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广陵王羽太和十九年十二月 北魏 · 拓跋宏
 出处:全后魏文卷六
吾因天历运,乘时树功,开荆拓沔,威振楚越。
时暨三炎,息驾汝颍。
势临荆徐,声遏江外,未容解甲,凯入三川
纂兵修律,俟秋方举。
海服之寄,故惟宗良,善开经策,宁我东夏
敬慎汝仪,勿坠嘉问,唯酒唯田,可不戒欤(《魏书·广陵王羽传》。青州刺史高祖亲饯之华林园。后诏。)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892年5月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臣伏念天人之庆。静则统和于天化。
动则保定于中兴。莫不肇拥元符。
已济昭登之德。旁徵幽契。
亦伸叶佐之能。内著弥纶。
外宣风绩。克延休命。
共赞昌期。虽复地辅登皇。
星枢延圣。八极柱断鳌之表。
百灵趋驾象之尘。信谓元方。
犹勤致乂。至若锡戈祚土。
赐履专征。止图九合之威。
亦赖五臣之佐。况顷者运属履危
时当戡难。宇县尚摇于坱轨。
蜫蚊方骇于沸腾。欲拯横流。
是资杰出。汉庭剑履。
名臣之礼秩皆优。烟阁丹青。
上将之风棱如在。我国家之御历也。
厚恢周德。宽富殷人
荡千古而独驾雄图。掩八纮而同开寿域
宏材构厦。常扶不拔之基。
犷俗倾风。尽仰升平之化。
皇帝明融睿作。刚体乾行。
深研不测之机。广被无私之照。
常经多难。时亦濯征。
扫氛沴于灵旗。碎瓶罂于天斧。
文思纬俗。廓贞观之英图
神武定基。符开元之大业。
克谐注意。本在知臣。
叶风力以陈谟。驾昆彭而骋绩
克绥中外。保奉宗祧。
大顺二年月日。首议陟明。
累宣恩诏。以命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检校太傅中书令
河汾蓄宝。阀阅资祥。
代济贤豪。业传诗礼。
自标奇玮。难藏豹蔚之姿。
本俟遭逢。果振螭蟠之举。
式膺妙简。允著宏规。
不有褒崇。孰明奖劝。
且自古英达致用。风范相殊。
政则以理为先。化则以人为本。
虽或议参草昧。名列循良。
集东观之偫儒。皆令赞像。
南山之汗简。尽使书勋。
尚有间然。孰当全美。
道之必合。圣亦罕言。
大易所谓穷神。不言而速。
哲人所以垂训。不令而从。
盖率以身先。用如响应。
公幼推至性。动必有方。
色养不违。友于兼备。
在闺庭而惟谨。处乡里而无尤。
卫公靖幼实师儒。宁妨勇烈。
英公绩贵能事长。果保宗良
是乃化己行于人子也。且移孝资忠。
自家移国。信风行而草偃。
若传命于置邮。故乱离以前。
委寄即重。效彰理剧。
诚著让夷。课实最于西河
荣遂临于分陕。车未及境。
寇已陷城。僵仆如邱。
烟埃翳日。公乃唱大顺。
义声。招葺逋逃。
抚循疮痏。诛榛薙梗
渐辟乐郊。扑魅驱狸。
潜消沴气。檄驰东夏
馈赈西师。四海摇心
尽摄鲸吞之势。重关失险。
独当豕突之冲。壮我金汤。
剖其牙角。实挫滔天之暴。
非徒捍境之勤。大寇既逃。
邻封共庆。遽求罢任。
本切归宁。坚避成功
益彰杰操。是乃化己行于人臣也。
恤刑育物。往哲至论。
于兵法之中。亦叶道家之理。
虽战同九地。或于危地争先。
术用八方。乃以生门为上。
勿轻士类。方保众心。
盛衰之由。宽猛可验。
雄名震敌。忌唯在于杀降。
隆德传家。庆本延于慎狱。
公明为照。意在胜残。
深防巧诋之文。每用惟疑之典。
或有狂妄。自挂网罗。
罪皆止于一身。恩必加于百口。
神明洞感。福佑宜钟。
是乃化巳行于宰守也。夫约己裕人。
招怀必信。推诚体国。
嫌衅自平。公实宽宏。
且无猜沮。每示坦夷之道。
不行谗佞之言。延纳羁孤。
优容僚吏。位虽益重。
谦则惟光。泛爱皆周。
亲仁每见。宾贤备礼。
耆英尽缀于词林。将略求材。
剑戟自森于武库。况路当冲要。
时犒师徒。使车旁午于军中。
将迎益至。羽檄交驰于境上。
谈笑忘疲。志切匡扶
义惟尊戴。每承诏命。
若觐天颜。亦常因拜飞章。
大集戎旅。誓坚金石。
同报宠光。保九重高枕之无忧。
绝五夜甘泉之有警。内则颁宣朝旨。
外则镇抚人心。竟用绥和
到今繄赖。是乃化巳行于藩阃也。
且将图丰逸。必正本源。
侈与骄期。莫能胜弊。
俭唯德固。乃不移风
苟曰聚人。必先济物。
公幼负四方之志。家无一掷之资。
意气所倾。英豪共感。
今则欲均公用。不树私恩。
动有常规。赏无滥费。
上勤时贡。下赡军须。
月未及于授衣。士已忻于挟纩。
农商竞劝。役不夺时。
关市薄征。肆无滞货。
利每推于近盬。惠岂计于伤威。
靡尚虚名。多仍旧制。
风亭月观。不增游玩之华。
而城雉军营。足壮藩方之气。
均能劝勇。俭足养廉
诫满持全。居丰处约。
是乃化已行于闾里也。率是五者。
施于一方。薰为和气。
屡致嘉祥。故得疵疠不生。
丰登相继。自窜渡河之兽。
如驱避境之蝗。礼让俱兴。
人有耻格。征徭渐省。
俗赖欢康。货殖殷繁。
井闾填咽。街无促步。
巷有安歌。壮千叶之威棱。
三河之富盛。关防旦启。
谁候鸣鸡。徒侣宵行。
罕闻吠犬。此盖罔存小察。
唯总大纲。用宏宽简之规。
克赞雍熙之运。景福元年正月
上自将佐。下逮缁黄。
五郡联属。四封耆艾。
共忻宏庇。请建生祠。
牢让累陈。至诚难沮。
五月日。都押衙录事参军又诣让军使特进思猷。
请奏别立碑纪。上亦俯从人愿。
有命微臣。伏以祀典阙文。
朝恩特允。虽或徵于近史。
亦宜本于众情。丞相仁杰之抚疲羸
仆射元振安夷。皆留盛躅
孰继美谈。岂不若峻峙在前。
人皆仰望。洪流非远。
日可窥临。所以别创祠堂。
严陈像设者。盖皆蒙美利。
丰功。愿申报德之诚。
别置表虔之所。且公抗衡右族
著籍本州。显沂水华宗
晋阳之贵冑。盘联日下。
辉映关东。前修则家牒流芳。
后嗣则卿材森列。公先君勋华早振。
政绩频彰。巳结义于乡闾。
仍种恩于部伍。永言积庆。
实异他门。况元昆顷镇河潼。
远推表则。仲弟镇临此地。
惠爱斯人。季弟植性谦冲。
