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腊月十九日消寒第八集王司马周南招宋学博保暨令弟理问斗南文学简可陪游独鹤山庄看梅归饮修竹精舍即席赋赠分韵得庄字 清 · 洪亮吉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北郊种树集
三十年来事渺茫,坞中藤蔓屋头桑。
何期句曲群仙会,重醉先生独鹤庄。
天上黄人曾捧日(时话西清旧事。),月边青女自飞霜。
迟眠缓步消馀酒,嗅尽寒梅树树香。
伊犁纪事诗四十二首 其二十九 清 · 洪亮吉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万里荷戈集
穷荒连月有恩纶,边雨初晴塞草春。
昨午北郊迎诏使,分明捧日两黄人(纯皇帝升祔诏使到日,雨适霁,余随将军出北郭恭迓。)。
万寿乐歌三十六章 其十七 朝日坛第十七 清 · 洪亮吉
出处:西苑祝釐集、西苑祝釐集(庚戌辛亥)
朱旗绛扇来城东,至尊亲诣朝日宫。
黄轩紫幄光如烛,至尊亲诣斋宫宿。
太平五色云拥轮,迎日正见双黄人。
双黄人,捧日起,朝日礼成天下喜。
题阿少空弥达西寻河源卷子 清 · 洪亮吉
出处:五陉联骑集、五陉联骑集(辛亥壬子)
鞭梢生层云,马尾摇晴晖。
却行数里即天上,侧帽忽碍星芒归。
云外一株树,我疑是落棠。
不然何以夸父掷杖来兹方。
石林何周遭,复疑天尽处。
不然何以竖亥逡巡欲回步。
地高于天石压云,北斗背上生崚峋。
几回洗眼望来路,祇觉黄气一缕从东奔。
汉家西南羌,元人鄂端尾。
去此不知凡有几。
一条天路虽分明,历万万古无人经。
饮源三日马亦灵,五色石上飞而行。
天河转近沧溟远,三面银光截云断。
行经万里无一人,立久气如春日煖。
乃知山经水注皆放哉,眼底甫觅真源回。
道逢青鸟亦不讶,见惯捧日黄人来(图中绘花翎黄马挂。)。
君不见,相公奉命安河流,怒涛如雷喧七州。
此时那识凿空使,藐尔已据天西头。
一寻其源一疏委,同日奏功天子喜。
云梯关北望板桐,只隔地中三万里。
放歌四首 其一 清 · 洪亮吉
出处:径山大涤集
老乌三足鳌六足,分挽天关回地轴。
茫茫天地双飞走,已胜娲皇补天手。
鳌足何必断,乌翅何必垂,天地藉尔为安危。
君不见黄人青女究何苦,汝与乾坤本无补。
夏夜溪步 清 · 黎简
出处:五百四峰堂诗钞卷十二
琐碎金流波,历落松滤月。
鸟惊出暗草,人行踏明雪。
高桥若平台,得地受空阔。
山影半江止,帆势一鸟疾。
海光大浮天,诗绪细抽发。
境虚难住心,理适贵新说。
半夜兴独往,万物静一切。
㳽漫人间事,继以梦颠蹶。
散为九烟荒,聚作一尘热。
叹息吾于中,栖栖几时达。
虎门行 清 · 姚元之
押东韵
东方日出天为红,明霞万叠排秋空。
水光倒射摇五色,黄人矗立摩青铜。
攒峰列嶂隐青翠,芙蓉乱插沧波中。
天鸡大叫洞穷发,豁达不觉空双瞳。
我闻昔者此水东,马衔当蹊挈海童。
朝游大鹏夕鸡笼,明珰大髻坐艨艟。
船头伐鼓声逢逢,鲛人蜑人怒发冲,瞪目不敢偏师攻。
赫赫重臣总元戎,慨然追慕郭令公。
轻舟一叶无短篷,独立虎门呼其雄。
告言圣恩宽且洪,刀斧不肯膏闇瞢。
群焉蹈舞声呼嵩,争先叩头输厥衷。
水师不用占天弓,倏忽万里无飞蓬。
尔来日照黄金宫,鬼物慑伏天吴穷。
河泊使者休赤騣,黑齿国人歌来同。
方壶员峤遥相通,飞墙上下如游鸿。
元虚作赋状莫终,二李将军画难工。
少文虚愿何足论,我来不待乘长风。
