居北军。
又以偫为将军居列位。午为少将作。
牟为殿中丞。以支恭玉昆弟侄。
俱以中书公蒙宠居官。然皆谨恭下士
人多以为当任。与儒者比。
长庆初。少子牟牟弟早令觐中书公。
明日出都门来顾余。以云毂下名人文士
必以文宠别。欲余有撰。
于是与述终始之迹。以塞其勤。
韩北渚江西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或曰。近世有府之侯。
邀士拜宾。不由己之所尚。
而使偫居不类。故有谀言顺容微之谗。
以基所毁。四邻之地。
更效递笑。飞流短长
天下闻之矣。而其侯尚且不寤。
夫言谀足以瞽明。薄毁足以害忠。
若是虽欲明其桡直。而明莫之遂也。
虽乐闻己之所阙。而阙莫之闻也。
思勤过畏者。一牵于谀谗即尔。
而况己之所尚。又使偫居不类。
是以慎行者之所畏也。昔者余尝得诸吏部昌黎公。
凡游门下十有馀年。北渚
公之诸孙也。左右杖屦。
奉应对。言忠情劳。
其馀则工为魏晋之诗。尽造其度。
今年春。进士得第。
冬则宾仕于江西府。且有行日。
其友追诗以为别。乃相与讯其将处者而谁与。
曰有引农生倞耳。夫引农慎行其道不欺者也。
北渚之往。吾无虞其类之患。
勉矣惟尔。不衰于道而已。
送韩静略序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或者以文为客语曰。
古人有言。
仍旧贯。
如之何。
何必改作。
乃客之所尚也。
恢漫乎奇态。
䌷纽己思。
以自织剪。
违曩者之成辙。
岂君子因循之道欤。
客应曰。
草木之病烦也。
使秋以治之。
继孱萌于穷蘖之馀。
搔风披露。
相望愁泫。
阳津下潜。
虽佳懿之彩。
犹且抑隐。
惟恐失类于惨禅烟黄之色耳。
安暇自任其所长耶。
即春以治之。
擢气于其根。
升津百体之上。
畅之风露。
而绣英作。
誇红奋绮。
缃缥绀紫。
错若装画。
扬华流香。
霭荡乎天地之端。
各极其至。
使肆勇曜如是。
宁可以一状拘之。
人有植木堂下。
欲其益茂。
伐他干以加之枝上。
名之树资。
过者虽愚。
犹知其欺也。
且裁经缀史。
补之如疣。
是文之病烦久矣。
闻之韩祭酒之言曰。
善艺树者。
必壅以美壤。
以时沃濯。
其柯萌之锋。
由是而锐也。
夫经史百家之学。
于心灌沃而已。
余以为构室于室下。
葺之故材。
其上下不能逾其覆。
拘于所限故也。
创之隙空之地。
访坚修之良。
然后工之于人。
何高不可者。
祭酒导其涯于前。
而后流蒙波。
稍稍自泽。
静略于祭酒
其宗也。
遵道十年而功就。
颇秀出流类。
今既别而延蔓。
将游乎河江。
岂欲益其自广哉。
惟其勉无怠。
权武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秦陇之地其气雄。
而能产出奇夫良士。
由是古称贤士大夫多陇西
秦川在陇右数百里。
而陇峻水夷。
川之源出其左。
吴兴人
生于陇之阳。
长而西望秦原。
水土精神之气。
昏旦异状。
予又怪近世奇夫良士。
不繁出于此。
往者五年。
予自东来京师
中山刘定命。
天水权武
其人可教耳。
吾尝语善于
发言往往次道
及出门行事多以言。
明日予过言之。
复其语。
则仁与不仁。
义与不义。
必汗流肌慄。
胸目如即事。
既罢。
定命又从容为予言志所未遑者。
则下涕顿首。
又曰。
吾有女弟。
欲以归
愿言成之。
事皆未及。
会予东拜亲于江淮
冬还都下
不幸而定命死。
其亲友赴丧者数十人。
临丧具事。
终日维哀无绝声。
予持其手曰。
秦陇之能产贤。
由贤之能产德。
诚未穷矣。
既葬。
武当西去。
予赠之曰。
夫孝慈仁谊。
忠信廉直。
总于已曰贤。
辨是而行之不惑曰明。
子有之矣。
慎终行之。
夫金之为物也。
镕而为器。
无不能。
然则将求为大用。
必图于善冶者。
当其未善。
必更之。
当其善。
无堕镕。
送同年任畹归蜀序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十年。
