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淮阃荐代奏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七、《可斋杂藁》卷一七
臣近具奏陈,乞归田里。
今月五日恭奉一日诏书,谕臣毋以丐闲之数,遂忘必葺之功,所请宜不允。
臣祗奉明纶,感深愚悃。
伏念臣实以共二之罔功,非敢以数而取辱。
盖由今夏屡有控祈,俾俟防冬,听其善去,由中及外,乃所共闻。
兹幸当歛戍之期,故敢上归田之请。
今者伏读圣诏,有曰「姑迟其归,为尔熟虑」,臣有以仰见陛下鉴其愚而许其归矣。
臣恭揣睿衷,特以审于择代,尚关圣虑。
臣窃惟兵寄虽重,岂患乏人?
时望所推,皆可胜任。
盖自顷改弦而后,已屡传易阃之谋。
边头流闻,侧耳属望。
臣智已竭而留之无补,气已堕而作之不兴,及今勿图,恐后难继。
比剽闻于庙论,欲公举于帅材,虽微臣非所当言,而私情不能自隐。
臣伏见沿江制置使臣以夫乃士之望,以儒知兵,自镇江堧,已熟淮事。
湖南总领似道才猷素著,精力方强,久在上流,备诸外禦。
淮东总领臣野清修而博雅,晓畅而淑均,总赋亦既踰年,洞知兵略。
沿江制置副使臣岳敏足以应变,厚足以镇浮,往年遍更淮节,尝摄帅职。
此四人者,其威望才识,实当今之所归重,倘取其一,以为臣代,何所不可?
又闻廷绅建议,多欲以合阃为请者。
若维扬用武帅亦如合淝,则有二人焉。
马帅臣文德,才气无双,为敌人之所詟服。
帅臣福,沈毅谟密,有牧人禦众之才。
付之一面,允合众论。
目前冬防已毕,春哨尚远,乘此须暇,亟为更张,此实不可失之时。
陛下若尚迟之,缓臣之归,所不足计,而规模未能作新,议论不能归一,终恐有误国事,上劳圣怀。
此臣之所深忧,不容已于再渎也。
伏望睿慈下臣此疏,宣谕大臣,速择臣代,以新边阃,以宽顾忧。
臣得归伏衡茅,免玷鈇钺,耕凿不忘帝力,岂胜感幸!
四川桂制帅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四九、《可斋杂藁》卷七
油幢建阃,封疆新四履之雄;
茗幕缀员,厦屋有万间之托。
幸因沿檄,获遂执鞭。
方当旌旗改色之初,此正󲦤绅闻风而起。
身櫜鞬而下拜,举将踊跃以赴功;
负弩矢以前驱,孰匪恪恭而奉职
矧登龙之伊始,岂执雁之可无。
恭惟某官礼乐真儒,庙廊元老。
硕德屹隆于泰华,修名昭揭于羲娥
挠之弗浊,澄之弗清,黄叔度之伟量;
刚亦不吐,柔亦不茹,仲山甫之高风。
蚤膺多士之选抡,深结两朝之简注。
粤驰骥驾,即剖菟符。
既宽黼扆之忧,旋任绣衣之寄。
帝曰皋陶作士,果消蛮夷猾夏之奸;
王命召公于宣,方继江汉平淮之雅。
属帅钺甫临于巨镇,而檄书偶警于西边。
缓带轻裘荆楚固资于叔子
纶巾羽扇,褒斜又赖于孔明
遂一再迁而登荷橐之华,不三数月而陟阶之重。
比聆舆论,能诵纶言。
盖惟绥和靖重之兼全,与夫谋虑廉直之素著,故借商岩之雨,来清蜀塞之烟。
梁益在坤,静则合坤之象;
京洛未复,动必有复之机。
是宜鼓角之令修,便觉关山之响撼。
扶杖一见,人心此所以欢欣;
挟纩片言,士气斯为之鼓舞。
伫听铭旂常而铭彝鼎,然后作舟楫而作盐梅。
此四海之公言,非一介之私论。
某分为吏俗,见谓儿痴。
越俎代庖,尝吹阃筹之议;
摘山充厩,缪尘台幕之宾。
适来省于庭闱,乃获迎于辕帐。
得非际会,有是趋承。
三匝而绕寒枝,正切鹊依之想;
一过而空北冀,惟怀马钝之羞。
江陵别帅启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四九、《可斋杂藁》卷七
囿身药笼,虽久登夫子之墙;
厕迹酿营,兹始事元戎之幕。
