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参知政事王之望赠三代制 其七 王之望妻令人张氏咸安郡夫人制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二、《盘洲文集》卷二○
《诗》首二《南》,《鹊巢》咏雁鸿之德;礼分六服,鞠衣参褕翟之华。惟公侯有开国之尊,故汤沐以从夫为贵。某氏仪度娴雅,性资惠明。媲于儒宗,有夙夜相成之益;相其时祀,竭春秋匪解之诚。壸则甚章,嫔风可法。既宜家而偕老,见得路以跻荣。兹疏大郡之封,以正小君之位。其祗茂渥,益广淑声。
常州开河记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二、《渭南文集》卷一八、《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二、康熙《常州府志》卷三六、乾隆《阳湖县志》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隋疏大渠,自今京口、毗陵、姑苏、嘉兴以抵于临安,初以备巡幸,而后世因为漕运大利,故得不废。渠贯毗陵城中,徐行东注,独南水门受荆溪之水,为惠明河,酾为二股,皆会于金斗门。庆历中,太守国子博士李公馀庆始疏顾塘河,益引惠明水注之漕渠。顾塘地势在漕渠后,故俗又谓之后河。崇宁初,太守给事中朱公彦复增浚之。方是时,毗陵多先生长者,以善俗进后学为职,故儒风蔚然为东南冠。及余公中、霍公端友,皆策名天下士第一,则说者遂归之后河。曰:「是为东南文明之地」。邹忠公方居乡,士所尊事而化服者,忠公避不敢居,因以后河实之,而为作记。淳熙十四年,今太守林公下车逾年,既尊礼其诸老先生,延见其秀民,所以表励风俗而激劝儒学者,日夜不敢少怠。弦歌之盛,殆轶于承平时矣。而或以后河告者,亦不废也。后河自崇宁后,不治者积数十年,中更兵乱,民积瓦砾,及冶家弃滓,故地益坚确。夏六月,林公乃搜闲卒,捐羡金,分命其属治之。不淹旬,渠复故道,袤若干,深若干,修若干。乃以书属予曰:「愿记其事」。予谓渠之兴,自为一郡之利,不必为士之举有司者设。然城南衣冠,以杜固凿而顿减,则后河成废,与士之举有司者相为盛衰,亦自有理。太王迁岐,成王都洛,皆观川原,咨卜筮,其由来盖尚矣。则林公兼取焉,顾不可哉?士益勉之,以毋负公之意。公名祖洽,字子礼,明州鄞人,世以经行显云。渠成之岁,十二月二日记。
奏事录(起乾道庚寅四月丁亥,止是年七月辛丑。)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杂著述》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乾道庚寅,南剑守阙到,法当奏事,以四月六日丁亥挈家泛舟入浙。
丁亥,早发永和,邓庚子长秀才偕行,伴纶读书也。入城应接人事,泊舟候春亭。守倅来饯饮,乙夜散,与兄弟宿亭上。
戊子,早,三兄先归。江涨风静,俄顷至吉水,县官相候。弟侄甥与送客皆还,惟永和十七客少留,因置酒焉。晚同长道赴莫宰会。
己丑,早,放舟至白沙,挈家过罗陂,赴罗子行夫妇及其兄思齐会。萧伯和投诗及所业。南方风大作,继而甚雨。夜归宿舟中,小婢溺。
庚寅,辞罗氏会。白沙相对有石牛潭,其岸即隋以前州城,闻尚有故基及南郭之名。
辛卯,晡时,刘子澄、子和舟来,同长道、子行会饭于江阁,长道辞归。
壬辰,早发白沙,罗思齐、子行、萧秀才特起送别于三里外。晚抵新淦县,权令乐安城丞程从政说(新安人。)、丞许修职孝谟(湖州人。)、簿彭叔牙、监税黄迪功溥(提刑郭彦之孙。)、杨图南、张司理棫、董县丞世龙、(字伯亮。)新湖北提刑司干官余迪功永锡及其侄乡贡进士谊并相候。永锡盖始兴襄公之曾孙。今襄公诸孙或在曲江,或在西山,皆为农,惟居新淦者为士人。永锡以隆兴诏书求勋贤之后得官。
癸巳,早,十二弟妇之母郭氏及韩保之侍郎之孙十五郎霦来舟中,留饭。晚赴董子羽会。
