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和拾得诗 其十一 元末明初 · 僧梵琦
前时美少年,艳艳如花质。
不觉老来催,风霜面如桼。
劝君急回头,念个波罗蜜
莫待狱主瞋,持书请临屈。
其十二
 押词韵第四部
前是功德天,后是黑暗女。
得失人不知,升沈海难度。
曾闻诸佛说,只有一条路。
无出自家心,好从今日悟。
其十三
 押词韵第三部
佛心怜众生,如母病忆子。
欲与子相见,方令母无事。
别离动万里,呼召非一次。
可惜好田园,死属司空寺。
其十四
 押真韵
无我亦无人,谁迷生死津。
青梅黄檗,空自受酸辛。
其十五
 押词韵第三部
拾得寒山,长诗与短偈。
无穷大地阔,不见秋毫细。
道易却成难,道难还似易。
休从别处寻,尽说君家事。
其十六
 押词韵第七部
本有灵明性,痴人自作难。
直饶当面见,早隔万重山。
事上通无事,玄中悟又玄。
推翻狂拾得,把住老寒山
其十七
 押纸韵
世人妙丹青,传相无不似。
指点方寸閒,难描在于此。
众生所流出,诸佛只者是。
大地与山河,头头皆自己。
其十八
罪福笼三界,荣枯塞两仪。
因虽无实法,果亦不虚施。
作佛须修慧,生天未免痴。
痴人谤般若,开眼造阿鼻
其十九
 押词韵第三部
小儿要集学,先教一件事。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肆。
既已诵佛书,便当明道理。
道理若不明,葛藤缠杀你。
其二十
 押侵韵
德薄真成薄,山深未是深。
古书嫌味淡,新曲教人淫。
富有回天力,贫无买药金。
唯馀阎老子,不逐势浮沈。
其二十一
 押词韵第十七部
阎浮男子身,岂是容易得。
削发披袈裟,参方拜知识。
要明自己事,休问他人觅。
广大信解心,摩诃般若力。
其二十二
 押词韵第十一部
法身为假号,心印是权称。
问我何乡邑,呼谁作弟兄。
翩翩游浊世,处处度迷情。
恰似中秋月,无云点太清。
其二十三
 押词韵第八部
古来持戒僧,不畜犬与猫。
常为杀蚕命,纸衣无絮包。
三条束腰篾,一把盍头
今则异于是,纷然名利交。
其二十四
清凉观国师,五老只著布。
其子有圭峰,遗言以尸施。
当知虚妄身,不是真实义。
毕竟归空无,如何贪富贵。
其二十五
 押词韵第十八部
凡人行舟车,不可至夜发。
后岸未移篙,前涂已碍辙。
须防蛇虎患,及有冤雠杀。
莫待祸临身,狼忙叫菩萨。
其二十六
 押屋韵
尸毗古圣王,暇日游林谷。
一鸽远飞来,而遭鹰所逐。
将身代鸽命,割己充鹰腹。
为发菩提心,白骨重生肉。
其二十七
 押有韵
道如身佩觿,一解万结纽。
悟得圆通人,明前复明后。
古今凡圣学,迷悟翻覆手
周利槃特迦,殷勤诵苕帚。
其二十八
 押阳韵
修慈得梵福,作善除天殃。
至死入冥路,随身惟愿王。
酥酡白玉馔,毾㲪黄金床。
此乐不可既,非君谁敢当。
其二十九
 押支韵
问石石不答,问山山不知。
几乾沧海水,谁食仙人
佛性不曾变,人心犹自痴。
祇陀树下蚁,又见絣绳时。
其三十
 押词韵第三部
水浊鱼犹聚,花残蝶尚迷。
贪淫不肯止,昏惑太无知。
脚下五色索,心中千尺丝。
当人解除断,立见毗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