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移书南郡属县 东汉 · 法雄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九
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走。太守虽不德,敢忘斯义。记到,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后汉·法雄传》)。
法华寺戒坛院碑 唐 · 万齐融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五
或曰。佛法东度。律教南流。而云尸罗波罗蜜者何。华言持戒清净。般若波罗蜜者何。华言智慧明了。故戒为德本。万善以之为生地。慧为胜业。百福由之以出天。圣人以之而修身防非止恶。上士以之而度物劝善行慈。持之而迷倒是生。虚空不可以十指执捉。学之而住著为远。日月不可以两手扪摸。信矣。二法之难见也如是。其有不教而自得。天然而自知。持象扇而掌数明珠。据龟床而心照清镜。则我元俨律师其人也。律师俗姓徐氏。晋室南迁。因官诸暨。遂为县族。年始十二。辞亲从师。事富春僧晖。證圣元年。恩制度人。始堕僧数。隶悬溜寺。律师幼而明敏。长而韶令。标格峻整。风仪凛然。迨于弱冠。乃从光州咨受具戒。后乃游诣上京。探赜律范。遇崇福意律师及融济律师。皆名匠十方。南山上足。咸能升堂睹隩。共所印可。由是道遵戒品。名动京师。安国受记。并充大德。浚还江左。偏宏四分。因著辅篇记十卷。羯磨述章三篇。至今僧徒。远近传写。初光州岸公。尝因暇寐。忽梦神僧谓曰。元俨当为法器。云何教以小乘。后乃命宏般若。由是研精覃思。采摭旧学。撰金刚义疏七卷。古德所不解。先达所未详。咸皆发挥光明。若指诸掌。誓以一生。宣讲百遍。越邑精舍。时称法华。晋沙门昙翼曾结庵层巅。入是法三昧。感遍吉菩萨。徒观其塔类多宝涌出以證经。宫如转轮飞行而听法。双乌所以示兆。今尚翔鸣。六象所以呈奇。时犹隐现。不可得而思议者。盖斯之谓欤。信如来之福庭。是菩萨之隐岳。大师乃考槃是卜。束钵深栖。建置戒坛。招集律行。若夫秦衡上士。燕代高僧。数若稻麻。算同竹苇。伏膺请益。蹑屩担簦。宴坐不出。几三十载。开元二十四年。我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持法镜。握神珠。亲注金刚般若经。诏颁天下。普令宣诵。都督河南元彦冲。躬请律师。重光圣日。律师阐扬幽赞。允合天心。令盲者见日月之光。聋者闻雷霆之响。师之演畅。盖有力焉。夫乐小法者。迷自我而为病。通大方者。懵开空之法道。若夫会三归一。触理冥事。自优波离已下。犹或病诸。而律师纲纪小乘。演畅大法。晤佛境之非有。识魔界之为空。故能使涅槃将生死一如。烦恼与菩萨齐致。发心而登佛地。非我而谁。白黑归依。当仁不让。昔僧护法师常居石城。宴坐青壁。仰其中峰。如有佛像。愿造十丈。以图兜率。良愿未谐。护公长逝。梁武皇帝诏僧祐律师驰传经理。规模刻划。意匠才施。俄而山冢崒崩。全身坐现。合一百五十尺。虽金石丝竹。四天之供施常闻。而功德庄严。十方之镂镌尚阙。律师乃内倾衣钵。亦外率檀那。布以黄金之色。镕以白银之相。铜锡铅锴。球琳琅玕。七宝由是浑成。八珍于焉具足。虽宝积献盖。界现三千。