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石道记咸平三年 北宋 · 释崇达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
(上阙)造书契,于是乎二籍生焉;
夏后氏别九州、尊山川,于是乎其(阙)术由于彼(阙)昌失人□亡即(阙)大师敏□,斯其人也,徵乎前史,况于义欤!
师本洛阳俗姓高氏,祖□出书,割爱(阙)(阙)师督道,承龙作凤,处众而倜傥不羁,事佛而精进匪倦。
顷岁奉寺,缁侣举□,兼少请□,层出(阙)毕乎峭拔,晴汉壮丽(阙)
千载愈盛,才修梓匠,措意禹门
顾石道以陈残,起□征而整葺。
矧自太平兴国癸未岁五月,□水(阙)止人居,□□漂溺,坦路崩陷,巨石欹倾。
逾月已来,杜绝往复,益□□倒,彻断角伤,此□□诚非奇士□可兴修焉。
惠大师及入告于□中尹□□中□公蒋叙□□□而言曰,欲采次南废,捣石脚添砌于石道,焉敢□专□恻听□□一□相弥其是兴工□属昌时罗什□遇秦主道苻至鉴如满□□白公事□像缘,堪患邂逅。
雍熙四年丁亥岁二月(阙)首长时部轺约三十工,暑雨祁寒,曾无暇□,锤凿斡□□□□□(阙)饮□者差肩而至,畚插者陈力而□,以□易□□馀一□焉。
至端拱已来,首尾三载,厥功已就,大路坦□,遍会禹门
给园缁侣,净修品餗,以庆赞之足(阙)熙□□□□淈之难乘路之流□□□焉,符太平之道。
而又巨唐德宗贞元岁,有卞泉蓝若法□□□□□勤德僧修石道。
彼一时也,扶危济□,著大□焉;
此一时也,希颜,谅前□□。
噫,□□□利今(阙)国路通于栈阁,邓艾之疏凿也。
今通惠大师枪梗□气,启㥽惋心,施一劳永逸之勤,□□□□虞□□,今千古其□理(阙)分□席□□。
爱同□寺之居,夙慕中庸之□,叨承见(阙)翠□之辞难□□常中岳浪□长河不□斯文垂于永世
大宋咸平三年□月□□□日矣(阙)
功缘非思□□□勾当僧栖演(阙)字巨(阙)张严。
按:《文物》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资圣寺牒碑天禧四年四月 北宋 · 释法惠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二
中书门下资圣寺泽州晋城县古永建寺,牒奉敕宜赐「资圣寺」为额。
牒至,准敕,故牒。
天禧四年正月六日牒。
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
泽州资圣寺:准敕右具如前。
事须连录敕黄帖资圣寺,准敕命指挥,赐「资圣寺」为额者。
天禧四年正月日牒。
司户参军世隆录事参军杨从善,推官王贲判官苑孚,朝请大夫、行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军州兼管内劝农事护军、赐绯鱼袋、借紫孔式。
大阳村古永建寺者,累代修崇,未谐名额。
昨去天禧四载正月六日,伏蒙皇恩特赐牌额,号「资圣寺」为额者。
虑山谷之改转,星河而迁移,故刊壁铭,用记岁华。
大宋天禧四载岁次庚申四月壬午朔,二十八日工毕记。
寺主、讲《法华经》僧法惠,讲《上生经》僧法海,书字僧普信,堂内尚座僧法爽,僧惠光,僧遇江、云先、云坚、云聪、云□、云清,行者七儿、应儿。
镌字人刘颢。
永乐教院记 北宋 · 罗适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九、光绪《宁海县志》卷二一
余成童时,好读书,而乡中无文籍。
乡先生朱叟绛世传《论语》、《毛诗》,皆无注解。
余手写读之,茫然不知义旨之罅隙,唯永叹而已。
庆历中僧智贤师、禹昭师,皆里释之秀者,同游钱塘,传智者教,以馀力事明静大师
贤通儒书,能讲五经、《论语》。
二师性明敏,志坚而气刚,各以儒释二家自负,不少下人。
余因得与二师游,假其书,叩其论议,日浸淫开发,闻此达彼,由是知圣贤之门墙,有可入者。
遂寻师访友,以终所业。
余知经术之为乐,权舆于二师也。
熙宁初,余以赴泗水,去乡凡二十有五年。
元祐六年,始按刑二浙。
明年春,抵乡曲,智贤已谢世,惟禹昭师迓余于王爱岭。
师虽雪眉松骨,老瘦成翁,其神清气,俨然若昔时。
叙别话旧,伤往而感来,遂相与泫然流涕。
师且告余曰:「此去东南三里,即蒋山,其院名永乐,老身之故栖也。
愿公临之」。
因与之踏云蹑翠,入长松之径,登堂皇,卷帘四顾,美乎哉,前岩后峰,左冈右陇,流泉若蛇,盘屈而东注。
东北有峰最高曰石柱,师曰:「以多大楞名之也」。
是时春色在物,夕阳满山,野花开而百鸟啼,微风起而白云乱,幽芳可𬅁,逸兴俄生。
于是与师扶栏握手,相顾而笑,论无生之法,尽涤有虑之尘。
缘言皆投机,默而心喻,何必须过虎溪然后称陶潜远大师之忘形也与?
