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贺宰执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净德集》卷一一
伏审中扆畴庸,外廷申命,爰咨旧德,入正冢司,一发宠章,交流善政。
窃以明王席盈成之势,所急任人;
大儒怀康济之才,乃能致治。
圣贤胥会,海宇均欢。
恭惟某官体合道原,用该皇极,敷为远业,茂对昌辰。
以经纬之文,发挥三代之风;
以疏通之智,酬酢万事之变。
如君陈之孝友,务适厥中;
山甫将明,不迁其守。
盛矣,垂裳之善继
著哉,衮绣之来归。
股肱良而庶事康,允为社稷之镇;
阴阳理而四时顺,兹见天人之符。
凡属群生,率依洪化。
陶幸承符竹,获守近邦。
铃阁深严,阻闻名于将命;
台躔炳焕,徒延颈于平阶。
蹈咏之诚,敷宣罔既。
起居盐使 南宋 · 赵彦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七
绣衣直指,有严揽辔之行;
弩矢前驱,独后望尘之谒。
占皇华之下烛,偃风化以增勤。
恭惟某官天爵崇高,卿才伟秀。
据经论事,盖七相五公之传;
贯道立言,皆三代两汉之作。
自拔而连茹,爰盛饰以入朝。
直弦耻比于曲钩,方枘果乖于员凿。
三仕三已,非吾党之戚欣;
一死一生,与善人而进退。
逮群阴之殄弭,偕众正以来归。
岁寒灼见于后凋,尽日对扬于三接。
方欣贾谊道宣室之鬼神,岂意宗元尚书之笺奏。
叹虎豹憎人之遽,伟风雷孚号之新。
山甫将明,初未嫌于内外;
李悝之彊富,实有系于本根。
少慰江湖之心,遄膺廊庙之拜。
某陆沈末路,山仰大名
早愧巫医,未适师传之愿;
晚从章服,徒兴俗状之嗟。
维昔先君,获承汎爱。
抚岁年其既远,怅门户之寖衰。
东里方孤,正赖威严之霁;
山公犹在,不知意气之频。
首夏恢台,雄台清简。
愿后将于德履,用俯答于舆情。
问候长沙燕谏议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七、《忠肃集》卷九
越去台垣,荐更岁筦。
琐然羁贱,困南北之无归;
仰止光尘,徒昭回之在望。
比审辍班汉省,分节楚都,下车逾时,已洽宣于治效;
卧阁缓带,惟日拥于天祥
某官质方而清,乐易以正,善行足以帅世,恬节可以镇浮。
山甫将明,内裨于衮职;
望之謇谔,世补于郡条。
国优宗工,士望元老。
南邦是式,虽乐于均劳;
《小毖》有求,方隆于旧德。
行趋召节,入辅大猷。
某早以无庸,获出门下,方贱官之有守,叩前屏以无阶。
伏冀云云。
与虞宣谕启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六、《󲦙云文集》卷三
被命中宸,宣几外服。
江淮已试之验,图川陕克复之功。
窃观未至之先声,已见必成之后效。
士论胥庆,军势益张。
凡托庇休,举增抃蹈。
恭惟某官高明忠恕,博大纯深。
机权酬酢于无方,德行素仪于当世。
覃思奥学,追符近代之贤;
茂著英声,上彻九重之听。
荐回翔于省户,爰演饰于纶言。
立朝则和而不流,遇事则仁必有勇。
迎刃自解,谓世无难成之功;
抵龟决行,恃己有必胜之道。
气吞异类,义动三军。
督貔虎以振天威,诛鲸鲵以雪国耻。
盖识投机之会,立收唾手之勋。
中外由是知威,天地为之卷祲。
肤公既奏,眷意弥隆。
山甫将明之才,授邓禹征讨之略。
江之南江之北,共高一战之奇勋;
陕以东陕以西,独兼二公之重任。
况兹八座之选,实兼两府之阶。
委任已专,进拜斯在。
日百里以辟国,归司空舆地之图;
月三捷而告功,正冢宰代天之任。
伫聆归觐,式副具瞻。
某年迫衰颓,日蒙收召。
既昧适时之见,难干造物之私。
尝进狂瞽之言,愧乏涓埃之补。
自知无用,誓决退休。
或推之或挽之,恩则甚厚;
其进也其止也,耄矣何为?
