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翰林院斋宿听琴诗 明 · 邹缉
 押支韵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五、御选明诗卷二十
永乐三年春正月丁未上将祀南郊誓戒群臣致斋三日百官既受誓各就宿别馆于是侍读曾公日章修撰钱公仲益徐公孟昭检讨苏公伯厚沈公民则无锡王公孟端与予凡七人皆会宿于翰林之公署于时天宇澄霁月色清朗诸君子相与秉烛坐于公署之东偏沈公善琴因请鼓之作商调数引舒徐安适淳古澹泊有三代之遗音坐者听之莫不心畅神怡乃相与分韵赋诗以纪其事且要孟端为之图云
禁直夜迢递,斋居澹无为。
同心聿来集,良友具在兹。
欢言适嘉会,秉烛坐弹棋。
华月照虚牖,微风动绮帷。
上客发幽兴,援琴挥素丝。
一弹孤鹤舞,再鼓心神怡。
清商既激烈,雅调亦舒迟。
秋鸿唳远空,猗兰芳葳蕤。
俯仰极馀韵,邈与高山期。
燕赏亦云洽,倾耳遂忘疲。
沉吟永终夕,逍遥起遐思。
仰观庭户间,烂然明星垂。
旭景不知曙,永言歌此辞。
《墨缘汇观》:王绂《斋宿听琴图》,白纸本中挂幅,长三尺七寸九分,阔一尺四寸八分,中心四周乌丝界一方栏,径九寸,内水墨写虚堂烟月、剪烛鸣琴,其竹坡石,笔墨苍润秀逸,为孟端佳作。左下押「孟端王氏」白文印,乌丝栏外右下角自题五言长诗一首,款「无锡王孟端」下押「九龙山道士」、「孟端」二白文印,纸首上一段画乌丝界行,邹缉撰序,楷书精工,前书《翰林院斋宿听琴诗序》,其序云:「永乐三年春正月丁未上将祀南郊誓戒,群臣致斋三日,百官既受誓,各就宿别馆。于是侍读曾公日章,修撰饯公仲益徐公孟昭检讨苏公伯厚沈公民则无锡王公孟端与予凡七人,皆会宿于翰林之公署。于时天宇澄霁,月色清朗,诸君子相与秉烛,坐于公暑之东偏。或弈棋,或赋诗,或谈说古今,辨论人品贤否得失,亦杂然而并举。然皆以为此虽君子之所乐,而未足以极一时之欢也。沈公故为云间人,善鼓琴,其传得之于其郡人刘仲礼。前数年间,仲礼以善琴闻,当时沈公盖得其妙。因请鼓之,沈公欣然就坐,为作商调数引,舒徐安适,疏越和畅。其淳古淡泊,若有三代之遗音;其清厉激烈之思。若孤鹤宵唳、高崖泻泉,而馀音锵然震发也,坐者听之,莫不为之心畅神怡,有不知夫邪慢之气之去其体者。然后知琴之为妙,不特可以为君子之至乐,而又足以荡涤人之私虑也,此古之君子所以无故琴瑟不去于前欤!昔三代学者,于《诗》、《书》、六艺之教,以乐为治心养性成德之本。未尝一日舍之而不习。故其息焉游焉之际。必取适于琴瑟之间。所以和悦其心志、动荡其精神、且以是为文武张弛之道。则琴之为用,固非苟悦其音声之谓也。今诸君子获为斯会,而乐其心于是琴,岂非幸之至者欤!夫君子会而能乐者既难,乐而得其所以乐者又难。琴虽予未有暇学,而心窃好之、况又为诸君子之所同欲者乎!乃相与分韵赋诗,以记述其事,且要孟端为之图,而予僭序其端云。」翰林侍讲承直郎庐陵邹缉撰。」下押「范阳世家」「邹缉仲熙」印,二印皆白文。前首有尚友斋」白文小长印,下有「幼裳」白文小方印,又燕山曾日章番阳徐旭锡山钱仲益三人排书各五言长诗一首,曾、钱二人皆端楷,徐旭篆书,俱佳。画右邹缉又楷书题五言长诗一首,款「庐陵邹缉」。画左乌丝栏苏伯厚楷书题五言长诗一首,款「建安苏伯厚」。下曾棨题七言长诗一首,楷书宋克,款「江西曾棨」。又庐陵周孟简沈度五言长诗各一首,周书行楷,沈书隶古,诸题皆有印章,因其繁多,未及全录。
石渠随笔》:王黻《斋宿听琴图》轴,画七人杂坐,秉烛。横琴,庭轩月色。掩映竹树。此盖永乐三年正月,南郊诸公斋宿翰林院者。侍读曾日章、修撰钱仲益徐孟昭检讨苏伯厚沈民则王孟端邹仲熙共七人。邹仲熙作诗序,弹琴者为沈民则。幅内诸人皆题诗,惟民则无诗。其不在图内而题诗者,又有永丰曾棨吉水周孟简二人。此可补一则翰林典故也。
