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诏朱异迎降文钦(赤乌十三年) 孙吴 · 孙权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三
方今北土未一,钦云欲归命,宜且迎之。若嫌其有谲者,但当设计网以罗之,盛重兵以防之耳(《吴志·朱桓传》)。
诱曹休笺七条 孙吴 · 周鲂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六
其一曰:「鲂以千载徼幸,得备州民,远隔江川,敬恪未显,瞻望云景,天实为之。精诚微薄,名位不昭,虽怀焦渴,曷缘见明?狐死首丘,人情恋本,而逼所制,奉觌礼违。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今因隙穴之际,得陈宿昔之志,非神启之,岂能致此!不胜翘企,万里托命。谨遣亲人董岑、劭南等托叛奉笺。时事变故,列于别纸,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永令归命者有所戴赖」。
其二曰:「鲂远在边隅,江汜分绝,恩泽教化,未蒙抚及,而于山谷之间,遥陈所怀,惧以大义,未见信纳。夫物有感激,计因变生,古今同揆。鲂仕东典郡,始愿已获,铭心立报,永矣无贰。岂图顷者中被横谴,祸在漏刻,危于投卵,进有离合去就之宜,退有诬罔枉死之咎,虽志行轻微,存没一节,顾非其所,能不怅然!敢缘古人,因知所归,拳拳输情,陈露肝膈。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复猜疑,绝其委命。事之宣泄,受罪不测,一则伤慈损计,二则杜绝向化者心,惟明使君远览前世,矜而悯之,留神所质,速赐秘报。鲂当侯望举动,俟须响应」。
其三曰:「鲂所代故太守广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为变,以见谴责,靖勤自陈释,而终不解,因立密计,欲北归命,不幸事露,诛及婴孩。鲂既目见靖事,且观东主一所非薄,女画不复厚,虽或暂舍,终见剪除。今又令鲂领郡者,是欲责后效,必杀鲂之趣也。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人居世间,犹白驹过隙,而常抱危怖,其可言乎!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愿明使君少垂详察,忖度其言。今此郡民,虽外名降首,而故在山草,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为乱之日,鲂命讫矣。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弟孙奂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又命诸葛亮进指关西,江边诸将无复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若明使君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鲂便从此率厉吏民,以为内应。此方诸郡,前后举事,垂成而败者,由无外援使其然耳。若北军临境,传檄属城,思咏之民,谁不企踵?愿明使君上观天时,下察人事,中参蓍龟,则足昭往言之不虚也」。
其四曰:「所遣董岑、邵南少长家门,亲之信之,有如儿子,是以特令赍笺,托叛为辞,目语心计,不宣唇齿,骨肉至亲,无有知者。又已敕之,到州当言往降,欲北叛来者得传之也。鲂建此计,任之于天,若其济也。则有生全之福;邂逅泄漏,则受夷灭之祸。常中夜仰天,告誓星辰。精诚之微,岂能上感?然事急孤穷,惟天是诉耳。遣使之日,载生载死,形存气亡,魄爽恍惚。私恐使君未深保明,岑、南二人可留其一,以为后信。一赍教还,教还故当言悔叛还首。东王有常科,悔叛还者,皆自原罪。如是彼此俱塞,永无端原。县命西望,涕笔俱下」。
