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六部架阁库题名记 南宋 · 李大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一、《古今事文类聚》遗集卷五、《群书考索》后集卷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七
皇朝肇建中台,分六官而设之属,文书之夥,月益岁滋,枋在胥手,并缘奸蠹,识者病之。
崇宁间何公执中吏部侍郎,始建议置吏部架阁官,于是插架万数,揭而目之,前最后凡,一索而获,人以为便。
诸曹皆置官如吏部之制,未几悉省之,迄宣和再置、省。
绍兴三年,立六部架阁库。
十五年,复置官四人,今四十七年矣。
异时百司庶府皆有款刻,以识前后居官者,兹独因仍,阙而未著。
绍兴二年主管官王君次春、陈君邕、雷君孝友相与裒集题名。
三月,题名成,属大异为之记。
大异窃惟古昔以来,图籍为重。
是官之建,实谨其藏,其任似周司书,其选似汉掌故,可以考阅故新,寻绪本元,所谓若缓而急者。
尝试以旧章参之今日,虽或稍异,而其归则同。
旧制,官庀其司,置于六部之内,或遇其废,则以郎省兼之,否则以监六部门兼之。
迨于绍兴寺监簿正官俱复,然始庀司于外,一也。
旧制,金耀门文书库多藏三司帐籍。
三司,今版曹也。
自铨曹而下,储藏帐籍之所未之详焉。
其后置六部架阁库,大抵成案留部二年,然后畀而藏之,又八年则委之金耀。
今金耀无复曩日,则悉藏于架阁库,二也。
二者不同,而至于诸曹二十四司之文书尽归储蓄,以待有用,则今犹昔也。
夫岂特文书为然,惟官亦然,故其职閒无事,视他司为最。
自公退食,得以挟册读书,充其素业,畴昔著定有缺,多于此焉取之,朝廷之于士可谓无负矣。
虽然,凡士之处于世,道积厥躬、德足乎己者,皆储蓄之义也,知此则无负于朝廷矣。
大异虚薄不足算,虽尝居是官,而于此有愧焉。
愧焉而复言之,盖自知其不能,而将以懋夫能者也。
题名之作,所以书名氏,纪岁月,其有轶而不可考者,如嗣后之人续志之,惟书建官之本意,以命镌者。
章参屯田郎中赵永裕张肃并可屯田员外郎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文恭集》卷一六、《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八
敕某等:孝宣之治,信赏而众职理;
京房有言,举功而万化成。
政平吏良,繇此物也。
朕率由旧典,详试庶工,褒劝勤庸,以风内外。
以尔行义深笃,以尔风节清修,以尔永裕出旧德之门,有名驹之质,并奋由士彦,而稔服朝联。
典城临民,莅官行政,节以廉著,治用最闻,列上年庸,胥膺考法。
中台之选,起草为华;
右曹之烦,垦田居剧。
或进正员之重,或峻副郎之选。
并宠清流,兹为茂典。
益图敏政,庸对陟恩。
皇太后躬谒清庙赋(并表明道二年1033年2月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二、《宋景文集》卷一、石林燕语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言:伏以遹追孝者,雅人歌其匪棘;
能事神者,书策美其多材。
况祗款庙祧,裒对宗祢。
宣治馨而有飶,恍忾叹以如闻。
从昔所难,乃今具举。
恭惟皇太后陛下,至仁兼爱,柔道体元,保育长君,就成圣德。
出入一纪,巩固万枢。
黎苗偃化,则泽从云游;
殊邻结好,则倚若天等
三光储发歛之度,百物遂零茂之宜。
且念措多方之治平,皆真考之遗法。
成功不荐,审训谓何。
亟诏攸司,属图新礼。
躬按天飞之驭,并会月游之庭。
万羽蹈扬,袆章参亚。
逮晏朝而已事,因列圣以居歆。
薰然至和,入金匏而成象;
锡之多福,塞穹壤以无垠。
臣属在陪祠,职当汗简,轻率斐狂之思,少裨舞叹之馀。
敢露欢悰,自忘朴学。
谨夙夜斋沐,撰成《皇太后躬谒清庙赋》一首,干渎宸览。
闻夫祀以息民,王假有庙,昔人美而称之。
殊不知粢盛之香,所恃者昭德
祝史之荐,不愧者信辞。
济济非尽志之貌,翼翼为多福之基。
然未有祓精,意燀鸿仪。
仰瞻丹楹,则祫而后献;
俯奠嘉玉,则告而不祈。
非圣后之有作,畴能出千古而鬯丰规哉!
