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中常侍赵宋典书 其二 东汉 · 蹇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五
大将军兄弟秉国威权,欲与天下党人共诛内官,以有兵,尚且沈吟。
观其旨趣,必先诛,次及诸君。
今欲除私雠,以辅公家袁宏后汉·灵帝纪》下二十五)
黄鹤楼 明 · 李维桢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诗歌·明代、黄鹤楼集补
江汉萦回鄂渚矶①,先朝楼阁已全非。
暂携老子胡床坐②,一听仙人铁笛归。
洲树新含鹦鹉绿,山云旧作凤凰飞③。
头攀鹤来游者,可是苏耽令威④?
【校注】 (1)萦回:王勃滕王阁诗序》云“鹤汀 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旋绕转折貌。鄂渚矶:即黄鹤矶。 (2)胡床:《后汉书·五行志一》云“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此句本晋庾亮南楼据胡床与僚属谈咏之典。 (3)洲树二句:上句指鹦鹦洲,下句指江夏县北凤凰,相传三国吴时有凤凰来集,故名。 (4)苏耽:传说中仙人,相传为汉末人。《水经注·耒水》:“苏耽郴州县人。少孤,养母至孝。忽辞母云:‘受性应仙,当违供养。’后见苏耽乘白马还山中,百姓为立祠,因名为马岭山。”又葛洪《神仙传》云,苏耽又称苏仙公桂阳人。一日,有白鹤数十降于门,遂升云汉而去。后有白鹤来止郡城东北楼上,人或挟弹弹之,鹤以爪攫楼板,似漆书云:“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来归,吾是苏君弹何为!”令威:即传说中仙人丁令威。 诗以鹤楼“已全非”起,起语独特;颔联写己简率豪放之状,跃然纸上;颈联写景,古今交融,今之新绿,今之山云,皆仿佛为昔日之鹦鹉、凤凰;尾联以问作结,更显出作者旷达的情怀。
唐文宗 北宋 · 孔文仲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一、《舍人集》卷二、《永乐大典》卷二九四九
或问曰:史臣称文宗有帝王之道,无帝王之才
文宗之事实,则知史臣之说,未尽然也。
夫人君之道,动之如天,默之如神,持之为刚,厉之为断。
是以寂然而应天下之事,得失是非,无不至也;
奋然而处万事之变,重轻浅深,无不当也。
虞舜诛四凶,四凶不能逭其罪;
成王诛管、蔡,管、蔡不能肆其奸。
此得人君之道者也。
成帝犹豫于王氏,灵帝喑呜于宦官,谋泄衅生,反受其病,此失人主之道者也。
文宗以万乘之威,群臣之众,不能诛除二三奄童,遂使变起宫禁,毒流京邑,而社稷几有不测之危。
此殆有成、灵之馀风,而谓其有帝王之道,岂不过哉!
虽然,史之所称文宗者道也,所不称者才也。
道者人主之所宜守,而才者道之一物耳。
譬之于车,衡、轼在前,轮、辐居下,盖、轸处中,人皆知其为全车也。
六者有一不备于其间,则车之用,阙而不全矣,然未害其为车也。
天下之事谨而守之谓德,通其变之谓才,德盛才高,道之全也。
不幸而二者有一不足,则非道之全矣,然犹未害其为道也。
文宗之料事无汉武帝之聪明,其临难无唐太宗之果决,一旦怪变横发于乘舆之前,拱手而不能制,坐受凌辱,以终其身。
王之才者,固如是乎?
至其克己以俭,临下以恭,为政以仁,事亲以孝,此则人主所当修饬者也,而文宗能有之。
谓其全帝王之道不可也,谓其无帝王之道其可哉?
昔者周之康王,汉之景帝,皆承累世晏然之后,拱己而守之,后世称颂其美,至今不绝于口。
文宗能至乎此,而无赫赫之名者,所遭之时有不同而已矣。
使其居无事之时,岂不足以为守成之主哉!
