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文泉子自序 中唐 · 刘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九
西华主之降也。其三月辛卯
夜未半。野水入庐。
渍坏简筴。既明日
燎其书。有不可玩其辞者。
噫。当初不能自明其书十五年矣。
今水之来寇。余命也已矣。
故自褐衣以来。辛卯以前。
收其微词属意古今上下之间者。为外内篇焉。
复收其怨抑颂记婴于仁义者。杂为诸篇焉。
物不可以终杂。故离为十卷。
离则名之不绝。故授之以为文泉
泉之时义大矣哉。盖覃以九流之文旨。
配以不竭之义曰泉。崖谷结珠玑。
昧则将救之。云雷亢粢盛。
乾则将救之。予岂垂之空文哉。
辛卯甲午。覆研于襄阳之野。
汉官仪上 其三十七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群臣上书,公卿校尉诸将不言姓。
凡制书皆称玺封,尚书令重封。
惟赦赎令司徒印,露布州郡也(《后汉书·鲍昱传》注)
风俗通义佚文卷三 其二十二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八
汝南张妙会杜士,士家娶妇,酒后相戏,张妙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士遂至死。
鲍昱决事云:「酒后相戏,原其本心,无贼害之意,宜减死(《意林》,《御览》八百四十六)」。
杂奏议 西晋 · 李重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三
古之圣王,建官垂制,所以体国经治,而功在简易,自帝王而下,世有增损。
舜命九官,周公六职,秦采古制,汉仍秦旧,倚丞相,任九卿,虽置五曹、尚书令、仆射之职,始于掌封奏以宣内外,事任尚轻,而郡守牧民之官重,故汉宣称所与为治,唯良二千石,其有殊效者,辄玺书勉励,或赐爵进秩,礼遇丰厚,得为治大体,所以远踪三代也。
及至东京尚书虽渐优显,然令仆出为郡守钟离意黄香胡广是也。
郡守入为三公虞延第五伦、桓虞,鲍昱是也。
近自魏朝名守杜畿满宠田豫胡质等,居郡或十余年,或二十年,或秩中二千石假节,犹不去郡,或还不易方,此亦古人苟善其事,虽没世不徙官之义也。
汉魏以来,内官之贵于今最隆。
太始以前,多以散官台郎,亦径补黄门中书郎,而今皆数等而后至,众职率亦如此。
陵迟之俗未返,笃上之风未洽,及百官等级遂多,迁补转徙如流,能否无以著,黜陟不得彰,此为治之大弊也。
夫阶级繁多而冀官久。
官不久而冀治功成,不可得也。
《虞书》云:「三考黜陟幽明」。
《周官》「三年大计群吏之治,而行其诛赏」。
汉法:官人不得真秩。
京房魏郡太守,以八百石居之。
魏初用轻资,先亦试守,不称则继以左迁,然则俊才登进,无能降退,此则所谓有知必试,而使人以器者也。
臣以为今宜大并群官等级,使同班者不得复稍迁,又简法外议罪之制,明试守左迁之例,则官人之理尽,士必量能而受爵矣。
居官者日久,则政绩可考,人心自定,务求诸己矣(《艺文类聚》四十五,又《群书治要》二十九引《晋书·百官志》,又《通典》十六,又《御览》二百三并引《李重集》,「杂奏议」。案:《晋书·李重传》:于时内官,外官轻,兼阶级繁多,重议之,见《百官志》。检今《晋书·职官志》,无此奏议,《治要》所用是王隐《晋书》即《李重传》所称见《百官志》者也。)
对刑法得失策 唐 · 刘藏器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三
问。
象五星七宿。
法壅水胜金。
是何刑焉。
深惑其义。
卖爵缗钱之令。
越官朝会之律。
见知腹诽之法。
