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答刘歆书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雄叩头,赐命谨至,又告以田仪事,事穷竟,白案显出,甚厚,甚厚。田仪与雄同乡里,幼稚为邻,长艾相更,视觊动精采,似不为非者,故举至日雄之任也。不意淫迹暴于官朝,令举者怀赧而低眉,任者含声而宛舌。知人之德,尧犹病诸,雄何惭焉?叩头叩头。又敕以《殊言》十五卷,君何由知之?谨归诚底里,不敢违信。雄少不师章句,亦于五经之训所不解。尝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于周秦之室。及其破也,遗弃无见之者,独蜀人有严君平、临邛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犹见輶轩之使所奏言。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又君平过误,有以私遇少而与雄也。君平财有千言耳,翁孺梗概之法略有。翁孺往数岁死,妇蜀郡掌氏子,无子而去。而雄始能草文,先作《县邸铭》、《玉佴颂》《阶闼铭》,及《成都城四隅铭》。蜀人有杨庄者,为郎,诵之于成帝。成帝好之,以为似相如。雄遂以此得外见(《文选·甘泉赋》注无「外」字。)。此数者,皆都水君常见也,故不复奏。雄为郎之岁,自奏少不得学,而心好沈博绝丽之文,愿不受三岁之奉,且休脱直事之繇,得肆心广意,以自克就,有诏可不夺奉。令尚书赐笔墨钱六万,得观书于石室,如是后一岁,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成帝好之,遂得尽意,故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会者,雄常把三寸弱翰,赉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二十七岁于今矣,而语言或交错相反,方覆论,思详悉集之燕其疑。张伯松不好雄赋颂之文,然亦有以奇之,常为雄道,言其父及其先君喜典训,属雄以此篇目,颇示其成者。伯松曰:「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又言恐雄为《太玄经》,由鼠坻之与牛场也,如其用,则实五稼,饱邦民,否则为牴粪,弃之于道矣。而雄般之,伯松与雄独何德慧,而君与雄独何谮隙,而当匿乎哉。其不劳戎马高车,令人君坐帏幕之中,知绝遐异俗之语,典流于昆嗣,言列于汉籍。诚雄心所绝极,至精之所想遘也。扶圣朝远照之明,使君𡨃此,如君之意,诚雄散之之会,死之日,则今之荣也。不敢有贰,不敢有爱,少而不以行立于乡里,长而不以功显于县官,著训于帝籍,但言词博览翰墨为事。诚欲崇而就之,不可以遗,不可以怠。即君必欲胁之以威,陵之以武,欲令入之于此,此又未定,未可以见。今君又终之,则缢死以从命也。而可且宽假延期,必不敢有爱。雄之所为,得使君辅贡于明朝,则雄无恨,何敢有匿?唯执事图之,长监于规绣之就,死以为小,雄敢行之,谨因还使,雄叩头叩头(《方言》、《古文苑》、《艺文类聚》八十五。)。
风俗通义序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三
昔仲尼汉而微言阙,七十子丧而大义乖。重遭战国,约从连横,好恶殊心,真伪纷争。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并以诸子百家之言,纷然淆乱,莫知所从。汉兴,儒者竞(一本作「兴」)复,比谊会意,为之章句,家有五六,皆析文便辞,弥以驰远。缀文之士,杂袭龙鳞,训注说难,转相陵高,积如丘山,可谓繁富者矣。而至于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今王室大坏,九州幅裂,乱靡有定,生民无几。私惧后进益以迷昧,聊以不才,举尔所知,方以类聚,凡三十一卷,谓之《风俗通义》。言通于流俗之过谬,而事该之于义理也。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圣人作而均齐之,咸归于正,圣人废则还其本俗。