迦叶贡衣。金踰十万。如须弥之现于大海。若法日之出于高山。此又律师之功德。不可思议者也。故洺州刺史徐峤之。工部尚书徐安贞。咸以宗室设道友之敬。国子司业康希铣。太子宾客贺知章。朝散大夫杭州临安县令朱元慎。亦以乡曲具法朋之礼。开元二十六载。恩制度人。采访使润州刺史齐浣。越府都督敬诚采访使卢见义。泗州刺史王弼。无不停旟净境。禀承法训。齐公乃方舟结乘。奉迎律师于丹阳馀杭吴兴诸郡。令新度诸僧。躬受具戒。自广陵迄于信安。地方千里。缁黄道俗受法者。殆出万人。凡礼佛名经一百遍。设无遮大会十筵。而人境住持。举无与比。夫秉法传授。从佛口生。有门人法华昙俊崇默龙兴崇一开元智符称心崇义香严怀节宝林洪霈觉允。灌顶皆不倾油钵。无漏浮囊。经不云乎。如旃檀林。旃檀围绕。如师子王。师子围绕。信律师之威师有在。而法主之功德不刊。呜呼。三界无安。百龄共尽。此生已遗于后息。他世应见于前心。天宝三载岁次壬午。化缘已毕。十一月三日。现疾于绳床。七日午时。坐终于戒坛院。春秋六十有八。粤其月二十五日。窆于寺南秦山之下。高树双塔。光明踰于白云。列植千松。秀色罗于明月。经始则神邕崇晓。住持则惟湛道昭。并躬护圣场。亲传智印。其馀三千门人。五百弟子。承般若之深法。受毗尼之密行。尽号颛门。无待弥勒。令并列载碑阴。用摽律序。初律师凶问时。余忝外役。永怀德音。谓如昨日。及瞻斯拱木。已十有馀秋。私念生涯。自怜何极。庶依神理。敢作铭云。律师堂堂。宗高偃王。才华骨贵。戒美名香。佛国柱石。僧门栋梁。毗尼玉色。般若金光。我闻二法。难信难解。等有开遮。平无高下。生生草系。节节支解。念电不停。身尘自假。观生若幻。视息犹风。慧明日月。戒性虚空。不远无相。修行在中。善矣真匠。贤哉法雄。我生已尽。梵行已立。示化众生。随缘悟入。去来三界。无苦无乐。常行一乘。日用斯给。哀哀释子。资父惟师。痛失瞻仰。悲深住持。方坟永翳。圆塔长辞。何时踊现。更绍迦维。
汾阳王妻霍国夫人王氏神道碑 中唐 · 杨绾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鹊巢配德。合好之义深。象服建封。宠光之致极。况动循法度。躬事蘋蘩。揭四德而表仪高门。秉一心而辅佐君子。则有夫人王氏。有唐元辅汾阳王之伉俪。本其盛族。著于太原。高祖长谐。皇左武卫大将军秦州都督平原郡公。赠荆州大都督。陪葬献陵。曾祖德元。银青光禄大夫唐州刺史。祖士会。河南府陆浑县令。父守一。宁王府掾。赠兖州大都督。或勋阀可称。或理行尤异。积仁储庆。奕叶联华。夫人即兖州府君之长女。敏悟生知。孝慈天性。诞含柔范。光起韶仪。亲执组紃。备详图史。女宗之美。灿然有光。年既及笄。礼从纳币。言告师氏。归于汾阳。汾阳时宠禄未崇。盛业犹晦。夫人循节俭之行。服浣濯之衣。祇事舅姑。恪恭朝夕。视庖主馈。未尝假人。下气怡声。率由至性。生既极其养。殁又过乎戚。慎徽众善。敦叙六宗。睦娣姒以仁。接中表以义。由是闺门以穆。妇道有闻。天宝中。汾阳分镇河中。策勋王府。夫人从夫之义。封琅琊县君。寻又进封太原郡君。其后寇盗横厉。风云元感。汾阳乃首启戎行。宣力王室。出则统一师旅。入则燮赞台阶。元勋既崇。殊赏斯至。内训之功。其子或位列通侯。或室嫔贵主。姻连右戚。荣冠中朝。门通河汉之津。地成冠盖之里。每令节嘉赏。长筵高会。青紫照庭。佩环盈室。薰灼人代。莫之与京。然约已尚柔。从夫体顺。服仁不倦。守礼无为。总是具美。允膺多福。