劳宿卫。次子今陕州相国能传善教。
大济仁声。长子瓘故莅平阳
季子瑶今为。并遵诰诫。
皆禀廉明。诸子等庭列钟彝
笥传组绶。靡忘承家之训。
方滋视履之祥。而公又领蒲之初也。
深自窜伏。过于推奉。
越人熏穴。盖虐求贤。
晋国乞盟。始闻定难。
既抗言而誓众。方揽涕以登车。
里巷相欢。风云动色。
宸衷夙注。宠诏遽临。
致阖境之允洽。固本朝之是卫。
况家丰光烈。治陟殊尤。
流寓安得不归。士庶安得不感。
且自汉仪重整。周室甫宁。
三畿则横被隩区。九鼎则深盘王气。
山河益壮。日月犹新。
心膂连营。蓄雷霆于北落。
股肱重镇。寄柱石于东门。
允副分忧。合膺异渥。
宜其恢宏栋宇。瞻奉威容。
上显圣慈。下谐人欲。
极当时之盛美。标抗古之殊荣。
美矣哉。臣迹本寓居。
心非昧利。久怀赞激
窃听讴谣。奉眷奖于丝纶。
素惭鸿笔。图嘉庸于简册。
先琢贞珉。方备编修
敢辞纪述。铭云。
贞符奉我。诞命维唐。
跨轹三古。牢笼万方。
云蒸日煦。赆辇琛航。
基仁德厚。祚德逾昌。
数有屯夷。时婴否隔。
海岳摇荡。人祇愤激。
轩傒垂衣。舜勤舞戚。
皆安宠利。宜恤社稷。
殷忧将变。兴运有开。
涵濡动植。挥斥云雷。
地岌重正。天旋更恢。
畴庸乃眷。共致康哉。
宝鼎传铭。雄图作固。
仪形九牧。光昭百度。
威济家声。功宁国步。
蒲人熙熙。是祷是祠。
孰歌且舞。童顶庞眉。
何以祝之。祝公之福。
险夷不渝。保是宠禄。
何以祝之。祝公之寿。
左山右河。惟公克守。
何以祝之。祝公宴喜。
公乐之人。如酒斯旨。
何以祝之。祝公之安。
公安可久。附众惟宽。
公之报国。人亦报公。
提婴抚稚。必敬必忠。
人之报公。神亦报之。
拂灾禦暴。不流不移。
通衢共仰。华搆崇之。
峨冠杰表。煦物温容。
蔚然喜气。靡若和风。
树之可爱。蒲之所赖。
帝慈允属。天鉴不昧。
条峰颜颜。城在碑在。
朝奉郎尚书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知审官院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昌黎韩君墓志铭(并序 治平二年1065年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乐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仁宗朝国老韩忠宪公清德流光,实多才子,其第二子曰综,以文雅政事著名于时,而世家益显。
君字仲文,幼以父任将作监主簿
忠宪益州,奏授签书凤翔府判官
陇蜀间一都会,号烦剧,君试从事,吏文精敏,上官更荐其能。
郡缺倅,君摄职。
时禁省灾,大兴缮修,仰材关右,赋诸州县,君督采伐丁夫冒寒山谷,时食而均其力,役不告劳,先期输送。
朝廷录其勤,将加恩,君推而不处。
新宫成,覃恩改太常寺太祝,寻迁大理评事
天圣八年,举进士擢第,除通判邓州,不行,领马步专勾理、大理寺丞、充群牧判官,更通判天雄军,改殿中丞
丞相吕许公镇魏,府事多以属君。
河水泛溢金堤,府县危迫,惧冲决为害,君请行营护之,濒河民徙就高丘。
水大至,老弱号呼,君出令:能致一人予千钱。
民操桴筏往救,悉得全济,水已冒丘。
是日活数百家。
许公复相,荐君文行宜在台阁,擢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太常博士三司户部判官
忠宪公薨,去官。
免丧还朝,同修起居注判三司度支勾院,迁尚书祠部员外郎
庆历六年,使契丹,容止酝藉,善占对,北主属目,使问系阀。
初,忠宪公在先北主世,亦尝奉使,君对及之,北主喜谓君:「二国通好,至于行人仍世将命,盍酌酒劝我」?
君请与同使者五人偕进,北主益喜,举觞爵,自离席就饮君及同使者各一卮。
君还奏事,执政非君不当辞,除知滑州,众论以为问及而言,无所辱命,将何谴!
得徙知许州
卫帅许怀德有田在属邑,讼久不决,因三司判官杨仪书嘱君,君不答。
别坐请求事,被诏推,辞上,当君不闻书,夺校理,徙知袁州
君无故再黜,士大夫为君不平,故君至袁州之月,复校理
未几,就除江东转运使
寻召还,复修起居注判三司都磨勘司,改刑部员外郎,换度支勾院
顷之,召试知制诰,赐服三品,知审官院。
审官尚书省五品以下按籍除补中外员,而官簿无伦,吏缘为奸,君大为簿书,条次有序,至今用焉。
契丹使来,君受命馆伴。
时北主通书,称北朝而去契丹号,意以自尊大,君诘之,谓曰:「自古未有建国而无号者」。
北使愧屈,后遂复旧。
皇祐四年五月暴疾不起,年四十五,时皆叹惜其才之未及用也。
君既殁,契丹使来,有请于朝,择可遣报者。
仁宗识君前馆伴时语,谓左右曰:「若韩某在,足为朕办此」。
追悼久之。
君资孝悌,事忠宪公承颜无违,尽其诚志,怡怡其和也,懔懔其肃也,仕而在远,其心若未尝离膝下。
友于兄弟,爱顺无间,协睦内外姻族,莫不备尽情理。
善与人交,主忠信,致力其急难。
其行己立志,博而有守,约而有容,介不诡时,随不违正。
其莅官临事,推之己而不愿,不以施诸人。
果于去弊,不以得情为明,亦可谓通人周材矣。
忠宪公之配:安定太夫人蒲氏,遂宁郡太夫人王氏。
君,王氏出。
皇庙宰相太尉文正公,外王父也。
君娶刘氏,封寿安县君,先卒。
三子:宗道进士及第,今任太常博士,有行谊器识,克家者也;
宗良、宗直,太常寺太祝
七女:适秘书丞刘攽都官员外郎胥元衡常州司理参军苏注比部员外郎王景华太常寺奉礼郎钱长卿,所从皆名族佳士;
二人幼,未嫁。
治平二年乙巳月某日,葬许州长社嘉禾乡,从先茔。
宗道来请曰:「先人之交公最深,盍书铭」?
铭曰:
君孝于亲,友于兄弟。
资以事君,忠诚自至。
与朋友交,实笃信义
施之及民,政以慈惠。
行成于身,既有本根。
发于事业,举逢其原。
措诸廊庙,王体以尊。
率是承流,风俗乃敦。
吁嗟仲文,维本之得。
英华粹纯,用罔不适。
亦既遭时,已服近职。
足以有为,奚年之啬?
