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奉和简文帝太子应令诗 南梁 · 刘孝威
 押庚韵
太子天下本,元良万国贞。
周朝推上嗣,汉代纪重明。
前星涵瑞彩,荐雷扬远声。
三善传乐正,百行纪司成
九流遍已辨,七经咸所精。
博闻强子政,高才陵长卿
礼遵逾屈已,德盛益卑情。
仙气贻钟相,儒道推桓荣
延贤博望苑,视膳长安城
随金辂,浮丘玉笙
智囊前敛笏,端士后垂缨
九仙良所重,四海更谁倾。
班输同策乘,甲馆齐蓬瀛(本集作衡。文苑同○本集。《类聚》十六作奉和简文帝太子诗。《初学记》十作奉和太子诗。文苑英华百七十九。《诗纪》八十八。)
昭明太子集序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十二
窃以文之为义,大哉远矣。
故孔称性道,尧曰钦明,武有来商之功,虞有格苗之德,故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是以含精吐景,六卫九光之度,方珠喻龙,南枢北陵之采,此之谓天文。
文籍生,书契作,咏歌起,赋颂兴,成孝敬于人伦,移风俗于王政,道绵乎八极,理浃乎九垓,赞动神明,雍熙钟石,此之谓人文。
若夫体天经而总文纬,揭日月而谐律吕者,其在兹乎!
昭明太子,悬明离之极照,履得一之休徵,曰孝与仁,穷神尽圣,丰下表异,垂发应期。
若夫嵩霍之峻,无以方其高,沧溟之深,不能比其大,二曜脁蚀,而疑明弗亏,四气犹爽,而履信或一,言出知乎微,行立彰乎远,湛然玄默,巍乎庄敬,居身以约,在满必冲,九德之保,无以喻其审谕,六行之传,岂可语其拾遗叔誉知穷,师旷心服,行一物而三善,固无得称焉。
至如翠帏晨兴,斑轮晓骛,胡香翼盖,葆吹从风,问安寝门之外,视膳东厢之侧,三朝有则,一日弗亏,恭承宸扆,陪赞颜色,化阙梓于商庭,既欣拜梦,望直城而结轨,有悦皇心,此一德也。
地德褰帷,天鸡掩色,构倾椒殿,珍结尧门,水浆不入,圭溢罕进,丧过乎哀,毁几乎灭,池綍既启,探擗摽之恸,陵园斯践,震中路之号,率由至要之道,以为生民之则,固巳事彰朱草,理感图云,此二德也。
垂慈岂弟,笃此棠棣,善诱无倦,诲人弗穷,躬履礼教,俯示楷模,群藩戾止,流连于终宴,下国远征,殷勤于翰墨,降明两之尊,匹姜肱之同被,纡作贰之重,弘临菑而共馆,此三德也。
好贤爱善,甄德与能,曲阁命宾,双阙延士,剖美玉于荆山,求明珠于枯岸,赏无缪实,举不失才,岩穴知归,屠钓弃业,左右正人,巨僚端士,丹毂交景,长在鹤关之内,花绶成行,恒陪画堂之里,雍容河曲,并当今之领袖侍从北场,信一时之俊杰,岂假问谢鲲温峤,谋张良,此四德也。
皇上垂拱岩廊,积成庶务,式总万几,副是监抚,山依摇彩,地立少阳,物无隐情,人服睿圣,此五德也。
罚慎其滥,书有作则,胜残去杀,孔著明文,任刑逞威,乂疵淳化,终食不违,理符道德,故假约法于关中,秦民胥悦,感严刑于阙下,汉后流名。
是以远鉴前史,垂恩狱犴,仁同泣罪,幽比推沟,玉科归理遣之恩,金条垂好生之德,黔首齐民,亭育含养,咸欣然不知所以然,此六德也。
梧丘之首,魂沈而靡托,射声之鬼,曝骨而无归,起掩骼之慈,被锡槥之泽,若使骢马知归,感埋金于地下,书生虽殒,尚飞被于天上,恩均西伯,仁同姬祖,此七德也。
玄冥戒节,栈阴在岁,雪号千里,冰重三尺,炎炉吐色,丰貂在御,留上人之重,悯终窭之氓,发于篇藻,形乎造次,辍宴心欢,矜容动色,叹陋巷之无褐,嗟负薪之屡亡,发私藏之铜凫,散垣下之玉粒,施周泽洽,无幽不普,衔命之人,不告而足,受惠之家,餐恩之士,咸谓栎阳之金,自空而堕,南阳,自野而生,此八德也。
阳河渌水,奇音妙曲,遏云繁手,仰秣来风,靡悦于胸襟,非关于怀抱,事等弃琴,理均放郑,岂同魏两,作歌于长笛,终噪汉贰,托赋于洞箫,此九德也。
怪宝奇琛,不留于器服,仙珠玉玦,无取于浮玩,土木无禘莺,宫殿靡磨砻,此十德也。
承华广阔,肃成旦启,秋光洞入,春花洒树,名僧结侣,长裾总集,吐纳名理,从容持论,五称既辩,九言斯洽,如观巨海,如见游龙,令罗折谈,名儒称疾,无劳拥经八卷,岂假羊车诣门,此十一德也。
研精博学,手不释卷,含芳腴于襟抱,扬华绮于心极,韦编三绝,岂直爻象,起先五鼓,非直甲夜,而欹案无休,书幌密倦,此十二德也。
群玉名记,洛阳素简,西周东观之遗文,刑名墨儒之旨要,莫不殚兹闻见,竭彼绨缃,总括奇异,征求遗逸,命谒者之使,置籯金之赏,惠子五车,方兹无以比,文终所收,形此不能匹,此十三德也。
借书治本,远纪齐攸,一见自书,闻之阚泽,事唯列国,义止通人,未有降贵纡尊,躬刊手掇,高明斯辨,己亥无违,有识□风,鱼鲁,此十四德也。
至于登高体物,展诗言志,金铣玉徽,霞章雾密,致深黄,文冠绿槐,控引解骚,包罗比兴,铭及盘盂,赞通图象,七高愈疾之旨,表有殊健之则,碑穷典正,每由则车马盈衢,议无失体,才成则列藩击缶,近逐情深,言随手变,丽而不淫□□□□□□□□。
邑主造像碑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魏武定六年岁次戍辰九月己未朔十二日庚午,邑主敬造石像碑文。
夫玄精旷远,妙理冲深,至道不廓,幽赜难睹,故像物隐光,出于慌惚之中,法相沦晖,生于希夷之外,瞰彼灵山,结五子之遐想,眷兹渌水,阐九龙以成津,瞻其堂宇,若穹旻之带曜灵,寻之杳莫,若游霞之登九霄,□□正觉,焉可究哉,故佛弟子邑主(碑空八字未刻)等导流荆宛,翻光嵩洛,据德衡□,道冠中鼎。
然皆以生逢隘运,形沈丘壤,识果业之可崇,知冥限之有期,恐朝露之命睹太阳而旭晞,草木之年,随秋霜而降坠,怙恃先灵,罔极之效弗展,幼子遐裔,覆育之恩靡托,遂磬竭家资,率引邑义,构像通衢,崇宝业,峨嵯溪谷之滨,条荡平原之里,背祀丘以树形,跨阑桥而建宇,庶能使七世幽魂,游处天堂之中,前亡后死,免脱八难之苦,爰及胄□,□□相承,轩盖重辉,冕旒继世,入卫钩陈,出宰蕃岳,台铉相望,圭璋叠影,奔□□蔚,流声箓素(「箓素」犹「竹素」,或云即「篆素」,非)
伏愿皇道雍熙,景命维新,骏奔□驰,戎渠交□,行芦歌德,霜[B]31被泽,图录再炳,升平吉始,凡厥苍生,咸蒙斯福,乃作颂曰:
圣者启胤,学道求真。
国王非宝,储二匪珍。
捐妻施子,弃若遗尘。
金躯靡吝,岩壑投身。
遂登正觉,神通自然。
群魔稽首,灵冠诸天。
慈悲万有,光照大千。
苞纶旷劫,仰之弥玄。
扰扰群生,有善有恶。
报应如响,随心降萚。
磬兹典心果,庶免鼎镬。
觊拔纲魂,迁神妙乐。
伏愿皇家,景祚康延。
解鞅桃林,释辔华山
蒲车岩阿,访逸求贤。
执鞭。
诽木旋设,谏鼓空悬。
导兹邑义,采石嵩阳。
是琢是肯,树此福堂。
勒碑启像,跨蹑崇冈。
德之皎皎,千载流芳(碑拓本)
周处士 陈朝 · 徐陵
 出处:全陈文卷九
辱去年三月二十七日告,仰披华翰,甚慰翘结,承归来天目,得肆闲居,差有弄玉之俱仙,非无孟光同隐,优游俯仰,极素女之经文,升降盈虚,尽轩皇之图艺,虽复考盘在阿,不为独宿,讵劳金液,唯饮玉泉,比夫煮石纷纭,终年不烂,烧丹辛苦,至老方成,及其得道冥真,何劳逸之相悬也。
又承有方生,亦在天目,理当仰禀明师,总斯秘要,岂如张陵弟子,自坠高岩,孙泰门人,竞投沧海,何其乐乎?
