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下诏讨留异天嘉二年十二月丙戌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昔四罪难弘,大妫之所无赦,九黎乱德,少昊之所必诛,自古皇王,不贪征伐,苟为时蠹,事非获已。
逆贼留异,数应亡灭,缮甲完聚,由来积年,进谢群龙,自跃于千里,退让首鼠,恒持于百心,中岁密契番禺,既弘天网,赐以名爵,敦以国姻,傥望怀音,犹能革面,王琳窃据中流,翻相应接,别引南川之岭路,专为东道之主人,结附凶渠,唯欣祸乱,既祆氛荡定,气沮心孤,类伤鸟之惊弦,等穷兽之谋触,虽复遣家入质,子阳之态转遒,侍子还朝,隗嚣之心方炽。
朕志相成养,不计疵慝披襟解带,敦喻殷勤,蜂目弥彰,枭声无改,遂置军江口,严戍下淮,显然反叛,非可容匿。
且缙邦膏腴,稽南殷旷,永割王赋,长壅国民,竹箭良材,绝望京辇,萑蒲小盗,共肆贪残,念彼馀氓,兼其慨息。
西戎屈膝,自款重关,秦国依风,并轮侵地,三边已乂,四表咸宁,唯此微妖,所宜清殄。
可遣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征北将军司空南徐州刺史桂阳郡开国公安都指往擒戮,罪止身,馀无所问(《陈书·留异传》)
谥南康王昙朗诏天嘉二年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夫追远慎终,抑闻前诰。
南康王昙朗,明哲懋亲,蕃维是属,入质北齐,用纾时难,皇运兆兴,未获旋反,永言跂子,日夜不忘,齐使始至,凶问奄及,追怀痛悼,兼倍常情,宜隆宠数,以光恒序。
可赠侍中、安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谥曰恚(《陈书·南康王昙朗传》)
南郊恩诏天嘉三年正月辛亥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朕负荷灵图,亟回星琯,兢兢业业,庶几治定;
德化不孚,俗弊滋甚,永言念之,无忘日夜。
阳和布气,昭事上玄,躬奉牲玉,诚兼飨敬,思与黎元,被斯宽惠。
可普赐民爵一级,其孝悌力田,别加一等(《陈书·文帝纪》)
侯安都天嘉四年六月癸巳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昔汉厚功臣肇乱,晋倚蕃牧,敦约称兵,托六尺于庞萌,野心窃发,寄股肱于霍禹,凶谋潜构,追惟往代,挻逆一揆,永言自古,患难同规。
侯安都素乏遥图,本惭令德,幸属兴运,预奉比纶,拔迹行间,假之毛羽,推于偏帅,委以驰逐,位极三槐,任居四岳,名器隆赫,礼数莫俦;
而志唯矜已,气在陵上,招聚逋逃,穷极轻狡,无赖无行,不畏不恭,受脤专征,剽掠一逞,椎毂所镇,裒敛无厌,寄以徐蕃,接邻齐境,贸迁禁货,鬻卖居民,椎埋发掘,毒流泉壤,睚眦僵尸,罔顾彝宪
朕以爰初缔构,颇著功绩,飞骖代邸,预定嘉谋,所以淹抑有司,每怀遵养,杜绝百辟,日望自新,款襟期于话言,推丹赤于造次,策马甲第,羽林息警,置酒高堂,陛戟无卫,何尝内隐片嫌,去柏人而勿宿,外协猜防,入成皋而不留?