《尚书》:「天子巡狩,至于岱宗,觐诸侯,见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孝经》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传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由此言之,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也。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异代方言之,还奏籍之,藏于秘室。及嬴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人严君平有千余言,林闾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扬雄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发明,犹未若《尔雅》之闳丽也,张竦以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予实顽暗,无能述演,岂敢比隆于斯人哉!顾惟述作之功,故聊光启之耳。昔客为齐王画者,王问画孰最难,孰最易。曰:「犬马最难,鬼魅最易。犬马旦暮在人之前,不类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见,不见故易」。今俗语虽云浮浅,然贤愚所共咨论,有似犬马,其为难矣。并综事宜于今者。孔子称「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俾诸明哲,幸详览焉(《风俗通》元刻本)。
赠王太常僧达诗(王僧达答诗别见。) 南朝宋 · 颜延之
押词韵第十八部
玉水记方流,璇源载圆折。
蓄宝每希声,虽秘犹彰彻。
聆龙■(目祭)九渊,闻凤窥丹穴。
历听岂多士,岿然觏时哲。
舒文广国华,敷言远朝列。
德辉灼邦懋,芳风被乡耋。
侧同幽人居,郊扉常昼闭。
林闾时晏开,亟回长者辙。
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
静惟浃群化,徂生入穷节。
豫往诚欢歇,悲来非乐阕。
属美谢繁翰,遥怀具短札(○《文选》二十六。《类聚》三十一。广《文选》十作答王僧达。《诗纪》四十六。又草堂诗笺二十三春日诗注引闭一韵。)。
南山下旧居闲放 唐 · 张九龄
五言排律 押鱼韵
秪役已云久,乘闲返服初。
块然屏尘事,幽独坐林闾。
清旷前山远,纷喧此地疏。
乔木凌青霭,修篁媚绿渠。
耳和绣翼鸟,目畅锦鳞鱼。
寂寞心还间(一作闭),飘飖体自虚。
兴来命旨酒,临罢阅仙书。
但乐多幽意,宁知有毁誉。
尚想争名者,谁云要路居。
都忘下流叹,倾夺竟何如。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盛唐 · 孟浩然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引用典故:开径 邵平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
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开径剪(一作有)蓬麻。
济州过赵叟家宴 盛唐 · 王维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
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
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令州府观察等表荐贤才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七