圣朝虚心版筑,尚想丘园,若彼能赴嘉招,便当谨申高命。
但其人往岁亦望至京师,观此风神,确乎难拔,故以忘怀爵禄,讵持牺牲之谈,高视公卿,独骋蜡蛵之训?
所恐有道三辟,公车十徵,若斯者终当不屈,此既然矣,请复详言。
楚国两龚,同时纡组,汉阴二老,相携抱瓮,兄之幽贞,若其凿坯负石,方同形影,结绶弹冠,无容越楚,况乎粪土,膻臊名器,已行所不欲,非应及人,忽承来音,良以多感,何则?
颍阳巢父,不曾令荐许由商洛园公,未闻求徵,斯所未喻高怀,而踌躇于矛楯也。
唯迟山阿近信,更惠芳音,如或诚言,谨便闻奏,第夙劳比剧,不复多呈。
徐君白(《文苑英华》□□□)
法宝联璧序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窃以观乎天文,日月所以贞丽
观乎人文,藻火所以昭发。
况复玉毫朗照,出天人之表;
金牒空解,生文章之外。
虽境智冥焉,言语斯绝;
咏歌作出焉,可略谈矣。
粤乃《书称汤诰》,篇陈梦说。
昔则王畿居亳,今则帝业维扬功施天下,我之自出。
岂与姚墟石纽,谯城温县,御龙居夏,唐杜入周而已哉!
皇帝垂衣负衣,辨方正位,车书之所会同。
南暨交趾,风云之所沾被;
西渐流沙,武实止戈。
宜生之剑,乐彰治定;
庖牺之瑟,相兼二八。
知微知彰,将称四七;
如貔如虎,宁俟容成
翠屋之游,广成石室之会。
故以宗心者忘相,归凭者常乐
昔转轮获法,南宫有金龙之瑞;
梵天请道,东朝开宝盖之祥。
尽善尽美,独高皇代。
古者所以出师入保,冬羽秋签。
实以周颂幼冲,用资端士;
汉盈末学,取凭通议
《大传之论孟侯》,《小戴》之谈司业
山川珍异,俟郊迎而可知;
帷幄后言,藉垦田而求验。
以今方昔,事则不然。
我副君业迈宣尼道高启筮之作。
声超姬发,宁假卞兰之颂。
譬衡、华之峻极,如渤、澥之波澜。
显忠立孝,行修言道;
博施尚仁,动微成务。
智察舞鸡,爻分封蚁;
爰初登仕,明试以功。
德加三辅,威行九流。
董师虎据,操铍蝉冕。
律乡沈济,物仰平分之恩;
沂岱邛岷,民思后来之政。
陈仓留反裘之化,淮海墨帻之声。
威渐黄支,化行赤谷。
南通舜玉,北平
朝鲜航海,夜郎款塞。
然后体道方震,两施云行;
汉用戊申,晋维庚午
增晖前曜,独擅元贞
恩若春见,惠如冬日
履道为舆,策贤驷;
降意韦编,留神缃帙。
许商算术,王围射谱;
南龟异说,东驰杂赋。
任良奕基,羡门式法;
箴兴琴剑铭自盘盂。
无不若指诸掌,寻泾辩渭。
重以凤艳风飞,鸾文飙竖。
纤者入无经,大者含元气,韵调律吕,藻震玄黄。
岂俟取赞彦先,询闻雅主。
至于鹿苑深义,龙宫奥说;
远命学徒,亲登讲肆。
词为宪章,言楷式;
往复王粲,事轶魏储。
酬答蔡谟道高晋两,似悬钟之应响,犹衢尊之待酌,率迩者踵武,逖听者风声。
是使金坚闭法,宝冥夕梦;
无怀不灭,华胥夜感。
自非建慧桥,明智剑,薰戒香,沐定水,何以空积忽微,尘贤劫而终现,黍累回干,蕴珠藏而方传。
加以大秦之籍,非符八体;
康居之篆,有异六爻。
二乘始辟,譬马传兔;
一体同归,弃犀崇象。
润业滋多,见思平积;
本有凝邈,了正相因。
虽谈假绩,不摄单影;
即此后心,还踪初焰。
俱宗出倒,莲华起乎淤泥;
并会集藏,明珠曜于贫女。
性相常空,般若无五时之说;
不生烦恼,涅槃为万德之宗。
无不酌其菁华,撮其旨要,采彼玳鳞,拾兹翠羽,润珠随水,抵玉昆山
每至鹤关旦启,之俦朝集;
鱼灯夕烂,陈吴之徒晚侍。
皆仰禀神规,躬承睿旨。
爰锡嘉名,谓之联璧。
联含珠而可氦,璧与日而俱升。
以今岁次摄提,星在监德百法明门,于兹总备,千金不刊,独高斯典,合二百二十卷,号曰《法宝联璧》。
虽玉杯繁露,若傍蒹葭
金台凿楹,似吞云梦
绎自伏枥西河摄官南国,十回凤官,一奉龙光。
笔削未勤,徒荣卜商之序;
稽古盛则,文惭安国之制。
谨抄纂爵位,陈诸左右:
使持节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湘东王绎,年二十七,字世诚
侍中国子祭酒南兰陵萧子显,年四十八,字景畅
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彭城刘溉,年五十八,字茂灌
散骑常侍步兵校尉东宫侍南琅邪王修,年四十二,字彦远
吴郡太守、前中庶子、南琅邪王规,年四十三,字威明
都官尚书、领右军将军彭城刘孺,年五十五,字孝稚
太府卿步兵校尉河南褚球,年六十三,字仲宝
中军长史、前中庶子陈郡谢桥,年四十五,字国美
中庶子彭城刘遵,年四十七,字教陵
中庶子琅邪王稚,年四十五,字孺通
宣城王友、前仆东海徐喈,年四十二,字彦邕
御史中丞河南褚稚,年六十,字士洋
中郎长史南兰陵太守陈郡袁君正,年四十六,字世忠
中散大夫金华宫家令吴郡陆襄,年五十四,字师卿
中散大夫琅邪王藉,年五十五,字文海
安太守、前家令东海徐离,年六十四,字士缋
尚书左丞沛国刘显,年五十三,字嗣芳
中书侍郎南兰陵萧几,年四十四,字德玄
云麾长史寻阳太守、前仆京兆韦棱,年五十五,字威直
国子博士范阳张绾,年四十三,字孝卿
车长史南兰陵萧子范,年四十九,字景则
庶子吴郡陆罩,年十八,字洞元
庶子南兰陵萧填,年四十,字文启
秘书丞、前中舍人琅邪王许,年二十五,字幼仁
宣城王文学琅邪王训,年二十五,字怀范
洗马权兼太府卿彭城刘孝仪,年四十九,字孝仪
洗马陈郡谢禧,年二十六,字休度
中军录前洗马彭城刘蕴,年三十三,字怀芳
洗马吴郡张孝总,年四十二,字孝总
南徐州治中南兰陵子开,年四十四,字景发
西中录事参军典书通事舍人南郡庾肩吾,年四十八,字子慎
北中记室参军颍川庾仲容,年五十七,字仲容
惠记室参军南兰陵萧滂,年三十二,字希传
舍人南兰陵萧清,年二十七,字元专
惠主簿前舍人陈郡谢嘏,年二十五,字茂范
尚书都官郎陈郡殷劝,年三十,字弘善
安北参军彭城刘孝威,年三十九,字孝威
尚书殿中郎南兰陵萧恺,年二十九,字元才(《广弘明集》二十)
宝台经藏愿文 隋 · 杨广
 出处:全隋文卷七
菩萨戒弟子杨广和南:仰惟如来应世,声教被物,殷勤微密,结集法藏,帝释轮王
既被付属,菩萨声闻,得扬大化,度脱无量,以迄于今。
至尊拯溺百王,混一四海。
平陈之日,道俗无亏,而东南愚民,馀熸相煽,爰受庙略,重清海滨,役不劳师,以时宁复。
深虑灵像尊经,多同煨烬,结鬘绳墨,湮灭沟渠,是以远命众军,随方收聚。
