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司徒高敖曹谢表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委水横流,群龙交战,徒悲道丧,空怀主辱。
虽复见义援戈,临危奋剑,顾惭后衄,终谢先鞭。
事等泣河,无救三川之竭;
有类忧天,岂支四极之坏(《艺文类聚》四十七)
临淮王彧谢封开府尚书令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臣道愧山东,气惭陇右,激水弗堪,抟风无力。
但以平原带地,资绪极天,发趾自高,理翮以远。
出临侯服,既乏刺举之能;
入践帝阍,又无应对之美。
空复受弋清庙,推毂朱门,孝阙泪河,功惭汗海。
大宝远隆,横草未树,顾以有涯,愿言知止。
南阳王宝炬尚书令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臣闻立而托乘,乃成臻远之功;
坐以运舟,遂有利涉之用。
若以轻任重课,凭虚责实,虽欲自勤,终焉靡效(《艺文类聚》四十八)
广阳王渊让吏部尚书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假势风云,非由羽翮,徒得推迁就列,僶俛当官。
曾无辟雍议礼之名,讵有铜爵献赋之敏。
而政本实繁司会万尤切,抑扬智地,用舍时流,实当年之准的,乃一世之权衡。
得其人则分职之任隆,非其才则旷官之失起(《艺文类聚》四十八)
广阳王渊北征请大将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四郊多垒,三军申发,率土之滨,莫敢宁晏。
况忝末属,复董元戎。
臣不尽心,谁将竭力,岂容饰让,苟违戎重。
但以军旅之事实所未学,求保重将,随方指麾。
臣请先驱,被坚督战,若使旗鼓相望,埃尘相接,决机两陈之间,不辞万死之地。
脱独委臣,专总戎旅,兵术靡常,军机屡变,以臣当之,必所未达,虽奉广算,有均胶柱(《艺文类聚》五十九)
御史中丞元匡奏劾于忠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臣闻事主不以幽贞革心,奉上不以趣舍亏节。
是以倚秦宫而恸哭,复楚之功已多;
卢龙而树勤,广魏之勋不浅。
而申包避赏,君子于是义之;
田畴拒命,良史所以称美。
窃唯宫车晏驾,天人位易,正是忠臣孝子致节之秋。
领军将军臣忠不能砥砺名行,自求多福,方因矫制,擅相除假,清官显职,岁月隆崇。
臣等在蕃之时,乃心家国,书诮往来,愤气成疚。
伤礼败德,臣忠即主。
谨案臣忠世以鸿勋盛德,受遇累朝,出入承明,左右机近。
幸国大灾,肆其愚戆,专擅朝命,无人臣之心裴郭受冤于既往,宰辅黜辱于明世。
又自矫旨为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崇训卫尉,原其此意,便欲无上自处。
既事在恩后,宜加显戮。
御史一人,令史二人就州行决。
崔光与忠虽同受召,而谓既儒望,朝之礼宗,摄心虚远,不关世务。
但忠以意望崇重逼若不同,又有危祸。
伏度二圣钦明,深垂昭恕。
而自匀正月十三日世宗晏驾以后,八月一日皇太后未亲以前,诸有不由阶级而权臣用命无人臣之心或发门下诏书,或由中书宣敕,擅相拜授者,已经恩宥,正可免其叨窃之罪。
既非时朝野所知,冒阶而进者,并求追夺(《魏书*于栗磾传》,熙平元年御史中尉元匡奏案,《北史·温子升传》,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召补御史,台中弹文皆委焉,知此文是子升作。)
广阳王渊上书言边事 其一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边竖构逆,以成纷梗,其所由来,非一朝也。
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
不但不废仕宦,至乃偏得复除。
当时人物,忻慕为之。
及太和在历,仆谢李冲当官任事,凉州土人,悉免厮役,丰沛旧门,仍防边戍。