其五曰:「鄱阳之民,实多愚劲,帅之赴役,未即应人,倡之为变,闻声响抃。今虽降首,盘节未解,山栖草藏,乱心犹存,而今东主图兴大众,举国悉出,江边空旷,屯坞虚损,惟有诸刺奸耳。若因是际而骚动此民,一旦可得便会,然要恃外援,表里机互,不尔以往,无所成也。今使君若从皖道进住江上,鲂当从南对岸历口为应。若未径到江岸,可住百里上,令此间民知北军在彼,即自善也。此间民非苦饥寒而甘兵寇,苦于征讨,乐得北属,但穷困举事,不时见应,寻受其祸耳。如使石阳及青、徐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时不再来,敢布腹心」。
其六曰:「东主致恨前者不拔石阳,今此后举,大合新兵,并使潘浚发夷民,人数甚多,闻豫设科条,当以新羸兵置前,好兵在后,攻城之日,云欲以羸兵填堑,使即时破,虽未能然,是事大趣也。私恐石阳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济,诚宜疾密。王靖之变,其鉴不远。今鲂归命,非复在天,正在明使君耳。若见救以往,则功可必成,如见救不时,则与靖等同祸。前彭绮时,闻旌麾在逢龙,此郡民大小欢喜,并思立效。若留一月日间,事当大成,恨去电速,东得增众专力讨绮,绮始败耳。愿使君深察此言」。
其七曰:「今举大事,自非爵号无以劝之,乞请将军、侯印各五十纽,郎将印百纽,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纽,得以假授诸魁帅,奖厉其志,并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使山兵吏民,目瞻见之,知去就之分已决,承引所救画定。又彼此降叛,日月有人,阔狭之间,辄得闻知。今之大事,事宜神密,若省鲂笺,乞加隐秘。伏知智度有常,防虑必深,鲂怀忧震灼,启事蒸仍,乞未罪怪(《吴志·周鲂传》)」。
上言宜大举伐魏 孙吴 · 殷礼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一
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陛下身自御戎,取乱侮亡,宜涤荆、扬之地,举强羸之数,使强者执戟,羸者转运,西命益州军于陇右,授诸葛瑾、朱然大众,指事襄阳,陆逊、朱桓别征寿春,大驾入淮阳,历青、徐。襄阳、寿春困于受敌,长安以西务对蜀军,许、洛之众势必分离。掎角瓦解,民必内应,将帅对向,或失便益。一军败绩,则三军离心,便当秣马脂车,陵蹈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若不悉军动众,循前轻举,则不足大用,易以屡退。民疲威消,时往力竭,非出兵之策也(《吴志·大帝传》注引《汉晋·春秋》,零陵太守殷礼言于权,权弗能用之。)。
辩亡论上下二首 其二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文选卷五十三
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神兵东驱,奋寡犯众。攻无坚城之将,战无交锋之虏。诛叛柔服,而江外厎定;饰法脩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将北伐诸华,诛锄干纪。旋皇舆于夷庚,反帝座乎紫闼。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戎车既次,群凶侧目,大业未就,中世而殒。用集我大皇帝。以奇踪袭于逸轨,睿心因于令图。从政咨于故实,播宪稽乎遗风。而加之以笃固,申之以节俭。畴咨俊茂,好谋善断。束帛旅于丘园,旌命交于涂巷。故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景骛。异人辐凑,猛士如林。于是张昭为师傅,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俦,入为腹心,出作股肱;甘宁凌统程普贺齐朱桓朱然之徒奋其威;韩当潘璋黄盖蒋钦周泰之属宣其力。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名声光国;政事则顾雍潘浚吕范吕岱,以器任干职;奇伟则虞翻陆绩张温张惇,以讽议举正;奉使则赵咨沈珩,以敏达延誉;术数则吴范赵达,以禨祥协德。