于皇齐圣,绍天葆命。
佑育我长君,财成我庶政。
十有一年,绵区厎定。
且曰予惟膺真庙之托,耿列圣之光,投艰夙夜,罔或怠遑。
幸三边无谁何之警,万物跻仁寿之场。
若使功成不告,则春秋祗事,无以奉承审训而享我先王。
丕显明辟,孝爱兼极。
顺德音,爰告方国。
列保荫于亲慈,谂勤劳于圣职。
粤若朝多吉士,位靡瘝官。
乃承乃弼,为屏为翰。
薪有芃棫,河无伐檀。
此则圣后备陶姚则哲之难也。
清问下民,哀矜庶狱。
兴列化条,恢疏网目。
杜其牙角,保我墉屋。
此则圣后有成康措刑之速也。
每岁命使,继好龙庭。
轒辒相衔,厥角相平。
罔投以饵,罔系以缨。
此则圣后保汉宣抚和之盟也。
能仁精庐,圣仙福地,有种于祠,有歆于类。
莫不发少府之藏,贲万楹之丽。
此则圣后奉唐家戒禧之至也。
恭则易优,俭斯少欲。
金玉不扣于上方之器,纂组不丽于三宫之服。
别苑无从禽,离宫无改筑。
此则圣后守黄老清静之躅也。
至于熙百志,乂万枢,粹与天谋,冲与道俱。
朝未昕而晰燎,夜已乙而观书。
尚且勤劳励翼,辑阙衮而按罗图。
是以长乐之记,彤管之史,休功懿绩,纷纶填委。
虽巧劳与智忧,邈无阶而胜纪。
是宜格祖谢成,有斋恤祀。
答在天之丕覆,拥如山之秘祉。
于是方岳投颂,臣邻肄仪。
增蔽旒于法冕,加缛采于袆衣。
皆宸心之参定,掩前圣之未思。
仍以仲春吉日,曳九旗,参六螭,云罕前导,王轪下驰。
羲和扫霞以登照,雨师沈景而藏霏。
攸徂之民,注耳倾目者以万计,惟恐属车之行迟。
宝辂徐动,云帘四垂。
翟茀騩乘,次于鸡翘之省。
莫不穆穆肃肃,按周道而翳华芝。
有侐閟宫,光昭帝容。
百工如绣,广乐成宫。
咀芝英以自洁,秉首而有融
鸾刀騞然,刑丽牲以升几;
玉瓒觓尔,湛明水而函空。
边豆惟旅,铏芼相从。
遍七室以沃灌,罄一德而虔恭。
星妃备亚献之列,月后谨三酌之容。
二告交答,万祥来同。
然而归蕃釐于嗣帝,让懿铄乎祖宗。
是以秘祝私请,无一当于圣躬。
宁不谓虑危以安,保盈以冲?
虽古之任姒马邓,区区述美,曾不足踵武而齐风。
乐阕礼成,回舆而归,天子乃揽率吁之固请,建丕称而扬徽。
拜奉琼册,内荐椒闱,上公旄节以焜照,群臣冠剑而陆离。
遂鸿名于茂实,俪天极之巍巍。
已事而诏曰,我之此行,务达至诚,不丰于昵,不有其名,惟斋心以交肸蚃,惟合漠以侑神明。
然重劳百执之庀事,聊第赐于公卿。
若夫策勋舍爵,兹事体大,则候夫皇帝之躬耕。
白鹿书院重建书阁记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六、《昌谷集》卷一五
白鹿洞之复有书院,前使君朱文公所建也。
书院之有御书石经,孝宗皇帝之赐,文公之请也。
藏书而有阁焉,又文公之所度地,前学官李君琪之所创。
使君宗学桂博士欲改而大之,今使君太府王寺丞增益其费,命学官丁君燧董成之。
几五十年,而后文公之志始遂,亦难矣哉!