未及期月,轻舟总至。
乃命学司,依名次录,并延道场,义府覃思,澄明所由。
用意推比,多得本类,庄严修葺,其旧惟新。
《宝台》四藏,将十万轴。
因发弘誓,永事流通。
仍书愿文,悉连卷后,频属朝觐,著功始毕。
今止宝台正藏,亲躬受持。
其次藏已下,则慧日法灵道场,日严弘善灵刹,此外京都寺塔,诸方精舍。
而梵宫互有小大,僧徒亦各众寡,并随经部多少,斟酌分付。
授者既其恳至,受者亦宜殷重,长存法本,远布达摩
必欲传文,来入寺写,勿使零落,两失无作。
前佛后佛,谅同金日,即教当教,宁殊玉牒
须弥山上,众圣共持,金刚海底,天龙尽护。
散在阎浮,亦复如是。
追念缮写之者,厥诚至隆。
心手勤到,何量功德!
舍彻净财,岂可称计!
所资甘雨,用沃焦芽。
能生是佛。
本是般若。
人能弘法,非道弘人。
恕己深恩,即是自为。
今陈此意,乃似执著,若不开警,则不深固,自行化他,备在经律。
顾循菲识,诚愧通方。
因果相推,何殊眼见。
岂不知独善且最胜,无为第一乐。
内典法奥,自关众僧,何事区区,横相负荷。
但庆凭宿植,生长王宫,谒陛趋庭,勖存远大,出受藩寄,每用祗兢。
非惟礼乐政刑,一遵成旨,而舟航运出,弥奉弗坠。
无容弃稷离而同,变菩萨而作声闻。
越用乖方,既其不可,笃信受付,窃敢当仁。
然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而如说修行,涅槃最近。
徒守经律,不依佛戒,口便说空,心滞于有。
无上医王,随病逗药,开乳含酥。
为方既异,甜冷苦热,取疗亦殊。
譬前后教门,别赴机性,根茎枝叶,受润终齐,总会津梁,无不入道。
犹如问孝问仁,孔酬难别,治身治国,老意无乖。
殊途同归,一致百虑,内外相融,义同泯合。
何处有学昆昙而不成圣,执黎邪即能悟真。
师子严铠,反贴毁于蠃目;
象足至底,翻取诮于蜂房。
心同敛戟,诤逾水火,经意论意,都不如斯,通经通论,何因若此。
恐施甘露,更成毒药,傥均味海,则致醍醐。
圣御绀宝天飞,金轮云动,纳万善于仁寿,总一乘于普会。
开发含识,济度群生。
今所传经,遍于宇内,众圣潜力,必运他方,共登菩提,早证常乐,则是弟子之伸顺弘誓于无穷,平等坦然,通遣唱白达识体之念随喜也(《广弘明集》二十二)
太子承乾突厥达哥支入宫书 隋末唐初 · 于志宁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四
臣闻上天盖高。日月以光其德。
明君至圣。辅佐以赞其功。
是以周诵升储。见匡毛毕。
汉盈居震。取资
周公抗法于伯禽贾生陈事于文帝
莫不殷勤于端上。恳切于正人。
邓禹名臣。方居审谕之任。
疏受宿望。始除辅导之官。
历代贤君。莫不丁宁于太子者。
良以地膺上嗣。位处储君
善则率土沾其恩。恶则海内罹其祸。
近闻仆寺司驭。爰及驾士兽医
始自春初。迄于夏晚。
恒居内役。不放分番。
或家有尊亲。阙于温凊。
或室有幼弱。绝于抚养。
春则废其耕垦。夏又妨其播植。
事乖存爱。人有怨嗟。
突厥达哥支等。咸是人面兽心。
岂得以礼义期。不可以仁信待。
心则未识于忠孝。言则莫辨其是非。
近之有损于英声。眤之无益于盛德。
引之入阁。人皆惊骇。
岂臣庸识。独用不安。
臣下为殿下之股肱。殿下为臣下之君父。
君父以存抚为务。股肱以匡救为心。
是以苦口之药以奉身。逆耳之言以安位。
古人树诽谤之木以求已愆。悬敢谏之鼓以思身过。
由是从谏之主。鼎祚克昌。
愎谏之君。洪业隳坠(谨按比从旧唐书采录文苑英华贞观政要所载与此不同附载于后文苑英华人有怨嗟下云愿崇儒敬业访道稽疑则品物增辉怀生欣忭今司经见无学士供奉未有侍读伏望时因视膳奏请置人所冀讲席谈筵务尽忠规之道披文摘句方资审谕之勤臣又闻臣之事主必尽诚悫君之进贤务求忠谠伏惟殿下养德储闱理以端静为务恭膺守器必以学业为先经所以立行修身史所以谙识成败雅诰既习忠孝乃成传记方通安危斯辨知父子君臣之道识古今鉴戒之规经史为先斯乃急务至于工巧造作僚吏直司实为末事无足劳虑臣以庸贱献替是司臣而不言负谴圣日言而获罪是所甘心伏愿留意经书简略细事一蒙采纳万殒无辞乞降储明俯察狂瞽贞观政要人有怨嗟下云傥闻天听后悔何及又突厥达哥支等咸要人面兽心岂得以礼义期不可以仁信待心则未识于忠孝言则莫辨其是非近之有损于英声眤之无益于盛德引之入阁人皆惊骇岂臣庸识独用不安殿下必须上副至尊圣情下允黎元本望不可轻微恶而不避无容略小善而不为理敦杜渐之方须有防萌之术屏退不肖狎近贤良如此则善道日隆德音自远)
李靖陪葬诏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
昔晋羊公云逝。
名都为之罢市。
子产斯亡。
在机于焉投杼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卫国公李靖
兰畹腾芳。
钓川扬佐。
气淩关外。
志溢戎场。
兴言缔搆。
十角将三吴咸偃。
披勋王府。
闽禺与浑塞同挥。
澄妖氛于下濑。
阐皇猷于高门。
舟楫遐宣。
台仪近曜。
官称载静。
休有馀芳。
蕴兹高志。
归乎乐善。
赤松于艾服之年。
访杖乡之岁。
语默之趣。
俦今罕匹。
进退之道。
对古为朋。
逝川东驰。
高舂西靡。
眷言永往。
情深哀悼。
昔帷堂始事。
荀公有追赠之文。
郊平既穸。
祭遵致容车之礼。
式旌泉壤。
以备哀荣。
可赠司徒使持节都督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
所司备礼册命。
给班剑四十人。
及羽葆鼓吹。
陪葬昭陵
赐东园秘器。
仍令摄鸿胪寺卿享监护。
羽仪送至墓所。
太子初立请尊贤讲学表 初唐 · 刘洎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一
臣闻郊迎四方。
孟侯所以成德。
齿学三让。
元良由是作贞。
斯皆屈主祀之尊。
申下交之义。
故得刍言咸荐。
睿问旁通。
不出轩庭。
坐知天壤。
率由兹道。
永固鸿基者焉。
至若生乎深宫之中。
长乎妇人之手。
曾未识忧惧。
无由晓风雅。
虽复神机不测。
天纵生知。
而开物成务。
终由外奖。
匪夫崇彼干籥。
听兹谣颂。
何以辨章庶类。
甄覈彝伦。
历考贤圣。
咸资琢玉。
是故周储上哲。
师望奭而加裕。
汉嗣深仁。
昭德
原夫太子
宗祧是系。
善恶之际。
兴亡斯在。
不勤于始。
将悔于终。