甲午,早发新淦,南风浩然。午后之临江军,泊贡院。前太守施承议兴祖、通判王朝奉同老、知清江县李承议端卿、丞李从政昱、知录王从政子溥、监赡军酒库李迪功孝祥、监税刘从义宗孟及向伯海之婿来司理文渊、(蔼之子。)韩尉谐并相候。邂逅新常德倅郭仲质份,并招杨谨仲、刘子和、子澄饭。韩戴甫及十五郎送别于此。戴甫名翊胄,与竑胄、竦胄皆节之和之子。得豫章报,三月二十五日改除闽宪。
乙未,新邵倅魏大夫彦忱、张直阁永年(叔万、台卿之子。)、何秀才光颜(韩保之婿。)并相候。军学教授张迪功涛、新宜春尉彭迪功龟年、新衡阳簿陈迪功琦并惠诗。赴任子严运司会。盘园广袤数里,高下因山川,甚有野兴。
丙申,新淦巡检潘成忠岑、李深之绛并相候。赴程德远经略会于慧力寺之江月轩。
丁酉,访向伯海,遍观芗林园亭。海棠数百株在南埭,如酴醾洞,花时亦佳哉。晚赴军会。
戊戌,早解舟,未时抵丰城县,泊宝气亭。李令愿、韩丞淳、监税高炳、簿何炜、马君寿、朱秀才祺国宝、宫教陆朝奉筠并相候。
己亥,早赴清都观正法寺开启天申节。清都本甘真人战旧宅云。递中收闽宪信劄。午后胡从周参议来自隆兴。晚赴李令会于清樾堂,旧有物华亭,今存遗址。
庚子,家人赴马君寿内人饭。
辛丑,晚赴朱秀才会。
壬寅,早,暴风可畏,徙舟税亭,未后解维。邑官置酒曲江僧寺,二鼓后散。
癸卯,早,遣帅司急足周权持辞免文字之临安。行三十里遇漕司所假舟,徙焉。晡时宿小桥。
甲辰,早次隆兴府,帅吴明可、漕任希纯、鲁季钦相迓于南浦亭。夜大雷风雨,甚可骇。张彦自永和来。
乙巳,赴二漕会。
丙午,赴府会于南园。
丁未,赴黄季文参议会。
己酉,赴府会于东湖孺子亭。按洪刍《职方乘》云,湖在郡东南,周广五里,郦道元云十里一百二十步。今士大夫家多创楼阁以环之,城中奇观也。酒三行,泛舟过总持院,本唐僧子畋所造。畋精太乙术,能祈雨乞晴,今有井祈求不废。雷堂之后有澹台灭明墓。刍云《史记》虽言灭明居楚,又有渡江斩蛟之事,然豫章非真楚,尚可疑也(平江亦有澹台墓。)。院中老僧年七十,及从徐师川游,能写字鼓琴。自总持过讲武亭,复登舟劝酬。归饮南园,夜分散。
庚戌,诸公来别,遣周忠厚、张彦归庐陵,即解维。过樵舍镇,监官承节郎范渊来迎。宿昌邑山。
五月辛亥朔,风雨。姚媪忌。午后抵吴城山谒庙,少休看经阁,方知东坡所留石砮尚在,取而观之。近岁过客又舍一矢,形稍大而色青,不若旧物之古也。庙侧有圣池,池中有小石浮水面。祝史云买扑三年为界,每年四百千省,纳隆兴公库。晋江朱丞彭年送别于此。
壬子,早阴霾,风逆。行二十馀里而晴,风色亦顺,扬帆颇驶。未后抵南康军,太守钱奉直端立(愐之子。)、佥判王朝散崧、(潍州人。)星子钟令并相候。
癸丑,早,肩舆过简寂观。门外许坚石初为沙石所堙,前岁大水复出。与观主欧阳齐年对泉石小酌,食甜苦笋,名不虚得。齐年求诗,为赋一篇云:「疏食山间茶亦甘,况逢苦笋十分甜。君看齿颊留馀味,端为森森正且严」。饭罢,道入栖真观,即梁昭明书堂,前欲游而未至者,荒芜殊甚。次至开先,主僧虚席,殊不成丛林,而飞桥已为大水所冲。少憩方丈,首坐川僧文逸粗可语。同访招隐泉,有亭覆之矣。日斜归。
甲寅,赴军会。坐五老亭甚久,而晴岚晻暧,殊不满人意。晚,土人及永和王忠各以两舟竞渡。
乙卯,凌晨冒大雨陆行四十馀里,至延真昭德观(知观陈拱微。)。与江州乐顺之教授相会,饮菖蒲酒五行,同登阁而别。由间道渡溪入净慧院(主僧净一。)。此两处皆前岁所未至者。未后出山,泥涂殊险,微以劳勚。晚投宿寻真观,与道士汤善翔小酌云锦阁。步行近一里至灵泽庙,望咏真湫。
丙辰,晴。早过白鹤栖贤寺,寺愈萧索,主僧数易故也。独登五老亭,坐玉渊,及三峡桥而行约十里,饭罗汉院。院不经兵火,而住持不得人,日就摧毁。近者长老方葺僧堂,又引去。今藏殿、法堂、童行堂之属气象犹壮伟。未时还军,别太守而下,欲解缆,南风太高,遂止。
丁巳,拂旦离南康。风顺而高,舟过大孤,轩簸可畏。午后次湖口县,略舣岸即行。日正午泊交石峡,舟人欲止,姑听之。晚有暴风雨。
戊午,早以风逆,巳时方解舟过马当,泊波斯夹,约行百馀里。
己未,风正,扬帆而下。午后以雁汊风猛而横泊对岸港中,移时复行三十馀里,泊怀家渡。是日约行二百馀里。
