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资政殿大学士左正议大夫张公谥覆议 南宋 · 钟必万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六、《毗陵集》卷一五
嘉泰元年九月丙子太常上故参政张公易名于部,曰文靖,于是命考功钟必万覆议。
必万谨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宽乐令终曰靖。
备是二美,自昔实难。
窃观国朝故老,若李公沆之直道事君,燮调百度,吕公夷简之沉静有谋,镇安社稷,谥之文靖,孰曰不宜?
维公学问渊源,文足垂后,孜孜论建,合古便今,可不谓之道德博闻乎?
安于命义,正色立朝,推广上心,始终一节,可不谓之宽乐令终乎?
迹其乞增台谏,以广耳目,所以明君道之公;
时宰宜专意大政远谋,所以明政体之要;
念二圣之未复,请于居处饮食之际,莫不致思,所以明天下之大义;
应天当以实,则谓不可徒恃罪己之诏;
言路所当广,则谓宜加褒擢切至之书。
方时相之见斥于言者也,盖倚公相矣力争。
以为国步未,一月而再论相,何以系天下之望?
其识量宏远,徇公忘私类如此。
至于夙夜寅恭,协和群辟,唯靖国是务,善类之进,当路有不快意者,公悉力调护之,归休里门,身名俱泰。
历数公之言行,而揆之以李、吕二公行事之迹,岂非异世而同符者乎?
大抵易名之典,贵得其实,告于当时而莫不服,垂诸后世而不敢议。
以公平生大节炳炳若此,考之碑志,质之佥论,太常议是。
谨议。
重建双庙记庆元三年 南宋 · 钟必万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六、万历《杭州府志》卷四八、嘉靖《海宁县志》卷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一八、乾隆《海宁州志》卷六、道光《海昌备志》卷一一、民国《杭州府志》卷一二、民国《海宁州志稿》卷一九
县西旧有将军许远,后增祀张巡亦号双庙,则岁月失载不可考。
宋绍兴八年,诏增祀南霁云雷万春姚訚,盖从邑人礼部侍郎张九成之请也。
古屋数椽,日惧覆压,甚不称上之人所以训民事神之意。
宋绍熙元年知县事会稽陈恕祗谒祠下,嗟惋良久。
明年,岁丰民和,始谋于邑之隐君南丰曾伋,撤废尼院旧殿增易之。
逾年工未就,受代去,不忍中辍,于是竭力劝谕,随获随创。
积六年而庙成,实庆元二年也。
前殿三楹,像设巍巍,神来顾歆,罔不肃祗。
遂取唐史臣之赞榜之曰「雄挺尽节之殿」。
挟以两庑,图睢阳死节将佐三十有二人。
翼以修廊十有六楹,尽绘战守之迹于壁,如史所载。
金碧晃辉,观者心悸,不翅若亲目当日之事。
明年书来,谂曰:「愿有以记」。
必万窃观先王之典,以死勤事则祀之,若五公者,非所谓以死勤事者乎!
中兴初,皆赐上公爵,俾岁时长吏致祭,笾豆、牲牢、名物如上公礼,劝民之意远矣。
盐官许公故里,旧史与图志可据也,独新史略之。
或遂以公为右相敬宗曾孙,乃诬公新城人,殊失建祠锡爵之本意,吁,可叹哉!
敬宗,盖善心之子,而善心则亨之子,懋之孙也。
按《北史·善心传》、《南史·懋传》并著乡里高阳新城,以此知旧史载敬宗新城者误矣。
后之人不考,并与公诬之,乌得无辨?
夫公之名节烂然与日月争光,史自有传,不□□其行事,特是正其乡里,以坚邑人之信慕,安知无闻其风而作兴者乎?
钟尚书北征诗稿 南宋 · 乐雷发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野雉江鸥满故都,秋风禾黍撚吟须。
六千里外驱旃旆,五十篇中见版图。
金铉尚期扶日御,玉衡终令正天衢。
书生亦有中原志,那得君王丈二殳
钟尚书赴召 南宋 · 乐雷发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老依牙纛撚吟髭,又折梅花话别思。
五岭不遮鸾凤诏,四方都诵鳟鲂诗。
人才晋(原作真,据名贤集、四库本改)魏凋零后,国事江淮倥偬时。
赖有老臣经济在,快呼桂醑饯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