是以晁错上书。
令先通政术。
贾谊献策。
务前知礼教。
窃惟皇太子玉裕挺生。
金声夙振。
明允笃诚之美。
孝友仁义之方。
皆挺自天资。
非劳审谕。
固以华夷仰德。
翔泳希风矣。
然则寝门视膳。
已表于三朝。
艺宫论道。
宜宏于四术。
虽春秋鼎盛。
饬躬有渐。
实恐岁月易往。
堕业兴讥。
取适宴安。
言从此始。
以臣愚短。
幸参侍从
思广离明。
轻愿闻彻。
不敢曲陈故事。
请以圣德言之。
伏惟陛下诞睿膺图。
登庸历试。
多才多艺。
道著于匡时
允文允武。
功成于纂祀。
万方即叙。
九围清宴。
尚且虽休勿休。
日慎一日。
求异闻于振古。
劳睿思于当年。
乙夜观书。
事高汉帝。
马上披卷。
勤过魏后。
陛下自励如此。
而令太子优游弃日。
不习图书。
臣所未谕一也。
加以暂屏机务。
即寓雕虫。
纡宝思于天文。
则长河韬映。
摛玉华于光札。
则流霞成彩。
固巳锱铢万代。
冠冕百王。
不足以升堂。
张何阶于入室。
陛下自好如此。
太子悠然静处。
不寻篇翰。
臣所未谕二也。
陛下备该众妙。
独秀寰中。
犹晦天聪。
俯询凡识。
听朝之隙。
引见偫官。
降以温颜。
询以今古。
故得朝廷是非。
里闾好恶。
凡有巨细。
必关听览。
陛下自行如此。
而令太子久入趋侍。
不接正人。
臣所未谕三也。
陛下若谓无益。
则何事劳神。
若谓有成。
则宜申贻厥后。
蔑而不急。
未见其可。
伏愿俯推睿范
训及储君
授以良书。
娱之嘉客。
朝披经史。
观成败于前踪。
晚接宾游。
访得失于当代。
间以书札。
继以篇章。
则日闻所未闻。
日见所未见。
副德逾光。
偫生之福也。
窃以良娣之选。
遍于中国。
仰惟圣旨。
本求典内。
防微慎远之虑。
固非偫下所测。
暨乎徵简人物。
则与聘纳相违。
监抚二周。
未延一士。
愚谓内既如彼。
外亦宜然者。
恐招物议。
将谓陛下重内而轻外也。
古之太子
问安而退。
所以广敬于君父。
异宫而处。
所以分别于嫌疑。
太子一侍天闱
动移旬朔。
师傅以下。
无由接见。
假令供奉有隙。
暂还东朝。
拜谒既疏。
且事俯仰。
规谏之道。
固所未暇。
陛下不可以亲教。
宫寀无因以进言。
虽有具寮。
竟将何补。
伏愿俯循前躅。
稍抑下流。
宏远大之规。
展师友之义。
则离徽克茂。
帝图斯广。
凡在黎元。
孰不庆赖。
太子温良恭俭。
聪明睿哲。
含灵所悉。
臣岂不知。
而浅识勤勤。
思效愚忠者。
愿沧溟益润。
日月增华也。
摄山栖霞寺徵君碑铭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五
朕闻钟山玉阙。
羽驾之所巡游。
昆岳金台。
蜺衣之所翔集。
虽复真宗窅眇。
神理希微。
犹居三界之中。
未出九天之外。
唯有乘如广运。
妙觉圆明。
因无生以济有生。
就无象而成大象。
道隔去来之际。
筌系靡得其端。
理忘动寂之机。
随迎罕窥其奥。
得其门者。
如髻宝之希逢。
臻其极者。
似昙花之难遇。
南齐徵君明僧绍者。
平原人也。
仲雍诞其绵允。
井伯播其灵苗。
芳源肇于孟明
因即以明为姓。
曾祖忱。
著作郎
祖玩。
晋建威将军
凤经流誉。
雅韵隆于八儒。
豹略申威。
香名高于七校。
父略。
平原太守中书侍郎
朱明出抚。
扬惠化而傍沾。
紫诰攸司。
罄忠规而奉上。
徵君早植净因。
宿苞种智。
悟真空于绮岁。
法性于青襟。
照与神通。
心将道合。
遗荣轩冕。
少无尘杂之情。
托志林岩。
自叶幽贞之趣。
亭亭秀气。
掩璧月而架丹霄。
皎皎清衿。
漱琼湍而淩碧濑。
即相非相。
指万象为虚空。
无我无人。
等四流于寂灭。
加以学穷儒肆。
该综典坟。
论极元津。
精通老易。
至若鹿野龙宫之秘。
猿江鹤树之文。
莫不递贯清衷。
总持丹府。
班荆坐樾。
独神王于亭皋。
朗啸长吟。
乃情超于宇宙。
蒲轮每至。
攀桂之节逾高。
玉帛屡陈。
枕石之诚弥固。
遂乃缅怀飞遁。
抗迹崂山
托岫疏阶。
凭林结栋。
纫兰制芰。
方轻藻火之衣。
爽籁风松。
自代管弦之响。
横经者四集。
请益者千馀。
高凤愧以韬光。
张超谢其成市。
于时南风不竞
东土搆屯。
人厌豺狼之毒。
家充蛇豕之饵。
盗仍有道。
望境归仁
共结盟誓之言。
不犯徵君之界。
岂非至诚攸感。
木石开心者乎。
及元历告终。
青光启祚。
齐高祖希风伫德。
侧席傍求。
屡下徵书。
确乎不拔。
其后又移居郁洲掩榆山栖云精舍。
情亲鱼鸟。
志狎烟霞。
蜕影樊笼。
萧然独往。
齐建元元年
又下诏徵为散骑侍郎
又不就。
既而济岱沦胥。
公私荡覆。
稽天之浸。
将湮蹈海之居。
燎原之火。
欲烬藏山之璞。
乃鸿鶱凤举。
腾万仞以高翔。
择木选君。
相九土而遥集。
淩江迥憩。
遂届南京
负杖泉邱。
游睨林壑。
历观胜境。
行次摄山
神谷仙岩
特符心赏。
于是披榛薙草。
定迹深栖。
树槿疏池。
有终焉之志。
此山其状如伞。
亦号曰伞山
丹穴红泉。
共星河而竞泻。
珠林镜巘。
与月桂而交辉。
鸟哢岩虚。
猿吟涧静。
松门杳霭。
去来千里之云。
花楥丰茸。
含吐十枝之日。
实息心之胜地。
乃宴坐之名区。
爰集法流。
于焉讲肄。
音容秀澈。
宇量端凝。
投论会奇。
兴言入妙。
若洪钟之虚受。
有击必扬。
似明镜之忘疲。
无来不应。
于时元儒兼阐。
道俗同归。
俱号净名。
以旌至德。
先是山多猛噬。
人罕登临。
升岩有仙谷之危。
越涧等凭河之险。
徵君心不忤物。
总万类以敷仁。
故使物乃革心。
屏三毒而归惠。
兴风敛暴。
遽承探鲠之恩。
游雾含辛。
自埒报珠之感。
于时齐道方修。
寤寐求贤。
永明元年
又徵为国子博士
徵君隐居求志
义越乎由光。
不降凝心。
迹高于
凿坏贞遁。
漱石忘归。
鹤版载临。
豹姿逾远。
有法师僧辩
承风景慕。
翼徒振锡。
翻然戾止。
法师业隆三藏。
道迈四依。
戒行坚明。
律轨严净。
欣然一遇。
叶契千龄。
子琴为莫逆之交。
温雪岂容声之友。
因即邻岩搆宇。
别起梵居。
耸峤飞柯。
含风吐雾。
栖霞之寺。
由此创名。
福地裁基。
肇发初心之誓。
法门搆邃。
遽钟后说之辰。
安居顷之。
师迁化。
六年顶拜。
虽开青石之坛。
千日威光。
未建紫金之岳。
徵君积缘登妙。
至感入微。
尝梦法身。
冠于曾巘。
后因垂眺。
屣步林亭
乃有浮磬吟空。
写圆音于帷树。
飞香散迥。
腾宝气于炉峰。
又睹真颜。
于岩之首。
神光骇瞩。
若登灵鹫之山。
妙力难思。
