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皇太后尊号玉册文天圣八年十一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宋会要辑稿》礼五○之一(第二册第一五三三页)
维天圣二年岁次甲子十一月乙酉朔十三日丁酉,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恭以为天下之母者,爱育之功博;
居域中之大者,覆载之道均
乃有饰盛礼以推崇,因强名而丕显,以恩则尊亲偕极,以义则中外一辞,表德垂鸿非可以报也。
况乎保宁丕绪,抚览权纲,格万宇之洽平,副舆情之输戴,式隆称号,以播休铄。
伏维皇太后陛下聪明淑哲,渊默懿恭,袭御龙之遐源,启曾沙之瑞命。
辅佐先圣,辑睦藩房,申翊宫朝,叶敷阃教。
服图史之至诫,慕黄老之微言。
乃正位承天,居尊治内,勤俭之化,式于中闱,和平之风,被于四表,王基允固,睿问载融。
曩者号弓在辰,仍几有命,粤以大宝,付于菲躬。
茕茕哀荒,惧罔攸济,实赖慈荫,以授鸿图。
上奉顾托之明,俯慰迩遐之望。
详录机务,咨谋政经。
宪祖宗之旧章,勖官师之凝绩
本乎子物之惠,济乃守成之业。
今蛮夷欸附,封宇靖安,百度聿修,六气时若。
肇禋肆类,克展上仪,享是休嘉,率由保翼。
故得公卿庶尹、藩岳守臣、武旅戎酋、缁黄耋艾,咸谓周有《思齐》之什,播于声歌;
汉有「长乐」之谣,垂于竹帛。
斟酌前训,拟议盛猷,允非鸿名,莫扬盛烈,绵代旷典,自我而著。
犹且推美而弗有,约己以至谦。
连袂叩阍,露章五请。
臣得以因人之欲,拜疏于内,甫回冲虑,乃徇公言。
夫含章履顺之谓应元,诒训率下之谓崇德体仁所以膺寿臧之福,宣慈所以隆圣善之懿。
不胜大愿,谨与百寮士庶奉玉册琮宝,上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
伏惟懋叶欢心,诞膺洪册,承七庙之流祥,受九昊之敷锡,拥佑家邦,祉祚无极。
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谨言。
契丹不当称北朝景德元年十二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五
古者尊中国贱夷狄,真若首足。
二汉虽议和亲、然礼亦不至均。
今若是,是与之抗立,首足并处,失孰甚焉?
臣恐久之非但并处,又病倒植
顾其国号契丹足矣。
按:《儒林公议》卷下,稗海本。
乞罢营玉清昭应宫疏大中祥符二年六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皇朝文鉴》卷四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五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八、《经济类编》卷七四、《汴京遗迹志》卷一六、《清源文献》卷五、《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八一、《渊鉴类函》卷三四一
臣伏闻朝廷设谏诤之官,防政治之阙,非其官而言者盖表其忠。
况当不讳之朝,复忝非常之遇,苟进思之无补,惧窃禄以贻讥。
臣伏睹国家诞受殊祥,荐膺秘箓,祚洪图于万叶,超盛烈于百王。
陛下寅畏宝符,陟封名岳,功垂不朽,泽浸无垠,奉若之心,斯为至矣。
而清衷浚发,成命亟行,就严城之北隅,启列真之秘宇,式昭丕应,特建嘉名。
自经始已来,庀徒斯广,辇他山之石,相属于道途,伐豫章之材,远周于林麓。
累土陶甓,挥锸运斤,功极弥年,费将钜万。
掩祈年之旧制,踰槩日之前闻,命贵近以董临,假使权而领护。
如此,则国家尊奉灵文之意不为不厚矣,崇饬台观之规不为不壮矣。
然而臣之愚恳,或异于斯,既有见闻,安敢缄默!
臣以为今之兴作,有不便之事五焉。
虽鸠僝已行,未能悉罢,茍或万一采刍荛之说,省其工用,抑其制度,亦及民之大惠而忧国之远图也。
所谓五者之目,请为陛下陈之:且今来所创立宫,规模宏大,凡用材木,莫非楩楠。
窃闻天下出产之处,收市至多,般运赴宫,尤伤人力,虽云只役军匠,宁免烦扰平民!