顾小草获依归之地,方大钧托覆帱之天。
不矢诸辞,曷鸣斯感。
窃以朝家选用之路,莫重阃属辟举之权。
白傅制词,谓台阁仅下于一等;
杜陵播咏,则旌麾不出于十年。
必有莺其语以始宜,倘妄虱其间而则愧。
如某者虽学为冶,未能薪。
见谓如沐猴而冠之,自知非睎骥之乘也。
文闱踯躅,但知付分之低昂;
官路浮沈,不敢与时而奔竞。
既离家庭之凭藉,祗宜州县之驱驰。
涉笔茗台,鹰遂脱韝而去;
吹竽酒室,乌亦由择木而来。
靡辞滥觞糟粕之馀,良以愿学俎豆之事。
二十年之辱眷,讵能如朝夕趋承之亲;
数千里以投公,岂特为岁月茍且之望。
终身翼附,畴昔心降。
缀于俭池,乃难黔于墨突。
曰疏附,曰奔走,是虽惟命之东西;
或鞅掌,或栖迟,实愿以身而左右。
二天是望,一日获安。
恭惟某官雅志济时,英规激懦。
文章传千古之印,学问续诸儒之灯。
挠之不浊,澄之不清,黄叔度之伟量;
刚亦弗吐,柔亦弗茹,仲山甫之高风。
兹辍直于郎闱,来保釐于帷幄。
凡山川也,人物也,皆平时梓社之讨论;
如保障焉,茧丝焉,又积岁筹帷之画诺。
讲明之详,故设施之效;
望实之著,故威信之孚。
此一年水,二年旱,而政曲尽于摩抚;
五月谷,二月丝,而民举息于愁叹。
气脉内固,精神外彰。
缓带轻裘,既睹仁人守荆之绩;
垂绅正笏,倚观真儒相鲁之功。
是宜士皆云合以朋来,咸以公为渊纳而皇受。
玙璠横道,瓴甋并登;
楩柞成林,薪蒸兼刈。
遂令馀子碌碌之辈,亦预诸公衮衮之间。
某敢不砥砺懦衷,切磋钝质。
志在彼在此之异迹,持厥终厥始以一心。
如檄画幕谋,虽俗吏刀笔筐箧非能也;
若车尘马足,则小子洒埽应对岂倦焉。
总通四川崔制置 宋 · 李曾伯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四六、《可斋杂藁》卷六
望紫荷橐,九重端寄于腹心;
依碧油幢,一节幸联于臂指。
方涓日交龟之云始,岂趋风贡鲤之可稽。
恭惟某官商周渭岩,岭蜀雪日。
硕德雅望,士论之所同归;
无智名勇功,君子可以大受。
出处渊乎似道,富贵了不关心。
久矣践扬,结于柬注。
拥节梅花之外,远有光华;
含香锦帐之中,寖跻清切。
小驻平山之栏槛,屹成万里之金汤。
峻召来归,席遽前于夜半;
联班侍从,位实亚于冬卿
属上念井络之区,以公任藩垣之寄。
辍枚、徐于禁内,借重西陲
得韩、范于军中,宽忧北顾。
然而系雪山之轻重,孰若佩天下之安危。
赵清献由兹而践政涂,文潞公亦入而居宰路
此衮衣绣裳所以趣觐,而青帘画舫行且朝宗。
旧轨既同,新麻可必。
某辔丝谩揽,袜线无长。
幸于十乘未行之先,知有万间可托之所。
燕来鸿去,会达尚及于此时;
翼附鳞攀,依向尤深于他日。
赐利西路安抚副使兼知涪州杨立六月二十二日1275年6月辛酉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三、《四明文献集》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杨立:虏为不道,偷渡长江,似道督师,不战而溃,误国殄民,以至金陵京口皆失守,妖氛延及近甸。
冀四方忠臣义士,来救国难,以拯民命。
赖天之灵,辅臣协图,屏黜似道,蠲除蠹国害民之政,人心顿回,尽力战守,叛将凶酋,相继殄灭,然后宗社仅安,京师稍定。
天未悔祸,江陵之事又骇吾听。
邮传阻隔,未知似道已黜,是以人无固志。
惟卿智略辐辏,志气忼慨,秉忠仗义,董率精锐,进于三峡,奋勇鏖战,立功甚隽。
吾与嗣君闻之嘉叹,有臣如此,可以灭虏朝食。
望卿之来,以刻为岁。
昔楚申包胥求救于秦,立庭墙勺饮不入口,况卿膺阃寄之重,必能投袂缨冠,赴国家之急。
