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三 孔子 明 · 孙承恩
道具太极,化行二气。
统合群圣,参赞天地。
删述垂宪,日星炳明。
立我纲常,万世作程。

天地非夫子,曷纬曷经。
生民非夫子,曷范曷程。
通天地人,为三才主。
三才有终,夫子之道乃已。

鲁用夫子,道亦小试。
天用夫子道济万世。
鲁用非天,天用非鲁。
卒老于行,天意可睹。
病中喜舍弟天用在傍 清 · 姜再恒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立斋先生遗稿卷之四
峡中秋色早,江岸夕阳迟。
病久衣仍缓,年深鬓亦衰。
沉绵客吟,萧瑟楚人悲。
看汝来相守,千忧顿觉亏。
天用贻书劝余休官。仍赠 清 · 姜再恒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立斋先生遗稿卷之四
一官吾岂恋,滞留君每迟。
五伦尚未下,茂叔人谁知。
春饮惟鲁醑,夏蔬独晋
优游三黜后,不见怨尤时。
天用穷字韵 清 · 姜再恒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立斋先生遗稿卷之六
雪打窗屝半壁冷,若言穷处莫吾穷。
学道未成见太阔,忧民无术计还空。
强寻字墨眼如瞢,欲听话言耳便聋。
算去算来知自取,此生也未怨苍穹。
龟岘途中别舍弟天用 清 · 姜再恒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立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一雁东来又西归,日暮离亭风乱飞。
歧路临分情未极,回头遥望泪沾衣。
天用不至 清 · 姜再恒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立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莫嗔乌鹊墙头啼,若待鹡鸰原上携。
目断江天春日暮,东云一望色凄凄。
送曹赣州乾道七年十一月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五、《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一○、《洪文敏公集》卷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赣州市
开封曹侯守赣三年有四月,乃得代去。
去之日,代者番阳洪迈出祖于十里津亭上,举酒挹之曰:曹大夫仕宦至二千石,古称人生五马贵,陛下垂意方内,为斯民宅牧,地无小,官无卑,其去其还,必赐延英对。
虽台寺要职更内外,非真守一郡不得入尚书为郎。
苟以是官至造膝,正合上心,其联清骛华,直探物笥中耳。
然郡国或荒寒不可治,积为长吏忧。
今年天惜雨,自湘沔西江放乎彭蠡之滨,盖数百城皆莫得善岁。
唯赣也独中熟,人人言侯治状昭卓可称道。
天用畀之嘉祥,章明其功,持归报天子,用以足占侯之策,富贵不待證龟蔡也。
为我竟此爵谢曹大夫
霜风鸣,万木僵立,黄鹤高遰,戛摩青云,鹪鹩啐啄空谷中,冀附翼而翔讵可得!
于是船鼓三通,仆夫趣整驾,侯去矣。
乾道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序。
亭。别舍弟天用再龙 清 · 姜再恒
 押支韵 出处:立斋先生遗稿卷之一
立马长程北,惨惔云色悲。
崎岖山海路,怊怅别离时。
掺裾复何言,努力更孜孜。
天用 清 · 姜再恒
 出处:立斋先生遗稿卷之二
尔死忽经岁,我思何时已。
梦中或相见,颜面依俙是。
乍见辄飘散,飘散若风烟。
今夜复梦尔,仪形更充然。
谈笑如平生,欢乐共怡怡。
俄觉幽明隔,执手泪交颐。
欲问冥间事,哽咽不成语。
一言犹未毕,拂袖向北去。
冉冉数步间,漠漠无归处。
号呼靡所及,晨鸡惊孤枕。
开户视去路,落月如悬鉴。
暗暗白衣袖,恍恍在眼前。
孝友自天性,淳朴真可怜。
生乏赤米饭,殁无青箱传。
命数虽云穷,天理容有此。
吾生亦岂久,朝暮从汝死。
冥冥九重泉,与汝复相携。
得尽不尽欢,何必重悲悽。
秀州崇德县建学记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一、《长兴集》卷二四、《至元嘉禾志》卷二五、万历《崇德县志》卷七、乾隆《浙江通志》卷二六、嘉庆《石门县志》卷三、光绪《嘉兴府志》卷九
韩退之为《处州孔子碑》,曰:「自天子而下得通祀而遍天下者,惟社稷与孔子
然其祀事皆无如孔子之盛。
所谓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者,此其效欤」!
予常以谓退之失言。
祀事之盛衰,其得失在后世,孔子何与焉?
使孔子无一豚肩之享于墟墦之间,何损其为圣人?
以舜禹之巍巍,不待有天下,至孔子乃待祀事然后尊欤?