况复军人,亦是黎庶。
此未便之事一也。
迩者方毕封崇,颇烦经费,今兹兴造,尤耗资财。
虽府库之中,货宝山积,畚筑之下,工徒子来,然而内帑则积代之蓄藏,百物尽生民之膏血,散之孔,敛之惟艰。
虽极丰盈,犹宜重惜。
此未便之事二也。
夫圣人贵于谋始,智者察于未形,祸起隐微,危生安逸。
今双阙之下,万众毕臻,暑气方隆,作劳斯甚,所役诸杂兵士,多是不逞小民,其或鼠窜郊廛、狗偷都市,有一于此,足贻圣忧。
此未便之事三也。
王者抚御寰区,顺承天地,举动必遵于时令,裁成不失于物宜,靡崇奢侈之风,罔悖阴阳之序。
臣谨按《月令》:「孟夏无发大众,无起土工,无伐大树」。
今肇基卜筑,冲冒郁蒸,俶扰厚坤,乖违前训。
矧复旱暵卒庠,雷电迅风,拔木飘瓦,温沴之气,比屋罹灾,得非失承天地之明效欤?
此未便之事四也。
臣窃聆中间符命之文,有清净育民之诫。
今所修宫阁,盖本灵篇,而乃过兴剖撅之功,广务雕锼之巧,虽屡殚于物力,恐未协于天心。
此未便之事五也。
伏望陛下思祖宗之大猷,察圣贤之深戒,迁思回虑,惩往念来,诏将作之官,息勤劳之众,辑宁群品,对越高穹。
如此,则遐迩宅心,人祇快望。
必若光昭大瑞,须建灵宫,则臣敢效愚计,亦可必行。
但能损彼规模,减其用度,止敦朴素,无取瑰奇,惟将之以诚明,仍重之以严洁,名数之际,加等是宜,实费之资,节俭为要,俾四海之内,知陛下爱重民力之意,岂不美欤!
太宗皇帝建太一、上清等宫,亦不使穷极壮丽。
臣谓陛下宜遵而行之,取为法制,以示不敢踰,即鸣谦大德光于千古矣,奈何特欲过先帝之制作乎!
并睹西京太宗影殿,东岳置会真之宫,计其工佣,亦皆不啻中人百家之产,然于尊祖礼神则盛矣,其于邦国大计则犹未足为当时之急务也。
臣料陛下必为海内承平,边隅清晏,人康俗阜,时和岁丰,纵或筑宫,无损于事,则臣复谓其不然也。
方今疆埸甫定,边陲有姑息之虞,民俗茍完,仓箱无红腐之积。
关辅之地,流亡素多,近甸之氓,农桑失望。
虽令有司安慰,亦恐未复田庐,秋冬之间,饥歉是惧。
亟经营于神馆,虑稍郁于舆情。
且往古废兴之端,前王得失之事,布在方策,足为殷鉴者,陛下览之详矣,非假愚臣一二言焉。
试观自昔人君崇尚土木,孰若清净无为者之安全乎?
愿陛下留神垂听,无忽臣言,则天下幸甚。
今虽上下之人,皆知事理如此,而人人自爱,莫敢轻渎冕旒。
至于左右大臣,则虑计之不从,致见疏之悔;
中外百执,则虑言之难达,招妄动之尤。
使忠谠之谋未行,良为此也。
惟臣出自幽介,遭遇文明,特受圣知,度越流辈,官为侍从,身服簪裳,粗识安危之机,未申补报之效,捐躯思奋,今也其时,又安敢循默茍容,不为陛下别白而论之乎?
