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陈本斋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三
孟秋既望,风露已清,而濯缨佩,人望益高,后皇嘉相。
五月末因硕夫兄行,尝附一书以道仰德之诚,必已上彻冰矑。
继是天气向热,痼疾微动,兼为湿气薄腰腿间,屈折颇艰,由是尺书不嗣。
七月初忽闻执事去国,为之惘然,继之以喜。
执事之去甚善矣,犹恨其差晚也。
执事之踪迹固明矣,犹恨心事之未尽白也
虽然,颓波滔滔,峙柱独立,信贤矣哉!
某尝爱坡公之言曰:问世之治乱必观其人,问人之贤不肖必以世考之。
然亦如之何而考也?
不过出处行藏、进退语默之间见之。
君子不容于时,君子何病?
时之差也。
君子茍容于时,时亦何病?
君子之耻也。
能各知所耻,则世与人两得之矣。
执事之去,盍力请于师尹得郡之时乎?
师尹之去固甚巧矣,章贡之行未尽善也。
心迹俱明者,于此时惟陈右司一人而已。
师尹之归,匆匆一见,且曰少定再入城,当从容也。
既而又匆匆过城,挟无适行矣。
无适于是得脱陷阱,其言谓西涧迓从回至此,催迫就道。
若果未有行意,亦何妨却之?
我之迟速,岂吏辈得以持其柄哉!
此事姑置之。
郑定斋曾闻其消息否?
昨传其得兴化,既而兴化屡易守,独不见其姓名,心甚疑之。
执事必知其详,愿垂一报。
潘介岩既归,则为终焉之计,亦无一字入城府。
但闻其卜筑为人所误,未为稳也。
书生举事,不免一疏,尤见此老之淳德。
林国录耠、韩架阁境皆寓金华,二公人物虽不同,皆佳也。
亦得时奉从容,馀非浅陋所知。
执事一出五年,仨归家山,其喜可知。
僭有《高风行》一篇,姑见颂美之意,幸垂藻鉴。
谨专人诇候起居。
家兄臂痛,不果修书,立斋侄别已拜书。
令似诸位德业日进,和父既得胄牒,魁占无疑。
不敢拜状,乞斥名。
瞻见未期,敢乞康济一身,自致中和,倚需时运之复,以大发挥(《鲁斋集》卷一七。)
而濯缨佩:库本作「濯缨垂佩」。
全芳备祖序宝祐元年八月 宋 · 韩境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五
类书之作,其来尚矣!
唐率更有《艺文类聚》,白傅有《六帖》,至我朝元献有《类要》,宜无复加矣。
近世乃有《建章万花谷》、《事类本末》诸书,大概誇多于品汇,竞美于纂辑,而原本祖、萃群芳者阙焉。
天台陈君少负杰特,读书数万卷,目力所及,如富人坐日中之肆,细大涵蓄。
感万物敷荣,乃独致意于草木蕃庑,积而为书。
思袭前人之躅,以补后来者之阙意,是以尝客游江淮,纵观宇宙山川之盛,举凡舟车之会,人力所及,蒐览之馀,可以广纪载、备讨论者,毕录无遗。
于是物推其祖,词掇其芳,数十大家之作俱在,而骚人墨客之咏亦不废,不知萤几聚,雪几映,剡溪凡几阅,而《全芳备祖》之书成矣。
陈君益敛华就实,由博趋约,研精洙泗、濂洛之书,折衷于渡江诸老,凡昔之泥于物者,今皆反诸心矣。
心有经,因知有录。
凡昔之会于心者,今皆笔于书矣。
名公钜卿嘉叹不少置,尝以呈天子之览,陈君不可谓不遇矣。
一日,陈君过予山阴泽中,貌癯气腴,神采内泽,有道之士也。
手数巨编以示,且叹曰:「吾不幸少事华藻,勤半生以资口耳之谈,犹幸晚归朴素,持一念心,穷性理之蕴。
然少年之书,虽吾甚悔,好事者或取焉,欲椟而藏之,不可得也」。
予拱而曰:「盈天壤间皆物也。
物具一性,性得则理存焉。
大学》所谓『格物』者,格此物也。
今君晚而穷理,其昭明贯通,倏然是非得丧之表,毋亦自其少时区别草木,有得于格物之功欤!
昔孔门学《诗》之训,有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陈君于是书也,奚其悔」!
宝祐元年癸丑中秋安阳老圃韩境序。
按:《全芳备祖》卷首,农业出版社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