长社之原,嘉禾之乡。
先公亲卜,以启幽堂。
君归可作,尚奉萧芗。
后人令人,君兮不忘。
范忠献公雍神道碑治平二年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二、《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资政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忠献范公既没之十九年,其子宗贤始以公之行状与故范文正公所为铭文求文于镇,以为碑。
景祐中,公将赴洛阳,镇适受命为新安主簿,一见于京师,其后不与公接,独得其平生行己大略于士大夫之传,以为公天资忠孝,笃善好学,通敏有筹略,以是起县主簿枢密副使历事二帝,皆知其贤,而公亦以此屡用。
公几于先事,建言朝廷,欲奋厉有所立,故常得位志行,而卒不克。
其在延州,所以守禦应敌者未有遗策,而大将刘平石元孙败于外,城几不守,而公亦坐是左迁。
故君子以为公之所欲为者甚壮,而上亦非不用公,遭时不幸,故止于此。
然刘、石之败,非公,延州不守。
而公之去延州也,范文正公承其后,得公之事为详。
及公之没,而志其墓,则推其功为能全延州以捍关中者,其于不幸之中,犹能有立如此。
此镇所闻于人者,而考之于其行状、墓铭,又得其世次出入始终之详。
公讳字伯纯,其先太原人
皇考讳仁恕,事后唐为校书郎
从孟氏辟于并门,卒与俱入蜀,遂相之。
以老,授太子太保,终于家。
及公之贵,累赠太保
王考讳从龟,事蜀为刑部侍郎,入朝终于左屯卫大将军,累赠太傅
考讳德隆,以太傅荫为供奉官,累赠太师中书令
妣韩氏,封安康郡太夫人追封京兆郡
生三子,公最少。
十岁而孤,夫人质衣为资,使公就学。
公幼而警悟,咸平三年,举进士,释褐补洛阳主簿,再调钱塘,改筠州从事
秩满,除大理寺丞、知建州崇安县。
殿中丞,知端州
还朝,献所著文二十卷,进太常博士
初,公为洛阳主簿,张公咏过洛,闻其所为,贤之,书公姓名屏风,遇人辄以识否为问。
至是张公镇淮阳,即引公为倅。
未行,会寇莱公出守洛阳,奏公为留守通判,诏从莱公辟。
二公于天下士少所推与,而争欲得公为僚,朝廷以此知公可用。
寻召判三司开拆司,改尚书屯田员外郎
天禧中,河决滑台,齐鲁皆被其害。
朝廷发兵万人塞之,不给,则命调发丁夫,邑官校督役严甚,山东骚然。
上患之,使宰相三司使择可行者,皆以公为能,诏除京东转运副使
公至,以为民愁无聊,今急之,愈怨,作愈不力,不如一宽之,与民缓期。
民皆奋曰:「公长者,无敢后」。
先期而河堤成。
即拜度支员外郎河北转运使
旧制,以重估募民入粟于边,而县官常苦其费。
公视德、博间民有馀谷,乃歛诸州缗钱,以平价就籴,而官自漕致于边,至今以为便。
是时,陕西边食不足,农民皆远输塞上,朝廷以为忧,徙公转运本路。
公建议以池盐募民入粟于边,而农得以休。
兵部员外郎,召拜户部副使,寻改度支副使
未几,拜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
逾年,召还,提举京百司。
会环、原州属羌叛,寇边,遣公安抚。
公亲见其酋长,谕以逆顺利害,即皆首服,愿守约束如旧。
还拜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以奉使契丹
还,加龙图阁直学士
公为三司使,号称职,上知其才,擢拜枢密副使
岁馀,丁太夫人忧,诏以给事中起复视事。
籍田礼毕,迁礼部侍郎
时玉清昭应宫灾,宫之西北隅有数小殿存者,章献太后有意修复,两府廉封,太后悲泣久之,曰:「幸有存者」。
公揣知其意,即抗言:「先帝朝以此空府库,今一夕为灰烬,天意可见。
如幸其存而复兴,民将不堪。
臣以为存不如亡」。
群公皆助之。
太后意解,曰:「不复劳人矣」!
上说,翌日诏谕中外。
明道二年,以户部侍郎陕州
逾月,改京兆府
是岁,诸道旱蝗疾疫,关中尤甚。
公自减廪食,以为民先
富人皆争出财助官贷,活数万人。
躬自抚视,至染疾不悔。
移镇河阳
公既屡受任陕西,出入边徼,知元昊且反,而朝廷未有以待者,遂自河阳上书陈边事,得召见,献策六。
吏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出守西京
既而元昊果反,天子思其言,即拜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
公以为延州西夏咽喉,而戍兵寡弱,若贼并兵急攻,延州不守,则关辅举危,非厚集兵以待之不可,乃累上章乞师。
朝廷不甚以为意。
一旦元昊引兵十馀万破李士彬等,径至城下。
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上,守者才数百人,老幼皆登城,公以身先之。
贼围愈急,使召统帅刘平庆州
领军来援,合元孙兵,与贼夜战。
王师不利,二帅陷没,城中大恐。
公慨然曰:「我死国足矣,民何罪」!
于州南嘉岭山之神。
会暮,大雪,贼暴露不能军,乃引去,城卒以完。
朝廷闻之,封其神灵显公。
然公卒以是左迁户部侍郎、知安州
吏民相率守阙讼公无罪,天子亦知之,故一岁间,起公至吏部侍郎、知河中府
未行,改京兆府,且许朝觐。
资政殿学士,兼四路粮草。
至镇岁馀,以边食足而民不劳,加尚书左丞,进大学士,复守西京
有盗起襄、邓间,流及汝、洛,朝廷以属公。
公命讨,且降之,尽获。
是岁,许、汝大蝗,独不入境。
守洛三年,拜礼部尚书
庆历六年正月丁亥,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有八。
上为废朝,赠赙加等。
其年三月丙申,葬于洛阳金谷乡宣武里之先原。
公初娶魏氏,追封钜鹿郡夫人
再娶臧氏,始封遂宁郡夫人改封仁寿郡
子六人。
长曰宗杰,尚书兵部员外郎直史馆陕西转运使、三路制置解盐使,先公一年而亡。
次曰宗良宗衍,并守将作监主簿
宗古,未仕,皆早亡;
曰宗师、宗贤,并为大理寺丞
女七人,其三人亡,次适眉州防禦使高继宣,次适光禄寺丞吴安度,次适尚书屯田员外郎唐諲,次适屯田员外郎韩绎
孙八人:宗本尚书虞部员外郎
子开国子博士
子明,尚书虞部员外郎
子仪太子右赞善大夫
子谅大理寺丞
子奇光禄寺丞
子渊大理评事
子正,未仕。
公性笃学,至老且贵不废。
有集五十卷。
其在枢府,尝绘尚书四代图以进。
所尝荐举者后皆至公卿,世以为知人。
大将狄青初为散直,隶麾下,坐法当斩,公贷之,卒为名将。
平居无事,常欲为久远计,尤恶轻作茍止。
陕西休兵,议者皆以兵冗宜汰,而行之不以渐。
公知人心不厌,密疏,以为急而用之,缓而弃之,后无以复用人,乃止。
及病且革,闻朝廷有事于田狩,犹拜疏不已。
凡四任洛阳,始为邑佐,构亭于县南,父老思之,名曰「范亭」云。
铭曰:
嗟我范公,其先太原
从主于蜀,崎岖艰难。
遭时不祥,再世不显。
集为我公,硕大光明。
初仕于洛,有骏厥声。
时之望人,惟寇与张。
公之所从,为彼得丧。
用公京东,东人以纾。
用公河朔,边廪告馀。
公在关中,帝不西顾。
化盐为粮,农不释亩。
公还京师,羌叛于西。
公出西抚,羌拜其马。
召还三司,屡试有成。
公在枢府庆历六年
自陕徙雍,复临河阳
羌饱必叛,以诏天子。
公言卒效,寄以西鄙。
二帅殒颠,城赖公全。
公斥不诉,民为号冤。
天子知之,旋踵用公。
继守三镇,有光于终。
天锡之报,子孙满前。
以没元身,克多历年。
呜呼贤哉!