田按:安氏《墨缘汇观》所纪,与《石渠随笔》小有不同,考明人倡和图凡在列者,家有一轴。此《斋宿听琴图》人间合有数轴。详略不同,不足怪也。恭读高宗纯皇帝文集,安氏书画。乾隆年间多入内府,此轴当别是一本。今将诸公诗可考者,并录于此。苏伯厚诗云:「玉署宿斋居,盍簪谐素约。坐中有鸣琴,宫商时间作。波澄楚江。露下九皋鹤。流泉响幽涧,灵籁起寥廓。维时雨初霁。微月映疏箔。炉薰轻烟袅,烛花红烬落。春风送馀寒,夜久觉衣薄。清谈杂今古,亦足资一噱。相对竟忘眠,更取欧瀹。鸡鸣整朝冠,晨钟动高阁。」钱仲益诗云:「圣皇重郊祀,闻戒恒兢兢。斋宿玉堂署,共集金兰朋。谈柄方亹,荧煌灿华灯。今夕复何夕,同此瀛洲登。听鼓绿绮琴,拂拭朱丝绳。初如鸣冈凤,嗈嗈日初升。又如幽涧泉,泠泠泻春冰。杳渺不可状,掩抑情何胜!虞歌怅既远,襄教亦莫徵。知音无高士,绝调沈《广陵》。寥寥太古音,千载谁复能?若人抱奇才,令誉众所譝。下指发妙意,于何得师承。况今文明运,礼乐方当兴。以兹弦歌化,至和庶其凝。嗟予临老大,世纷非所膺。忽闻《阳春曲》,坐使烦襟澄。于时春风微,夜寒袭青绫。曲罢残月落,馀晖转觚棱。分题纪佳会,用以书剡藤。」
月仪帖 明 · 杨慎
 押齐韵
鸾惊开二妙,虿尾见征西。
花蠹贉销鼊,香蟫跋认鹥。
不逢华盖叟,谁与重𡰖𡰢梁元帝古迹启鸾惊之奇闻之于索靖鹰跱之巧又显之于蔡邕山谷诗惜无征西虿尾手为写黄门急就章征西指索靖华盖山宋仲温模为拓本也月仪帖秘阁续刻尾有鹥字东坡诗我今久阁笔不写纸尾鹥)
南宫生 明 · 石之珩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寿岘集卷之上
茫茫神理尽堪疑,底事虚生才子为。
天上促成长吉记,人间未脱小连衰。
门闾日暮添前泪,桃李春残悴故枝。
卧病经年迟一哭,晓风新月助深悲。
京城流寓诸人。会于南宫子久草堂 其一 庚午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东岳先生集卷之十八江都后录
蔡君(弘绪)时立。平康人。生于嘉靖丙寅。权全义(履庆)汝吉安东人。生于隆庆丁卯。李判官(童溟)汝涵。全州人。与余生于辛未。禹君(仁后)善应。丹阳人。与镇安(渊)子深瑞山人。生于万历癸酉。黄参奉(寔)君实昌原人。生于丁丑南宫生(樇)子久。咸悦人。生于己卯李参奉(光迪)仁老全州人。生于庚辰。成生员(允宪)公则。昌宁人。生于壬午。金生(载重)德厚。庆州人。生于丙申。李生(瑬)彦润。全州人。生于丁酉。尹生(就殷)而进。坡平人。生于壬寅。成生(琢)汝珍昌宁人。生于甲辰金生(寿仁)元甫安东人。生于戊申。共十五人。皆自京城来者也。
首丙寅身末戊申,座中辛未第三宾。
歌传绿酒斟盈斝,舞折黄花插满巾。
宋子偏逢禹子睨,权君却避蔡君嗔。
可怜十五人俱醉,庚午重阳后浃辰。
南宫生挽词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柏谷先祖诗集册三
此子居邻里,交情百岁期。
始因身得病,终至药难医。
虽有中郎女,奈无伯道儿。
可怜孀妇在,何恨九原悲。
慈仁太守送行歌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出处:柏谷先祖诗集册四
比里乃有南宫生,仙标洁若冰壶清
交情曾已胶投漆,共拟平生为弟兄。
君有词源不自支,腾蛟螭。
妙年手折蟾宫桂,声名一日倾城知。
大鹏垂翅青冥上,析圭儋爵何其迟。
今岁南纪得县篆,吏才最合铨曹选。
黎元愁痛可苏息,苛政如毛期一洗。
