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镇戎军沿边机务疏咸平四年十二月 北宋 · 李继和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宋史》卷二五七《李继和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三、道光《镇原县志》卷一八
镇戎军为泾、原、仪、渭北面捍蔽,又为环、庆、原、渭、仪、秦熟户所依,正当回鹘、西凉、六谷、吐蕃、咩逋、贱遇、马臧、梁家诸族之路。
自置军已来,克张边备,方于至道中所葺,今已数倍。
诚能常用步骑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茍有缓急,会于此军,并力击贼,则贼必不敢过此军;
则缘边民户不废耕织,熟户老幼有所归宿。
此军茍废,则过此新城,止皆废垒。
有数路来寇:若自陇山下南去,则由三白堡入仪州制胜关;
自瓦亭路南去,则由弹筝峡入渭州安国镇
青石岭东南去,则由小卢、大卢、潘谷潘原县
若至潘原而西则入渭州,东则入泾州
若自青石岭公主泉南去,则由东山砦故彭阳城西并入原州
其馀细路不可尽数。
如以五千骑,令四州各为备禦,不相会合,则兵势分而力不足禦矣。
故置此城以扼要路。
即令自灵、环、庆、鄜、延、石、隰、麟、府等州以外河曲之地,皆属于贼,若更攻陷灵州,西取回鹘,则吐蕃震惧,皆为吞噬,西北边民,将受驱劫。
若以可惜之地,甘受贼攻,便思委弃,以为良策,是则有尽之地,不能供无已之求也。
臣虑议者以调发刍粮扰民为言,则此军所费,止出四州,地里非遥,输送甚易。
刘琮方兴屯田,屯田若成,入中有备,则四州税物,亦不须得。
况今继迁强盛,有踰曩日。
灵州至原、渭、仪州界,次更取𨫼子山以西接环州山内及平夏,次并黄河以东以南、陇山内外接仪州界,及灵州北河外。
蕃部约数十万帐,贼来足以斗敌,贼迁未盛,不敢深入。
今则灵州北河外、镇戎军环州并北彻灵武、平夏及山外黄河以东族帐,悉为继迁所吞,纵有一二十族,残破奔迸,事力十无二三。
自官军瀚海失利,贼愈猖狂,吐蕃震惧,绝无斗志。
兼以咸平二年镇戎后,继迁往来侵掠军界蕃族,南至渭州安国镇北一二十里,西至南市界三百馀里,便于萧关屯聚万子、米逋、西鼠等三界,以胁原、渭、灵、环熟户,常时族帐谋归贼者甚多。
赖圣谋深远,不惑群议,复置此军,一年以来,蕃部咸已安集,边民无复愁苦。
以此较之,则存废之说,相去万倍矣。
灵州远绝,居常非有尺布斗粟以供王府,今关西老幼,疲苦转饷,所以不可弃者,诚恐滋大贼势,使继迁西取秦界之群蕃,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何以枝梧。
昨朝廷访问臣送刍粮道路,臣欲自萧关镇戎城寨,西就胡卢河川运送。
但恐灵州食尽,或至不守,清远固亦难保,青冈、白马曷足禦捍,则环州便为极边。
若贼从萧关武延、石门路镇戎,纵有五六七千兵,亦恐不敌,即回鹘、西凉路亦断绝。
伏见咸平三年诏书,缘边不得出兵生事蕃夷,盖谓贼如猛兽,不怫其心,必且不动。
臣愚虑此贼他日愈炽,不若听骁将锐旅屡入其境,彼或聚兵自固,则勿与斗,妖党才散,则令掩击。
如此则王师逸而贼兵劳,贼心内离,然后大举。
灵州孤垒,戍守最苦,望比他州尤加存恤。
且守边之臣,内忧家属之窘乏,外忧奸邪之憎毁。
忧家则思为不廉,忧身则思为退迹,思不廉则官局不治,思退迹则庶事无心,欲其奋不顾身,令出惟行,不可得已。
良由赏未厚、恩未深也。
赏厚则人无顾内之忧,恩深则士有效死之志。
古之帝王皆悬爵赏以拔英俊,卒能成大功。
大凡君子求名,小人徇利。
臣为儿童时,尝闻齐州防禦使李汉超守关南,齐州州城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非次赏赉,动及千万。
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算,当时有以此事达于太祖者,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汉超居则营生,战则誓死,赀产厚则心有所系,必死战则必动有成绩。
故毕太祖之世,一方为之安静。
今如汉超之材固亦不少,茍能用皇祖之遗法,选择英杰,使守灵武,高官厚赏,不吝先与。
往日,留半奉给其家,半奉资其用,然后可以责洁廉之节,保必胜之功也。
又戎事内制,或失权宜,汉时渤海盗起,龚遂太守,尚听便宜从事
渤海,汉之内地,盗贼,国之饥民;
灵武绝塞,西鄙强戎,又非渤海之比。
茍许其专制,则无失事机,纵有营私冒利,民政不举,亦乞不问。
用将之术,异于他官,贪勇知愚,无不皆录,但使法宽而人有所慕,则久居者安心展体,竭材尽虑,何患灵州之不可守哉?