其智足以知圣人,孟子独称宰我子贡、有若。
如子路亲事孔子而师之,然犹有所不说。
孔子为难,则其誉孔子固宜难也。
治天下国家,其上至于无以加,下至于匹夫贩妇得有其四体发肤者,舍孔子之道不可。
此天下所共知者,圣人之迹也。
至其卓然有所立,虽颜子欲从之而有不能者。
故先王择天民宿艾舒大之才,以为公卿乡老,使率其属以兴四方之俊异。
礼乐法度,秋阳江汉以暴濯之,犹惧其不能进。
茍为不至于此,而仅循其末流,则道或几乎息矣。
吴越多山,而湖泽渐其下,其枝者涯渚之间不辨牛马
崇德居山泽之介,孔道四出。
战国之时,阖庐勾践尝大战于槜李、禦儿之间,裂其地而守之。
至今墟垄网络,稻蟹之利,转徙数州。
元丰八年括苍吴君伯举为是邑也,始为之筑宫庙以祠孔子,聚学者,择经师而教之以义理行能,不茍使之为文章诵习,务中有司之程而已。
培高为堂,宴有贰室,缭以环庐,丰约称事。
四方闻令贤,皆来学,唯恐在后。
崇德为远邑,县令为小官,兴材赋工,动触吏禁,非笃诚自信强有才者不能任也。
此其成就之难,未若持之之难也。
偾犀象、决鸿鹄之器,非深山大谷则无以养其材。
执规矩而求之者,不视其材视所养,则沈沈之室,执规矩者所视也。
养之以先王之所待以兴者,而不徒循其末迹,则其为役也不为茍美矣。
与浙东宪书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洺水集》卷一八
金伏在候,而梅溽未清。
恭惟仗节督府,雷动风行,帝眷天休,台候宴启万福。
某官禀灏灏正元之气,负磐磐盖世之才,投之繁剧而不乱,处之会通而辄中。
求之今代,宇内寡二,盍不论思,遂即都俞乎?
良以天用惟龙,地用惟马。
役御万物之权,变通百王之弊。
向也切时之论,亦既施行矣,胡为乎中辍也?
愿坚其说,以幸天下,以卒殊功,天下之望也。
某不佞,朱墨馀暇,伸欠仰天,默数平生辈行,已倦霄汉,顾独僵卧长夕,未见昕鼓。
最不可为者,上欺彼苍,下欺一心。
诬告纵横,无敢辨白,区区燕雀,不量其微,反坐一二,邑人小安。
所为卷卷控禀,诚欲公一言以幸海内耳,某寔朝夕东向焉。
夔离不首级奏告宗庙社稷诏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六、《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宋会要辑稿》兵八之一七(第七册第六八九五页)、《东都事略》卷一一
属者虏政暴荒,天用剿绝其国。
朕诞膺帝命,克绍先业,取乱侮亡,恢复疆土,施大泽于燕云之人,旧俗来归,如水就下,沛然莫之能禦。
独伪四军大王夔离不悖众逆命,前年首犯王师于白沟,继复旅拒燕城。
旋命偏师,攻于广阳之北,敢干天之纪,擅即伪位,号神圣皇帝,改年天嗣,袭虏正统。
去年辄率其旅若林,出寇景蓟。
痡毒丑类,矫诬神人,罪不容诛。
爰饬六师,大败于峰山,只轮不返。
甲辰,传首京师
惟予克相上帝,以遏乱略,皇天助顺,宗社垂休,有此骏功,朕敢专享?