宠尚冒于承宣,恩实惭于大度。
兹闻休命,尚远宾筵。
陪班谒以未遑,第向风而欣抃。
余深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政和七年十一月辛卯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九、《宋大诏令集》卷五八
门下:承天子以赞助万机,时乃代工之任;
熙帝载而使宅百揆,莫先同德之求。
眷我宗臣,久于政路。
爰绎师虞之素,俾升宰席之崇。
涓择刚辰,诞扬显册。
具官某直方而敦裕,肃乂而纯明。
学参圣域之优,识达道原之大。
威仪是力,凛然廊庙之材;
文武兼资,允矣邦家之望。
夙延登于近辅,实具绍于先猷。
明哲自将,忠忱一致。
载执黄扉之柄,益隆岩石之瞻。
皋陶之陈帝谟,既懋弼谐之义。
山甫之将王命,有嘉出纳之勤;
昭成宪之休,未究大儒之蕴。
朕仰惟前代,守文为难,相我爱民,非贤罔乂。
若四方之是训,则九叙之可歌。
视君如腹心,矧务同于一体;
用汝作舟楫,庶克迪于多盘。
其进秉于国钧,仍兼釐于政本。
特超赐位,并衍真租。
聿彰倚注之殊,式示宠光之渥。
于戏!
时则有若伊尹,推斯道而觉民
王曰惟尔君陈,以嘉猷而告后。
允蹈昔人之美,迄臻庶事之康。
三阶平则风雨得其时,众贤和而天地为之应。
亶惟乃辟是佑,则于永世有辞。
余深太宰门下侍郎重和二年正月丁巳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五八、《宋宰辅编年录》卷五八
门下:太微者天子之庭,上相冠东藩之位;
北斗者人君之象,辅星近开阳之光。
仰观乾纬之明,俯眷经邦之重。
叙登元宰,亮翼众功。
诞赐纶綍之言,孚告绅緌之听。
具官某端方而肃括,敦裕而清通。
学足以探天人之原,智足以周事物之会。
古训是式,卓然经世之姿;
直道而行,凛若立朝之气。
遍仪三省,殆阅十年。
顷进秉于国钧,实参熙于帝载。
惟动丕应徯志,御事厥棐有恭。
辨察群材,极明王立政之助;
调娱庶务,协太平守成之规。
期年于兹,万方俾乂。
上之则阴阳寒暑得其序,下之则纲纪法度适于中。
德音不瑕,已谂姬公之美;
衮职有阙,孰先山甫之图。
是用简于岩瞻,授以魁柄。
兼峻东台之侍,乃陪多户之封。
受任既隆,仰成弥重。
于戏!