庚申,北风大作。晡后稍息,移舟十馀里,泊长风沙,距舒州一百三十里云。
辛酉,早,北风未止,行四十里至大云仓。移时浪稍平,又行四十里,至蒋家汊遂止。夜月佳甚,风稍定。
壬戌,早复有北风,抛过南岸,而浪稍平,遂行四十里至池口市盐酪。复行八十里,未后至大通镇,云气稍变,舟人遂止。池卒李臻参,肩舆游九华者,劳以尊酒。思丁亥之游,今复遥望山色,眷眷不已。五更后大风自西来,继以大雷雨,舟摇荡不可止,川船相去才数丈沈焉。予舟本泊于彼,临夜稍徙,仅免于难。
癸亥,早南风,挂帆行近四十里,片云忽在头上,转为北风。两舟相望,篙师皆失色无措,急令转舵就帆,逆行十馀里入铜陵夹方定。午时至铜陵县,泊绣衣亭下。游天王禅寺,今名护法,残僧败屋,不类丛林。《山谷集》有《铜官僧舍得尚书郎赵宗闵墨竹一枝笔势妙天下为作小诗二首》:「省郎潦倒今何处,败壁风生霜竹枝。满世阎刘专翰墨,谁为真赏拂蛛丝」?「独来野寺无人识,故作寒崖雪压枝。想得平生藏妙手,只今犹在鬓如丝」。诗与竹皆不复存。寺后山上有富览亭,望江流凡三夹,对岸即濡须也。五里有宝云寺,李白祠堂在焉。十里有铜坑。知县右承务郎阎晟相候,德夫郎中之子也。邑在乱山中,殊陋。
甲子,北风复作。夜来月色如昼,波伏不兴,今乃阻滞如此。阎宰送别于石龙矶。矶下有洞,虽为三门,而浅局无足观。稍前,江边有马碯石。行三十里入丁家夹,过板子矶。晚抵繁昌县,泊于对岸。是日约行百里,溯流之帆相属,既泊而风辄定。
乙丑,早,风复作。行夹中约四十里,近月子港而止,过此复出大江故也。
丙寅,风定。鸡再鸣,乘月解维,过三山矶,入青灯夹,望鲁江口,遂入芜湖,泊吴波亭下,日向巳矣。知县吕通直昭问(忠穆公孙。)、丞韩承务琳、主簿徐迪功士龙(宣州人。)、尉王迪功椿(严州人。)并相候。
丁卯,雨。略至吉祥寺,长老师勤庸人。王尉云芜湖绝无士人,秋试不满百,未有登科者,近世两人发解,又寄产云。夜大风。
戊辰,风雨稍止。晨发芜湖,过褐山矶,又遇和州裕溪河截税之舟,纷纭愈甚,至投瓦石,久之方去。未时次太平州。太守周元特、倅叶朝请棼、添倅钱宗丞佃、教授吴文林博古、添差教授杨文林恂、判官赵文林子、推官赵从事不役、知录赵修职彦灿、司理虞迪功份、司户林迪功显、司法王从政豫、当涂宰王通直、权主簿林迪功浩、尉赵修职彦麒、路分都监宋大夫实、添差路分孙大夫谅及其子閤门祗候显祖、同年丁忧赵司法彦萃并相候。
己巳,赴州会。风雨不已,天气如暮秋。借郡舟易豫章者。
庚午,新徽州通判刘大夫授之、盛秀才旦相候,再赴州饭。初约会于凌歊,风雨而止。饭罢独往,比旧加葺,塔之后又创怀古堂,恨烟雨不见历阳。略至广福寺,长老惠明。
辛未,早诣天庆观万寿寺满散天申节,次赴锡宴,日欲晡毕。晚,元特讲通家之礼,二鼓后归。是日虽时有微雨,而其晴可以讫事。
壬申,早,雨,俄晴。舟行小河甚驶,至采石镇,以云气駮杂少留。已而复行,泊慈湖夹,方午未间也,东坡有《阻风》五绝句即此。
癸酉,早行,饭后入鹅港,午时泊新河口。
甲戌,风色不可行。黄圯老运使自城中来。史志道侍郎以发运使过九江,伺其出城,以小舟谒之。
乙亥,赴圯老会于清凉寺。寺有德庆堂,李主所书。闻左仆射陈俊卿以大观文知福州。
丙子,早乘便风出新河。午时过长芦寺,江水涨溢,去寺才十馀步,不暇游也。日欲晡次真州,太守王朝请察相候。
丁丑,早欲行,会大雨不敢解维,赴王守饭于山堂之澄澜阁。同报恩长老妙湍登塔两级,望金山及扬州大明寺塔,遂同过漕司东园,即六一先生为发运副使许元作记者。去岁,淮南运判吕正己即旧址新之,所谓拂云之亭、澄虚之阁、画舫之舟、清宴之堂,皆具焉。添差提刑司干官张从政驹、教授郑从事汝谐相候。张干,毗陵宜兴人,藏古石刻颇富,有泰山秦碑奇甚。表弟章济之运干适过滁阳,见其病子元祚。
戊寅,早,解维,巳时至镇江府。太守蔡子平直阁、通判章朝请汶、陶朝奉之真、总兵史承奉弥正相候。晚,乘潮方能入闸,未至第三闸,遇浅而止。
己卯,早,入第三闸,而连夕大雨,水涨,里闸不开,遂止焉。都统制成太尉闵相候。是日夏至,雨尤甚。
