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鲁连 其一 战国齐国 · 鲁仲连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齐之辨士田巴,辨于徂丘,议于稷下,毁五帝,罪三王,訾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而服千人。
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鲁仲连
谓徐劫曰:「臣愿得当田子,使之必不复谈,可乎」?
徐劫言之曰:「劫弟子年十二耳,然千里之驹也。
愿得侍议于前,可乎」?
田巴曰:「可」。
鲁连得见,曰:「臣闻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
白刃交前,不救流矢。
何者?
急不暇缓也。
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日暮耳。
先生将柰何」?
田巴曰:「无柰何」。
鲁连曰:「夫危不能为安,亡不能为存,则无为贵学士矣。
今臣将罢南阳之师,还高唐之兵,却聊城之众,所为贵谈者,其若此。
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声而人皆恶之,愿先生勿复谈也」。
田巴曰:「谨受教」。
明日复见徐劫曰:「先生之驹,乃飞兔騕袅也,岂特千里哉」!
于是杜口,终身不复谈(《史记。鲁仲连传》正义,《意林》一,《文选。曹植杨德祖书》注,《荀子。强国篇》注,《御览》三百八十五,四百六十上,九百二十七)
贯道求双幅图 北宋 · 吴则礼
江郎平生笔五色,戏遣秀句为奇石。
好绢自作凌乱光,万里须论才咫尺。
大儿小儿何足誇,右丞北苑有等差。
孤舟自横天拍水,江南江北多云沙。
一樗散人歌 明 · 郑善夫
 出处:少谷集卷三
君不闻漆园傲吏称上仙,商丘之樗人共怜。
栋梁绳墨秪须论,散木不有全天年。
林夫子,一代贤,扬辉饰智君不然。
有才耻与短世用,沧溟卧处,洪波无边。
手握青玉,畅歌云和篇。
奇气不可秘,吾尝得君于三狼之紫烟。
拜君床下称竖子,大儿小儿安足传。
酌君酒,捋君髯。
乾坤尽纳芥子里,大道之下圣蒙融晦俱茫然。
掌中樗树大莫拟,附枝屈铁龙夜起。
贺集贤杨修撰启 南宋 · 赵彦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七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一、《启隽类函》卷三五
窃以待诏承明之庭,汉得人而为盛;
脩书丽正之殿,唐置使以甚雄。
子云以词赋擅名,燕文以史笔自任。
迄今官司未改,禄秩弥优。
公宴举觞,礼均四辅
禁门通籍,地接千庐。
自非学洞缣缃,识参《系》、《象》,博物几乎子产,属文似于相如,即何以记三箧之书,诸儒叹伏,献四巡之颂,当宁嘉称?
允属宗工,式光俊选。
某官治行尤异,秉心塞渊。
体大雅以成文,蹈中庸之为德。
朱弦疏越,宛有正声;
玉水方流,自怀至宝。
由计偕而旅进,乃藉甚以驰称。
紫庭亟睹于决科,黄绶旋闻于随牒。
刺奸南部,载宣悬棒之威;
求瘼番禺,益励酌泉之操。
适讨论于邦典,仍斡掌于关征。
聚货殖于五都,米盐斯剧;
考质文于三代,绵蕝居多。
俄慷慨以上书,果深严而召试。
平津第一,谅博极于天人;
江夏无双,且恣观于图史。
顾亨途之伊始,实舆议之攸归。
矧瀛洲列仙之殊庭,群玉上帝之册府
昔者金泥石检,尝草东封之仪;
缥帙芸签,重定开元之目。
今天孙候翠华之幸,屋壁藏科斗之书。
必将讲故事于乾坤,聿修典礼;
访遗编于汲冢,大备阙文。
罄竭诚明,弥缝职业。
茍非鸿硕,曷副畴咨!
某忝预宗盟,并荷堂构。
二惠敢期于竞爽,万石徒喜于不衰。
侧听宠荣,几至忭舞。
幸同兰蕙,诚臭味之靡殊;
愿比葛藟,庶本根之攸庇。
岂期撝抑,先赐华笺!