直指夏之使。
不知谁制。
莫委所由。
因戏加杖。
其人绝命。
解斗触刃。
从子殒躬。
有若此流。
将欲何断。
夫杖妻面。
致大辟之科。
妇搏姑耳。
从减死之论。
斯之所决。
于礼安乎。
鲍昱东海之杀人。
陈忠颍川之请代。
如其得失。
亦可闻诸。
对。
某闻弧矢以威。
用刑之迹遂兆。
雷电皆至。
折狱之义仍明。
乃有金朴异俦。
行乎舜日。
劓刖殊类。
施于姬年。
莫不疏密随时。
轻重沿事。
语其数。
各有像焉。
土壅水而不流。
宫条斯准。
火胜金而逾墨。
黥法是依。
放七宿异节之精。
实惟膑罚。
则五星应改之变。
爰在劓科。
上郡罹旱。
孝景复循卖爵。
南亩不出。
武帝遂下缗钱。
越官起自张汤
朝会兴于赵禹
公孙生见知之渐。
颜异为腹诽之初。
直指夏之辈。
出于惨刻之日。
斯并虐主所行。
佞臣攸致。
至若因戏杖而绝命。
触斗刃以亡身。
既有误致之由。
断取罚金之议。
妻则为室。
夫亦称天。
虽云杖面。
讵容大辟。
良为情疑后主。
肆其不敬。
由斯之故。
方致极刑。
妇之承姑。
严于子道
岂此陵辱。
以从减论。
然则鲍昱之科。
于义失矣。
仲远之驳。
与礼符焉。
赦子母之情。
非无高趣。
纵昆季之代。
已在前讥。
谨对。
论选举疏 唐 · 薛登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一
臣闻国以得贤为宝。臣以举士为忠。
是以子皮之让国侨鲍叔之推管仲
燕昭委兵于乐毅苻坚托政于王猛
子产受国人之谤。夷吾贪共贾之财。
昭王赐辂马以止谗。永固樊世以除谮。
处猜嫌而益信。行閒毁而无疑。
此由识之至而察之湥也。至若宰我见愚于宣尼
逄萌被知于文叔韩信无闻于项氏。
毛遂不齿于平原。此失士之故也。
是以人主受不肖之士则政乖。得贤良之佐则时泰。
故尧资八元而庶绩其理。周任十乱则天下和平。
由是言之。则知士不可不察而官不可妄授也。
何者。比来举荐。
多不以才。假誉驰声
互相推奖。希润身之小计。
忘臣子之大猷。非所以报国求贤。
副陛下翘翘之望者也。臣窃窥古之取士。
实异于今。先观名行之源。
考其乡邑之誉。崇礼让以励已。
明节义以标。以敦朴为先最。
以雕虫为后科。故人崇劝让之风。
士去轻浮之行。希仕者必修贞确不拔之操。
行难进易退之规。众议以定其高下。
郡将难诬于曲直。故计贡之贤愚。
州将之荣辱。秽行之彰露。
亦乡人之厚颜。是以李陵降而陇西惭。
干木隐而西河美。名胜于利。
故小人之道消。利胜于名。
则贪暴之风扇。是知化俗之本。
须摈轻浮。昔冀缺以蹈礼升朝。
则晋人知礼。文翁以儒术化俗。
则蜀士崇儒。燕昭好马
则骏马来庭。叶公好龙
则真龙入室。由是言之。
未有上之所好而下不从其化者也。自七国之季。
虽杂纵横。而汉代求才。
犹徵百行。是以礼节之士。
敏德自修。闾里推高。
然后为府寺所辟。魏氏取人。
尤爱放达。晋宋之后。
祗重门资。奖为人求官之风。
乖授职惟贤之义。有梁荐士。
雅好属词。陈氏贤。
特珍赋咏。故其俗以诗酒为重。
不以修身为务。逮至隋室。
馀风尚存。开皇中
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
更好文词。忽君人之大道。
好雕虫之小艺。连篇累牍。
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
惟是风云之状。代俗以此相高。
朝廷以兹择士。故文笔日繁。
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
由是下制。禁断文笔浮词。
其年泗州刺史司马幼之以表不典实得罪。于是风俗改励。
政化大行。炀帝嗣兴。
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
