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佹诗 先秦 · 无名氏
荀子》曰:天下不治。请陈佹诗云云。与愚亦疑。愿闻反辞。其小歌也云云。
天地易位。四时易乡。
列星陨坠。旦暮晦盲。
幽暗登昭。日月下藏。
公正无私。反见纵横。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
无私罪人。憼革二兵。
道德纯备。谗口将将
仁人绌约。敖暴擅强。
天下幽险。恐失世英
龟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
比干见刳。孔子拘匡。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郁郁乎其遇时之不祥也。
拂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暗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复。忧无疆也。
千秋必反。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
念彼远方。何其塞矣。
仁人绌约。暴人衍矣。
忠臣危殆。谗人般矣。
璇玉瑶珠。不知佩也。
杂布与锦。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是之喜也。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荀子》赋篇。《诗纪前集》八。又玉烛宝典十二作《荀子荆楚歌赋。引憘一韵。《类聚》二十四作荀况赋危诗。引乡、冥、藏、横、堂、将、强、殃、皇、匡、明、祥、行、盲、佩、异、媒、喜、聪、凶、同二十一韵。《文选》四十五杨雄《解嘲》注作荀卿《云赋》。引皇一韵。又五十一王褒四子讲德论注引媒、喜二韵。《楚辞》七谏洪氏补注引佩一韵。)
石鼓诗十首 其一 车工·吾车篇 先秦 · 无名氏
四言诗
𨖍车既工,𨖍马既同。
𨖍马既好,𨖍马既𩢿。
君子员邋,员邋员斿。
麀鹿速速,君子之求。
𤙡𤙡角弓,弓玆以寺。
𨖍驱其特,其来趩趩。
𧾨𧾨𤒞𤒞,即䢩即时。
麀鹿𧻕𧻕,其来大次。
𨖍驱其朴,其来䢱䢱,射其𧱚蜀。
按:〖《诗纪》云。按古文苑所载石鼓文。称孙巨源得于佛书龛中。盖唐人所录仅四百九十七言耳。章樵为之考正集释之。又薛尚功郑樵潘迪诸家咸有音训。然于阙文靡所增益。杨子用修。自言受学于李文正公。得苏文忠旧本。盖六百五十七言。而训释亦简要。杨子易以今文传之矣。陕西志亦载此。悉与杨本同。而字画训释颇异。今以二本参较著之。其古文苑旧注有可采者。亦间取附入。注中姓氏薛潘已见前。施谓施宿。王。王厚之。苏疑即文忠也。○《诗》以此为诗。本之杨慎。风雅逸篇云。石鼓诗。周宣王猎碣也。于诗体属小雅。又云按此诗。其体雅也。刻于石鼓。史籀书之。羊欣书录云。史籀石鼓文。韩退之云。张生手持石鼓文。皆谓字而言。若论其辞。当云石鼓诗。而不当用石鼓文也。今特易为《诗》云:○逯案。杨说甚是。故依《诗》列之先秦诗中。又《诗》多书古文。而以今文注释。颇觉烦乱。今仍照古文苑、风雅逸篇写以今文。〗
〖薛作辛郑作丙文六十六。重文十。共七十六字。一十九句。〗
许州观察判官878年 唐 · 薛能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引用典故:丁令 刘郎 分茅
三载从戎类系匏,重游全许尚分茅
刘郎别后无遗履,丁令归来有旧巢。
冬暖井梧多未落,夜寒窗竹自相敲。
纤腰弟子知千恨,笑与扬雄作解嘲。
吕公著右仆射 北宋 · 邓润甫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八、《皇朝文鉴》卷三六、《宋宰辅编年录》卷九
国莫难于置相,君莫重于知人。
尧、舜之隆,盖以畴咨而熙载
商、周之盛,至以梦卜而求贤。
天降割于我家,予未堪于多难。
思用耆德,交秉政钧,其敷宠章,以诏群辟。
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上柱国东平郡开国公吕公著,行应仪表,学通本原。
忠义得于天资,功名自其世美
被遇先帝,尝入赞于枢庭
暨予冲人,遂同寅于政路。
傅经意以谋国体,推上泽以纾民心。
叙收俊贤,补苴法度。
方重不倚,雅有大臣之风;
调娱适中,遂通当时之务。
是用升之右揆,委以繁机,申衍爰田,陪敦真赋。
尔则代天而理物,予则羞耇以惟君。
于戏!