如游瞽龙之邑。
岂止无垢佛国。
独荫珠云。
德王家。
方承珂雪。
是知不行而至。
冥通应感之符。
为法而来。
实昭光启之福。
非夫慧因宿植。
其孰与于此哉。
于是拜受嘉徵。
愿言经始。
将于岩壁。
造大尊仪。
乃眷为山。
未遑初篑。
遽而西州智士。
与晓岳而俱倾。
东国高人。
随夜星而共没。
琼瑶落彩。
峰岫沈晖。
永明二年
奄迁舟壑
第二子临沂公仲璋。
顾慕曾峦。
既崩心于岵望。
徘徊曩构。
更泣血于楹书。
遂琢彼翠屏。
爰开叶座。
舍兹碧题。
式建花宫。
上宪优填之区。
仰镂能仁之像。
校美何充之宅。
遽兴崇德之闱。
逖彼萧宗。
大宏释典。
文惠太子竟陵王
或澄少海之源派。
朝宗于法海。
或茂本枝之颖发。
萌柢于禅枝。
咸舍净财。
光隆慧业。
时有沙门法度
为智殿之栋梁。
即此旧基。
更兴新制。
又造尊像十有馀龛。
及梁运载兴。
锐心回向。
大林精舍。
并事庄严。
临川王载剖竹符。
宣化惟扬之境。
言寻柰苑。
兴想拔茅之义。
天监一十五载造无量寿像一区。
带地连光。
合高五丈。
满月之瑞。
湛珠镜以出云崖。
聚日之辉。
升璧轮而皎烟路。
参差四注。
周以鸟翅之房。
迢遰千寻。
饰以鱼鳞之瓦。
击鸣乾于爽籁。
则步影齐归。
丽停午于高曦。
则息心攸萃。
锦城而特建。
掩银界而孤标。
良由积慧所符。
大士著甚深之业。
用能遥诚克果。
永代增希有之缘。
以旷劫之隆因。
开舍生之至福。
伟哉壮观。
无得而称。
朕肃纂祯图。
丕承宝历。
澄九溟而有截。
宴八表而无为。
紫塞丹岑。
接封畿于上苑。
白门青野。
款琛贽于仙闱。
将使率土苍生。
镇升仁寿之域。
普天黔首。
永蹈淳古之源。
崇庆越于两仪。
景运逾于万劫。
属以冕旒多暇。
物色傍求。
瞻江海而载怀。
咏林泉而兴想。
钦风味道。
恨不同时。
古往今来。
抚运化而虽寂。
德崇业著。
眷神理而犹存。
寤寐遗尘。
有兼前烈。
瞻言胜轨。
叹伫唯深。
今故于彼人。
常满七七。
各兼衣钵钱二百贯。
绢二百匹。
苏参拾斛。
绣像织成像新旧翻译一切经一藏。
并幡华等物。
凭幽寻之曩迹。
光显德门。
托嘉遁之名区。
追崇仁里。
就福宇而延福。
即祥基以缔祥。
冀缘金囿之庭。
近叶珠囊之耀。
所愿通因法岸。
契果禅林。
九鼎与元极同安
七庙与紫微齐固。
总三千之净土。
并沐薰歌。
罄百亿之恒沙。
长为寿算。
铁围之所苞括。
玉烛之所照临。
常餐六气之和。
俱藻一音之听。
夫象以尽意。
意非象而不申。
言以会情。
情非言而不畅。
是以发挥二谛。
演四依。
迥托莲花之峰。
遥刻芝英之字。
庶海桑频变。
孤超弇岳之碑。
屡空。
独跨稽岑之篆。
式陈茂实。
乃作铭云。
悠悠法界。
总总含生。
轮回欲海。
起灭身城。
俱安大夜。
共习无明。
爱尘岳聚。
毒树云平(其一)
邈矣遍知。
超然独悟。
遽乘五演。
高被六度。
大空善说。
中天巧谕。
引彼迷途。
归之觉路(其二)
猗欤净行。
育彩昆田。
家承圭组。
代著忠贤。
戒支宿习。
种智斯圆。
栋梁三宝。
薰修四禅(其三)
爰始筮宾。
薜萝攸整。
蹈海沈迹。
栖岩灭影。
天地搆屯。
干戈互警。
北林罔庇。
南辕载骋(其四)
翻飞泽国。
历考山图。
言瞻碧磴。
自韫元珠。
凭峰架室。
枕壑通衢。
鳣庭广跨。
宏敷(其五)
同气相求。
善邻遥托。
道符久敬。
心均常乐
对辟金园。
并疏银阁。
谷停帝马。
峦归梵鹤(其六)
空分瑞塔。
地积香台。
珂月霄映。
珠云旦来。
千光雾起。
七净霞闻。
谷边飞锡。
涧下乘杯(其七)
桂巘参差。
松亭隐霭。
石坛照锦。
瑶泉泻籁。
岫接香垆。
峰承宝盖。
翔凫演法。
毒龙销害(其八)
梵宫既启。
福海长深
噬虺忘穴。
飞鸮革音。
偫生普戴。
奕祀同钦。
不有高节。
宁符宿心(其九)
御扆多闲。
闻风逖想。
茂轨遐劭。
清晖遽往。
伫契业于圆明。
冀崇缘于方广。
镂飞篆于曾岳。
齐胜基于穹壤(其十)
突厥酋长子弟给事东宫 初唐 · 徐齐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八
姬诵伯禽同业。晋储以师旷为友。
匪唯专赖师资。固亦详观近习
皇太子自可招集。寤寐应刘。
阶闼小臣。必采于端士。
驱驰所任。并归于正人。
方流好善之风。永播崇贤之美。
今乃使毡裘之子。解辫而侍春闱。
冒顿之苗。削衽而陪望苑
在于道义。臣窃有疑。
诗云。敬慎威仪。
以近有德。书曰。
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盖殷勤于此。防微之至也。
宋武帝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盖圣人不能为时。
亦不能失时。
历观帝王之祚。
未有不因人坠涂炭而得志。
或天下嗷嗷。
新主之资也。
是知秦有阎赵之隙。
汉罹之灾。
晋由曹氏之专。
宋实桓元之篡。
始得奋其智力。
救此倒悬。
陈浞羿之辜。
问滔天之罪。
刘裕天锡神勇。
雄略命世。
不待借思汉之讴。
未暇假从周之会。
同盟二十七。
愿从一百人。
雷动朱方。
风发竹里。
龙骧虎步
独决神襟。
长剑一呼。
义声四合。
荡亡楚已成之业。
复遗晋久绝之基。
祀夏配天。
不失旧物。
虽古人用兵。
不足加也。
至乃网罗俊异。
待物知人。
动必应时。
役无再举。
西尽庸蜀。
北划大河。
自汉末三分。
东晋拓境。
未能至也。
或问。
前史云。
克敌得隽。
奇迹多于魏武
此确论乎。
君子曰。
得隽虽多。
前非大敌。
若乃黄帝蚩尤
高祖项籍
光武抗寻邑。
曹公挫本初
此是奇迹也。
至若慕容超政不在躬。
奴仆下品。
姚泓宗枝猜贰。
借手于人。
卢循祅寇之馀。
谯纵新造之国。
因衅取乱。
何足可称。
至乃潜算樽俎之间。
明见千里之外。
揣机料日。
不爽锱铢。
亦古之志士。
何以加焉。
但礼乐文明。
日不暇给。
垂风迈德。
盛所未能。
人望不逮于建安
天命乃光于魏武
又问曰。
弃德非道。
舍旧无亲。
有宋功臣
多不及嗣。
岂理须然乎。
请闻其要。
君子曰。
且夫奸雄者非淳德之称。
谋勇者乃果决之辞。
故昔之同盟。
拟覆前敌。
故无材不露。
无心不披。
譬若同舟遇风。
宁有隐哉。
高鸟尽
狡兔死。
其材能我之俦也。
我非积行累能。
彼之知也。
思己之所行。
恐彼之已叛。
是以雄猜内发。
衅兆易萌。