搆一椽于清风泾黄九烟题曰柏学士茅屋从杜少陵旧题也即步杜韵 清 · 柏古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二十九
泾水洋洋可钓鱼,栖迟绝似碧山居。
诗交杜甫千秋上,春老陶潜五柳馀。
学士清风还拂拂,野人茆屋岂渠渠。
年来巳办渔樵事,徒有家传太史书。
罗浮见日鸡一鸣 清 · 程恩泽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程侍郎遗诗卷五
峻绝霞峰顶,扶桑在眼前。
三严三鼓后,一跃一轮先。
似有黄人捧,初闻绛帻宣。
桃都同警夜,参伐尚横天。
快矣瞻羲驭,雄哉促祖鞭。
烛龙疑失寐,仙蝶亦惊眠。
影与神山合,声从海国传。
蓬莱今咫尺,共草日华篇(罗浮夜半见日者,盖登聚霞峰顶,望见海东日,非鸡一鸣日即满罗浮山也,作此题者当知分寸。)。
庚戌元日日食一百二十韵 清 · 李惺
岭南逢元日,客子心悲伤。
旁观谬测度,谓我思故乡。
故乡虽云远,可以理归装。
况自入山来,泉石慰膏肓。
同行三数人,形迹亦想忘。
晨起但一揖,随意倾壶觞。
贺客概无有,酬应息奔忙。
转觉此间乐,在家徒皇皇。
所悲竟何事,欲写先徬徨。
念自癸卯后,木饥金不穰。
陕西三岁旱,河南五岁荒。
牛无一束藁,有如坟首羊。
耕无可耕处,屠以充饥肠。
十室去其半,半死半流亡。
戊申乃大熟,禾黍幸登场。
窃谓脱此厄,六幕臻平康。
岂知是岁夏,大水竟汪洋。
或云洞庭湖,白昼日无光。
中有数龙斗,莫辨赤白黄。
腥风挟浊浪,万鼓声雷硠。
一涌高于山,一泻何可当。
混混湖与江,茫茫荆讫扬。
翼轸斗牛间,气湿如银潢。
去年水更大,发难仍沅湘。
所决失堤堰,所浸蔑城隍。
江宁地颇高,钟阜几怀襄。
别有浙西水,顶潮趋钱塘。
加以百日雨,势欲无余杭。
浙之杭嘉湖,北达苏松常。
又北为镇江,财赋甲他方。
岁额千余万,地丁兼白粮。
次如湖南北,安徽及豫章。
亦俱供飞挽,亦且赖输将。
一浸数千里,何者为苞稂。
无米入漕运,何以实京仓。
灾民极可悯,苦况不可详。
有屋在水中,渺不见屋梁。
爷娘儿女子,托命于舟航。
嗷嗷中泽鸿,于何谋稻粱。
死者委沟壑,存者犹羸尪。
天下有大命,官仓有常平。
常平久无实,社仓亦虚名。
欲籴无可籴,议籴徕远商。
巴蜀米价贱,千里连帆樯。
道远风涛恶,贩到价则昂。
有钱犹可买,无钱空踉跄。
欲赈无可赈,驰奏叩天阊。
批章下户部,司农询曹郎。
频年逋赋多,灾区例缓征。
金屡颁大库,钱并支水衡。
昔有盈无缩,今有缩无盈。
虽有缩无盈,犹且别筹量。
通融资挹注,一滴亦天浆。
去年干在己,今年干在庚。
今年第一日,日食令人惊。
午刻历未刻,计食五分赢。
二气绾橐籥,日者太阳精。
履端重首祚,元日记新正。
而乃遭此变,能勿心怦怦。
熙朝大一统,骏业天所昌。
幅员廊无外,宝箓尤灵长。
下自元明宋,上溯虞陶唐。
六代六圣人,从古见未尝。
今上夙敦敏,嗣服提乾纲。
四目之所运,四表咸辉煌。
阅今三十载,暇食恒不遑。
所冀百君子,赤栋为干桢。
堂堂位宰辅,先自笃忠贞。
大度休休然,寸心冰玉清。
衮职一无阙,运量周垓纮。
六官有官守,毋偷毋纷更。
言官有言责,毋噤口不鸣。
其任封疆者,赫然民所望。
安民在察吏,吏有良不良。
墨吏一推排,脂膏涂橐囊。
酷吏一哮吼,魂魄落锒铛。
茸吏百不理,宿牒堆满床。
是皆民之蠹,得不重惩创。
奉法毋斁法,思患宜豫防。
视寇攘奸宄,如猰貐豺狼。
欺君大不敬,讳盗大不祥。
养痈必流毒,剜肉难补疮。
兵以练乃劲,简校肃戎行。
谷以蓄乃足,句稽谨盖藏。
事事务实济,内外同匡襄。
孪者毋不破,弛者毋不张。