亦尝排凤阙。谒龙颜。及承制曰。汾阳郡王妻太原郡君王氏。婉娩淑德。斋庄令容。禀训姆师。友于琴瑟。作宾君子。宜尔室家。克著艰难之勋。实由辅助之力。可封霍国夫人。初汾阳受命东征。长驱河朔。夫人处于西土。三徙其居。导诸子以义方。规众女以典则。用能聿遵礼度。伊加等之顾问。奉殊常之宠锡。容止合度。威仪可观。帝嘉其贤。尤所称重。宜其阜昌盛业。蕃衍华绪。荷恩渥于上天。保荣耀于当代。而夫人蕴高世之度。抱出尘之节。以为致盈必损。理有固然。誓弃浮华。愿归正觉。于是损其服玩。斥其爱染。思契理于胜因。将息心于了义。乃舍京城西别业。奏置法雄寺。又于法云寺写藏经。修塔院。置经行之室。立禅诵之堂。景福所凭。斯焉茫昧。遐龄未及。奄尔薨殂。享年七十三。以大历十二年正月辛未。终于平康里之私第。皇慈兴叹。中使临吊。汾阳以睽偕老之期。深遗挂之恨。抚襟长恸。悼亡何及。即以其年六月二日。卜葬于万年县凤栖之原。恩诏赠赙。率加常典。哀荣之盛。今昔罕俦。有子六人。长曰银青光禄大夫太子詹事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曜。次曰开府仪同三司行左散骑常侍赵国公晞。次曰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吏部司封郎中上柱国乐平郡开国公晤。次曰银青光禄大夫试殿中监驸马都尉暧。次曰银青光禄大夫守殿中少监曙。幼曰朝散大夫守秘书省著作佐郎映。有女八人。长女适成都县令卢让金。次女适鄂州观察使吴仲孺。次女适卫尉卿张浚。次女适殿中少监李洞清。次女适司门郎中郑浑。次女适邠(一作汾)州别驾张邕。次女适和州刺史赵纵。幼女适太常寺丞王宰。并衔恤在疚。是崇窀穸。帝女降天人之贵。从主妇之仪。手制衣衾。亲临祖载。自宫徂野。徒行号擗。此又盛德所感。明灵永慰者也。汾阳属当出镇。瞻望不及。思刻金石。以纪徽猷。绾顾无赞美之能。虚承叙德之命。式扬茂实。以副永怀。铭曰。
赫赫崇勋。郁为元臣。峨峨淑德。奄有方国。夫贵妻尊。恩深宠极。聿修阃政。以懋嫔则。妥自中年。嘉声克宣。鱼轩昭曜。翟茀婵娟。嫔从如云。歌钟沸天。永言浮世。载悟真诠。元夜何速。青鸟斯卜。恻怆笳箫。苍茫陵谷。惟贞石之不朽。庶斯言之可复。
曹溪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元和十一年某月日。诏书追褒曹溪第六祖能公。谥曰大鉴。实广州牧马总以疏闻。繇是可其奏。尚道以尊名。同归善善。不隔异教。一字之褒。华夷孔怀。得其所故也。马公敬其事。且谨始以垂后。遂咨于文雄今柳州刺史河东柳君为前碑。后三年。有僧道琳率其徒由曹溪来。且曰。愿立第二碑。学者志也。惟如来灭后。中五百岁。而摩腾竺法兰以经来华。人始闻其言。犹夫重昏之见曶爽。复五百岁。而达摩以法来华。人始传其心。犹夫昧旦之睹白日。自达摩六传至大鉴。如贯意珠。有先后而无异同。世之言真宗者。所谓顿门。初达摩与佛衣俱来。得道传付。以为真印。至大鉴置而不传。岂以是为筌蹄耶刍狗耶。将人人之莫已若而不若置之耶。吾不得而知也。桉大鉴生新州。三十出家。四十七年而殁。既殁百有六年而谥。始自蕲州东山。从弟五师得授记以归。高宗使中贵人再徵。不奉诏。第以言为贡。上敬行之。铭曰。
