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谢人求哀辞书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皇朝文鉴》卷一一九、《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七五
希白:尝闻君子无苟于人,患其非情也。
孔子犹曰:「吾恶夫涕之无从,而不脱骖而吊」。
其亦茍也。
希于某氏之葬,为非其故,不得与执绋之后。
使为之辞,其将何情以称?
哀之无从,小人所不敢为者,何足以辱命?
定力帖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七
希启:比者造门,及蒙临屈,皆不获面奉,岂胜瞻仰。
新冬,伏惟(此下原缺十二字。)家在定力院,有合破散,从官多不来者。
仲至指挥根究,庶其有惮。
不敢频诣府中,何时可一见乎!
奉启,匆匆不宣。
希再拜。
奉见风范帖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石渠宝笈续编、《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四、《宋人法书》第二册
希再拜:前此四年,尝于武林奉见风范,然一往来之间,未及深接嘉谊,而心所倾向,固亦异于此矣。
乖隔以来,不审侍下福履何似。
希閒居吴门,相望才数舍,未缘前见,徒积瞻跂。
辄奉手状通问,幸恕崖略,不宣。
长乐林希再拜刘君秘书文几,二月十三日手状。
前日帖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三希堂法帖》第九册、《珊瑚网》卷六、《书画题跋记》卷一、《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四
希启:前日辱屈临,感刻感刻!
归圣兄弟并入开宝,遂当独牒,奈何!
天清一室速治之,开宝舍亦望令人谕主僧,且那与小子虡并一二亲情同处也。
恐见令侄般出,便据之也。
兼举子纷然,不可不先虑之也。
阻于面奉,先此布具。
希顿首,完夫府判朝奉学士兄。
十四日。
谢馆阁校勘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皇朝文鉴》卷一二二、《渊鉴类函》卷一九四
备员书局,已忝下陈;
假职儒林,尤非素望。
始甚疑而终信,外弥惧以中惭。
抚己何堪,腼颜无措。
恭惟本朝右文之盛,列圣向儒之勤。
悉聚前世之书,远侔治古之烈。
虽禁中所览,别贮于太清;
秘阁所藏,颇多于三馆
并选髦畯,俾资校雠。
百年之间,顾网罗遗逸之不暇;
四库之录,犹品类参差之不齐。
固尝订正其舛讹,又已撰次其条目。
积有朽渍,寖忘本真。
爰自嘉祐以来,始诏儒臣更定。
就给笔札,增置吏员
悉发广内之藏,兼访名山之副。
于是有出于阎闾而应募,写于郡国而送官。
其来不穷,所得益广。
互抄以补残缺,相校而除复重。
一新黄卷之风,尽销白简之蠹。
凡择诸儒而共处,或容贱士于其间。
并列承明之庐,仰给太官之膳。
优游职业,得专意以讨论;
从容岁年,可观人之能否。
遂因奏课,例进职名。
方其始时,可谓慎选;
至于希者,何足道哉!
曩在治平之初,尝预集贤之才。
召踰期月,遽遘闵凶。
馀生仅存,孤养甫迫。
比兹再至,功已垂成。
计其旧劳,己寔何有?
矧以平时著令,先进诸公。
必由大臣之荐论,重加禁林之校试。
尚须第等,然始推恩。
而希忧患早衰,荒唐不学。
久游吴市,莫获异书;
未过蜀人,安知奇字。
由趋走州县之贱,登道家之蓬山
脱钩校簿书之烦,窥上帝之册府
并为侥倖,徒速嘲讥。
退思厥由,何以致此?