文翁儒化入人深,悬知政声超当今。
南郭尊前同作别,两地煎煼相思心。
是时长安春色寒,积雪尚覆崔嵬峦。
征骖应过鸟岭下,轰轰霹雳龙湫湍。
缅思东阁梅颣白,独把琼杯明月夕
封书倘或寄西湖,价越黄金与白璧。
南宫生(浩) 清 · 赵泰亿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谦斋集卷之十六
柳外春波动,闲依钓石眠。
佳辰近谷雨,鱼队上滩边。
题七姬权庴志拓本张羽宋克卢熊篆盖) 清 · 厉鹗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六
潘将军识将沼吴,出战未北摧群珠。
雉经聊酬贯鱼宠,鬼妾肯奉他人娱。
齐云绮罗付一炬,无此高文照千古。
春深谁上七姬坟,月明曾过三兴土张士诚府基取三兴土筑成谓长兴嘉兴宜兴也)
沈补萝司马题李晴江明府水墨画三首 其一 乙亥 清 · 王又曾
 出处:丁辛老屋集卷十三
好诗在口在手,与可平生扫千亩。
李侯癖将毋同,四丈图中风雨走。
太常曾为貌寒林,见直西凉十锭金。
补写万竿压宋克,时闻谷底苍龙吟。
君子轩乾隆庚寅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九
径曲琳琅遂入深,波光风影共清阴。
恰如三友轩中对,一卷元人君子林三友轩中贮李衎赵雍柯九思吴镇倪瓒宋克王绂画竹卷题曰元人君子林
题七姬权厝志后 清 · 汪孟鋗
魏公席卷弁山来,赤龙船烧心胆灰。
飞炮忽碎丞相首,荥阳左丞何为哉。
七姬自是良家子,仓皇兵入姑苏里。
君受国恩应自理,妾受君恩尚何俟。
一者先行余尽起,徘徊揽帨今生已。
此时贵主知安在,此际焚骸泪如水。
西门掩袭又潜奔,东城藁葬谁重徙。
巾帼由来愧丈夫,终随降将掷戈殳。
齐云楼下通天火,玉殒兰摧恨不殊。
钟繇之书埋百年宋克书仿钟繇。),摩挲一再重惘然。
吁嗟乎,庙无觚棱冢无突,上虞孝,溧阳贞,后先永永铭坚石
芑堂为筠楼画朱竹题云周栎园闽小纪云剑津朱竹因写赠习潭居士他日舟过剑津请推篷證之予因用栎园二诗韵题其上即送筠楼南归 其二 戊戌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七秘阁集三、复初斋诗集卷十七
潭名使我愧颜酡,冉冉孤生异附萝。
共本非劳珊网结,佳儿何忝锦绷歌。
光分汗简文同丽,额点朱衣字未讹朱竹故实,古无所本。明初宋仲温在试院,以朱笔扫卷尾而成之,见陈仲醇佘山诗话》。)
恐惹飞腾双紫气延平慎勿泊船多。
再题八首 其三 壬子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十四小石帆亭稿下、复初斋诗集卷四十四
细楷元常逸气还,枝山人说胜衡山
江东羊薄吾谁与,寤寐兰台志石间明代吴中小楷石刻,惟仲温此帖及文徵仲吴夫人志最为难得。予今幸已得见此帖,而未见吴墓志,故以小欧阳书母夫人墓碑事拟之。)
香亭斋观所藏孙雪居董香光书画合册戊戌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八秘阁集四、复初斋诗集卷十八
三真六草董尚书,但有真行无篆隶。
南宫生法竹石谱,天玺碑拟金华璲。
八分章草本一贯,乃在烟云合离际。
汉阳守罢感旧馀,居士堂开初雪霁。
朝市炎凉风雨心,海山关塞舟车涕。
既幸前人代我言,复憾前人不同世。
画在诗前诗画前,二百年援黄沈例(「诗在大痴画前,书在大痴诗外。恰好二百馀年,翻身出世作怪。」沈启南曾有此图,董文敏摹之,见《容台别集》。)
人间几个参禅眼,遽作波涛翻海势。
回看屈铁与画沙,仍只灯光照衣襼。
商量对案可千古,尽有诸家非一艺。
吾尝梦想南宫迹,同时服膺果谁继。