至人之生。无有种类。同人者形。出人者智。蠢蠢南裔。降生杰异。父乾母坤。独肖元气。一言顿悟。不践初地。五师相承。授以宝器。宴坐曹溪。世号南宗。学徒爰来。如水之东。饮以妙药。瘥其瘖聋。诏不能致。许为法雄。去佛日远。偫言积亿。著空执有。各走其域。我立真筌。揭起南国。无修而修。无得而得。能使学者。还其天识。如黑而迷。仰见斗极。得之自然。竟不可传。口传手付。则碍于有。留衣空堂。得者天授。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 唐 · 卢简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
粤若大师示灭之四月。院主僧法昕萃诸门人。授简于简求曰。若之师深索禅悦。为本宗之门人。前时来谒我师。一言有得。今将以是月十七日。谨护法器。藏于灵龛。纪徽烈于乐石者。非子而谁欤。简求于义谛无文字之解。辞不得已。乃粗举其要以备用焉。师讳齐安。知者谓帝系之英。高门之出。先人因难播越。故师生于海汀郡焉。深避世荣。终秘族氏。尊其雅尚。故亦不书。在胎而梦日兆祥。既孕而神光下烛。数岁。有异僧款门召见。摩其顶曰。凤穴振仪。龙宫藏宝。绍隆之业。其在斯乎。及丱。亟请出家。父母呵止之。师曰。禄利之养。止于亲尔。冥报之利。不其远耶。圭组之荣。止于家尔。济拔之利。不其广耶。父母感悦而顺听。遂依于本郡云宗禅师。虽勤劳谦默。和光同尘。而萤月殊辉。鸡鹤异态矣。当年受具。乃诣南岳知严律师。外检律仪。内照实相。非修非證。雅会真诠。后闻南康之龚工山大寂大师。随化度人。慈缘幽感。裹足振锡。不日而至。本师奇而悦之。乃以辨惠畅其指归。俾于刹那而登妙觉。及大寂蜕去。尽力送终。后游他方。爰宏般若。且曰。胎卵湿化。无非佛种。行住坐卧。皆是道场。方便随迎。各安性类。妙心法眼。其有限乎。元和末。师春秋已逾七十。而居于越萧山之法乐寺。寺古制陋。垣屋靡完。补坏扶倾。不克晏坐。时昕于海昌放生池壖废地肇葺禅居焉。修廊大殿。彩壁层甍。罛罶自屏。鳞介咸若。昕谦不自有。延请我师。慕学之徒从而至者。日比百数。迨今委化。年整二纪。释子仰食。信士檀施。粳稌糗饵。蔬果饴糖。无精粗之分别。无凶札之隆杀。星驰阜积。莫辨谁何。非冥报胜因。何以臻此。师不言寒暑。不下堂庑。无留盼。无倾听。如此者盖有年矣。每五日开法。四座屏气。直心示体。引经證心。法外无言。叩之即应。不分迷悟。矧胜负之机耶。不有定慧。矧是非之相耶。与夫显神通而振道业者。固相远也。而又法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毛绀垂。颅骨圆耸。望之者如仰高华而揖沧溟。曾不测乎高深者也。于戏。德由天纵。为传教之法雄。道实生知。盖积习于圣位。聆其风者皆曰不可思议。粤以会昌壬戌岁十二月二十一日。泊然宴寂。俄尔示灭。先时而竹柏尽死。至是而精彩益振。爰有清响扣户。祥光满室。如环佩之铿鸣。若剑戟之交射。示现之相。岂由于我哉。嗟乎。流禅河于法海。宁有尽期。诠偫品于三乘。同归圣果。今也徒瞻妙相。永閟辉容。桥坏元津。云霾瑞日。学徒信士。哀可既乎。是用追采遗言。重宣教旨。铭曰。
人心常灵。法證常明。定慧一相。有无俱名。于此有得。自师归寂。近取诸身。胡云不识。五千尊经。何限奥义。迷者见文。悟者见意。见者无住。指即是处。医病未除。徒劳回顾。我行慈悲。示尔蚩蚩。无凿高原。自有清池。大师之言。一一真诠。不疑不怖。同归善缘。