兹乃伏遇留守司侍郎,台衡旧德,社稷元勋。
鸿钧运乎至和,以无弃物;
菁莪喜乎乐育,罔有遗才。
得由下邑之卑,擢陪诸生之后;
良以寅缘之旧,迄兹亨会之成。
遂俾陋愚,获被嘉宠。
虽远施者不以其报,而自知者所以为明。
昔者西汉藏书之多,天禄、石渠,号称其最盛;
当时校文之士,刘向、扬雄,得久于其中。
况今简帙甚繁,铅椠未已,愿少假以时日,庶得就其编摩。
岂惟平生多所未见,寔亦终老庶几自娱。
譬夫就市阅书,委身为吏,较前贤而已幸,冀夙志之可偿。
区区之愚,有在于是,过此以往,未知所裁。
郑玄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皇朝文鉴》卷一三一、万历《莱州府志》卷七
余尝谓圣人之教,尤备于礼。
尧舜以来,积于三代,周之所以为周者,守此也。
秦悖人道,书灰火学,士腐于坑。
天下之口不敢复言仁义,先王之道不亡而存者几何也!
赖当时耆儒老叟,遗及汉世,口讽手传;
或山岩屋壁之间,收拾缺编折册、朽蠹断绝之馀,次而成文。
犹有篇章,条类明白。
盖其初不经于圣人之手,至后世又遭磨灭,其不能完而少有讹误,岂能免也?
及得郑氏注,精微通透,钩连渎会,故古经益以明世。
学者皆知求而易入,识为人之道者,汉诸儒之功,而成之者郑氏也。
其于法制,更为章明,独失之者纬也。
然当大坏之后,圣人不世,以一人之思虑,欲穷万世之文,岂不难哉?
世之人犹指其一二而讥之,遂以郑为一家之小学,噫,亦甚愚矣!
盖玩文辞则薄于经术,抑不思其所为功者,虽犹有所不敢尽,况无哉!
当汉之末,奸雄竞起,身出禁锢,四方聘请不能动其志,脱一身于污浊之世,独全其道,至使黄巾而拜,不入其境。
嗟夫,历千百年,及此者乃几人,尚敢辄讪哉!
者,可谓贤矣。
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序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中国医籍考》卷一○
良医之不能以无药愈疾,犹良将不能以无兵胜敌也。
兵之形易见,善用者能以其所以杀者生人;
药之性难穷,不善用者返以其所以生者杀人。
吁,可畏哉!
寒热温凉,辛甘缓急,品类万殊,非一日而七十毒者,孰能辨之?
彼玉函金匮,肘后囊中,千金之所传,外台之所秘,其为方不知其几何。
由是言之,则非独察脉用方之为难,而辨药最其难者。
金石之珍,草木之怪,飞潜动植之广且众也,风气不同,南北不通,或非中国之所有,或人力之所不可到,乃欲真伪无逃于指掌之间,则本草、图经二者何可须臾离也。
世所传曰《神农氏本草》三卷,梁陶隐居离以为七,唐苏恭、李绩之徒又附益为二十卷,别图药形以为经,其书略备矣。
开宝中太祖皇帝卢多逊等考验得失,增药尤多,号为《开宝本草》。
仁宗皇帝嘉祐初又使掌禹锡、林亿、苏颂、张洞为之补注,因唐图经,别为绘画,复增药至千有馀种。
于是收拾遗逸,订正讹缪,刊在有司,布之天下,其为寿养生人之术,无一不具。
然世之医者习故守陋,妄意穿凿,操数汤剂,幸而数中,自谓足以应无穷之病;
诘其论说,则漠然不知。
顾本草与图经始虚文耳,况偏州下邑,虽有愿见者,何所售之?
阆中陈氏子承,少好学,尤喜于医,该通诸家之说。
尝患二书,传者不博,而学者不兼有也,乃合为一,又附以古今论说与己所见闻,列为二十三卷,名曰《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
书著其说,图见其形,一启秩而两得之,不待至乎殊方绝域、山巅水涯,而品类万殊者森在目前。
譬夫谈舆地者观于职方,阅战具者之入武库也。
承之先世为将相,欧阳子所谓四世六公者,承其曾孙。
少孤,奉其母江淮间,闭门蔬食以为养,君子称其孝。
间有奇疾,众医𥈭眙,不知所出,承徐察其脉,曰当投某剂,某刻良愈,无不然者。
然则承之学虽出于图书,而精识超绝,兹二者又安能域之哉!