而勃戾不悛,骄暴滋甚,招诱文武,密怀异图,去年十二月十一日,获中书舍人蔡景历启称,侯安都去月十日,遣别驾周弘实来景历私省宿,访问禁中,具陈反计,朕犹加隐忍,待之如初。
爰自北门,迁授南服,受命经停,奸谋益露。
今者欲因初镇,将行不轨,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赖社稷之灵,近侍诚悫,丑情彰暴,逆节显闻,外可详案旧典,速正刑书,止在同谋,馀所问(《陈书·侯安都传》)
周铁虎配食高祖庭诏天嘉五年三月壬午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汉室功臣,形写宫观,魏朝猛将,名配宗祧,功烈所以长存,世代因之不朽。
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沌阳县开国侯铁虎,诚节鲠亮,力用雄敢,王业初基,行间累及,垂翅贼垒,正色寇庭,古之遗烈,有识同壮,陨身不屈,虽隆荣等,营魂易远,言追嘉惜,宜仰陪壖寝,恭颁飨奠,可配食高祖(《陈书·周铁虎传》)
曲赦京师天嘉五年七月丁丑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朕以寡昧,属当负重,星龠亟改,冕旒弗旷,不能仰协璇衡,用调玉烛,傍慰苍生,以安黔首,兵无宁岁,民乏有年,移风之道未弘,习俗之患犹在,致令氓多触网,吏繁笔削,狱犴滋章,虽由物犯,囹圄淹滞,亦或有冤,念俾纳隍,载劳负戾,加以肤凑不适,摄卫有亏,比获微痊,思覃宽惠,可曲赦京师(《陈书·文帝纪》)
赙恤周,专攴诏天嘉五年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江诸军事镇南将军南豫州刺史西丰县开国侯,专攴,受任遐征,淹时违律,虚矜奸诡,遂贻丧什;
但夙著勤诚,亟劳戎旅,犹深恻怆,悯悼于怀,可存其茅赋,量所赙恤(《陈书·,专攴传》)
建安等郡流民还本诏天嘉六年三月乙未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侯景以来,遭乱移在建安晋安义安郡者,并许还本土,其被略为奴婢者,释为良民(《陈书·文帝纪》)
修治古忠烈坟冢诏天嘉六年八月丁丑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梁室多故,祸乱相寻,兵甲纷纭,十年不解,不逞之徒,虐流生气,无赖之属,暴及徂魂
江左肇基,王者攸宅,金行水位之主,木运火德之君,时更四代,岁逾二百,若其经纶三业,缙绅民望,忠臣孝子,何世无才,而零落山丘,变移陵谷,或皆剪伐,莫不侵残,玉杯得于民间,漆简传于世载,无复五株之树,罕见千年之表。
自大祚光启,恭惟揖让,爰暨朕躬,聿修祖武,虽复旂旗服色,犹行杞宋之计,每车驾巡游,眇瞻河雒之路,故乔山之祀,苹藻弗亏,骊山之坟,恒守;
唯戚藩旧垄,士子故茔,掩殣堇未周,樵牧犹众,或亲属流隶,负土无期,子孙冥灭,手植何寄,汉高留连于无忌,宋祖惆怅于子房,丘墓生哀,生灵共恻者也。
朕所以兴言永日,思慰幽龋维前代王侯,自古忠烈,坟冢被发,绝无后者,可检行修治,墓中树木,勿得樵采,庶幽显咸畅,称朕意焉(《陈书·文帝纪》)
曲赦京师天嘉六年十二月癸亥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朕自居民牧之重,托在王公之上,顾其寡昧,郁于治道,加以屡亏听览,事多壅积,冤滞靡申,幽枉弗鉴,念兹罪戾,有甚纳隍,而惠泽未流,愆阳累月,今岁序云暮,元正向肇,欲使幽圄之内,同被时和,可曲赦京师(《陈书·文帝纪》)
改元大赦诏天康元年二月丙子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朕以寡德,纂承洪绪,日昊劬劳,思弘景业,而政道多昧,黎庶未康,兼疹患淹时,亢阳累月,百姓何咎,实由朕躬;
念兹在兹,痛如疾首,可大赦天下,改天嘉七年天康元年(《陈书·文帝纪》)
遗诏天康元年四月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朕疾苦弥留,遂至不救,修短有命,夫复何言。
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
今方隅乃定,俗教未弘,便及大渐,以为遗恨。
社稷任重,太子可即君临,王侯将相,善相辅翊,内外协和,勿违朕意。
山陵务存俭速,大敛竟,群臣三日一临,公除之制,率依旧典(《陈书·文帝纪》)
虞荔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方欲仗委,良须克壮,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陈书·虞荔传》)
策命鄱阳王天嘉元年十月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于戏,夫建树藩屏,翼奖王室,钦若前典,咸必由之。
惟尔夙挺圭璋,坐知孝敬,令德茂亲,佥誉所集,启建大邦,实惟伦序,是用敬遵民瞻,锡此圭瑞,往钦哉,其勉树声业,永保宗社,可不慎欤(《陈书·鄱阳王伯山传》)
虞荔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君东南有美,声誉洽闻,自应翰飞京许,共康时弊,而削迹丘园,保兹独善,岂使称空谷之望邪?