明日归溪南,师录其建院之因求作记,且曰:「蒋山者,人蒋珏之后,讳政字文通,避地居此,人以名。
梁天监中舍宅为海云寺,隋改曰海月。
唐末两为兵寇所焚,钱氏乾符中,乡人王惠僧道隆兴之,吴越王易名永安
本朝淳化中,贞惠大师常觉亦增葺焉。
治平初,赐今额」。
禹昭顾宇之已隳,劝檀那之植福。
有麻氏者,鸠信士,率财力,新大殿,作山门,次建法堂、僧堂、方丈、僧房、厨库及宾客之馆,凡七十楹,皆撤旧成新,易卑为高。
熙宁五年,终元祐八年
功告毕,余得师所录,久弗暇书。
易路畿右,坐颍昌府久要堂窃思之,自余登第三纪矣,乡曲少年,无登第者,亦无僧以儒释学自负如二师者,然则山川秀气,岂绝于吾党也?
必将有豪杰之士,发愤自奋,或儒或释,扬名天下者矣。
然则余老矣,不知能及其见否也?
因取其所录暨余与二师相遇之始末及前日归乡之新事,载之鄙文,使吾党少年他日观吾文,知我起白屋之艰。
若在故旧之难忘,能自激昂,以成厥志,此余作记之微意。
其院之畛域,则纪于碑阴云尔。
按:《赤城志》卷二九,台州丛书本。
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补编)1074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法惠寺
立著巫娥多少时,安排云雨待清词。
酒酣鲁叟频相忆,曲罢周郎尚不知
海鹞无踪飞过速,云龙有报发来迟。
从今莫入寻春会,为欠梅花一首诗。
浣溪沙 其一 公守湖。辛未上元日,作会于伽蓝中,时长老法惠在坐。时有献剪袈花彩甚奇,谓有初春之兴。因作二首,寄袁公济1091年1月15日 北宋 · 苏轼
 押庚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伽蓝院
雪颔霜髯不自惊。
更将剪䌽发春荣。
羞颜未醉已先赪。

唱黄鸡白发,且呼张丈殷兄
有人归去欲卿卿
浣溪沙 公守湖。辛未上元日,作会于伽蓝中,时长老法惠在坐。时有献剪袈花彩甚奇,谓有初春之兴。因作二首,寄袁公济1091年1月15日 北宋 · 苏轼
 押庚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料峭东风翠幕惊。
云何不饮对公荣
水晶盘莹玉鳞赪。

花影莫孤三夜月,朱颜未称五年兄
翰林子墨主人卿。
郴行录 其二 北宋 · 张舜民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八、《画墁集》卷八
丁巳泊镇岸,自入龙峰港,趣蕲州四十里,港口依山有寺,丛翠可爱。
戊午发蕲口,顺风。
东岸行,临岸皆小山培塿,可二十里抛西岸,可三十里过新野夹上口,又五里过道士矶、散花洲
舟过矶上,风势方急,为山所转,帆或倒掩,船即回旋,久之方能整行。
惟此与马当山有风,乃山势使然也。
辛酉晴,风逆。
循北岸牵行可十馀里,过巴河口,北岸无山平旷,南岸培塿童秃;
又十里至菜园,步以风止。
此距黄州五里,南岸下江中有石如伏牛,曰节度石。
舟人云:「或者重载而下,此石往往触而覆之,谓节度者,戒之也」。
壬戌,早次黄州,见知州大夫杨寀、通判承议孟震团练副使苏轼,会于子瞻所居,晚食于子瞻东坡雪堂
子瞻坐诗狱谪此已数年。
黄之士人出钱于州之城东隅地筑矶,乃周瑜曹操之所。
