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欧阳修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
巧言萋斐,徒成目锦之文;
雅行委蛇,奚玷素丝之节?
按:《寓简》卷八,知不足斋丛书本。
吕氏周易古经序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
右《周易》古经者,《彖》、《象》所以解经。
始各为一书,王弼专治《彖》、《象》以为注,乃分缀卦爻之下,学者于是不见完经,而《彖》、《象》辞次第贯穿之意,亦缺然不属。
予因案古文而正之,凡经二篇,《彖》、《象》、《系辞》各二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各一篇,总一十有二篇。
元丰壬戌七月既望汲郡吕大防序。
按:《古周易》卷首,通志堂经解本。又见《经义考》卷一九,《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九,光绪《蓝田县志》卷一〇。
华阳国志后序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
先王之制,自二十五家之闾,书其恭敏任恤,等而上之,或月书其学行,或岁考其道德。
故民之贤能邪恶,其吏无不与知之者焉。
汉魏以还,井地废而王政阙,然犹时有所考察旌劝,而州都中正之职,尚修于群国;
乡闾士女之行,多见于史官
隋唐急事缓政,此制遂废而不举。
潜德隐行,非野史纪述,则悉无见于时。
民日益漓,俗日益卑,此有志之士所为叹惜也。
晋常璩作《华阳国志》,于一方人物,丁宁反覆,如恐有遗,虽蛮髦之民,井臼之妇,茍有可纪,皆著于书,且云得之陈寿所为《耆旧传》。
寿尝为郡中正,故能著述若此之详。
自先汉至晋初,踰四百岁,士女可书者四百人,亦可谓众矣。
复自晋初至于周显德,仅七百岁,而史所纪者无几人。
忠魂义骨与尘埃野马同没于丘原者盖亦多矣,岂不重可叹惜哉!
此书虽繁富,不及承祚之精微,然议论忠笃,乐道人之善,蜀纪之可观,未有过于此者。
镂行于世,庶有益于风教云。
宋元丰戊申秋日撰。
按:《华阳国志校注》附,一九八四年巴蜀书社本。又见《成都文类》卷二三,《全蜀艺文志》卷三〇,《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四〇,同治《大邑县志》卷一八中,民国灌县志·文徵》卷一〇。
瑞香图序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庐山记事》卷一
瑞香,芳草也。
其木高才数尺,生山坡间,花如丁香,而有黄紫二种。
冬春之交,其花始发。
植之庭槛,则芬馥出于户外。
野人不以为贵,宋景公亦阙而不载。
予令舂城后二十年守成都,公庭僧圃,靡不有也。
予恐其没于草,一日见知于时,殆与人事无异,感而图之,为之序。
按:《群书考索》卷二〇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全芳备祖》卷二二,《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三〇一。
唐禁苑图跋元丰三年五月五日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
隋氏设都,虽不能尽循先王之法,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唐人蒙之以为治,更数百年不能有改,其功亦岂小哉?
隋文有国才二十二年,其刬除不庭者非一国,兴利后世者非一事,大趣皆以惠民为本,躬决庶务,未尝逸豫。
虽古圣人,夙兴待旦,殆无以过。
惜其不学无术,故不能追三代之盛。
予因考證长安故图,爱其制度之密,而勇于敢为,且伤唐人媢疾,史氏没其实,聊记于后。
元丰三年五月五日龙图阁待制、知永兴军府事、汲郡吕大防题。
按:《长安志图》卷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杜工部韩文公年谱后记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韩文类谱
予苦韩文、杜诗之多误,既雠正之,又各为《年谱》,以次第其出处之岁月,而略见其为文之时。
则其歌时伤世、幽忧窃叹之意,粲然可观。
又得以考其辞力,少而锐,壮而健,老而严,非妙于文章不足以至此。
元丰七年十一月十三日汲郡吕大防记。
按:《韩吏部文公集年谱》,粤雅堂丛书二编。
兰亭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成都文类》卷二七、《全蜀艺文志》卷四三上、《蜀藻幽胜录》卷二、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八、嘉庆《成都县志》卷五
蜀有草如谖,紫茎而黄叶,谓之石蝉,而楚人皆以为
见于《诗》、《易》,而著于《离骚》,古人所最贵,而名实错乱,乃至于此,予窃疑之。
乃询诸游仕荆湘者,云楚之有旧矣,然乡人亦不知之为也。
前此十数岁,有好事者以色臭花叶验之于书而名著,况他邦乎?