是以辄率妄庸,轻冒宸严,感发于中,无所顾避。
陛下宽其鼎镬之罪,矜其蝼蚁之诚,深鉴古先,试垂采择,无谓创一灵宫为一细事而弗恤也。
臣以为兴役动众,尤系事机,不可不察也。
当使乡校之中,豪奸之党,无所开窃议之口,则微臣之望也,天下之幸也。
乞差官删定咸平以来诏敕奏(大中禅符六年四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五之三五(第三册第二七一五页)
咸平元年编敕后,至大中祥符五年八月续降诏敕千一百馀道,及诸路案内引到行用诏敕并新编敕、三司编敕、农田敕共三千六百馀道。
内有约束一事而诏至五七者。
条目既广,虑检据失于精详,望差官删定。
民妇卢与义争财案奏大中祥符九年正月七日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五七(第七册第六六○六页)
咸平县民妇卢与义争财,府县官吏恣受其贿,知府慎从吉男亦为请求。
军巡讯问有所顾避,望移鞫他所。
乞蠲减应天府酒场岁课奏天禧三年十一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四
府民五户共扑买酒场岁课三万馀缗,逋欠积久,其两户已破产,三户累尝披诉,而计司虑亏岁课,不肯与夺。
乞赐蠲减。
太后权临前殿处分军国事宜奏乾兴元年二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
天下者太祖太宗、先帝之天下也,非陛下之天下也。
奈何使两宫异位,不共天下之政?
是壅主上之聪明,绝下情而不使通,况宫人专政,乱之始也。
按:《言行龟鉴》卷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真宗山陵皇堂请用一行说奏乾兴元年六月十六日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
司天监主簿侯道宁状,按田吾《葬经》,天子皇堂深九十尺,下通三泉
又一行《葬经》,皇堂下深八十一尺,合九九之数。
合请用一行之说,旧开上方二百尺,今请止百四十尺。
按:《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二四(第二册第一○七五页)。又见同书礼三七之七(第二册第一三二三页)。
乞权住贡举奏天圣三年五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九(第五册第四二三五页)
前来远郡下第举人方到乡里,今若复许随计,何暇温习事业?
考试条目繁密请别加详定奏天圣四年八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群书考索》后集卷三七
自唐以来,遴选儒臣,授以文柄,可否进退,委之攸司。
或升黜之间,不副公议,即覆行考试,严加惩责。
比来条目繁密,关防周至,善则善矣,然于推心责成、拣贤拔俊之理,恐未允惬。
今言事者必曰「此皆先朝旧规,不可轻议改革」,殊不知先帝孜孜选士,务要尽公,思皇之念,本不如此。
盖当时近臣不悉渊衷,罔知大体,有此擘画。
伏乞圣慈,渐次体当事理,他后别加详定。
乞采太祖太宗真宗事迹不入正史者别为一书奏天圣五年十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七
唐史官吴兢于实录、正史外,录太宗与群臣对问之语为《贞观政要》。
今欲采太祖、太宗、真宗《实录》、《日历》、《时政记》、《起居注》,其间事迹不入正史者,别为一书,与正史并行。
乞差减真宗忌辰禁刑不视事日数奏天圣六年二月六日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宋会要辑稿》礼四二之六(第二册第一四一○页)
真宗忌辰,禁刑、不视事日数太多,虑有妨阙。
虽孝思追慕,而岁渐远,望差减其数。
宋天圣三年中书门下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