丞相之位,未尝无其人;
儒者之效,久不白于世。
孟轲言无有者数百岁,扬雄称自得者二三臣。
远业者其功难,循近迹者其力易。
勉行所学,以底丕平!
再和前韵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江夏无双望久倾,高文犹带玉堂清。
子云识字终投阁,侯喜能诗新(李本、傅校作还)有声。
偶会风云苏大旱,戏将笔札庆垂成。
年丰但使无公事,勿(王本作忽)虑潢池贼未平。
黄吉甫(一作王安石诗) 宋 · 胡仲弓
 押养韵
梦传失之妄,昼冀见而想(自注:《列子·周穆王篇》: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于梦自消。卫玠总角时,常问乐广梦,广云:是想。曰:神形所不接而梦,亦岂想耶?广曰:因也。)
岂伊不可怀,而使我心往。
山林老颠眴(自注:《诗·东山》伊可怀也。扬雄《美新》文尝有颠眴疾,恐一旦先犬马。眴音县。),数日占黄壤(自注:孙皓曰:瞑目黄壤,当复何颜见四帝乎。)
舟舆来何迟(自注:古诗轩车来何迟。),北望屡惝恍。
西城荠花时,落魄随两桨(自注:《郦生传》落魄无衣食业。魄音薄。)
岁晚洲渚静,水消烟渺莽(自注:诗日出洲渚静,澄明皛无垠。)
踌蹰壁上字,期我无乃迋(自注:《诗·扬之水》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左传》子无我迋。)
病中有怀醉经楼集 明 · 唐伯元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旧国霜前白雁来,茅斋寄在小城隈。
旁人错比扬雄,江上徒逢袁绍
万事纠纷犹绝粒,百年多病独登台。
此身未知归定处,怀抱何时得好开。
中书怀寄杨太史贞复兼谢枉顾集 明 · 唐伯元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武陵一曲想南征,怅望秋天虚翠屏。
多病独愁常阒寂,簿书何急来相仍。
扬雄更有河东方朔虚传是岁星。
速宜相就饮一斗,山阴野雪兴难乘。
君鼎主簿登第累年家贫犹待阙欲游章贡梁提刑作诗送之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收科天陛几年馀,犹似扬雄寂寞居。
霄汉又生新羽翼,侯门应许曳长裾
暂游岭海非凡客,却上蓬瀛行秘书
何日扁舟下螺浦,会看丹诏有新除。
到村墅 明 · 徐居正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二○第二
地僻田荒二顷馀,诛茅当日构蜗庐。
山中未拟收奴,池下终须种婢鱼。
扬子一区行老矣,陶潜三径盍归欤。
急流勇退知多少,早喜青山分不疏。
王自然二首 其二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衣冠南渡塞螺川,始识蓬莱王自然。
舌捲风雷翻海岳,学穷精祲出人天。
归来元亮荒三径,老去扬雄有一廛。
斗酒只(原作双,据四库本改)鸡思欲致,无因下马拜新阡。
醉经楼又四首 其一 明 · 唐伯元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天地何简易,六经何支离。
安得杨子云,尊酒共楼居。
三王法度礼乐如何论 南宋 · 常挺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六、《论学绳尺》卷一
论曰:法至圣人而止。
圣人之治,至于尽君师之道而止。
盖君道立则天下无馀法,师道立则天下无馀理。
君道不与师道而相维,虽有良法美意,其何以行之哉!