大唐故真空寺尼韦提墓志铭 唐 · 辛溥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八
和尚贾氏。洛阳人也。曾祖宪。朝请大夫河南府阳翟县令。祖□朝散大夫卫尉寺主簿。父元祎。绵州昌明县令。皆德音孔昭。庶绩斯在。世济厥美。不殒其英。庆溢钟于上人。上人即昌明府君之第二女也。天生聪明。道贷神气。夙闻真觉。早悟迷津。童年出家。克精象法。洎乎处道。降伏其心。入清净智。破昏暗德。经行苦行。莫之与京。谓真如之其凝。岂波旬之见惑。住持戒律。曾不倦□荒宁洁己修身。每屡空而无积。享年卌有□□□□□十一月十二日。大渐于真空寺也。无累日之疚疾。有一朝之溘然。晤言不昏。视寂灭之□乱。其容不改。则慎行而弥肃。倏忽大夜。宛□云亡。缁徒饮恨者继踵。门人芒然者如捣。偕痛疾之何依。空啼咷而永日。上人之昆弟□或澄清□□或从政郡邑。服勤王事。咸阙临丧。粤以□□十一月廿五日。安厝于万年县御宿乡。礼也。于戏。□□□□彼仁何负。积善多庆。彼善何为。冥冥泉户。何□□□寂寂蒿里。谁德为邻。溥忝从母之义。恸瞻仰之□□□□□毫强为铭曰。
□□□□必□□法雄。庆流于德。必先我大通。于何上□□□□终降年不永。饮恨攸同。悲凉已矣。天问难穷。
东林寺舍利塔铭 唐 · 李讷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设位贞观。莫大于乾坤。悬象著明。孰踰于日月。而世閒智识。强推广大之名。系表机深。莫究窈冥之类。是以法身利见。无为之寂风偃。化迹分躯。不尽之灵云李(疑)竺乾清净之教。始自他方。菩萨慈悲之法。聿行中土。犹是元关幽键。委积龙宫。绀发青眸。光晖雁塔。驱八纮于忍域。置万物于仁寰。非般若之蕴乎。孰能臻于此也。东林寺上坊舍利塔者。有宋佛驮跋佗罗禅师之所立也。尔其一经地理。接化鸟之南图。一纬天文。承斗牛之北次。岗峦出没。下积风云。洲岛萦回。旁罗井邑。割东林之净壤。揆西域之神模。瀑水周轩。炉峰对霤。丹楹翠栱。标回日月之宫。宝缀珠栊。影出云霓之路。禅师先持舍利五粒。随身供养。于是贮以石函。藏之珍塔。属陈隋代谢。陵谷贸迁。虽入神之作。而有扶助。而必坏之相。终从雕朽。爰有沙门上座昙杰等。柴桑盛绪。兰菃香名。早悟三明。深知二谛。感禅师无生之业。远酌规模。睹禅师莫泯之踪。愿言兴葺。昔景龙之岁。御史清河房光庭。叹其荒毁。尽留征橐。苏州司马王弼。绍其成绩。更脱侨装。鹙鹭肇于前。鹓鸿嗣其后。轩疏若旧。藻缋惟新。如鸟之甍。入烟霄而重翥。盘龙之桷。得风雨而还飞。复增舍利一十有四。更以金银铁为棺椁。同宝聚之争分。似珠囊之交映。游区果者。觉地位之超升。睹光华者。喜身心之快乐。非圣图之冥感。何公绪之速成耶。跋佗罗禅师者。迦维罗卫国人。汉言贤。甘露梵王之苗裔。少孤。为外氏所养。从祖鸠摩罗刹闻其聪异。乃迎还度之。年十七。与同学业习。众皆一月。贤一日览焉。其师曰。贤一夫敌三十人也。及受其戒。国以禅律宗之。禅师自西洎东。数见神变。允谓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至长安。常与鸠摩罗什剖析幽旨。什每屈焉。秦主姚兴。大弛末法。禅师退藏于密。犹婴谤议。乃拂衣东顾。杖锡南骞。益修无住之业。即事游方之化。因指庐岳。而慧远法师在焉。远公以禅师名称特高。义谛攸出。庆殊邻之会面。得营道之同心。乃招入香庭。中分兰若。规于塔后。𦭞草而禅。亦居不求安也。宋武帝深加礼敬。