杭州灵隐山景德灵隐寺住持僧禅定大师延珊奏,先奉皇太后圣旨,宣赐庄田祝延今上皇帝圣寿。
今已五年,累设过斋僧粥食四十馀万,祝两宫圣寿。
其田土见今供纳秋夏二税,䌷绢三十四疋,赤线贰十一两贰钱,米共计七十三石七斗,系属杭州秀州两处乡县。
乞与放免上件税物,取圣旨。
牒:奉敕,宜令逐州子细勘会,如委实是宣赐庄田,据合纳夏秋二税并与放免,即不得将不系宣赐田土税一例放免。
牒至,准敕故牒。
天圣八年十二月六日牒。
工部侍郎参知政事王曾给事中参知政事薛奎、给事中参知政事陈尧佐吏部侍郎平章政事吕夷简
按:《武林灵隐寺志》卷二,武林掌故丛编本。
登科报父书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
曾今日殿前唱名,遂忝第一,皆先世积德、大人教训所致。
然此亦是世间有底事,大人不须过喜。
按:《宋历科状元录》卷二,台湾宋史资料萃编本。
行程录大中祥符五年十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九、《辽史》卷三九、四○、《右编》卷二六
初,奉使者止达幽州,后至中京,又至上京,或西凉淀、北安州、炭山、长泊。
雄州白沟驿度河,四十里至新城县,古督亢亭之地。
又七十里至涿州
北度涿水、范水、刘李河,六十里至良乡县
度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号燕京
子城就罗郭西南为之,正南曰启夏门,内有元和殿、洪政殿,东门曰宣和。
城中坊门皆有楼。
闵忠寺,本唐太宗为征辽阵亡将士所造;
又有开泰寺,魏王耶律汉宁造,皆邀朝士游观。
南门外有于越王廨,为宴集之所。
门外永平馆,旧名碣石馆,请和后易之。
南即桑乾河。
出北门,过古长城、延芳淀,四十里至孙侯馆,改为望京馆,稍移故处。
望楮谷山、五龙池,过温馀河、大夏坡。
坡西北即凉淀避暑之地。
五十里至顺州
东北过白屿河,北望银冶山,又有黄罗螺盘、牛阑山,七十里至檀州
自北渐入山,五十里至金沟馆。
将至馆,川原平广,谓之金沟淀,国主尝于此过冬。
自此入山,诘曲登陟,无复里堠,但以马行记日景而约其里数。
过朝鲤河,亦名七度河,九十里至古北口
两旁峻崖,中有路,仅容车轨。
口北有铺,彀弓连绳,本范阳防扼奚、契丹之所,最为隘束。
幽州东趋营、平州,路甚平坦,自顷犯边,多由斯出。
又度德胜岭,盘道数层,俗名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
过雕窠岭、偏枪岭,四十里至卧如来馆,盖山中有卧佛像故也。
过乌滦河,东有滦州,因河为名。
又过墨斗岭,亦名渡云岭,长二十里许。
又过芹菜岭,七十里至柳河馆,河在馆旁。
西北有铁冶,多渤海人所居,就河漉沙石,鍊得成铁。
渤海俗,每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曰「踏锤」。
所居室皆就山墙开门。
过松亭岭,甚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
惟有番户百馀,编荆为篱,锻铁为军器
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
八十里至鹿儿峡馆。
过虾蟆岭,九十里至铁浆馆。
石子岭,自此渐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馆,居民多造车者,云渤海人
正东望马云山,山多禽兽、林木,国主多于此打围。
八十里至通天馆。
二十里至中京大定府,城垣庳小,方圆才四里许。
门但重屋,无筑阇之制。
南门曰朱夏,门内夹道步廊,多坊门。
又有市楼四,曰:天方、大衢、通阛、望阙。
次至大同馆,其北门曰阳德、阊阖。
城内西南隅冈上有寺。
城南有园圃,宴射之所。
自过古北口,即蕃境。
居人草庵板屋,亦务耕种,但无桑柘。
所种皆从陇上,盖虞吹沙所壅。
山中长松郁然,深谷中多烧炭为业。
时见畜牧,牛、马、橐驼,尤多青羊、黄豕,亦有挈车帐,逐水草射猎。
食止麋粥、粆糒。