州在大江之湄,北附黄岗,地形高下,公府居民极于萧条,知州厅事敝陋,大不胜处。
国朝王禹偁尝谪此。
丙寅,招苏子瞻武昌樊山
山之巅有郊天台,即孙权即位郊天之处。
食罢,移舟离黄州,泊对岸樊溪口苏子瞻以舟涉江,同诣武昌县
县在樊溪之东,隔樊山五里许,即吴之西都,有吴王城
县令李观、佐吴亮、严𡵓及子瞻诸人游武昌樊山,步出西门,涉寒溪,迤逦步上。
凡两寺,在山中景致幽邃,下寺有观音泉,澄澈可爱。
丁卯,会食李令宅,射于县圃。
苏子瞻言近获一鱼,似鲇而四足,能履地而行,不敢杀,复纵之江中;
或曰此鲵鱼也。
鄂州城孙权所创,与润州子城金陵覆舟山城、武昌吴王城制作一体,皆因山附险,止开二门,周环不过三二里,乃知古人为城欲牢不欲广也。
丙子会,群登石城。
最西临江,即黄鹤、白云,最东即头陀寺
寺与楼下枕大江,对瞰汉阳,江中即鹦鹉洲黄祖祢衡之所;
上接湖湘,下临沔汉,乃古今绝景也。
白云、黄鹤楼者,取费袆上升之地,仙洞尚存,袆始乘白云而去,久之复乘黄鹤而归也。
汉口少南,即故汉阳军,军今废为县。
军西附城,有山浑然独起,即大别山,《禹贡》所谓过三澨至于大别也。
戊寅阴。
早率檀宣义魏夫人阁。
观在庙之西南山麓,少上半里许,据大石作屋,规模颇狭;
阁上为二女人像,云麻姑魏夫人也。
夫人晋魏舒之女,故尝嫁为王氏妇,生息男女,既而学道升仙,《列仙》自有传。
阁前有二石相重,上石如菌形,可半间屋,谓之乘云化石;
下石如棋盘,为上石所压而破分为二,相著处才可数寸,下临溪,望之如坠,至为危险。
以碗酌水置之石上,一指微按之,水即动摇,以两手极力推托,水复不动,传云魏夫人麻姑麻姑山乘此石飞空而至,又云乃所乘之云及地而化为石也。
己卯夜雨,至旦少霁。
解舟顺风西南行十馀里,过五家洲。
江流两山之閒,势尤偪狭而水急,非迅风不可上;
又五里过雷家步石岸,有寺名兜率,云韦宙所建。
庚辰雨雪,循岸牵行,宛转二十馀里,过思塘铺,有庙,曰思唐相公,不知为何神也?
癸未,循丁家洲北岸牵行,可二十里过昭坎,为正南行,少间风作,西北来,势横掩岸,吹使船侧。
可二十里次茅州洑,居人云:旧无此洑,昨六月内,一夕无风,但水汇所成。
昨夕丁家洲夜半水发,浪急崖崩,舟人云下有蛟蜃所作也,然自鄂以南,江无完岸。
丙戌,观万石船,船形制圆短,如三间大屋,户出其背,中甚华饰,登降以梯级,非甚大风不行。
钱载二千万贯,米载一万二千石。
岳州,日方辰巳间行一百二十馀里。
知州大夫黄休,晚登岳阳楼,即岳州之西门也。
下临湖水,北望荆江,自西北流东南,至岳州城下与湖水合而东流,始为大江
凡绝湖而西南趋鼎澧,西北趋荆峡,一湖之间,分此四路也。
每岁十月以后,四月以前,水落洲生,四江可辨;
馀时弥漫云涯相浃,日月出没,皆在其中。
望水中如覆斗者,即君山也。
岳州西南,山势如覆舟,东连众山而孤绝;
山之南即石桥港,舟行缓急避风之地。
辛卯,登岳阳楼
楼有牌极大,乃前知州李观所记吕洞宾事迹。
李先知贺州,日有道士相访,自言遇吕先生,诵其《过岳州》诗云:「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始亦不知其由,其后李为岳州,有白鹤寺僧见过,道吕先生题老松诗,与道士之言相符。
吕憩于寺前松下,有老人自松梢冉冉而下,致恭于吕,吕问之为何?
