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不召对疏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学非稽古。才昧济时。
陛下过听。不以臣等愚懵无取。
误置于严密之地。职居肘腋。
任切腹心。宠食大官之珍。
荣通禁门之籍。縻躯致命。
讵报雨露之恩。殉节忘家。
宁酬天地之德。所以继献章疏。
冀增日月之辉。屡进恳诚。
希添海岳之广。而不量力分。
触冒危机。徒竭公尽忠。
忤犯严旨。虽死不悔。
当职所宜。臣以谓忠臣不避罪以匡君。
正士不违患以污道。所贵上裨万一。
仰酬顾遇。实臣等之心也。
不谓忌讳。合寘严谴。
此又臣等之分也。一月以来。
未蒙赐召。咫尺之地。
无申就日之忱。跬步之间。
莫获承天之问。兢惕无地。
惭惶失图。臣闻管仲对齐桓公云
大臣持禄不敢谏。小臣畏罪不敢言。
下情不通。此害霸之甚也。
臣等不言度日。饱食过时。
既无切谏之尤。复道如何。
伏惟陛下以社稷宗庙为心。以四海万姓为虑。
询访道理。开纳直言。
知好问而自通。以博问而自广。
是天下之幸。岂臣等之幸耶。
请立储疏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古先哲王。以天下为大器。
知一人不可以独理。四海不可以无本。
故立皇太子以副巳。设百官以分职。
然后人心大定。宗社以宁。
有国家者不易之道也。陛下嗣膺大宝。
四年于兹矣。而储闱未立。
典策不行。是开窥觎之端。
乖重慎之义。非所谓承宗重社稷也。
汉魏故事。国朝旧制。
悬诸日月。著为宪章。
伏望陛下抑撝谦之小节。行至公之大典。
用兴储副。永固邦家。
则主鬯承祧。必光于万代。
问安侍膳。道播于百王。
请放宫女疏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圣哲之君。抚驭之要。
必顺人情以作事。感天意以致和。
从古以来。其道由此。
陛下励精求理。损巳推诚。
风动四方。事贞百度。
作范来代。掩美前王。
后宫之中。人数不少。
离别之苦。颇感人心。
怨旷之思。有干和气。
伏冀酌量所要。务放其馀。
使其亲戚如初。复得宫掖省费。
上以表大德如天之施。下以成偫生遂性之乐。
道映青史。化洽皇风。
敢竭涓尘。庶裨万一。
如蒙圣恩允许。便请入德音。
论量放旱损百姓租税疏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伏以圣慈忧旱。务在恤人。
将欲赦其流亡。无如减其租税。
则下怀感悦。上动阴阳。
正月中所降德音。量放江淮去年钱米。
臣闻所放数内。巳有徵纳。
纵未纳者。又多流亡。
旱损州县。至今务放钱米甚少。
百姓未经丰熟。复纳今年差科。
疲羸之中。徵迫不及。
人力困苦。却在今年。
伏望天慈。更赐优恤。
江淮先旱损处。作分数更量放今年租税。
当馁馑之际。承雨露之恩。
感动人心。无甚于此。
辄极愚疑。上渎宸严。
中尉不宜统兵出征疏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前阙)且其扰改师徒。
陷没将校
众情偫议。
必谓陛下正其刑典。
惩之后来。
今反极宠荣。
重加崇秩。
巳后更有败军失律之将。
蹈利干赏之夫。
则何以处之。
若诛之。
则罪同而罚异。
王法之不一也。
若舍之。
则保身而玩国。
政典之不行也。
伏望心割不忍之恩。
举不刊之典。
责无功之罪。
追不次之荣。
使备边之将。
有所惩劝。
当危之士。
无复顾望。
实天下幸甚。
请散内库拯黎庶疏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臣闻王者积之于人。
