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萧被尚书敦劝重让表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七
臣公言,臣五写丹翘宜蒙凝炤,一降王人,遂无蠲察。
复遣尚书臣岱、兼侍中臣奂等奉宣慈灵,重赐勉诲,镜伏回环,悯然失图,心魄交懅,渊谷匪譬。
臣自初被诏,迄于今时,载惭载疑,以悚以厉,岂非深惧鸿典,永忧末躬?
故琴瑟徒鸣,不传广乐之响,灯烬空举,焉续景星之耀。
何则?
卓乎小者,不足以任大,守于蔽者,不可以语通。
臣器乏渊源,识暗机务,伦济夷险,每凭璇历之远,戡折氛蜺,辄资群才之效,臣宁有采奇鉴隐之能,纲国提民之功乎?
不谓过延渥洽,谬攀河汉,荣宗蒀葐,宠华炜映,籍声探议,共知其幸。
况傅保之崇,殷周特贵,牧司之寄,魏晋称重,上昭妙德,次凝英勋,有逾兹序,鲜不紊裂
今陛下方避金门之听,调绣扆之政,何得去礼废雅,近于臣始?
既无前章,孰表后世?
臣才孤位峻,待罪无日矣。
情哀理感,事尽于斯,伏愿一运天景,微见藿心,则物不逃形,臣何恨焉,不胜憔忧狼狈之至(《本集》。)
前废帝劝进表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六
否泰沿时,殷忧启圣,故六飞在御,三石兴符。
伏惟陛下运属千龄,智周万物,独昭系象,妙极天人,宝历有归,光宅攸属,而将安独善,不务兼济,灵命徘徊,幽明载伫。
伏愿时顺讴谣,念兹宗┙,用舍劳疾,允答人神(《魏书·前废帝纪》。长广王晔建明二年三月至邙南。尔朱世隆广陵王东门之外,行禅让之礼。群臣上表云云。)
洛中童谣二首 其一 南北朝 · 无名氏
北史曰:尔朱彦伯节闵帝时封博陵郡王。位侍中。及张劝等掩袭尔朱世隆。神武执彦伯。与世隆同斩于阊阖门外。悬首于斛斯椿门树。先是洛中谣云云。至是并验。
三月末。
四月初。
杨灰簸土觅真珠(○魏书尔朱颜伯传。北史尔朱彦伯传。《御览》八百二。事类赋珠赋注。《诗纪》百九。)
临终诗 北魏 · 元子攸
 押阳韵
伽蓝记曰:庄帝既诛尔朱荣右仆射尔朱世隆高都。立长广王晔为主。遣颍川王尔朱兆举兵向京师。大军失利。遂执晋阳。缢于三级寺。临崩作《诗》曰:
权去生道促,忧来死路长。
怀恨出国门,含悲入鬼乡。
隧门一时闭,幽庭岂复光。
思鸟吟青松,哀风吹白杨。
昔来闻死苦,何言身自当(○洛阳伽蓝记一。《诗纪》百八。)
房公马 清 · 洪亮吉
糗盈升,草盈把,儿童竞养房公马。
见公之马还思公,连钱蹀躞奔儿童。
儿童多果马腹,更瓣名香马前哭。
马前哭,因思公,君不见房公之马鲍氏骢房谟为大宁太守有惠政以不起兵应尔朱世隆为所执以其马别给战士战败蜀人得之谓遇害莫不悲泣善养之谓为房公马)
请致仕侍亲表 其二 第二表 唐 · 拓跋兴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一
臣某言。臣前表自陈。
上诉母亲。乞停所职。
以就私养。圣恩未许。
恳愿莫从。母子二人。
肝脑涂地。臣某中谢
臣初孩则孤。未冠而仕。
不识父兄之教。但承慈母之育。
向母无臣。则乌鸟谁哺。
向臣忘母。则禽兽不若。
更无性命。以至成长。
今臣老母八十五载矣。加之疾疹。
日甚一日。有增无减。
汤药杜口。粥食不入。
顷乃祈恩请命。忍死待臣。
臣不承圣恩。不复见母。
母不蒙圣造。亦不重见臣。
自从去年。渐能开释。
若臣又辞母。母更别臣。
臣母必即倚门气绝。上马心断。
母必失臣。臣亦失母。
忠孝双缺。公私并丧。
假臣强颜。苟冒荣宠。
犹望孝理。抑就名教。
以蕃夷之贱品。忝冠冕之清流。
身带三印。爵封五等。
入践命卿。出为副将
正是臣报国立功。荣宗辉戚之时。
爱惜毛羽。保持名位。
宁可进寸。其容退尺。
岂愿损华毂以傅板舆。乐閒居而忘厚秩。
士君子犹贪其富贵。臣种类岂知其矫饰。
母不能割慈忍爱。子不可背义违亲。
二者之心。贤愚共悉。
方寸既乱。焉可以理军。
否臧皆凶。焉足以谋敌。
无自招于遄死。则未战以取亡。
何以为万人之命。赴国家之急。
陛下于愚臣过听。谓边将得人。
