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乞付出礼官讨论服制记1178年11月1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五二、《奉诏录》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是月八日未后,光尧既晏驾,上在德寿宫丧次,二府留漏舍。
十四日,上令甘炳传旨,欲用晋孝武、魏孝文故事实行三年服,自不妨听政,可商量所降诏旨。
是日未时始就素幄得对,上呜咽流涕,因奏丧服事。
上曰:「司马光《通鉴》载此甚详」。
奏云:「晋武虽有此意,后来止是宫中深衣练冠」。
上曰:「当时群臣不能将顺其美,光所以讥之,后来武帝竟行。
盖谓王太后之丧,上不欲言「太后」二字,其谨如此。
奏云:「记得亦不能行」。
上曰:「自我作古,何害」?
奏云:「御殿时人主缞绖,臣下吉服,可乎」?
上曰:「自有等降」。
奏云:「臣从君者也。
若可行,祖宗行之矣。
乞且令有司讨论,使中外知圣意,自不必降诏」。
上曰:「指挥可也」。
是日有旨:「大行太上皇帝奄弃至养,朕当缞绖三年,群臣自遵易月之令。
其合行仪制,可令有司讨论以闻」。
已而礼官皆谓难行,止乞如绍兴七年太上服徽宗之丧,从易月之制,御殿服淡黄袍、黑带,终二十五月。
上留之弗下。
至二十七日,遣御药张安仁遍谕五府云:「逾月易服,情所未安,且欲缞服引辅臣及班次,俟过卒哭别议」。
二十八日,以大祥日迫,乃与二府同入此奏,未报。
二十九日奏事,面乞行礼官之言。
上曰:「朕自有所见」。
少间批出,奏云:「陛下圣孝通天,知汉文短丧之失,而陋晋臣不能成其主之美,锐意复古,非圣学高明,岂能及此」?
上曰:「朕正欲稍救千馀年之弊」。
既退,遂有御批如右。
于是礼官折衷,乞大祥改服小祥之服,素纱软脚折上巾、淡黄袍、黑银带;
至祔庙毕,改服皂幞头、淡黄袍、黑鞓带。
遇过宫则缞绖行礼,二十五月而除。
十一月十一日,御批依,淡黄袍改服白袍。
自是每御延和并用大祥之服,而袍以白,禁中则白巾布衫腰绖,过宫缞绖而杖云。
臣某谨记。
尚书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熙宁九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九、《司马公文集》卷七九
兄讳某,字周卿
曾大父讳某,大父讳某,皆不仕。
父讳某,以通《毛诗》,屡应州举,名升礼部,及兄登朝,累赠卫尉卿
母某氏,封某县太君
司马氏累世聚居,食口常不减数十。
卫尉府君为之长,兄年十六,卫尉即以家事委之,衣食均赡,宗族无间言。
卫尉得以优游自适十馀年而终。
兄用从父太尉君荫,补郊社斋郎
太尉以家事非兄不能办,未听从宦。
后数年乃调达州通川
州有宣汉盐井,距州千馀里,唯一溪仅通小舟,可以往来。
守井吏恃其险远,大为奸利。
州遣兄往按之,因为之区处利害,凡再往返,遂革其弊。
考满,除华州司理参军
州将骄贵,数用私欲挠公法,兄执不听。
幕僚性刚戾,自将以下皆恶之,共文致其罪,俾兄鞠之。
幕僚复上书讼州官,皆获罪,惟兄不染于辞,人以是益知其公平。
骁骑十馀卒犯罪,谋亡去,监押捕获之,诬云共图不轨,欲杀之以求功赏。
州官信之,谓兄必考掠取服,兄不从,据实鞠之,皆止杖罪。
馀囚负冤得直者甚众。
既而遭继母郭氏忧,去官,直冤者或炷香于顶臂以送之。
服除,授解州闻喜
用荐者迁大理寺丞、知河中府猗氏县
阆州新井县,通判邓、均二州。
先是,房州竹山有金溪,出金甚多。
山谷穷僻,人迹罕至,豪族专其利。
监司欲命官置场市之,皆惮其险,辞不行。
时兄年已踰六十,奋曰:「利其禄而避其劳,可乎」?
遂往。
跻攀崖巘,为之经画条目,使公私俱利
仍每月一按行,凡岁馀乃还。
均州秩满,徙知梁山军
累官至驾部员外郎,年甫七十,体力尚壮,即求致仕。
诏补子广郊社斋郎
广为虢州卢氏主簿,迎兄之官。
熙宁八年十二月戊子朔暴得疾,己丑终于官舍,年七十有三。
兄为人沉厚宽裕,喜愠不形于外。
少时家贫,有衣一笥,夜遗火,比家人觉,狼狈救之,笥衣已尽。
兄独卧不起,家人尤之曰:「烧衣荡尽,何心尚安卧邪」?