仰惟高宗皇帝立极东南,当毡罽跳梁之后,圣学湮微,不断如发。
亲御宸画,勒圣经于乐石,摹而揭之,使嗣圣得以诏士子,则阁名云章,岂不足以增重书院?
思昔圣人治天下,立司徒之职,以典教为本,家必有塾,党必有庠,术必有序,国必有学。
洒扫应对进退有其节,礼乐射御书数有其文。
本之以孝弟忠信,行之于州闾乡党,然后考之以德艺,升之俊秀,无非使之明其善以复其性。
夫是以上作而下应,教化行而习俗
后世以法度整齐天下,古道日薄,时乎用儒,或以为观美。
间有称其道德之开延,喜其六经之表章,其于名教茫未有补。
惟我本朝尊儒重道,累圣相承,前后一律,故白鹿赐经始于熙宁,而修缮之敕发于章圣
高宗皇帝闵圣经之道将废,万几馀暇,不以声音采色为乐,而以笔札为工;
不以藻词丽语洒翰,而以圣经示训。
则夫奉云章于杰阁,瞻望而尊敬之,视汉熹平蜀广政所刻,相去远矣。
圣经标准万世,凡圜其冠,方其履者,皆知其不可一日废于天下也。
然而口诵其言者常多,而心惟其义者常寡。
议论横出者常胜,而真实践履者常不逮。
岂载之简册者,犹有遗憾哉?
知之者有所未致,而行之者有所不力也。
天理具在,孰不有所知?
学焉而不博,问焉而不审,思不慎而辨不明,非致知也。
日用酬应,孰不有所行?
执之不固,积之不久,得一善不拳拳服膺而勿失,非力行也。
推本圣人垂法天下,与本朝先哲所以讲明义理,垂裕于学者,纤悉详尽。
以此奉亲,以此事君,以此行己,以此及物,不但云章所刻而已。
由是而推之,凡经籍所载,见诸简册,先儒之所归重者,虽手之所抄,家之所藏,市人之所摹勒,莫不求之以诚,守之以敬。
惴惴栗栗,如薄冰深渊之在前,而惟恐失步;
皇皇汲汲,如驹隙桑荫之易徙,而惟恐失时。
下至于诸子百家之说,编年传纪之载,与夫微言谠论,有益于身心,有利于世道者,积累而通彻之,饥餐渴饮,不废朝夕,此则累圣所以惠天下之旨,朱文公所以淑后学之心。
前后主议典教是邦者,于此特注意焉,其不为应故事明矣。
旧阁尚卑隘,总高深之数为丈者率不满二,其广特加一焉。
今所增或以丈计,或以尺数,蔑有不满之虑。
书院伟矣,阁崇且广矣,所望于称是阁者,日游其间,云章参其前;
出乎其外,云章著于心。
如是则居族称孝,居乡称弟。
于州县,利泽及于民;
立乎朝著,名声昭于时。
皆自致知力行始,则又诚敬之所端本,不可诬也。
王使君栻字式之,故相之贤子,作郡有惠政,尤于两学加意。
若殿若庑,靡废不举,大启是阁,特其显著者。
召节已至,尚肯以斯文为重,讫此役而后行,贻书来告,以记为托。
且言涖其事者,星子县主簿王櫹、堂长魏汝谐学录直学陈耕、缪惟一也。
彦约幸生是邦,昔尝肄业书院,义不可辞,辄诵所闻如此。
宝庆丁亥正月,郡人曹彦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