闰五月庚辰朔,早,至丹阳馆,使客之馆也。赴蔡守素饭于普照寺,长老慧照,兴化人。雨稍止,携邓子长及纶上甘露寺,不到已十八年。镇江因北固山以为城,而寺在山上,东坡诗云「古郡山为城,层梯转朱栏」,尽之矣。观狠石、铁镬字、李卫公像、舍利塔。所谓陆探微师子,惟有近岁画本,馀皆亡矣。旧多景楼,乃行者堂。去年太守陈天麟侍郎别卜地起楼,甚雄壮,同长老化昭饭焉。金、焦二山在左右,而面对瓜州,似胜旧基也。
辛巳,早,同邓子长冒大风雨登浮玉亭。亭在江边独山上。或谓此即浮玉山,故创亭焉。傍有小石山、蒜山。又其傍有土山,号坚土山,土纹皆坚故也。登舟,风益大,冲浪至金山龙游寺。长老宝印,川人,有众二百,栋宇鼎新。寺绕山临水为屋,故谚云「金山屋里山,焦山山里屋」,盖实录也。山门借石牌山为案,乃江中三石峰耳。其外小山稍有树木而鸟雀不栖者,世传为郭璞墓。或谓石牌山正为浮玉,水涨不能没,唐人于此铸镜,南岸创亭者非也。别有鹘山,以鹘栖得名。寺有雄跨堂,颇雄伟,洪景伯书颜。观音殿下临龙渊。长老云顷年军士习水战,尝坠石测之,深三十二丈,而扬子江心深有七十馀丈云。会饭于方丈,白丝糕、黑盐豉、糖豆粥,三者山中之精馔也。登妙高台烹茶,壁间有坡公画像。初,公族侄成都中和院僧表祥画公像求赞,公题云:「目若新生之犊,心如不系之舟。要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崖州」。集中不载,蜀人传之,今见于此。茶罢,上绝顶观坡及晁无咎题字,转至头陀岩。头陀姓裴,唐贞元中获金于山而得名者,闻此岩旧乃蛟窟也。中𤃩泉在水陆堂中,陆羽品江心之水此与同味,酌之。闻京口城中井水皆咸浊,甘泉仅一二云。日午,观僧斋毕,过歙州门,僧榻皆逼江,夏潦方至,凭栏眩骇。大抵寺之轩窗无不临水,而此尤可畏。戏投饼饵,龟鼋毕集。初欲自此下焦山,而风雨殊未止,复冲巨浪还西津,亦危道也。谒下元水府庙而归。
壬午,招进士张大亨为咸媪案脉。黄州守杨直阁由义及府学教授熊克并相候。午时开闸,晡后方抵丹阳馆。
癸未,早,别诸公,道过总领所,登供军堂、得江楼、苑信亭,皆洪景伯所葺也。闻府治连沧楼甚佳,恨不一至。京口多以山为城,即城为登览之所。如多景、得江、连沧之类,虽曰楼,实台耳。归而解舟,河道隘塞,行甚缓,送客相见于门。巳未后,晚行三铺,共二十七里宿焉。雨不止。
甲申,早,大雨。舟行,隔堤望练湖,记云方四十里。自离镇江皆溯流,又南风打头,牵挽者泥淖没骭。未后次丹阳县(古曲阿也。),令陈从政玠、丞沈从事宗契、尉汪迪功并相候于北使之馆。陈德自昆山来。天色稍霁,顺流行三铺,宿栅口。
乙酉,晴。早过吕城闸,至奔牛镇,水泛闸不开。监镇沈修职元携数十夫自支港荡舟曲折而过。晚次常州,太守李元佐大夫、通判张仲固、一监丞并相候。
丙戌,赴州会,宾客往复不能记。换舟,遣尝所假者。
丁亥,早赴李守素饭于感□寺。未后解维,抵暮仅行十三里,宿小井。
戊子,南风益高,牵挽费力,黄昏方次无锡县。宰吴奉议沣、丞赵宣义善仁相候。
己丑,早谒蒋丞相、方务德侍郎、张茂材松运使,适相值戴子善秘书、子微台法忧居,并访之。午间携家游惠山。住持法皞年七十八矣,同上南北阁,酌陆子泉、冰泉、龙渊泉,凭水陆池槛观鼋戏而归。赴蒋丞相会。
庚寅,早,方务德、张茂材约喻子才避暑惠山,留连至夜,凡七饮茶,归邑即行。仲贤自昆山来迓。
辛卯,未后至平江,知府汪圣锡、提举常平芮国瑞相候于姑苏馆。
壬辰,至从母宅,赴府会于齐云楼池光亭。晚招仲贤、子长置酒姑苏台,劝酬□百花洲。暴风雨。
癸巳,同家人赴从母会,留连竟日。仲贤先还昆山。
甲午,早赴芮国瑞会。夜携家赏月姑苏台。
乙未,王仲谟兄弟及数亲旧皆自昆山来。
丙申,早就百花洲具饭待昆山诸亲。王节使权相候。晚解维,抵门而止。
丁酉,早出盘门,如昆山县,以塘路桥低转湖泺(土人谓之皇天荡。),正值东南风打头,撑驾甚劳,晡时方抵下苧渎,距府城才十二里。逼暮,仲宁自县来小酌。
戊戌,终日逆风,牵挽进寸退尺,一更后方抵昆山栅外。知县宣教郎刘𤪠、监税武功孙大夫德相候。
己亥,舟转而南,越两时方抵妻家。王德温兄弟、李四九将仕、五十将仕、张察判棠、郑提干莘、陈教授九思、司户九德、钱唐孙宰听、瑞昌钱簿永弼、郁子文并相候。夜饮,四鼓散,浴而后寝。