霸者积之于国。
寻常之君。
积于府库。
陛下以超迈英姿。
嗣膺宝历。
蛮夷纳贡。
山泽效珍。
固当事冠百王。
德垂万代。
昭可书之事。
成不讳之朝。
今内藏积财。
来者必纳。
唯顾进入之数。
不问聚敛之由。
方镇皆裒刻于人。
以进献为号。
因缘奸盗。
半入私家。
百姓积怨。
兆人兴谤。
殆非今日圣政所宜行也。
又钱是通流之货。
居之则物以腾踊。
帛是衣著之物。
贮之则岁转损烂。
此皆出于人力。
匪从天生。
积难得之财。
成无用之币。
圣心所宜留念。
伏乞天慈量恩泽颁赐之所要。
校制作移用之所费。
三倍已外。
悉付所司。
傥经用者有馀。
即租税宽于外以令疲人苏息。
内以表圣政光昭。
存之策书。
足示后嗣。
户部阙官斛㪷疏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今天下州县。皆有户部阙官俸料职田。
禄粟见在。计有三百馀万石。
旧例便牒诸道监院。准时价粜货。
市绫绢送纳户部。巡院官少有公心。
皆申报估价。至贱三分无一。
未为奸欺。及依来牒令粜。
皆是观察史院官所由等贱价粜将。贫弱百姓惠都不收。
市轻价皆贵破官钱。计度所粜斛㪷回市轻货。
比及到京输纳之时。损折奸欺。
十无七八。枉破官物。
利入奸人。无益于公。
有害于理。臣伏见自陛下嗣位以来。
江淮饥歉。三度恩赦。
赈贷百姓斛㪷。多至一百万石。
少至七十万石。本道饥俭无米。
皆赐江西湖南等道米。江淮诸道百姓。
差使江西湖南般运。往返数千里。
五六个月舟船方到。百姓殍殕相望。
转徙沟壑。盖缘道路遐远。
不救急切也。今天下户部阙官斛㪷。
伏请便令所在州县收贮。如是观察州即令观察判官一人专知判。
诸州即录事参军专知判。如有迁转改易。
分明交付后人。如交割之时。
妄有情故。虚受物数。
便惩责承受专知官。如似损坏。
即仰于当处州使公用却回。取当年新斛㪷。
诏书朝到。斛㪷暮给。
救倒悬之甚急。免般运之艰难。
副圣慈忧恤之仁。免饥人僵殕之苦。
若贮贷之外。斛㪷甚多。
便减价粜。务救百姓艰歉也。
宪宗问进羡馀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守土之官。厚敛于人。
以市私恩。天下犹共非之。
户部所掌。皆陛下府库之物。
给纳有籍。安得羡馀
若自左藏输之内藏。以为进奉。
是犹东库移之西库。臣不敢踵此弊也。
安国寺不合立圣德碑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陛下布惟新之政。刬积习之毙。
行前王所不能行。革历代所不能革。
四海延颈。日望德音。
今忽自立圣政碑。示天下以不广。
彰满假之渐。招矜炫之讥。
易称大人者。与天地合德。
与日月合明。执契垂拱。
励精求理。化成天下。
高视百王。岂可以文字而尽圣德。
又安以碑表而赞皇猷。若可叙述。
是有分限。乃反亏损盛德。
岂谓敷扬至道哉。故自尧舜禹汤文武。
并无建碑之事。至秦始皇荒逸之君。
烦酷之。然后有罘峄之碑。
扬诛伐之功。纪巡幸之迹。
适足为百王所笑。万代所讥。
至今称为失道亡国之主。岂可拟议于此哉。
陛下嗣高祖太宗之基。举贞观开元
思理不遑食。从谏如顺流。
固可与尧舜禹汤文武方驾而行。又安得追秦皇暴虐不经之事。
而自损圣德。近者阎巨源请立纪圣功碑。
陛下详尽事宜。皆不允许。
今忽令立此碑。与前事颇乖。
可否相违。是非殊异。
况此碑既在安国寺中。不得不叙载游观崇饰之事。
述游观且乖理要。叙崇饰又匪政经。
固非哲王所宜行也。伏乞圣慈。
特赐寝罢。臣职忝近密。
理合献陈。庶申葵藿之诚。
冀增海岳之大。谨奏。
论泽潞事宜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臣昨巳具状。