奏凉主吕纂 十六国 · 鸠摩罗什
 出处:全晋文
比日潜龙出游,豕妖表异。
龙者阴类,出入有时,而今屡见,则为灾眚,必有下人谋上之变,宜克己修德,以答天威(《释藏辇》五,又百四。)
金灯草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四
山华绮错,陆叶锦名。
金灯丽草,铸气含英。
若其碧茎凌露,玉根升霜,翠叶暮媚,紫荣晨光,非锦罽之可学,讵琼瑾之能方。
乃御秋风之独秀,值秋露之馀芬。
出万枝而更明,冠众葩而不群。
既艳溢于时暮,方昭丽于霜分。
是以移馥兰畹,徙色曲池。
轶长洲兮杜若,跨幽渚兮芳离。
映霞光而烁烨,怀风气而参差。
故植君玉台,生君椒室。
炎萼耀天,朱英乱日。
永绪恨于君前,不遗风霜之萧瑟。
藉绮帐与罗袿,信草木之愿毕(《本集》)
唐故楚州淮阴县尚书右仆射王府君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九
天球白珩。产于崇山。扣之而清越。格人庄士。生于积德。用之而宏大。其或含光而耀。藏器不发。乃炽而昌。是滋百祥。蕴而为义方。饰而为徽章。故太原王公。四筮仕而领通邑。五追崇而登端右。循政茂于官下。湛恩集于身后。有繇然也。公讳光谦字某。自东汉雁门太守五代至晋中书令献之坦之。葳蕤德名。与吉祥侔盛。自后魏龙骧将军长社穆侯慧龙五代秘书少监卲。以勋华文学。复大其门。秘书扬州户曹参军来。户曹生青州司户参军子奇司户美原丞赠太常卿庆贤。三代沈晦。迈其风训。公即太常府君之长子也。幼而岐嶷。长而淳懿。絜矩慎独。抱仁戴义。闳深博辩之学。稽古礼文之事。炳然含章。靡不通贯。至若文舒之清修廉实。处冲之剖析元微。安期之宏恕。怀祖之沈静。合是家法。而躬行之。始以门荫受署。凡四徙官。曰幽州三水潞州潞城主簿绛州万泉县丞楚州淮阴县。所至之邦。二千石必加礼慰荐。而公牢让勇退。卑不可踰。及为县令也。务清静之理。而去其烦苦。推明诚之本。而教以廉隅。一同熙熙。生殖阜滋。楚风丕变。几至齐鲁。因喟然曰。彼天爵美禄者。在仁义与樽酒而已。太邱彭泽。岂多秩耶。于是放怀于外。啬神于内。沈研象系之表。盘礡天人之际。其致知格物。不可详也。以开元二十九年春正月。捐馆舍于淮阴。年六十九。其明年。返葬于河南府偃师县北山之阳。夫人博陵崔氏。赠博陵太夫人。继夫人陇西李氏。后夫人同郡武氏。赠彭城郡太夫人。饰终三加。子贵故也。公之才子五人。长曰翊。以博雅典宪。亮直方贞。历御史中丞左散骑常侍刑部吏部侍郎御史大夫。赠户部尚书谥曰忠惠。次曰翱。吏理详明。官河南府阳翟县。次曰翃。循良恺悌。勋德茂盛。历辰朗容三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御史中丞河中少尹方节度留后汾州刺史单于副都护镇武军使。徵拜京兆尹。寻兼御史大夫。再居大理寺卿。为福建观察使。入为太子宾客贞元十二年检校礼部尚书东都留守。践履藩垣。逾四十年。阶至特进。爵封本郡。次曰向。士行清修。为秦州上邽县尉。幼曰翙。文敏有干裕。历监察御史三原县著作郎太子仆。翱向皆不幸早夭。翙亦命屈其志。而忠惠公太原公总集休祉。为宗工荩臣。初忠惠公肃宗代宗从容言天下事甚众。且曰。文致太平。在正名百职。危言悃愊。痛诋权倖。条疏理道。坦然章明。沃心前席。倚以为相者数矣。虽位竟不致。而其遗风直声。暴乎天下。太原公剖符赋政。累刻金石。灭夷越剧贼。开地静人。倅蒲也。以沈机销急变。护单于也。以尺书柔犷俗。中外官师。俶声流闻。保釐尹正。式是东夏。安危注意。未始有极。言代德者。以公之道未光。而庆下钟。惟其有之。是以似之之故也。初以忠惠公扈銮辂于岷峨。其勤匪懈。赠公陇州刺史。又以持节印册命。专对于北方。閒关忠力。再赠公秘书监。后以太原公南服嘉庸。三赠公为工部尚书。以毂下肃清。四赠公为太子少保。以闽方报政。五赠公为尚书右仆射。噫嘻。贤人教忠之业。令嗣扬名之孝。大君追远之。是三者可谓至矣。十七年太原公贞于龟筮。得二月壬寅吉。于是备八旒七章鷩冕佩玉之饰。博陵彭城郡太夫人以象服祔焉。诏给卤簿。官司丧事。庆灵集于一门。光耀被于九原。君子然后知积德丰报之不诬矣。至若忠惠之子为守臣太原之婿居台司。诸孙昌阜。冠映圭组。则列诸碑阴。以备代家。斲兹琬玉。铭公德美。其词曰。
有匪君子兮。德行醇备。
蝉联烜赫兮。峻阀宏义。
观我灵龟兮。惧腊毒之厚味。
树风百里兮。驰蒲密之极挚。
慈和安靖兮。阖境如
仲叔容仪兮。与古为伦。
全才不耀兮。流庆后昆。
忠惠既没兮。太原显尊。
五加追命兮。贲兹元壤。
隼旟龙剑兮。以至师长
泽流根叶兮。恩及漏泉。