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使持节同州刺史御史大夫青州兼管内堤堰桥道劝农使京东东路安抚使兼本州兵马都总管上柱国河间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二百户侍中向公墓志铭熙宁九年七月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五、《长兴集》卷二八
向为邑于商之世。
国于东方者,太岳之后,群姜世为诸侯,踰济而南,邑于龙亢之墟。
别而宋游者,其子孙为向氏。
公讳经,字审理世居京师
太师尚书令中书令曹国公瑀之曾孙,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唐国文简公敏中之孙,驾部员外郎、赠尚书令传亮之子,而今皇后之父。
母晋国夫人吴氏,燕国长公主之子。
景祐二年,以晋国请,补试秘书省校书郎
后八年,魏国大长公主表授秘书省正字,八迁为虞部员外
治平三年,上在藩,纳后于颍宫,越迁庄宅使
国夫人丧去官。
服除,即旧官,拜嘉州团练使,改光州,迁潍州防禦使明州观察使
侍祠南郊,拜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累加光禄大夫上柱国,食河间侯千一百户,实封二百户
历监在京都茶库布库、京南榷货务,知越州山阴青州千乘县
晋国已老,青州负海,霾雨晴泾,变发不常,而县令常出按事,不便于养,求还京师
诏听解千乘还。
岁馀,复起勾当在京抽税、竹木务
熙宁元年提举集禧观
明年出知陈州
始到,亲阅系囚,察其间有冤者,取其械著他囚,曰:「此宜死而吏乃欲慢,谩杀无罪乎」。
立改系穷治,冤者狱申而使者自以为无恨。
未数月,狱已具,死得傅生议者三人。
西华掠囚死累中,后数更验治,皆信,以为无他。
公一见,得其诈,敕吏收令,一府皆缩气,莫敢欺。
是时,朝廷方新法度,以事责吏,而吏或不称。
公以谓京师之所出,而三辅肘腋相维持,首宜行天下法,不可以他郡自比,率其僚属日夜攻讲考论,凡诏令至州者,即推明施下。
民便公之令,而州以大治。
大雪,公将弛公私僦钱以宽贫民,有司持文以为不可。
公曰:「是固吾责也。
然上使我守陈,陈之民穷且死,独非我责欤!
顾事有后先缓急,守自为之,不尔累也」。
故事,方镇别给库钱飨军,不隶州府,自以亲吏领之,岁杪上计,则入其馀。
公斥库钱付之主藏,给州府之费有馀,则归之有司。
至还,不持一钱归。
罢陈,更蔡州,又易河阳
时旱蝗,人多饿而州少,不足遍饷。
公乃自出俸田,得其租数百斛以饲饿者。
于是民争出佐公施,人不加歛,而有馀之益出。
未几移徐州
上以公久处外,不欲复劳以事,召还,提举景灵宫新昌里开大第以赐之。
人以公出入朝廷,名誉贵重,视天下之事弃之其心,不啻若毛毫之轻。
而公方且惕然自歉,曰:「方朝廷有为时,大夫茍患无智能,于此时不能有所操任以报天子,乃欲自宁耶」?
连表请外。
会薛中有大狱,岁饥,青、齐间盗数发,于是以公知青州
辞对便殿,赐坐语甚久。
既行,使尚宫燕,遣有司供帐都东门,三宫使者皆在,观者墙立。
又发都坊车徒以给其行。
青人见公来,欢曰:「我识之矣。
是往千乘君,今复将德吾州乎」!
公亦以州事自任,考阅百职,抚摩调柔,钩樀刬革,殆无馀力矣。
于是且病,寝食为废,或莫知恤也。
久之而病且革,尤力起视事。
或谓之曰:「公病矣,无以州事与人乎」?
公曰:「上遇我厚,顾不能自力,忍敢畏死」!
他日病间,趣召还阙,乃始以印授使者,遂行。
熙宁九年二月乙未淄州,卧遂不起,年五十有四。
上闻震悼,朝不御者三日,命侍持诏迎公之丧于淄,中宫出哭于新昌第。
二月丙辰,公之丧至自淄,天子遣使临奠。
庆寿、宝慈宫交遣谒者,吊馂道中,鞭靮相望,中宫亲临其丧于国门之外。
戊午,以侍中告其第。
右正言宝文阁待制常秩摄鸿胪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苏利涉典护穿复,给太常卤簿。
七月辛酉襄事于开封府开封县丰台村,即祖茔以葬。
夫人李氏,魏国长公主从子、赠右领军卫将军文旦之子,封齐国夫人
继室张氏,兵部郎中中庸之子,封商国夫人
皆先公捐其家。
女一人,坤宁殿也。
子男五人:宗愈,早世;
宗回宗良内殿崇班閤门祗候
其二殇也。
女子未嫁者三,卒于室者二。
诸孙子男四。
公庄厚孝谨,居晋国丧,饘粥踰月,尝刺血写佛书,菜食以终丧。
居处质约,不以贵势近戚自异。
常奉祠太祖皇帝别庙,坤宁殿召见行宫,勉公以忠恪尽节,而公亦以善事三宫为劝,卒皆不及其家。
公以吏事自喜,至以贵显,事无大小,故自省决。
虽有司出纳课罚细事,大吏常所藐者,公必自为之。
以谓事或藏于其间,而变故之生常在于所忽。
故所至,事以不废,而民爱之,行则遮门请留,去而见思,可谓有恩矣。
至其寿夭报施,凡所谓有命者,岂公之所憾者?
铭曰:
大岳之姜,昔荒东嵎。
支睽而南,厥启向墟。
偾邦族离,氏别为向。
中世有闻,自宋而降。
或蹶或骞,宅无常土。
肆生唐公,始大厥绪。
汸汸其原,衍衍其流。
后谁申之,公有令猷。
皓皓其流,其原驿驿。
帝嘉有子,乃俪天极。
公仕之初,靡职不宜。
有兹士民,益艰初时。
公之云来,莫公瑕疵。
逮其既去,无时公思。
周流藩翰,四旟有翩。
入侍帝宸,都俞燕言。
劳贤宠隆,孰与比蕃。
公去青州,先君之从。
乐仪具将,哀荣初终。
丰台维宇,浚丘在户。
我裒其阻,久山如舞。
莓莓,颐丘之岿。
匪艰伊施,有燕孙子。
韩太保惟忠墓表元丰三年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一、《鸡肋编》卷中
公讳惟忠,著籍真定,为灵寿人
忠宪公之曾祖,今定州丞相之高祖父也。
忠宪公贵,赠太保
夫人张氏,追封江国夫人
太保之子讳处均,亦赠太傅
丞相既贵,又加赠为太师中书尚书令追封昌国公
魏国,又徙韩国
夫人李氏追封韩国太夫人
韩国公之子讳保枢,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鲁国公
鲁国公之子则忠宪公也,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太子少傅,累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追封陈国公
子八人:长曰纲,故尚书司封员外郎
次曰综,故刑部员外郎知制诰
次曰绛,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今以建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定州
次曰绎,故职方员外郎
次曰维,今以端明殿翰林侍读龙图阁三学士、吏部郎中许州
次曰缜,今以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
次曰纬,故比部郎中、知解州
次曰𥾝,故光禄寺丞
韩氏自忠宪公进士,因侍鲁公京师,其后鲁公薨,遂葬于许。
忠宪公益贵,始占第太庙之通衢,而门族之盛,为天下冠。
在朝廷评其德,在士大夫语其学,在公卿之后论其世,咸多韩氏。
然高、曾生长灵寿,葬其处,则韩氏本河北人也。
盖自唐末更五代,天下之民,缠于兵火之毒者二百馀年,至太祖太宗起河北、有天下,垦除祸难,提携赤子,而置之太平安乐之地。
累圣继之,以休养生息为事。
其顾指左右,驾驭驰骋,莫非一时之豪杰。
考诸国史,则累朝将相颇多河北之人,若赵韩王普,实保塞人
曹冀王彬,灵寿人
潘太师美,魏人;
李文正公昉窦尚书仪之昆弟,真定人
王太尉旦,莘人;
张尚书咏清丰人
柳公开,元城人
李文靖公沆肥乡人
张文节公知白清池人
宋宣献公绶平棘人
韩忠献公琦安阳人
馀有名公卿相望而立朝者,不可悉数。
窃尝原其故矣,夫河北方二千里,太行横亘中国,号为天下脊,而大河自积石行万里,出底柱傍,缘太行大峰,斗折而东下,走大海,长岗巨阜,纡馀盘屈,以相拱揖抱负。
小则绵一州,大或连数郡,其气象如此。
而土风浑厚,人性质朴,则慷慨忠义之士固宜出于其中。
而虽或有不遇,不及自用其才,亦必掩郁渟滀,声发益大,泽浸益远,以施于子孙,亦自然之理也。
太保公基本其庆,而忠宪公以道德事仁宗皇帝,进退优裕,有始有卒。
定州丞相以忠厚正直事仁宗英宗以及今上,出藩入辅,亲当天下大事,不辞艰难,其昆弟群从又才贤,且皆显用。
呜呼,可谓盛矣!