八分虽以秦汉论,韩蔡等是钟张裔。
合成楷隶八法图,勿执唐贤七言系。
孙书董画又何必,妮古区区刻舟计陈眉公跋云:「当使汉阳写诗,元宰补图。」)
雪消春动残菊在,读画论文一根蒂。
岂复见吾衡气机,落月茶瓯篆烟细。
李长蘅仿宋仲温画竹卷(自题云:「宋克字仲温长州南宫里人。画喜急就,得古人之妙。尤善写,虽寸冈尺堑,而千篁万玉、雨叠烟森,萧然无尘俗之气。乙卯仲秋写。李流芳。」)丁巳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五十苏斋小草六、复初斋诗集卷五十
图在六浮前二年,铁山小筑全其天。
山雨楼前绣苔湿,日与万玉同清言。
两孟阳来风飒然,共尔落笔晴湖船。
疏帘小几对明月,画仿衲诗斜川。
墨君何处穷言诠,辋水一滴皆寻源
自古画竹孰真谱,印尔水木开檀园
诗人家住寒翠外,偈子不取声闻禅。
洄泉琴筑非响荅,竟夕烟雨愁空山。
南翔派法了无著,东吴生意何从传。
焉得画中急就篇,草隶尽得中锋圆。
不知六浮一揽还,万玉摄入空苍閒。
欲追东吴草隶势,但有云气飞窗轩。
高阳台 清 · 周之琦
 押词韵第六部
七姬权厝志,吴巢松编修属题。七姬皆淮张府左丞潘元绍侧室,志为张来仪文,宋仲温书,平江贝氏千墨庵重刻。
黄叶风多,青苔篆蚀,残碑尚认啼痕。
怨魄归来,愁他蛱蝶罗裙。
一弦一柱哀琴语,打群莺、枝上消魂。
最无端,玉骨凄凉,娟袂难分。

娃宫谁问伤心史,只小字,犹纪贞珉。
妙墨重镌,依然金碗千春。
埋香那觅三兴土,掩颦蛾、灰冷齐云。
但从今,墓草年年,休长情根。
四月望日。天气清朗。打鱼于汉川之滨 其三 己未 清 · 申锡愚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海藏集卷之七
清朝行猎到斜晖,又向三潭一打围。
刚喜磨腮成队出,剧怜归翼失群飞。
溪回迷径才通屐,酒尽逢村便典衣
怅望南宫何处是,白云无限锁仙扉南宫生有居三潭旁者。而无人可问故云。)
湖帆题七姬志原石孤本 清末至现当代 · 潘伯鹰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玄隐庐诗卷十一
张士诚之女夫潘元绍,当苏州城破之前,诫其家人,其姬七辈,同日自杀。浔阳张羽为撰志,而宋克书之。权厝之地,即今所谓潘儒巷也。湖老既得此原石蜕本,又尝履其地,绘图以记之,出册索诗。
坠楼烈并垓下虞,七姬同死千古无。
张王盈廷无一夫,正气惟仗蛾眉扶。
浔阳之文南宫书,托以不朽洵非诬。
谁言翠墨片纸孤,耀如北斗临寰区。
黄门急就兼黄初,龙鸿惊矫银钩殊。
曹盱有女真凤雏,棐几相勘评何如。
香楠匣贮古锦糊,自题累累如贯珠。
承平公子好古癖,辛勤古巷寻潘儒。
田横五百为前驱,权厝宜要离墟。
胡不先嫁范蠡俱,犹当下视吴专诸
杂诗 其一 甲寅 清末 · 郑孝胥
学书欲何为,坐使百事废。
规规摹古人,久之意不快。
冥追愈向上,聊以避前辈
人云似某某,窃用引为愧。
虽古亦犹人,面目那可对。
作真不如草,稍悟竟奚异。
谁能起自运,写此盖世气
每奇王介甫,下笔风雨至。
聊为宋仲温,千纸勿惜费宋克仲温杜门染翰,日费千纸。)
烛影摇红湖帆宋仲温书《七姬权厝志》原石墨本 清末至民国 · 金天羽
 押词韵第十七部
霾玉荒垣,雁霜几变林红色。
霸图七宝坏楼台,狼藉莺花劫。
绝乘龙娇客。
秦楼、香销丛棘。
烟芜金谷,钿盒飘零,珠魂宵泣。

霜兔隃麋,瘗花铭草簪花格。
投戈宁愧好男儿,重拓朱门戟
今日寒鸦废宅。
鬼灯青、微吟怨魄。
凉蟾窥遍,羽节排阊,风鬟微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