三代之兴,更数圣人而植立千馀年之天下,殚智毕力,以为经世之规模,是岂徒法云乎哉!
道莫大于君师,圣人迭出而任之,导迪人心,措之极和极顺之内。
彼其心志浃洽于道教之久,一旦有所设施,则其耳目狎熟,以为吾圣人之立法议制,皆遗我于便且安之地也。
顺从而无强揠,有和怿而无睽疑,兹其一法一度之立,可以更万世而不变。
是非不能变三王之法度,而三王礼乐之教有以维法度于不容变也。
法度立于君道,礼乐出于师道,君师之道并行,此三王之法度礼乐所以为尽善也欤!
三王法度礼乐,请申荀卿之论。
吾尝求其所谓法度矣,《关雎》、《麟趾》之诗,则有其意;
《小雅》、《鱼丽》之诗,则不多辞。
盖致太平一书,则圣人之心术智虑无遗焉。
吾固知法度者,君道之所由立也,至于礼乐者,果钟鼓云乎哉!
果玉帛云乎哉!
求之六经格言,礼一顺也,乐一和也,和顺之外无礼乐。
礼乐者,诚师道之所自出也。
然则,礼乐与法度二欤?
曰:礼乐固与法度二,而法度自礼乐出则一也。
何者?
圣人以一身而任君师之责,君道、师道会于圣人之一身,法度礼乐安得岐而二之?
大抵礼乐者,人心和顺之本也。
本此和顺,则法度可以行;
失此和顺,则法度虽欲行而不可。
先王立法议制,将于人心而强矫之耶?
将于人心而和顺之耶?
此君道所以待师道而并行也。
故自吾师道之立也,以是礼而导人心于至顺,以是乐而导人心于至和。
人心安于和顺之天,知有礼乐,则知有法度。
然则,师道立而君道亦至矣。
吁!
此言治者止于三王,而三王之治亦至于尽君师之道而止也。
思昔三王之兴,上继三皇五帝鸿荒之治,下开百千万世文明之运,以开辟天地之规模,而极世变江河之思虑。
中间千有馀年,所以维持人道之大经,接续人文之脉络,盖于数圣人有望焉。
圣人亦曰:君国子民之道,不容一日不尽心。
父师不及之功,尤不可一日而无教。
是故礼人心之礼也,乐人心之乐也,圣人因之而教礼乐焉,叙为彝伦,修为人纪,置之充然大顺之域。
夏簋之用、殷辂之乘、周冕之服不与焉。
洽为德泽,流为雅颂,纳于蔼然至和之中,《大夏》之兴、《大濩》之作、《大武》之奏不与焉。
当时之所谓礼乐,惟见其四极和宁而已,惟见其万民咸悦而已,惟见其江汉无犯而已。
斯民难与虑始者,今可与之乐成
相与立法,盖不独已日而乃孚。
是何也?
教之以师道也既至,则与之相从于君道也固宜,一旦创为法度,斯民不惊且疑,安其教则安其政矣。
故井田什一之法行,天下知其遗我富实矣;
肉刑三千之制立,天下知其导我向善矣;
创为校庠序之规,知其教我也;
设为封建之制,知其字我也。
人心未易晓明,立一法而犹不听,三代圣人一法度之立而斯民共之,如律度量衡之不可易。
吁!
人心一和顺之机,盖于是乎见。
惟其因彼礼乐之和顺而立我法度于无穷,故法度立于一时而一时便且安,法度传于子孙而子孙便且安,法度行于千万世而千万世可以长守而无变。
尝乱其纪纲,而纪纲终不可得而乱;
商尝覆其典刑,而典刑终不可得而覆;
周尝缺其法度,而法度终不能不复。
是法度未尝不可变也,抑人心礼乐之泽不可泯也。
荀卿子谓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言治者予三王。
吁!
法度礼乐,三王岂有他技巧哉!