太保公,岂非所谓不及自用其才而施于子孙者耶?
太保公至丞相才四世,而五世诸孙尤众,宗彦,终兵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判三司盐铁句院;
宗道,今工部郎中淮南转运副使
宗右,大理寺丞集贤校理判官告院
宗哲大理寺丞通判祁州
宗师,度支员外郎、知相州
宗弼,大理评事
宗恕,大理寺丞
宗武,东阿显令;
宗儒,大理评事
宗良大理寺丞
宗厚、宗文光禄寺丞
宗直、宗本大理寺丞
宗迪,太常寺太祝
宗质,将作监主簿
宗敏秘书省校书郎
宗尧寿安县主簿
宗亮将作监主簿
宗望,郊社斋郎
宗坦太庙斋郎
宗矩,将作监主簿
太保公皆来孙也。
其六世诸孙玠、圭、瑗、琏、环、珙、珏、理、珦、琯、玭、𤪌,或已仕,或未仕,二十人未名,皆来孙也。
夫二汉元功儒林之后,与夫晋王、谢、唐崔、、韦、杜之族,至于与国同久。
今韩氏自忠宪公高祖四世赠一品,上下衣冠传七世,此特太保公之遗德已足以致之矣。
忠宪公大丞相与其诸伯仲,又以勤劳庆善承嗣之如此,则后又宜有兴者,遽可以世数量乎?
传有之:「一岁之计植之以谷,十岁之计植之以木,百岁之计植之以德」。
观韩氏所植之厚,岂独百年哉,视德之所至而已矣。
初,太保韩国公微而葬,其家相比也。
其后增筑之,稍如其品制,而墓益大,遂合而为一,独留墓首、异封志以告于后。
元丰元年秋九月丞相太原易镇定武,乃诣灵寿,既祠谒墓下,因属清臣为之表,而得阳翟孙曼叙书于石。
是不独著太保公之系,将以遍示天下为人之子孙者焉。
元丰三年正月十日,四世孙建雄军节度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节晋州诸军事、行晋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兼知定州军州事及管内劝农使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九千户、食实封二千九百户绛立石。
上钦圣皇后乞戒饬外家奏元符三年九月 北宋 · 丰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九
臣窃观自古母后临朝,危社稷、乱天下,载在史册,可考而知。
手书还政,未有如圣母,退抑谦逊之盛德可为万世法。
谏官陈瓘何从而知尚与政事?
臣尝具奏,非宫省亲近之臣,即外戚招权者妄传于外。
臣今外则唯闻向宗回宗良藉势妄作,欺惑于人;
内则唯闻张琳、裴彦臣等凶谄焰炽,翰林学士承旨蔡京交通其间。
宫禁预政之言,中外喧传,人谁不知。
谏官陈瓘不胜哀愤,独先抗章,冀开寤二圣之心。
臣愚欲乞戒饬外家,窜逐等,黜于外。
圣母燕处宫闱,清心养性,小大之事,不关睿虑,安享圣子晨昏之奉,四海之养,恬澹无为,以永万寿。
两宫和乐,朝廷清明,非特援立功德、辉映古今,抑亦合《易》之《谦卦》「天道亏盈益谦,鬼神害盈福谦」之义。
坐致五福,流令问于无穷,岂不至善至美乎?
臣自疏远,伏遇垂帘,拔擢至此,不敢缄默,孤负明恩。
惓惓愚诚,伏乞俯垂听察。
蔡京交结外戚奏元符三年九月 北宋 · 陈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五、《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九、一三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近为言事不根,谪授监扬州粮料院
受告方得数日,便蒙改差知无为军
闻命皇惑,唯知感涕。
臣闻圣人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人皆见之;
及其更也,人皆仰之。
朝廷以一时之怒,黜忠谏之臣,此如日月之食也。
今兹改命,可见圣人之心矣。
天下有识之人,谁不叹仰!
岂独贱臣一身之私幸乎?
臣虽上感圣恩,而未敢便受新命者,诚有说也。
明道中仁祖欲率群臣为皇太后上寿。
范仲淹谏曰:「人主无北面之礼」。
明肃大怒,而仲淹得罪。
元祐中蔡确之贬,范纯仁以为不可。
宣仁大怒,而纯仁得罪。
此二臣者,可黜可逐,而尊主不贰之心,不可以威势夺也。
方刘氏甚危之日,极力救护,却是仲淹
宣仁晚年,翻然远虑,复思纯仁
知忠言之有益于国家也。
大抵忠臣之心,唯欲保全国体,为千万年久长之虑,岂忍使天下议论及于慈闱!
宗良等内外交通,迹状甚明;
蔡京交结之迹,天下所共知也。
作《向縡墓志》曰:「吾平生与士大夫游,无如承旨蔡公与我厚者」。
为从官,而与外戚相厚,书于碑刻,以自矜夸,如此之类,非止一事而已。
与弟卞久在朝廷,同恶相济。
卞则出矣,则牢不可拔,自谓执政可以决取。
人皆谓慈云寺得裴彦臣交结之助,外议讻讻,众所知也。
作《向宗良麻词》云:「元丰末命,尝有嘉言」。
嘉言若出于宗良,则大谤必归于宣仁矣。
亦自谓,曾带开封府刽子,携剑入内,欲斩王圭,以沮宣仁怀异之谋。
以禁中疑似之传,书于制命,扬于天庭,自谓与宗良皆社稷之功,而使宣仁负无穷之谤。
之谄事外戚,不畏上天,一至如此,岂惟有害于朝廷,实亦无益于外家!
尽忠于陛下,尽忠于皇太后,所以言也。
皇太后圣德大功,冠绝今古,陛下承颜养志,方以大舜、武王为法。
入修家人之礼,则恭顺无阙;
出治朝廷之事,则威柄不分。
大舜、武王之孝,何以加于此乎?
所谓孝则不然,但欲陛下授柄于外家而已。
此蔡氏之利,非宗社之福也。
陛下以圣德嗣位,春秋方富,如汉文帝宣帝即位之年矣。
尽孝于东朝,励精于政事,独操大柄,足以有为。
之所以胁持陛下者,原其用意,谓陛下未可以独为也。
哲宗躬揽之初,圣意本无适莫。
章子厚虽挟功自恣,然其初犹有兼取元祐之意。
、卞首发邪论,盗攘国柄,凡有所请,必以继述为说。
稍违其意,则欲以不忠之名加于上下。
假朝廷之诛赏,示私门之好恶,轻君误国,首尾八年。
至于今日,狃于故态,又以此意胁持陛下,傅会继述之论,假托报功之说,密持离间之谋,伺察陛下,包藏祸心,若有所待。
之出言用意,谅无逃陛下之圣察也。
且陛下述神考之圣德,报太母之大功,岂独陛下之私心,是亦臣子之所愿。
合臣子之所愿,尽四海之欢心,然后陛下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之孝,孰大于此!
所赖,非兆民之所同赖也。
陛下一违意,则必以不孝之名责陛下矣。
陛下徇一胁持之私名,而不畏天下至公之大义乎?
畏天下至公之大义,当流窜蔡京,以安国家而已。
臣前日之言不负天,不负陛下,不负皇太后
果蒙陛下移臣差遣,若非皇太后察臣之忠,陛下必不欲如此旨挥也。
然而在朝廷,则家国未安。
臣虽移得差遣,有何安乎?