亟惠顾之所临,但佩服而无斁。
桓子新论:本造 其一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谨案:《隋志·儒家》:「《桓子新论》十七卷,后汉六安桓谭撰。」旧、新《唐志》同。本传:「字君山沛国相人成帝时为郎。哀、平间,位不过郎。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立,召德行大中大夫世祖即位,征待诏,极言谶之非经,出为六安郡,道病卒。著书言当世行事,号曰《新论》,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章怀注曰:「《新论》:一曰《本造》,二《王霸》,三《求辅》,四《言体》,五《见徵》,六《谴非》,七《启寤》,八《祛蔽》,九《正经》,十《识通》,十一《离事》,十二《道赋》,十三《辨惑》,十四《述策》,十五《闵友》,十六《琴道》。《本造》《述策》《闵友》《琴道》各一篇,余并有上下。」注又引《东观记》曰:「光武读之,敕言卷大,令皆别为上下,凡二十九篇。《琴道》未毕,但有发首一章。」案二十九篇而十七卷者,上下篇仍合卷为十六卷,疑复有录一卷,故十七卷。其书宋时不著录。《群书治要》所载十五事,当是《求辅》《言体》《见徵》《谴非》四篇。《意林》所载三十六事,当是十三篇,惟少《本造》《述策》《闵友》三篇。各书所载,又三百许事,合并重复,联属断散,凡百七十二事,依《治要》《意林》次第,以类相从,定为三卷。诸引但《琴道》有篇名,余无篇名。今望文分系,仍加各篇旧名,取便检阅君山博学多通,同时刘子骏《七略》征引其《琴道篇》,扬子云难穷,立毁所作盖天图。其后班孟坚《汉书》据用甚多。王仲任《论衡·超奇篇》《佚文篇》《定贤篇》《案书篇》《对作篇》皆极推崇,至谓「子长、子云论说之徒,君山为甲」,则其书汉时早有定论。惜久佚失,所得见者仅此。然其尊王贱霸,非图谶,无仙道,综核古今,偭偻失得,以及仪象典章,人文乐律,精华略具,则虽谓此书未尝佚失,可也。嘉庆二十年岁在乙亥二月既望
吕不韦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
汉之淮南王,聘天下辩通,以著篇章。
书成,皆布之都市,悬置千金,以延示众士,而莫能有变易者。
乃其事约艳,体具而言微也(《文选·杨德祖临淄侯笺》注)
七略 其二十六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齐有稷,城门也,齐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者甚众(《文选·曹子建杨德祖书》注)
田家谣 明 · 徐居正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三○第三
田家二月啼布谷,南村北村雨新足。
泥融无块田可耕,原头叱叱驱犊声。
老翁秉耒筋力强,大儿小儿行踉蹡。
家妇布衫无完裳,日午野饷芹蕨香。
麦穗渐黄新绿,满眼新缲飞雪白。
里闾相逢无异说,勖尔辛勤事稼樯。
稼穑可乐还可怜,十年不见大有年。
待得有年议婚姻,携壶挈肉相醉眠。
田家田家风俗真,不比垄断争利人。
袖中已草归田诗,他时争席知我谁。
田家行 明 · 徐居正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二十九○第十七
田家田家乐未乐,一家辛苦皆仰力。
主翁白发亲扶犁,大儿小儿皆耕耨。
去年种粟田力薄,充租纳粜犹未足。
今年种秫因旱涝,一粒不收命如缲。
南池菱芡犹未饱,昨夜府帖徵青苗。
欲向东邻卖黄犊,黄犊背疮蹄尽斲。
蹄尽斲,可奈何,门前催吏如火急。
临江答耦长次韵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七言排律 押支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四十五
谢李高吟久寂寞,都官独擅宛陵诗。
忽惊雏凤生丹穴,又见神龙出故池。
陆子才华入洛日,终童卓荦弃繻时。
閒居亭阁江山助,绝调骚歌气候移。
荐赋羞寻杨得意,怜才恨少魏无知
短衣射虎成何计,抱膝横棋聊尔为。
石室藏书家自富,沧洲秃笔兴忘疲。
登楼独啸青天月,入坐人推玉树枝
苦学三馀雌霓识,素心十载白云期。
波澜自许陈思敌,意气谁呼德祖儿。