氛翳顿豁除,险阻化康庄。
闾阎获安堵,一意力农桑。
天方命百神,为民节阴阳。
日雨雨时若,日旸无恒旸。
旱魃及水怪,曷敢肆狓猖。
黄人行捧日,两耳垂璧珰。
天保佑天子,端拱坐明堂。
泮奂尔游矣,纯嘏永无疆。
洚水儆帝尧,大旱疲成汤。
从古多日食,日食亦无妨。
造化递消息,气数交纵横。
剥正欲其复,晦正欲其明。
殷忧以启圣,天具有深情。
圣躬则已劳,臣躬则已荣。
温饱逮僮仆,岂复别有营。
葵藿小草耳,心为太阳倾。
矧人含血性,沥之即丹诚。
所冀纾主忧,力与气数争。
天心非不仁,在人宜作强。
毋以绕指柔,误此百鍊刚。
众心如一心,积渐通穹苍。
苍苍密转移,感召非祈禳。
我固旧史氏,亦忝少司成。
自顾殊碌碌,未可縻华缨。
归田曾无田,破砚聊代耕。
久矣甘枯寂,万物秋毫轻。
迩来胸臆间,一丝长自萦。
时事日以艰,耳目岂聋盲。
背人成此诗,不觉慨以慷。
掷笔涧中泉,纵步凌苍茫。
嗒然一长啸,愁云落我旁。
四山色黯惨,飞鸟为不翔。
天壤此一时,非我独伥伥。
安知无烈士,仰天泪沾裳。
初伏日偕同人集舍弟九烟环碧庄午饮分得宿字 清 · 李振钧
押屋韵 出处:茂林消夏集
羲轮流驶入初伏。
滂沛陡倾珠万斛。
凉生小院净纤埃,黛抹远峰拭新沐。
挥箑相将出门去,踏遍高原与幽谷。
小桥流水涨初平,深林啼鴂呼相逐。
亭亭隔陇几株松,袅袅绕篱数竿竹。
款扉剥啄惊小尨,跣足科头客不速。
主人笑道兼味无,脱粟盘飧唯苜蓿。
薰风徐引碧筒杯,香气早传红玉曲。
不将诗律缚老饕,细数酒筹难更仆。
笑把闲题信手拈,分来险韵频眉蹙。
相与冥搜刺史肠,畴能不负将军腹。
击钵催成绮席开,温铛煎沸清醅熟。
欢呼进酒大斗倾,头上片云疑欲覆。
归去归去约重来,屋小于舟难托宿。
阑干曲 清 · 郑珍
出处:巢经巢诗钞前集卷一
釭壁沉沉霜入影,博山云断金虬冷。
嫦娥袖薄双臂寒,夜长软抱梅花颈。
玉台紫雾荒荒閒,翡翠珊瑚含木难。
苕华姊妹又千载,当年暗记红阑干。
捣齑破臼种荼子,待看黄人贴天死。
月查高挂九枝镫,却教谁指秋河水。
兰叶萧萧泣露凉,芙蕖花覆黄鸳鸯。
檀槽不伴玉笛老,手把灵犀到天晓。
次韵答王君豫,时为其远祖山长先生题黄九烟所书“人在缑山”小帧 清 · 郭嵩焘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徵君年少伟容仪,春色昆崙欲上眉。
剩水残山湖外路,回风往日郢中辞。
只言文酒相娱乐,谁信沧桑有乱离。
二百馀年遗像佚,萧条杜老不同时。
题黄九烟集后 晚清 · 谢章铤
兰芷不芳已千载,九疑云雨悲真宰。
黄公崛起读《离骚》,把臂灵均出桑海。
烈皇被发上钧天,辛苦宵衣十七年。
几辈榜花书淡墨,何人大树画凌烟。
黄巾白棓纷流涕,苦李枝高压门第。
钜镇告身归命侯,孱王闰位奈何帝。
银鱼金碗委山丘,汗漫安能更九州。
阆风殿下万言策,白玉楼中五月秋。
飘零且看扬州月,燕子春镫梦瑶阙。
法曲犹弹得宝歌,新诗久痛《无家别》。
神仙才子半荒唐,万事苍天付渺茫。
牛马随人充下走,芙蓉无地礼东皇。
青蝇作客供凭吊,黄鹤相逢莫嘲笑。
偶传六义向秋波,可有一戈挥夕照。
南国是时总可哀,群公声价凤凰台。
谯周家世修降表,庾信关山逞赋才。
白下登高独回首,斑斑竹子湘江口。
三户销沈博浪椎,一痴烂醉兰陵酒。
萧疏华发忽心惊,老死何颜入北京。
愿从陈继称同调,不逐归庄浪得名。
墓铭手写归何处,解脱应骑箕尾去。
北渚风凄吊屈辰,西堂梦冷伤嵇句。
平生嫚骂眼谁青,刍狗幽斋一客星。
且署头衔前进士,忍抛脚色小朝廷。
素冠永谢流离子,七十二湖清若此。