以之菹醢。
葛由之覆亡。
然则高谈之道。
不忍论之行。
思燕齐之血食。
见汉宋之不仁。
尉缭秦王之屈节。
范蠡勾践之忍人。
不出于商山
汉王之侮慢。
严光潜形于草泽。
刘秀之未宏。
有旨哉。
又问曰。
宋祖入关。
老相驾马。
赫连畏逼。
姚氏淫昏。
中原士庶。
耻为臣妾。
王师众整。
颇有礼焉。
所以扣马攀车。
请住关右。
宫室陵寝。
是大汉之遗踪。
关山重复。
乃有周之长世。
人与不取。
违众独归。
项籍见哂于韩生。
宋高又失于父老。
其旨可得闻乎。
君子曰。
论项即非。
在刘为是。
项王之材。
天下可以力制。
人心可以势夺。
因宫室之严。
守山河之
此九州之上腴。
彭城之足算。
刘裕家本江南
全军远克。
未能制命夏魏。
施号秦凉。
虽曰关中
实是边地。
鞭长不及马腹。
风末不(阙二十六字)王贾德曰。
贪归受禅。
所留不过爱子。
待归一举而可取。
卒如其策。
智士哉。
十门辨惑论序 武周 · 释复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二
权文学声冠应行。地参
缙绅嘉其令望。缁素挹其芳猷。
而顷著十疑。干我二谛。
公孙生之聪辩。自昔难酬。
含利子之雄才。嗟今莫拟。
岂当仁而抗议。试言志以成文。
必也正名乎。称之曰十门辩惑。
虽诗云劝诫。蔽之可几乎一言。
而法唯秘密。述之敢忘乎三转。
遂取类观象。载盈卷轴。
烦而无当。有愧知音者焉。
商洛山行怀古716年 唐 · 张九龄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
引用典故:园绮 紫芝歌 赤松 硕人
值秦末,嘉遁此山阿。
陈迹向千古,荒途始一过。
硕人久沦谢,乔木自森罗
故事昔尝览,遗风今岂讹。
泌泉空活活,樵叟独皤皤。
是处清晖满,从中幽兴多。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
避世辞轩冕,逢时解薜萝。
盛明今在运,吾道竟如何。
贤良方正 唐 · 沈谅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五
问。朕闻理国莫尚乎任贤。
命官必资乎选众。以声不以度。
考覈良难。殷周取德兼取言。
徵求匪易。朕所以载怀经术之彦。
夕遗其寝。虚伫艺能之士。
朝忘其饥。子大夫光我弓旌。
应斯扬择。为政作法。
岂无前范。安人济时。
亦有令躅。宜叙立身之志。
各言从官之才。至如七辅八元。
施何纲纪。十臣四老。
正何得失。并陈事迹。
兼详名氏。夫朝会古礼。
登享旧章。九仪式辨其赐。
六贽各明所执。雍畤起自何年。
亳社立于何代。天士地士。
此何所封。诸布诸严。
彼何所主。又穆邦家而济生死。
三圣之教何长。利动植而益黎元。
五材之用何要。工商两业。
在俗何先。文武二柄。
适时何急。凡此数科。
不获双美。必去者方于去食。
可存者同夫存信。朕将亲览。
尔等明言。对。
臣闻时雨作解。靡物不滋。
春雷发声。偫蛰渐觉。
间者明诏咨九牧。辟四门。
光烛岩薮。恩覃侧陋。
藿仰惠以纳景。山川有开而出云。
使草茅微臣。幽贱朽质。
辱旌贲。陈刍荛。
瞻璚台之穆然。预烟阙而伏对。
此臣之鸿造也。敢不沥诚哉。
臣闻尧之光宅也。以亲九族。
以命百官。舜之登庸也。
以察万人。以齐七政。
大禹皋陶伯益。惟其昌言。
武王问黄帝颛顼。存乎至道。
此四君者。文思浚哲。
恭俭高明。仁以创制。
慎乎体国。思借力以任重。
简远以安人。故选贤以居位。
先事而后爵。则考绩以庸。
取人必才。赋纳献可。
声度言状。庶存兹矣。
伏惟陛下丰功厚利。资始万物以统天。
执契含元。富有八方而纂圣。
家道以正。庶绩咸凝。
师师满云火之庭。济济盛龙光之列。
尚纡神眷。更睟天仪。
思仁寿之登域。缅前王以作镜。
轩辕之徇齐藏用。重华之好问察言。
未足以扶毂大明。骖乘元圣。
臣闻之。游大海者难为水
窥圣门者难为言。陛下侔造化而作法。
尊道德以垂范。敬宗以示孝。
爱臣子以兴仁。怀蛮夷以广德
抑祯祥以崇理。礼经大备。
四海共职而朝宗。乐物至和。
百兽来庭而率舞。至于为政安人之躅。
则微臣何足以知之。其馀备父母之体以立身。
钦圣人之化以从官之问。则愿竭其愚。
臣惟忠孝可以从官。奉陛下之法以自理。
守陛下之职以自安。以之居处则庄。
以之战阵则勇。是陛下轶之上。
愚臣忝比屋之封。臣虽不才。
则亦有志矣。昔者风后力牧
仲容庭坚。相与谋谟于有熊之朝。
弼违于纳麓之运。讲信而脩睦。
肆直而惠和。垂衣裳。
作舟楫。分州土。
叙星辰。其纪纲也如此。
其后闳散周召。园
镐京得之为心膂。汉储得之为羽翼
终能牧野清明惠皇不废。
其救失也如彼。夫国有五服。
朝聘申其贡。礼有五经。
享祠肃其首。职方品其远迩。
宗伯辨其瑞玉。乃开封壝。
是设方明。锡之以鞶缨衮裳。
执之以圭璧羔雁。秦之立雍畤也。
将以禘其自出。周之居亳社也。
亦以戒于不臧。臣又闻先王之制礼法也。
以劳定国。汰哉汉武
曾是黩神。采少君以端信。
庶乐通之贞固。帐甲乙。
树旄头。望峄山
祈石室。天士地士。
不治于昏淫。诸布诸严。
何裨于风雨乎。圣策以三教立言。
历代弥勤。成轨制以化时。
较醇醨而景俗。此圣君合悬解之旨。
而小臣惭默识之明。然臣亦尝闻之矣。
夫礼者。始诸饮食。
盛于冠婚。分而为阴阳。
转而为太一。失之者死。
得之者生。二氏包虚无而含寂灭。
长性灵而已。宜去于斯。
传曰。仁义礼智。
以信为主。貌言视听。
以心为正。则士德优矣。
若乃神农之肇皇业。揉木为耒。
弦木为弧。皇帝之开帝功。
致天下之人。聚天下之货。
器以成务。稼惟人天。
利以通财阜国周用。苟能全人。
天可违乎。故臣愿抑商而进工也。
大哉武之为功。赫矣师之所处。
象震耀而举。垂云雷以扬。
宣威而山河荡容。训誓而烟尘动色。
可以定祸乱。可以剪暴强。
顷者牝鸡之晨。陛下潜龙或跃。
提白蛇之剑。揭翠凤之旗。
入于北军。兵皆袒左。
氛祲殄灭。日月光华。
此神武之壮观。谨对。
贺秘监会稽 唐 · 于休烈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飞名紫府内,抗手白云乡
道与匹,荣辞行。
夫君既鹤驾,幼子复霓裳。
少别留宸藻,东南归路光。