必愿便尔俶装,且为出都之计,唯迟披觏,在于兹日(《陈书·虞荔传》)
妙法莲华经忏文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菩萨戒弟子皇帝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无量尊法,一切圣贤。
窃以前佛后佛,种种因缘,已说当说,各各方便,莫非真语,翻为妙法,理无二极,起必同归;
但因业因心,禀万类之识,随见随著,异群生之相,品位分浅深,觉悟有迟速,法雨一味,得之者参差,法雷一音,闻之者差别;
是以小乘顿教,由此各名,声闻菩萨,因斯分路。
至如鹿苑初说,羊车小乘,灰断涅盘,分段解脱,以诸佛之善巧,会众庶之根机,是曰半字,未称三点。
及夫会三归一,反本还源,说大乘经,名无量义,灭化城于中路,驾宝车于四衢,衣里明珠,隐而还见,髻中真宝,于焉始得,出宝塔于空虚,踊菩萨于大地,见希有事,证微妙法,最胜最尊,难逢难值。
弟子以因地凡夫,属符负荷,方欲宪章古昔,用拯黎元,窃以羲皇结网,深失大慈,成汤解罗,犹非妙善,扬旌丹水,异道树而降魔,执玉涂山,非宝坊之大集,所以凭心七觉,系念四勤,住菩萨乘,显无三之教,学如来行,开不二之门,汲引群迷,导示众惑;
今谨于某处建如干僧如干日法华铁,见前大众,至心敬礼释迦如来、多宝世尊,礼妙法华大乘经典,礼普贤菩萨妙光法师,愿多宝如来,从地涌出,普贤菩萨,乘象空来,并入道场,证明功德,击大法鼓,转妙法轮,震动世间,觉悟凡品,令使尽空法界,无量声闻,无边众生,皆为菩萨,总持性相,同到无生,稽首敬礼常住三宝(《广宏明集》二十八下。)
金光明经忏文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菩萨戒弟子皇帝稽首和南,十方诸佛,无量尊法,一切贤圣。
寻夫灵鹫山间,自有常住之相,白鹤林处,本无变易之法,故知真解脱者,谁辩去来,实智慧者,非有生灭,而颠倒迷愚,不晓三点之理,无明覆蔽,空有八十之疑,于是四佛世尊,百千菩萨,俱会信相之室,显说释迦之寿,明称叹之妙偈,出忏悔之法音,是曰经,微妙第一,以种智为根本,以功德为庄严,能照诸天宫殿,能与众生快乐,能销变异恶星,能除谷贵饥馑,能遣怖畏,能灭忧恼,能怯怨敌,能愈疾病,如法修行,功德已甚。
弟子以兹寡昧,纂承洪业,常恐王领之宜,不符正论,御世之道,有乖天律,庶绩未康,黎民弗乂,方愿归依三宝,凭藉冥空,护念众生,扶助国土,今谨于某处建如干僧如干日金光明忏,见前大众,至心敬礼释迦如来四佛世尊,金光明经,信相菩萨,愿诸菩萨,久住世间,诸天善神,不离土境,方便利益,增广福田,映慈悲云,开智慧日,作眼目导,为依止所,成就菩提之道场,安住不动之境国,稽首敬礼常住三宝(《广宏明集》二十八下。)
大通方广忏文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菩萨戒弟子稽首和南,十方三宝。
窃以诸佛刹土,不可言说,如来称号,无有限量,或过去现在,共取颇罗之姓,或同时异世,俱有释迦之名,或明王十亿,或然灯三万,去来三界,遍满十方,闻名者离尘,受持者得道,其为功德,难用思议,释迦如来,以无碍力,游娑罗之净道,止吉祥之福地,宝池化生,金花自涌,说大通方广,出三宝名号,譬如六天,总归一乘。