固请还都。止道场寺。先是沙门于于阗得华严前分三万六千偈。未有宣译。至是屈禅师会通华戎。错综文义。故道场寺至今有华严堂焉。皇帝自跃至飞。答中兴之命。先郊后岳。修太平之举。步自开元。今龙集摄提格七月丁丑朔二十八日甲辰。凡一纪而有二载矣。若夫鼓天下之动者。存乎文辞。传不朽之迹者。存乎事业。此寺营建。六代于兹。求其刊勒。两碑而已。远法师高谈色相。欲求寂灭之源。谢康乐初入妙微。不书立言之意。讷才非半古。命不偶时。顷自库部郎中出为此州刺史。剖符淹岁。奉计临歧。杰师以琬玉图文。俯询巴曲。下走以兰荃有兴。因奏楚辞。驻楫抽毫。乃为铭曰。
大道既隐兮世运陵迟。法雄利见兮光启导师。曲阜以夜明为初日。休屠以天际为末时。七觉来晚。三明乐推。诠其不住之法。唱以无缘之慈。爰有上人。挺生迦卫。信美东土。我违西裔。遇澄什于关中。披林远于江澨。密句不可以无说。奉宣译于瑶缄。神物不可以终否。宝光晖于铣函。建神模于岝峉。耸层台于崭岩。物壮期于必朽。色空在于无灭。其增旧也。见白黑之弥纶。其取新也。有丹青之秀发。惟精惟微兮。等般若而无竭。
虎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事类赋》卷二○
伊彫虎之猛噬,感枢星之下沦。既目之为兽长,亦号之为山君。眈眈其视,般般有文。牛哀七日而变体,封邵一旦而食人。则有刻玉为毛,铸铜作器,李禹入阱而绝累,朱亥在槛而裂眦。别有厄李后于宫内,舐介象于山中。讵能缘木,祗可生风。俯首伏罪,摇尾求食。僧照识南山之啸,李广射北平之石。食肉则世祖命射,攀鞍则张昭变色。或名李耳,或号于菟,或生于孟山,或畜之东虞。至有中黄能搏,冯妇善捕,吕蒙探穴而靡惮,王戎逼栏而不惧。哭哀既感于仲尼,缚急更怜于吕布。若夫梁鸯养之而有法,卞庄刺之而得宜。惑谗言而游市,感道术而还儿。文彩未成,已有食牛之气;爪牙斯备,则全伏狗之威。至若值法雄而息暴,避刘陵而远徙,感刘昆弘农之政,识宋均九江之理。烧皮辟恶,悬鼻宜子。扶南既闻决讼,度朔亦云食鬼。寿至千岁,长过百里。石虔跳跃而拔箭,宜咎叱咤而弭耳。或惊骇而放市,或婆娑而渡水。若乃郭文探鲠,子华断羊。或助区宝之祭,或送王业之丧,或厌赤刀之术,或佩黄神之章。岂独紫葛验江陵之化,抑亦白质为魏世之祥。
贺黄司业启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三、《道乡集》卷二三
伏审懋膺天眷,易总贤关,将振斯文,称快有识。窃迹前事,灼知抚世之昌衰;匪降自天,允系育材之得失。运归先帝,绍本成周,遂丕变于辟雍,期开明于道德。京师首善,遐迩从风。虽持论皆根,而绝刘氏之异同;然属辞竞靡,而几枚生之骪骳。穷经者则罕通信史,知古者则或蔽来今。志大才优,各号一时之秀;名驱利诱,谁为百鍊之刚。凡此云为,尤资启迪。况继明之委照,方庶务之交修,欲其行艺以大成,是用师儒而慎选。恭以某官性储天粹,学造道心。取上第于妙年,续微言于近世。莫可涯涘,湛如万顷之波;有所设施,式偶半千之运。擢由剧邑,入赞宪台,许国灭私而正直凌霜,危言决谬而贵权歛衽。益厚重瞳之顾,就更六学之师。贤者昭昭,岂独聪明之是训;多士济济,即观定应之俱全。某浙右鲰生,圣世贱吏,念文彊之誉而钦闻滋久,顾元礼之门而欲登未由。猥分职于泮宫,正托身于属部。虚中承教,尚乖亲炙之期;广量匿瑕,敢觊庇庥之幸。