新及第进士将去都。
乃大宴朝贤卿士。
与来会乐。
而都中乐工倡优女子。
皆坐优人前。
赞舞者奋袖出席。
于是堂上下匏吹弦簧大奏。
即暮既罢。
生揖语亚之曰。
吾家世居蜀。
尝以进士得第。
吾少能嗣其业。
幸子之文得称甚光。
愿为我序还家之荣。
亚之谢不敏
曰。
愿无让。
曰。
始生与兄之来举进士
得绌。
及缀字为便
口之句。
历贽其文于公卿之门。
由是一岁而名。
八年。
成都贡士
生名在贡首。
九年。
生与其兄试贡京兆
京兆籍贡名。
生名为亚首。
生之兄亦在列下。
十年。
礼部第士。
生名在甲乙。
如是而后归。
亚之以为相如还蜀之荣。
而生未后也。
叙草书送山人王传乂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五
夫匠心于浩茫之间。为其为者。
必有意气所感。然后能启其象也。
此凡一举志则尔。而况六艺之伦乎。
余闻之学者曰。昔张旭善草书。
出见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鼓吹既作。
言能使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归为之书。则非常矣。
斯意气之感欤。今山人王传乂。
学为书。居故吴公子光剑池山傍。
积十年而功就。历游天下。
慕其出已者师之。欲增其功也。
及至长安。舍予家。
为予题旌故平卢节士文。因感之。
耸发寒肌。谓吾友生曰。
愿欲余序其书。意者岂予之文以感王生之志于鼓噪剑气之势乎。
顾不敏。诚以孤生之望也。
聊题百数十言。以塞其志。
移佛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元和四年三月五日
杭州报恩寺长老与其乡闾父子。
将徙故佛像归复于其寺。
佛至乃飨。
长老使白其由于亚之而求详录焉。
沈子曰。
西域之有佛教流于东域中者。
其教像法。
其法者名曰佛。
自称曰天人师
又曰世尊。
出其言亦曰经。
验其经之说。
佛去世而后模其形焉。
像其真与众瞻仰之。
故法之言像由斯也。
其或范金铁以为之。
合土木以为之。
坚之以脂胶
饰之以丹漆五色。
然后形神俨然。
成其像举其数体。
有为尊而坐者。
有为卑而拱立者。
有跪而如受教谕者。
有执乐而弦者吹者。
有具其形怪戈而勉强者。
有瞋目而咤叱者。
摹鬼神焉。
此为像之外者也。
其性之旨为戒慎。
正邪去恶为济渡。
力道盲聋。
警沉溺。
使民无不善。
如我仁谊慈惠然。
此为像之内者也。
又说有已来之生。
来生之后。
为福则福应。
为祸则祸应。
因缘化而设。
其旨或由是。
举域大敬。
自天子达于庶人。
一信佛之来。
于今八百馀年矣。
其间亦时神怪焉。
先天中
其寺之佛事具足如向之称者。
无何。
水火灾。
生民流。
沉溺于是邦。
其寺之佛事。
卑而拱立者。
跪如受教谕者。
执乐而弦者吹者。
卫而戈叱咤者。
皆毁也散。
其宇皆落。
唯尊而坐者独岿焉而存。
由是纳去。
又重其庄敬焉。
数岁。
其乡人后生敌恶者。
十诫其三四。
故此乡之人思其功力。
复求而归之。
与其敌恶诫。
而敬顺之道明矣。
嗟乎。
忠信仁谊不舒信于人久矣。
而皆以已生来生之后。
因缘祸福之说化行焉。
今予因长老请予记移佛之由。
遂得道教之所以。
意者欲使偫生随其机以悟之。
其机高者其性慧。
见其内像而内觉发其心。
而能至其正。
其机下者其性回。
见其外变而外觉反其心。
而后归其正。
是故精粗其内外之像以陈之。
复戒业寺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皇都左辅
其属县朝邑
县令王郓。
言能改作便民。
尝有缁衣迁寺戒业。
民不便。
郓复之。
初蒲寇李怀光既虏其属将。
收其散卒。
聚之长春宫城
朝邑室庐皆残烬。
寺宇益毁。
其后缁衣以为居近郭。
苦游宾。
乃聚党与谋。
迁之西冈。