乃曰某之精也。
今见先生过,礼当候见,因书二绝句于寺前壁间:「独自行兮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
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又云:「朝游百越暮三吴,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醉吟飞过洞庭湖」。
郡人因构亭名曰吕仙亭云。
据图志,岳阳楼经始于张燕公,终唐之世,屡圮皆完葺。
庆历中滕宗谅谪守,始大加增饰,规制宏敞,甲冠上流,取宋梁以来所题诗记,刻石于夹楼。
壬辰,群食于岳阳楼
坐客有杨维承议者,乃鼎州人,能言武陵之事。
前后上升者凡六人,一洞天,二福地;
桃源观有二乌,自晋太康以来见之,驯扰山林中。
中閒改换,不可知也,然二乌如故,其馀乌雀服之。
每有游人贵客,未及数十里,乌已先报之。
近岁为人猎去其一,即时复有一乌充之。
天庆观木柱上有「谢仙火」三字,体兼篆隶,皆倒书,入木至寸,笔画雄劲,非人力所能为,然莫究其端。
或云永州何仙姑道幽隐事,因走人具事致问,既还报云:此雷部中火神也。
兄弟三人形质如墨,然其长各不过三尺,此用铁笔倒书也。
既再使人就书验之,一如所报。
天庆观西庑有石刻二诗,词致清婉。
其道人云:至道中有卖墨人,仪状雄伟,尝此游息,一日于扉上题诗二绝句而去,或云吕洞宾所书也。
郡人争刳之以治病,今字字刳痕深寸馀而墨迹不灭。
癸巳,次晚洲。
洲上平广,土壤如北方,居人止一两家。
自朱洲之西,水中处处有三石,形如坏冢,土人谓之黄牛石,出没水中,颇为舟船行旅之患,过者避之。
行次晚洲,有诗云:「腊月遭霖雨,孤舟舣暮滩。
数声归雁断,半岭野梅残。
无复论偕老,何时展急难?
江湖卧周岁,此夕最难安」。
甲午,早发岳州
东山又五里许,过阁子湖口,即灉湖也。
《尔雅》所谓春夏有水,无水,曰灉也。
张燕公幕府题灉诗甚多,在岳阳楼上。
顺风放湖,是时冬深水落,港浦可辨。
东岸向西南行十里许,过灵妃庙,在东山下水次,极望甚远。
过扁担山,势如覆舟,东连众山而孤绝,上有小塔,望之岿然,曰哑女塔。
昔有士人女生数岁而不能言,一日涉湖,女见塔即语其父母,故名曰哑女塔。
巴陵以南,渔者皆用连网罩水中,延袤可一二百步,有如城郭,谓之栏滩网。
过巴溪十里许曰鹅洲,以风急止鹅洲下。
丙申,阴晦欲雪,岸洪宛转,尚未全出,湖中午际,风微雨作。
可十五馀里,东岸始有人烟。
曰龙渥,水色极深,乃湘水也。
有水自东出,曰归义江口
入口十许里,即汨罗也。
一水中分,南曰汨,北曰罗,洲上有忠洁侯庙,即三闾大夫也。
东望培塿,迤逦林薄,曰鹿角,有巡检司
又十馀里,西岸有沙洲,堆阜隆起,即青草庙。
下有一湖,湖之中有此洲,南名青草,北名洞庭,所谓重湖也。
申后次庙下,舟人展贺,大率南行至此,北行者至庐,舟人皆致贺,以其万里江湖,至此方保平善也,乘舟人当有酒肉之赐。
庙居洲上,南向;
门内一排三殿,中曰劝善太师,乃一僧像;
西曰安流大王,东曰昭灵大王
劝善,即泗洲大圣也;
昭灵,马援也;
安流者,莫知其为谁?