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骆统刘基,彊谏以补过。谋无遗谞,举不失策。故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旅,虎步原隰,谟臣盈室,武将连衡,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而周瑜驱我偏师,黜之赤壁,丧旗乱辙,仅而获免,收迹远遁。汉王亦凭帝王之号,帅巴汉之民,乘危骋变,结垒千里,志报关羽之败,图收湘西之地。而陆公亦挫之西陵,覆师败绩,困而后济,绝命永安。续以濡须之寇,临川摧锐;蓬笼之战,孑轮不反。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挫锋,势衄财匮,而吴莞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跱而立。西屠庸益之郊,北裂淮汉之涘,东包百越之地,南括群蛮之表。于是讲八代之礼,搜三王之乐。告类上帝,拱揖群后,虎臣毅卒,循江而守,长棘劲铩,望飙而奋。庶尹尽规于上,四民展业于下。化协殊裔,风衍遐圻。乃俾一介行人,抚巡外域。巨象逸骏,扰于外闲;明珠玮宝,耀于内府。珍瑰重迹而至,奇玩应响而赴。輶轩骋于南荒,冲輣息于朔野。齐民免干戈之患,戎马无晨服之虞。而帝业固矣。大皇既殁,幼主莅朝。奸回肆虐,景皇聿兴,虔修遗宪,政无大阙,守文之良主也。降及归命之初,典刑未灭,故老犹存。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陆凯以謇谔尽规,而施绩范慎以威重显,丁奉离斐以武毅称,孟宗丁固之徒为公卿,楼玄贺劭之属掌机事,元首虽病,股肱犹存。爰及末叶,群公既丧,然后黔首有瓦解之志,皇家有土崩之衅。历命应化而微,王师蹑运而发。卒散于阵,民奔于邑;城池无藩篱之固,山川无沟阜之势。非有工输云梯之械,智伯灌激之害,楚子筑室之围,燕人济西之队,军未浃辰,而社稷夷矣。虽忠臣孤愤,烈士死节,将奚救哉?夫曹刘之将,非一世所选;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战守之道,抑有前符;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异也。
魏氏春秋评 其九 吴主不罪朱桓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四
《书》云:「臣无作威作福,作威作福,则凶于而家,害于而国」。桓之贼忍,殆虎狼也。人君且犹不可,况将相乎!《语》曰:「得一夫而失一国」。纵罪亏刑,失孰大焉(《吴志·朱桓传》注)?
三国论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二
论曰。汉自顺桓之间。国统屡绝。奸回窃位。阉宦满朝。士之蹈忠义履冰霜者。居显列则陷犯忤之诛。伏闾巷则婴党锢之戮。当是时也。天下之君子。扫地将尽。虽九伊周十稷契。不能振已绝之纲。举土崩之势明矣。熹平中。大黄星见楚宋之分。辽东殷馗曰。其有真人起于谯沛之间。以知曹孟德不为人下。事之明验也。先时秦帝东游。亦云金陵当有王者兴。董扶求出。又曰益州有天子气。从兹而言。则长江剑阁。作吴蜀之限。天道人谋。有三分之兆。其来尚矣。然废兴有际。崇替迭来。每览其书。曷能不临卷而永怀。抚事而伊郁也。尝试论之曰。向使何进纳公业之言而不追董卓。傕汜弃文和之策而不报王允。则东京焚如之祸。关右乱麻之尸。何由而兴哉。至使乘舆蒙尘于河上。天子露宿于曹阳。百官饥死于墙壁。六宫流离于道路。盖由何公之不明。贾诩之言过也。于是刘岱乔瑁张超孔胄之徒。举义兵而天下响应。英雄者骋其骁悍。运其谋能。海内嚣然。于兹大乱矣。袁本初据四州之地。南向争衡。刘景升拥十万之师。坐观成败。区区公路。欲居列郡之尊。琐琐伯圭。谓保易京之业。瓒既窘毙。术亦忧终。谭尚离心。琮琦失守。其故何哉。有大贤而不能用。睹长策而不能施。便谓力济九区。智周万物。天下可指麾而定。宇宙可大呼而致也。鸣呼悲夫。余观三国之君。咸能推诚乐士。忍垢藏疾。从善如不及。闻谏如转规。其割裂山河鼎足而王宜哉。