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钱烈女哀词 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钱烈女淑贤,丹徒人,性聪警,知书。乙酉,年十六,随父述古寓扬州。高杰等四镇纷争,委河淮不守,烈女忧之。扬州陷,烈女哭辞父母,投水,水浅不得死,以纸渍水掩口鼻,亦不死;持刀自刎,父母夺之,不得死。烈女跪请父母,卒再缢,乃死。死时告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相国史公可法梅花岭冢傍。南昌王猷定、关中王岩为作传铭,勒于墓石。予过而吊焉。
佳人能独立,不肯嫁乌孙。
九死传闺烈,三春吊墓门。
珠归天帝掌,花逐雒妃魂。
词客题黄绢,丰碑照古原。
二忠诗 其一 史相国可法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藏山阁诗存卷三
史公将略本非长,半壁南朝一死偿。
庭议祇知除异己,庙谋宁复顾危疆(时上流问罪之师东下,尽撤江上兵禦之,扬州屡求救不应,遂陷亡。)。
上江斗罢扬州破,北府屯空建业亡。
二竖至今还兔脱,槛车独见送君王。
赠山阴刘仲济(忠正公念台先生从孙。) 其一 清 · 叶燮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已畦诗集卷之四(此卷西南行作。)
绝域来兰桨,流风有几人。
酒堪偕日月(仲济携家酝百瓮度岭。),剑欲避星辰。
慷慨扶真气,安危述老臣(谈忠正公事甚悉。)。
故山同万里,岁晚托松筠。
赠山阴刘仲济(忠正公念台先生从孙。) 其二 清 · 叶燮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已畦诗集卷之四(此卷西南行作。)
便欲携君往,罗浮访葛洪。
山灵还笑拙,仙路竟涂穷(不果游。)。
药裹他乡贵(余疾甚,仲济惠名饵。),封书隔岭空。
晨风随袂判,缥缈两征鸿。
重修六贤祠成展祭作 清 · 王吉武
乾坤有倾折,凭谁奠苍黄?
成仁取义间,得争日月光。
末世务苟话,横流决堤防。
不有数君子,何以扶颓纲?
明季丁否运,妇寺纷蜩螗。
群贤共愤争,杌隉正气扬。
暨暨有黄公,请剑击貂珰。
糜烂北寺狱,冤血流圜墙。
逮乎思陵末,大盗剧披猖。
京城竟瓦解,宫阙屯豺狼。
倪周并词臣,就义何慨慷!
赋诗整冠带,引脰遂绝吭。
共志有中丞,仰药裂肺肠。
云车驾风马,同日从君王。
维时刘与祁,解组各归乡。
号咷义旗举,自矢百炼钢。
未几沉荒晏,南都复沦亡。
两公竟致命,先后归帝旁。
一甘绝勺饮,僵饿追首阳。
一起赴清波,怀石同沉湘。
区区于越地,山川灵气翔。
凛凛得数公,劲草卓秋霜。
平生所树立,理学兼文章。
末路更完节,浩然还旻苍。
圣朝重褒忠,祝典载辉煌。
守土风教责,表扬分所当。
立庙傍黉宫,六贤共烝尝。
昨秋大风雨,摧我西庑雘。
周垣半倾圮,不能庇堂皇。
率先亟修筑,勿使沙栎荒。
榱桷新丹雘,木门饰仓琅。
登堂荐蘋藻,肃然对冠裳。
即事有枨触,沾襟涕浪浪。
畴无君亲恩,俯仰默感伤(表忠烈诗贵峻整,不尚奇倔,叙述六贤,详略分合,各见笔法,韵语中合传体。)。
自注:黄忠端公讳尊素、倪文贞公讳元璐、施忠介公讳邦曜、周文忠公读凤翔、刘忠正公讳宗周、祁忠敏公讳彪佳,皆越人,明季殉难。
明季咏史十三首 其十二 清 · 张笃庆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坐使神州竟陆沉,秋江百丈莫言深。
南迁不少黄潜善,留守空为宗汝霖。
下濑将军窥故国,太行忠义感雄心。
望仙阁里千回醉,只是难忘《玉树》音(黄潜善指马士英、阮大铖言,宗汝霖指史可法言,见史之必不能胜马、阮、犹宗之必不能胜黄、汪也。)。
潞琴行(为汪秀峰赋) 清 · 厉鹗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七
高堂试解囊琴缚,梅花纹断龙池薄。
指爪拂触铿有声,云是前朝潞王作。
神庙之侄穆庙孙(常汸),衣租食税居中原。
承平无事尚雅乐,桐枝斲就除哇繁。
一朝剧盗秦川起,福藩兵死周藩水。