小碣一,乃梁开平中马殷所建,然堂庑颓圮,湫溢为甚。
西殿有一铁锅,可容五斗许,下有木刻龙头三锅,上有字云:准宣铸利州黑龙船上铁锅。
祝云:此二物自川峡流下,自湖中溯流至庙也。
庙外有巡检司,居民十数家,以渔钓为业;
樟木数百株,径数围,遍覆洲上,冬青可爱。
是夜船上不敢打更,提举舟人云:「庙中自打更报牌也」。
夜深倾听,亦有所闻。
青草湖旁有朱陵洞,亦谓之朱陵仙府,有唐人题刻散满岩上,岁久荒凉。
至庆历中,因其地建为石鼓书院,虽略为规制,然僻在江郊;
又三寒露,学者未尝游焉,唯守将之好事者岁时一为登览。
燕游之地黄陵庙,即舜二妃,榜曰懿节
庭宇湫隘,竹木蓊郁,二妃并坐,傍设舜像。
马殷尝加营葺,退之记,沈传师书。
碑石讹剥,更以石模刻之,字体多失。
诗云:「青草仍残照,黄陵一望中。
壁书迁客泪,帘卷过湖风。
斑竹犹浅,苍梧莫穷。
年年秋水上,瑶瑟伴惊鸿」。
癸卯,逆风循西岸牵行可五里,有江自东南出,其大与湘江等,曰浏阳江
西岸有庙曰三沙,榜曰武威王,石刻乃天祐二年马殷为马援建而远祖之也。
甲子,晴无风。
潭州,循西岸牵行,舣舟王公亭,奠南岳行祠,游岳麓;
升中洞真观,谒汉文帝岳麓书院、塔院。
大抵诸寺相邻,惟升中寺最高,宛转登陟,可百馀步。
门外小溪激射竹木,其声泠然,稍稍露石角。
寺后有法华台,高绝山顶,僧法崇者笺《法华经》于此。
槱数本,其大如,云陶士衡手植也。
王公亭,湖民为王宰少卿所立。
洞真观记》云:「邓固人上升之所」。
岳麓书院孔子堂、御书阁,堂庑尚完,清泉经流堂下,景意极于潇湘。
升中寺法华台下有白鹤泉,涓涓有声,味极甘冷。
橘洲湘江中,南北与城等,有巡检司、僧寺两三所,居民业渔者数百家,景物最佳处。
秦少游藤州,其子护丧,藁殡潭州黄鲁直有诗云:「长眠橘洲风雨寒」。
丁卯晴无风,抛东岸,牵行五里许过车子矶。
西岸有小山,又行十里过昭潭,其水澄湛如墨,俗云傍通江南
壬申,夜大雨。
顺风行五里许,水中多乱石,三十里至昭灵滩,有昭灵庙。
凡四滩,皆行乱石中,而复湍急,自三门船上执色倡道皆土人,谓之滩子,舟人束手,一不与焉。
官舟过者,击鼓呼之,即时来集舟上,至昭灵出滩,方各舍去,在湘中最为险处。
癸酉十月朔,抛西岸;
十里许,江转自西来,北望武口,又三十里过青山矶,临岸培塿。
丙子如岳下,出衡山县西门,长松高下,夹道三十馀里。
或云三十里,马希萼所植,马长而无髭,遂祷于岳神,种松而髭生。
丁丑阴,朝谒岳祠,退食真君观,谒北门侍郎神位,食后率檀宣义登山。
岳西渡小涧,以转轴轿子,迤逦挽行。
路皆直上,略无盘曲。
一轿至十馀夫方可举而前,可里许至石桥,亦谓之石梯,凿成阶级,长可二十馀步,必履而登之。
其石每在山之面蔽路,凿乃能通也。
其端有小寺,可数楹,谓之石桥寺,乃游人憩足之所,主僧必具茶食。
又登陟可五里许,左之福岩,右之南台寺,在福岩之下,峰侧架空为之,制作奇巧,殿堂皆板瓦,宛转下上,始能及奥。
梁天监中,惠海法师始开而居之,其后六祖之徒惠迁筑庵于石上,人谓之石头和尚,死谥无际大师,塔号见裴休书榜,尚在庭中。
有石如案,乃无际落发之所,庞居士亦曾居之。
西隅有寿星殿,内有木根如龟形,有水泉涓涓,寺众仰给其源,曰洗钵池,亦石头故物也。
主僧维圣,嘉州人,居此十馀年,质重可嘉。