策杖风泉庐岳顶,挂帆烟雨楚江涯。
官斋地静看鸥狎,野寺吟多把酒迟。
散带临溪开北牖,沈瓜浮李续南皮
疏狂却忆高生老,白眼东西何所之(谓阮怀。)
特进 其三 东汉 · 张衡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四
其言之不惭,恃鲍子之知我(《文选·曹植杨德祖书》注)
愤述六章 其三 清 · 姚燮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复庄诗问卷三十四
自有神荼戮大魌,无端泽鳄奋长鬐。
文君毁节惭贤妇,德祖轻身作寄儿。
浪向鸿门投露布,密从鲛室贷冰丝。
何当剪伐枯杨去,一种南州蔽芾枝。
杨德祖 东汉末 · 王粲
我君饯之,其乐泄泄(○《颜氏家训》文章篇。)
潘文则作思亲诗(章本古文苑作思亲为潘文则作。《类聚》作思亲诗。《初学记》作思亲四言诗。广《文选》作为潘文则思亲诗。《诗纪》作思亲诗为潘文则作。) 东汉末 · 王粲
四言诗
挚虞文章流别云。王粲所与蔡子笃及文叔良、士孙文始杨德祖诗。及为潘文则作思亲诗。其文当而整。皆近乎雅矣。《颜氏家训》文章篇云。王粲潘文则思亲《诗》云:躬此劳瘁。鞠予小子。庶我显妣。克保遐年。古人之所行。今世之所讳。案此言代人为文之弊。
穆穆显妣,德音徽止。
思齐先姑,志侔姜姒。
躬此劳瘁,鞠予小子。
小子之生,遭世罔宁。
烈考勤时,从之于征。
奄遘不造,殷忧是婴。
咨于靡及,退守祧祊
五服荒离,四国分争。
祸难斯逼,救死于颈。
嗟我怀归,弗克弗逞。
圣善独劳,莫慰其情。
春秋代逝,于兹九龄。
缅彼行路,焉托予诚。
予诚既否,委之于天。
庶我显妣,克保遐年。
亹亹惟惧,心乎如悬。
如何不吊,早世徂颠
于存弗养,于后弗临。
遗衍在体,惨痛切心。
形影尸立,魂爽飞沈。
在昔蓼莪,哀有馀音。
我之此譬,忧其独深。
胡宁视息,以济于今。
岩岩丛险,则不可摧。
仰瞻归云,俯聆飘回
飞焉靡翼,超焉靡阶。
思若流波,情似坻颓。
诗之作矣,情以告哀(○章本古文苑八。广《文选》十五。《诗纪》十五。又《类聚》二十作思亲诗。引止、姒、子、生、宁、征、婴、祊八韵。《初学记》十七作思亲四言诗。引止、姒、子、生、宁、征、婴七韵。)
昌言下(此下篇名并缺) 其五十一 东汉 · 仲长统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九
引之以教义(《文选·任彦升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注,又《奏弹刘整》注。)
清如冰碧,洁如霜露,轻贱世俗,高立独步,此士之次也(《文选·曹子建杨德祖书》注。)
刘绰 其一 曹魏 · 司马芝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六
河南尹刘绰问曰:「士孙德祖乐陵太守被书迁陈留,已受印绶,迎吏虽未至,左右已达,未入境而亡。
不知乐陵故吏当持重乎?
陈留迎吏当持重乎」?
河南尹司马芝答曰:「德祖陈留太守,故乐陵守耳。
乐陵吏以旧君服,复何疑也(《通典》九十九)」?
刘绰 其二 曹魏 · 司马芝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六
刘绰难云:「虽去乐陵,其义未绝,陈留虽迎,其恩未加。
今使恩未加而服重,恩未绝而服轻乎?
《礼》『娶女有吉日而女死,婿齐衰而吊,既葬除之』。
乐陵宜三年矣」。
答:「德祖已受帝命,君名已定,乃欲以成名之君,比未成之妇,何邪(同上)」!
仲诚墨牛图 其一 元末明初 · 张以宁
 押词韵第三部
回风吹云垂柳枝,蔓草雨湿春离离。
牧人蓑笠,叱牛牛下来。
牛归草草犊行迟,茧栗望母鸣相追。
牛兮顾尔犊,无乃日夕饥。
我见恻然,念归以悲。
嗟哉杨德祖,蚩蚩真小儿。
魏论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三、《圣宋文选全集》卷一九
孟轲言:「王道之常,贱利而本仁义」。
当世之诸侯皆谓之阔疏,而后之学者亦或疑其为空说以示训。
尝窃观之:先钝而后利,王之易者,莫若仁义之为用。
小利而大拙,力殚而功少,名败而实从之者,莫弊于权谋也。
周既亡,而秦能一天下之诸侯。
秦之乱,高祖起兵,才五战而天下定于汉。
西汉之业为莽所盗者十二载,而世祖兴。
世祖之兴三年而后为东汉
高、光之建业,一何其易也!