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
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
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
或投彼有北,以御魑魅,多复逃胡乡。
乃峻边兵之格,镇人浮游在外,皆听流兵捉之。
于是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独为匪人,言者流涕。
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
或有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踪,过弄官府,政以贿立,莫能自改。
咸言奸吏为此,无不切齿憎怒。
阿那瑰背恩,纵掠窃奔,命师追之,十五万众度沙漠,不日而还。
边人邮此援师,便自意轻中国。
尚书令臣崇时即申闻,求改镇为州,将允其愿,抑亦先觉。
朝廷未许。
而高阙戍主率下失和,拔陵杀之,敢为逆命师追之攻城掠地,所见必诛。
王师屡北,贼党日盛。
此段之举,指望销平。
崔暹只轮不反,臣崇与臣逡巡复路。
今者相与还次云中,马首是瞻,未便西迈,将士之情,莫不解体。
今日所虑,非止西北,将恐诸镇寻亦如此,天下之事,何易可量(《魏书·广阳王建附传》。案:《魏书·温子升传》,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
其二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今六镇俱叛,二部高车,亦同恶党,以疲兵讨之,不必制敌。
请简选兵,或留守恒州要处,更为后图(《魏书·广阳王建附传》)
广阳王渊具言城阳王徽构隙意状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往者元叉执权,移天徙日,而托附,无翼而飞。
今大明反政,任寄唯重,以褊心,衔臣切骨。
臣以疏滞,远离京辇,被其构阻,无所不为。
然臣昔不在其后,自此以来,翻成陵谷
遂一岁八迁,位居宰相,臣乃积年淹滞,有功不录。
执政以来,非但抑臣而已,北征之勋,皆被拥塞。
将士告捷,终无片赏,虽为表请,多不蒙遂。
前留元标据于盛乐,后被重围,析骸易子,倒悬一隅,婴城二载。
贼散之后,依阶乞官,乃盘退,不允所请。
徐州下邳戍主贾勋,法僧叛后,暂被围逼,固守之勋,比之未重,乃立得州,即授开国。
天下之事,其流一也,功同赏异,不平谓何。
又骠骑李崇,北征之日,启募八州之人,听用关西之路。
及臣在后,依此科赏,复言北道征者,不得同于关西
定襄陵庙之至重,平城守国之要镇,若计此而论,功亦何负于秦楚?
但以嫉臣之故,便欲望风排抑
然其当途以来,何直退勋而已,但是随臣征者,即便为所嫉。
统军袁叔和曾经省诉,初言有理,又闻北征隶臣为统,应时变色。
臣兄子仲显异端公臣,缉缉翩翩,谋相诽谤。
言臣恶者,接以恩颜;
称臣善者,即被嫌责。
甄琛曾理臣屈,乃视之若仇雠;
徐纥颇言臣短,即待之如亲戚。
又骠骑长史祖莹,昔在军中,妄增首级,矫乱戎行,蠹害军府,获罪有司,避命山泽。
直以谤臣之故,乃还雪其罪。
臣府司马刘敬,比送降人,既到定州,翻然背叛。
贼如决河,岂共能拥。
且以臣府参寮,不免身首异处。
既怒迁,舍其元恶。
及胥徒。
从臣行者莫不悚惧。
恒州之人乞臣为刺史乃斐然言不可测。
及降户结谋,臣频表启,乃因执言此事。
及向定州,远彼奸恶,又复论臣将有异志。
翻覆如此,欲相陷没。
致令国朝遽赐迁代。
贼起之由,谁使然也?
既优幸,任隆一世,慕势之徒,于臣何有。
是故余人摄选,车马填门,及臣居边,宾游罕至。
臣近比为虑其为梗。
是以孜孜乞赴京阙。
属流人举斧,元戎垂翅,复从后命,自安无所,僶俛先驱,不敢辞事。
及臣出都,行尘未来灭,已闻在后复生异议。
言臣将儿自随,证为可疑之兆,忽称此以构乱。
悠悠之人,复传音响,言左军臣融、右军臣衍皆受密敕,伺察臣事。
既用心如此,臣将何以自安!