杭州临安县净土院新建释迦殿记(绍圣二年四月十五日) 北宋 · 邹起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
临安,吴之临水县也,晋武始更名焉。梁开平中改为安国,而今则因用晋名。临安之盛,肇于晋永和中,许远游发之,始自桐庐移入西山,登岩茹芝,有终焉之志。故尝遗王羲之书云:「自山阴南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由是临安山水之名爆闻于时,卓卓与罗浮、天台埒矣。唐之末世,实生具美,为武肃王,至其气象先见于牛斗间,则其地势之雄奇可知矣。武肃既贵,乃名其城为安国衣锦军。而钱氏兼有吴越,四世相授,历唐、晋、汉、周,袭王爵者几百年,不亦盛哉。逮真人勃兴,四表臣妾。钱氏知天命之会,达人事之变,鉴诸国之桀骜,兵连祸结,卒墟其宗庙,于是束兵卷甲,纳境效顺。吴越之民赖以不见屠戮之伤,而室家相保完安至今者,此钱氏之遗德也。方钱氏之贵也,奉佛尤笃。其涂雘栋宇,极丹漆之华;雕饰龙像,穷金木之珍。临安又其故里也,崇建梵宇,比它邑为尤多。凡一山之胜,一水之丽,必建立浮屠宫,故百里之境,而佛刹几百数。其间最盛者,南宗径山是也。分□氏之一支,为如来之别子,流教演道,是为法雄。其馀则鳞张翼舒,相夸绀园,星罗棋布,咸号精舍。以故家家务乎薰脩,人人习乎歌呗,亦可以为乐土矣。县之东南隅,左倚功臣,右带石镜,曰净土者,乃故武肃王之子,僧统慧日普光大师法号令因之塔院也。以宝大元年十二月九日归窆于塔,实严香刹,以奉供养。而岁久堙圮,栋梁弗支。住院僧其莹与其徒德全、惠普者,痛其颓没,相与合谋而作新之。惟惠普者,□□精进勇锐,锱求铢敛,鸠工聚材,弥历寒暑,经始于元祐四年己巳之正月,而告成于绍圣元年甲戌九月二十二日之庚申。噫!亦已勤矣。夫临安壤地狭隘,生齿夥繁,而佛寺相望,其徒之多,无虑千数,故土木之费,斋供之给,取之土人,力有不赡,而檀施尤难得。若其弊而增饰,阙而苴补者,已艰其力矣;又况于基构宝殿,延袤门阁,费且若干,非其有不惰之勤,不退之勇,毅然以庄严佛土为己洪愿者,其能终此利缘胜果邪?尝闻世尊说:「若能补故寺,是谓二梵之福」。惠普师能此,其于补故寺之功不啻十百矣。予甚嘉之,故因其请记落成之岁月而喜为之书。若夫佛之所以摄受者,实相非实相,善法非善法,与夫人之所以归依者,布施非布施,福德非福德。此乃如来之真语,所以诏后世者,故予皆略而不著。绍圣二年四月望日记。同句当造殿行者法总募缘开石。县尉邹起撰。新授明州定海县尉骆闳书。右班殿直、监茶税张安泰篆额。主簿朱世儒、县丞毛宽、三班奉职监酒务魏珣、左宣德郎知县事徐济立石。
按:《两浙金石志》卷七,清光绪刊本。
送庄上人归云居 北宋 · 释德洪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青锁晓开残雨上,烟鬟春解笑声中。
丛林今日犹雌伏,膺简当年是法雄。
露碗忆尝安乐味,锦笼曾著瑞香□(武林本作红)。
何时玉钵青林下,与子婆娑小立同。
圆同庵铭 北宋 · 释惠洪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石门文字禅》卷二○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大沩山
空印之庵,圆何所同?