予欲远追二帝三王之治,尔盍自拟百揆四岳之贤。
置相之良,载籍可数。
若汉以萧、曹为冠,丙、魏乃相继有声。
如唐之房、杜居前,姚、宋亦并称于后。
顾曾何比予于是,矧时则勿有间之。
勉恢大猷,追绍隆古。
可。
唐密学到任状 宋 · 金君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五、《金氏文集》卷下
伏审总戎专阃,布政刚辰。
凡在下风,率皆慰望。
恭以某官德均衡石,识际天渊。
汉室优贤,素高长孺之直;
周人结诵,正思山甫之归。
镇抚于列城,伫入调于元鼎。
傃风伊迩,拜庆无阶,瞻望钧严,无任悚忭之至。
荆南判府吕侍郎问候状 宋 · 金君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五、《金氏文集》卷下
伏念违远门墙,淹逾弦朏,进侍风诲,邈无由缘,徒欣慕于辉光,剧牢凝于尘慊。
伏惟府政优暇,哲躬欢康。
恭以某官蹈以中和之风,怡然名教之乐。
久繄全德,更治要藩。
梁园方浃于休声,荆渚尚烦于远镇。
周称山甫,切望于遄归;
汉重次公,伫闻于大用。
岁躔回薄,台座阻遥,敢祈上为庙朝,精调寝餗。
王黼致仕制宣和六年十一月丙子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八、《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明王立政惟人,倚辅弼所以致格天之业;
大臣事君以道,繄进退所以为励俗之方。
眷予魁柄之英,久斡化钧之重。
兹屡披于奏牍,蕲遂即于里居。
饰宣典册之华,诞告缙绅之听。
具官王黼智周而气粹,量廓而才全。
奥学明精祲之原,敏识达枢密之会
道将兴世,聿臻熙洽之期;
帝实赉予,出偶明良之运。
国有隆栋,时之宝臣
论大政则以扬功遵制为善继之能,熙庶绩则以责实循名为修文之效。
独力乎众说浮沉之际,屹然砥柱之安;
有为于群策几微之先,昭若大龟之决。
然燕朔告侵疆之复,华戎恢共贯之图。
阴阳时叙而应太阶之平,民物率和而迪颂声之作。
六年于此,一德惟纯。
周公之思三王,既兼穆穆之美;
山甫之式百辟,靡忘翼翼之忠。
比深戒于满盈,乃力辞于疾恙。
朕念君臣赓载,曾略无纤芥之嫌;
而海寓混同,宜共享安平之福。
屡加敦谕,益厚倚毗。
继观造膝之陈,备见投诚之确。
顾重违于雅志,其暂解于繁机。
宅百揆而奋庸,孰若勋名之邵
三公而就第,式增体貌之崇。
纡使组于琼宫,衍户租于爰赋。
于戏!
皋陶之迈种德嘉,谋已稔于舜庭;
房乔之不吝权令,名独高于唐室。
司国论则有维石岩岩之望,安家食则保赤舄几几之荣。
示劳佚之惟均,靡终始之或间。
其祗若于猷训,用光昭于前人。
吕颐浩谢尚书右仆射1129年4月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九、《北海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
帅师入觐,还超拱极之班;
论相畴庸,遽被扬廷之命。
既循墙而有请,终反汗以无从。
责与恩深,感随惧集。
臣某中谢。)伏念臣识非致远,材不踰中。
齐鲁诸生,历试剧繁之用;
习唐虞之久治,晚罗剥乱之伤。
嗟艰险之备尝,慨功名之未就。
误蒙知奖,引寘近岩。
版部理材,无足国裕民之术;
天官典选,乏扬清激浊之称。
属陪扈以时巡,适参裨于军务
愿屯江险,以遏淮冲。
进升秘殿之华,擢预中枢之政。
顾外虞之未靖,方事抚宁
骇内禅之无名,窃怀忠愤。
鹰扬而朝下,驱鼠窃以宵逋。