臣之不敢受命者,其说如是。
臣露章所言,未甚子细;
复以此章干渎圣听,所以尽惓惓之诚也。
皇太后以无我之慈,至明之照,既已察臣之忠矣。
臣今日之言,必是亦蒙照察。
今虽未察,终无不察之理。
臣虽远去朝廷,仰赖慈庇,纵未牵复,于臣无损。
臣所望者,当以流窜蔡京为急,不当以移臣差遣为先也。
盖恐在朝廷,则烦言日进;
烦言日进,则圣虑日劳。
朝廷虽严示威刑,而天下公议,终不可遏。
盖公议若必以威势夺之,则人心离矣;
人心既离,则主势孤弱;
主势孤弱,则外陵内侮,何所不至!
非所以奉承宗庙,而慰安东朝也。
然则蔡京之所谓孝者,果天子之孝乎?
愿陛下勿爱一,而切为国家之虑也。
臣愚不胜惓惓爱君忧国之心,惟陛下裁赦,幸甚。
乞降弹劾蔡京蔡卞文字速赐施行疏 北宋 · 龚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
臣闻牧羊者不去败群,则羊不蕃;
养谷者不锄莨莠,则谷不植。
圣人之治,以去邪勿疑为深训,容奸纳邪,虽之君不能成政。
臣伏见陛下即位以来,宵旰求治,然尚疑于去邪,欲望政成,是犹却行而求前也。
臣谨按翰林学士承旨蔡京资政殿学士江宁府蔡卞,奸诈狠愎,兄弟同恶,迷国误朝,为害甚大。
虽去位,尚窃峻职,玷名邦。
偃然在职,谓朝廷无识其奸,日夜交结内侍戚里以觊大用。
中外见陛下容忍留,咸谓果有大用之意。
谏官御史四月以后弹奏罪,并未蒙施行。
内恃郝随、刘佶辈为之颊舌,外结宗回宗良等为之肘腋,以成自安之计。
使果贤无觊位之心,知台谏论列如此,岂不引嫌略为去就?
乃敢傲慢自若,不顾公议,曾何面颜?
好大喜功,锐于改作,若果大用,必须妄作,变乱国政,天下治乱自此分矣,祖宗基业自此隳矣。
在朝,援引天下之士居要涂躐美官者何啻数百人,皆死党附丽。
若更大用,则贪爵禄无执操之徒尽附之矣。
其不附者,必以恶名加之,不诛则废。
当是之时,之门,政令所从出,陛下孤矣,虽欲去之不可得也。
臣以谓之敢尔者,缘陛下去不早,既去又不能正典刑以明罪恶,以此窥陛下,故敢愚弄朝廷,玩侮国章。
陛下作新初政而奸人窥伺如此,臣恐天下有识之人、豪杰之士皆解体矣。
伏望圣慈特降前后台谏弹劾蔡京蔡卞文字,速赐施行。
弹劾蔡京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宋史》卷三四六《陈师锡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嘉靖《建阳县志》卷一○
与弟卞同恶,迷国误朝。
好大喜功,锐于改作,日夜交结内侍、戚里,以觊大用。
若果用之,天下治乱自是而分,祖宗基业自是而隳矣。
援引死党至数百人,邓洵武内行污恶,搢绅不齿,岂可滓秽史笔?
向宗回宗良亦阴为助。
是皆国之深患,为陛下忧,为宗庙忧,为贤人君子忧。
若出之于外,社稷之福也。
钦圣宪肃皇后谥议 宋 · 王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六、《宋会要辑稿》礼三三之二六(第二册第一二五○页)、《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二
臣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舜帝之所以帝,始于妫汭之嫔;
文王之所以王,本乎《关雎》之化。
盖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者,王道本末之序也。
恭惟大行皇太后生于庆门,世济勋德。
在父母家已能躬俭好礼,不以公卿之阀骄其心。
方神宗龙潜颍邸,天作之合,共遵诗礼之训,交修子妇之道。
及帝握乾符,御大宝,宪章一祖四宗维图之具,稽考二帝三代善裕之道,登延隽髦,崇尚经术,以隆万世之业。
后亦正坤仪,讲内治,上以奉庆寿、崇庆之欢,下以广《兔罝》、《麟趾》之实。
恭承明祀,述宣阴教,以为六宫之率。
神考之修德盛烈流于无穷,慈德之徽音茂实光于不朽。
此家齐国治而天下平之显效也。
承天俪极,十有九年,飨东朝之养,十有七载,率履不越,谦尊而光,于求贤则怀辅佐之志,于鞠子则推均一之爱。
服御简素,不玩珠玉,鉴观图书,增益自得。
深戒私谒,未尝以亲属干朝廷,神宗每访家事,终无所言。
几务未决,或以试之,从容析理,多出常情之表,遇待日隆。
文简盛族,支派蕃衍,纤介偶闻,切责随至,于是有戒谨恐惧之福,无骄奢傲慢之咎。
每岁推恩宗党,法有定数,以次及之,罔或偏厚。
哲庙继统之初,崇庆预政之际,裨益宏多,中外阴受其赐。
讵哲宗富于春秋,不怿未几,遽至大渐,弗及冯玉几见群臣,人情恟惧,神器震摇。
独仗大义,静重自若,导扬末命,援立仁圣,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其守正不惑有如此者。
皇帝践祚,权宜同政,御后殿,近制也,辞之而弗处;
避家讳,常礼也,戒之以无讳。
事无易难,克己不吝,心无适莫,惟善是从。
始终数月之间,屡申退托之命,皇帝泣涕祈恳,至于累旬,确乎不从,遂复明辟。
其委远利势有如此者。
还政故事,褒崇外氏,宗回宗良议皆宠以异数,诏旨欲宣,坚持不下。
帝虽数请,慈意莫,后不得已,才听易镇。
其恶盈防患有如此者。
不豫之日,皇帝衣不解带,药必亲尝,霈恩多方,祷福群望,疾稍间,所语者军国远虑而已,言不及佗。
固宜享万寿无疆之休,而遽弃大养。
因山有期,昭行以礼。
臣窃尝采风雅于古诗,考纪传于前史,有后妃之德者,或无遭变之功;
有遭变之功,或致专威之诮。
至于功德兼隆,美善俱尽,奇伟倜党,未有如大行皇太后之全也。
然则,虽欲形容,讵能髣髴?
惟是孚于诏令,颂于士民,巍巍乎其著明者,乃获粗陈其梗槩焉。
若夫精微妙密,则何能名之有?
谨按《谥法》,敬事节用曰钦,威仪悉备曰钦;
通达先知曰圣,扬善赋谋曰圣;
型政四方曰宪,圣能法天曰宪;
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
不加饰于簪珥,惟致美于祎褕,升降进退,皆有法度,左右亲信,罕见惰容,可谓敬事节用矣,可谓威仪悉备矣。
坐镇危疑,洞察情伪,于天人相与之际,有蓍龟先见之明,其动也时,能断大事,可谓通达先知矣,可谓扬善赋谋矣。
母仪三世,兢兢终身,渊默尊严,嫔御自化,海隅苍生,风靡诚服,可谓型政四方矣,可谓圣能法天矣。
内健外顺,好谋而成,以天下之大公,任天下之重责,力安宗社,泽及生灵,可谓刚德克就矣,可谓执心决断矣。
擅是众美,集为大成,质诸鬼神而无疑,蔽乎天地而无愧,斯足以振盛典垂鸿名,丕有烈光,以昭后世。
大行皇太后宜敬承祖宗之命,上尊谥曰钦圣宪肃皇后
朱夫人墓志铭 北宋 · 谢薖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五、《谢幼?文集》卷一○
金溪陈大声将葬其妣,以其父命来谒铭,且曰:「大声从君伯氏溪堂先生游,又辱知于君,溪堂工文词,铭贞士烈女节行不诬,吾母葬得日而先生适谢世,微君谁宜铭者?