按: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贤良方正科对策(并问)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一
问。
朕闻理国莫尚乎任贤。
命官必资乎选众。
以声而以度。
考覈良难。
殷周取德兼取言。
徵求匪易。
朕所以载怀经术之彦。
夕遗其寝。
虚伫艺能之士。
朝忘其饥。
子大夫光我弓旌。
应斯扬择。
为政作法。
岂无前范。
安人济时。
亦有令躅。
宜叙立身之志。
各言从官之才。
至如七辅八元。
施何纲纪。
十臣四老。
正何得失。
并陈事迹。
兼详名氏。
夫朝会古礼。
登享旧章。
九仪式辨其赐。
六贽各明所执。
雍畤起自何年。
亳社立于何代。
天士地士。
此何所封。
诸布诸严。
彼何所主。
又穆邦家而济生死。
三圣之教何长。
利动植而益黎元。
五材之用何要。
工商两业。
在俗何先。
文武二柄。
适时何急。
凡此数科。
不获双美。
必去者方于去食。
可存者同夫存信。
朕将亲览。
尔等明言。
对。
伏惟陛下文明有赫。
元圣广运。
劝激极乎宇宙。
察微穷乎物象。
至如选众任能之术。
礼经享物之要。
三圣五材之短长。
文武工商之用舍。
斯并独断圣虑。
悬衡睿谋。
百辟端委而雍若。
庶绩不言而潜运矣。
犹以为立政图大。
试言务重。
弗躬弗亲。
庶人不信。
降清问于穹昊。
俨神威于咫尺。
斯亦尧咨舜吁。
同德比义。
臣愚敢不拜手稽首。
对扬天子之休命。
制策曰。
子大夫光我弓旌。
应斯扬择。
为政作法。
岂无前范。
安人济时。
亦有令躅。
宜叙立身之志。
各言从官之才者。
臣闻邦有道。
贫且贱焉耻也。
今神化阴骘。
要道光被。
设序塾以教于乡。
立胶庠以训于国。
制为禄秩。
以劝其从。
则含生禀灵者。
孰不刻意于仁义。
饬躬于闻达。
所谓之代。
比屋可封也。
臣以一介。
能行无取。
思勉进以追偫。
顾观光而知愧。
尝亦自强不息。
有闻而行。
之极挚。
之轨躅。
学古庶乎叶道。
慎行期乎润身。
非有志于干禄。
苟求仁于寡过。
立身之志。
允或在兹。
从官之才。
则愚岂敢。
何则。
仲尼有言曰。
如有所誉。
其有所试。
必也临事。
难乎预谋。
孔明之自比
时人未许。
仲由因之以师旅。
夫子哂之。
祗奉睿问。
惧深陨越。
其敢腼冒。
轻议天工。
陛下若不弃菅蒯。
无遗蕴藻。
考片言而察所以。
效一官而视所由。
安敢廋哉。
取则不远。
知人则哲。
陛下允迪于圣君。
扬已自媒。
微臣敢辞于丑行。
制策曰。
七辅八元。
施何纲纪。
十臣四老。
正何得失。
并陈事迹。
兼详名氏者。
书曰。
惟后非贤不乂。
惟贤非后不食。
故君明臣忠。
予违汝弼。
时闻间出。
代有其人。
昔者黄帝之首出庶物也。
时则有若七辅。
股肱舟楫。
虞舜之宾于四门也。
时则有若八元。
忠肃恭懿
周文之心德同济。
始用十臣。
汉储之羽翼已成。
初闻四老。
陈其事迹。
斯亦庶乎。
详其名氏。
固可量也。
七辅则风牧共贯。
八元乃伯仲同归。
语十臣之伦。
太颠闳夭
稽四老之类。
园公
郯子之叙古臣。
劳于倾盖。
鲁公之问儒行。
疲于更仆。
况实繁有众。
急景不留。
聊举凡以见意。
岂遽数而周物。
制策曰。
夫朝会古礼。
祭享旧章。
九仪式辨其赐。
六贽各明所执。
雍畤起自何年。
亳社立于何代。
天士地士。
此何所封。
诸布诸严。
彼何所主者。
传曰。
朝有定制。
会有表仪。
书曰。
享多仪。
仪不及物。
曰不享。
斯盖曲为之防。
事为之制。
经礼三百。
仪礼三千。
载在祀典。
藏之史籍。
九仪谓一命受职。
再命受服。
三命受位。
四命受器。
五命赐则。
六命赐官。
七命赐国。
八命作牧。
九命作伯。
六贽谓孤执皮币。
卿执羔。
大夫执雁。
士执雉。
庶人执鹜。
工商执鸡。
雍畤起于秦年。
亳社立于周代
天士地士者。
汉武之宠方士。
将军始受其封。
诸布诸严者。
班史之记小祠。
先儒不详所出。
制策曰。
穆邦家而济生死。
三圣之教何长。
利动植而益黎元。
五材之用何要。
工商两业。
在俗何先。
文武二柄。
适时何急者。
夫人生而静。
天之性也。
感物而动。
情之欲也。
天禀其性。
而不能节。
圣人能为之节。
而不能绝。
故务恬朴。
贵清净。
同术于汤之益谦。
合志于尧之克让。
此道教所长也。
若乃不杀伐。
證因果。
包太空以为言。
化偫有而归寂。
此释教所长也。
皆能惩窒嗜欲。
静镇纷糅。
王侯得之。
以贞天下。
至于辨贵贱。
立君臣。
示之以好恶。
因之以诛赏。
使礼乐刑政。
灿然可观。
则为善不同。
其味相反。
系风捕影。
荡而无适。
故知孔氏之立教。
乃为邦之所急也。
传曰。
天生五材。
废一不可。
断之于阴阳。
效之于气物。
示休咎以垂诫。
因兴衰以运行。
若可废。
则乾坤之道。
其或息矣。
然土爰稼穑。
居中履正。
应我皇之休运。
弼大化以阜成。
利动植而益黎元。
先金火而踰水木。
必不得已。
斯其一隅。
又国有六职
实载工商。
时之二柄。
莫先文武。
同唯阿之相去。
何是非之足徵。
然舜命共工之职。
周有考工之记。
车服器械。
斯焉取斯。
岂与夫乘时射利。
滞财居逐者。
若兹之琐琐焉。
文德者。
政之所专也。
武威者。
文之所助也。
然则士农之末。
作巧贤于鬻货。
升平之岁。
经国先于定功。
臣学昧稽古。
思迷政途。
谋适不用。
空愧绕朝之策。
道之将行。
犹委仲尼之命。
谨对。
贤良方正科对策(并问) 盛唐 · 李玄成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制策问。
朕闻理国莫尚乎(前篇作于)任贤。
命官必资乎(前篇作于)选众。
以声不(登科记及前篇并作而)以度。
考覈良难。
殷周取德兼取言(登科记及前篇并作而取名)
徵求匪易。
朕所以载怀经术之彦。
夕遗其寝。
虚伫艺能之士。
朝忘其饥。
子大夫光我弓旌。
(登科记及名贤策问并作膺)斯扬择。
为政作法。
岂无前范。
安人济时。
亦有令躅。
宜叙立身之志。
各言从官之才(前篇作心)
至如七辅八元。
施何纲纪。
十臣四老。
正何得失。
(一作各)陈事迹。
兼详(登科记作述前篇作言)名氏。
(登科记及前篇并无夫字)朝会古礼。
登享旧章。
九仪式辨其赐。
六贽各明所(前篇作其)执。
雍畤起自(登科作于)何年(前篇作代)
亳社立于何代(前篇作年)
天士地士。
(前篇作复)何所封。
诸布诸严。
彼何所主(前篇作立)