鬼臾区、岐伯远矣,吾不得而知也;
其视秦越人淳于仓公、华佗辈为何如,识者当能知之。
元祐七年四月朔左朝请大夫、充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提举本路兵马巡检公事、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长乐林希序。
按:《图经衍义本草》卷首,正统道藏本。
元祐日记帖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七
晚与开、育诣右相,则阍者远已见拒,云今日不见客,深疑其有谓也。
与二君至宝胜,火气满面,寺居既迫狭,帷帐亦萧索,惟邓、陆及余三人者至。
又访邓、陆而归。
季谦得告,邓方据几挥笔,如属藁者。
是夕锁院
庚辰,垂箔崇政。
朔班起居毕,移班常起居,文德吕左丞押麻。
蔡揆以本官罢为观文大学士、判陈州(不迁官,不加食邑。),司马门下迁左仆射
宣制毕,微雨,闾巷翕然,云司马雨邦直云:典午密荐持国代己,恐除作门侍。降诏谕右相,以异省无嫌。)
辛巳惠卿扬州,景温宝直太原唐坰濠州陈师锡无为倅,霍翔太平观。),热。
舒、范二丞入,晚同开、育见新相司马公。
顶光帽而坐,气洁清而莹,精神康安。
云足肿,疮面大如手掌,黄水出未止,足弱无力,未知何时可出,更闻新命。
戊子昭宪淑德忌,西閤东门慰,退景灵行香,当设食。
访杜䜣、孔宗翰、郑穆,刘攽卧内,云两脚脱去两皮袜,卧而言,皆名理之谈也。
己丑,闻于进邸追取蒋之奇(内批。夜,大风雨。)
庚寅中伏
早,出西城凝真观,同次中舜卿于长庆。
长庆,杨太后父母坟寺也。
初斸地得龟蛇,因于寺东建小观,设真武像,今俗以寺为龟儿寺,观为黑杀观。
观后以水,移在寺西南隅,隔一垣尔。
季谦解舟。
辛卯,六参潞公乞面,退至都堂
晚,见厚卿
壬辰,天贶节假。
晚,晤谢子敦、刘兖州、叶祖洽等。
癸巳,批问王存因何除枢密直学士
璪甚挠,引惠卿向除大资政,以服未受,后再除为对。
甲午,垂箔,潞公、司马公、吕公皆门谢封赠及加俸。
潞公初特班,升殿同奏事,奏事少顷,三省、枢密先下,潞公独留身,出一劄子奏对。
绍圣日记前帖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七
(上缺)等搆陷,乞置狱例兴狱。
朴助云:「频频兴狱,不是好事,陛下且与含容。
今若再勘,即是以断张商英,俱为不当」。
上云:「群小结搆,倾陷宰相,不是好事,自与张商英事不干涉」。
宣云:「臣从初便奏开封狱事,不为无意。
章某既有所陈,莫须与他明辨」。
上曰:「差何人勘得」?
宣即探上意云:「常安民如何」?
上摇头曰:「不可」。
宣曰:「莫是此人不平稳否」?
上曰:「然」。
宣曰:「孙谔如何」?
上曰:「谔得莫又道是章某所引荐人否」?
宣曰:「谔乃众人共称之,非独章某也」。
上以为然。
又云:「见说全是吏人郦保者为之」。
是夜批出,与路昌衡同勘。
阁子内同坐,相云:「适来上前,谔所奏皆有实迹,王谊、李祉莫要付狱推究,尽有来历」。
安、李默然。
安徐曰:「相公有许多机智,又要兴狱,真有乡风也」。
:「某虽是建人(下缺)
原注:「前后各阙文。」
绍圣日记后帖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七
崇政文德呈利珣申:八月二日,已杏子河破土。
二十七日,连夜出甲,仓猝便行,王悯等不预知,亦不敢申禀。
上以星变多由边事,深患惠卿此举,众皆以为非;
恐且以破土,示有兴筑之名,诱致贼兵,未必便兴筑。
上曰:「更速戒约」。
因谕:「边兵且休妄动。
如杏子河未进筑,有何阙事」?