内外文武官。及前资官六品巳下。并草泽中有硕德专门。茂才异等。知谋经武。讽谏主文者。仰所在州府观察牧宰。精求表荐。如所繇搜扬未尽。遗逸林闾者。即宜诣阙自举。亲当策试。量能擢用。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中书作) 唐 · 李德裕
押鱼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羊叔子 畏简书 轩冕 悬舆
昔闻羊叔子,茅屋在东渠。
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乃知轩冕客,自与田园疏。
殁世有遗恨,精诚何所如。
嗟予寡时用,夙志在林闾。
虽抱山水癖,敢希仁智居。
清泉绕舍下,修竹荫庭除。
幽径松盖密,小池莲叶初。
从来有好鸟,近复跃鯈鱼。
少室映川陆,鸣皋对蓬庐。
张何旧寮寀(予与吏部,乃金门寮故也),相勉在悬舆。
常恐似伯玉,瞻前惭魏舒。
知止赋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古人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返。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先哲所以趋舍异怀。隐显殊迹。盖兼之者鲜矣。今余自春秋至西汉。取其卿大夫进能知止退不失正者。缀为此赋。
观春秋与汉册。求知止之大夫。鲁莫高于柳惠。卫莫贵于宁俞。吴乃得于延州。楚乃尚于于菟。虽至圣无轨。超然不拘。犹叹行藏以与颜。称卷舒而善蘧。则由圣门而进退者。岂不勇于知止乎。在汉留侯。与道为徒。厌华屋而不处。思赤松以游娱。清则两龚。美则二疏。父子欣以相顾。衰老至而归欤。祁祁青衿。载负经书。蔼蔼元冕。祖我城隅。叹冥鸿之不及。皆雪涕以涟如。嗟余生之疲病。念寄世之须臾。曾涉险而知惧。痛摧轮之不虞。谅难复于玷缺(原注韦元成作诗自著复玷缺之艰难)。且覃思于元虚。聊挥金于馀日。乃回驾于迷途。况乎托北阜以为宅(原注应璩书曰南临洛水北据邙山托崇岫以为宅因茂林以为荫)。就东山而结庐(原注左思徙居洛城东著经始东山庐诗)。仲既得于清旷(原注仲长统论曰欲卜居清旷以乐吾志)。陶岂叹于将芜。其远眺也。则伊出陆浑。北绕皇居。度双阙之苍翠。若天泽之逶迂。少室东映于原隰。鸣皋西对于林闾。其近玩也。则槛泉流于一壑。嘉木盈于万株。径被芳荪。沚映芙蕖。听求友之鸣禽。见自乐之鯈鱼。徙奇树于台岭。隐翠叶而垂珠。得怪石于震泽。耸青岑而韬瑜。昔有淮侯种瓜。陶相灌蔬。窃比君子。亦能荷锄。或引蔓于长坂。或遵流于清渠。傲情人世之外。寄迹羲皇之初。望夕景于平林。眺寒烟于故墟。麇麚远而腾倚。凫雁去而相呼。酌盈樽而自慰。赖鸣琴而不孤。怀绮皓而披素卷。想瀛洲而观画图。何必尚遍游于名岳。蠡长往于五湖。嗟夫。世于知止之道。若存若无。李斯忘于税驾。惠子疲于据梧。尽生涯以自若。何智力之有馀。庶收光之未晚。期终老于桑榆。
张元常挽歌二首 其二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秀眉无足验,结轖遽为灾。
乡曲三年别,江山万里回。
林闾飞旐入,书剑逐舟来。
坟草枯还绿,重泉不复开。
扬雄别传下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七、《嵩山文集》卷一九
刘歆闻雄作《方言》,移书雄曰:「诏问三代周秦轩车遒人使者八月巡路,𡨃代语僮谣歌戏,欲得其最目,因从事郝隆求之。篇中但有其目,无见文者。歆先君数为孝成皇帝言,当使诸儒共集训诂。会成帝未以为意,先君又不能独集,至于歆身,修轨不暇,何遑更创?属闻子云独采集先代绝言,异国殊词,以为十五卷,其所解略多矣,而不知其目。非子云澹雅之才,沉郁之思,能经年锐精以成书?良为勤矣。歆虽不讲过庭,亦克识先君雅训,三代之书,蕴藏于家,直不计耳。今闻此,甚为子云嘉之。以今圣朝留心典诰,发精于殊语,欲验考四方之事,不劳戎马高车之使,坐知谣俗,适子云攘意之秋也。不以是时发仓廪以振赡,殊无为明。上以忠信明于上,下以置恩于罢朽,所谓知畜积、善布施也。盖萧何造律,张苍推历,皆成之于帷幕,贡之于王门,功列于汉室,名流乎无穷。诚以隆秋之时收藏不殆,饥春之岁散之不疑,故至于此也。今谨使密人奉手书,愿颇与其最目,得使入箓,令圣朝留明明之典」。雄报歆曰:「敕以殊言十五卷,君何由知之?