不得铭,其何以掩诸幽」?
余不得辞,乃诹其家世行实序而铭之。
夫人朱氏,抚州金溪人
朱氏大家,有宦于朝为显人,而仕于州县者相望也。
夫人祖讳宿,考讳宗良,皆隐德不仕。
夫人年十八,归为陈师圣徒之配。
于是姑老矣,夫人于伦次为冢妇,事姑孝谨,至于疾痛疴养无不察,而家事无大细皆亲之。
其从夫以敬,其训子以严,其友娣妇以和,其御童仆以恩,其言其动无纤毫不本于诚者,故陈宗无疏戚,莫不敬爱之。
姑捐馆舍,既终丧,夫人以家事委诸妇,而圣徒亦放旷乐酒,不躬事生业。
岁时诸女来觐,孙子侍侧,帣韝鞠𦜕,举觞交献。
逮其暇豫,含饴弄孙,盖将以佚乐寿考终焉。
夫人不幸止此,其可哀也夫!
卒以政和二年二月甲子,享年五十二,以其年十月己酉葬于归政乡之原。
男三人,大声、大球、大信。
女三人,嫁彭通一、黄驭、许献可。
子与婿皆从进士举
孙男女九人,皆幼。
铭曰:
妇德幽幽,孰传其誉?
子行表表,乃知其母。
寿不称德,子孙其昌。
宰木百围,无或坏伤。
叶安仁墓志铭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四、《西山文集》卷四四
昔余为泉山守,同僚之贤有数人焉,昭武李公晦建安叶子是,其尤也。
公晦学邃而气平,本经术,明世用,事之大者,余必咨而后行。
子是坚彊有特操,介直弗顾私,遇事亡难意,处剧亡勌容,凡他人之所不能为与所不敢为者,必以属之。
二君劲易不同,而同归于是。
予既深赖其助,二君亦相得甚欢。
然余于子是亦忧其太刚,不可以耦俗,故尝为诗以赠,欲其敛锋锷,收光芒,而进其德于中和之地。
君既去泉而蹇于仕,越若干年,乃得知饶之安仁,则其为政一出于宽平,蔼然有儒者气象。
居常语人曰:「先义而后利,先教而后刑,此吾所闻于真公者也,吾其敢违耶」!
观君于予言不忘如此,其志于善可知矣;
于为政后先之所决择如此,其进德之勇又可知矣。
夫自昔以人材为难,予于一州得尤贤者二人,其喜幸瞩望之何如也!
然不数年而公晦殁,又数年而子是殁。
子是之仲子,盖婿于李氏者也,前为妇翁求铭而未及作,今又为其父求铭焉。
呜呼,予其可辞耶!
子是名湜,世为建望族。
曾王父某。
王父某。
父某,朝散大夫,知某州,赠中大夫
母张氏,继郑氏、吴氏、张氏,皆赠令人。
君郑出也,自儿时气槩超迈,见者异之。
以父任调邵州新化簿,遭母丧,服阕,从江淮宣司辟。
以论军事不合去,尉赣之宁都
有剧贼数十人深入广右为暴,已乃易服遁归。
君廉知其根冗,一日尽缚之,法当得改秩赏,君曰:「此吾职也,何赏为」!
则以白于府于台,不愿赏。
刑狱使者王侯涔默嘉之,上其事于朝,诏特改承事郎、丞泉之惠安
会予守郡,引之以自助。
明年,海盗壬人犯州境,杀逻卒,势张甚,予合官民兵捕逐之,顾督捕者难其人,君奋然请行。
时刘夫人方蓐卧,弗顾也。
居数日,禽其酋,馀鸟惊兽散,君犹督舟师遽出境乃还,至家而幼子夭矣。
予列上其功,不报。
宣义郎赣县部使者迎拒君,不许上。
郡守柴公中行犹曲留之,至为辨数于朝,然无及也。
既至安仁,一以平时所得于师友者施之政,其视雁鹜行常正色如铁,不少假借,至进士民语之,则如家人妇子相尔汝,俾得尽所欲言。
虑民之淹于讼也,日惟退食少休,两造至庭,一见即决,亡所宿淹者,吏以故不得邀赇请,虽负者亦心服无怼辞。
邑有田讼,更数令不得辨枉直,君一见诘问,具得其情,不浃旬以决,县人骇叹,称为神明。
有重囚系县狱,根连十馀家,淹延且半岁。
君始至,知为黥胥罔利计,疏其事台府,尽释之,皆欢叫腾踊以去。
赋敛务在宽民,非甚稽考不督责。
前令负课以数万计,郡弗察,顾迫君以偿。
君曰:吾亡他缪巧,其能者窒渗漏,节浮沈而已,姑尽吾所能以应,否则去之。
符移虽日急,每反复恳扣,冀宽其期以纾民,必得请乃己。
番俗杂吴楚之旧,春夏疫作,率惟巫是听,虽骨肉绝不相往来。
君为文镌晓,选医往视,随其證以疗,或扶病来告,则亲问而药之,贫不能自给者,赒以钱若,所全活甚众。
其大者如是,至若蠲里正之扰,罢科籴之害,与凡剔吏蠹,苏民瘼者,不可殚书。
然君犹以为未足,方将创社仓,建义庠,置安乐院,使凶荒有备,善良有教,罢癃残疾者有归,条画且定而君病矣。
既棘,犹谆谆若梦中语,曰某事毕矣,某事未也,盖勤民不忘,以至于死云。
时宝庆三年某月某日也。
寓士汤君仲能往哭其丧,见邑之人多痛悼,至流涕云者。
又闻其家缗钱不满数十,棺衾久而始具。
归行田壄间,虽牧夫亦戚嗟,如出一口。
历叙其事,以谓近于古之所谓循吏者。
仲能名巾信义士,其言确讱不诬,故予剟而著之,然不能尽纪也。
世远道散,为政者刍狗其人,鬼魅其俗,以为非严法峻刑不能服,而朝夕所治者,敲扑以聚财而已。
闻义利先后之说,鲜不姗笑以为迂阔,而君用之于治邑,不期年间,其效章灼若是,然则谓古道不可行于今,斯民不可以理义化,其又果然欤!
仲能又言,君壮岁游文公朱先生之门,得以直养气之说,故其为人磊落明白,无所回隐,每自谓平生与宾客言者皆可以语妻子。
吁,君之所为挺然自立者,其不以有本故欤!
