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浚”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李忠悯文集跋 宋 · 李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三、《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二、《忠悯集》卷末、《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九
靖康祸变,逆虏长驱,豺狼摇毒,猛不可当,所在望风土崩瓦解。
钦宗皇帝擢先公于庶官,两持使者节入粘罕军,誓欲捐躯以济艰难。
青城之死,素定于胸中,非一时不得已而为之者。
于戏!
人谁不死,先公之死酷矣!
颐已解,舌已断,犹奋骂吐血,终至于身首异处。
当此之时,天地为之变色,日月为之无光,战士为之嗟惋,虏酋为之羞畏。
先公已死,适我大父母皆暮年,故《事迹》中略其所以死,重贻二老人之深忧也。
秭归费守枢为先公文集序,今锓木于蜀中,能不没其实,得以取信。
至乾道中,诸父沦亡,因于秘收遗草中又得其遗,始尽书之本末。
、淳惧岁月浸寻,世不得而知之,他日列诸朝,以补史之阙文,先公虽死,谓之不死可也。
、淳泣血书。
靖康忠悯曲周李公事迹 宋 · 李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三、《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一、八二
公姓李氏,讳若水字清卿,始名若冰
洺州曲周县人
曾祖宏,故任莫州录事参军,赠太子太傅
祖庠,故任郑州管城主簿,赠太子太傅
父恂,故任开德府曹掾,赠少傅
世业儒,仕州县著清白声。
公自幼苦学,工于属文,政和八年嘉王榜敕赐同上舍出身。
初任迪功郎大名府元城县
河朔盗贼起,以捕获功改承仕郎,复以功赏转宣教郎,授平阳府司录
宣和六年,春试学官,有司爱其文典雅近古,擢为第一,除济南府府学教授
先是左司员外郎高景云尝见其诗,奇之,遂立荐于朝,除太学博士
时文格彫敝,独以古文倡之,从者甚众。
七年春,李公邦彦起复少宰,当蔡京落致仕,其子孙用事,李公欲托病求去。
公素蒙见知,乃上劄子言:「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安可假病,默默而退?
当抗论上前,以尽大臣去就之义,无使天下有伴食之讥」。
李公颇不悦。
继以非旧窠阙减罢,遂不复除用。
尝以启上李公,其末云:「顾积蠹之云久,宜致理之尤难。
首建裁损而国用未丰,痛罢科徭而民力犹困。
边陲初定,当求守禦之方;
贼势稍衰,可弛防闲之策?
权贵抑之而益横,仕流滥矣而莫澄。
凡兹十数之大功,未睹轩昂之成效。
正宜解榻以待士,置驿以招贤,博采寸长,用裨远见」。
未几金寇犯边,果如所料。
靖康元年夏,再除太学博士
待阙閒,差权太常博士,累转朝奉郎
开府仪同三司简国高俅薨,皇帝谕挂服举哀,承太常寺告报,轮当赞导,入劄子言:「败坏军政,致金寇长驱,罪与童贯等,当褫退官秩,示不终赦,不宜辱举挂之礼」。
数日未报,复入劄子,备论其事,朝廷从之。
即除太常博士
八月,朝廷欲遣使金国,以租赋赎三镇,令侍从台谏各举三人。
公两预其荐,召上殿,赐今名,除秘书省著作佐郎,借秘书少监奉使大金山西军前。
太原,见国相粘罕
太原真定已陷,租赋不能赎三镇
途中尝有诗呈副使王坦翁曰:「平生忠义定何人,数月相从笑语真。
未信功名孤壮志,不妨诗酒寄閒身。
此来饱看千崖秀,归去宁知两鬓新?
就使牧羊吾不恨,汉旄零落雪花春」。
又曰:「旧持汉节愧前人,闻许传来苦不真。
五鼓促回千里梦,一官妨尽百年身。
关山吐月程程远,诗景含秋句句新。
孤馆可能忘客恨,脱巾聊进一杯春」。
十一月十一日还朝,十三日闻虏骑已南,有旨令同王云等再议。
侍从,公辞乃已。
十五日知枢密院事冯澥使粘罕,借公徽猷阁学士副之。
是夜中牟,守河溃兵作过,或云已有虏骑渡河,左右甚骇,谋取旨改路。
冯澥问当如何,公曰:「守边防河诸把隘将士皆望风逃避,奉使者又如此,朝廷将何所赖?
以某处之,唯有死而已」。
令云:「敢回者行军法」!