萦垣侵社地。
又治殿庑。
诸墓坟陇当其下者辄平去。
是时郓为尉。
固止之。
缁衣之魁得他吏与交通为助。
故尉终不能制。
日纵其徒于民间。
为祸福语以动惑之。
民无老幼男女。
争相率以奉所欲。
顾畏已后耳。
及郓为令。
元和七年也。
明年
召缁衣宿老师弟子与语曰。
缁衣之道。
非能逾仁谊。
以无害故。
天子许留国中。
前者缁衣无状。
徙其居西冈之上。
侵社地。
坏邱陇。
夫社。
国之尊祭也。
邱冢。
人之反本也。
今而曹自为其居侵坏之。
是宁无害耶。
某昔争之不得。
身常慄慄抱痛。
愿得自劾以快意。
今能亟复之。
幸善。
不能。
亦且论繁矣。
民闻之皆大喜。
故以其年十一月
悉还其故。
九年。
予东适邯郸
走蒲关。
朝邑为具。
既酣。
前奉酒于予。
因请以其事次于文。
栎阳兵法尉厅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尉之曹。兵法居末。
兵法之任。在天下郡首长之臣。
且难其理。而况畿之在尉乎。
栎阳。其瘠沃相半。
豪户寒农之居。三分以计。
而豪有二焉。其父子昆弟。
皆卒名南北东西军。圜卫杂幸之恃。
或籍书从事星台乐局织馆雕坊禽儿膳者之附。而又媵女为之盘络。
是多类者。非独不得为县民之众驭之而已。
亦且冯缘蔓横。以业吞渔。
狱之所操。动系于此。
而禁局强曹。垂攀于前援者。
持符以解之。固能移情以二法。
使终决不必理。从高级下。
相承而邪。而不能竟者。
尤还于尉。其受役惟单产孱民。
日徵之一人。输径宫门。
至于内庑。递漏严夜。
给事诸王家及池园大厩。皆校尉遣之。
岂尉之无虑也。永贞前。
诸畿自进士而得尉而升班者十六七。他入之尉而升者百一二。
是尉皆摩心清视。以事察决用。
以此自价。朝之末以此市。
若是今虽统曹。不能强尉于无当。
近世恩臣负幸。恶其踵进自致。
即白上约下。以为尉未足拜。
且塞誉排能。使升班之恩必有自。
令视尉之风益贱。而今益轻矣。
由观为尉者俛俛自度。民之吞者肆其惩。
弱者甘其困。奸者隙其欺。
邑是者畏其为尤。属而决之。
其兵法之原。使无挠浊。
其易乎哉。其易乎哉。
古者盘盂有书。盖诫其当器受量不陷也。
钟磬必铭。勖其全声有待也。
铸鼎记刑。子产之为也。
尉也兵法之曹。类此不复矣。
敢不有记。故附署而属诫焉。
盩厔县丞厅壁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盩厔道巴汉三蜀。
南极山不尽三十里。
北沮渭。
短长之补。
于南而近。
其野半为泽麓。
故鼠倚穑而居。
虽善捕伐。
不能无伤于稼。
说者以为汉孝武帝尝夜出射熊于是。
而田人辄留执从者。
由此观之。
民情阻狠。
古为难理。
时犹逼畏指谏。
即稍罢。
然佞臣竟以耻不忘。
遂籍民人田为五五柞长杨矣。
今又徙瓯越卒留戍邑中。
神策亦屯兵角居。
俱称护甸。
而三蜀移民。
游手其閒。
市闾杂业者。
多于县人十九。
趋农桑业者十五。
又有太子家田及囿。
皆募其佣艺之。
由是奸民豪农。
颇输名买横。
缓急以自蔽匿。
民冒名欺偷。
浮诈相樛。
虽贤宰处之。
而丞与曹或不类。
莫能尽枉直之情也。
夫丞之职也。
宰之政。
以条诸曹
其有不便于民者。
丞能得不可。
今丞也。
余从祖居之。
既满岁。
民诤不作。
如此。
则宰之所宰。
丞之所赞。
可谓知方也已。
长庆初
余思相如进谏之风。
南历长阳
至于射熊五柞。
访其遗迹。
因退舍是邑。
遂悉论山川里俗之事。
题于丞之署云。
栎阳县小厅壁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便署所以接宾也。
栎阳岐诸陵。
左辅太原燕赵魏山
东至于匈奴杂虏之道。
而诸侯使者戎王聘贡之臣。
交驰出是无虚日。
而邑颇瘠于扰费。
然而游宦客子。
出入往来者。
则公宾为寡也。
夕馆而昼馔。
自宰丞簿尉
或不能支于给馈。
而宾去。
尝悒悒不快。
长庆初
燕赵魏侯者失理。
卒乱。