谨归诚底里,不敢违信。雄少不师章句,亦于五经之训所不解。尝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于周秦之室。及其破也,遗弃无见之者。独蜀人有严君平、临邛林闾翁孺者,深好训诂,犹见輶轩之使所奏言。翁孺与雄外家牵连之亲,又君平过误,有以私遇,少而与雄也。君平财有千言耳,翁孺略有梗概。翁孺往数岁死,妇蜀郡掌氏子,无子而去。而雄始能草文,复论思,详悉集之。张伯松不好雄赋颂之文,然亦奇之,常为雄言其父及其先君喜典训,雄以篇目颇示之,伯松曰:『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又言:恐雄为《玄经》,由鼠坻之与牛场也。如其用,则实五稼,饱邦民,否则为牴粪弃之于道矣。伯松与雄独何德慧,而君与雄独何谮隙,而当匿乎哉?其劳戎马高车,令人君坐帏幕之中,知绝遐异俗之语,典流于昆嗣,言列于汉籍,诚雄心至精之所想讲也,死之日则今之荣也。不敢有贰,不敢有爱。雄少而不以行立于乡里,长而不以功显于县官,著训于帝籍,但言词博览翰墨为事。试崇而就之,不可以怠。即君必欲胁之以威,陵之以武,此又未定,未可以见。今君又终之,则缢死以从命也。而可且宽假延期,必不敢有爱,唯执事者图之。长监于规绣之就,死以为小,雄敢行之」。时歆为王莽国师,威权可畏,而雄之辞如此,盖明其心不与歆也。然当其时,士皆言符命,劝莽代汉,唯恐其晚。前后封侯者百数,其不附丽者,莽辄杀之。雄为朝廷闻人,既不言符命,然不可以默。逮莽既僭,乃奏《剧秦美新》一篇,剧秦之惨酷,而美诸新,待新犹甚秦耳,莽方自圣而弗寤也。先是建国五年,元后崩,莽诏雄作诔,有曰:「汉庙黜废,移定安公。皇皇灵祖,惟若孔臧」。其言亦无阿倚,特以耆老久次为中散大夫。雄见莽更易百官,变置郡县,制度大乱,士皆忘去节义,以从谀取利,乃作《司空》、《尚书》、《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司农》、《大鸿胪》、《将作大匠》、《博士》、《城门校尉》、《上林苑令》等箴,及《荆》、《扬》、《兖》《、豫》、《徐》、《青》《、幽》、《冀》、《并》、《雍》、《益》、《交》十二州箴,皆劝人臣执忠守节,可为万世戒。先是雄在蜀时,尝著《蜀王本纪》、《蜀都赋》,以极其山川地里人物之实;又尝录宣帝以至哀平纪传皆备,其后班固因之。严遵君平,高蹈之士也。雄仕京师显名,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君平德。杜陵李辟彊素善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为吏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辟疆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君平相见,欲屈以为从事,卒不敢言。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可谓哲矣」。雄同郡里中田仪与雄幼稚交,后雄举之于朝,久为五官郎中,以私得罪。时举仪者皆怀赧低眉以自恐恨,刘歆亦为雄云云,雄曰:「仪举至日,雄之任也。知人之德,尧舜犹病,雄何惭焉」?议者终多雄之知君平,而不以田仪累之也。孔子元者,孔子十七世孙也,为郎校书七年,官不益,或讥以不恤进取,独雄与善。山阴陈嚣有义行,名未振,雄上书荐之,于是声名粲然传世矣。仕至太中大夫。潞水伶玄好学知音律,善属文,然无所矜式。雄独知其才,而病其学之不适正,知之而弗好也。盖雄之好恶不苟如此。及于《法言》,称谷口郑朴子真、蜀人李弘仲元与严君平。蜀人闻之,有愿载名于《法言》者,雄谢之,虽林翁孺犹不得与也。甘露元年戊寅鸡鸣雄生。天凤五年四月乙丑晡卒。葬安陵阪上,侯芭、桓谭共为治丧,朝臣郎吏及诸公遣世子来会送甚盛。谭为敛赙,起祠置茔,芭负土作坟,号曰「玄冢」,与谭守坟如子礼。雄有子曰童乌,九岁与《玄》文,先雄卒。雄比岁亡一男,竭力归葬于蜀,雄由是益贫。及雄卒,不能归葬,而妻子孑还自长安。