已擢卿正廉车之任,其亟星驰露次,救我艰危。
湖北路梗,盍取閒道,疾驰而来。
勤王奏功,吾于高爵懋赏无所吝。
故兹诏示。
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张珏1275年5月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三、《四明文献集》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张珏:吾拥佑嗣君,未堪多难,似道误国溃师,虏祸极矣,国事急矣。
以卿忠忱壮概,著勋西蜀,用授节钺,联亚保,分蜀阃之寄。
今戎氛逼近,其忧有重于蜀者。
已出六月之师,趣诸将进讨,犹虑气势未合,如卿义勇奋发,吾望卿来,如望岁焉。
同室有斗,缨冠往救;
邻国有难,顿首出师。
卿忠义质神明,其忍坐视国家之急乎?
其亟奖率三军,星驰电迈。
湖北路梗,即从间道入援。
《诗》曰:「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吾所望于熊罴不二心之臣也。
菊圃陈尚书1283年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四、《叠山集》卷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某揆时春到牡丹,风明日健,伏惟某官道隆德厚,天相人怀,台候动止万福。
汉人一月不见黄叔度,鄙吝满怀。
某问不至先生门下半年矣,天下谁能有一言半辞以雪玉我哉!
某少日酷信书,谓患难夷狄皆可行道,辟世者小丈夫也。
易居吾无才,谐世吾无术,薾然役役氛埃中。
武夷访九曲,龙虎访仙岩,秦人之家计犹在,今而后知辟世者非小丈夫也。
日读道家书,颇有益,不敢号于人,曰吾慕安期生河上公梅子真也。
独怪荀、陈两家父兄子弟皆名贤,上关天象,下系人望,乃能免祸于汉魏之际,使生于今世,必以得道高人蒙絷维矣。
不知当时何以能自全,愿先生教之。
某幼诵元公《爱莲说》,至晋人爱则疑,何也?
吕不韦菊花季秋之候,其说根于周训,又根于夏时。
三代圣人咸以此花为上品,知味者不止一正则也,晋人特好人之所好耳。
观文公书而信之。
狄梁公孤蹇独航,勋德无可疑,「周内史」三字,文公不可为贤者讳,「处士」于是不可及矣。
晋人非爱菊也。
爱花之隐逸者也。
濂溪斯言,正为陶靖节发也。
忠献老圃,靖节三径,易地皆然。
先生可谓善自为谋矣,万世宗师非此时乎?
儿曹读《离骚》,突然问某曰:「菊英无零落,露坠矣,可饮乎?
小子惑焉」。
某得一说而解之曰:「木兰不常有,得兰露之堕者亦当饮之;
秋菊不常有,得菊英之落者亦当餐之。
爱之至,敬之至也」。
吾于是重有感焉。
贤者不得见,得见其象者亦可嘉之矣;
古之人不得见,得见其似者亦可续之矣;
良臣不得见,得见其文行不失世守者,亦可尽力张之矣。
某不才,先文简扶世卫道之志不可泯也。
先生之爱我也,不徒与其洁,直欲与其进,安知其意不在斯乎?
此生得列乎众芳,何敢忘树蕙之大造?
天行有消息,《易》道无终穷,康节不云乎,「苟有命世之才,民虽夷狄,三变而帝道可举」,何尝曰天下不可为?
海滨大老闻有善养老,则归之,观其所养者,必先观其自养。
先生之自养者厚矣,某何敢为斯文致烦祷。
三山紫翠,远在烟霭无有间,冠星佩霞、窗云阁雾者,盛德之家也。
天上祥釐,何所不备,士而尊道,役于紫气老仙者非一人,傥可使走也,愿从庚桑楚之后。
伏乞台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