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汾阳德禅师语录序1014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临汝镇
昔者白象降生,教兴于权实;
青莲视瞬,义著于师承。
厥后只履西归,一花东布,世系联续,开悟寖广,然而根器各异,宗致迭举。
少林之嗣,既分皮髓之浅深;
大寂之徒,亦著心眉之阶级。
虽搅为一呼,匪酥酪醍醐之殊;
然列彼三车,推羊鹿大牛之别。
趋觉城而固有淹速,非智眼而孰克炤明?
汾州大中寺,太子禅院长老释善昭者,本太原人,积习闻薰,孤贞绝俗,自去饰受具,即杖策巡方。
所至少留,随机叩发,历参知识七十一员,最后受印于汝州南院省念,遂法裔
风穴沼嗣先南院颙,颙嗣兴化奖,奖嗣临际玄,玄嗣黄檗运百丈海马祖,祖出南岳让曹溪嫡子。
曹溪至师,凡十一世。
师既投针临汝,分灯摩竭,衣珠内炳,潮音尚秘。
薄言湘楚,依止林樾,道俗归慕,名声普闻
长沙张侯茂宗以四大寺命师择居。
北抵襄沔,止白马山
郡牧刘公昌言躬诣顶谒延住兰若,前后八请皆不之诺。
淳化四年西河缁素千馀人,协心削牍,遣沙门契聪诣白马山,迎至其郡,遂尔留憩。
摄伽梨而登席,挥犀柄以谈空,毗耶净名,宴坐罔离于空室;
庐峰慧远,送迎不越于虎溪
净众骈臻,法韵雄震。
而师愿力勇猛,学解淹博,周游湖岭,探索筌蹄,效遍参于善财,同多闻于庆喜。
若乃江西即心之诲,而归于无物;
石头全提之句,而谓之真吼。
南泉捭阖而自得,引发上机;
赵州纵夺而有端,摧伏异见。
洞山之建立五位,回互以彰;
仰山之分列诸势,游戏无碍。
雪峰应接之眼,啐啄同时;
云门扬攉之言,药石苦口。
咸达其要,悉举其纲。
至如大用现前,纤尘不立,诸法皆泯,四句迥超,盖有黄檗之迅机,临际之妙脉。
三玄三要,在掌握之所施;
二主二宾,与盲瞑而何异?
是为正路,直造上乘。
师之所證,踰于格量,非齐肩于佛慧,曷染指于禅味哉?
予刳心弥久,感疾无损,静虑冥默,世缘纷染。
守郡楚北,恪居官次,而师遐遣清侣,躬裁尺讯。
谓广内集录,载师之辞句,既参于刊缀;
汝海答问,陪师之法属,且联其宗派。
邈同风于千里,遽授书之一编。
法兴、智深,二上人飞锡实勤,巽床甚谨,述邑子之意,愿永南宗之旨,属图镂版,邈求冠篇。
赏音相从,重胝忘苦,幸烦襟之微释,因濡翰以塞请云尔。
按:《汾阳德禅师语录》卷首,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七。
武夷新集自序1007年10月30日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武夷新集》卷首、《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二、《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六、光绪《续浦城县志》卷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咸平戊戌岁九月,受诏知括苍郡。
十有二月戊子朏,始达治所。
凡再更年籥,复朝于京师
未半载,入西台掌诰命。
景德三祀,龙集丙午仲冬之七日,被召入翰林
庚戌诏书,许百执事以旬休出沐,颇燕居多暇,因取十年来诗笔,条次为二十编,目之曰《武夷新集》。
盖山林之士,不忘维桑之情;
雕篆之文,窃怀敝帚之爱。
命题之意,良在是也。
予亦励精为学,抗心希古,期漱先民之芳润,思觌作者之壸奥,而志力浅局,襟灵底滞,大惧夫绝膑于龙文之鼎,伤吻于蚁封之埒。
非不勉也,恐致败焉。
亦由凫鹤之质自然,胡能损益;
之性素定,岂可变迁?
鸿丽之客,当见恕矣!