庚子,郑通判复、总干晋表、主簿宗仁、郁九一解元并王点县仰、边三一解元并相候。
辛丑,吴县丁丞三畏以檄视涝回,云昆山管内计田二百四十馀万亩。
壬寅,早,就东寺具饭待赵常熟及丁丞。寺今为安穆皇后功德院,赐额曰荐严资福。长老普璇,淳实人也。新萧山尉杨迪功松及其婿新长兴尉陈迪功茂英相候。
癸卯,相士三衢徐璿来。
甲辰,早,赴仲谟会,前吉水庄丞相候。
乙巳,早,祭外舅茔。午后留李良佐酌平江柯山泉。前吉安丞郑宣义颐、新淮西运干陈承事临、国学进士陆日新并相候。
戊申,新湖州梅溪监镇钱迪功郎永存相候。晚赴仲显会。
六月庚戌朔,添监赵承节伯祉相候。赴观音庵寂照大师若钦饭。乘雨凉过山寺报谒,访老僧法回,步至塔院,山之绝顶也,凉甚。
辛亥,早,赴仲吉会。初泊舟外姑宅前,而东西照不可过,惟磬折可避,复为桥碍,乃移舟南问津。晚宿西栅。
壬子,早,随潮行舟,午时泊岸,距旧处才十馀步,阻于一桥,为此迂枉。
癸丑,国学吴仁杰字斗南,携所解《古周易》及启事相候。
甲寅,新临江通判赵宣教不比相候。
辛酉,货齿药人夏彦兴参颇能弈,令与仲显对,盛暑永日,无以度故也。
壬戌,招沈宽登仕案脉,累日苦脾疾,心气极不能支。
癸亥,体中小快。暑甚,夜月却清明,留仲谟兄弟露坐小酌。
甲子,筮《易》,遇《屯》之《益》,留李良佐小酌。
乙丑,晚以小舟入城。
丙寅,辰后入娄门,至从母宅。
丁卯,饭罢谒汪守,馆于瞻仪堂。
戊辰,圣锡云:「幼年初读《陈无己集》,有《代人乞郡劄子》,一见便疑为代傅尧俞作,后阅傅集果然,乃知宿世读书之说可信」。圣锡疑无己后身也。
己巳,久不收永和书,甚悬情。今日连得闰月十二日以前三书,知十三弟得子,不胜其喜。小汪云有书号《类文》,隋时集两汉以来古文,多今时所无,如曹植文尤众,植集中未尝载。
庚午,早赴芮国瑞提举会。谒李直阁简能,旧提刑也。是日范至能借大资政、醴泉使、侍读使大金,求陵寝及正受书仪,过此,晚谒姑苏馆。副使康湑。
辛未,五更别汪圣锡、芮国瑞,再过从母宅。终日雨凉,翁子功监丞相候,赴江西帅幕过此也。
壬申,复热。晡时辎重自昆山来,别从母、茂之,出娄门,登府中所借舟,为奏事之行。晚次吴江县。
癸酉,早,步过长桥,入臞庵。主人知县君份及其子皆死,惟二孙在,榜苏养直诗于宜芳亭。是日大暑,或行或止,惟舟人是听。
甲戌,早次秀州,泊驿亭。方务德侍郎、权州赵直阁师夔(秀王之孙。)、通判朱通直自求(侍郎巽之后,康叔之曾孙。)、判官郑从事伯英、司理邵修职輶(至卿之子。)并相候。入城报谒,憩精严寺。晚赴务德会,荐术士刘演谈命,旧号江西牧童,今曰睡觉生。二更解舟。
乙亥,递中收王致君正言书,转致四明六十九姑书。姑盖族叔祖忱之女,己丑生,嫁黄氏,丁亥秋丧夫,生四子:长小二郎(直躬伯隐,甲辰生。),次小四郎(直履,癸丑生。),次十一郎(直见,己未生。),次十四郎(直异,乙丑生。)。三女:大姐归吴氏(年四十六,乙巳生。),二姐归王敦礼(年四十二,己酉生。),三姐归吴氏(丙戌年死。)。今居奉化县黄郎中宅。晚过崇德县,令吴从事道夫相候,即行。
丙子,早抵长安闸,终日伺候启闭,逼暮始能过。大暑不可堪,夜气稍凉,连夕进棹。
丁丑,早,祗受告命,寻抵临安闸。饭后入北关门,权寓普惠院(俗呼北寺。)。庚辰春到关亦馆此,主僧善伦,相别十馀年矣。
戊寅,芮国器司业、邵伯恭博士款话终日。晚,鲁彦质来谈命,郑人也,自称将仕郎鲁诚修,饮之。
七月己卯朔,李仁甫焘秘监、范至先工部相过。仁甫新除湖北漕。
庚辰,同年刘文潜焞著作相过,刘军资恪继之。胡邦衡侍郎携具来。晚借李德章翚知县修文巷小宅徙居,以北寺太僻远也。设榻小楼,略无蚊蚋,殊觉安寝。客云,昨日进呈予到国门状,上再三称能文。
辛巳,芮国器及沈持要检正携具来。
壬午,汪仲嘉大猷、王宣子二侍郎、张钦夫吏部、郑少嘉礼部并相候。表弟三十七监庙泽、四一县尉湖同自上饶来,留款。
甲申,黄通老尚书、尤袤延之宗丞、刘仲卿及其二子并相候。延之云,两月来自釐务官而上外补贬逐死亡者仅四十人,亦气数使然。留吕伯恭、王得卿饭。李德章送白酒甚奇,饮鲁彦质。