兄曰:「衣已烧矣,起视何益」?
转枕复寝,人皆服其度量。
子孙、仆役有过,徐训谕之,不轻骂辱。
然当官公直,能知小民情伪,吏不敢以丝毫欺也。
虽练习律令,而不为峭刻,断狱必求厌人心,摧抑彊猾,扶卫愚弱。
所治职事皆有方略,或素号繁剧者,兄处之尝有馀暇,气色不动,而众务修举,廷中永昼,寂无人声。
其下皆畏而爱之,久犹见思。
从仕三十馀年,未尝有过。
然性恬静,不自矜誉,故人知之者益鲜,无所超越,循常调终身,兄亦不憾也。
其奉养俭素,自为布衣至二千石,饮啜服用,未尝少异。
与乡人居,和易简静,故没之日,闻者无不叹惜。
先娶纽氏,早终。
再娶张氏,解州助教震之女。
柔静慈良,宜于族姻,封清河县君
治平四年终于邓州,年五十八。
子男四人,曰齐、曰庭、曰广、曰房。
庭,虢州虢略
女四人:长适解人樊景让,次适陕人张安仁,次二人未嫁,皆早夭。
齐等以熙宁九年二月壬寅奉兄及嫂之丧葬于川乡先茔之西南。
光以期日之迫,不暇请于时之贤士大夫,自为之铭曰:
廓然有容,颓然无争。
所莅之政,不烦而成。
去久而人益思,无求而人莫知。
年至归休,始终无亏。
再劾周麟之绍兴三十一年七月 南宋 · 杜莘老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臣日者不避诛夷,上章论列枢密周麟之挟奸罔上,避事辞难之罪,乞正典刑,虽蒙睿慈,特赐罢免,然不加贬窜,而尚畀祠禄,物论汹汹未平。
臣固知陛下圣德宽仁,曲全体貌,以寻常大臣之罢,例得奉祠,故于麟之,亦复推此恩数。
奈何麟之罪大,其逆君命,便私计,非寻常之比,今若例与真祠,俾得捆载而归,优游乡社,是使小人得志,而遂其便私之计也。
麟之剽窃小才,殊无器识,迹其举措,市井不如。
世家泰州,因用建康户籍取解中第,乃认故相秦桧父子为乡人,专事阿谀,务其结托,遂从正字,遽擢西掖
其进用不正,已见于此。
至若主封駮,则因书黄而潜受金瓶;
在翰苑,则因草制而多求润笔;
违法而酤私酝,则取辱于平江郡将
恃势而占民田,则结怨于常州之富人。
后省张安仁书史麟之委以营私,则指使补之。
军卒叶世宁有义女,麟之取以居室,则干办呼之。
士人有浚井而得古砚,麟之欲偿以百金,得其砚而弗偿也;
乡官因赴调而带古画,麟之欲报以差遣,得其画而弗报也。
胡蒙乃其妻父,因旧憾而久立之客次;
张守乃其师资,因物故而不还其遗书。
举措如是,天下久已切齿,况违陛下之命,避免出疆,不恤国事,若投诸荒裔,始快人心。
臣窃观艺祖皇帝亲征泽潞,中书舍人赵逢扈从,惧登太行山,以坠马辞行,止留怀州
及还京,当草制,又称疾不入。
帝怒曰:「此人得非不肯上山者乎?
人臣乃敢如此」!
即日付御史案鞫,贬房州司户
宥密之官,尊乎中舍之职,辞免使命,重于怀州之留,艺祖尚窜赵逢,陛下岂容贷麟之乎?
伏望宸断,将麟之宫观寝罢,特加远窜,仍将臣所上章疏昭示中外,以慰公议。
武功大夫集庆军承宣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张安仁入内内侍省都知武功大夫祁州团练使入内内侍省押班李彦正入内内侍省副都知1193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止斋先生文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具官某:朕尝稽之周制,内宰隶于天官
夫古道诚未易复也,至于建隆旧章,尚有宣徽院之籍,今亦废矣,而别为北司
则为之长者,顾不当谨择其人乎?