于是后生之徒。复相仿效。
因陋就寡。赴速邀时。
缉缀小文。名之策学。
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有唐纂历。虽渐革于前非。
陛下君临。思察才于共理。
树本崇化。惟在旌贤。
今之举人。有乖事实。
乡议决小人之笔。行修无长者之论。
策第喧竞于州府。祈恩不胜于拜伏。
或明制才出。试遣搜扬。
则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
上启陈诗。惟希咳唾之泽。
摩顶至足。冀提携之恩。
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
觅为自求之意。未是人知之辞。
察其行而度其材。则人品于此见矣。
徇已之心切。则至公之理乖。
贪仕之性彰。则廉洁之风薄。
虽高。异叔度勤勤之让。
黄门已贵。无秦嘉耿耿之辞。
纵不能抑已推贤。亦不肯待于三命。
岂与夫白驹皎皎。不杂风尘。
束帛戋戋。荣高物表。
校量其广狭也。是以耿介之士。
羞自拔而致其辞。循常之人。
舍其疏而取其附。故选司补授。
喧然于礼闱。州贡宾王
争讼于阶闼。谤议纷合。
浸以成风。夫竞荣者必有竞利之心。
谦逊者亦无贪贿之累。自非上智。
焉能不移。在于中人。
理由习俗。若重谨厚之士。
则怀禄者必崇德以洁已。若开趋竞之门。
则邀仕者皆戚施而附会。附会则百姓罹其弊
洁已则兆庶蒙其福。故风化之渐。
靡不由兹。今访乡闾之谈。
惟祗归于里正。纵使名亏礼则。
罪挂刑章。或冒籍以偷资。
或邀勋而窃级。假其不义之赂。
即是无犯乡闾。岂得比郭有道之铨量。
茅容望重。裴逸人之奖拔。
夏统名高。语其优劣也。
祗如才应经邦之流。惟令试策。
武能制敌之例。只验弯弧。
若其文擅清奇。便充甲第。
藻思微减。便即告归。
以此取人。恐乖事实。
何者。乐广假笔于潘岳
灵运词高于穆之。平津文劣于长卿
子建笔丽于荀彧。若以射策为最。
则潘谢曹马。必居孙乐之右。
若使协赞机猷。则安仁灵运
亦无裨附之益。由此言之。
不可一槩而取也。至如武艺。
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撝。
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
若使樊哙萧何之任。必失指纵之机。
使萧何入戏下之军。亦无免主之效。
斗将长于摧锋。谋将审于料事。
是以文泉聚米。知隗嚣之可图。
陈汤屈指。识乌孙之自解。
八难之谋设。高祖追惭于郦生
九拒之计穷。公输息心于伐宋。
谋将不长于弓矢。良相宁资于射策。
岂与夫元长自表。妄饰词锋。
曹植题章。虚飞丽藻。
校量其可否也。伏愿陛下降明制。
峻科。千里一贤。
尚不为少。侥倖冒进。
须立堤防。断浮虚之饰词。
收实用之良策。不取无稽之说。
必求忠谠之言。文则试以效官。
武则守禦。始既察言观行
终亦循名责实。自然侥倖滥吹之伍。
无所藏其妄庸。故晏婴
举之以语。考之以事。
寡其言而多其行。拙于文而工于事。
此取人得贤之道也。其有武艺超绝。
文锋挺秀。有效伎之偏用。
无经国之大才。为军锋之爪牙。
作词赋之标准。自可试凌云之策。
练穿札之工。承上命而赋甘泉。
中军赴敌。既有随材之任。
必无负乘之忧。臣谨按吴起临战。
左右进剑。吴子曰。
夫提鼓挥桴。临难决疑。
此将事也。一剑之任。
非将事也。谨按诸葛亮临戎不亲戎服。
领蜀兵于渭南宣王持劲卒不敢当。
此岂弓矢之用也。谨按杨得意长卿之文。
武帝曰。恨不与此人同时。
相如至。终于文园
不以公卿之位处之者。盖非其所任故也。
谨按汉法。所举之主。
终身保任。扬雄之坐田仪。
责其冒荐。成子之居魏相
酬于得贤。赏罚之令行。
则请谒之心绝。退让之义著。