戊子,留表兄郭元嘉之子谟及王得卿饭。许季立调汀州判官,访别。
己丑,朱老娘来,年八十三,甚健。
辛卯,连日肠疾为祟。初闻车驾来日孟享景灵,既而值雨展日,閤门忽报来早引对,病中甚以为忧。
壬辰,平明入和宁门,对于后殿。次堂参,次过六部遍谒长贰郎官,次至虞相、梁参府。晚赴张钦夫、吕伯恭会,同坐新秀州守曾原伯逢。
癸巳,劬劳之日,胡邦衡惠诗。食素,终日讲人事。
甲午,早台参,次谒四台官,次别二府。竟日奔走泥涂中,暮归寓馆应酬书尺,劳倦不可言,幸肠疾少损。
乙未,早,台辞毕,即出涌金门。芮国器、沈持要、范至能先置饯于柳洲,李秀叔彦颖吏部继至。俄报有奉常兼西掖之除,既而乃少蓬、翰苑也。闻执政进至乞留,上曰:「甚好,但恐立异耳」。初拟少蓬,他日兼掌制,上曰:「便令兼内制可也」。秋暑酷甚,有醴酒,夜置舟泛湖赏月,二鼓后归。
丙申,早受省劄,即上辞免状,又受磨勘朝散郎告。
戊戌,车驾诣景灵宫。馆中同官相过:秘书丞李处全粹伯、郎陈骙叔进、张渊叔潜佐、刘焞文潜、林光朝谦之、校书郎杨兴宗似之、萧国梁挺之、赵汝愚子直、正字丁时发子章、冯田宗义。
己亥,宰执分诣。
庚子,受辞免不允劄子。
辛丑,早入秘书省供职。前月秘阁檐忽摧,少监李仁甫云:「昔御史门台坏而司马光去,今秘阁摧,某其去乎」!已而果除直显谟阁、湖北运副。临安修葺凡用八千缗,昨日方讫工而予今日上,初不知也。
郁林州教授毛嵩老墓志铭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二、《诚斋集》卷一二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嵩老毛氏,讳惠直,其先三衢人。八世祖侍御公为吉州太守,道出吉水之龙城,爱其佳山水,官满,家焉。历四世而生九皋,九皋生琦,琦生珵,俱不仕。珵字平国,生二子,季曰惠明,长则嵩老也。平国性简澹,落落然与世若不相接,以是家穷空。嵩老少长,强学授徒,以业其家。于是亲若弟始忘其贫。平国死,惠明亦早世,嵩老字其孤终身。嫠妹孤甥,茕然无归,嵩老皆聚而衣食之。嵩老既壮,文名彰施,再贡于乡。登进士第,授左迪功郎,主邵武县簿。太守以嵩老儒先,厚礼之。光泽县令某以非罪系狱,部使者命嵩老往鞠之。令惧不能自白,使所亲语嵩老,愿毋周内深文。嵩老笑曰:「所坐有无在彼,所当轻重在令甲,我何与焉」?既至,取具狱阅之,皆文致谰辞也,即平反之。用荐者授左从政郎、汉阳军汉川县令。县故荒馀,又承兵乱,公私赤立,嵩老毕力抚摩,民少昭苏。尉某献掊克之策,嵩老谢不纳。尉怼甚,思所以害嵩老者。夜遣卒斧县库盗官缗钱,事觉,迹至尉所。人谓嵩老将甘心,必痛绳治,株连及尉,嵩老曰:「吾知求盗尔,既得盗,又何求」?太守某黩货,诸邑争剥民以啖之,嵩老独否。守怒,求嵩老罪百端,竟无有,然诛货未已。嵩老喟曰:「脧民以自安,去官以安民,两言决尔」。遂引疾上还印绶,汉川之民遮留,莫可。既去,俸之未给数十万钱,嵩老曰:「吾弃官尚言禄」?汉川之民至今思之。授郁林州州学教授,以上登极恩,加左文林郎。郁林瘴疠地,士不知学。嵩老曰:「人谓教官无职事,育人材非职事耶」?日入黉室,为诸生讲古今圣经贤传,口授指画。士得所宗,始竞于学,中州文风,五岭不隔。而嵩老不幸死矣,盖隆兴二年七月十有三日也,于是嵩老生六十九年矣。嵩老于乡党,其族亲之贫不自振者,子弟之弱不树立者,可教教之,不可教覆护之。嵩老焉依以就其才、妥其家者岂少也?然类负嵩老,嵩老不怨不悔,亦不改为。初配张氏。继室罗氏,庐陵名儒天文之女,有淑德。既归嵩老,倾囊中装治生,梱内之政不以毫发累嵩老。男二人:良臣、良弼,学有俊声,方增而未已者也。女一人,适进士曾晞说。孙男三人:长曰灵运,馀未名。嵩老既葬,良臣寻卒。乾道辛卯八月某日,良弼改葬嵩老于等冈山之原。先事,移书走都下,以左从政郎、吉州录事参军谢谔状来谒铭。某与嵩老有连,习熟其贤,铭曰:
嵩老之仕,其征无车。嵩老之没,其焘无庐。嵩老之廉,其独无俱。矜彼之腴,嗤吾之臞。后千斯年,谁之洁污?老骥斯殂,亦龙其驹。其骧超如,此其昌乎?