君生于乾道戊子,享年五十九,积阶承议郎,赐五品服。
妣郑氏,继刘氏,兵部郎中炳之女,又继亦其季,皆封孺人
子果、采、㮚、矩。
女适进士翁德广
采,乡贡进士,即前所谓婿李氏者,从公晦问学,得其指归,方进而未已也。
诸子以三年某月日,葬君城南铁狮峰下。
铭曰:
匪利之征,而义之营。
匪躬之忧,而民之宁。
嗟君此心,可质幽明。
我为斯铭,百世是徵。
回黄尉直卿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五、《翰苑新书》续集卷二四
远宦问津,来往寓公之贽;
高怀感旧,先贻新令之书。
佩此劳谦,悚然摧谢。
恭惟某官雄文行远,卓识际空。
了翁之里,故其气高;
游文公之乡,故其学粹。
久矣见推于月旦,宜其立致于云霄。
乃屈脩程,尚须远戍。
乘龙有喜,又何妨秦赘之嘲;
振鹭于飞,行且接周行之彦。
某散材无用,漫仕不谐。
少从幕府之游,下笔飒飒;
晚识田家之乐,拊缶乌乌
非就男封,盖谋亲养。
岂谓继煎熬之后,若为施救药之方。
接壤而居,君想熟知其利病;
避堂以舍,仆方有赖于箴规。
寿字岩再题名淳祐八年二月 宋 · 龚基先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八、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一三
齐山池阳胜概,高沙龚基先平叔假守是邦,尝屡履兹巉岩。
去之十载,强圉协洽被命再领郡檄节。
踰年惊蛰后十六日,偕郡佐霅川赵汝浥德□、永嘉侯寿□、邑令毗陵赵希宗良郡守宣城奚云虎鸢召劝相东作于兹,□坐山之密。
是日膏雨霢霂,雷始发声,因感泉石之如旧而岁月易□□也,□氏名于石。
庐山白鹿洞书院兴复记1288年 宋末元初 · 马廷鸾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八八、《碧梧玩芳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谨按国史,淳熙八年十一月辛丑,礼部言:知南康军朱熹奏:「庐山白鹿洞书院,在本军星子县界。
恭闻先朝尝赐之国子监九经,又尝敕有司重加修缮。
考此山佛老之祠以百数,兵乱之馀,次第兴葺。
而先王礼乐之宫,所以为化民成俗之本者,乃反寂寥。
臣蒙恩假守,始即其故基,度为小屋,教养生徒。
欲望继述两朝神圣遗意,特降敕命,仍旧以白鹿书院为额。
国子监仰摹御书石经,印造《九经注疏》、《论》、《孟》等书给赐」。
事下国子监勘当,监上礼部奏闻。
从之。
于是东莱吕成公为之记。
后三十有八年南康守臣重修,而勉斋黄公记之。
后十有六年江东宪臣重修,而蒙斋先生袁公记之。
后五十有四年,斋藏不戒于火,百年儒宫,一夕湮灭。
斯文之厄极矣。
于是领生徒、尸讲席者,䀌然动心。
任藩侯为师帅者,慨然出力,披荒拨烬,度材鸠工。
爰畀之人徒焉,赋之财粟焉。
旧日规制,乃大兴复。
入其境,则山葱茏,水汩㶁者,文公之旧也;
登其门,则夏屋渠渠,章甫峨峨者,文公之旧也。
且于微阐显幽之馀,更有饰回增美之观,斯亦奇矣!
山长某姓等,写图纂事,授简于鄱阳后学马某,而俾记其成焉。
避席曰:呜呼!
大川为陵,平陆成江。
师亡友散,法烂道穷。
文公之学,有如弁髦,而因以敝之矣,谈何容易
昔公之托记于东莱氏也,言言而商订,句句而裁量,惟恐一语之差,将变秀才为学究,而随缘说法,应病与药者之无以传无穷也。
于是,成公之告学者,则欲挹先儒淳固质实之馀风,服《大学》离经辨志之始教。
于以寻关洛之绪言,而惩荆舒之陋习焉。
已而勉斋之记,壹是皆以治心修身为本。
蒙斋之记,三致意于正谊明道之言。
是皆大儒先生之格言大训,后学无复措一辞矣。
今姑述兴复之本末而已。
抑诸君游文公之学,登其堂,伏其几,袭其裳。
亦尝读其书,而诵其赋乎?
赋之末,言公吃紧为人处也,曰:「诚明其两进,抑敬义其偕立。
允莘挚之所怀,谨之攸执」。
诵斯言者,不过曰志伊学颜而已,愚以为未尽也。
挚之怀,亦曰莘郊乐耳,不必幡然而改也。
颜之执,亦曰陋巷箪瓢耳,不必用之则行也。
诚能怀于斯,执于斯,抱坚白如玉雪,抗青紫于浮云。
由是藏焉,修焉,游焉,息焉。
宇宙一窗,圣贤千载,或凄凉经醉石之傍,或慷慨感卧龙之节。
当其抚以深怀,得无有招余新好者乎?
宜谢之曰:吾之业,在《洞赋》之终篇矣。
倘幸以为可,则愿刻诸石;
若曰辞列三先生之次,有荣耀焉,则某何敢僭。
刘后村 宋末元初 · 吴龙翰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六、《古梅遗稿》卷六、《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四一
某谨斋沐裁书,百拜献于龙图大学士尚书相公阁下:某尝谓台阁之文温润,山林之文枯槁。
文,声也,各鸣其所以而已。
温润之文,琴瑟鼗鼓,笙簧钟磬,可以奉神明,飨宗庙。
文之枯槁,则如燕市夜鸿,华亭晓鹤,仅足堪听,而其下者则如露草寒蛩,不过自鸣其困穷耳。
鸣其困穷,岂士之得已哉!
然必得一代制作之主为之赏音,则蛙鸣为鼓吹也。
孟郊之遇韩公,杨蟠之遇欧阳公,盖以是欤!
抑尝诵「孟公古貌又古心,作诗冥默咸池音」之章,「卧读杨蟠一千首,乞渠秋月与春花」之句,而叹曰:女无正色,入目为娃;
乐无正音,入耳为《韶》。
困穷之鸣不遇韩、欧,安得挂其名于骚墨之门乎!
某山林寒蹇,困穷而有其鸣也,请击缶于《韶》《濩》之旁而陈之。
某家在屏山练水之西,先曾大父从游文公朱子之门,亲承謦欬。
文公以扫墓归婺源,曾大父上所著《书说》,文公深嘉之。
某束发以来,伊吾壁中遗文,隽永知味,遂下,短韩檠,推研羲文之书,渔猎诸子百氏太史之所录,上悼千秋治乱是非之故,而返归乎性命道德之原,以求其足。
平生之愿,搰搰不休,虽举子之债未偿,学为小诗,不敢不自刻苦。
故夫扁舟断岸,瘦马荒坡,夜雨孤灯,夕阳残酒,未尝不悲怆其鸣,然未能如之于韩、欧,操觚弄翰,宁不飘泛于唐求之瓢哉!
某闻莆中山水甲天下,大块间气,扶舆磅礴,积几千年而生先生
先生道传亲灯,接西山正学之光燄,浚南省二魁之源流,名在鼎彝,诗在清庙,大篇短章,传狗监而诵鸡林。
惟见汪洋大肆,奥衍宏深,粹然一正,如韩昌黎
简明信通,归之至理,以服人心,如欧阳公。
是为文章之司命,吾道之权衡,在泰山、在天之北斗也。
某生也晚,不得承钳槌,亲棒喝,听号令于旗鼓之下。
岁在辛酉先生判花西掖监试右科,某得瞻末光,辱在陶铸。
绳床草舍之作,略溷碧瞳,东阁二先生亦吹嘘而剪拂之,但不得残膏剩馥,一溉焦枯为歉耳。
某不揆,谨献小诗一编,用请命于下执事,惟先生涵之以天地之量,恢之以造化之仁,宫商焦桐,青黄断木,不吝椽笔,赐之品题。
黄茆白苇,勃然于生意之中;
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之外。
毋庸韩、欧专美于前时,而困穷之鸣不至汩没于后日矣。
蚁躯蝉翼,难酬洪恩。
干冒威严,俯伏俟罪。
不备。
游祥宇李公园 明 · 曹于汴
 押真韵
胜地堪游览,素心况主人。
崇台祛障碍,清涧涤氛尘。
面面长林簇,叶叶窥吾真。
本为耽幽寂,转与人世亲。
不知各意适,但见飞觥频。
游祥云岩 明末清初 · 何南凤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初日高岗快振衣,遒然身世两忘非。
纷纷散玉花无种,片片垂云石有辉。
但到洞深都欲卧,时临崖险便思飞。
团栾八面千峰立,个个全呈向上机。
雨中游祥云庵五用前韵 其一 庚子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九州谁土是吾乡,无地埋忧问佛忙。
黯黯山容都入睡,冥冥云气果何祥!
当关虎豹愁逢石,在水鼋鼍懒架梁。
忽策青骡思蜀道,雨中铃语太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