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书思上人辞世颂及□秀岩四偈后绍熙三年五月 南宋 · 林绩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五、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四
思上人自四明慕道游方,至兹岩则不复舍去,岂固自有前缘者,服无亦知兹岩盖圆鉴退席所憩,如青华严亦由此而出。
故潜思密想,攻苦食淡,于斯二十八年犹如一日,尅期坐逝,岂不超然奇特哉!
一日,瑛公袖其《辞世颂》及□秀岩四偈以示余,且曰:「其徒欲刊诸石,元瑛虽暂权管院事,未敢私可之。
居士幸有意吾教,不惜一言以證,将无负兹石」。
余曰:「有是哉!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思公示寂,吾三人者为之證,亦足已矣」。
遂作偈曰:本有摩尼一颗寒,有无明黑任多般。
静中忽见圜明礼,却要傍人着眼看。
绍熙壬子端午后三日西湖居士林绩撰书。
丘子服来访道间得古折以为赠刘叔通江文卿俱来各有佳句因各次韵为答三首 其三 1199年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西湖居士寻诗处,今堕软红车马尘。
半树横枝空好在,祇应无地觅高人(用文卿韵)
北宋 · 释允堪
 押阳韵
始生岩谷畔,早有月中香宋元敬元复《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允堪)九岁时,有客指小试之,答曰云云。)
彭玉麟 清 · 常世琯
对联 出处:彭刚直哀荣录
人称李学士,为国荐贤,椿树先零悲手泽;
自比林西湖,逃名寄迹,梅花无恙想精魂。
林西湖高僧事略序宝祐四年十一月 南宋 · 莫子文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四、《云林寺续志》卷五
人生五浊恶世,根尘濡染,昏迷沈著,其能出离火宅者盖寡。
至于剪发披缁而为僧,固已高于众人矣。
然僧之为僧,岂若是而止哉!
识心见性,超出死生,精持戒律,真积力久,诠演教法,垂范将来,百千万僧中间见一二。
表表伟伟,卓乎不可企及,举世佛徒莫不宗仰之,此高僧所以有传也。
作者有人,读者有人,修之者又有人。
然未有思其人,追其踪,想像其高致,即其曩昔经行宴坐之地,崇饰杰阁而严奉之,纪述行业而偈赞之,图绘顶相而瞻敬之者。
玛瑙讲师元敬节庵乃克为之也。
阁始创于前主僧了性,工未就而迁住他刹,节庵实踵成之。
始会萃名宿尝驻锡于钱塘者,得二十有四人,命东嘉僧元复摭其事实,而系之赞。
续访求,又得六人焉,节庵并述而赞之,图其形置之阁。
又虑不能流布四方,乃合而成书,名以《西湖高僧事略》,锓梓以惠学者。
噫!
法盛于东南,异人辈出。
前人既为后人所高矣,灯灯相传,续佛慧命,将使后人而复高后人,深有望焉。
宝祐丙辰长至日吴郡莫子文序。
按:《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卷首,续藏经贰编乙第七套第三册。
天竺五通菩萨请佛传 南宋 · 释宗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六四、《乐邦文类》卷三
南山律师《历代三宝感通录》云:「昔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往安乐世界,请阿弥陀佛云:『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形像,请垂降许』。
佛言:『汝且前去,寻当现彼』。
及菩萨还,圣仪已至,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华,在树叶下。
五通菩萨取叶所在,图写流布。
洎汉明感梦,使往祈法,便获迦叶摩腾等至雒阳
后腾姊子作沙门,持此瑞像,又达此国,所在流布。
未几赍像西还,而此土画像,不甚遍传,南北多故,经像湮没,此之瑞迹殆将不见。
文开教,有沙门明宪高齐道长法师得本,说其因依,与上符合,是以复传于世。
时遇北齐画工曹仲达者,善于丹青,妙画梵迹,传模兹像,京邑所推。
故今寺壁正阳,皆其遗笔也」。
《法苑珠林》所载亦同。
又唐《续高僧传》云:江都安乐寺僧慧海,唯专净业,俄感齐州僧道铨赍无量寿像遗之,是亦天竺五通菩萨。
乘空往请尊容,既冥会素怀,殷勤礼忏,是像忽焕发神光,于是恳苦愿生没齿为念。
一夜忽起,面西作礼,加趺而逝,即隋大业五年也。
乾道间西湖居士李子济求僧志叶,复图兹像于贝多叶,行于吴地
宗晓因缘得之,瞻想圣仪,如佛真在,聊书始末,永发信心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