是用命尔以肃禁中。
盖亲近之久,识察之详矣。
其益靖共,以身率属,毋使外廷谓汝不称。
可。
缴奏内侍张安仁转官状三月十三日1193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止斋先生文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中书门下省送到录黄一道,枢密院关:「二月三十日奉圣旨,已降指挥张安仁该进呈安奉《至尊寿皇圣帝圣政》、《会要》了毕,两局推恩,得转一官,并昨该解带合转一官,未曾收使。
今来为系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可将上件两官特与依黄迈昨任省官日例,于阶官上转行一官」。
令臣书行,须至奏闻者。
右,臣窃详祖宗以来,文武官磨勘立为止法,二百馀年守之旧矣。
武功大夫不可转横行,则尤为严密。
前后臣僚论奏非一,臣不复悉数。
今来张安仁指挥,用安奉《寿皇圣政》、《会要》推恩得转一官,并昨该解带合转一官,将上件两官与阶官上转行一官。
若遂转行,即径入横行。
盖其陈乞之词,以为两官转一官不为踰越,而陛下俯从其请,亦以为两官而转一官不为侥倖云尔。
检准隆兴元年四月二十四日敕,诸军立功将士转官碍止法人,缘经战阵,与杂功轻重不同。
若令一例回授,无以激劝,于是始立武功大夫三官转行横行一官之法。
恭惟寿皇爱惜名器,独不吝于战功,岂不欲径许转行横行,以厉斗士?
而诏书谆谆,特示优异,必累三官方转一官,何也?
诚以二百馀年遵守止法,而一旦创为异恩,不但回授,亦必以战功三官方得转行,则上不废祖宗之制,而下可以劝将士之心也。
今也安仁乃欲以进书、解带两官比之战功,又少一官而转横行,岂不破累朝之成宪,紊隆兴之新法,启庸人之觊心,沮壮士之斗志乎?
且今来指挥引用绍熙元年七月十八日黄迈事例,臣窃谓黄迈事例已是失错,自合改正。
若已曾经施行,便为永制,则臣所未之闻也。
窃见绍熙元年张国珍武功大夫统制官及十年,有旨许用赵圭例转遥郡,臣寮论之,竟寝前命,即不以赵圭为例放过。
此不以例废法,陛下之所已行也。
又郑大亨武功大夫干办御药院,职事修举,有旨许用王公昌例转遥郡,臣寮论之,亦寝前命,即不以王公昌为例放过。
此不以例废法,又陛下之所已行也。
仰见圣心本无适莫,何独此等却但因循?
此臣所以敢为陛下言之。
臣愚欲望睿慈将上件指挥特赐寝罢。
所有录黄,臣未敢书行。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缴奏内侍张安仁转官第二状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止斋先生文集》卷二二
臣昨论奏内侍张安仁横行不当。
自惟疏远小臣骤蒙任使,而辄违忤天威,死有馀罪。
恭奉御笔,依自来体例施行。
仰见圣心优容,词旨温厚如此,益自感激,不容但已。
盖臣已取索到吏部尚右名籍,并已行遣过干照逐一稽考,自陛下临御以来,即无似此体式。
缘有淳熙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敕节文:「吏部奏:『检照绍兴三十二年十月十七日敕,武功大夫实历七年用七举主,并转横行』。
三省同奉圣旨,遵依绍兴三十二年十月十七日已降圣旨指挥施行」。
此陛下初政,所以示信于天下,而臣之所当守者也。
岁尝降特旨,郭果等八人总戎阃外,宣力为多,并特转一官。
吏部申:「数内郭果、郭杲、田世卿、李思孝各系武功大夫,并合转右武大夫,缘有上件圣旨指挥,遵依绍兴三十二年十月十七日已降指挥,未敢便行拟转」。
续奉圣旨,竟令回授。
且夫帅阃之臣,比之省职,难易劳逸大段不同,兼之是陛下始初特恩,而犹以有司申审,竟令回授。
今来若以张安仁放过,臣恐诸将解体矣。
此臣之所不敢已也。
若以为见任省官便可转行,则又不然。
祖宗旧制,入内内侍省使臣寄资至内殿承制,即更不得磨勘转至副使
宣和以来,方许系寄资内殿崇班以上磨勘吏部法转至诸司副使
靖康元年五月十四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两省官称职任恩数请给并遵祖宗旧制」。
上件存留照用指挥,系是见行,即无冲改。
以此可见省职即无指定都知押班许转横行之法。
况自淳熙十六年以后,内侍官转行横行不过二人。
黄迈新知省事,用该遇登极及制造皇后袆衣了毕;
梁彬以从寿皇驾过重华宫
此乃舜、禹授受之际,千载一遇,岂得与□恩同年而语哉!
由此言之,藉使废法从例,则亦无例可攀。
臣不免上违隆旨,再三论奏。
区区欲望圣慈特赐寝罢前命,止令回授。
所有录黄,臣未敢书行。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