宋玉重来赋《大招》,彭咸相见应狂喜。
崛健人间略似人,百年养士有孤臣。
骚魂呜咽指薇蕨,话罢庚寅话甲申。
哨遍(原序曰,半塘僧鹜者,半塘老人也。老人今老矣,其自称老人时,年实始壮。或问之,老人泫然以泣作,而曰,礼不云乎,父母在,恒言不称老。某不幸,幼而失怙,今且失恃矣。称老,所以志吾痛也。然则半塘者何,曰,是吾父吾母体魄之所藏也。吾纵不能依以终老,其敢一日忘之哉。由是朋辈无少长,皆以老人呼之而不名,悲其志也。老人仕于朝数十年,所如辄不合。尝娶矣,壮而丧其偶;生子又不育,尝读书应举子试矣,而世所尊贵如进士者,卒不可得。家人以老人之郁郁于前,冀其或取偿于后也。召瞽之工于术者,以老人生年干支使推之。瞽猝然曰,是半僧人命也。老人闻之则大慊,乃自号曰半僧。老人之为言官也,尝妄有所论列,其事为人所不易言。老人之友,有为老人危者,上疏之前夕,为老人占之,得刻鹄类鹜之繇。疏上,几得奇祸,乃复自号鹜翁。曰,吾以傲夫卜,而自匿其草者。于是,三名者,尝随所适以自名焉。既而其友以疑罪死于法,老人伤之曰:吾哀吾友,吾忍忘吾鹜耶。遂撮三者自名为半塘僧鹜云。嗟乎,半塘者,老人之墓田丙舍也。曩以仕于朝,不得归,今投劾去矣,又贫不能归,老人又以出世之志,牵于身世,不得。遂求得西方贝叶之书,乃哆口瞠目不能读,读亦不能解。惟所谓鹜者,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以远,日浮沈于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或庶几焉。是老人之名副其实者,仅三之一耳,然则老人之遇,亦可知矣。) 清末民国初 · 朱祖谋
押词韵第三部
甲辰重九,读弁阳老人肠断紫霞之作,感念半塘翁,悲不自持。时距翁之没三月矣。翁尝为半塘僧鹜自序,辄檃括其辞,以当薤露。
家在半塘,人是半僧,畴识平生事。
僧曰嗟,四坐听无哗,老之称实从壮始。
礼有之。
恒言未容称老,吾今何怙而何恃。
空指点杉湖,寒云丙舍,皋鱼清泪如泚。
纵不能、誓墓永相依,又焉敢、自尊老须髭。
朋辈哀焉,呼而不名,用从吾志。
嘻。
甚矣吾衰,卅年昏宦诚何味。
吾友疑罪死,刻鹄之繇能记。
好一笑咨禅,三生證果,天亲无著为兄弟。
甚囊粟机缄,欋椎事业,昨非今未必是。
剩百年、老屋隔清漓,便投劾、归耕苦无期,办蒲团、又牵身世。
呺然哆口瞠目,那辨如如偈。
但随挈鹭提鸥伴侣,默以自容而已。
副其名者仅如斯,老人之遇可知矣。
减字木兰花 题黄九烟为李元白藏周江左书离骚经跋 清末民国初 · 朱祖谋
沈湘古恨。文字造哀天倘问。
悬圃陈词。异代萧条又一时。
骚心不死。滩艇行吟声变徵。
招手彭咸。依样伤心史一函(李衷■字元白,周嘉胄字江左。)。
题张梦晋画折枝长卷寄宗室伯羲祭酒绝句八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八
伯羲祭酒得明张梦晋《岁寒三友图》卷,适吴仲饴太守自都旋汴,伯羲遂以此卷托仲饴寄余。盖京师故人,多知余为梦晋后身也。光绪癸未之岁,余尝遇李仙于并门。李仙作诗赠余,初书云:「吹笙王子,乞食张郎。」时在旁者俱不知张郎为谁,惟余尝见黄九烟所作张灵、崔莹合传,仿佛记有乞食事,因为诸人言之。李仙继书云:「葆其虚灵,戒其颠狂。优昙首出,后事方长。勿求仙箓,且尽人纲。」书毕,又书云:「前王后王,堂堂乎张。笙肇缥缈,箫韵凄凉。月明虎阜,花暖吴阊。前尘隐约,云胡可忘。」至此始决其所言为梦晋。问后王为谁,曰:「诗中『昙首』句已明示矣。」