嵩山晁说之曰:扬子传孔子之道,立言明教,宜其行事甚大,昭著无遗。而有不见于本传者,得之于诸子书传记,因次第之,为《别传》焉。有与本传异同甚者疏之。雄为郎,不愿受奉,以视无仕进心。幼子卒而必经纪反葬于蜀,以视不终长安。故守一官而阅三世不迁,观其人,岂诣行在献赋者?而本传言奏《甘泉》等赋。蜀人杨庄诵雄文于成帝,帝因徵雄待诏,而肯为王音门下吏耶?至于投阁事,余亦疑焉,而世已有辩之者。
四川茶马牛宝章(大季)修扬子墨池以书索题咏 南宋 · 魏了翁
子云一去千馀载,惟有成都墨池在。
草玄此地是邪非,玄文今在人谁知。
虽逃刘歆酱瓿阸,鼠壤蛛窠蠹鱼宅。
岂无学者工探求,不讥僣圣几赘疣。
自从马邵造玄域,晁氏谱之张氏翼。
亦云察矣人犹疑,试为诸老申其辞。
易书广大包天地,辞变象占都一致。
世儒造入各不同,有一于此均为功。
况于易玄互相发,不同之同真善学。
历家中首先黄钟,虽以坤复为初终(自注:中首先黄钟,谓《太玄》八十一首起中以准中孚,取复前七日中孚卦气,随天左行。)。
纪日天正始牛宿,又以日星分左右(自注:《玄》以甲子朔旦冬至日起牵牛初度,取日所历之星度宫,分背右行。)。
起从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自注:臣承君,谓主日右行,注见后。)。
易书八八而用七(自注:八八用七,谓六十四卦不反对者八卦,推(四库本作惟)五十六卦反对。),玄文九九而存一(自注:九九存一,谓《玄》有八十一首,而日法用七十二策。)。
易分六位中二五,臣志上通君下取。
玄以一五而为中,君道君尊臣代终。
玄文主日易主岁(自注:《玄》主日,谓日法取朔,至牛宿初度。《易》主岁,谓起甲寅岁,凡四千五百六十岁为一元,七元为一极。此康节说。),易书为经玄为纬。
谓玄于易地承天,就中邵子尤知玄(自注:康节《准易图》序曰:《玄》之于《易》如地之于天也。)。
或云玄准卦气图,是图疑亦非圣书。
岂知中复与咸遇,乃是阴阳自然数(自注:《玄·准卦气图》,图自复至咸八十八阳,九十二阴。自遇至中孚八十八阴,九十二阳。咸至遇六日七分,中孚至复亦六日七分。故上系七爻,下系十一爻,亦起中孚咸。)。
或云玄仿太初历,黄钟之分八十一。
岂知虚三与虚九,其数虽同其法否(自注:太初历以律起历,八十一分为日法,取黄钟之管九寸,九九八十一分。而律吕数用七十有八,即虚三也。《玄》八之存一,即虚九也。)。
或云玄象宗浑天,浑天方象包于圆。
岂知兼用盖天说,盖以舆地承纯乾(自注:子云覃思浑天而作《太玄》,浑天以天包地,而《玄》以方州部家圆图在上首,表赞方图承其下,乃兼用盖天之说,地承天之象也。)。
易虽无玄不为阙,易更得玄滋有发。
且如河图与洛书,发挥道数无遗馀。
后来支干及声律,运气参同至太一(自注:此数者,虽与图书起数不同而皆合。)。
与易并行人不讥,千岐万辙同一归。
况玄于易同而异,何独于玄苦讥议。
子云之师曰林闾,鹤山之下谁其徒(自注:子云之师曰林闾翁儒,临邛人也。鹤山为邛之望。)。
自翻机杼作生活,律历图书无不合。
若非马邵晁张伦,后世几无扬子云。
后世子云今继作,而此玄文终寂寞。
空馀绘象与棠阴,聊与文士供嘲吟(自注:绘象乃袁参政重修祠堂,取阁下本摹置中堂,左列《玄》学源流,右图蜀珍。池上多海棠,不知年矣。)。
水调歌头 送蒋成父公顺 南宋 · 魏了翁
押尤韵
风雪锢迁客,闭户紧蒙头。
一声门外剥啄,客有从予游。
直自离骚国里,行到林闾屋畔,万里入双眸。
世态随炎去,此意澹于秋。
感毕逋,怀秸鞠,咏夫不,寻师学道虽乐,吾母有离忧。
岁晚巫云峡雨,春日楚烟湘月,诗思满归舟。
来日重过我,应记火西流。
邛州新创南楼记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临邛居蜀上游,鹤山襟其西,邛水带其南。风气融液,土田衍沃。民生其间,检履醇固,习尚儒雅。盖自胡安先生、林闾翁孺,尝为汉卿、云从之受业,卒以名世。庄遵、陈立,嗣有显问。风流所渐,代不乏贤。虽以五季抢攘,而忠谅之士,亦表表著闻于时。迨我国朝,道化纯被,士趋益正。或以学业名家,或以功烈垂世,或以鲠直不容于俗,或以廉平有德于民,载在史册,垂诸郡乘,盖烂然可覆也。眉山张侯师夔来守是州,崇校官,表遗逸,礼儒士,课弟子员,凡以崇化善俗、迪彝明伦者,侯既尽心焉耳矣。又以南离之方,为一州文明之气所萃,效灵输秀,世载其英也,思益有以作而大之。循郡谯而南,一目数里,砥平矢直,爰蔇江濒,度其地而楼焉,从广四仞,其衡之长如从而加一。