子雨,晚往花药山寺浴,其山则州城之南,培塿竹木可周数百步;
其寺则居怀抱之中,寺后有回雁峰,高可数百步,俯见城邑;
其上有面岳亭,北望衡山之阳,有如屏扆。
陷池五里许至汤泉,在涧底,大如车轮,热不可插手,稍稍下流,始可盥濯,浸溉田亩,流数里。
左右山径偪侧,略无与人之地,瘴岭蛮溪亦有此泉,渴饮猿鸟,污濯侬徭,物同而其致异,亦可叹也。
陷池过岭少南,下有清池,隐出山腹,泓澄可二十亩,即是也。
传云:昔有万氏居此,一日雷雨,全家沦陷,遂为此池。
故当时有谣言,当陷万家,万氏一家当之。
今岁旱,则以牛数十淘搅其中,或能致雨。
郴之通惠禅师院,有唐杨惠之手塑九子母一堂,每躯自地坐立,不以床具,至于装绘采饰,皆以纯色,不甚华彩,开户𢥠然,观者皆以为生动也。
嘉祐中大卿解程守郴,率僚属同观。
,朴野士也,见其生态,俾具工以彩饰之,又欲以俸钱作床坐而荐之,以命主僧,僧不从,解怒,欲加之罪。
僧曰:「吃棒不辞,可惜坏了四百年手迹,而损大卿好事之名」。
解竟不能夺而止。
马默单州人,气干老而不衰,言广西事甚详;
熙宁中邕州未陷覆,常有怪异大蛇见,若瓮粗,重八十斤,食猪几尽;
州衙厅前井中白气干霄,蝴蝶无数飞集林木上,不久陷覆。
今复完葺,然寺中泥佛手足常动。
城下郁江旧浑浊,上人云:「清则有兵」。
今已清,有二龟伏其下,鳞甲可数。
曹谷能星历数术,言事如神,为王钦若作《知命书》云:「七十年中一一加,弄珠滩上贵堪誇。
碧油幢下闻啼鸟,千日徵还上汉槎」。
钦若年七十二,建节知襄州,正得一千日召还。
又云:「周匝将临壬戌岁定鼎门前春色异。
一千日止少三还,再入和羹宜尽瘁」。
其后钦若西京,得七百日再入,卒于政府,尽瘁谓卒,乃壬戌岁也。
又云:「临去尚犹闻禁漏,异姓嘉名在史书」。
王死在京,是时夜漏将尽,无子,女婿张瑰主后事。
又与冯拯作书云:「太常乐阕,都门遇雪」。
葬在刘太后丧中,不给卤簿,是日大雪
鬼门关在山岭上,凿石通路,崖壁如削,虽盛夏亦凛然寒凉。
金山在水中,岭岫崛起,有类金山,自馀亭榭基址甚多,竹木侵云,游者竟日乃可尽也。
大藏经纲目指要录五利五报述 北宋 · 释惟白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三
崇宁二年癸未春,得上旨游天台
中秋后三日,至婺州金华智者禅寺,阅《大藏经》。
仲冬一日丁丑,援笔撮其要义。
次年甲申仲春三日丁未毕之,计二十馀万字。
因而述曰:且寡闻比丘不足以为人师表者,古今圣贤共所深诫之格言也,故集斯《大藏经律论传记纲目指要》,以资多闻者,举扬应其机器耳。
况如来圣教若大海浩渺无涯,待举一因一缘,何由便见也。
今于四百八十函,则函函标其部号;
五千馀卷,则卷卷分其品目。
便启函开卷,即见其缘起耳。
然所集者,其利有五:
一、宗师提唱者,得随宜开觉故。
何谓也?
向上玄枢,应乎大器,俯徇情性,在乎顺机。
故弘宗阐教,以方就圆,须假博闻,待乎来问。
故集斯录,益真接化贵言,有稽古道,取信于人也。
二、法师讲演者,资阐明训徒故。
何谓也?
传教者宜谈妙义,听习者专咨实理。
一部微言,必有所證。
或引经律论文,或考疏钞传记,略无所据,义理难信。
故集斯录,缓急證其驾说,使有端绪也。
三、乐于注撰者,助检阅引文故。
何谓也?