流离不惜青珊瑚,携琴南向杭州止。
忽惊帝座陨天狼,又见金陵有立王。
择长幸宽贬尉氏,无人更肯奉贞阳(史可法欲立潞王不果)。
天兵破竹长江渡,苍黄宁免昆冈惧。
面缚开门救一城,至今称佛犹如故(杭人尚呼王为潞佛)。
何处青燐泣野烟,人亡琴在岁时迁。
吾侪共饮申时酒,此地仍传戊日弦。
小篆铭文藏在腹,兼金得自街头鬻。
谁将旧事谱沧桑,弹出酸然不成曲。
史可法祠联 清 · 陈宏谋
对联 出处:楹联丛话
佩鄂国至言,不爱钱,不惜死;
与文山比烈,曰取义,曰成仁。
腼史阁部像及家书 清 · 钱载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萚石斋诗集卷第二十六
圣朝实录捷闻登,残局江南劲草徵。
间道潜踪无是事,同城抗命有其朋(载以充《续文献通考》纂修官,得恭阅世祖章皇帝实录,见顺治二年五月己酉大书,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等奏报,四月十八日大军薄扬州城下,招谕其守扬阁部史可法、翰林学士卫允文及四总兵官、二道员等,不从。二十五日令拜尹图、图赖、阿山等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其据城逆命者并诛之。今此卷题者谓,当时江南传史阁部潜逃不死,至或见之闽海间,然后知草野流闻,不足信者多矣。)。
死前四日家书在(书云「人心已去,收拾不来,可法早晚必死」,末云「四月廿一日寄」。按《明史》本传,作书寄母妻,作二十日之明日,当即此书。),生后文山母梦曾。
乌帽红袍谁貌得,目光犹见骨崚嶒。
题史可法像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三
纪文已识一篇笃,予谥仍留两字芳(丁亥秋因阅宗室王公功迹表传见睿亲王致书史可法事遂命于内阁检得其复书读而三叹乃制文书其事并附录可法复书于后乙未冬命大学士九卿等查胜国殉节诸臣核其事实定议予谥可法得谥忠正)。
凡此无非励臣节,监兹可不慎君纲。
像斯睹矣牍斯抚,月与霁而风与光。
并命复书书卷内,千秋忠迹表维扬(侍郎彭元瑞以所得史可法画像并其家书装卷呈进乞书御制文因成此诗题卷首而向所制书事一篇及可法复书则命大学士于敏中书于卷中即以此卷邮发两淮盐政置梅花岭可法祠中并听镌石以垂久远)。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二 世祖平定天下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长江堑不守南朝,唐桂斯同是炳聊(明福王朱由崧为其诸臣拥立称号江宁使稍能奋志有为未尝不可同宋高宗之偏安南渡乃以昏闇不克自振惟晏乐是耽任用马士英阮大钺奸党擅权是非颠倒而高杰辈又复交讧于外势益阽危虽史可法力矢孤忠诚如一木之难支倾厦惟时豫亲王多铎等统兵南下于顺治二年五月连克淮扬渡江乘胜直抵江宁福王先期遁去明之公候阁部文武臣僚二百馀众马步兵二十三万八千有奇悉皆降顺因以平定江南捷闻六月豫亲王乃分遣贝勒尼堪等追福王至芜湖明靖国公黄得功战殁其总兵田雄马得功缚福王以献明祚遂亡若明之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虽僭窃尊称而窜走靡宁旋就擒灭亦如宋未是炳二帝之流离瘴海并不足称馀闰矣)。
世运有归天鉴朗,海潮弗至地灵昭(豫亲王既平江南遣贝勒博洛等统兵趋浙江持檄招抚闰六月大军至杭州敌兵分两路拒战击败之乘夜渡钱塘江逃窜我军追至江岸驻营敌兵见之以为江潮朝夕有信江岸之营必皆淹没而江潮连日不至□郡惊为神助明潞王朱常汸遂率众开门纳款浙江悉平)。
抒忠允藉宗臣翰(谓金宗翰辈以喻豫亲王等),馈饷还资主吏萧(谓经略洪承畴虽为明贰臣而我朝平江南等处实资其运筹转饷之力云)。
流寇亡魂平次第(闯贼李自成既遁英亲王阿济格率兵追剿自成走死肃亲王豪格剿击流贼张献忠屡经败窜寻射殪之馀贼并陆绩扫荡其福建江西湖广四川两广贵州云南各省亦以次平定九宇咸归一统矣),光华日月庆兵销。
过朝阳县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九