辱杀之。
更自立新帅。
大臣皆进意请讨。
圜其境之诸侯。
咸会兵袭战。
飞蹄走辔之奏。
传呼相追。
而又降嫁匈奴中。
使者日至。
若是宜谓私宾不能加也。
然又遣使陈蔡许滑大梁彭城
皆发卒戌河北
督责米帛于两江之閒。
使百郡所挽无西入。
由是天子之使。
出入潼关者。
日数十辈。
大者乘马至百。
小者不下十馀。
邮马尽死于道。
凡往来乘马畜者。
无问其谁。
皆夺之。
故游宦客子。
俱辏道栎阳中。
计其众寡。
复与公宾之数相高矣。
是时栎阳丞。
公主匈奴
女使及迎者之部千人。
天子使后宫贵御行饯于道。
侍嫁大臣从官卫士亦数千人。
夕顿田氏。
遣丞供奉具。
以能不扰民。
一县之吏称善办。
及归。
乃计曰。
夫游宾四时之来。
(一作而)为稀耳。
我且与理一署。
使其密。
温礼以待之。
然后以为家之给。
宾仆相等。
是宁有忿(一作忽)宾哉。
既以宾之来者。
视其馆之穷罄
虽勇寒猛馁。
必抱愧自餍于所飨。
嗟呼。
隆否之迹。
由夫履也。
其构在公堂之左(一作右)正寝西南隅。
其形类厢二閒。
覆厦于南陲。
其就在长庆元年八月甲子也。
解县厅壁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国家自诛叛以来。于今十年。
征徭息繁。不胜于籍。
租榷之法居閒。为民起横。
县令不得专以子养之化理之。蒲盐田解邑下。
岁出利。流给雍洛二都三十郡。
其所会贸。皆天下豪商猾估。
而奸吏踵起。则解之为县。
益不能等于他县矣。盐田主官用郎吏
其佐贰下不出御史。操法绳縻。
十九关于县。而不得专。
但奉府曹侯长之教而已。盐田细吏皆县民。
其田园虽业籍于县。而令不得亲。
但以县民之众。驭之而已。
若是为令。与尤悔日争焉。
苟非智良。不能日脱于横。
今令者。予之从祖也。
且满岁而尤不及。岂其厚于智乎。
而又招亡民还业者数百。至于公堂便馆。
葺饰者凡十馀。构工不劳民。
又何多方也。长庆二年
予客其地。因受命而著(一作书)记云。
河中府参军厅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国朝设官。
无高卑皆以职授任。
不职而居任者。
参军焉。
观其意。
盖欲以清人贤冑之子弟。
将命试任。
使以雅地出(一作任)之耳。
不然。
何优然旷养之如此。
其差高下。
则以五府六雅(一作雄)为之次第。
蒲河中界三京。
左雍三百里。
且以天子在雍。
故其地益雄。
调吏者必以其人授焉。
噫。
今之众官多失职。
不失其本者。
亦独参军焉。
长庆二年
余客蒲河中城(一作府)
参军某族。
世皆清冑。
又与始命之意不失矣。
乃相与请余记职官之本于其署。
东渭桥给纳使新厅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渭水东附河输流。
逶迤于帝垣之后。
倚垣而跨为梁者三。
名分中东西。
天廪居最东。
内淮江之
而偫曹百卫。
于是仰给。
惟平轻重之准为难。
即主官不职。
其咎何如哉。
长庆中
得儒臣杜生
以行御史主之。
能谨法整吏。
绝轻出重入之尤。
明量信叙。
无先贵后贱之弊。
故官曹士卫之所仰给者。
如取之家食焉。
居再岁。
加为外郎
因指其署曰。
夫渭津傍控甸邑诸陵。
左辅出入河东藩。
而公宾游士。
过必临我。
我儒世家也。
宜饰宇俟贤。
以诚其敬。
今公斋陋冗。
无足为礼。
于是尽去之。
募市其杰栋巨楹。
文梁劲桷。
既已具构。
顾其中可叙百榻。
而儒良至者。
必与讲谈其道。
随其能否而梯级之。
得久留其下者。
虽孱车弊衣。
则名日彰矣。
今观渭津之刱开署宇。
为严虚广敞。
意者得无欲天下之士。
见其胸中之旷大乎。
寿州团练副使厅壁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战国南北书。更言故世诸豪。
争据于寿春。或兵至百万。
有不能得者。岂地势为要津乎。
建中以来。淮夷窟叛于蔡。