作歌颂者,赞扬妙道;
述疏钞者,发挥圣言。
临文引据,一事一缘,贵出典章,制不妄启。
故集斯录,以待伸纸操毫而无凝思也。
四、有缘看藏者,易晓品义故。
何谓也?
出家佛子,若曾听经谕,或参问知识,则一览圣教,其义了然。
既未然者,不了法味,则空益疲劳。
故集斯录,俾见大旨,然后披文,乃深入法藏也。
五、无因披教者,知藏乘要义故。
何谓也?
在家菩萨居仕宦者,致君泽民,职务骈冗;
处黎庶者,家业萦繁,公私逼迫,以故无因披阅藏教。
设若有暇,何处取经?
故集斯录,使人人知其法义,家家有大藏因缘,资乎种智而脱死生也。
然以斯五利,而报恩亦有五也。
一、国王恩者,威德普覆,令安然行道故。
何谓也?
恭念今上皇帝佛会菩萨,现为明君,慈育四生,崇隆三宝,诏谈祖道,序行续灯,希世遭逢,旷古未有。
如是圣恩,云何可报?
《经》云:「欲报君恩,当弘佛法」。
故集斯录,使佛法惠命无穷,则睿算国祚亦无穷也。
二、外护者,墙堑住持,得如意唱道故。
何谓也?
窃思二十馀年,三居禅刹,承御宝亲批,蒙朝廷降旨,皆出贵公特达敷奏。
或安全保佑,或以道吹嘘。
至如宰相天下具瞻,微赐顾接,终身荣幸,岂况揄扬赞道也。
其诸朝贵,铭在定心,斯须不忘,深念报德。
《经》云:「大臣者国之重镇,常系心祝愿」。
故集斯录,使佛法流通,助泽民天下。
三、父母者,顿割深爱,舍出家求道故。
何谓也?
缅惟生育,又付明师,授之以经书,教之以仁义,令从释访道,循方心契,玄源身长出离。
其如此也,何可报焉?
《经》云:「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
故集斯录,使佛法僧播以答劬劳,斯乎佛记也。
四、师长恩者,摄授教约,得参微契本故。
何谓也?
每想慈训,得度受业和尚也;
指心见性,明眼宗师也。
交肩道伴,则一瞬一扬知心,益友则一言一句警悟死生,资成解脱。
若斯厚德,如何可报?
《经》云:「欲报师,当说法度人」。
故集斯录,使佛法种智不断,以答法乳也。
五、檀越者,随乞供资,助成圣道故。
何谓也?
且原游方十七载,住持二十年,三处焚修,四事供给,资身资道,唯信唯檀。
上自越国大主、太尉张公,及内外朝贤,远近善友,皆同心向道,共成佛事。
如斯益我,何可报之?
《经》云:「了悟心性,通明佛法,报信施恩也」。
故集斯录,使佛法增盛,同成佛果耳。
然五报者,则报无所报,无报可报也。
其五利者,则利无所利,无利可利也。
具正法眼者,同为證焉。
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昭和法宝总目第二卷。
恭发愿文建中靖国元年十月 宋 · 张敦礼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八、建中靖国续灯录
越国大长公主妾,集庆军节度观察留后上柱国驸马都尉张敦礼,偕发虔诚,严备己俸,谨就杭州选工镂板,摹印《建中靖国续灯录》三十卷,目录三卷,以御制序冠其首,以臣惟白上皇帝书、臣敦礼上皇帝劄子,并蒙恩付受节次,录附于后,流布天下。
所集胜利,并为上赞皇图,祝严圣寿,永永万年,无穷无尽。
法界有情,同沾般若正因,共获金刚种智。
建中靖国元年十月天宁节日,臣张敦礼恭题。
勾当藏主沙门灵肇,同勾当圣泉寺法沙门绍登,都劝首住持传法沙门普明,前都劝首住持传法惠空大师冲真,劝首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陈赐,朝请大夫、知福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充福建路兵马钤辖柱国、借紫、请主参知政事元绛,證会灵应侯王。
法惠宗镜录1099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石门文字禅》卷二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净慈寺