陈乌重允不可便授以泽潞。
请与河阳
却除孟元阳泽潞。
臣进状后。
至日晚。
方见承璀文状。
奏行营事宜。
其乌重允。
承璀巳会与文牒。
勾当留后。
详览惊叹。
实所痛心。
且泽潞五州。
山东要害。
河北连结。
惟此制之。
磁邢洺三州入其腹内。
国纪所在。
实系安危。
比者磁道为从史所据。
凶狡情状。
昭然可知。
比年与刘济王士真相结。
又奏其男充都知兵马使
如此奸状。
圣情具知。
今地降灵。
陛下神略。
坐致凶竖。
却收一道。
奈何欲与重允。
却弃此镇。
陛下昨追从史者。
庶于利害。
须以计擒。
然于国家。
巳失大体。
今泽潞重镇。
承璀辄以文牒。
便差人为留后。
遽请旌节。
无君之心。
孰甚于此。
陛下昨收泽潞。
人神同庆
国柄再立。
制度重显。
今忽与本军将
物情顿沮。
朝经大紊。
自削形势。
却恐不如从史。
向者从史虽怀蓄奸蠹。
巳受朝命方镇。
今重允一时素无功策。
承璀一牒。
便居重位。
河南河北诸侯闻知。
愤怒之心。
必生言语。
盖以专权日久。
莫不各有将校
且惧且恨。
必谤朝廷。
皆谓重允与承璀交通作计。
遂却从史。
代其使主
便与节度
岂唯事同致怒。
实亦人情难堪。
刘济茂昭季安执恭韩宏师道耻有名位与重允同列。
继有表章陈其情状。
并承璀专授重允之罪。
不知陛下何以处之。
若总不答。
即方镇之心大阻。
若别处分。
即朝廷之体顿亏。
是令承璀取怨天下。
从史以泽潞不容。
遂至狼狈。
若承璀为天下不容。
何以自保。
或恐因此遂乱。
今重允便除河阳
亦是望外之福。
况新有从史事。
岂虑重允迟回。
重允所得方隅。
巳是承璀之力。
元阳若与泽潞。
又是事望所推。
不唯忠义。
堪为腹心。
兼有才略。
实可委任。
两河方镇。
亦必忻欢。
朝廷制度。
又再修举。
利害悬远。
事在不疑。
况重允须为从史结托刘济士真
搆间虚辞。
为国生事。
至使圣恩特遣朝官。
委曲宣谕。
仅得宁止。
如是则事迹固无远大。
臣岂与重允嫌隙。
岂与元阳有亲故。
盖为社稷之计。
朝廷之势可惜尔。
伏望圣恩断在不疑。
与重允河阳
足以赏逐从史效。
元阳泽潞。
足以压河北诸侯之势。
朝廷收得威柄。
承璀免有负忧责。
机便易失。
时事难遇。
伏望定于神虑。
遂此至公。
臣等恳切上陈。
不避忌讳者
伏以获居近密。
特授恩光。
若缄不言。
上负陛下。
伏惟圣慈。
俯鉴愚款。
速降制命。
以副人心。
河北三镇淮西事宜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偫臣见陛下西取蜀。东取吴。
易于反掌。故谄谀躁竞之人。
争献策画。劝开河北
不为国家深谋远虑。陛下亦以前日成功之易而信其言。
臣等夙夜思之。河北之势。
与二方异。何则。
西川浙西皆非反侧之地。其四邻皆国家臂指之臣。
刘辟李锜。独生狂谋。
其徒皆莫之与。徒以货财啖之。
大军一临。则涣然离耳。
故臣等当时亦劝陛下诛之。以其万全故也。
成德则不然。内则胶固岁深。
外则蔓连势广。其将士百姓。
怀其累代煦妪之恩。不知君臣逆顺之理。
谕之不从。威之不服。
将为朝廷羞。又邻道平居。
或相猜恨。及闻代易。
必合为一心。盖各为子孙之谋。
亦虑他日及此故也。万一馀道或相表里。
兵连祸结。财尽力竭。
西戎北狄。乘间窥窬。
其为忧患。可胜道哉。
济季安与承宗事体不殊。若物故之际。
有间可乘。当临事图之。
于今用兵。则恐未可。
太平之业。非朝夕可致。
愿陛下审处之。且以吴少诚病必不起。
淮西四旁。皆国家州县。
不与贼通。朝廷命帅。
今正其时。万一不从。
可议征讨。故臣愿舍恒冀难致之策。
就申蔡易成之谋。脱或恒冀连兵。
事未如意。蔡州有衅。
势可兴师。复以财力不赡而赦承宗
则恩威两废。不如早赐处分。