予于是信以为
考之《楚辞》,又有石兰之语,盖蝉声近之误。
其叶冬青,其华寒,其生沙石瘠土,而枝叶峻茂,其芳不外扬。
暖风晴日,有时而发,则郁然满乎堂室。
是皆有君子之德,此古人之所以为贵也。
乃为小亭种兰于其旁,而名曰「辨」。
无使楚人独识其真者,命亭之意也。
锦官楼记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成都文类》卷二六、《全蜀艺文志》卷三四上、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九、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
蜀居中国之西南,于卦为坤。
坤有致养致役之义,而风俗肖焉。
土地之毛,善利丝枲,为之缯布,以给上国。
负于陆则经青泥、大散羊肠九折之坂,航于川则冒瞿塘、滟滪沈舟不测之渊。
日输月积,以衣被于天下,此之谓致养。
织文锦绣,穷工极巧。
其写物也如欲生,其渥采也如可掇。
连甍比室,运箴弄杼,然膏继昼,幼艾竭作,以供四方之服玩,此之谓致役。
锦官之职也,有致养之顺,有致役之恭,上自帝后之服、禁省之用,而下至疆臣战士之予赐,莫不在焉。
官废久矣,故时贡篚,以丝布散于市民,至期而敛之。
或苦恶不中程,或得辄私费,急无以偿,则破产而不能赡。
元丰六年二月,府言于朝,曰:岁贡锦绮纨罗,度以疋者万四千,其尤难治者七百三十,上布之费总二百七十万。
募工而涅籍之,人岁费三十千,八十人而足,则不烦于民,而得良物以充贡。
诏可之。
乃度府治之东,治室以为织所,兴阁于前,以为积藏待发之府,所以达风燥而远卑湿也。
明年五月,又诏以其所为上供机院,特置吏以涖之,凡岁贡之在官民者悉典领之。
益治绨锦之精丽者千五百端。
募工满三百;
不足,则僦庸以充之。
大率设机百五十四,日用挽综之工百六十四,用纾之工百五十四,练染之工十一,纺绎之工百一十,而后足役。
岁费丝权以两者一十二万五千,红蓝紫茢之类以斤者二十万一千,而后足用。
织室吏舍出纳之府,为屋百一十七间,而后足居。
噫,脩贡织,供诏用,藩臣之所宜先,而常委于市人之手。
盖繇伪邦茍政,利于贱市,遂废服官之职,因而不能改。
今商其所给,乃重于籍工置吏之费,则积习流弊,众为蟊贼,实有出于公而不入于织纴之家者,盖亦多矣。
恭惟圣制更新,使民不复被其扰,而吏无所容其奸,足以度前古而垂后世矣。
大防假守之乏,实闻其命,辄叙其所以然。
合江亭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成都文类》卷四三、《全蜀艺文志》卷三九上、《蜀中名胜记》卷二、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九、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
江沱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始作堋以楗水,而阔沟以酾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以富饶。
成都二水,此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沱旧循南湟,与江并流以东。
唐高骈斥广其秽,遂塞縻故渎,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
渚者合江故亭,唐人晏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
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
俯而观水,沧波脩阔,渺然数里之远。
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鸣濑抑扬,鸥鸟上下。
商舟渔艇,错落游衍。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傥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
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
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观政阁箴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成都文类》卷四八、《舆地纪胜》卷一三七、《全蜀艺文志》卷四四上、嘉庆《华阳县志》卷三九
成都图开宝以来牧守之像于大慈寺阁,徒记其爵位名氏与其在官岁月,而不录其政事之美恶。
岂居是邑不非其大夫,邦人之礼宜如是欤?
然不足以申劝戒,为后来者法。
余辄采秦汉至于唐领太守刺史节度使之职,有政迹可考,而画像存焉者,得二十有八人,别图于他阁,名其榜曰「观政」。
盖观其善足以劝,观其不善足以戒。
其政事虽可考,而像不存者舍之;
像虽存而僭窃不轨,或闇庸无闻者黜之。
此观者不可不知也。
寺僧求文,余以谓古者官有箴,为作箴以授之。
其辞曰:
蜀于《禹贡》,是为梁州
华阳黑水,处坤之陬。
其山四塞,气郁以遒。
人矜其技,物产其尤。
牧野之师,有功宗周。
秦始列郡,置吏罢侯。
守冰殖利,渠田肇修。
肆彼一方,无衣食忧。
文翁处后,教民文章。
多士化之,杰出马、杨。
张堪廉惠,去而益彰。
五伦清约,人监允臧。
廉范便民,警之所当。
种皓绳奸,不以势妨。
李膺修设,善饰其身。
高䀢劝学,其迹犹新。
养士之利,愈久愈存。
贤哉孔明,讨魏扶汉。
思清以密,德顺而健。
其功不克,天未厌乱。
王浚豪俊,知略不群。
画策平吴,卒赖其勤。
高俭循吏,为唐元臣。
象先廷硕,嗣美且文。
严武暴厉,忿欲并申。
天宝政紊,乃以牧民。
崔宁继之,以昏易昏。
壮哉南康,横身捍难。
种羌方炽,力弭其患。
中朝以安,浮议可叹。
崇文贪残,得不偿失。
元衡静安,饰以儒术。
文昌更事,远俗清谧。
敏哉文饶,裕蛊治详。
扰弊之后,补败药伤。
外禦其侮,内教有方。
嗣复、悰、谟,遵故守成。
丛、孜仳政,民无以生。
骈乎多罪,祸积衅盈。
冤女呼天,虐及孤茕。
瑰、瑄信盗,俾民卒瘏。
烬及邦家,可不慎欤。
自秦以还,镇守之臣,政有良窳,存乎其人。
牧臣司梁,敢告执巾。
吕公著神道碑 宋 · 吕大防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四
熙宁四年,始改科举,罢词赋等,用王安石经义以取士,又以释氏之说解圣人之经。
学者既不博观群书,无修词属文之意,或窃诵他人已成之书,写之以干进。
由此科举益轻,而文词之官渐艰其选。
先帝以《答高丽书》不称旨,故当时以为言。
议者欲以诗赋代经义,公著乃于经义之外益以诗赋,而先经义以尽多士之能。
又禁有司不得以老、庄之书出题,而学者不得以申韩、佛书为说。
经义参用古今诸儒之学,不得专用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