弟子用慈悲之心,修平等之业,常以万邦有罪,责自一人,四生未安,理为重任,所以薰修在已,日夜忘劳,精进为心,夜分未息,菩萨行处,皆愿受持,诸佛法门,悉令如说,欲使普天率土,无复怖畏之尘,蠕动蜎飞,永得归依之地;
今谨依经教,于某处建如干僧如干日行方广忏悔,读诵百遍,右绕七币,涂香末香,尽庄严之相,正念止观,罄精恳之心,见前大众,至心敬礼本师释迦如来,礼方广经中所说三宝名字,愿诸佛菩萨,寻声赴响,放净光明,照诸暗浊,施清凉水,灭兹渴爱,登六度舟,入三昧海,总万有而会真如,齐三界而登实法,稽首敬礼常住三宝(《广宏明集》二十八下。)
虚空藏菩萨忏文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窃以菩萨之于众生,是大依止,观察性相,随机济拔,一人未度,不证善果,往古今来,行愿如一,而虚空藏菩萨最为胜上,为众中之幢王,为大明之尊主,具诸佛之智慧,得如来之秘密,至因梦见形,随缘示相,一闻称号,水火不能焚溺,一心称名,刀杖不能伤害,寿命财产之愿,念而必谐,色声味触之须,求而皆遂,身心疾恼,怜悯疗治,牢狱怖畏,方便解释,此盖随从世法,安乐众生。
及夫动神变相,去香集之境,放净光明,来阎浮之界,入三昧定,除烦恼热,说陀罗尼,破恶业障,五浊恶世,一时清凉,五根本罪,并皆解脱,此则开世间之眼,示涅盘之路。
弟子承如来之教,禀诸佛之慈,国被菩萨之功,家行大士之业,方愿十方刹土,悉有一乘,十方众生,皆修十地;
今谨于某处建如干僧如干日虚空藏菩萨忏,见前大众,至心敬礼本师释迦文佛,礼胜花敷藏如来,礼陀罗尼神咒,礼虚空藏菩萨,愿虚空藏菩萨,寻贤应赴,现神通力,开智慧光,以种种身,游诸国土,度脱众生,不乖誓愿,稽首敬礼常住三宝(《广宏明集》二十八下。)
方等陀罗尼斋忏文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窃以三世诸佛,以誓愿因缘,十方如来,以智慧方便,纵无碍之辩,开无尽之门,法流派别,宗源无限,法本分散,枝条不极,非直摩诃般若,独有八万四千,至于陀罗尼门,亦有九十二亿,处处宣说,种种名种,功德无量,威神不测。
至如婆薮之拔地狱,波旬之发菩提,花聚之获神通,雷音之脱掩蔽,莫不因斯章句,承兹业力。
亦有四部弟子,十方众生,闻一句而发心,听一说而悦道。
故知一切诸法,无非真妙。
弟子侧身修行,所学者菩提,旰食夙兴,所行者济度,一心之力,摄取众生,一念之顷,遍诸法相,如来种智,皆愿总持,诸佛功德,悉欲流布。
今谨于法典,本之经教,见前大众,至心敬礼释迦牟尼佛,礼陀罗尼章句,礼雷音比丘,礼华聚菩萨,愿承此功德,调伏众生,灭三毒心,破十恶业,四百之烦恼,自然清净,八万四千尘劳,一时解脱,得神咒之力,具法印之善,入陀罗尼门,观诸佛境界,顿消狱火,永尽无馀,稽首敬礼常住三宝(《广宏明集》二十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