宝祚重新,还正当阳之位;
皇慈过听,亟膺赉弼之求。
惟中原当艰否之期,念彊敌肆侵凌之计。
典章尽废,奸宄未销。
熙庶绩而弼一人,宜更理纪纲之务;
抚四夷而安百姓,在调和中外之情。
欲图再造之功,宜得非常之佐。
夫何庸妄,乃许叨尘。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躬大禹之俭勤,负成汤之勇智。
念二圣蒙尘之久,盖尝胆而不忘;
轸三军暴骨之伤,宁责躬而自咎。
初还明辟,益务远图。
敷求辅相之材,俾济艰难之业。
曷容衰懦,辄与登庸。
臣敢不尽力百为,矢心一节。
振皇纲之已坠,扶国势以不倾。
才谢魏侯,粗识汉家之故事;
贤希山甫,庶歌周室之中兴。
尚书李左丞(邴,字汉老。)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三、《北海集》卷三○
伏念墙仞弥高,夐绝潭潭之府;
阶躔在列,还瞻两两之星。
眷兹绛帐之诸生,实忝青毡之旧物。
望翘材之深峻,曳裾曾见于当年;
抚驽驾以疲劳,骧首犹知于故道。
久叹泥涂之辱,岂忘德宇之归。
恭惟某官名世上贤,济时远略。
学该理贯,穷天人精祲之原;
德粹量夷,蕴山河深厚之气。
挺儒林而独秀,鼓文阵以无前。
发策决科,起冠英雄之彀;
簪毫持橐,偏宜侍从之班。
推论思献纳之勤,历翰墨文章之选。
吁谟帝载,润色皇猷。
注上意以弥深,系舆情而久属。
遂登庸于丞弼,以参秉于钧衡
当熙洽之千龄,萃几微之万务。
振维纲于管辖,独高曹魏之风;
奉赓载于岩廊,叶济皋夔之美。
文教诞敷于华夏,武威远畅于蛮夷。
维政事之交修,肆边疆之广辟。
举燕云之境,尽归舆地之图;
扫边漠之区,悉变衣冠之俗。
绵烟火于万里,同车书于一家。
亶繄庙胜之谋,坐致时雍之化。
仰忠劳之显著,宜宠任之专崇。
况天监有周,世克生于山甫
而帝赉良弼,梦夙兆于高宗
适兹宰席之虚,行见制麻之出。
履姬公之赤舄,进凭鼎铉之安;
莱子之斑衣,退奉庭闱之养。
兼忠孝功名之两得,极古今臣子之至荣。
方将举幽隐而振滞淹,程功能而明黜陟。
躬吐握以来寒畯之士,走旌车以蒐尤异之材。
共图乂于王家,用光明于相业。
好贤有素,善颂匪私。
某顷以孤生,言趋上国。
春闱较艺,误甄采文衡
辟水育材,叨选抡于师鉴。
鬷蔑于堂下,得孟嘉于坐中。
骤蒙国士之知,躐置众人之右。
览文词之小技,借以扬称;
指庠序之清联,许将提掖。
靡因介绍,直出遭逢。
静惟特达之风,窃厉激昂之气。
顾蝇翼莫陪于骥尾,而鴳飞难望于鹏抟。
命与时乖,愿将事阻。
遽随选牒,轻去师门。
甘沉下邑之劳,分绝华途之望。
一从吏役,四易岁阴。
纷牒诉以装怀,积簿书而眩目。
红尘箠楚,忧或未辞;
黄卷圣贤,邈无复对。
蹉跎末路,辜负初心。
唯贪冒于斗升,敢进图于尺寸。
尚幸当路上官之假借,谓更贤人君子之器题。
幕府之文书,领泮宫之衿佩。
礼教每殊于俗吏,吹嘘迭奉于褒章。
得稍进于阶资,乃复从于铨调。
念方急逮亲之禄,曾莫知窃食之期。
孤舟绝维,信中流之漂激;
层崖失足,仰行路以号呼。
追曩遇于前时,卜新恩于今日。
燕贺欣成于大厦,犬离还望于朱门。
岂无他人,谁将引手;
伸于知己,是用倾心。
辄干黄阁之严,欲附青云之末。
歛板再趋于荧座,抠衣如在于鳣堂。
问劳勤勤,俯记沉沦之迹;
矜怜恻恻,曲形教载之私。
体恩意之未忘,作懦衷而思奋。
冶金无跃,姑听命于炉锤;
匠木有宜,终成材于斤斧。
更陈尺纸,重叙寸诚。
伏望某官廓大雅以兼容,收众长而并用。
虽文儒之选,非寒陋之故居;
而学校之游,亦妄庸之已试。
愿力鞭于蹇步,俾追蹑于英躔。
克终平昔之言,尽出生成之赐。