则贪竞之路销。自然朝廷无争禄之人。
选司有撝谦之士。仍请宽立年限。
其采访汰。堪用者试令职守。
以观能否。参验行事。
以别是非。不实免王丹之官。
得人如翟璜之赏。自然见贤不隐。
食禄不专。荀彧钟繇郭嘉
刘陶李膺朱穆。势不云远。
有称职者受荐贤之赏。滥举者抵欺罔之罪。
自然举得才行。则君子之道长矣。
严简卿之燕为司徒掾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汉儒多辟司徒掾,掾属虽卑地望高。
闻有袁安在公府,可无陈宠作辞曹(自注:汉陈宠,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尚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独勤心物务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事。)
修鲸未肯随鳞介,威凤终须现羽毛。
少壮功名当拾取,金台落日射征袍。
文泉 宋末元初 · 龚璛
泉者水之原,其初果何适。
泓澄末沄沄,取辟人畜德。
畜德唯其深,行道亦在兹。
以彼周流意,于焉文命之。
噫古所谓文,即礼乐法制。
从世将奈何,而非此之谓。
华身习口语,逢时贵词章。
油油青山云,不到白玉堂
文者理而已,循理属君子。
谓予言不信,法看逝川水。
名实议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西台集》卷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七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四○
君子以名用人者,为其信于众也。
一人誉之不足以成名,必众人誉之,然后可以成名。
则名者,信于众人之谓也。
然士有依名而蹈利,不思行己之何如,养交取合,亦足成名者。
故君子之用人,必索其实。
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试者,所以索其实也。
太史公亦曰:「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
言不听,奸乃不生」。
则名实者,用人之大契,君子所以配仁义而并行之公道也。
汉宣之治虽不及三代,然刺史守相辄亲见劳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以质其言。
有名实不相应者,必知其所以然。
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
故汉世多良吏,于孝宣时为多,而龚遂黄霸之徒,皆得以良吏自见于世。
元、成而下,孝宣之业虽衰,然名实之法犹有存者。
建武永平间郎官出宰百里,尚书令仆亦为郡守,而虞延第五伦鲍昱之徒更以郡守入为三公,守令之重如此。
是以卓茂鲁恭皆以县令为循吏,亦卒至三公
孝宣名实非徒一时之称,盖得孔子试之之意,而后世可以循用故也。
自唐以来,官在内者重,官在外者轻。
张九龄欲重刺史县令之权,历都督刺史然后入为侍郎列卿历县然后入为台郎、给谏,而法亦卒不行。
本朝之制,九品可以为县令,七品可以为郡守,则是九品之贱已当汉郎官之选,而七品之人已任汉令仆事矣。
持禄处内者既无治民之责,而多进退之门;
守法在外者,则数出为俗吏而不见用;
就有用之者,不过由县令而居幕府,由郡守而为监司
所谓台郎给舍、令仆、三公,未有由此途而出,则内官安得不重,外官安得不轻?
是以名实相纷,毁誉淆乱,养交助合之人渐以得志,则守令如龚遂黄霸卓茂鲁恭,亦何道而进?