脩楹有觉,阳马承阿,二厦挟承,如鸟斯翼。其衡各以二丈所,列巘献状,如揖如授,逝川腾辉,如顾如恋。异时郡谯面势,甲于他郡。今钜丽如之,而江山气象,扶舆槃礴,则谯弗及也。四川制置大使广安安公丙以尝为邑长于斯也,又嘉侯之事法而制时也,捐钱百二十万以相其役。始嘉定五年十一月,迄于明年之三月,费钱千四十万有奇,米三百石,夫万有三千,竣事而民不知役。余同年友天官侍郎阳安许公奕既为之扁其所曰南楼,厥七月,士以书来谂,俾某记其事之成。某,州民也,弗敢辞,则姑诵謏闻以推明侯意。盖自天地定位,而南北之方为中且正,《坎》位乎北,中实也,不实则险而易动。《离》位乎南,中虚也,不虚则闇而不明。夫二气之升降,万物之生成,于是乎在。近取诸身,大凡成体而有物,孚信而不可欺者,皆坎之实也。而致用之大,惟心为要焉。人以一心成位乎两间,虚明中正,至文之所从出也,故其象为离。人皆深体而默践,一有以洞见全体,则所居广居也,所立正位也,所行大道也。以之周旋乎万物皆相见之地,如日之方中,宇宙之间,无一弗烛焉。是心也,不既甚绰绰矣乎!而人常小之,以自溺于偏倚窒闇之地,物欲蔽而天理隐矣。故圣人立象以示之,又设卦系辞焉而告之,故曰:天有四时,地载神气,无非教也。坎离虚实之象,非天地间不言之教乎?不宁惟是,若《升》之南征而吉,《明夷》之南狩而得,皆取诸此,而都邑之位面朝而后市,乡饮酒之位向仁而偕藏,亦不曰阳明之方,君子所尚,人一身致用之要皆出是中虚之地而可乎!侯之作斯楼也,凡以寓其为教之意,非必家至而户晓者也。士而能循名会意,有以反求诸己而毋蔽于物欲以窒其虚也,毋闇于偏陂以失其中也,毋安于末技以乱其至文也,毋矜乎小智以晦其本明也,豁然大公,靡所湫阏,则以是充之,造道入圣,将无难者。其英华之晬盎,光辉之畅发,又岂止名爵之荣也哉!侯之望于士者盖若此,某虽不敏,请与里父兄懋敬厥修,以无忘侯德云。
八贤赞 其一 蒋璯 南宋 · 王应麟
四言诗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
学必以己,义荣道腴。
博观守约,胸吞石渠。
良朋问疑,诩径未芜。
谁其似之,子云、林闾。
官军后还西涧草堂 元末 · 周砥
押词韵第四部
丈夫志四海,立身自有馀。
安能事一室,遂欲游空虚。
嘉遁盖贞吉,圣人不予愚。
况当艰难际,行止岂敢迂。
若为动干戈,爰及此林闾。
风气混六合,理难静一隅。
奔走固不恤,邻里谁安居?
所恤罔悔吝,类为时所驱。
出门已忧劳,入门复欢娱。
一欣朋徒合,再喜景物殊。
绿竹洒秋色,疏花耀前除。
开轩坐林杪,更取琴与书。
西山澹相对,落日号惊乌。
忍闻濮阳血,草木渍模糊。
杀戮本群盗,哀矜为无辜。
三叹观化初,人生亦须臾。
题黄彦成云林小隐 明 · 练子宁
押词韵第四部
有客素肥遁,幽居爱林闾。
结屋依陋巷,种树绕城隅。
浮云南山来,清阴覆其闾。
老柳带寒色,芳兰露春腴。
窗深不知晓,树密室自虚。
甘贫意自适,守道乐有馀。
娱宾非旨酒,饱食但园蔬。
流水赴大泽,翔禽恋高株。
物性各有遂,谁能常晏如。
所以古人隐,为时而卷舒。
商岭岂高蹈,渭阳非远渔。
惟有巢由子,千载烈丈夫。
山鸣谷尚应,已独不受呼。
嗟我眼中人,孰不为利驱。
眷此云林下,萧然尘鞅疏。
车马塞里巷,何能顾穷居。
寄语抱关者,当识其贤愚。
次永嘉君赋雪诗 其一 明 · 李稷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亨斋先生诗集卷之四
悠扬万鹤舞林闾,处处依稀玉洞居。
始信琼楼简斋老,真知富贵不永馀。
园中作 明 · 王廷陈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梦泽集卷七
林闾先自僻,农圃近相安。
不树千株橘,犹滋九畹兰。
放歌山荅响,得酒月留欢。
就枕夜方寂,空斋闻远滩。
重晏魏子池亭兼约再游 明 · 王廷陈
五言排律 押鱼韵 出处:梦泽集卷八
与子接林闾,频过径不除。
岁华奄及此,物态已非初。
流水逢君奏,閒云向客舒。
高谭俱用马,偶坐或观鱼。
席促情无间,尊移兴有馀。
历畦窥种药,经穴讯藏书。
待月留应久,迷花出每徐。
人嘲扬子宅,自负葛侯庐。
不去怜佳境,重来慰索居。
少年交易尽,长日会难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