盖以尽君师之道而已。
虽然,三王之法度礼乐,非一人之为也,抑非一日之积也。
盖自皇治既降,帝文始开,尧舜氏作,其为风俗计也已悉。
衣裳宫室之制,得于十三卦之先;
命夷命夔之教,载之二典而可覆。
然则,法度礼乐兴于唐虞,盛于三王,而大备于成周之世,其闿创始有由也。
故不观荀卿定法度、制礼乐之言,无以知三王备王道之成;
不观扬子云法度彰、礼乐著之论,无以知唐虞开帝功之始。
吁!
帝王不作,君师之责吾谁归?
谨论。
怀故人留题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李无言对斜日,可堪回首一凄然。
子云投阁知何在,太白骑鲸已上天。
春蚓秋蛇留败壁,金钩玉带锁寒烟。
人行古木横塘路,门掩长江上水船。
次韵蔡德亿年闻子规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逐客思归正倦(原作捲,据四库本改)闻,三更枝上月微昏。
一声梦断湘山曲,千古空馀马足痕。
东郭虽无扬子,西枝应有少陵村。
不须宋玉怜憔悴,招得骚人几许魂。
杨廉夫 元 · 照禅师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绝爱才多杨执戟,家住东吴锦绣场。
姓氏已知传宇宙,玉堂新诵好文章。
画船百丈牵春雨,铁笛一声鸣凤凰。
海上相望千里隔,尺书无使为吾将。
西湖竹枝集:读书淀山湖滨者十年,尤长于诗,云云。盖不在大年之下也。
玉山主人 元 · 照禅师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选元诗卷六十
草堂东望白云深,主人爱书如爱金。
下榻每因扬执戟,得句长怀支道林
松花满树可为酒,竹笋隔帘成绿阴。
我欲乘閒远相过,坐对石床弹玉琴。
郑教授 宋 · 王庭圭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仰高虽未接华裾,清论时容著野夫。
挂剑未能临死穴,隔江何处奠生刍
凄凉陶令三径,寂寞扬雄一区。
插架尚馀三万轴,传家宜有凤凰雏。
雪梅赋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二、《梅岩文集》卷一
草遭雪而萎,木遇雪而折,雪其酷哉!
挺然立雪,貌泽香烈,雪虽酷,不能加于也。
孟子曰「威武不能屈」,于有焉。
庚申冬十二月,对雪观,有慨于衷。
呜呼!
人不能卓然特立,至横逆之来,作儿女态,其视得无恧乎!
乃为之赋。
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岂独松柏欤。
羌对雪天之牢落,益知梅花之崛奇。
且夫太阳遵晦,老阴窃机。
凛气候之惨慄,黯繁云其四垂。
冷雨雰雰而冰木,酸风剌剌而裂肤。
俄而冯夷剪水兮初琼瑰之盈裾,天女散花兮纷玖瑶之载涂。
意者战罢玉龙,败鳞铺耶?
游残粉蝶,堕翅吹耶?
风约柳絮,高复低耶?
雨落梨花,密以疏耶?
皑皑练练,几麻衣耶?
浮浮湙湙,万玉妃耶?
糁琼糜于九垓,烂银屑于万庐。
拂拭粪土之墙,掩盖腥秽之渠。
瓦砾饰而圭璧,块壤覆而璠玙。
混天地高卑之分,失昼夜晦明之宜。
禽鸟噤其无声,澹木槁而草腓。
于时有,毅然丈夫。
香愈冷而有韵,貌愈泽而不枯。
枝弥压而弥彊,花弥劲而弥舒。
西山伯夷之清,而陋巷颜子之癯。
故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岂独松柏欤!