獐头鼠目,奚妄意以求官;
狗盗鸡鸣,亦有时而报效。
乞再任宫祠宰相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三、《华阳集》卷二八
屏处丘樊,仰钧衡之在望;
寖更岁籥,旷竿牍而弗修。
唯有倾瞻,不忘寤寐。
恭惟某官位尊上衮,德冠三阶。
立社稷之殊勋,自生民以来而未有;
修祖宗之故事,虽百世不易而可知。
公道方行,斯文不坠。
山甫中兴于周室,子仪再造于唐家。
蔚高不世之名,允属当朝之杰。
眷言孱琐,忝迹簪绅。
横草无功,心甚惭于犬马;
负薪有疾,齿遽迫于桑榆。
方贪窃食之安,再力奉祠之请。
所期终惠,以苟馀生。
兀若朽株,顾难胜于风雨;
渠然厦屋,愿永托于帡幪。
唐大理司直鄂州汉阳卫尉少卿樊公神道碑988年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徐公文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潜,字仲明京兆万年人也。
昔者虞仲垂孙谋之庆,肇启我封;
山甫昭补职之勤,实大吾族。
或则游圣门而称达者,或则冠仙籍而号真人。
丰沛功臣,经营于大业;
南阳外戚,佐佑于中兴。
传祀百世,流光万国。
而我之占籍,世茂西京樊川之居,抗衡韦、杜。
曾祖澄,以七世同爨,孝德升闻,大中制恩,特加旌表,峨峨石阙,至今存焉。
祖称,濮州司户参军
考谕,光化中池州至德,时天下已乱,因家池阳,终润州金坛
公中和禀粹,形器夙成。
好学之勤,本由天赋;
至孝之性,不坠家声。
始及弱冠,并违怙恃。
绝浆泣血,哀感州闾。
负土成坟,终丧庐墓。
言子道者,以为美谈。
于时唐祚沦胥,宗室称制,江淮之地,不失旧章。
公以射策高等,补润州丹阳,试吏之课,书考为优。
庐陵之民,古称多讼,加以亩籍违制,乱狱滋丰。
守臣上言,求拯其弊。
有命择堪其事者,闻公之能,因而命之。
公既至,乃相五土之沃瘠,察夫家之众寡,采古之制,酌今之宜,创为新规,众皆悦服。
而复出械系之者,穷两造之辞,雪当死者数十人。
使还议赏,增秩进等,迁寿州寿春县主簿
既而庐陵之政日理,南楚之人耸观。
久之,以公为光州光山县,加大理评事,犹以前效也。
于时南北分裂,县临敌境,有争桑之女,多探丸之吏,比闾之众,罕尝宁居。
公于是纠集义勇,分守要害,推以恩信,济之强明,三载之中,一邑用乂
池州石埭
县有大姓,侵挠细民,岁比不登,俗乃重困。
公绳之以法,董之以威,豪右震悚,相与逃匿。
于是启请出官以赈乏,绝省力役,以济农功。
慈抚仁薰,视之如子,岁丰俗阜,政用大成。
就加大理司直,旌能政也。
秩满,迁鄂州汉阳
未几遇疾,壬子岁某月日,终于县之正寝,享年五十有七。
丙辰岁某月日葬于池州贵池县永泰乡保静里之原,礼也。
夫人王氏,鸿胪卿滔之女。
轩冕之族,闺房之秀,室家垂训,惠问风行。
长子若讷,不事王侯,自全高尚。
次子知古,才艺毕给,际会昌朝,践历台省,交修繁剧,今为右谏议大夫河北转运使,扬名之业方茂,显亲之数遂优。
公累赠秘书丞户部员外郎卫尉少卿
夫人封琅耶县太君
惟公生而岐嶷,长而学问,穷九经之奥旨,综百氏之微言。
率是古道,施于为政,行之以直,守之以廉,事亲以孝,饰躬以礼。
元之器,命屈于生前;
臧孙之忠,庆贻于身后。
君恩饰壤,世禄传家,咸京之旧表未堙,秋浦之丰碑复立,俗有遗爱,吾无愧辞。
其铭曰:
南山崇崇,樊川溶溶。
剪商之烈,补衮之功。
百代之后,流光不穷。
爰有孝德,克生我公。
猗欤我公,显允君子。
投此利刃,行于百里。
有惠于民,何必贵仕;
垂庆于后,何必在己!