又穆邦家而济生死。
三圣之教何长。
利动植而益黎元(前篇作庶)
五材之用(登科记作术)何要。
工商两(前篇作二)业。
在俗何先。
文武二(前篇作两)柄。
适时何急。
凡此数科。
不获双美。
必去者方于去食。
可存者同夫存信(十四字登科记及前篇并作必存者均乎存信所去者同乎去食)
朕将亲览。
尔等(前篇作则)明言。
对。
臣闻大圣有国。
将兴至理。
总庶官以匡化。
览偫议以登贤。
所以奉若天纪。
作为人极。
之兴。
则四岳佥举。
九载陟明。
考覈之端立矣。
监殷周之策。
则三驾访德。
廉察事。
徵求之道行矣。
非睿哲明虑。
深体化源。
亦安能董正理官
推伏贤杰者也。
今陛下缵兴圣业。
昭布天光。
举良弼以谋至道。
综偫才以康庶绩。
故乃岳生维翰。
星降士师
嘉猷日闻。
正言弥启。
肃然在位。
灿然盈朝矣。
且犹郡邑公选。
岩穴敷求。
遗寝载怀
比岁临问。
伫经术以佑职。
想艺能以建官。
则古之坐明堂。
议衢室。
安可以俦清问之深也。
固将卓立化首。
廓开政先。
岂唯绍明恒训。
践修常轨而已。
臣素微经艺之术。
谬忝弓旌之招。
诚不足以登进王庭。
恭承明策。
至若为政作法之要。
安人济时之体。
臣虽愚鄙。
窃有志焉。
臣闻政务利人。
法期济物。
布法由道。
行政在官。
官必其才。
则人沐于化。
法必于
则物赖其安。
故庇人以和。
所以兴其义。
率人以礼。
所以致其淳。
赋之必均。
所以绥其业。
役之必度。
所以务其时。
恤其转死。
所以保其命。
薄其收入。
所以全其生。
安人之画。
济时之要。
总其大趣。
存其至心。
而臣节无隐者尔。
故王者安人则审政。
兴政则任官。
任官必良。
则为政皆善。
善政溥洽。
则黎人用康。
德之本也。
是以深居而情鉴万里。
高拱而明照八极。
其在任人之术欤。
夫至公克守于鸣谦。
臣节必存乎无隐。
况王心虚镜。
容光必察。
询其立身之志。
考其从官之才。
臣之愚衷。
具以上达。
若蒙饬躬召入。
程器收用。
使得履文石以献议。
瞻法座以陈诚。
安人之大训。
言济时之良政。
抗恒节以忠主。
申远图以戴君。
臣之宿心。
永愿毕矣。
立身之志。
实在于斯。
从官之才。
安敢自必。
盖无善不应。
有开必先。
七辅立于先朝。
充四目以鉴远。
元翼于舜日。
播五典以宏风。
或理历茂时。
天道以叙。
或辨方宁乱。
地纪用章。
或内平外成。
树稼而蒸人乃粒。
忠肃恭懿
敷教而理训克从。
原其纪纲。
较然明著。
十臣佐命。
周道蔚兴。
四老为宾。
汉储底定。
文武以济。
灵台光偃伯之
羽翼既成。
宠子罢夺宗之计。
匡正得失。
格言斯在。
风后力牧
膺七辅之名。
伯奋仲戡。
居八元之列。
周公吕尚
为十臣之宗。
园公绮里
参四老之目。
八元尽高辛之裔。
十臣有文王之子。
事迹斯辨。
名氏可徵矣。
夫朝会者。
所以正君臣之位。
登享者。
所以尽诚敬之极。
故物称其礼。
举之表仪。
功被于人。
施之祀典。
盖辨其位序。
而不多其玉帛。
先其敬意。
而不繁其樽俎。
明王道之制也。
自道远圣逝。
侈及嬴刘。
荐币兴利。
酎金逞罚。
祭非其鬼。
妖望其祥。
瞻古语事。
斯谬甚矣。
周官大宗伯之职。
九仪之命。
邦国之位。
一命受职。
再命受服。
三命受位。
四命受器。
五命赐则
六命赐官
七命赐国。
八命作牧。
九命作伯。
盖以懋功训德。
审官乂人也。
又以禽作六贽。
以等诸臣。
孤执皮币。
卿执羔。
大夫执雁。
士执翟。
庶人执鹜。
工商执鸡。
盖象事以明等威。
以示礼也。
秦修雍祠。
而古有雍畤焉。
周祭亳社。
宜社有属亭焉。
孝武祈仙封于栾大
将以通天地之道也。
故天士地士。
悬以五利之名焉。
汉氏广祷主于小祠。
将以期纯嘏之集也。
故诸布诸严。
设于偫望之祭焉。
夫谷神不死。
道宗于元默。
至觉而生。
释归于清净。
书于圣典。
固在儒流。
然练神虚心。
释道以空慧为法。
可以济于生死矣。
兴政致理。
以礼义为训。
可以穆于邦家矣。
教之攸设。
儒则为长。
天生五材。
利溥偫物。
火炎水润。
动植以滋。
刳木
黎氓攸济。
禀于元象。
土德厚载而居多。
施于物宜。
五行废一而不可。
工以缮器。
商以通财。
财则聚人。
器则周用。
疾其浮侈。
商以政而当遏。
资于器械。
工在俗而为先。
圣人睹天地以成文。
象震曜以兴武。
文次九序。
武标七德。
利用开物。
禁暴夷凶。
二柄所资。
百代无易。
两参王政。
互为国经。
若寰海晏如。
则武备都偃。
干戈日扬。
则文教式衰。
自有偏废之辰。
皆无必去之道。
理旷者不可以言极。
道深者不可以意明。
乾象照临。
圣模广运。
臣材非秀茂。
学非敏博。
对越天旨。
诚无足观。
谨对。
四皓744年 盛唐 · 李白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鍊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东武吟(一作出东门后书怀留别翰林诸公,又作还山留别金门知己)744年 盛唐 · 李白
 押东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黄绮 献赋 金马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
恭承凤凰诏,歘起云萝中。
清切紫霄(一作垣)迥,优游丹禁通。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
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
(一作倚)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归来入(一作向)咸阳,谈笑皆王公(一本无此二句)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宾客(一作友)日疏散,玉樽亦已空(一作日成空)
才力犹可倚(一作恃),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一作扁舟寻钓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