辄将假词大手,序以冠篇,又虑其相先与进,掩瑕溢美。
刻画无盐,祗足益其陋;
穿凿混沌,弥以丧其真。
故不避乎厚颜,聊爰笔以自述云耳。
时丁未岁十月晦日,翰林学士朝散大夫、行左司谏知制诰同修国史判史馆事柱国虢略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赐紫金鱼袋杨亿序。
景德传灯录序1009年1月24日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吴都法乘》卷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释迦文以受然灯之夙记,当贤劫之次补,降神演化四十九年,开权实顿渐之门,垂半满偏圆之教。
随机悟理,爰有三乘之差;
接物利生,乃度无边之众。
其悲济广大矣,其轨式备具矣!
而双林入灭,独顾于饮光;
屈眴相传,首从于达磨。
不立文字,直指心源;
不践阶梯,径登佛地。
逮五叶而始盛,分千灯而益繁。
达宝所者盖多,转法轮者非一。
盖大雄付嘱之旨,正眼流通之道,教外别行,不可思议者也。
圣宋启运,人灵幽赞。
太祖神武戡乱,而崇净刹,辟度门;
太宗以钦明御辩,而述秘诠,畅真谛;
皇上以睿文继志,而序圣教,绎宗风。
焕云章于义天,振金声于觉苑。
莲藏之言密契,竺乾之绪克昌。
殖众善者滋多,传了义者间出。
圆顿之化,流于区域。
东吴僧道原者,冥心禅悦,索隐空宗,披奕世之祖图,采诸方之语录,次序其源派,错综其辞句。
由七佛以至大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目之曰《景传灯录》。
诣阙奉进,冀于流布。
皇上为佛法之外护,嘉释子之勤业,载怀重慎,思致远久,乃诏翰林学士左司谏知制诰杨亿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李维太常丞王曙等,同加刊削,俾之裁定。
臣等昧三学之旨,迷五性之方,乏临川翻译之能,懵毗邪语默之要。
恭承严命,不敢牢让,窃用探索,匪遑宁居。
考其论撰之意,盖以真空为本,将以述曩圣入道之因,标昔人契理之说。
机缘交激,若拄于箭锋;
智藏发光,旁资于鞭影
诱导后学,敷畅玄猷,而捃摭之来,徵引所出,糟粕多在,油素可寻。
其有大士示徒,以一音而开演;
含灵耸听,乃千圣之證明。
属概举之是资,取少分而斯可。
若乃别加润色,失其指归,既非华竺之殊言,颇近错雕之伤宝,如此之类,悉仍其旧。
况又事资纪实,必由于善叙;
言以行远,非可以无文。
其有标录事缘,缕详轨迹,或辞条之纷纠,或言筌之猥俗,并从刊削,俾之纶贯。
至有儒臣居士之问答,爵位姓氏之著明,校岁历以愆殊,约史籍而差谬,咸用删去,以资传信。
自非启投针之玄趣,驰激电之迅机,开示妙明之真心,祖述苦空之深理,即何以契传灯之喻,施刮膜之功?
若乃但述感应之徵符,专叙参游之辙迹,此已标于僧史,亦奚取于禅诠?
聊存世系之名,庶纪师承之自。
然而旧录所载,或掇粗而遗精;
别集具存,当寻文而补阙
率加采撷,爰从附益。
逮于序论之作,或非古德之文,间厕编联,徒增楦酿,亦用简别,多所屏去。
汔兹周岁,方遂终篇。
臣等性识愧于冥烦,学问惭于涉猎,天机素浅,文力无馀。
妙道在人,虽刳心而斯久;
玄言绝俗,固面墙以居多。
滥膺推择之私,靡著发挥之效。
已克终于䌷绎,将仰奉于清间。
莫副宸襟,空尘睿览。
谨上。
按:《景德传灯录》卷首,四部丛刊三编本。
慧日院经幢记 北宋 · 释景德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八
大宋治平四年岁次戊申正月建寅朔庚戌十有二日辛酉建立。
敕赐惠日崇政殿赐紫僧景德小师惠贤、惠从。
齐州兴德临邑县旧孙耿镇惠日维那刘顺等共施《金刚经》香幢壹座,永充供养,今具施主姓名如后。
镇将朱秉右班殿直监旧孙耿镇盐酒税兼烟火臣席赟、守县尉宋、守主簿韩、知县郭。
按:同治《临邑县志》卷一四,同治十三年续补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