镇州事宜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臣等再三思度。敢不详审。
伏以镇州人心固结。难即改移。
邻境事同。必相扶会。
当其无事。则相疑沮。
见有改易。则却同心。
意者以子弟为谋。他日还虑及此。
情状可见。事理昭然。
今若欲除大臣守镇。臣愚必知未可。
不如且示怀抚。以收其心。
所以频有奏陈。伏冀俯存含忍。
实虑别除人后。制命不行。
即须兴师。且事征讨。
盖以江淮水旱。人力困穷。
陛下每切忧劳。尚加赈恤。
财赋所入。经用不充。
今若镇州用兵。须令诸处进计用兵数。
供费已多。万一四邻之中。
同类潜相扶结。相为影援。
延引岁时。则为患益深。
所费转广。纵陛下悉出府库。
以给军须。若更淹延。
将何及计。兵连之后。
势不得休。北狄西戎
素多奸狡。忽乘间隙。
侵犯边疆。又须兴兵。
以事防遏。首尾应敌。
则内外忧危。臣等必知兴师未可。
自陛下临御天下。诸州连帅
频建军功。言事者不计始终。
喜功者轻议讨伐。今镇州事势。
刘辟李锜不同。何者。
剑南浙西。本非反侧之地。
刘辟李锜。暴生狂逆之心。
唯以财货诱人。人心本无结固。
又四面皆是国家兵镇。事与河北不同。
所以恳请诛讨。料其事势。
举必万全。今镇州事宜。
与此有异。外则结连势广。
内则胶固岁深。以此用兵。
必为不可。其刘济季安。
虽有疾患。至于事体。
镇州略同。若亡没之后。
或别有其便。即相其便可否。
临时裁制。伏以崇勋盛烈。
底定四方。必有其时。
可以断致。自镇州有故。
夙夜思量。诚愿因其此时。
收得一道。事有未可。
不敢因循。沥竭肺肝。
备陈愚款。贵得万全之计。
上酬不次之恩。事之安危。
伏冀圣虑所切。惟望不纳浮议。
断在宸衷。臣不胜恳切之至。
请以李锜财产代浙西百姓租税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李锜凶狡叛戾。
僭侈诛求。
刻剥六州之人。
积成一道之苦。
陛下哀悯无告。
为之吊伐。
变愁怨之气。
为发生之和。
歌舞圣时。
负戴恩德。
李锜家所积钱帛。
皆敛于人。
或有酷发冤滥之徒。
毙其身。
取其货。
或有枉法徵剥之吏。
加其罪。
纳其财。
前后事状。
布闻远迩。
圣恩本以叛乱诛讨。
苏息一方。
辇运钱帛。
播闻四海。
非所以式遏乱略。
惠绥困穷也。
伏望天慈下痛哀之诏。
降雨露之泽。
将逆人财物。
并以赐本道。
代浙西百姓今年租赋。
则万姓忻戴。
四海歌咏矣。
谢密赐宣劳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奉宣密旨。以臣所论奏事。
颇切时要。特赐慰劳者。
臣伏蒙奖擢。致于近密。
苟有所见。即合启陈。
敢望圣明照临。皆赐俯察。
载降宣谕。曲示恩私。
荣感交深。兢跼无地。
臣所陈之事。非止一端。
实政理之源。系安危之切。
冀望重于所忽。防于至微。
则亿兆生灵。同庆仁寿。
学士谢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臣绛等今日伏蒙圣恩召对。特赐延纳。
过有奖谕。又奉宣圣旨。
卿守职尽忠。常如今日。
朕何忧天下不理。又复见襄阳进奉。
出付所司。安国寺铸圣容处又罢临幸者。
奉德音。旋蒙宣谕。
目睹盛事。心感皇明。
喜戴交并。抃舞失次。
伏以陛下忧勤庶政。推以至公。
容纳直言。事惟求当。
臣等恭守职分。自合罄竭愚衷。
岂望天眷绸缪。特加奖谕。
感恩激切。倍百常情。
至于慎守德音。出外方之献。
严重清跸。罢近寺之游。
此皆发自宸衷。卓然光大。
足以动四方之听。感万国之心。
臣等职在禁闱。时逢昌运。
以欣以忭。意不能宣。
谢宣慰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今日中使某乙奉宣圣旨。