寿堂拱木兮。以横苍烟。
随武可作兮。臧孙有后。
崇冈乐石兮。昭晰攸久。
吁嗟王公。斯为不朽。
内中东宫西位立木祭告太岁土地诸神祝文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八、《华阳集》卷一四
维朕爱弟,将班外朝。
饬工治材,崇建王邸。
神其拥右,以永绪之。
沈教授兼士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经师难,人师尤难,问子卿消息如何,曾共胡羝淹朔雪;
秋声作,筑声不作,念燕市萧寒特甚,可堪越鸟眷南枝。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兼士浙江人,抗战时,身陷北平,艰贞不屈。
沈兼士(1887——1947)名臤[qiān],一名臤士坚士,笔名兼士,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1905年19岁时与兄沈尹默自费东渡日本求学,入东京物理学校。时章太炎先生居东瀛,沈兼士拜其门下,并加入同盟会。归国之后,先后任教于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1922年北京大学创办研究所国学门,任主任。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为中国新诗倡导者一。沈兼士创立汉语“文字画”、“初期意符字”等学说,是清末档案整理的开拓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倡导并写作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抗战期间,曾任《鲁迅全集》编委,参与组织抗日团体“炎社”。在训诂、文字、音韵、档案学等领域独有所识,建树颇丰。著有《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1947年逝世,享年六十岁。有《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传世。
成氏有诗《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沈兼士有文章《余与惕轩兄交谊之回顾》。
经师难,人师尤难: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难遇到。·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子卿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羝:羝羊,公羊。又,三岁的白色公羊。乃徙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筑声:高渐离击筑之声。此处或非此义,待考
燕市:战国时燕国的国都。《史记·荆轲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萧寒:《荆轲歌》萧萧兮易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特甚:特别厉害;太过分。表示程度超过一般,超过很多。
越鸟眷南枝:《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鸟巢南枝。
笺:
1.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
休文世承千载,蕊榜高题纪昔时,济美已看庭凤起,忘机唯许海鸥知,平生好善同向,百事虚心可师,莫道轮囷秋树老,春来依旧发华滋。
2.薛时雨李小湖大理
经师人师大宗师,江上题襟,许我平分一席;
金管银管斑竹管,湘东纪事,如君自有千秋。
太平兴国宫碑记嘉定十一年 南宋 · 白玉蟾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二、同治《九江府志》卷四九、民国《庐山志副刊》之一
宋嘉定戊寅清明福州灵霍童景洞天羽人白玉蟾袂香趋敬九天御史台下。
顷焉宫牧陈至和饮以醴。
逮予之玉华也,醉履飘忽,弗违而迈。
承遣道士陈守默、陈如一约为文以记其宫,岂容逊也!