兴中之府朝阳县(此地本名三座塔旧设通判乾隆丙申改为朝阳县即辽时兴中府也),三塔一颓其二存(是处有辽兴中府灵感寺释迦佛舍利塔碑尚书都官员外郎辽西路钱帛判官张嗣初撰文乃少府少监张捡子也碑称塔为柳城梁氏守奇道邻兄弟出家所建天庆六年立碑三塔者其一已颓尚存二塔云)。
残碣犹传张氏记,千秋兴废不堪论。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 其七十五 明福王 清 · 弘历
押叶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九
福王拟高宗,南迁祚可接。
使其能振兴,江表或安帖。
诸事不如宋,明亡速交睫。
皇清一统成,殷鉴告万叶。
注:明臣立福王于南京未尝不可比宋高宗之南渡然史称高宗恭俭仁厚继体守文则有馀拨乱反正则不足其初立尚可有为继乃偷安忍耻匿怨忘亲以致贻讥天下若福王则昏庸无识声色是娱始终昧于宴安酖毒之戒自诒伊戚两君相较福王实不及高宗远甚至高宗初时信用汪伯彦黄潜善后则专任秦桧皆赞和议以售其奸邪然彼时内有李纲赵鼎诸人荩诚谋国外有岳飞张浚韩世忠诸将慷慨抒忠虽黑白混淆忠良诛贬然始终不乏正人故尚可支撑半壁而福王则倚任马士英阮大铖引进群邪击排善类国事殆不堪问其可恃以图存者文臣惟史可法武将惟黄得功皆处非其地又从中掣其肘遂成倾厦之难支故论二代之臣明末亦不及南宋且金将宗弼统兵南下虽追高宗于海上然仅焚临安掠辎重而还迨宋称侄议和兵戈渐息因得延国祚一百五十馀年我朝则豫亲王多铎奉诏南征王师所至迎降恐后因即平定江南福王就执立甫一年而明亡此固上天眷顾佑启我国家亿万载丕丕基而明末君臣弗克善保其绪自速危亡亦足垂鉴奕祀耳
五词臣五首 其五 故礼部尚书衔原侍郎沈德潜(沈德潜与钱陈群余尝称为江浙二老施恩则同而守分承恩则沈不逮钱远甚德潜吴中诸生久困场屋乾隆戊午举于乡年已七十其成进士选词林皆由物色而得之授职甫三年即擢至詹事再迁礼部侍郎命在尚书房授诸皇子读戊辰秋引年乞休准致仕濒行呈所作归愚集吁赐序文德潜早以诗鸣非时辈所能及余耳其名已久频年与之论诗名实信相副笑俞所请因云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遇德潜受非常之知而其诗亦今世之非常者故以非常之例序之盖异数也辛未南巡命在籍食俸丁丑加礼部尚书衔乙酉赐其孙维熙为举人嗣复时予存问冀跻百龄寻以己丑秋卒于家闻而赠阶优恤以示轸惜并入祀乡贤祠生前身后宠荣至矣顾其辛巳来京以选刻国朝诗别裁集乞序阅之则以钱谦益辈为本朝之冠其人皆士类所不齿德潜首列之离忠孝而言诗乖于正道其他序次亦多蹖误意德潜耄荒或其门下士依草附木者流所为而德潜未及检因命内廷翰林重为精校以定去留并序示大义而还之犹包容不加责也戊戌秋徐述夔逆词案发沈德潜曾为作传称其品行文章皆可法直视悖逆诗句为泛常转欲为之记述流传则良心凘灭尽矣使其身尚在获罪不小虽已死亦不可竟置不论因下廷臣议佥云应削夺所有阶衔祠谥并仆其墓碑以为众戒并从之今作怀旧诗仍列词臣之末用示彰瘅之公且知余不负德潜而德潜实负余也)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九
东南称二老,曰钱沈则继。
并以受恩眷,佳话艺林志。
而实有优劣,沈蹖钱为粹。
钱已见前咏,兹特言沈事。
其选国朝诗,说项乖大义(钱谦益品本不端且以明季大臣降顺本朝复膺显秩而又阴为诽刺进退无据实不足比于人类德潜取为国朝诗之冠竟不论其名节有亏妄加评许昧于忠孝大义尚何足以言诗详见向所作国朝诗别裁集序)。
制序正厥失,然亦无诃厉。
仍予饰终恩,原无责备意。
昨秋徐(述夔)案发,潜乃为传记。
忘国庇逆臣,其罪实不细。
用是追前恩,削夺从公议。
彼岂魏徵比,仆碑复何曰(叶)。
盖因耄而荒,未免图小利(徐述夔家饶于赀德潜为之作传不过图其润笔贪小利而谀大逆不知有耻并不知畏法矣)。
设曰有心为,吾知其未必(叶)。
其子非已出,纨裤甘废弃(德潜无子其嗣子种松不知何所来人甚不肖狎邪作恶曾命该抚就近约束之幸而未致生事抵罪而德潜末年所得谀墓财皆被其荡费罄尽娶妾至多养子至十四人其视德潜赐举人者不久即天其馀无一成材者实德潜忘良负恩之报也)。
孙至十四人,而皆无书味。
天网有明报,地下应深愧。