窃以天步未夷,国难犹梗,方伯之任,于斯为急。
昔临藩,乃有人誉,及居端右,蔑尔无闻。
今求出之为州,使得申其利用若外从所长,臣无内虑之初。
脱蒙(阙)公私幸甚(《魏书·广阳王建附传》,深除大都督城阳王徽构深,灵太后遣使问深意状,乃具言。)
舜庙碑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怀山不已,龙门未辟,大道御世,天下为公。
感梦长人,明扬仄陋,釐降二女,结友九男。
执耜历山,耕夫所以让畔
施罟雷泽,渔父于是让川。
亦既登庸,以之纳录,九官咸事,百揆时叙。
有大功于当世,集历数而在躬。
受文祖之命,致昭华之玉,班五瑞于群后,禋六宗于上玄,舞干戚而远夷宾,弃金璧而幽灵应
青云浮洛,荣光塞河,符瑞必臻,休祥咸萃。
以君人之大德,为帝王之称首,陟方之驾遂往,苍梧之窆不归。
爰自先民,实存旧庙,既缉药房,遂镇瑶席。
龙驾帝服,盖依稀于慕舜;
交鼓亘瑟,实仿佛于闻韶。
其辞曰:
虹气降灵,姚墟诞圣,树阴未徙,帝图已定。
乃宾四门,以齐七政,天眷功高,民归德台既荡荡,化亦巍巍,南风在咏,西环有归。
疑山永逝,湘水长违,灵宫肃肃,神馆微微(《艺文类聚》十一)
常山公主碑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启泰微之层构,辟阊阖之重扉,据天下以为家,苞率土而光宅。
然则昆山西峙,爰有夜光,汉水东流,是生明月。
公主禀灵宸极,资和天地,芬芳有性,温润成质。
自然秘远,若上元之隔绛河;
直置清高,类姮娥之依桂树
令淑之至,比光明于宵烛
幽闲之盛,匹秾华于桃李。
托体宫闱,而执心撝顺,婉然左辟,率礼如宾。
举华烛以宵征,动鸣佩而晨去,臻肃雍于车乘,成好合于琴瑟,立行洁于清冰,抗志高于黄鹄,停轮表信,阖门示礼,终能成其子姓,贻厥孙谋。
而钟漏相催,日夜不息,川有急流,风无静树。
奄辞身世,从宓妃于伊洛;
遽捐馆舍,追帝子于潇湘。
铭曰:
龙辔莫援,日车遂往,奄离形神,忽归丘壤。
祖歌薤露,出奏巫山,永厝中野,终掩穷泉。
萧瑟神道,荒凉墓田,松槚徒列,琬琰空传(《艺文类聚》)
寒陵山寺碑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晋文尊周,绩宣于践土;
齐桓霸世,威著于邵陵
并道冠诸侯,勋高天下。
衣裳会同之所,兵车交合之处,寂寞销沈,荒凉靡灭。
言谈者空知其名,遥遇者不识其地。
然则树同表迹,刊石记功,有道存焉,可不敞欤?
永安之季,数钟百六,天灾流行,人伦交丧。
尔朱氏既绝彼天纲,断兹地纽,禄去王室,政出私门,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圭,人物既尽,头会箕敛,杼柚其空。
大丞相渤海王命世作宰,惟机成务,标格千仞,崖岸万里,运鼎阿于襟抱,纳山丘于胞怀,拥玄云以上腾,负青天而高引。
钟鼓嘈囋,上闻于天;
旌旗缤纷,下盘于地,壮士懔以争先,义夫愤而竞起。
兵接刃于斯场,车错毂于此地。
轰轰隐隐,若转石之坠高崖;
硠良𥕤盖,如激水之投深谷。
俄而雾卷云除,冰离叶散,靡旗蔽日,乱辙满野。
楚师之败于柏举,新兵之退自昆阳,以此方之,未可同日。
既考兹沃壤,建此精庐,砥石砺金,莹珠琢玉。
经始等于佛功,制作同于造化。
息心是归,净行攸处,神异毕臻,灵仙总萃。
鸣玉鸾以来游,带霓裳而至止,翔凤纷以相嚾,飞龙蜿而俱跃。
虽复高天销于猛炭,大地沦于积水,固以传之不朽,终亦记此无忘(《艺文类聚》七十七)
印山寺碑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自结绳运往,观象代兴,礼乐相因,诗书间出,喻是非于一指,论道德于二篇,九流之义遂开,百家之言并作。
皆以赋命有遭随,摄养致夭寿,爱惠起于吉凶,情伪动于利害。
虽改张罗之咒,未易衅钟之牲,因果之业未申,感应之途犹蔽。
是以修短有命,子夏论之而未详;
报施在天,史迁言之而未悟。
大丞相渤海王膺岳渎之灵,感辰象之气,直置与兰桂齐芳,自然共圭璋比洁。
加以体备百行,智周万象,道兼语默,思极天人。
固以兆云非虎,自怀公辅之德;