龙胜菩萨曰:「众生心性,犹如利刀,唯用割泥,泥无所成,刀日就损」。
理体常妙,众生自粗能善用心,即合本妙。
余观世之人,疲精神于纸墨者,多从事于无用之学,皆以刀割泥者也。
明州翠岩僧法惠独施力写永明所撰《宗镜录》一百二十卷,与方广禅寺大法宝藏。
呜呼,师可谓善用其心者也。
夫能使天台、贤首、唯识三宗之旨趣,大乘深经六十卷妙义,西天此土三百家之法句,杂传要说契心之至理,镜为一心,心之所缘,笔之所及,常在现前,余以谓此道人即入摩诃衍遍知称性之海,即具普贤一真光明微尘数,不思议行门。
予幸得托名卷末,愿慈氏大士从知足天来,主龙华时,同闻此录,知今日自作随缘,其心非谬也。
书杭僧法惠事后见边郎中观音感应记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眼中铁弹不辞枯,眢井重波事亦殊。
不用三三前说法,要须六六后还珠。
太平禅寺佛殿记 宋 · 俞观能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乾道《四明图经》卷一○、四明文献考、民国《象山县志》卷三一
宣和五年八月十五日太平禅寺大佛殿成,妙高居士过而登之,因稽首曰:「昔我大父为大长者,家故饶财。
天禧中捐其金钱,率厥豪强,尝建斯殿,殆今百有馀年。
住持仲瑛易而新之,巍特高广,踰于旧制。
顾我家贫如石女,儿如焦谷芽,求其堪舍,一无所有。
念吾祖吾父诒厥后者,过庭有训,盈屋有书,种学绩文,罔敢堕失。
愿以文字施殿,用记永久」。
谨薰涤毫研而记之,曰:寺兴于建隆三年,甲乙相继,其徒至寡。
绍圣四年,释梵宣以十方住持,历昌粹、道辉,至瑛为四代。
自瑛之至也,辟田以足粒,导泉以广汲。
凡寺之宇,兴隳补弊,昔无今有。
日与其徒拈槌举拂,撞钟击鼓,作大佛事,于是太平为大禅刹。
视其殿则庳陋倾欹,不足以示尊显。
瑛曰:「是诚在我」。
时则有僧仲良,精进勇猛,志同谋协,共历檀越,劝导布施,靡不翕从。
裒其资金,抡材命工,不踰期年,迄新宝殿。
去庳就爽,斥隘成廓,而其殿中释迦牟尼、文殊、普贤、难陀、迦叶相,安好严妙,光辉映发。
见者闻者,生大欢喜。
时有比丘作如是言:「我佛如来昔现世时,于摩揭提国菩提场中成等正觉,殿曰普光
时有文殊说十信法,上升须弥,殿曰妙胜。
时有法惠说十种住,升夜摩天,殿曰宝庄严。
时功德林说十行法,升兜率天,殿曰一切妙宝庄严。
时金刚幢说修学去来见在一切佛,回向在它,化自在天,殿曰摩尼宝。
时金刚藏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
今此宝殿,妙好严特,名字何等,当说何法,愿为敷演」。
居士告言:「佛子智身寥廓,遍周十方法界,圆融终始无际。
是以如来正觉初成,九天同届,普光一集,十处咸登。
今古无差,旧新一念,故不离果德大宅。
普应十方,而为一时一会,本无去来。
则汝今者,自心之力,念念之中,信知此身与十方诸佛齐成正觉,转正法轮,则普光即殿,殿即普光
既信此心住于佛,住法界空虚,广大无二,则妙胜即殿,殿即妙胜。
学三世佛,常行万行,利益众生,不可思议,则宝庄严即殿,殿即宝庄严。
发广大愿,充满法界,救护众生,智慧自在,则妙宝即殿,殿即妙宝。
住菩萨,住入佛智地,究竟修行,成最上道,则摩尼宝即殿,殿即摩尼宝。
如是言之,则帝网重重,鉴象相入,不动智佛,常坐道场,诸大菩萨游戏三昧,则此殿者当何名为?
汝其谛观,作正思惟,普光法堂,正在此处」。
时诸大众闻居士言,得未曾有,作是言:「善哉居士,快说法要!
我等今者信解受持,愿并书之,作将来眼」。
居士曰:「不亦善乎」!
宣和六年十一月望日,俞观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