众遂定。
路中日一奏,乞京城设备。
怀州界,逢金人大军馆伴刘思、萧庆,云已遣使往汴京画河为界,三镇更不须理会。
随大军至西京界,闻门下侍郎耿南仲同知枢密院事聂昌出使,交割河北、河东地界。
闰十一月三日京城外,拘留冲虚观
尝赋诗以见志曰:「胡马南来久不归,山河残破一身微。
功名误我閒云过,岁月惊人迅鸟飞。
每事恐贻千古笑,此生甘与众人违。
艰难重有君亲念,血泪斑斑满客衣」。
虏人独遣冯澥萧庆入城,请与皇帝相见,欲议盟誓,不从。
又遣萧庆入城,请与皇帝相见,又不从,许宰相亲王出。
后数日,两枢密、两郡王分使军前,议不合,粘罕攻城。
至城破,次日馆伴来相见,说景王请命,上书犹有御宝,料城中未甚乱,国相教徽猷来,欲令入城。
遂于城破处见粘罕斡离不,云可令何相公来议事。
国书中亦说此意,入见奏之。
当日何㮚出,次日又遣济王、中书侍郎陈过庭出。
何㮚回陈,二帅请与上皇相见,上欲代之,先遣诣恳告。
次日出幸虏营,留三日而还。
后除礼部尚书,力辞。
上曰:「徽猷阁学士自与尚书同班,卿可受之」。
复以借官辞不已,改除吏部侍郎,命兼权开封尹,辞之。
降御笔云:「卿始终为国,兼尹不须辞免」。
二年正月九日,军前遣使将国书来,说农务将兴,及徽号事须当面议,请皇帝出郊,遂降诏次日出
至二月六日,金人变议。
公母夫人张氏闻之,恸曰:「吾子平日刚直,死难决矣」。
自后不通消息。
当月二十一日,权府曹吕齐在朱雀门见取过军前医官熊调入城取物,说:「某修合处在国相位廊下,屡见唤李侍郎来理会事,早来又见问:『何故唯你坚不欲立异姓』?
李侍郎道:『上皇悔过避位,主上孝慈勤俭,无有过行』。
相云:『赵皇失信,使南北生灵如此,岂不是过』?
李侍郎道:『若以失信为过,国相亦有失信处五』。
乃历数之,某忘记其语。
又云:『你劫金帛女子,止是一大贼耳,你国灭决不久』。
国相大怒,令推出处置」。
二十四日,随行虞候谢宁入城般取家小,说:「某已收在监军处打伞,前此常随定侍郎
初六日,时先收了金国诏书,粘罕萧太师脱御服,侍郎向前抱持皇帝,令不得脱。
被十馀番人拽过一边,叫道:『此大朝真天子,你杀狗辈不得无礼』。
又被番人打口,面见脱了御服,即时气绝于地。
谢宁不敢唤,少时却苏,众已分散,只有十数甲兵守之,传国相指挥:须管要李侍郎在。
遂令谢宁扶到青城左掖门侧廊屋内住,每日供三番饮食,侍郎绝不能吃,似中著底。
萧太师三次来道:『事已如此,你休执迷,拣长处行,恐坏性命,不是你好人,我不来劝你』。
又云:『你前日骂詈国相国相亦不见过,你若顺从他时,与你好官做』。
侍郎只道天无二日,某无二主。
谢宁曾劝道:『侍郎父母年高,兄弟又多,若稍顺他,恐可得回』。
侍郎叱云:『古时有忠臣,如今岂无?
你理会不得』。
十六日国相来唤理会事,了却放回。
二十一日,又唤去理会事甚多时。
临后只见侍郎骂詈,国相令推出处置。
又回面叫骂,不喜听,遂和谢宁缚了。
到南郊侧近,顾谢宁云:『我为国家合死,枉带累你』。
监军道:『待与你放了,你回头来也未』?
犹骂詈不止,遂害之」。
及说:「被害去处,某后来亦不敢回去埋藏」。
至四月四日,金寇已退,家人出城寻认,依谢宁所言去处得之,暴露四十馀日,肌肉不变,时年三十五。
初,金人出榜阙下,求立异姓,军前南官亦当举,唯不许何㮚、李某预此议。
及军前取家属,兄若虚到南薰门,亲见番官数十,共叹其忠。
且言:「我大辽死难者二十馀人,你南朝李侍郎一人」。
后自京师大元帅府,上书者数十人,皆言为社稷死者唯李若水一人。
今上皇帝即位之初,尚书右丞吕好问又上劄子,乞优加褒赠。
建炎元年五月九日,奉圣旨特赠观文殿学士,与子孙恩泽五人,赐其家银绢五百匹两。
后因臣僚劄子,乞赐美谥,当年六月九日,奉圣旨可特赐谥,续准告谥「忠悯」。
建炎三年七月,召兄若虚上殿,上正色曰:「围城中士大夫止有李若水」。
绍兴四年正月内,明州武节郎、新镇江府焦山巡检张珍,说:「围城中作行门,第二次从驾出郊,亲见当日粘罕在殿上,高尚书读罢诏,使萧庆脱御服,独侍郎向前云:『陛下不可脱,这贼乱做也』。
于渊圣皇帝后,左手掩抱圣皇帝,右手指而骂之。
某等出门外,不见后面事」。
绍兴八年夏,金国使人乌陵思谋对接伴称公忠义,且问子弟几人,今在某处仕宦。
绍兴九年春,又蒙朝廷给还致仕遗表恩泽三人。
建炎二年秋,家属流寓扬州,遂藁葬公于蜀冈南。
绍兴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迁葬公于湖州归安广德乡,卜村南黄龙坞少傅公茔之左,敕赐坟寺额曰「褒忠永庆禅院」,贤士大夫作哀挽者百馀人。
公娶刘氏、赵氏,并赠硕人
三子:曰浩,早亡;
曰淳、曰
孙四人,楷、札、橒、相。
继以二子。
郊恩累赠公左宣奉大夫
所著诗文经兵火多散失,有文集十卷。
其行状、墓志、神道碑皆未就,故实纪其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