两汉之法虽卒难行,然当体其大意,稍重郡守县令之官。
通都大邑有善政者,数加奖励,使必由县令然后居寺监,由郡守然后至台省,则人人乐于外官,赴功治职,齐民可受其赐,而寺监台省亦将得真材,毁誉名实无所纷乱,又合孔子试之之意。
盖事有不召而自至者,西汉重功名,则权奇倜傥之士出;
东汉重名节,则蹈难死义之臣众;
有唐尚文词,则诗歌赋颂缀文之人亦出而不绝。
今果重在外之官,必由县令而后居寺监,由郡守而后至台省,则谓良吏者,亦将不期而自至。
名实之论,惟所加虑。
金鹅山人沈师鲁(第二十一句缺一字) 中唐 · 卢仝
金鹅山中客,来到扬州市
买药床头一破颜,撇然便有上天意。
日月高挂玄关深,金膏切淬肌骨异。
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
浩浩流珠走百关,绵绵若存有深致。
种玉不耕山外非内粹,凿儒关决文泉彰。
风雅因君不复坠,光不外照刃不磨。
回避人间恶富贵,三日四日五六日。
盘礴化元搜万类,昼饮兴酣陶天和。
夜话造微□精魅,示我插血不死方。
赏我风格不肥腻肉眼不识天上书。
小儒安敢窥奥秘,昆崙路隔西北天。
三山后浮不著地,君到头来忆我时,金简为吾镌一字。
江南西路安抚制置使厅记 南宋 · 黄彦平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七、《三馀集》卷四
汉于《禹贡》扬州之域建豫章郡,至隋乃曰洪州
唐乾元初洪州江西观察使治所,开成中镇南军节度
国朝州县镇名兼汉、隋、唐之旧,而守臣钤辖虔、吉等九郡,故仍为江西会府
建炎己酉,北骑渡江,府第烬于兵,久未遑复也。
绍兴癸丑夏大丞相赵公建康易镇来洪,安抚制置十州之地,养民训兵,禁奸掩骼,礼贤劝学,通商阜财。
流逋悉归,庐舍继葺,度工籍费,次及厅事。
会召还,而徽猷阁直学士胡公实继其任。
陛辞之日,上以轻徭薄赋、使民安业为训,公拜受命。
至则榜「民安」之语于便坐之堂,天威不违,罔敢失坠,清心省事,百废自修。
明年闰月己卯厅事成,力不役齐民,财不侵省计,俭不至陋,壮不至侈,大府之仪于是告备。
人见其敏而莫知其劳也,咸谓宜有以纪之。
窃惟天下国家之理乱存乎其人,而人之用天下国家者不可无学。
汉任丞相御史必于儒者,且更治民考功,故萧望之少府出三辅,黄霸召自颍川,寖为御史大夫
东京虞延鲍昱第五伦郡守入为三公,而钟离意黄香亦自近臣为郡守
盖非儒者不能通世务,非经术不足谋王体。
朝廷以宽厚清静帅群吏,而牧守忠信爱利以化斯民,上下相安,中外禔福。
故天下虽有变而民不摇,高、光相望,载祀四百,三代以还,最为长世,无他,德厚吏良而亡怨于下也。
仰惟主上兴衰拨乱,若稽前古,遴简名臣,付之彫郡,而丞相子思孟轲《中庸》之学经始于前,今公以倪宽、董仲舒悃愊之心守而勿失,保残奋怯,不三年而获见承平之旧,用儒之效也。
若夫充大有为之心,尽修小雅之废,攘戎狄,复境土,俭宫室,小寝庙,而遂振中兴之烈,则《斯干》之雅,盖四方之公愿,非此邦之人所得独议。
惟吾民幸于上而惠以儒帅,丞相与公不鄙夷其民,而用经术安辑之,则区区之私,有不可不识者,谨为之书。
鲍节母诗癸巳 清 · 蒋士铨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二一
鲍文渊歙县民。
继妻吴郡人
廿二嫁,廿九寡。
六十请旌朝命下,回念平生泪盈把。
幼失母,孝于耶。
事舅姑,宜室家。
闵损王祥,不饥不寒。
不知继母承母欢,儿衣儿食母艰难。
儿读书,母灌蔬。
儿焚膏,母辟纑。
十指之血缕缕积,夫柩得返孤不孤。
先赎百亩田,后表九世墓。
夫伯父母棺已颓,妾在忍令棺暴露。
葬之先垄傍尊嫜,九原骨聚松楸长。
贤哉节母生何乡,嘉定之镇名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