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上林苑令箴 西汉 · 扬雄
四言诗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四
茫茫大田(《文选·东京赋》注、《御览》作「天田」),芃芃作谷
山有径陆(《御览》作「陵陆」),野有林麓。
夷原污薮,禽兽攸伏。
鱼鳖以时,刍荛咸殖。
国以殷富,民以家给。
昔在帝羿,共田径游。
弧矢是尚,而射夫封猪。
不顾于愆,卒遇后忧。
是以田获三驱,不可过差。
麀鹿攸伏,不如德至。
衡臣司虞,敢告执指(《古文苑》、《御览》二百三十二。)
谨案:《后汉·胡广传》,初扬雄依《虞箴》作十二州、二十五《官箴》,其《九箴》亡阙,后涿郡崔骃及子瑗,又临邑侯刘騊駼增补十六篇,广复继作四篇,乃悉撰次首目,名曰《百官箴》,凡四十八篇。如传此言,则子云仅存《二十八》,今遍索群书,除《初学记》之《润州》、《御览》之《河南尹》显误不录外,得《州》十二,《官箴》二十一,凡三十三,视东汉时多出五箴,纵使司空尚书太常博士四箴可属崔骃崔瑗,仍多出一,与《胡广传》未合,猝求其故而不得。覆审乃明,所谓亡阙者,谓有亡有阙,侍中太史令国三老太乐令太官令五箴多阙文,其四箴亡,故云九箴亡阙也。《百官箴》收整篇不收残篇,故子云仅二十八篇,群书征引据本集,本集整篇残篇兼载,故有三十三篇,其司空尚书太常博士四箴,《艺文类聚》作扬雄,必可据信也。
顺阳吏民为刘陶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后汉书》曰:刘陶字子奇颍川颍阴人。注北贞王勃之后。桓帝时。举孝廉。除顺阳长。县多奸猾。到官宣募吏民。有气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得数百人。皆严兵待命。于是覆案奸轨。所按发若神。以病免。吏民思而歌之。
悒然不乐,思我刘君
何时复来,安此下民(《白帖》作人。○《后汉书》本传。《水经注》淮水注作童谣歌。《类聚》十九、五十。《白帖》十二、四十。《御览》二百六十七、四百六十五。《乐府诗集》八十五及《诗纪》作刘君歌。《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顺阳民歌。逯案。《类聚》引谢承《后汉书》、《御览》引《后汉书》。刘陶刘騊駼刘陶駼。又顺阳谢承《后汉书》作摐阳。稍不同。)
东观汉记序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四、《罗鄂州小集》卷六、《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二二、《潨川足徵录》序五、《南宋文范》卷四九、《皕宋楼藏书志》卷二九
愿闻之上蔡任𣲸《文源》曰:「𣲸家旧有《东观汉记》四十三卷,丙子渡江亡去。
后得蜀本,错误殆不可读。
秘阁本雠校删著为八篇,洎见唐诸儒所引参之,以袁宏《后汉纪》、范晔《后汉书》粗为全具,其疑以待博洽君子」。
显宗班固兰台令史,迁为郎,撰光武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
永宁元年太后又诏刘珍刘騊駼建武以来名臣传,今此记所存皆建武事,岂騊駼邪?
其文间类《前汉书》,又传后所题有太史官曰、有序曰者,此班、刘之所为分也。
传,不载成书卷目,《隋书·经籍志》称刘珍所撰《汉记》百四十三卷,新旧《唐书·经籍》、《艺文志》皆百二十七卷,吴兢所藏与官书卷同,刘知几所有仅百十四篇。
本朝欧阳公尝欲求于海外,后复散亡,今所存才此耳,岂不惜哉!
然后汉成书自刘珍谢承薛莹司马彪华峤谢忱、袁崧、刘义庆萧子显,凡九家,唯华峤《汉记》,逮范晔总载诸家而成书,亦以华峤为主。
后之欲考《汉记》者,于范氏之书犹有取焉。
《文源》之言既然,愿以为此书乃汉世史臣亲记见闻,而袁、范出魏晋后,以世揆之,不得为比。
高密侯一传,而纲领见矣。
书虽不全,当共存录,因刻板于江夏郡
篇中往往有唐武后时字,不欲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