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十五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寘韵
纤质实微,冲飙斯值。
谁谓言精,致在赏意
不见得鱼,亦忘厥饵。
遗其形骸,寄之深识。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十六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纸韵
先民颐意潜山隐几。
仰熙丹崖,俯澡绿水。
无求于和,自附众美。
慷慨遐踪,有愧高旨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十七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八部
爰造异论,肝胆楚越
惟同大观,万涂一辙
死生既齐,荣辱奚别。
处其玄根,廓焉靡结。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十八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福为祸始,祸作福阶
天地盈虚,寒暑周回
夫差不祀,衅在胜齐。
句践作伯,祚自会稽
刘琨诗二十首 其二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尤韵
伊陟佐商,山甫翼周。
弘济艰难,对扬王休。
苟非异德,旷世同流。
加其忠贞,宣其徽猷。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十九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漾韵
邈矣达度,唯道是杖。
形有未泰,神无不畅。
如川之流,如渊之量。
上弘栋隆,下塞民望(○《文选》二十五。《诗纪》三十一。)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一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故吏人事中郎卢谌死罪死罪。禀性短弱。当世罕任。因其自然。用安静退。在木阙不材之资。处雁乏善鸣之分。卷异蘧子。愚殊宁生。匠者时眄。不免馔宾。尝自思惟。因缘运会。得蒙接事。自奉清尘。于今五稔。谟明之效不著。候人之讥已彰。大雅含弘。量包山薮。加以待接弥优。款眷逾昵。与运筹之谋。厕燕私之欢。绸缪之旨。有同骨肉。其为知己。古人冈喻。昔聂政严遂之顾。荆轲燕丹之义。意气之间。糜躯不悔。虽微达节谓之可庶。然苟曰有情。孰能不怀。故委身之日。夷险已之。事与愿违。当忝外役。去左右。收迹府朝。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始素终玄墨翟垂涕。分乖之际。咸可欢慨。致感之途。或迫于兹。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睹丝而后歔欷哉。是以仰惟先情。俯览今遇。感存念亡。触物增眷《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书非尽言之器。言非尽意之具矣。况言有不得至于尽意。书有不得至于尽言邪。不胜猬懑。谨贡诗一篇。抑不足以揄扬弘美。亦以摅其所抱而已。若公肆大惠。其厚恩。锡以咳唾之音。慰其违离之意。则所谓咸池酬于北里。夜光报于鱼目。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死罪死罪。
浚哲惟皇,绍熙有晋。
振厥弛维,光阐远韵。
有来斯雍,至止伊顺。
三台摛朗,四岳增峻。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二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伊谌陋宗,昔遘嘉惠。
申以婚姻,著以累世。
义等休戚,好同兴废。
孰云匪谐,如乐之契。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三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七部
王室丧师,私门播迁
望公归之,视险忽艰。
兹愿不遂,中路阻颠
仰悲先意,俯思身愆。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四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养韵
大钧载运,良辰遂往。
譬彼日月,迅过俯仰。
感今惟昔,口存心想。
借曰如昨,忽为畴曩。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五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词韵第四部
畴曩伊何,逝者弥疏。
温温恭人,慎终如初。
览彼遗音,恤此穷孤
譬彼樛木,蔓以敷。
重赠刘琨 西晋 · 卢谌
 押阳韵
璧由识者显,龙因庆云翔。
茨棘非所憩,翰飞游高冈。
余音非九韶,何以仪凤凰。
新城非芝圃,曷由殖兰芳(○《类聚》三十一。《诗纪》三十一。)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六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妙哉蔓,得托樛木。
叶不云布,华不星烛。
承侔卞和,质非荆璞
眷同尤良,用乏骥騄。
刘琨 其一 西晋 · 卢谌
 押真韵
随宝产汉滨,摛此夜光真。
不待卞和显,自为命世珍(○《类聚》三十一。《诗纪》三十一。)
刘琨 其二 西晋 · 卢谌
 押真韵
谁言日向暮,桑榆犹启晨。
谁言繁英实,振藻耀芳春。
百炼或致屈,绕指所以伸(○野丛业书三十。)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七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真韵
承亦既笃,眷亦既亲。
饰奖驽猥,方驾骏珍
弼谐靡成,良谟莫陈。
无觊狐赵,有与五臣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八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五臣奚与,契阔百罹。
身经险阻,足蹈幽遐。
义由恩深,分随昵加。
绸缪委心,自同匪他
刘琨(二十章○并书) 其九 西晋 · 卢谌
四言诗 押纸韵
昔在暇日,妙寻通理。
尤彼意气,狭是节士。
情以体生,感以情起。
趣舍同要,穷达斯已。
请召刘群等表字公度刘琨子。) 东晋 · 温峤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
姨弟刘群、内弟崔悦、卢谌等,皆在末波中翘首南望,愚谓此等并有文思(《魏志·卢毓传》注引《晋诸公赞》作「清出有文思」。),于人之中,少可悯惜;
如蒙录召,继绝兴亡,则陛下更生之恩,望古无二(《晋书·刘群传》)
刘司空 西晋 · 卢谌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四
臣闻经国之体,在于崇明典刑;
立政之务,在于固慎开塞。
典刑不明,则人情靡措;
开塞乏慎,则逆节滋萌。
况方岳之臣,杀生之柄,而可不正其枉直,以杜其奸邪哉!