恩私俯降。
抃跃难胜。
伏以恩泽所覃。
积毙尽去。
关圣政。
感极人心。
臣等职忝禁闱。
喜倍常分。
奉章陈贺
未尽恳诚。
曲蒙圣慈。
更赐宣劳。
感恩承命。
荣幸实深。
谢宣慰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今日中使某至。
奉宣圣旨。
以阴阳荖序。
时雨愆期。
朕每事增修。
冀感和气。
卿等悉心奉上。
副朕忧勤。
今有甘泽。
与卿等同慰者。
臣伏以时雨既降。
百姓欢欣。
圣念猥加。
特使宣谕。
喜戴交集。
忭舞失图。
臣闻惟天无私。
去人不远。
与圣合德。
有感必通。
福应之际。
其犹影响。
陛下以自春以来。
阳候稍亢。
虑成旱暵。
妨此农功。
忧勤之诚。
既形造次。
惕厉之志。
不忘寝兴。
爰降德音。
大修政本。
过此克责。
勤求阙遗。
绝贡献以字黎元。
务减省以崇简易。
去当今之甚毙。
行历代之所难。
发自宸衷。
晓示天下。
人心既感。
和气自通。
曾未浃旬。
遂降膏雨。
公私和畅。
动植生荣。
麰麦可望于丰盈。
耕耒不愆于节候。
康衢士庶。
鼓□无地欢呼感荷皇恩。
致此甘泽。
则知忧先于事。
故能无忧。
事至而忧。
事故罕救。
此虽古先哲后。
修已备灾。
六事以责躬。
念一物之失所。
感应遄速。
岂过于斯。
臣等职忝禁闱。
亲承密命。
无裨万一。
喜遇圣明。
理之当者无不行。
政之失者无不革。
累积盛美。
将致升平。
感抃欣荣。
实倍常品。
谢宣慰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今日奉宣圣旨。
以立皇太子制下。
特赐宣示臣者。
祇奉诏命。
欢抃失容。
伏以时属升平。
运逢交泰。
陛下思固大本。
以承鸿休。
爰命元良
式昭茂典。
无疆之祚惟永。
至德之光日宣。
亿兆生灵。
鼓舞欣戴。
臣猥惟浅陋。
获奉轩墀。
特降睿慈。
俯赐宣示。
以荣为荷。
倍百常情。
裴均进银器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陛下圣明之德。超迈百王。
英特之姿。跨越千古。
察百役之繁猥。悯万姓之愁苦。
念杼轴之积毙。知奸臣之徇私。
外以进入为名。内以贿遗为计。
厚敛于下。半入其家。
所以特降鸿恩。大拯颓俗。
罢方镇不时之贡。禁天下无艺之费。
苏息下民。革除宿毙。
颁宣之日。遐迩必臻。
感恩涕泣。仰听歌舞。
更相谓曰。不图今日。
复睹圣时。利泽布于四海。
德施周于万类。家吟户咏。
气舒目明。才及数月。
今自废罢。受纳裴均所进银器。
天下之人。皆谓诏书不信。
必谓陛下以财货为先。此人非益于圣德也。
裴均行不繇道。奸以事君。
固违制书。敢进银器。
此是试陛下之意。若不容纳。
必知英主不可以利啖。则须恭守典宪。
尊朝廷。若为受领。
则知圣怀必可以财动。因此厚敛于下。
此不忠不诚之大罪也。倘陛下以裴均位当藩镇。
官极崇显。未能行法。
以惩奸人。伏望准制书令度支收纳。
既不违敕文。又免入内库
无亏圣政。以示外方。
卢从史请用兵事状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从史比来事迹。
彰露颇多。
意不自安。
务欲生事。
所以曲陈利害。
频献计谋。
冀许用兵求姑息。
今亲领士马。
欲往邢洺
假以就粮。
实为动众。
去就之际。
情状可知。
伏愿圣德。
备详端绪。
用绝其情。
不许此行事。
臣愚窃料从史
必更密陈利害。
求动师旅。
为输忠诚。
苟私于身。
非利于国。
更有奏请。
伏望以此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