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太常博士张君墓志铭(并序治平三年十月 宋 · 马仲甫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七、《江苏金石记》卷九、吴中冢墓遗文、唐风楼碑叙
嘉祐中三司使蔡公方大振职事,饬僚属,乃表著作佐郎张君于朝,以为推勘公事,而君以称职闻。
居三年,治平丙午五月十六日疾卒。
其孤中行以其丧归常州无锡县,卜十月初三日甲申,将葬于景云乡恩覃里之先茔,且请铭于予。
予守台州时,君实从事,予固知君者也,乃序而铭之。
君讳奕,字源明常州无锡人
曾祖讳卓
祖讳汉滨;
父讳莹,赠大理评事
母陈氏,追封仙游县太君
汤氏,封寿昌县太君
君起家举进士,擢乙科,历太平、台、洪三州之从事,改著作佐郎,在三司秘书丞太常博士
君敏博而有文,其在乡里以行义称。
及出而仕,尤长于时务,遇事不茍,思欲冥诸理而后已。
台有大水,堤防缮完之智,出于仓卒,民卒赖以安,实君力焉。
郡人张希房尚幼,君视其材可教,收而授之以学问,孜孜焉若己之子,后果擢进士第
洪之属邑有以纵火民家,囚上于州,有司议弃市,君独疑曰:「是可死邪」?
请自案狱,果得所以未尽之状,而囚论得免,吏以诎服。
京师,大众之地,狱讼之夥,独天府三司焉。
三司又括天下之赋入,凡诸道之务,巨细悉关决之,故事物之机会,人情之奸利,日以至者盖百计,顾非明且恕者处之,则几不能无刑法之滥。
君矫枉去弊,多所辨正,其阴施在人深矣。
予闻善恶不虚其报,君虽不克身享之,安知不在其后乎?
君享年五十有五。
娶朱氏,封仁和县君
二子,中行其长也,举进士
次梁卿,始三岁,后君十五日而卒。
三女,长适乡人陈充,先君卒。
次适进士李毅,次尚幼。
铭曰:
士之有志,艰乎得时。
时之既得,若将可为。
乃不永□,天□□之。
谓天与善,则予不知。
吴门童迪刊。
崇恩园陵采石记政和三年三月 北宋 · 赵霆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一、《偃师金石遗文补录》卷一一、《金石萃编》卷一四六
崇恩太后寝疾崩于宫,政和三年二月丙申朝散郎权发遣京畿计度转运副使公事赵霆入内内侍省武功大夫、计置贾□山采石兼提举郑州窑务张怀宝,奉诏旨提举园陵采石。
太史预定丁未为吉,祭山兴役于缑氏镇碾子泉之东西谷。
段石□工,视大观二年地宫数例。
会日力之役九旬以时□,朝廷促工期□有□非严,匠氏逾旬稍备。
霖雨○霰,迭因间作,官吏惴慄,惟稽迟之□□,而巨石艰致之材,越七日而数以登,又十有五日而夫役告毕。
官属奋职,夙夜暴露,协力尽瘁,用济厥事也。
官属为谁?
管勾文字兼理办公事、朝散郎曾谊,都□寨中亮郎任纬,通直郎韩瑜□□武经郎□杰,武翼郎□之才,□武郎蔺中立,修武郎李从古,秉义郎赵士□、宋良□,成忠郎延庆、许绅,承节郎延庆、张世昌、周几,从事郎宋章、李迂,将仕郎处仁、张远、王充、李周儒,进武校尉张悫进义校尉王思永,假承务郎陈充管勾铁卢东井匠人□郎傅□,兼管勾公使、进议副尉张守中
季春癸酉赵霆记并书。
崇恩园陵采石碑 北宋 · 赵□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金石萃编》卷一四六
崇恩寝疾,崩于宫。
政和三年三月丙申朝散郎权发遣京畿计度转运副使公事赵霆入内内侍省武功大夫计置贾山,采石兼提举郑州窑务张怀宝,奉诏旨提举园陵,采石太史吉祭山。
兴役于缑氏镇碾子泉之东西谷,段石工,视大观二年地官数,会日力之役,九旬以时,朝廷促工期以氏,逾旬稍霖雨○霰,迭日间作,官吏惴慄,惟稽迟之
而巨石艰致之材,越七日而数以登,又十有五日而夫役告毕。
官属奋职,夙夜暴露,协力尽瘁,用济厥事也。
官属为谁?
管勾兼理断公事、朝散郎谊,都中亮郎任纬,通直郎韩瑜武经郎孙杰武翼郎贾之才,武郎蔺中立,修武郎李从古,秉义郎赵士、宋良成忠郎延庆、许绅,承节郎延庆、张世昌、周仪、从事郎宋翚、李选,将仕郎处仁、张远、王充、李周福进武校尉张悫进义校尉王思永,假承务郎陈充管勾铁炉东井匠人郎傅管勾公使、进义副尉张守忠
季春癸酉赵□记并书。
陈充校书嘉祐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司马公文集》卷五九
九月二十四日司马光再拜复书秘校足下。
比日前辱赐书,推褒责望,皆非所敢当,惶恐累日,无以自处。
岂非足下爱之之厚,而不觉言之之过也?