则有陇右专知教练兵马使右骁卫将军蔺廷辉。材略冠军
智勇无对。今节度王忠嗣知其名。
已令摄使替臣。如流辈诸将。
皆是可惜。臣匹夫之勇。
而不见万人之敌。何抑乌鸟之众。
而不用熊罴之师。陛下必以臣幸无大过。
不令失职。即望全其官守。
罢以军麾。减其俸禄。
以延老母。略许其宿卫
兼遂微臣之定省。朝则觐君。
退还侍母。公私两遂。
忠孝并存。母子如初。
生死万足。远近夷落。
咸知声教。无任恳切危急之至。
旧本魏书目录叙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八五
《魏书》,十二纪,九十二列传、十志,凡一百一十四篇,旧分为一百三十卷,北齐尚书右仆射魏收撰。
初,魏史官邓渊崔浩高允皆作编年书,遗落时事,三不存一。
太和中李彪崔光始分纪、传、表、志之目。
宣武时邢峦撰《高祖起居注》,崔鸿王遵业补续,下逮明帝
其后,温子升作《庄帝纪》三卷,济阴王晖业撰《辨宗室录》三十卷。
魏末山伟以代人谄附元天穆尔朱世隆,与綦隽更主国书,二十馀年,事迹荡然,万不记一。
北齐文宣天保二年,诏魏收修魏史。
博访百家谱状,搜采遗轶,包举一代始终,颇为详悉。
收所取史官,本欲才不逮己,故房延祐、辛元植、眭仲让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皆不工纂述,其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论、前后二表、一启,咸出于
五年,表上之。
悉焚崔、李旧书。
党齐毁,褒贬肆情,时论以为不平。
文宣尚书省与诸家子孙诉讼者百馀人评论。
始亦辩答,后不能抗。
范阳卢斐顿丘李庶太原王松年,并坐谤史,受鞭配甲坊,有致死者。
众口沸腾,号为「秽史」。
仆射杨愔、高德正用事,皆为其家作传,二人深党助之,抑塞诉辞,不复重论,亦未颁行。
孝昭皇建中,命更加审覈。
请写二本,一送并省,一付邺下,欲传录者,听之。
群臣竞攻其失。
武成复敕更易刊正。
既以史招众怨咎,齐亡之岁,盗发其冢,弃骨于外。
隋文帝书不实,平绘《中兴书》叙事不伦,命魏澹颜之推辛德源更撰《魏书》九十二卷,以西魏为正,东魏为伪,义例简要,大矫绘之失,文帝善之。
炀帝书犹未尽善,更敕杨素潘徽褚亮欧阳询别修《魏书》。
未成而卒。
唐高祖武德五年,诏侍中陈叔达等十七人分撰后魏、北齐、周、隋、梁、陈六代史,历年不成。
太宗初,从秘书奏,罢修《魏书》,止撰《五代史》。
高宗时魏澹同州刺史克己续十志十五卷,魏之本系附焉。
《唐书·艺文志》又有张大素后魏书》一百卷、裴安时元魏书》三十卷,今皆不传。
称魏史者,惟以魏收书为主焉。
孔子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三代文章,莫盛于周。
东周、秦、汉虽战争丧乱,前古遗风馀烈,流而未绝。
贤君忠臣蹈道之徒,功业行谊,彰灼显布。
高才秀士,词章论议,谏诤辩说,嘉谋奇策,皆可以惊听动俗,为后世轨范。
左丘明司马迁班固,以良史之才,博学善叙事,不虚美隐恶,故传之简牍,千馀年而不磨灭。
东汉、魏、晋,去圣人稍远,史官才益浅薄。
永兴失政,戎狄乱华,先王之泽扫地尽矣。
拓跋氏乘后燕之衰,蚕食并、冀,暴师喋血三十馀年,而中国略定。
其始也,公卿方镇皆故部落酋大,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以猜忌夷灭。
爵而无禄,故吏多贪墨;
刑法峻急,故人相残贼;
不贵礼义,故士无风节;
货赂大行,故俗尚倾夺。
洛之后,稍用夏礼。
宣武柔弱,孝明冲幼,政刑弛缓,风俗媮恶,上下相蒙,纪纲大坏。
母后乱于内,群盗挠其外,祸始于六镇,衅成于尔朱,国分为二而亡矣。
虽享国百馀年,典章制度,内外风俗,大抵与刘、石、慕容、苻、姚略同。
道武太武暴戾甚于聪、虎,孝文之强不及苻坚
其文章儒学之流,既无足纪述,谋臣辩士将帅功名,又不可希望前世。
修史者言词质俚,取舍失衷,其文不直,其事不核,终篇累卷,皆官爵州郡名号,杂以冗委琐曲之事,览之厌而遗忘,学者陋而不习,故数百年间,其书亡逸不完者,无虑三十卷。