思昔者春阳之载熙也,崇桃媚脸,纤李腻肌。
日烘丽质,露浥华滋。
公子王孙,挈榼提壶,轮蹄杂遝,弦歌咽呜。
此一时也,瞠老之在侧,繄干藓而枝粗,过者不顾,游者回车。
迨夫锦棚逃暑,薰风透絺。
堆盘而脂润,李沈水而珠累。
此一时也,虽梅实之可取,奈众口之参差。
竞喜甘而乐脆,以微酸而见嗤。
乃若商声入律,万物披离。
向之崇桃纤,固已华落色衰矣,而山巅水涯之孤根,亦复叶秃而枝羸。
亦何以自别于桃李兮,譬颜蹠同尧服而舜趋,孰辩其为贤为愚?
今者冱寒积雪,弊李疲。
梅花岿其彊项,夐突兀于园池。
巽二不能狎其健骨,滕六不敢侮其幽姿。
视前日之艳色秾华,何止灰灭烟飞也哉!
然则非无以当雪之凌厉,非雪无以见之贞清,其信也夫!
吾闻雪,阴沴也,阴则为寒为冻、为惨为威。
有条者憔悴,有叶者薾萎,有实者摧剥,有茎者陵迟。
盖天地之杀气,为品汇之入机。
,阳物也。
黄钟初动,圣得知。
阳和其所先得,阳刚其所素持。
能独立万物之表,挺不为杀气所驱。
惟阳足以制阴,羲《易》夫岂我诬。
是故天下皆寒,不能寒梅之枝;
天下皆冻,不能冻梅之蕤。
尔惨自惨,独愉愉;
尔威自威,独怡怡。
瞻言雪霰之酷烈,匪于梅花而独私。
故物亦视其所以自立者如何耳,岂在外者所得而转移。
若脆草之与弱木,一遇雪则枯骨而烂皮。
曾不求其在我者,将移咎于孰谁?
嗟乎!
俘六国,吞天下,其暴也何如,而相如一匹夫尔,乃睨视大庭,叱咤而睢盱,秦亦无得而加诸。
蹙秦灭楚,其烈也何其,蕞尔一鲁,不敌秦楚明矣,而守节不屈,汉为之敛师,卒亦不敢肆其屠。
李陵、苏武,同遇匈奴,李将兵而骁勇,苏奉使而羁孤。
勇者卒降,羁者卒归。
匈奴能胁甚壮之,而不能胁茕然之苏?
汉庭三杰,比肩高祖,仕同主而生同时,何萧何下狱,韩信诛夷,而张良以功名终始,独无瑕疵?
不宁惟是。
庄公、管、蔡,皆人兄也,叔段、姬旦,皆人弟也,庄公欲害叔段,卒相为瘉,管、蔡欲害姬旦,莫肆诋諆。
王莽之势足以挟子云之美新谀辞,而郭、蒋好遁不污,虽莽之势亦何施。
桓温之势足以致坦之之流汗沾衣,而谢安从容就席,虽温之势亦奚为。
禄山僭横,甄济处之自如;
黄巢残酷,表圣藐之若无。
方册所载,此类孔多,大抵于颠沛之际可观所立,而自立既固,虽行乎患难而有馀。
彼不能自立也,至摧败挫折,有儿女色,可怜而可悲。
是皆自取之也,岂独人之非。
此吾对雪观,起敬起慕,酹以元酒,申以孔词,再拜而曰:昔知于暇豫,结以为友;
今知于患难,请以为师。
然彼雪者,挟重阴之气,肆轥轹于根株。
虽孤标之不挫,而雪则乘时逞霸,何用心兮崄巇。
愿上请于帝,以迄天诛。
梅岩曰:「贫贱忧戚,乃玉女之良规。
商鼎和羹,有所屈者有所期。
请释楚以为外惧,不亦可乎」?
对曰:「诺。
犯而不较者德之盛,疾之已甚者乱之基。
降大任者先空乏,全性命者忍须臾。
先生之言,我维行之」。
既而苍狗罢曀,金乌腾辉,枝上之雪倏已销铄而流澌矣。
江路载骨东归哭怀夫人 其五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三
三年卿讳病,百战独从军
上将孙楚,诸侯唁子云
感时谁共我,避世已无君。
便欲投诗去,秋听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