未知足下之志,所欲学者古之文邪?
古之道邪?
若古之文,则某平生不能为文,不敢强为之对,以欺足下。
若古之道,则与足下并肩以学于圣人,又智短力劣,罢倦不进者也,乌足问哉?
虽然,足下之意勤,不竭尽以告,则必不止。
敢私荐其所闻,足下择焉。
足下书所称引古今传道者,自孔子及孟、荀、扬、王、韩、孙、柳、张、贾才十人耳。
若语其文,则荀、扬以上,不专为文,若语其道,则恐王、韩以下,未得与孔子并称也。
若论学古之人,则又不尽于此十人者也。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然则孔子之道,非取诸己也,盖述三皇五帝三王之道也。
三皇五帝三王,亦非取诸己也,钩探天地之道以教人也。
故学者茍志于道,则莫若本之于天地,考之于先王,质之于孔子,验之于当今。
四者皆冥合无间,然后勉而进之,则其智之所及、力之所胜,虽或近或远、或小或大,要为不失其正焉。
舍是而求之,有害无益矣。
彼数君子者,诚大贤也,然于道殆不能无駮而不粹者焉。
足下必欲求道之真,则莫若以孔子为的而已。
夫射者必志于的,志于的而不中者有矣,未有不志于的而中者也。
彼数君子者与我皆射者也,彼虽近,我虽远,我不志于的,而惟彼所射之从,则亦去的愈远矣。
此某之所闻,而是非不能自定者也,足下试熟察而审处焉。
不宣。
再拜。
朝奉郎太常博士张君墓志铭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八、《苏魏公文集》卷五八
毗陵张君,讳奕字源明
庆历六年进士擢乙科,解褐试秘书省校书郎,连调太平、台州军事二推官,权洪州观察推官,用荐者章,引对于延和殿,改著作佐郎,又用三司使蔡公奏,为三部推勘公事。
今天子即位,推恩迁秘书丞,考课进太常博士
治平三年五月某日卒于京师之僦舍。
其孤中行请舟载丧南归,即用某年某月某日甲子葬于无锡县某乡某原,从大墓也。
张氏世居无锡,以善治生产名乡里,至君而超然自喜,从诸生游,学经史、为词章以取科第,固已为士友所奇矣。
及其从宦,专力尘事,课簿书,持文法,所居以善称,兹又人之难能者。
台州大水,坏城郭,居民奔避无地,君与同僚日夜走涂潦间为乡导,使人去卑就燥。
又躬督役事,虽极疲顿,亦不少憩,而堤防遂完,城中脱垫溺之患者,君之力居多。
洪之属邑,有盗纵火焚人庐舍者,亡三年矣。
一旦获贼,即讯,款服。
问其火具,曰:「始以瓦盎藏火至其家,又以彗然而焚之」。
问二物之所存,则曰:「瘗于某所」,验之信然。
既具狱,君独疑有冤,因谓狱吏曰:「盗亡三年,而所瘗之盎视之犹新,此殆非实耳」。
于是吏再穷治之,果得枉状而免之。
司狱号最繁者,日以数百萃庭下,其间系财赂之出入,枝连蔓引,枉直不可遽辨。
君皆推穷本原,审覈情伪,事小戾则白所部辨析反覆,或累日不已。
上官始偕谓君滞懦不任事,既而察其情,至而从其初议。
非夫纯明于中而不挠于外者,渠能持守如是耶?
君居乡里,事继母以孝谨闻,友于兄弟,门内雍睦,人称其家检。
性尤乐善,人所有长,必推挹嘉叹,谓己不若。
家之小史张某者,奉事谨畏,君谓为可教,因勉以学。
昼则亲授经义,暮则使为文辞,如是者久之,卒至于成就而遣去。
后十年,亦登进士第,今为金坛主簿
君虽出富室,而从宦于外,惟倚禄为养,有不足未尝取于家,故病且死,其医药棺具犹有不备者,由是士大夫多叹其廉且介也。
始,君之先世未有仕进者,逮君登朝,缘郊祀恩追赠其父讳莹为大理评事,追封其母陈氏为仙游县太君,其继母汤氏为寿安县太君,其配朱氏为仁和县,庇其族人追胥力役之事者不一。
夫人能自奋力学,其效乃如此,诚足以劝乡闾为善者也。
君二子:长即中行,亦知向学;
次曰梁卿,后君十五日而夭。
三女:一适邑人陈充,一适进士李毅,一幼在家。
君之葬也,同年生严叔堪论次其履历与行能,邀铭于予。
予官计省,接君弥年,每相过从,语公家外,时论理道,听其言亹亹有绪,未尝及名利,观其所守,诚宜书之。
于是作铭以刻其墓石云:
猗张君,行懿醇。
出民庐,仕朝伦。
守道固,服职勤。
从知己,干剧繁。
治众狱,无冤人。
志方展,命已沦。
丧南归,圹江濆。
刊厥美,载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