基宇一何其宏大也!
传之子孙,又何其长也!
东汉之乱,豪杰据国而虎争,善用兵者,莫过于魏武
建安之元,始迎献帝以入于许,自是中国之权归于曹氏,官赏兵刑、纪纲号令,莫不自曹氏出,汉帝挈挈守空器而已。
于时取之之易,若拔一毫,然而止集天下之势,故不敢取用天子礼乐者,凡二十五年,而身终于北面。
及丕受献祚,四方之君者三,魏一再传,而其政已为司马氏所有。
魏武建业,一何其难也,基宇一何其狭也!
传之子孙一何其弗永也!
岂谓魏武之用兵,不及于高、光耶?
谓天之意不欲天下之亟定于曹氏耶?
谓用兵不及于高、光,则魏武兵矣;
谓天之意不欲天下之亟定,则天下之厌乱不为不久矣。
何难易、小大、长短之不相若也如此?
尝以谓天下大物也,不可以诡谲服,不可以威力御,有伪而霸,无伪而王;
有伪而享国,无伪而享天下。
高祖、世祖之所以兴,虽褰裳奋剑,驰逐而得之,然皆有仁义之资、忠厚之量,故人心易一,数载而成。
大业已成,而天下定于,不复摇动。
魏武则不然,其治身、其任臣、其使民、其取天下,一本于诡谲威力,无复锱铢仁义忠厚之实,是以孔融杨修诛死而不肯臣,荀彧感恨喑噎而毙,天下义士云长之徒,掉臂而徐去,管宁之属,浮海而避之,惟得巧诈之士而与之共国,竞竞焉忧窃发之变。
故虽虏张绣、走二袁、擒吕布、馘高干,戎旗北指而乌丸蹋顿为之破,兵锋西向而宜、堪、起、遂为之平,有智者莫不惮,有力者莫不屈,兵彊战胜而天下益疑之,思与之为敌。
用力勤于二汉,而土分于吴、蜀;
垂业至于二世,而运夺于宣、景。
何哉?
失之于险害刻薄,而不以仁义忠厚抚天下也。
人之形可劫而人之心不可劫,人之财可掠而取而人之心不可掠而取,天下之土可以彊而兼而天下之心不可以彊而兼。
迅疾不让,怒若风火者,虽速必缓;
欺其人而得之者,虽得必失。
得民之心者,不欲有民而民必归之。
大国之贾,出其货财贸易于廛市,持之以信、守之以廉,意思闲缓,如不欲多得者,故利之归也愈厚,其为富也必久。
有贪贾者,持筹如变化,罔利如寇攘,人由是莫敢与之贾,以至于饥而死。
孟子曰:「茍行仁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
魏武何知焉?
孔明之为蜀,先以仁义治其国,后以仁义之声动天下,三州举土以归于我,而辄不取,是以一举而魏之君臣相聚而忧。
当是之时,民心虽已去汉,以孔明仁义之才,挟备而自为,亦可以有所立,天下之未归蜀者,特须时耳。
孔明不幸,功未成而且死,使孔明不死,魏、吴其一而为刘蜀乎?
孝明之区区,焉能抗之哉!
次韵道卿效离合体见赠 北宋末 · 周紫芝
 押阳韵
秾李有佳色,不如兰芷香。
鸣禽矜爪觜,肯入鸾凤行。
若士自有偶,俗子自有肠。
验志贵同术,异趋徒参商。
望羊久自叹,相思不相忘。
伟哉德祖贤,长年与徜徉。
逢君青云衢,弱羽难翱翔。
槁项与黄馘,珠玉俨在旁。
唧唧秋虫吟,敢赓韶濩章。
夜光入我室,什袭徒珍藏。
武诸王传论 曹魏 · 鱼豢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三
谚言「贫不学俭,卑不学恭」,非人性分也,势使然耳。
此实然之势,信不虚矣。
假令太祖防遏植等,在于畴昔,此贤之心,何缘有窥望乎?
彰之挟恨,尚无所至。
至于植者,乃令杨修以倚注遇害,丁仪以希意族灭,哀夫!
余每览植之华采,思若有神。
以此推之,太祖之动心,亦良有以也(《魏志·任城萧王传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