世称卧龙,实在王佐之器。
道足以济天下,行足以通神明。
表立人之上才,含广途之大量。
永安之末,时各异谋,蜂虿有毒,豺狼反噬,彀弩临城,抽戈犯跸,世道交丧,海水群飞。
既而苍龙入隐,白虎出见,命世有期,匡时作宰。
拯沈溺以援手,涉波澜而濡足,悬皦日于胸怀,起大风于衿袖,动之以仁义,行之以忠贞。
附之者影从,应之者响起(《艺文类聚》七十七)
大觉寺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维天地开辟,阴阳转运,明则有日月,幽则有鬼神。
初地辽远,末路悠长,自始及终,从兄至圣。
积骨成山,祗劫莫数;
垂衣拂石,恒河难计。
及冠日示梦,蒙罗见谒,应世降神,感物开化,颜如满月,心若盈泉,体道独悟,含灵自晓。
居三殿以长想,出四门而永虑。
声色莫之留,荣位不能屈。
道成树下,光属天上,变化靡穷,神通无及,置须弥于葶苈,纳世界于微尘,辟慈悲之门,开仁寿之路,殛烦恼于三涂,济苦难于五浊。
非但化及天龙,被教人鬼,固亦福沾行雁,道洽游鱼。
但群生无感,独尊罢应,杂色照烂,诸山摇动,布金沙而弗受,建宝盖而未留。
遂上微妙之台,永升智慧之殿。
而天人慕德,像法兴灵,图影西山,承光东壁。
主上乃据地图,揽天镜;
乘六龙,朝万国;
牢笼宇宙,禁带江山;
道济横流,德昌颓历。
四门穆穆,百僚师师,乘法船以径度,驾天轮而高举。
神功宝业,既被无边,鸿名懋实,方在不朽。
抵掌措言,虽不尽意,执笔书事,其能已乎(《艺文类聚》七十七)
定国寺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盖两仪交运,万物并生,始自苦空,终于长乐。
而缘障未开,业尘犹拥,漂沦欲海,颠坠邪山。
虽复光华并于日月,术数穷于天地,有扶危定倾之力,为济世夷难之功。
涂山而未归,游建水而不反,并驰于苦乐之境,皆入于生死之门。
幽隐长夜,未睹山北之烛;
沉迷达路,炬见司南之机。
昔日先民,虽云善诱,尚导盖缠,未能解脱。
至如八卦成象,示之以吉匈;
百药为医,道之以利害。
衣食有业,民免饥寒之忧;
水土既平,人无垫溺之患。
斯诚事周于世用,功济于生民。
不论过去之因缘,讵辩未来之果报。
惟无上大觉,均悟玄机,应现托生,方便开教,圣灵之至,无复等级,威神之力,不可思议。
动三乘之驾,泛八解以,引诸子于火宅,渡群生于海岸。
自一音辍响,双树潜神,智慧虽徂,象法犹在,光照金盘,言留石室,遍诸世界,咸用归爷(《艺文类聚》七十七)
司徒元树墓志铭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昔枢电降祥,姬水成业,握八符以驭世,膺五命以会昌,钦明格于上下,光泽被于宇宙。
卜年永久,历世遐长,有文王之孙子,启周公之苗裔。
积善所及,踵武称贤,每以辛、李为言,恒持自许。
殚百虑之一致,尽能事于生民,苍苍在上,义归无厚。
徒有东平避世之意,空怀北海自晦之情。
疾非逢雾,终异启手。
铭曰:
明允笃诚,发于岐嶷,未镂已雕,不扶而直。
修礼以耕,强学为殖,孔既叹鲁,庄亦吟越
况以度思,有怀明发,翻然高举,归于魏阙。
长路未穷,朝光已没(《艺文类聚》四十七)
司徒祖茔墓铭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自天命生商,王居徙亳,源源毖远,枝叶繁华。
祖德润于身,声高邦国;
父行成于己,名重京师
公钟美多福,资神积善,器局闲灵,志识开悟,口含碧鸡之辨,手握雕龙之文,门有善业,家传庆灵。
砺金成器,相遣满籯;
琢玉为宝,待价联城。
匪直也人,实惟有道,言折秋毫,辞连春藻(《艺文类聚》四十七)
阊阖门上梁祝文 北魏 · 温子升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一
维王建国,配彼太微。
大群有命,高门启扉。
良辰是简,穆卜无违。
雕梁乃架,绮翼斯飞。
八龙杳杳,九重巍巍。
居宸纳祜,就日垂衣。
一人有庆,四海攸归(《艺文类聚》六十三,《初学记》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