庆霄之泽,自叶流根。
殁垂中佃,生驾鱼轩。
二子殊志,俱大吾门。
僾僾愚谷,英英谏垣
九峰之下,贵池之口。
覆斧马鬣,金鸡玉狗。
民即桐乡,碑如岘首。
江水长流,令名同久。
孙枢密1078年闰1月17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伏审对扬纶綍,进领枢机。
道不虚行,必赖股肱之力;
人惟求旧,允符夷夏之瞻。
恭惟某官,德充山甫将明,气备孟轲之刚大。
声华倾于众望,功业见乎有为。
拥节常山,远过长城之备;
剸繁京兆,遂令鸣鼓之稀。
公议益崇,贵名愈白。
用致非常之命,以图保大之勋。
惟时运筹,既壮王猷之塞;
伫观秉轴,更增帝载之熙。
某限以郡符,阻趋墙仞。
欣抃之至,徒切下怀。
席参政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二、《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
仰膺纶制,入秉政机。
槐位久虚,盖简求于宿望;
岩瞻既峻,实大穆于师言。
欣图任之得人,知治安之有日。
窃以车驾自南巡之后,庙堂深北面之忧。
一人尝胆而念寇雠,群公借箸而决成败。
阅时滋久,至计未闻。
欲陵厉中原而复土疆,则敌势尚强,盖惩车覆之戒;
欲逡巡江左而听天命,则国威日损,或有陵夷之忧。
当宁虽屡兴嗟,盈庭莫执其咎。
岂中兴之业难以连于得志,而非常之事未可轻以属人。
故兹黄阁之开,宜慰苍生之望。
非时英杰,孰副倚毗。
恭惟参政厚德镇浮,大猷经远。
想累朝之故老,绰有典刑;
阅当代之名流,蔚为领袖
雍容禁从,密勿中嘉。
果膺黼扆之知,擢赞钧衡之任。
方当协成长策,宏济多艰。
力王室而复神州,少快茂弘之志;
脩政事而整戎旅,载赓山甫之章。
某比以病衰,托于辉润。
南台冠豸,早欣草木臭味之同;
西省赐环,尤见岁寒之操。
辱知固久,归老有期,逖闻除命之颁,切倍常情之喜。
汪中丞 南宋 · 王佐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二、《宋四六选》卷一二
伏审擢由上意,进领中司
主圣臣贤,庆风云之胥会;
乾清坤肃,仰霜隼以横秋。
华夏耸观,庙堂增重。
恭惟某官高明杰出,刚毅自持。
义急济时,鲁仲连天下士而非国士;
忠期卫上,汉绛侯社稷臣而非功臣
玉立不移,金声益震。
方圣天子虚伫之久,正大丈夫弹击之秋。
倘颜蹠是非之不分,虽尧舜聪明而莫治。
所以如鹰鹯之逐鸟雀,曷常舍豺狼而问狐狸
白简飞霜,正止落金吾之胆;
丹心照日,又复寝淮南之谋。
九重深鉴其孤忠,一旦骤升于独坐。
属廷臣之抗义,虑边备之未筹,爰出豸冠,宣威虎帐。
以身许国,不择地而安之;
惟帝念功,无出公之右者。
大厦政须于梁栋,巨川实赖于舟航。
「赤舄」兴歌,谁谓周公之久外;
「清风」入颂,式观山甫之遄归。
某叨出师门,欣闻书赞。
迹既縻于庠序,心窃仰于旌麾。
黄麻之似六经,行观召拜;
洪钧之转一气,愿入陶镕。
浊火徂流,凉飙届爽。
顗精调于鼎食,用大副于岩瞻
毛显谟镇江府 宋 · 沈与求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一、《沈忠敏公龟溪集》卷九
伏审某官恳辞清禁,荣统要藩。
严助怀归,本厌承明之直;
萧傅复出,盖观宰相之材。
唯其被宠光而益新,所以全誉处而弥固。
有识相庆,不谋同词。
恭以某官望重吏师,学深王佐。
秋阳江汉,会道术于环中;