布遂言:「钟传又有卓啰之举,尤为未便。
陆行则无水草相云:有草而无水。),水则黄河不通舟,旋令钉桩橛挽舟而上,运致军储及板筑之具。
平夏趋镇戎四十里,而用车七千,日夜般运。
水行劳费,艰难百倍于此。
斫龙又是青唐之地,青唐未免有疾,臣未见其可。
俟贼兵不犯泾原,且令共谋南牟,会通泾原之路。
即此数路相应,边事有涯。
元丰三年至今十有七年,经营边事,未有如今日之形势。
鄜延轻于进筑,钟传又谋卓啰,一有败事,前功顿弃」。
孙少述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皇朝文鉴》卷一五○
孙侔字少述,世吴兴人
父及,仕至尚书都官员外郎简州卒。
方四岁,从其母胡氏家扬州
母亲教之。
虽幼,已惕然能自伤其孤,悲泣力学,七岁能属文。
既长,读书精识玄解,能得圣人深意,多所论撰。
庆历皇祐间,与临川王安石南丰曾巩知名于江淮间。
初名处字正之安石自序所谓「淮之南有贤人焉,曰正之,余得而友之」者也。
内行峭洁,少许可,不妄戏笑。
所居,人罕识其面。
非其所善,造门弗见,虽邻不与之通。
其论曰:「文,气也。
君子之气正,众人之气随。
行之于身而正者,然后为文,故必见诸行;
行不正,则言无以信于世」。
之诗文,严劲简古,卓然一出于己,自成法度,如其为人。
尝举进士不中,母病且革,颇恨不及见其仕。
呜咽自誓床下,终身不求仕进。
葬其亲苏州阳山,庐墓终丧。
久之,亲友劝复举进士,皆不听。
从其兄观往来南方,兄卒,遂客居吴门,徙吴兴丹阳,又徙真州
平日闭门读书,鼓琴以自娱。
体素羸,喜亲方书,治药饵。
未尝传经教授,而学者闻其风指,多所开悟。
志节刚果,不为矫激奇诡之行,而气貌足以动人,所至,一坐为之凛然。
视权倖与善宦者意若奴隶之,以故不能者相与排毁。
闻,自持愈厉,不少降屈,故所憎嫉者终亦严惮云。
故相晏殊颇称其才,知制诰唐询、刘敞、钱公辅尤尊礼之。
嘉祐中守苏,表其孝行,诏赐粟帛。
又荐之曰:「清不茍名,和不溷俗。
履道而常其守,处贱而得其安」。
敞为扬州,论其贤,以为孝弟,「仕则忠信足以矫俗,而不诡俗以干誉;
足以扶世,而不偶世以自用。
求之朝廷,吕公著、王安石之流也」。
诏以为试秘书郎扬州州学教授
凡五辞,卒不赴。
敞守永兴,奏请管安抚司机宜文字,亦以病免。
英宗即位知制诰沈遘、王陶荐汝阴王回、常秩,三人者可备侍从
皆除试大理评事、忠武节度推官,且试以县,滁州来安,又不赴。
熙宁三年翰林学士韩维复荐之,以为常州团练推官,又不受命。
初罢举进士,穷无所归,天章阁待制王鼎以女妻之,世多称为能好贤。
王氏早卒,又娶刘氏,生四子:皓、嵩、乔、扃;
五女。
贫,自奉俭约,家人化之。
然以病,日必食肉,而妻子相对,蔬茹而已,闺门雍雍如也。
元丰三年,除通直郎致仕。
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卒,年六十六。
有诗四千篇、杂文三百篇
兄观亦有学行,仕至太常博士
赞曰:
先生,天下之刚也。
不强顾其所不强,语其所不语。
独贫而足,独穷而乐。
观于万物,自信而净。
洁己矫俗,以行其志,终身不仕,未有若斯之全德也。
古之所谓求仁而得仁者,其先生之谓耶。
朝散郎中书舍人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曾公墓志铭(并序元丰七年六月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曾巩集》附录
公曾氏,讳巩字子固
其先鲁人,后世迁豫章,因家江南
公之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
曾祖讳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
祖讳致尧太宗、真宗时上书言天下事,尝见选用,仕至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夫文忠欧阳公为铭其墓碑。