又朝廷比禁青盐,甚为允惬。
或闻议者欲开其禁。
且盐之不入中土,困贼之良策也。
今若谓粮食自蕃界来,虽盐禁不能困贼,此鬻盐行贿者之妄谈也。
不入贼境,而入于边廪,其利甚明。
况汉地不食青盐,熟户亦不入蕃界博易,所禁者非徒粮食也,至于兵甲皮干之物,其名益多。
以朝廷雄富,犹言摘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军须。
况蕃戎所赖,止在青盐,禁之岂不困哉?
望固守前诏为便。
采芡通判微之携种种之,次年大盛) 北宋 · 文同
芡盘团团开碧轮,城东壕中如叠鳞。
汉南父老旧不识,日日岸上多少人。
骈头鬅𩃭露秋熟,绿刺红针割寒玉。
提笼当筵破紫苞,老蚌一开珠一掬。
吹台北下凝祥池,圃田东边仆射陂。
如今两处尽堙没,异日此地名应驰。
物贵新成味尤美,可惜飘零还入水。
料得明年转更多,一匝清波流(原作子,据四库本改,《宋诗钞》作珠)
王知白秀才跂贤亭呈同游余万二君 北宋 · 郭祥正
 押词韵第八部
凿山构亭邻北郊,志慕贤哲忘喧呶。
豁然千里开林梢,地势不得藏嵌坳。
三峰重楼排卦爻,二溪聱浪飞怒蛟。
渔翁捕鱼船尾敲,稚子锤塼争胜抛。
小塘圆沙来雁鵁,茂间错黄金包。
主人情深漆与胶,美酒旋漉罗珍肴。
亦有麟脯脍海鲛,痒背只欠麻姑抓。
浮生胡为长系匏,不蹈圣城徒譊譊。
窃甘禄食忧谤嘲,有若夜鼠防饥猫。
羡君脱屣心无殽,笑傲自足追由巢。
猛饮未彻鸡鸣嘐,新诗下笔论卷抄。
余君酒量辞(道光本作同)斗筲,醉帽堕地垂鬓髾。
万子能禅誇悟泡,我独爱酒流涎交,同趋至乐情何聱。
士特栽果十首 其六 石榴 宋 · 刘子翚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庭榴结实垫芳丛,一夜飞霜染茜容。
万子同胞无异质,金房玉隔谩重重。
三藏 南宋 · 李石
沉黎厅前三藏,老虎须牙龙甲皮。
我来与国惜乔木,尚幸出屋繁孙枝。
春风千花玉叶碎,秋日万子金圆垂。
问禅谁是柏树子,听讼漫逐棠阴移。
雪香楼头终日坐,纸尾自书三百颗。
他时若问相公,我为改名罗汉果(自注:俗多讳,以三藏刀。予欲改名为罗汉果,以便俗讳。)
孟子讲义序 南宋 · 林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拙斋文集》卷一六、《经义考》卷二三四
孟子》、《论语》皆先圣之法言,学者之要道也。
然《孟子》之书大抵推明《论语》之意,故学《论语》者当自《孟子》始。
七篇之书,赵台卿孟子自作,其说不然。
《论语》、《孟子》皆先圣既没之后,门弟子所录;
不惟门弟子所录,亦有门弟子门人者。
如《论语》称「有子曰」、「曾子曰」,皆门人所录也;
以至冉子、闵子皆称子,以是知其门人皆有所记录于中。
如《孟子》之书,乃公孙丑万章诸人之所录;
其称「万子曰」者,则又万章门人之所录。
盖集众人之闻见而后成也。
其言则孟子之言,其书则门人之手,不可必也。
赵台卿以谓孟子当苍姬之讫录,值炎刘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治,退不能信三代之馀风,耻没世而无闻,是故退而垂宪言以贻后人,而为此书。
夫既与门人答问而言之矣,又耻没世而无闻,退而编次其言,以传后世,此盖汉魏已降文人之通弊,之志必不如是之狭也。
赵台卿既以此书为孟子所作,故其《论序》篇则曰:「孟子之意,以谓帝王之盛,惟有
之道,仁义为尚,故以梁惠王利国,对以仁义为首篇。
仁义根于心,然后可以大行其政,故次以公孙丑问管晏之政,答以曾西之所羞,以至《滕文公》、《离娄》数篇,莫不有说。
凡为篇所以七者,以象七政;
所以二百六十一者,以象三时之日数也,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者,所以法五七之数而不敢盈」。