立皇后制(隆兴元年十月二十五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一四、《中兴礼书》卷一九○
王者诞膺祚历,欲图邦绪之隆;宏阐化基,必自阃仪之正。顾皇英之降于妫汭,若任姒之嫔于周京。懿烁炳六经之传,丰功起五世之盛。爰思内助,祗举国章。仰尊太上之训言,俯徇冢司之忱请。畴淑规于禁掖,肇徽称于宫中。涣夫明伦,告乃列位。贤妃夏氏靖专而宽裕,庄肃而惠明。粤自母家,每谨佩璜之度;逮归京邸,益闲流荇之共。毓德寖休,腾芳滋广。实上应轩星之象,固默全坤载之摹。兹缵御乎家邦,本兼筮于筮卜。验以光于后启,兆应大横;占居顺于长孙,繇逢归妹。是用叶天人之意,契宗社之祥。涓良月而藏褥仪,见长秋而俪皇极。于戏!问龙栖之膳,相予一人之孝恭;奉蚕馆之衣,训时四海之勤俭。不妒忌,所以均睦雍于内壸;无险诐,所以抳奸黩于外庭。格有生之大和,跻斯世于上治。惟乃妇道,助兹王猷。可立为皇后,仍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
戢庵居士请赞济颠 南宋 · 释祖先
押词韵第十二部
瞎堂之子,附马之后。
出处行藏,一向漏逗。
是圣是凡莫测,掣颠掣狂希有。
一拳拳碎虚空,惊得须弥倒走。
跋史魏公与心闻禅师帖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二、《攻愧集》卷七○
太傅史魏公得法于心闻,爱其子孙,至今不忘。明书记其从孙也,持魏公书偈来,读之益信二老相得之深。传播丛林,又为裴相国与黄檗禅师添一重公案。
辞世偈 南宋 · 释德辉
一生无利亦无名,圆顶方袍自在行。
道念只从心上起,禅机俱向舌根生。
百千万劫假非假,六十三年真不真。
今向无名丛内去,不遗一物在南屏(以上宋沈孟柈《钱塘湖隐济颠道济禅师语录》)。
寂后寄少林长老二首 其二 南宋 · 释道济
押词韵第一部
脚絣紧系兴无穷,拄杖挑云入乱峰。
欲识老僧行履处,天台南岳旧家风(以上辑自宋沈孟柈《钱塘湖隐济颠道济禅师语录》)。
辞世颂 南宋 · 释道济
押词韵第十七部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
如今收拾归来(《净慈寺志》卷三作真),依旧水连天碧(按:全大同为道济作《入龛文》引此颂作:今日与君解释,从前大戒不持,六十年来狼藉。囊无挑药之金,东壁打到西壁。再睹旧日家风,依旧水连天碧。到此露出机关,末后好个好消息。)。
寄少林和尚 南宋 · 释道济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济祖师文集、《敕建净慈寺志》卷一九
愚徒道济稽首焚香致书于少林大和尚法坐下:窃以水流云散,容易别离;路远途遥,急难会面。嗟世事之无常,痛人生之莫定。然大地尚全,寸心不隔。目今桂子香浓,黄花色胜,城中车马平安,湖上风光无恙。我师忙里担当,闲中消受,无量无边,常清常净。拜致殷勤,伏惟保重。济不慧,钻开地孔,推倒铁门,针尖眼里走得出来,芥菜子中寻条路去。幸我师慈悲,不嗔不怪;烦老天宽大,容逋容逃。故折了锡杖,不怕上高平低;被却草鞋,管甚拖泥带水。光着头,风不吹,雨不洒,何须竹笠?赤着体,寒不犯,暑不侵,要甚衣包?不募化,为无饥渴;懒庄严,因乏皮毛。万重寻声救苦,当行则行;一时懒动雀剿,要往即往。塞旁明,久非左道;由正路,已到西天。一脚踢倒朱山,全无挂碍;双手劈开金锁,殊觉逍遥。便寄月一之书,少达再生之好。虽成新梦,犹是救人。长啸三声,万山黄叶落;回头一望,千派碧泉流。尚有欲言,不能违反。乞传与南北两山,常叫花红柳绿;为我报东西诸寺,急须鼓打钟敌。情长难尽,枯短不宜。
供状 南宋 · 释道济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济祖师文集
南屏山净慈寺书记僧道济,幼生宦室,长入空门,宿慧神通三昧,今修语具辨才,理参无上,妙用不穷。云居罗汉,惟有点头;秦州石佛,自难誇口。卖响卜,也吃得饭;打口鼓,尽觅得钱。倔强寒过德州人,跷蹊压倒天下汉。尼姑寺里讲禅机,人俱笑我颠倒;娼妓家中说因果,我却自认风狂。唱小词,声声般若;饮美酒,碗碗曹溪。坐不过,禅床上醉翻觔斗;戒难持,钵盂内供养屠儿。袈裟当于芦妇,尽知好酒颠僧;禅杖打倒庞婆,共道风流和尚。醉昏昏,偏有清头;忙碌碌,的无拘束。欲加其罪,和尚易欺;但不犯法,宣威难逞。请看佛面,稍动慈悲;拿出人心,从宽发落。今蒙取供,所供是实。
净慈寺募疏 南宋 · 释道济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济祖师文集