孙仲谋承父兄之馀事。委瑜肃之良图。泣周泰之痍。请吕蒙之命。惜休穆之才不加其罪。贤子布之谏而造其门。用能南开交趾。驱五岭之卒。东界海隅。兼百越之众。地方五千里。带甲数十万。若令登不早卒。休以永年。神器不移于暴酷。则彭蠡衡阳。未可图也。以先主之宽仁得众。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诸葛孔明管乐之俦。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几有济矣。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初备之南也。樊邓之士。其从如云。比到当阳。众十万馀。操以五千之卒。及长坂纵兵大击。廓然雾散。脱身奔走。方欲远窜用鲁肃之谋。然投身夏口。于时诸葛适在军中。向令帷幄有谋。军容宿练。包左车之计。运田单之奇。操悬军数千。夜行三百。辎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可不一战而擒也。坐以十万之众。而无一矢之备。何异驱犬羊之偫。饵豺虎之口。固知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斯言近矣。周瑜方严兵取蜀。会物故于巴邱。若其人尚存。恐玉垒铜梁。非刘氏有也。然备数困败而意不折。终能大启西土者。其惟雅度最优乎。武侯既没。刘禅举而弃之。睹谯周之懦词。则忿愤而忘食。闻姜维之立事。又慷慨而言憙。惜其功垂成而智不济。岂伊时丧。抑亦人亡。乃知德之不修。栈道灵关。不足恃也。魏武用兵。髣髴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故能东擒狡布。北走强袁。破黄巾于寿张。斩眭固于射犬。援戈北指。蹋顿悬颅。拥旆南临。刘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而弊于褊刻。失于猜诈。孔融荀彧。终罹其灾。孝先季圭。卒不能免。愚知操之不怀柔巴蜀。砥定东南。必然之理也。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不能恢崇万代之业。利建七百之基。骨肉齐于匹夫。衡枢委乎他姓。远求珠翠。废礼谅闇之中。近抱辛毗。取笑妇人之口。明帝嗣位。继以奢淫。征夫困于兵革。人力殚于台榭。高贵乡公明决有馀。而深沈不足。其雄才大略。经纬远图。求之数君。并无取焉。山阳公之坟土未乾。陈留王之宾馆已启。天之报施。何其速哉。故粗而论之。式备劝戒。俾夫来者有以监诸焉。
双凤清远堂 元末明初 · 释妙声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因读朱桓清远记,知有祇园清远堂。
华云时到五天竺,梧月曾栖双凤凰。
曲槛弹棋春昼永,疏帘散帙午风凉。
欲题好句浑难觅,除是高僧俗姓汤。
恭谒孝陵 明 · 王问
押阳韵
皇祖仗黄钺,奋起逐天狼。
腥风一以荡,功烈冠百王。
明明二三臣,规画参世纲。
关石与和钧,仰成维后皇。
神京控六服,松柏郁崇冈。
一朝鼎湖升,珠襦永斯藏。
玄居肃休穆,瞻礼虔弗遑。
小臣守末位,愿言觐耿光。
赠姜佥使 其三 明 · 赵宪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重峰先生文集卷之一
古将谁可法,三国有朱桓。
钦钦终日夕,如在行陈间。
鸣弓志未售,抚剑心胆寒。
君父卧薪苦,鸩毒讵欢颜。
西江月 咏史 清 · 陈维崧
押虞韵
姊嫁猘儿孙策,妹归顾曲周瑜。
雀台高处瞰三吴,羡尔清歌妙舞。
一望江东人物,孝廉枉逞雄图。
朱桓前捋大王须,文有才高子布。
峡口道中 清 · 马潜
押有韵
晨出上东门,迤逦来峡口。
两山夹人高,到此如戟手。
一关当其中,密树光冥黝。
所以吴朱桓,伏师歼魏丑。
地利无古今,有险在能守。
明末盗如毛,垂橐肆流走。
花非花 吴门晤沈休穆,以贱字吹万讹听秋佩,因来书畅论声韵之学,戏填此解答之 清末至现当代 · 高燮
押词韵第五部
秋非秋,佩非佩。
人有声,天有籁。
吹来万窍本非同,信口成章无或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