考讳易占,太常博士,赠光禄卿
公生而警敏,读书过目辄诵。
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日草数千言。
始冠,游太学,欧阳公一见其文而奇之。
公于经,微言奥旨,多所自得,一不蔽于俗学,随问讲解,以开学者之惑。
其议论古今治乱得失、人贤不肖,必考诸道,不少贬以合世。
其为文,章句非一律。
虽开阖驰骋,应用不穷,然言近指远,要其归,必止于仁义,自韩愈氏以来,作者莫能过也。
繇庆历至嘉祐初,公之声名在天下二十馀年,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钞口诵,惟恐不及。
谓公在朝廷久矣,而公方以乡贡中进士第,为太平州司法参军
岁馀,召编校史馆书籍,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
为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通判越州
初,嘉祐中,州取酒场钱给牙前之应募者,钱不足,乃使乡户输钱助役,期七年止,期尽而责乡户输钱如故。
公阅文书,得其奸,立罢之,且请下诏约束,毋得擅增募人钱。
岁饥,度常平不足以赈,前期谕属县,使富人自实,得十五万石,视常平贾稍增,以予民。
又出钱五万,贷民为种粮,使随岁赋以入,民赖以全活。
徙知齐州
齐俗悍,喜攻劫,豪宗大姓多挠法。
曲堤周氏,世衣冠,以赀雄里中,其子僭横,至贼杀平人,州县莫敢诘。
公至,首寘之法。
历城章丘民聚党数十百人,椎埋盗敚横行,无敢正视者。
公擒致,悉黥徙之。
弛无名渡钱,为桥以济往来。
是时州县未属民为保伍,公独行之。
方略,明赏购,急追捕,且开人自言,盗发辄得。
由是奸寇屏迹,民外户不闭,道至不拾遗,狱以屡空。
会朝廷初变法,公推法意,施行之有次第,民便安之。
使者至,或希望私欲有所为,公不听也。
襄州,州继有大狱,久不决,有当论死者。
公阅其状曰:「是当勿论,何得留此」?
吏不能对,即出之,缘而释者百馀人。
州人叩头曰:「吾州前坐死者众矣,宁知非冤乎」?
又徙洪州
岁大疫,自州至县镇亭传,皆储药以授病者;
其不能具食饮衣衾者,佐以库钱。
师出安南,道江西者,诏为万人备。
公独不以烦民,为之区处,次舍井爨什器皆前期而办,兵既过市,里有不知者。
已而它州以不早计扰民者,皆得罪。
直龙图阁,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赐绯章服。
时部中大盗数起,南剑州贼廖恩者,既赦其罪,诱降之,馀众犹观望,阴相推附,至连数州。
其尤桀者,隶将乐县,县呼之不肯出,居人大恐。
公遣使者以谋致之,前后自归若就执者几二百人,海盗自杀与缚致者又数十人,吏士以次受赏。
复请并海增巡检员,以壮声势,自是无敢窃发者,民行山浮海,如在郛郭。
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
有诏完城,役有期,公亲巡行,裁其工费甚众,其力出于藉兵佣夫,而不以及民,城繇是亟就。
数月,徙亳州
亳亦多盗,公治之如在齐时
公素慨然有志于天下事,仕既晚,其大者未及试,而外更六州,皆剧处,然公为之无难。
始至,必先去民所甚患者,然后理颓弊,正风俗,凡所措画,皆曲折就绳墨。
其馀力比次案牍簿书,与属县为期会,以省追呼,皆有法,终其去州,未尝有一人至田里者。
故所至有惠爱,既去,民思之不已。
所为法,后终不可改。
寮属闻公名,始皆严惮之,久而察公廉平无私,又未尝有所按擿,卒皆愧服。
福州无职田,州宅岁收菜钱常三四十万。
公独不取,以佐公钱,后至者亦不敢取。
平居推诚待物,坦然无疑。
于朋友喜尽言,虽取怨怒亦不悔。
自其求补外,凡十二年,而不悦公者屡欲有以挤之,然公奉法循理,终莫能中伤。
赖天子圣明,察公贤,欲召用者数矣。
元丰三年,徙知沧州,过都召见,劳问久之,留句当三班院