睨而视之,同太虚空。
弗设户牖,无南北东。
而庵中人,来无所从。
廓然现前,以道为容。
我此法界,遇缘即宗。
自受用境,出生无穷。
使令服玩,地狱天宫。
各各无碍,如空行风。
我非文殊,齿豁头童。
以问法来,罄折其躬。
而师应机,如随扣钟。
聊观此老,游戏神通。
不起于座,瞬两漆瞳。
以大千界,置于针锋。
以香水海,藏于睫中。
一切人天,之与鱼龙。
不觉不知,如盲如聋。
万像欢呼,声摩苍穹。
天魔外道,以手捣胸。
欲折困之,面为发红。
如环轮上,寻其始终。
于是雌伏,仰此法雄。
我虽衰退,气犹如虹。
未甘见删,终依禅丛。
斯文之作,荡除执封。
当以理胜,文则非工。
沩山之阴,磐石可砻。
书以刻之,昭示童蒙。
醉后歌 明 · 皇甫涍
出处:皇甫少玄集卷五
黄生携酒见过追忆勉之并赠周陆二子
文彊好我携客俱,二子况是高阳徒。
北窗桐阴已满地,几日不醉黄公垆。
西山入檐恍萧瑟,清云拥座炎晖无。
为尔青眼复舒啸,有怀浩旷凌长湖。
当筵赏会意未已,翩翩汝曹气相似。
夙昔自许求羊期,后来勿替荀袁美。
酒阑乐罢哀有由,令我感激悲藏舟。
五岳烟霞时缥缈,可怜玉树埋荒丘。
相看一生尽垂白,已觉万事随东流。
早晚罢官泛沧海,从我者谁陆与周。
间呼二子日相见,且与痛饮销烦忧。
送方使君子及之全州 明 · 徐中行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十八
子奇早岁出为邦,才似文彊世少双。
明月一珠过合浦,春风五马到漓江。
即令卧阁堪移俗,何必长缨始受降。
藻思况逢山水郡,登临时拥碧油幢。
题孟法师碑六首 其五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六十七石画轩草十
山阳礼器法雄深,谁识西堂著录心。
济上曾祠瞻拜意,题名未敢附碑阴。
槎河山庄诗为刘燕亭太守作用朱文正韵 清 · 程恩泽
押阳韵 出处:程侍郎遗诗卷四
九仙山容九仙骨,笃毓人物皆坚芳。
下有邃宇树奇古,上眺海若烟冥茫。
文正读书比文彊,埽秋不使三径荒。
文清继起相两世,揖让燕许包韦匡。
江湖魏阙天一方,谢墩付与乌衣郎。
人多屋少笑语鬨,图书鸡犬兼牛羊。
何人政成谢名航,甘棠五亩留馨香(山庄为方伯公筑。)。
一屋几比百孙院,累世遂获三公祥。
仙庄水石集元白,妙笔烟景超倪黄。
披图叠见瑞室颂,并海先问麻姑桑。
西豪里门郑公乡,清芬旧德胡可忘。
居官墙仞记先友,君其肯构追黄裳。
谒韩蕲王墓 现当代 · 邵祖平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培风楼诗卷之二
松桧苍深翠霭间,英威想象动人寰。
千年俊槩燕支识,半世丰功驴背闲。
脉脉忠情通肸蚃,沈沈天祸养神奸。
馆娃第宅归崇报,说与东楼恐未关(王旧第今为崇报寺,寓崇德报功意,与汾阳旧宅之徒为法雄东楼者有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