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太常少卿席平光禄卿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西溪文集》卷四
敕:九卿之尊,法河海而通寒暑;
光禄之贵,典宿卫而总郎吏
自汉以来,其选甚重。
本朝之制,非老成久次,亦未尝轻用也。
具官某文学之选,初无能名,尝佐御史,历守大郡,遂贰九列
朕方以唐虞考绩之典甄序百工,故陟尔为正卿
夫其官仪之宠,恩数之丰,凡厥在廷,能至于此者几希矣。
尔其惕畏强勉,以究所职,以我丕显之命。
可。
席平推狱奏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乐全集》卷二五
切见开封府取勘侍御史席平昨奉敕往济州制勘宋易从不当事,法寺检断,席平失入人死罪,据减外,犹得徒一年,蒙恩特放。
朝野闻之,无不叹愤。
盖以四方有冤狱,朝廷特遣御史被制就按,而乃殊昧公理,陷人死罪。
朝论疑未审实,遣官覆行推讯,易从冤状,仅得明辨。
比来劾问,已引状,理官断上刑名明白。
忽蒙释放,何情可矜?
徒紊国家之纪纲,尤损宪台之风采,益令群吏慢于奉法,且使天下有以窥时之尚姑息也。
席平伏乞依法施行,无俾忝于厥官,亦足以警诸不职者。
论任人之体不可疑劄子庆历四年1044年4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国朝诸臣奏议》卷六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三、《文编》卷一五、《右编》卷二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臣近见淮南按察使邵饰奏,为体量知润州席平为政不治及不教阅兵士等,朝廷以为未足信,又下提刑司再行体量。
臣窃以转运、提刑俱领按察,然朝廷寄任重者为转运,其次乃提刑尔。
今寄任重者言事反不信,又质于其次者而决疑,臣不知邵饰果是才与不才,可信与不可信?
如不才不可信,则一路数十州事岂宜委之?
若果才而可信,又何疑焉?
又不知为提刑者,其才与优劣如何?
若才过于,尚可取信。
万一不才,于见事相背,却言席平为才,邵饰合有罔上之罪矣。
若反以罪,臣料朝廷必不肯行。
若舍席平俱不问,则善恶不辨,是非不分。
况席平曾台官,立朝无状,只今制勘,亦不能了,寻为御史中丞,以不才奏罢。
朝廷两府而下,谁不识
其才与不才,人人尽知,何必更令提刑体量,然后为定。
今外议皆言执政大臣托以审慎为名,其实不肯主事而当怨,须待言事者再三陈述,使被黜者知大臣迫于言者不得已而行,只图怨不归己。
茍诚如此,岂有念民疾苦、澄清官吏之意哉?
若无此意,只是好疑不决,则尤是朝廷任人之失。
去年以为转运使不察官吏,特出诏书,加以使名,责其按察。
按察使依禀诏书,举其本职,又却疑而不听,今后朝廷命令,谁肯信之?
凡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
若无贤不肖,一例疑之,则人各心阑,谁肯办事
邵饰言一不才显者,所贵朝廷肯行,然后部下振竦,官吏畏服。
今反为朝廷不信,却委别人,则之使威,谁肯信服?
亦惭见其下,今后见事,不若不为。
不独邵饰一人,臣窃闻诸处多有按察官吏,皆为朝廷不行,人各嗟惭,以谓任以事权,反加沮惑,朝廷之意,不可谕也。
伏望圣慈特敕其邵饰所奏,特与施行。
又令今后按察使奏人,如不才、老病灼然不疑者,不必更委别官,示以不信。
所贵不失任人之道,而令臣下尽心。
取进止。
乞令御史中丞举属官状庆历三年三月1043年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蔡忠惠集》卷二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人主择宰辅,宰辅择长官长官择寮佐,此至治之要、至简之术也、周命太仆,则曰「慎简乃僚」,汉之公府,令自辟召。
唐陆贽作相,奏请诸司长官各择属吏,后因谗谤,辄有变更,陆贽论之详矣。
高元裕御史中丞,上言:「御史纲纪之地,官属选用,宜得实才,其不称者,臣请黜之」。
监察御史杜宣猷、李瑰等并出为府县之职。
此皆前世专任长官之明验也。
国朝诸司省监悉非本官,惟御史台职不殊古制。
方今台中条制,如台官不称职者,亦许纠举。
近年台官,宰辅避嫌,例不中除,多令两制参举,又限资考苛细,多不得人。
盖由不宽资限,不责长官之弊也。
近见御史中丞王拱宸奏举杨纮等充台官,朝廷循执旧规,下两制参举。
臣谓朝廷既任拱宸为中丞,若实非才,则当别择才者而任之;
若才堪其任,则所谓属官,可悉委之,未为过也。
况拱宸于官属请去不才者,而更择才者,是尽心于朝廷,不避众怨也。
御史席平已出润州,若参举之人又得软懦倾险之士,则何以处之?
臣故谓莫若专任长官,宽其资限,则责有所归也。
臣乞御史台官属,只下御史中丞荐举,宽其资限之格,资深者为御史,卑者为里行。
若能称职,亦是官守之常,不必过有升陟;
或不称职,可并举者坐之。
则朝廷有责任之方,风宪有得人之美。
罗枢密 南宋 · 陈造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六七、《江湖长翁集》卷三○
呜呼哀哉!
万生芸芸,天所司也。
钟为仁贤,民所资也。
寿夭之殊,恍可疑也。
岂短长必有所制,将听自尔而无所尸耶?
嗟嗟先生,当世之师,有国之基,民之怙恃,君子倚毗。
其身在亡,关时盛衰,伫观修程,一旦及兹。
呜呼哀哉!
正学心传,公默会之,宏材时须,何适不宜。
泛幕莲于江城,领英荡于震维,邦有元龟,民赖母慈。
倏芝检之催归,方宣室之受釐,肃肃朝行,蔚为羽仪。
涂抹诰雅,则帝纶增辉;
铨叙官联,则臣工允釐。
适事变之非常,人莫保其尻脽,幸元弼之调虞,藉婉画之赞裨。
蛰惊涛而席平,捲氛祲而天披,投辅国于有北,翊曾孙而垂衣。
帝曰惟公,副予畴咨,本兵之地,舍公其谁?
曾衷蕴之未究,奄波逝而莫追。
呜呼哀哉!
地辟天开,繄今何时,如伊必莱,如皋必夔。
屋必栋梁,亏一则阽危;
人必四肢,废一则弗支。
有如先生,其寿止斯,此所以吾君兴憖遗之叹,而斯民深殄瘁之悲也!
而况吾徒,倚公挈携,是挽是推,是嘘是吹。
培纤植以干霄,风弱羽而云蜚。
鳞翼攀附,自昔是期;
竹帛姓名,今其庶几。
曾是瞬息,志愿遽违。
彼苍者天,冥茫莫窥,福善祸淫,岂其吾欺。
恨终天而无尽,泪浪浪而绠垂。
彼苍者天,知乎不知?
有肴荐盘,有酒注卮,公一茹之,慰我梦思。
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