公亦感激奋励,思有所自效。
数对便殿,其所言,上每嘉纳之。
四年,手诏中书门下曰:「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
遂以为史馆修撰、管句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近世修国史,必众选文学之士,以大臣监总,未有以五朝大典独付一人如公者。
公入谢曰:「此大事,非臣所敢当」。
上曰:「此用卿之渐尔」。
因谕公使自择其属,公荐邢恕以为史馆检讨
五年四月,正官名,擢拜中书舍人赐紫章服。
始受命,促使就职。
时自三省至百执事,选授一新,除吏日至数十人,人举其职事以戒。
上数称其典雅,天下翕然传之。
皇子延安郡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典之,上特以属公。
九月,遭母丧罢。
六年四月丙辰,卒于江宁府,享年六十有五。
公自大理寺丞、五迁尚书度支员外郎,授朝散郎
母曰文城郡太君吴氏、仁寿郡太君朱氏。
娶晁氏,宜兴县
又娶李氏,嘉兴县
三男子:绾,太平州司理参军
综,太庙斋郎
纲,未仕。
孙六人:悊、怘、愈、𢘇、怤、憩。
公既卒,上以纲为承务郎,悊为假承务郎,敕所在量给其丧事。
七年六月丁酉,葬公南丰从周乡之源头。
公于取舍去就必应礼义,未始有所阿附。
治平中,大臣尝议典礼,而言事者多异论。
欧阳公方执政,患之。
公著议一篇,据经以断众惑,虽亲戚莫知也。
后十馀年,欧阳公退老于家,始出而示之,欧阳公谢曰:「此吾昔者愿见而不可得者也」。
所著《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
性嗜书,家藏至二万卷。
集古今篆刻,为《金石录》又五百卷,出处必与之俱。
平生论事甚多,与夫所下条教可以为世法者,不可悉著。
公少事光禄,家甚贫,奔走四方以致养。
既孤,奉太夫人孝,鞠其四弟九妹,友爱甚笃,宦学婚嫁,一出公力。
公既以文章名天下,其弟、宰、布、肇,又继中进士科
布尝任翰林学士,肇以选为尚书吏部郎中,与公同时在馆阁,世言名家者推曾氏。
公方遭时得君,未及有为,而不幸以殁,士大夫为之相吊。
公之盛德,抑复有以遗于后乎。
呜呼,曾氏其显矣!
铭曰:
曾氏在南,三世有闻。
维祖维考,始亨复屯。
畜厚潜深,儒学之门。
迨公之兴,益显于文。
奋躬力行,道义之存。
公自布衣,誉望四出。
既位于朝,其刚不屈。
公久于外,或留或徙。
谁其知之,惟圣天子。
天子曰咨,予惟汝贤。
典予史事,五圣之传。
公拜稽首,臣敢不勉。
肇亲有官,左右慎选。
于时中书,命令所在。
帝曰往哉,予言汝代。
凡百执事,分属列职。
肃然盈庭,俛听训敕。
靖共夙夜,以出谋猷。
四方鼓舞,天子之休。
昔蒧父子,见称仲尼
渊源有来,公则承之。
矧公亲逢,圣人之时。
帝察其忠,从容眷睐。
赫然荣名,受祉未艾。
奄以艰去,讣闻何亟。
󲦤绅咨嗟,相顾失色。
有存者言,有遗者直。
惟兹之铭,是谓不没。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又见《文物》一九七三年第三期。
敕祭沈贵妃秘阁牒撰)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七
维熙宁九年岁次丙辰十二月乙未朔二十四日戊午,皇帝遣太常丞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陈侗,祭于故昭静贵妃沈氏。
祥符之初,慎选女德。
维勋维贤,进辅宸掖。
孰非良家,莫如相门。
彼德之茂,有仪温温。
内政是毗,妇道克化。
刑于公宫,以教天下。
七十考终,既厚厥报。
上感两宫,素服是悼。
彤管之传,则无已时。
厌翟载途,象物孔悲。
祖奠国门,灵其格思。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