天子之诏。或讨或赦。
由是寿春备为东塞矣。为之守者。
皆佩将军印。募府符书之设。
拟于方镇。而有副使之官焉。
元和中。韦公武以殿中侍御史为之。
九年蔡州叛。
寿春令狐通引兵屯霍邱副使得孱卒百馀人留郡中。
兵大入马塘。
寇邓家城。杀其将卒五千馀人。
尽虏民男女。焚坏邑室而去。
郡中惊骇。民人多流其家而东。
副使因言寿春。其地堑水四络。
南有淠。西遮淮颍。
东有淝。下以北注。
激而回为西流。环郛而浚入于淮。
此天与险于是也。假如愚民能弃其业西流。
即为蓬徙鹿走耳。安与国是为利耶。
乃出家奴与民户一丁。俱为水工。
安丰已南陂池。会其流于城傍野中。
浸注如泽。以故居民流心稍稍复定。
时马塘邓家城既陷。霍邱方畏寇乘其虚。
复飞语为谣以惑其俗曰。狐死首邱。
井闾多传言之。耆老曰。
果守不能保是矣。守闻之益恐。
遂弃其城亡归。是日霍邱焚。
行未及郡。会日暮。
使吏驰告副使以归状。令得夜开壁。
吏至。壁卒捍关不得入。
呼骂其卒。副使立城上曰。
某得命于诏。城昼受即昼复之。
今守独入而卒露。无为也。
如驱与俱来。宁不知盗居其閒。
得夜则祸成矣。或幸止于邮。
平明辟关。介士陈兵夹道。
验其号以入。卒无敢越伍而趋。
居有顷。守谪去。
诏以李将军代。将军西出强兵临万胜城。
复以副使掌留事。明年。
陟其能。得加侍御史
是岁亚之东观战至寿春。得副使之迹。
题之于署下。以记行事之时云。
陇州刺史厅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昔制戎于西安瀚海之时。而陇汧去塞万三千里。
其处内居安如此。朝之命守。
犹以为重地。必拔其良能。
当时之务。其难者不过理宠门大家之田园陂池而已。
观升平之基。其需贤如此。
今自上邽清水已西。六镇五十郡既失地。
地为戎田。城为戎固。
人为戎奴婢。顾陇泾盐灵。
皆列为极塞。而陇益为国路。
凡戎使往来者必出此。视其守由主人也。
其言语威仪。岂容易而处近世者。
朝之命守。殆未能注意耳。
清河崔公承宠世仕安西军司马。公生长于戎。
然而神性杰异。行贤智之路。
颇通诸书。又能博九州山川之理。
而国中之士。知而仰者无几人。
近岁西戎累款塞。前年今上即位。
欲以姻交北虏以辅中国。上书两言蕃之事。
天子览书。以为必能伺戎夷之情。
故命使之。今年拜守陇州
拜之日。朝之卿士。
咸谓陇之得贤为贺。居郡而戎来者。
必惮爱而去。呜呼。
何向之命守未能注意。而今之郡守得其人贤。
何向之知者无几。而今之称者盈朝。
岂一郡之事。有时而理耶。
一郡之人。有时而幸耶。
智者之道。有时而用耶。
长庆初。余西视戎至于陇下。
闻郡人之所美。故列署而刻记焉。
华州新葺设厅记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六
今天下邦郡之望。莫与太华等。
然而公堂宴台无别位。顾几砚与饩乐之具。
日更废置于其閒。宁地势之要。
为守者无久留于任。而经虑莫及此乎。
陇西公为守未满岁。郡中既治。
因窥其庶屋可攻(一作改)者。乃先问其吏曰。
政之为困何始也。吏曰。
累更其守耳。公曰。
吏知其病哉。夫几砚者。
公事之重器也。以宴而迁。
(一作彻)宴而复。则居不得常。
屡更其所。政之为困。
不由此耶。且吏入公门。
望其居则必庄。是几砚之处。
宜其严也。今朝彻而暮置。
事之者既劳。固以慢矣。
而况酒行乐作。妇女列坐。
优者与诙谐摇笑。讥左右侍立。
衔哂坏容。不可罪也。
夫狎久则不敬。岂吾之独患。
其吏亦丑之。明日。
解冗宇一构于正寝西南隅。堑其外数步。
土基之。饰故材以辏用。
垢者磨其淄。弱者承其轻。
决流于其所。以便涂者。
补栋续楹。不涉旬而功就。
沼沚之湄。随而比矣。
嗟乎。转疣为安。
不费而功。吾知其由人。
长庆元年四月甲子吴兴沈亚之仰公之迹。
因请张文其下。纪其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