若此之类,其说迂阔,是犹相马者徒求于物色牝牡之间,而失其真者远矣。
以是知言辞多寡先后,谓非出于一时所记,此非孟子之意也。
大抵求孟子之意者,必求其言,至于文字多寡、篇名先后,出于一时之偶然,不可泥也。
吴翼万庠赴省试序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八、《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七
韩退之作《师说》,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弟子」。
予初怪其言,谓师者人之模范,宁有不弟子如耶?
绍兴甲子,予辟馆梅溪,朋友以予年居其先,妄以师席见推,执卷而从者四十人。
常月较其文,用三等以品第之,其间颖然以才名称者十馀辈,齿颊锵锵,类能道惊人语。
予疏缪,反资其发药者居多,然后知退之言为不妄。
是岁朝廷修三载故事,下诏取士,予欣然对乡人语:「吾徒其必有人乎」!
既而,有燕巢于堂,形如品字,识者知其为祥。
是秋万子中乡选,徐子大亨中国学选,吴子翼同文馆选。
一时物论咸推梅溪为盛事,且二三子尤予平昔游扬侈大,号为上游者,予用是窃知人之名。
冬十一月,同舍展饯礼,时徐子居贤关,独吴子、万子预焉。
酒三行,予祝之曰:昔公孙弘以贤良召,辕固生谓之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今二子将战艺春闱,射策天庭,当不负平日所学。
公孙不用辕生言,以阿合取容,虽能褒然为举首,用布衣取封侯,君子不贵焉。
子慎无忽吾言。
西行见徐子,问讯无恙外,道予语告之,果能如张籍不叛退之否?
明年之夏绿槐夹道,拂面薰风,有青衫少年联骑而归,天香满袖,喜气津津出眉宇间,遇我于梅溪者,其三子乎!
书富家翁逸事后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三三、《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九、同治《璧山县志》卷一○、民国《巴县志》文徵卷下
万序明之手录杂文一卷,其首篇乃冯当可所记《富家翁逸事》也。
富家翁兄甲者未必知书,观其处昆弟之间,虽知书者所不能为,进之孔门,其闵子之徒欤!
冯记其事而逸其姓,第曰兄甲而已。
他日史官宋孝友传,书其事而阙其人,当与齐鲁大儒同发扬子云之叹也。
予忝知书,且为人兄,有愧于不知书之甲多矣。
然心实慕之,愿学焉。
吾家他日或无乙之妇,庶几遂其所慕之心,未可知也。
顾谓万子曰:「汝东平先生嫡长孙,且其家世业儒,非富家翁比,岂不能为甲所为耶?
子为人子弟,固非以是责子也,然既录其事,必有意于为甲者。
甲不难学,少好利之习,则人皆甲矣」。
予之书是,命表弟余壁全之研墨,因以其事语之。
二子从予游,皆妙龄而秀者,其家皆知书,过于富家翁者,予故以是勉之。
绍兴庚午季夏二十五日,不孝子王某书。
慈溪沈师桥记 宋 · 罗炳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师桥者,乡大夫沈公建而名之者也。
沈公家世河南之沈丘,簪缨鹊起,而公独慨然于伊洛之传,实与龟山豫章往复研究正脉者。
无何,金人入寇,靖康之后,乃扈驾之金陵,又之东瓯四明,而来家于此,时建炎三年也。
公故饶于赀,好施与。
复念穷乡僻壤,无人振兴绝学,因力行其所习于伊洛者。
友教都人士,相质疑问难,终日谈道不辍。
一时从游者众,因建塾于河之南,且驾桥以通行,而思所以名之。
门人万琦作而言曰:「我师以义学创此桥,则桥乃师之桥也,名之曰师桥可乎」?