窃见故司空、广武侯琨,在惠帝扰攘之际,值群后鼎沸之难,戮力皇家,义诚弥厉,躬统华夷,亲受矢石,石超授首,吕朗面缚,社稷克宁,銮舆反驾,奉迎之勋,实为隆,此效忠之一验也。
其后并州刺史、东嬴公腾晋川荒匮,移镇临漳太原西河尽徙三魏。
受任并州,属承其弊,到官之日,遗户无几,荆棘茂于街里,豺狼居于府舍,既无句践甲盾之卒,又无卫文共滕之民。
当易危之势,处难济之中,鸠集伤痍,抚和戎狄,数年之间,公私渐振。
会京都失守,孝怀板荡,群逆纵逸,充斥王畿,边萌顿仆,苟怀宴安,咸以为并州之地四塞为固,东阻井陉,西限蓝谷,前有太行之岭,后有句注之关,且可闭关守险,畜资养徒,抗辞厉声,忠亮奋发,以为天子沈辱而不陨身死节,言情则非所能安,言罪则不容于诛。
遂乃鞠誓百姓,修缮甲兵,跋履山川,东西征讨。
以丧气之众,当天下严敌,虮虱生于甲胄,燕雀巢于帷幕,虽不能摧殄聪勒,且得据其心腹,破家为国之二验也。
乃稽民神之旨,通天下之意,唱上尊号,归重圣躬,令南北万里,若合符契,此又乃心本朝之三验也。
比屠各乘虚,晋阳沮溃,父母罹屠戮之殃,门族受歼夷之祸。
向使从州人之心,为自守之计,则圣朝未必加诛,而族党可以不丧。
及猗卢败乱,晋人归奔平城,纳其初附。
将军箕澹又以为此虽晋人,久在荒裔,难以法整,不可便用。
又让之,义形于色。
假从澹议,偷于苟存,则晏然于并土、必不亡身于燕蓟也。
自以备位方岳,纲维不举,无缘虚大任,坐居三司,是以陛下登祚,便引愆告逊,前后章表,具陈诚款。
寻令从事中郎臣绩澹以章绶节传奉还本朝,与匹磾使荣邵期一时俱发。
又匹磾以王室大臣,惧夺己威重,忌琨之形,渐彰于外。
知其如此,虑不可久,欲遣妻息大小尽诣京城,以其门室一委陛下。
有征举之会,则身充一卒;
若匹磾纵凶慝,则妻息可免。
具令臣澹密宣此旨,求诏敕路次,令相迎卫。
王成平阳逃来,说南阳王保称号陇右,士众甚盛,当移关中
匹磾闻此,私怀顾望,留停荣邵,欲遣前兼鸿胪边邈奉使,惧澹独南,言其此事,遂不许引路。
丹诚赤心,卒不上达。
匹磾兄眷丧亡,嗣子幼弱,欲因奔丧夺取其国。
又自以欺国陵家,怀邪乐祸,恐父母宗党不容其罪,是以卷甲櫜弓,阴图作乱,欲害其从叔驎、从弟末波等,以取其国。
匹磾亲信密告驎波、驎波乃遣人距之,匹磾仅以身免。
百姓谓匹磾已没,皆凭向
于时有害匹磾之情,则居然可擒,不复劳于人力。
自此后,上下并离,匹磾遂欲尽勒胡晋,徙居上谷
深不然之,劝移厌次,南凭朝廷。
匹磾不能纳,反祸害父息四人,从兄二息同时并命。
未遇害,知匹磾必有祸心,语臣等云:「受国厚恩,不能克报,虽才略不及,亦由遇此厄运。
人谁不死,死生命也。
唯恨下不能效节于一方,上不得归诚于陛下」。
辞旨慷慨,动于左右。
匹磾既害横加诬谤,言欲窥神器,谋图不轨。
免述嚣顽凶之思,又无信布惧诛之情,崎岖乱亡之际,夹肩异类之间,而有如此之心哉!
虽臧获之愚,厮养之智,犹不为之,况在国士之列,忠节先著者乎!
匹磾之害,称陛下密诏。
信有罪,陛下加诛,自当肆诸市朝,与众弃之,不令殊俗之竖戮台辅之臣,亦已明矣。
然则擅诏有罪,虽小必诛;
矫制有功,虽大不论,正以兴替之根咸在于此,开塞之由不可不闭故也。
匹磾无所顾忌,怙乱专杀,虚假王命,虐害鼎臣,辱诸夏之望,败王室之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若圣朝犹加隐忍,未明大体,则不逞之人,袭匹磾之迹,杀生自由,好恶任意,陛下将何以诛之哉!
折冲厌难唯存战胜之将;
除暴讨乱,必须知略之臣。
故古语云「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非虚言矣。
自河以北,幽并以南,丑类有所顾惮者,唯而已。
受害之后,群凶欣欣,莫不得意,鼓行中州,曾无纤介,此又华夷小大所以长叹者也。
伏惟陛下浚圣之隆,中兴之绪,方将平章典刑,以经序万国。
受害非所,冤痛已甚,未闻朝廷有以甄论
壶关三老讼卫太子之罪,谷永、刘向辨陈汤之功,下足以明功罪之分,上足以悟圣主之怀。
臣等祖考以来,世受殊遇,入侍翠帷,出簪彤管,弗克负荷,播越遐荒,与周旋,接事终始,是以仰慕三臣在昔之义,谨陈本末,冒以上闻,仰希圣朝曲赐哀察(《晋书·刘琨传》,《艺文类聚》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