按:《契丹国志》卷二四,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校点本。
河图赞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康熙《开封府志》卷三五、乾隆《河南府志》卷七九、乾隆《祥符县志》卷一七、嘉庆《孟津县志》卷一二
河之图兮开天地赜,五十有五兮阴阳相索。
惟皇昊羲兮,肇端乎神。
尽心妙契兮,不知其千万年之隔。
按:雍正河南通志》卷七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洛书赞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雍正《河南通志》卷七七、乾隆《河南府志》卷七九
洛有龟兮负文,锡神禹兮彝伦,夏商之季兮汩堙。
箕子载陈兮,皇极为之一新。
万世之大范兮,存乎其人。
大宋中岳中天崇圣帝碑铭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
登封岱宗之四年,有事于汾阴后土,亲奠黄玉,对越柔祇,乃并洪河,抵太华,经涂温洛,望秩维嵩,言旋上都,诞受丕祉。
无德不报,靡阙不思。
于是尊五岳之祠,备加等之礼,分命近列,祗荐徽称,诏遣册礼使、摄太尉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副使、摄司徒、光禄少卿沈继宗,奉玉书衮章,加上中岳中天崇圣王曰中天崇圣帝,申殊典也。
粤若刚柔既位,形器肇分,上则圆盖左旋,星辰为之纪;
下则黄图俯察,山岳奠其方,卑高之序以陈,翕辟之精攸托。
是故昭彰景纬,实参化育之权;
错峙崇峦,式表神明之壤。
用能妥绥厚载,磅礴无垠,宣一气以施生,降列真而主治。
事光虞典,备五载之时巡;
绩著夏王,正九州之封略。
惟中崧之绝巘,直阙塞之奥区。
京邑在其旁,经渎流其域。
万邦辐凑,霜露之所均;
二室天开,风云之所蓄。
仙馆靖冥宅其下,玉浆□溢湛其閒,赪木记其幽经,紫芝擢乎灵薮。
含珠万壑,始终乎鹑火之墟;
㟪𡾊群峰,包举乎坤元之纽。
龙辔月童之陟降,浮丘子晋之游遨。
画野逶迤,干霄挺拔。
寓彼至刚之质,洪惟不测之神。
至于辅德降祥,祝融由其兴夏;
生贤命世,申伯以之蕃周。
霈膏润于原田,殖宝藏于邦国,博大崇高而可仰,聪明正直以无私。
兹所以盛尸祝之仪,首霾沈之法。
岁时祈报,垂往载以不刊,牲币吉蠲,走殊方而胥暨者也。
遐观秘纪,博考灵踪,自书契之云兴,即等威之斯辨。
异轩冕服章之数,为山林川泽之宗。
既秩视于三公,亦礼均于四望。
汉孝武之代,爰启户封;
唐天册之年,聿遵时迈。
洪猷益茂,昭荐惟夤。
逮乎土德重熙,坤□荐委,乃特疏于王爵,用溥洽于神休。
虽事焕弥文,而名非极挚,污隆在运,消长从时。
若乃钜宋之有天下也,仗黄钺以开阶,建朱幡而统历,扫僭伪荒屯之迹,追皇王挹让之风。
烈祖以功格上旻,赫威灵于九服;
神宗以德绥群品,薄文轸于四遐。
翼子诒孙,重规叠矩,卜年有永,弈世其昌。
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躬浚哲之姿,抚鸿明之运,出乎震而齐乎,就如日而望如云。
宣九德以在躬,定一戎而纂业。
恤刑典,鄙凝脂之烦苛;
布政经,同驭朽之兢畏。
绝滥巾于丘壑,宽盍澈于农桑,宫罔饰于采椽,泽必周于行苇。
万民以察,庶绩伊凝。
破觚为圜,返群情于太素;
怀远以德,笃交聘于殊邻。
按历以朝诸陵,志敦不匮;
被衮而郊上帝,神享克诚。
故得时协混同,岁臻丰楙,高穹委鉴,真驭戒期,荐锡宝符,丕昭玄历。
登岱举封崇之礼,临汾展合答之祠。
刻翠崖之郁苍,践隆堆之崛岉。
升烟瘗玉,阙察之义交修;
垂象资生,应见之祥绍至。
遂成先志,对越纯休。
洎乎五玉会朝,六飞旋轸,夤缘二陕,旷望三川。
既并走于祠官,亦周爰于上训,瞻言翠峤,增肃皇情,方饮至以策勋,益为民而储祉。
顺时行庆,大赉及于幽遐;
恭己向明,寂虑周乎冲漠。
爰稽往诰,肇易鸿名,亟下诏于司存,俾讲仪于置蕝,用伸昭报,罄达清衷。
以为在天者五精,既隆称谓;
丽地者列镇,当极推崇。
寿载之义则均,佽助之功曷爽?