可择日遣官奏告宗庙社稷,御紫宸殿受贺。
夔离不首级依典礼送太社库。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感衷四首 其一 元末明初 · 王逢
 押阳韵 出处:梧溪集卷五
宋祖受周禅,规模迈汉唐
濂溪溯道统,庐陵应文昌。
四岳气廓开,二南风丕扬。
斯民跻寿域,昆虫被馀光。
礼容备毫发,天用启后王。
奈何至元治,首继金源亡。
维杭美沈省掾董参政出师有功(沈名兼善) 元末明初 · 王逢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梧溪集卷二
维杭大藩,阻江负山。
千秋独,昱岭其关。
草风则尘,潦水则澜。
帝十二载,民胁寇蛮。
遂据天险,遂肆冥顽。
相命董公,以靖以安。
公威岩岩,公师桓桓。
公佐孔文,弗猛而宽。
曰彼霜露,天用戒寒。
非寇倒戈,胡宁野丹。
民信不疑,骈壶联箪。
市如其归,堵如其观。
既肉我骨,复完我残。
昔颠而饥,今坐而餐。
羊牛鸡豚,亦充于阑。
社赛庙享,鬼神具欢。
佐我父母,公我王官。
匪父母私,佐才实难。
溪激其湍,岭嶪其盘。
陵夷谷湮,德功不刊。
乾会节进银状武冈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二、《陵阳先生集》卷八
弥月不迟,于赫一人之有庆;
任土作贡,丕昭万国之来朝。
上件银品列于金,英生于石。
地不爱宝,式彰万亿年之休;
天用降康,诞受九五福之寿。
闻官军得倭舡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五
挫敌谋为最,行师律要臧。
祗忧知必死,为害倍于常。
稔恶天用剿,胜残邦乃昌。
明明宗社在,我武政惟扬。
贺坤成节表1092年7月16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四、《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臣轼言:岁复六壬,袭嘉祥于太史
火流七月令节于诗人。
尽海宇之含生,举欣荣于兹日。
臣某(中贺。)臣闻君以民为心体,天用民为聪明。
未有心胖而体不纾,民悦而天不应。
故好生恶杀,是为仁寿之基;
捐利与民,斯获丰年之庆。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恭俭一德,勤劳百为。
推天覆地载之心,阜成民物;
尽父教母怜之道,诲养臣邻。
共知难报之恩,必享无疆之福。
臣以出守淮海,无由躬诣阙庭。
臣无任。
徐州贺改元表1077年1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四、《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二一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祗勤国本,已获顺成之年;
奉若天休,更新统始之序。
庆均夷夏,欢治神人中谢。)
切以为政急于爱民,改元所以表信。
非有年无以致家给人足,非盛德无以贻时和岁丰。
鸿惟徽称,独冠前代。
恭惟皇帝陛下和布治法,底修事功。
辟土而任三农,顺时而佐五谷。
天用眷佑,常大登。
蜡通八方之神,民足四釜之养。
乃顺休命,著为始年。
臣等均被至恩,共膺优禄。
祗奉诏诰,更形颂言。
非特降康,已类商王之福;
行观嗣岁,复兴周室之隆。
茅林八景 其五 龙潭秋月 明 · 庄昶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定山集卷二
神物本天用,寒山深见底。
不得抱珠眠,明年春雨里。
重修泰伯乾道元年九月 宋 · 曾几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吴都文粹》卷三、《吴郡志》卷一二、《姑苏志》卷二七、道光《苏州府志》卷三二
在《礼·祭法》,圣王之制祭祀,其法五,其人之应法者十有四,皆古大圣贤有大功烈于民者。
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夫以大圣贤有大功烈而祀之固宜,然祀有祈焉,其施于民又厚,厚施不报,神其不吐之乎?
报之之道不独牲牢酒醴而已,千里之邦必有祠所,社稷则有坛,先哲则有庙。
后世于庙尤极其尊严,崇像设,俨侍卫,见之者凛如也。
水潦必祈,旱暵必祈,皆长吏之常事,应而有报,亦事之常。
傥入其门,陟其堂,神所冯依曾不足以障风雨,区区樽罍簠簋,何施之厚而报之薄欤!
吴门巨藩,神祠之载祀典者十数,而泰伯为雄甚。
东汉永兴二年郡守麋豹肇建于阊门外,吴越武肃王钱氏始内徙之。
国朝元祐间太守黄履历考前政,若梅询、若范仲淹、若孙觉辈数公,淫潦有祈,靡不响答,列其事于朝,有诏号至德庙。
崇宁元祀,守臣吴伯举请疏上爵,有诏封至德侯
建炎扰攘,鞠为灰烬,厥后草创,殆无以揭虔妥灵。
今天子拔沈公于尚书郎,以直秘阁尹是府,至则访及民利病,以次罢行之。
其为政宽严详简,允蹈厥中,治人事神罔不祗肃。
隆兴三岁,天作淫雨,害于穑事,民不奠居。
乾道改元春三月,公饬躬斋绂,走祠下而祈焉,神顾享之。
是岁以有秋,府从事请具牢醴以谢,公曰:「不敢废也,然曷足以报万分之一」?
于是邦人合词而进曰:「侯之施甚厚,而庙貌不治之日久,大惧神或怨恫,祥庆弗下,愿力而改造之」。
公曰:「是吾心也」。
涓日协辰,得夏五月庚戌吉,乃致昭告,乃鸠良工,斥少府之馀,合私橐之助,瑰材坚甓,栉比崇墉,宏旧基,植高栋,抗修梁,藩垣阶,戺尽革而一新之,塑绘之容若欣欣然有喜色。
民无老稚,相扶携以观厥成,皆以手加额曰:「美哉轮焉,诚足以塞民望而报神施矣」。
风霁雨休,禾则大熟,秋九月甲子落成,几就养府下,目睹祈应为不诬。
公属几记其实,既牢辞弗获命,若虚公之辱,是终无以扬休事而告后人也,于是乎书。
左通议大夫、充敷文阁待制致仕曾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