众咸以为然,因请说于余。
余曰:善哉其名也!
昔唐韩子谪潮,而潮人始知学。
隋王子隐居河汾,而从游者称为河汾夫子。
今尔师以伊洛之传,淑尔诸弟子,真不愧乎师者矣。
且古者太宰九两系邦国,三曰师;
司徒六族安万民,四曰联师儒。
故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而跨于泮水辟雍者,即以泮桥名之。
则沈公作师以创桥,诚有如万子之所名者。
异时海滨巨室,相与溯河而环桥门,亦孰不兴起于斯文?
万子其可以余之记告沈公也夫。
按:雍正慈溪县志》卷一一,雍正八年刻本。
中谢友见访 元末明初 · 胡奎
 押侵韵
春阴散微雨,小阁倦登临。
万子偶相过,泠然披素襟。
裴回日将暮,负疴力不任。
王乔有只履,持以谢知音。
万太守严陵 明 · 杨士奇
 押词韵第七部
圣人御宸极,宵衣念元元。
简贤付绥抚,申以奖励恩。
万子豫章彦,文科起高鶱。
十年峨豸冠,北面奉至尊。
绣衣艳丰采,白笔敷直言。
遂膺郡符寄,高盖拥彤幡。
严陵睦州,山水清郁盘。
民淳风俗良,政务故不繁。
所尚简为治,教养心弥敦。
诗书振黉宫,耒耜勤田园。
东风蔼林坰,里胥无及门。
远迩诵贤守,声闻重玙璠。
念子吾故交,久别情郁烦。
兹来未几日,匆匆复南辕。
尝闻范与赵,为睦令绩存。
勖哉绍前修,以副平生言。
秀山古柏行 明 · 阚祯兆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九年不见秀山,满地风烟天欲坼。
苍苔老干独森森,倒影元湖柯烂石。
鲸鲵横纵已伏藏,雷霆薄击空渺茫。
排高拔厚气力足,车盖童童覆大荒。
半身百寻流玉露,旁枝万子护空王。
交根只许栖鸾凤,晚节谁同傲冰霜。
丞相祠前悲杜甫,汉家草木风云古。
天宝兵戈又千年,寂寞黄鹂锦江雨。
惟有秀山青不了,撑霄扶汉长昏晓。
潭水萝薜树光寒,风磴幽香山月小。
忽闻空翠作龙吟,矫若长虹不可侵。
苦心澹颜存孤直,悠悠万古白云深。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临安府
诘旦用孺太史亦以赋茄古体至余读之清思道发更赋排律二章章十二韵茄为物最贱吾两人盛为品题若此士固有遇不遇也 其二 明 · 胡应麟
五言排律 押阳韵
植处非金谷,移来是玉堂。
玄亭潜借色,紫闼烂生光。
密叶团芝盖,疏花发米囊。
鸡头形彷佛,马齿味参商。
万子绵瓜瓞,三浆沃荔房。
随波萍实丽,入火芋魁香。
树拟蒲卢速,枝惭苜蓿长。
偕饮露,晚菊互披霜。
祭敢劳先圣,斋惟狎太常
断齑闻学士,蒸瓠忆平章。
傅鼎调和熟,郇厨饾饤良。
凭将遐贱质,浣涤助嘉芳。
赠内兄万子信六十 明 · 吴正志
 押药韵
常书履声今寂寞,兄妹几人递萧索。
如君真似鲁灵光,甲子重新貌绰约。
当年志气薄虹蜺,朋辈操觚尽推却。
数奇未得致青云,才大翻嗟同瓠落。
谨厚犹存万石风,闭门窃笑魔风恶。
有时兀坐学冥心,有时留客恣欢谑。
晚得名驹汗血流,骎骎欲绍箕裘泽。
风流曾记少年豪,一朝忽屏闺中乐。
以兹君独取其赢,始信人身有大药。
山榴初红篁解箨,祝辞满堂舄交错。
肺腑之交谁似予,为君感叹酬三爵。
金无悔(知复二首) 其一 明末清初 · 全湜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沙西先生文集卷之一
长者愚渊老,今之善士流。
入朝骢可避,为郡犊还留。