其文曰:九江故郡,千古庐山,乃仙灵咏真之洞天,实紫元景曜之神府。
琅庭琛馆,隐于丹崖翠壁之间;
羽衣霓裳,混于青牛白鹿之际。
猿啼玉涧,鹤唳芝田。
地接炎衡,云连潜皖。
金童戴月,传麻姑、閤皂之书;
宝仗凭风,赴委羽、括苍之宴。
琪花开尽,朱凤飞来五老峰
玉井寒深,白龙涌出三峡水。
苍石怪,襟九曲而带罗浮
老草灵,辐三而谷大涤。
北頫紫极,西睇青城,域会楚吴,星分轸角。
神刓鬼划,诸峰三百六十崖;
山瘦溪寒,一夜八万四千偈
周时康子孝佩雷玺于林间,晋代许旌阳飞铁舟于木杪。
刘越赤城于石里,双户凝紫金;
董奉红杏于溪东,千朝腾碧落。
蔡、李举玉棺而冲去,钟、吕启金匮以相传。
马瀑溅湿刘混成之衣,虎溪淘碎陆简静之句。
靖节酒醒,佛社亲植西天莲;
羲之书忙,谷雨惜羹白露
陟丛冈之胜槩,采先哲之遗踪。
剔蜗银蛛网之幽,考草碣苔碑之旧。
欲挥椽笔,以纪琳宫。
明皇开元十九年仲秋二旬有一日,特遣殷勤之使,俾新采访之祠。
爰究其原,实基所始。
昭阳宝禁,金铃惊醒梦初回;
神霄天君,玉骑迎归天欲晓。
灵符宫里,早朝凭几谕群臣;
含元殿前,云鹤盘空辉八极。
千幢万纛,霓旌凤盖飏晴霞;
三冕九旒,风马云车散花雨。
上清五百,珠吏握苍龙监兵之符;
太微四六,瑶仙掌金虎飞云之印。
十二溪女骑玉鳌而跨金鲸,一九江神御锦蛟而坐翠蜃。
三官执籍,校天地山海之图;
六丁操戈,守日月星辰之箓。
左防劝而右护法,金钺横霜;
前飞辽而后延精,锦牙耀日。
四帅麾节,驱雷翁电姥之群;
五岳旌旗,奋风伯雨师之障。
九州社令,把社稷城隍之书;
八海龙君,捧龙蛇鱼鳖之典。
司命翼驾,典禁侍轩。
箫鼓鸣空,髣髴钧天之九奏;
笙竽响翠,阴沈禁漏之三更。
风递琵琶,宫女倚芙蓉而侧耳;
露凄觱栗,仙嫔舞芍药以荐觞。
缥渺烟霞,语出青冥之上;
依稀纶綍,声传翠葆之前。
比登太清混元之天,亲禀五灵皇帝之敕。
丈人镇蜀,元命治舒。
吾于康庐西北之隅,盍建九天廉访之治。
十七世之后,覃戬谷于生灵;
一二日之间,运楩楠于基址。
但须斤斧,庸治宫墙。
纠察万灵,签书四府。
应阴六元一之运,司阳九百六之经。
言将讫而吴岑善丹青,事尚新而李泚入竹帛。
麟舆倏已去,飙驭不可追。
一念感通,千官瞻礼。
浔阳刺史独孤正率群僚而营创祠坛,遣神都道士孟仙真凡五人而焚修香火。
不雨而暴涨,运水神作殿之材;
正昼而返风,移地主所居之屋。
粉垩丹绿,掘地而寻;
砖瓦石泥,非人而至。
仙灯夜现,众真隐约于烟霾;
楮镪跷飞,万鬼往来于野渡。
木像入庙而流汗,粉楹卧地以发光。
龙跳朱楼楼影高,浮云影乱;
莺铺翠瓦瓦痕冷,□月痕花。
期岁工夫梧叶,万拜香火莲花会。
梯山航海,无远不来;
星烛云檀,迄今尤盛。
江淮贡金贝,人如织而日如梭;
闽浙走香花,袂成帷而汗成雨。
再瞻仙躅,适当圣治之峰前;
爰相案山,远及蕲黄之界外。
负仙鹤冲天之势,将游鱼上水之形。
自艮临震属贪狠,正天医玉兔之位;
折巽归乾入姑洗,乃鹑首金龙之乡。
霜剑铁狮,更蜿蜒于西巘;
香炉石鼎,并盘礴于东峰
控御两三州,环望数百里。
天宝为庙而升元为府,太平改观而宣和改宫。
虽亘古以昭灵,亦历代而沿革。
太宗登大宝,新翠辇玉斧之荣;
真庙握元图,特紫札金牌之赐。
粤从兴国,春秋责两醮于守臣
逮至政和,位号已三登于玉册。
祥符降蠲税之令,天禧赐度牒之恩。
月破御香三百斤,年设国斋五六会。
金虬玉蝶,荐有宠光;
凤画奎文,益增镂志。
铭昌鼎算,腾景瑶京。
星使护船,玉鬣盘花枝而现瑞;
皇华投币,䌽云带华盖以鸣鞭。
丰炼师,获铜钱于土缶;