今各疏于逐篇之末。
然上继魏、晋,下传周、齐、隋、唐,百六十年废兴大略,不可阙也。
、臣恕、臣焘、臣祖禹,谨叙目录,昧死上。
按:《魏书》卷末,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版。
魏十四主东魏一主拓跋圭晋安帝隆安二年戊戌称帝,什翼犍之孙也,在位十二年,被弑。明元,十四年。太武,二十九年,被弑。文成,十三年。献文,六年。传位于子孝文,二十八年。宣武,十四年。孝明,十三年,被弑。孝庄,二年,被弑。节闵,一年,被弑。孝武,一年,被弑。东魏孝静,十七年,被废。西魏文帝,十八年。子钦,三年,被废。恭帝,二年,丙子禅于周。共一百五十九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曷韵
拓跋圭之先世居朔野,自晋悯建兴三年诏进猗卢爵为代王,开国所自始也。及孝武之世,秦苻坚击代,什翼犍奔阴山之北,其孙圭依母走依贺纳,不数年而即位。乘慕容之衰,南取并州,东举幽、冀,称魏,僭号,遂命朝野束发加帽,分尚书诸曹,置五经博士,命郡县大索书籍。虽戎狄,而进乎中国,岂飞鸮食桑椹而音始改,习渐使然;抑厉人取夜火而视所生中情自逼邪?明元绍绪,寇盗群起,乃能歼渠散胁以安内,筑塞修边以攘外,其规模益远矣。太武继之,摧赫连,取统万,枭蒲洪,开关中,吞辽羯,臣燕冯,虏沮渠,并河右,高车稽颡,蠕蠕匿形。奈何哉雄心不已,思造瓜步饮江湖以疗渴,竟至六州皆赤地而无馀。宋之遭掠不可胜,魏之死伤亦过半。国人皆尤,宗爱逞逆,吾犹恨佛狸之不死于卯而死于辰也。所幸文武镇静,中外复宁。献文清刚,付托有子。及孝文亲政,乐善好贤,情如饥渴。移风易俗,雅慕中原。禁胡服而断北语,定族姓而改元氏。亲祠孔子,广立四门。自左衽以来,文治之盛未有至于斯者,可以为文矣!惜乎宣武弗负,孝明幼冲,胡后宣淫,毒主开衅;于是尔朱荣兴晋阳之甲,挥鞭伊雒。母后幼主殒首河阴,公卿百官濡血马足。虽孝庄勇决,手刃贼臣,而轻兵叩宫,祸不旋踵。节闵幽酖于门下,孝武奔死于长安孝静立于高欢,为澄所殴,为洋所残。文帝立于宇文,至钦而废,至廓而禅。东西分裂,相继皆亡。虽天厌夷德,假手齐周,以授命隋、唐;然而传主十四,历年百六,风声文物,斑斑可考。以视、齐、梁、陈朝倾暮夺,未能望其肩背也。予读《北史》而重慨夫夷狄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信夫。
胡人左辫安能脱,羊质豺心空苟活。
魏圭束帽始吞华,分曹置学何超越。
明元平盗复防边,大武雄材谁敢越。
兖豫幽雍入并包,自淮逾汉供彼捋。
佛狸未应卯年谣,春燕无家总林末。
天道何曾遂果无,槊贯婴儿还自剟。
弘相继北南休,孝文出类文风豁。
迁乔出谷岂徒然,以夏更夷如洗抹。
文治终难久属夷,夷运百年应易拨。
宣武閒居失搆堂,孝明冲子漫嗟咄。
杨白花已河阴沉,尔朱荣雒阳喝。
庄闵逾年禄永终,东西自此名分割。
东雒长柯寄六浑,西安大柄繇黑獭
堪怜孝武长安,辞汤得火徒蹩躠。
东静及身遇高洋,西文再传终拓跋。
吁嗟元魏洵狄豪,百五十龄天乃夺。
君看齐周二纪馀,接瞬中原归我挞(拓跋氏自晋悯帝诏进猗卢爵代王,及符坚击代,什翼犍奔阴山北,其孙圭安帝戊戌僭号,为太祖道武帝清河王绍弑之。子齐王嗣,为太宗明元帝。子焘立,为世祖太武帝中常侍宗爱弑之。太子晃先一岁卒,孙浚立,为高宗文成帝子弘立,为显祖献文帝。传子宏,称太上皇帝。又五年太后弑之,宏改姓元氏,为高祖孝文帝子恪立,为世祖宣武帝。子诩立,为肃宗孝明帝胡太后弑之,立临洮王世子钊。尔朱荣杀后及钊,立献文长乐王子攸,为敬宗孝庄帝尔朱兆弑之,立长广王晔,一年,尔朱世隆废之。立广平王恭,为节闵帝。高欢灭尔朱,并酖节闵,立孝庄孙平阳王脩,为孝武帝。奔长安,就宇文泰,为所酖。欢立孝文清河世子善见,为孝静帝号东魏己巳,高洋弑之。孝文孙南阳王宝炬,为文子钦立,废之,立文第四子廓,为恭帝。丙子,禅于周宇文护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