旅榇魂千里,邙山土一抔。
夜台逢万子,应慰丧明愁。
入城道中 明 · 袁中道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山北山南自隐藏,闲心又逐马蹄忙。
绿禾畦里流声细,青草湖边雨气香。
柳市特来寻万子,柴车到处指何郎。
春深剩有繁华地,处处东风发练棠。
吴阊口号 其七 明末 · 陈子龙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九
万子风流自不群,卢家织锦已纷纭。
可怜宋玉方愁绝,徒为襄王赋楚云万子,谓年少也)
马人表胆庐兼示其子乳篯(公为淮安司理。) 其一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卷九
彭城万子说当时,谁杀谁生两不知。
试把胆庐双字看,斋名题得有须眉(胆庐,人表自题斋名也。)
潞河秋风行送万三葆青归宜兴 清 · 齐召南
潞河一夜吹秋风,岸沙飞走旋转蓬。
蒲帆百尺挂大舸,我友万子江东
万子江东何所住,云占林泉最幽处。
荆溪一灯明玻璃,影写铜官万行树。
正趁橙黄绿时,鲈鱼入脍伴莼丝。
初脱朝衫理游棹,秋来何地不相宜。
但惜声名满天下,一时史笔推
竟将著作老名山,握别人人泪盈把。
万子胸中故浩然,早看富贵等云烟。
诸公叹息何为者,我自乡园乐静便。
家藏邺架高连屋,自来三径松菊
尚书清德好诒谋,爱坐林边课耕读。
古称有子万事足,佳儿况是连城玉
即今十岁吟凤凰,馆阁耆儒多刮目。
此日携儿向潞河,一船明月照诗多。
归去荆溪如见忆,莫忘尺素来京国
古诗五十韵次酬宝意壬戌 清 · 王又曾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三
先生胸次阔,云梦吞
心芒劈至纤,胆勇极无外。
千岩万壑藏,尺宅寸田汇。
灵涵琥珀深,豪击珊瑚碎
辣手柱狂波,横眼截重晦。
庶令天地间,窜伏百丑怪。
总持宏前修,提挈及后辈。
元声钧韶,文采肆葩㒠。
金扉启葳蕤,香桉散馣馤。
簪豪侍朵殿,插笏陪辇轪。
巾一角垫,腰带万钉齘。
本谓台鼎储,胡反郡僚拜。
一麾南康军,俛拾江山槩。
烟艇缆渔沪,吟筇卓鹿砦。
宫亭晓镜开,五老苍颜对。
宦味同楸枰,一着料胜败。
迁转故安排,不在垂堂戒
大江历左右,末俗薙草昧。
贱子寒饿剧,远出乡井背。
冀蓄潢污水,沿流溯九派。
虽悭握手欢,倾倒切肝肺。
垒虚本易斫,鼓衰那复再。
怯遇虎牢战,敢画鸿沟界。
积痾蒙七发,一读销百痗。
光彩射吴扈,醇古逼鬲敦。
汉唐宋元明,爬抉尽超迈。
精气所陶铸,万劫定不坏。
绣弧人共惊,剩馥我有赖。
一朝未睹凤,十年仰如泰。
北望心养养,髣髴酒病害。
霜深关塞寒,日短乌蟾快。
何时奉謦欬,伪体烦别裁。
遣书招万子(谓柘坡。),雕锼穷状态。
人将南北合,雨惬旧今会。
堂皇布矛戟,次第吐珂琲。
使君真英雄,令我心乎爱。
由来千秋人,往往屈丞倅。
望公若枞,嗟我独萧艾。
盛年迅兔脱,儒服实天械。
苦行参舍卫,酸嘶类梵呗。
尚甘八股压,未忍六鹢退
可怜颜忸怩,专取词粉缋。
才薄无奈尔,亲老所以盖。
羁踪绊吴楚,愁思乱菅蒯。
吾道杂兕虎,此邦陋曹郐。
寒竹扫荒郭,白月堕公廨。
差慰吉云露,一滴沾沆瀣。
岿立青山堂,奖激固有在。
力为鞭驽钝,志许追远大。
残岁装归篷,情重不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