神宗明诏,上宝号于金庭
四字相符,一时咸异。
建炎戮张遇,显龙马于碧空;
开禧馘吴曦,奏犬羊于紫阙。
炳灵愈焕,降祉弥繁。
盖玉虚朱帝之尊,亦金阙赤皇之化。
灵姿妙粹,秉太元碧琳之圭;
瑞相端如,衣九光红霁之帔。
丹盈羽襡,琼华碧簪。
冠偃月金晨之冠,履天风朱光之履。
曳玉铢之袂,服海岳之裳。
五印凝丹,一剑横素。
分景作玉炼火帝,化形为南上真君。
其为炎极之皇,或亶太阳之政。
巡游三界,监御万真。
初皇之九龙,中皇之九都,下皇之元都,化为使者
黄帝之真元,尧帝之元,舜帝之太一,皆乃真形。
夏禹朝谓苍水之神,周穆世曰天灵之使。
唐朝肇迹,宋代隆禧。
琪木晨光,撷五枝于秀崿;
珠宫夕照,搴八柱于飞梁。
高云举读洞经于钱塘,亲承降顾;
龚庆长阅名籍于向氏,备谕威灵。
吴太和而增丹雘之唐保大而葺黝赤之弊。
中厄兵焰,半为草墟。
运星锤月斧之劳,复烟桷霞甍之胜。
内而方丈,外以三门
轮奂峥嵘,金碧绚烂。
三官殿、四圣殿辅弼正宫道纪堂、抱一堂掩映虚室。
山光轩与擢秀轩而争爽,朱陵阁共景阳阁以相高。
宝藏储金,开天上图书之府;
华庭申福,灿人间箕翼之躔。
榜扁云无心,泉鸣人听雨。
两廊䌽壁,绘绛衣碧弁之灵;
四面粉墙,闭紫术黄芝之茂。
仓院粟红而贯朽,库堂绿而水香。
崇廪齐山,河伯转轮而舂谷;
香厨蒸雾,原夫饫饭以担薪。
霞帔星冠,万指之张颐待哺;
月坛风峙,几代之栖仙宅灵。
面乎覆船山,背彼飞云洞
门外古石,树为刘仙之亭;
宫后峨翚,聿建灵泽之庙。
道院十九所,居鸣琴笑剑之流;
官廨三五间,延秣马脂车之客。
碧流绕舍,绿藓封阶。
天籁一鸣,山呜谷应;
风竿才动,水动烟寒。
万枝红女媚芳塘,千丈苍官连古路。
真神仙之窟宅,况泉石之膏肓。
素瀑紫岸,侧拔星江之地;
白蘋红蓼,再游湓浦之时。
朝家太平兴国之宫,为侍从之所;
真君应元保运之号,乃圣明缛典之封。
古今几何年,曾未镌翠珉之字;
髫乳一小子,讵可赋白云之篇。
有命奚辞,聊诗以记。
九嶷真人元夷君,笑骑玉龙飞紫云。
手持五帝伏魔印,霓旌羽仗朝太清。
亲受混元黄帝敕,浮驾万鹤下红尘。
軿一憩仙韶响,千骑屯空驱火铃。
昭阳宫中夜月丽,楼殿帘幕风泠泠。
明皇梦里与神遇,乃知九天使者名。
凌晨辇出明光殿,宣谕百辟闻且惊。
王庭再设香花席,羽盖琼轮泛杳冥。
忽听青鸟鸣一声,举首天际瞻群真。
风雷震吼云气腾,麟车凤驾森不鸣。
三十六宫散天花,千官罗拜如云崩。
开元天子一稽首,翠葆深中语如纶。
传言太上爱黎庶,遣使廉访游八纮。
九天九地万品汇,尽我掌握令枯荣。
庐山西北地可庙,千岁之下崇香灯。
言终奄忽入空碧,诏遣独孤老守臣
殷勤天使捧金币,营建宫庙福生灵。
一夜无风水自溢,千章𣏌梓飘山根。
市妖运斧山灵奔,明年秋风吹落成。
万家共结莲花会,龙楼凤阁插天星
寥寥五百春桃花,落花流水洞天
我来炷九顿首,神霄故吏山人
为言圣宋启天祚,五朝明主增宠荣。
历言春秋国一谯,宸画光灿龙凤形。
顷年逆寇忘国恩,仙飙亲控苍龙兵。
神通变化不可测,万民阴受雨露均。
金缕赐碑名景贶,宝笈朝凝瑞雪声。
彤霞肃驾骑北斗,飘忽虚极嬉蓬瀛。
白鹤青鸾杳不归,博山香穗一缕青。
清都绛阙渺无际,醉拍玉栏呼雷霆。
九霄真人分万化,景飞飙举夜吹笙。
圣主焕文耀层汉,等玉填金藏翠京。
国朝鸿烈等天地,充塞天地涵鱼鸢。
小诗何足盛事,聊歌丕德光林泉。
持蠡酌水归去来,一就清风千万年。
按:同治《德化县志》卷一三,同治十一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