问崔莹事,则不答,但称家君为六如后身,与三十年前吕仙语合。它语甚多,不备记。前后身之说,于古有之,虽涉荒渺,非尽妄也。惟梦晋天才隽逸,下笔成文,诗画流传,俱臻能品,其风情才调洵足倾倒一时。自顾荒伧,何堪窃比,则亦昔人所云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已。然有可怪者三,有相似者五。梦晋名不甚著,知者寥寥,以此为言,似非作伪。可怪一也。梦晋之母,梦周灵王太子晋而生梦晋,故字梦晋,名灵。又梦晋与优人作子晋跨鹤剧,其事俱载九烟《传》中;此云「吹笙王子」,亦俨以缑岭升仙太子为梦晋前身。语既相符,似非凿空,可怪二也。且六如之说,三十年前吕仙言之,三十年后李仙言之。梦晋与六如,以师友而为父子,情事宛然,可怪三也。余自少时未至吴越,即结想吴中山水,若有宿缘。其相似一也。少作文字喜用乞食语,意中时以不能学古人乞食为憾,屡为父师所诃,终不肯改,其相似二也。自稍有知识,即时涉冥想,妄意它日落魄乞食,或能遇一红颜素心人以为知己,未读梦晋传时已如此,其相似三也。少作又喜用春人语,华阳王君雪澄尝戏呼余为易春人,其相似四也。余幼时了了,颇窃乡里之誉,义宁陈丈右铭谓「此子似徐文长」,家君甚不悦其言。然陈丈固颇精人伦鉴者,文长、梦晋,本一流人,长老谈言,不无微中,其相似五也。余既不知六法,所见画亦绝少,梦晋所画,迄未一见,至其诗为世传诵者,仅「高楼明月清歌夜,知是人生第几回」一篇,然能诵此诗者多,而知为梦晋之作者少。《明诗综》采梦晋诗裁一二首,惟载其临终绝笔云:「垂死尚思元墓麓,满山寒雪一林松。」读其诗为之泫然欲涕。后取《九烟传》再阅之,乃知梦晋实为崔莹死,莹亦竟为梦晋死,六如合葬之于元墓。九烟生国初,距彼时未远,必非妄言。惜遇李仙时记忆不详,未深问也。乙酉入蜀,观剧,优人演所谓《才人福》者,生旦二脚登场,则梦晋与莹俨然夫妇。此吴中当有之剧,不知蜀中何时有之,何人为之。且所演情节又多附会,与本事不合。丙戌至吴,求观此剧,反无有。每经行邓尉元墓与山塘七里间,忽忽如有所失。与元墓山灵约:他日必埋骨于此。适七岁儿阿仁病殇,遂葬之圣恩寺旁。以盟息壤焉。丁亥入都,晤番禺张延秋年丈,问余曰:「小说有名《何必西厢》者,子见之乎?即子前生事也。」亟走厂肆,诣翰文斋,托书贾韩姓觅此书,果得之。盖明末国初人所作,以前之崔、张,不如后之崔、张之发情止义,故名《何必西厢》。所载莹别梦晋诗,与九烟所载相同。其诗云:「才子风流第一人。愿随行乞乐清贫。入宫祇恐无红叶,临别题诗当会真。」和之云:「地老天荒两恨人。泪珠枯尽海鲛贫。马嵬异代甘同葬,不学三郎负太真」夫。莹与梦晋,不过文字知己,一见之缘,而至以身许之,九死不悔。虽以宸濠之凶燄,不能加于一弱女子,卒完白璧归死吴下,其慧心奇节,可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濮青士太守言:曩在崇朴山尚书斋中,见六如所作崔莹小像,粗服乱头,啼妆黯淡。侍女十数辈,左右环立,皆宫人妆,盖初入宁藩邸中时事。非娄妃保护,必殒身藩邸,不能与梦晋终古同穴矣。今此画像尚在尚书家,惜无由得之。梦晋此图,作于正德庚午,在未遇莹以前。伯羲自千里外举以相赠,意殊可感。故详载其事,自题八绝,乞怜才阐幽之君子为之题咏,亦以报故人之殷殷云。己丑岁暮。
月下仙人萼绿华,搽红竹翠影交加。
淩寒写出真标格,不是徐熙没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