景星凤凰,耸德名于天下。
劲气发后凋之操,沈谋迎先见之几。
忠无他肠,才有馀地
视文章之小技,素所优为;
举节义之大闲,方将独立。
笑曲士之未遍,为贤者之不能。
故于用舍重轻之间,以见进退难易之际。
抗章避宠,奏屡却而复前;
褒诏赐俞,意重违而愈厚。
讫从荷橐,爰假竹符。
峻秘职于西清,委良翰于南国。
明哲具美,既歌山甫之遄归;
治行腾闻,即庆弱翁之大用。
某承颜虽晚,受顾则深。
初聆謦欬之音,已齿牙之论。
窃冒丛云之荫,更许包蒙;
默希霖雨之恩,终期振槁。
黄司成 宋 · 沈与求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二、《沈忠敏公龟溪集》卷九
伏审近膺帝制,遂正儒宗。
多士耸观,岂特胶庠之矜式;
四方同庆,兹为廊庙之权舆。
凡托恩庥,共深欣属。
恭惟某官望隆王佐,名重世师。
德行配先民之纯,文章祛后学之弊。
武城二三策,雅谓知言;
得商颂十二篇,蚤推能赋。
恢然凝远之度,邃矣深湛之思。
有往皆成,无施不可。
上所注意,尤知山甫之小心;
民皆具瞻,已必弱翁之大用。
果参法从,进直掖垣
亟由凤阁之近班,来处鳣堂之故地。
回瞻僚吏,尽四海之渊源;
追数游从,信一时之豪杰。
斯文有托,吾道益尊。
木铎之任既优,金铉之除伊迩。
北扉而承密旨,绰有前规;
开东阁而馆翘材,伫观殊渥。
某寅缘姻娅,出入门阑。
自跧迹于末涂,阻承颜于隅坐。
侧聆休命,倍激欢悰。
向敏中集贤相大中祥符五年四月戊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宋大诏令集》卷五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王者奉若天宪,裁成物宜。
万枢之繁,实总于元弼
六符之重,乃法于泰阶。
必惟其人,乃底于道。
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行刑部尚书秘书监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向敏中,诚存忠恪,识洞几微,经以懿文,彰乎雅用。
山甫之志,式古训以惟精;
魏绛之仁,利公室而斯在。
早以一德,赞乎先朝,洎登翊于朕躬,旋正名于台席
出纳大命,懋昭永图,沃心居多,宣力尽瘁。
出抚方面,荐树于风声;
再委居留,能镇于雅俗。
自凝严之入侍,固体貌之有加。
洽闻辰告之猷,增仰时中之道。
英规弥茂,隽望攸归,是用陟于岩廊,对掌钧轴。
代工之任,仰成在兹,蕃锡徽章,式申褒异。
于戏!
朕承积累之庆,以致乎小康;
念辅弼之难,岂忘于枚卜!
咨乃耆旧,佐予眇冲。
所宜遵臣邻之言,慎几康之戒,总率众职,寅亮九功。
钦哉勖哉,无懈于位。
可依前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
谢仆射门下相公启 北宋 · 朱长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四、《乐圃馀稿》卷八
仆射门下相公权衡庶品,陶冶万微。
山甫将明之才,养孟轲刚大之气。
丙、魏之于西汉,克振厥声;
房、杜之在右唐,孰睹其迹。
光昭可久之德,隆搆太平之基。
在某何知,受赐为大。
谨当宣恺悌之化,导中和之风。
庶几有成,免为无补。
其于感惧,曷穷叙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