伏以佛日永辉,法轮常转。唯永辉虽中天者,有时而暂转;故比地者,无旧不重新。窃见南屏山净慈寺,承东土之禅宗,禀西湖之灵秀。从来殿阁轩昂,增巍峨气象;况是门墙高敞,见轮奂风光。近因藏殿倾颓,无处存寿山福海;是以空门寥落,全不见财主贵人。因思法轮不转,食轮怎得流通?倘能佛日生辉,僧日自然好度。弘慈愿力,仰仗慈悲。施恩须是大圣人,计工必得三千贯。舍得喜欢,人天踊跃,成之容易,今古仰瞻。有灵在上,感必能通;无漏随身,施还自受。莫道非诚,此心可信;休言是诳,我佛證盟。募缘化主书记僧道济谨疏。
奉寄淮西总领张少卿并呈建康留守章侍郎二首 其一 南宋 · 张镃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湖隐门连草,宗盟肯屡寻。
长才明主眷,直道古人心。
又引皇华去,谁怜白发侵。
官居兼静乐,贤帅复朋吟(二公同朝日有诗多倡和)。
送喻叔奇工部括苍二首 其二 南宋 · 张镃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自复林湖隐,相从却恨稀。
梅花年后白,江水去边肥。
世态纷纷改,交心特特违。
暖晴当送别,敢望款柴扉。
苏堤观木芙蓉因见净慈明上人翌日惠诗酬赠二绝 其一 南宋 · 张镃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来访秋花本为诗,酒杯徵逐负幽期。
山中句出明书记,还了清邀一段奇。
济颠书记赞 南宋 · 释普岩
押词韵第十七部
毁不得,赞不得,天台出得个般僧,一似青天轰霹雳。
走京城,无处觅。
业识忙忙,风流则剧。
末后筋斗背翻,煅出水连天碧。
稽首济颠,不识不识。
狭路相逢捻鼻头,也是普州人送贼。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济颠)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一○
舍利凡一善有常者咸有焉,不用阇维法者,故未之见。都人以湖隐方圆叟舍利晶莹而耸观听,未之知也。叟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远孙,受辞于灵隐佛海禅师,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天台、雁宕、康庐、潜皖题墨尤隽永。暑寒无完衣,予之寻付酒家保,寝食无定。勇为老病僧办药石。游族姓家,无故强之不往,与蜀僧祖觉大略相类。觉尤诙谐,它日觉死,叟求予文祭之,曰:「于戏!吾法以了生死之际验所学,故曰生死事大。大达大观,为去来,为夜旦,颠沛造次无非定,死而乱耶?譬诸逆旅,宿食事毕,翩然于迈,岂复滞留?公也不羁,谐谑峻机。不循常度,辄不踰矩。白足孤征,萧然蜕尘。化门既𢾅,一日千古。迥超尘寰,于谭笑间。昧者昧此,即法徇利,逃空虚,远城市,委千柱,压万指。是滉漾无朕为正传,非决定明训为戏言。坐脱立亡,斥如斥羊。欲张赝浮图之本也,相与聚俗而谋曰:『此非吾之所谓道』。灵之迈往,将得罪于斯人;不得罪于斯人,不足以为灵所谓道也」。叟曰:「嘻!亦可以祭我」。逮其往也,果不下觉,举此以祭之,践言也。叟名道济,曰湖隐,曰方圆叟,皆时人称之。嘉定二年五月十四,死于净慈,邦人分舍利藏于双岩之下。铭曰:
璧不碎,孰委掷,疏星繁星烂如日。鲛不泣,谁汍澜,大珠小珠俱走盘。
慧日宗元谷目齿两种不坏之塔铭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一○
劫尽时火乃扇灾,自九地逮初禅皆烬馀,信夫火之为力也大矣!竺西阇维法曰火浴,灰百骸四支,所存者舍利,见诸传记。余旧赞五种不坏者,镡津明教大士顶、耳、舌、童真、数珠。近又赞荐福琏舌,铭湖隐济舍利,与传记合。宗元谷,信州周氏子,受业于月嵓新兴寺僧守忠,得吾佛照末后句。慧日𢾅门,归隐万寿之西堂,遂蜕于此,年六十六,腊四十二。越二日,依西竺法阇维,火聚蜚辩,失一只眼,齿三十六。丙丁童子,凭陵奋虐,死眼顿活,龃龉没龈。反睨童子,灰飞烟灭,明毫属天,旁属彰教。住山上人了此瑞事,不起于座,铭铭以告众。铭曰:
眼如月,齿如雪,火烈烈,莹而彻。定业难逃,自暴丑拙。
罗湖野录叙(绍兴二十五年十月) 宋 · 释晓莹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
愚以倦游,归憩罗湖之上,杜门却扫,不与世接。因追绎畴昔出处丛林,其所闻见前言往行,不为不多。或得于尊宿提唱,朋友谈说;或得于断碑残碣,蠹简陈编。岁月浸久,虑其湮堕,故不复料拣铨次,但以所得先后,会粹成编,命曰《罗湖野录》。然世殊事异,正恐传闻谬舛,适足滓秽先德,贻诮后来。姑私藏诸,以俟审订。脱有博达之士,操董狐笔,著僧宝史,取而补苴罅漏,不为无益尔。绍兴乙亥十月望日,湖隐堂释氏子晓莹叙。
按:《罗湖野录》卷首,宝颜堂秘笈本。又见《吴都法乘》卷五上之下,《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