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谢平川耆民钟尚义寄鲊 其二 明 · 唐文凤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真情不减孟宗寄,廉誉何须羊续悬。
萍雨荷风生酒兴,夜阑飞梦到平川。
四益斋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巽斋文集》卷一三
吾里李君孟仁其斋居之室曰四益,而请记于予。
「无益之言勿听,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文勿观,无益之友勿亲」,南轩先生张宣公所以诲其仲氏尚书公也。
去四无益,得四有益,名取诸此。
予为三复宣公之箴而告之曰:箴尽矣,予何说以记。
抑予少多病,有老人告予盍从事养生之法,就问焉,其言无以过人也,心颇易之。
予所亲药饵,老人视之皆无所可否,而予饮啖颇杂,蔬之外,惟所嗜则取之。
一日食果少过,老人愕然曰:「食此宁有益乎」?
予曰:「纵无益,宁有损」?
老人叹曰:「宜子之多病也,无益即有损也,岂有既无益而又不损者?
人之胃气日夜运动,散食物之英华以为荣卫,故惟胃最劳,然惟其有益于荣卫也。
今子取适口而役胃于徒劳,虽珍果鲜错与土炭何异?
曷若尽罢,使胃得休息,以时而纳常膳,胃得其职,则百体安矣」。
予悚然敬受其言,而因以悟曰:古人言无益能害有益,不曰有损者能害有益也。
人皆避有损之害,而未必避无益之害。
有损之害易见,无益之害难知。
有损之害如恶毒之物,自古明著其说曰食之能伤某脏、发某疾,故人不食也;
无益之害前所云,是予之病岂惟体肤而已。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抑坐此也。
故曰:无益之言勿听,不必曰招尤速祸之言而后勿听也;
无益之事勿为,不必曰反道败德之事而后勿为也;
无益之文勿观,不必曰惑世诬民之文而后勿观也;
无益之友勿亲,不必曰导邪济恶之友而后勿亲也。
无益也者,凡不足为有无者也。
严哉,宣公之箴!
果哉,孟仁之志乎!
予无以告君矣。
虽然,四箴之中,所谓无益之文勿观者,谓出乎人之文也。
予欲试附一语于右曰:无益之文勿作,谓出乎己之文也。
古人之文至于今百世,惟其有益,故常存也。
今竞诗文,誇四六,敏者既以所嗜不自休,钝者亦复抽揠穷日以取妍,此人通知其无益而甘为之者。
往时蒙斋袁公亦尝告其所厚曰毋弊精神于蹇浅,闻者为之绝笔。
夫爱养精神,而用于所当学,此进德修业之所以得及时也。
宝祐二十年二月六日,巽斋欧阳某记。
三煞 元 · 佚名
 出处:元曲选 昊天塔 第二折
准备着迎魂一首幡。安灵的几朵花。
众儿郎都把那麻衣搭。紧拴将亡父驮丧马。
哥也你牢背着亲爷的灰骨匣。孝名儿传天下。
说甚的孟宗。袁孝拖笆。
寄生草 元 · 佚名
 出处:元曲选外编 小张屠 第一折
我虽不读论孟□。
多闻孝义章
人子孝母天养。
郭巨埋子天恩降。
孟宗□人天垂象。
王祥卧鱼标写在史书中。
丁兰刻木图画在丹青上。
兵士差出因奔母丧不告而归其罪可恕判 宋 · 胡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一、《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一
吴保随直上幕,不告而归,其罪固不可容恕。
原其逃归之故,却系奔母之丧。
古之孝子,行役则瞻望母,出使则思将母,今吴保因差出在外,母卧病则不得侍其医药,疾革则不得启其手足,闻讣之日,方寸之乱,不言可知,见星而舍,犹以为缓,尚何暇于谒告哉!
吴起仕于魏,母死不归,而曾子绝之,孟宗吴县,因奔母丧,自囚以听刑,陆逊表其素行,乃得免死。
然则吴保之罪,提干必能以情宥之矣。
申提举司,乞免行追究,仍告示兵马司,今后如差军兵往二千里外,约往来该四月以上,而其人有父母年老衰病,别无以次可供侍者,并免指差。
元 · 张菊存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五部
南风吹南枝,一白点万绿。
岁寒谁知心,孟宗林下
辍耕录:龙广寒江西人,移居钱塘,挟预知之术,游湖海间。事母至孝。六月一日母生日,方举觞为寿,忽见北窗外梅花一枝盛开,人皆以为孝行所感,士大夫遂称之曰孝。赠诗者甚多,惟张菊存一篇最可脍炙,云云。
泣竹台 清 · 吴陈琬
 押屋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恭武初监鱼,奉亲博微禄。
封鲊既不食,忆笋有馀哭。
台下阒无人,冷风拂慈竹。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安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