可惜徒工诗,行阙信何济。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三 世祖施仁胜国 清 · 弘历
六言诗 押肴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帝后追葬有礼(顺治元年五月王师平定燕京以礼葬明崇祯帝后及妃袁氏两公主并熹宗后张氏神宗妃刘氏仍造陵墓如制),公卿赐谥无淆(十年六月十人赐谥明末殉节之大学士范景文等二仍于本籍给田致祭追录胜国遗忠易名褒阐实亘古旷典)。
樵采护其林木,奠陈予以蕙肴。
试考历来胜国,谁能似此荒包。
推而行之或待,丙申德音孔胶(丙申春以未暇世祖章皇帝时表章崇祯末死事诸臣仅据传闻遍为搜访迨久而遗事渐彰明史所载按籍可考若史可法之力支残局矢死全忠刘宗周黄道周之謇谔立朝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其他或死守城池或身殒行阵与夫俘擒骈僇视死如归若而人者皆无愧疾风劲草即自尽以全名节亦并可矜怜又如福王之仓猝偏安唐桂二王之流离窜迹已不得成其为国而其臣茹苦相依舍生取义各能忠于所事亦岂可令其湮没又如我阵其太祖萨尔浒之捷明良将若刘綎杜松等皆殁于时抗我颜行自当狝薙至今迹其竭忠效命未尝不为嘉惘又若明社将移孙承宗卢象升等之抵拒王师身膏原野周遇吉蔡懋德孙传庭等以闯献蹂躏禦贼亡身凛凛犹有生气总由明政不纲权奸接踵遂致黑白混淆忠良泯灭每为扼击不平福王时虽间有追谥之人而去取未公亦无足为重予惟以大公至正为衡若钱谦益之自诩清流腼颜降附及金堡屈大均辈之倖生畏死诡托缁流均厉丧心无耻自当严春秋斧钺之诛而明季尽节诸臣为国抒忠宜加优奖准情理而公好恶即以示彰瘅而植纲常因命大学士九卿等集议徵考姓名仍其故官予以谥号一如一百世祖时例议上予专谥者二十六人通谥忠烈者十二人通谥忠节者一百九人通谥烈悯者五百七十六人通谥节悯者八百四十三人并各节叙事实辑为胜朝殉节诸臣录刊行以垂不朽此惟远绍有若当祖德而所录几多至百倍时留待此日之推行云尔)。
梅花岭谒史忠正祠墓 清 · 蒋士铨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二四
十六年心事,重来一拜中。
天令存画像,圣为表孤忠。
遗墨墙碑勒,宸题宝碣砻。
梅花含笑处,不与旧时同。
恭和御题史忠正(可法)遗像诗韵 清 · 蒋士铨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二三
生气自天题处见,岭梅新带墨花芳。
忠褒异代纶兼綍,像出危时网失纲。
王彦章犹传一行,小朝廷略比同光。
神兵压地长城坏,却笑孤臣尚守扬。
题史道邻阁部遗像(并引) 清 · 蒋士铨
出处:忠雅堂诗集卷二○
乾隆癸未正月,予于燕市得公遗像及四月廿二日家书卷子,藏阅十载。壬辰客扬州,公裔孙开纯秀才假摹一幅,以崇守祀。图成,属题帧首。
士不饱,不先食。
未授衣,不先御。
短小精悍目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
国史大书如写真,须眉凛然社稷臣。
生不逢时死得所,云台麟阁嗟何人。
遗言欲葬孝陵侧,公尸已溃那可得。
梅花岭头冰雪魂,生死南枝最孤直。
袍笏作身将作儿,文璧子孙非我支。
请看前世旋螺发,换出新霜两鬓丝。
公当蓼贼谋兵祸,半夜朱衣独危坐。
神光照人贼骇窜,始信相公难得卧。
彼时状貌若此图,断幅流传半有无。
偶随神物金函守,终使儿孙铁笔摹。
挂向祠堂生气勃,伏腊年年采薇蕨。
南都战垒草连天,北岭梅花香到骨。
吁嗟乎,公不讲学不立党,遗大投艰毅然往。
宗泽难平统制哗,张咏空留益州像。
家书纸纸飞血痕,容衣谁揭小东门。
不如柴市招魂葬,齿发犹归信国坟。
史可法祠联 清 · 蒋士铨
对联 出处:楹联丛话
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
结再世孤忠之局,过墓兴哀。
史可法祠联 清 · 蒋士铨
对联 出处:楹联丛话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魂归华表鹤,二分明月万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