登于帝箓,允契灵心。
先是东巡之年,已加崇圣之号,逮兹閒岁,愈洽徽章。
于时孟冬戒辰,輶轩饬驾,俨法坐,辟端闱,临遣以示乎必躬,信辞以申乎有恪。
公卿就列,使介奉涂。
拥翠虬之车,载温珉之册,山龙盛服,羽卫多仪,备物孔昭,归尊斯在。
戊申发轫于京阙,辛酉致飨于庙庭,四牡趋风,六樽登荐。
其始至也,凝露布濩,色晦平林;
其将升也,霁景晏温,光含邃宇。
嘉气吐蜿蜒之状,矞云呈䌽綷之姿。
及清醮之肃陈,复素霙之纷洒,纪殊祯于史牍,浃馀润于农畴。
昔者三境登晨,乃灵氛之协兆;
五车受职,亦时雪之先期。
千古同符,万邦攸仰。
矧复铺皇睿训,䌷绎微言,发为垂象之文,显述奉神之旨。
颁于著位,告厥多方,同星日之耀芒,冠典坟而擅美,启矇昏之耳目,示制作之楷模。
遂令率土承流,盈庭献议,欲刊翠琰,遍揭严祠。
众欲上通,俞音诞布,琢佗山而列跱,摅丽藻以相辉。
文籍以还,莫斯为盛。
而又壸闱之式,像设攸存,懿号未彰,群黎安仰?
举正名之典,用昭作合之崇。
象服有加,袆衣允穆。
即以其年十二月遣使致告,特尊为贞明后。
莫不义敦咸秩,曲尽于精虔;
庆洽惟新,永光于仪矩。
昊苍有成命,我实受之;
神祇有常奉,我实主之。
礼文之废坠,惟圣人修之;
典册之徽数,惟哲后行之。
然则出云播气,福善庇民,启纷沓之殊徵,保延洪之景祚,镇静坤轴,控压都畿。
纯佑之功,斯为至矣;
怀柔之道,庸可阙乎?
得不罄昭事之仪,懋夤威之志?
翠旒玉藻,饰如在之睟容;
骍犊明粢,展惟馨之洁祭。
采物于焉而大备,格思由是而可期。
赫伟观于八纮,奋景炎于亿载。
事存因革,礼浃幽明。
煌煌焉,秩秩焉,真竹素之英蕤,而帝皇之盛则者矣。
是宜发扬懿铄,篆刻丰碑,俾民听之弗迷,协山声而共永,允资丽藻,焕彼殊庭。
而臣猥以琐才,滥膺明诏。
属辞比事,虽慕于阳秋;
相质披文,惧遗于德美
旁稽旧典,以为斯铭。
其辞曰:
沈潜定位,坱圠殊形。
或结,为纪为经。
奠方作镇,含泽储灵。
生物不匮,得一以宁。
节彼崧高,峙兹中土。
帝宅开疆,仙台胥宇。
霜露所均,梯航攸聚。
四国是维,千畿式序。
奚其主治,邈矣清真。
宣功博载,授职高旻。
财成庶类,阴骘齐民。
列辟严奉,牲牷有伦。
乃视公爵,隆周集庆。
乃启王封,皇唐累盛。
奉若贞期,对扬景命。
将极推崇,聿求玄圣。
炎精抚运,苍震承基
天临赤县,风偃遐圻。
祀事肃增,祠官允釐。
勤恁大宝,交修上仪。
谒款隆脽,经涂太室。
斯慕仙馆,徘徊云跸。
何以致诚?
于焉望秩。
明诏诞敷,微言有述。
温珉载刻,羽卫斯皇。
登于帝箓,饰以衮章。
信辞郁郁,鸾车锵锵。
法座临遣,缛礼具扬。
四牡于征,殊庭戾止。
洁志旁达,灵心遄喜。
霰雪霏洒,卿云蔚起。
硕德歆馨,发祥锡祉。
昔在治古,祗惕明威。
道茍中否,神亦靡依。
赫赫我后,聿彰鸿徽。
祭则受福,先而不违。
显号克崇,丕猷允穆。
流咏琬珉,飞英筴祝。
峻𡵒盂安,高岩□矗。
等固瑶图,永绥坤轴。
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七日建。
中书省玉册官、文林郎、守高州司马御书院祗候臣王钦刻字。
按:《嵩岳文志》卷六,明刻本。又见《金石萃编》卷一三○,《嵩阳石刻集记》卷下,《金石苑》,康熙嵩山志》卷一四,《说嵩》卷二五,乾隆《河南府志》卷八四,乾隆《登封县志》卷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