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翰林侍读学士钱藻遗表1082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九、《元丰类稿》卷二八、《曾文定公集》卷一○、《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下、《圣宋千家名贤表启》卷四、《吴都文粹》续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犬马之质,难驻于颓龄;
日月之光,尚攀于爱景
诚悲诚哽,顿首顿首。
伏念臣出于悴族,进以謏材。
文辞讲说制策之科,众称华选;
儒馆掖垣经帷之职,世谓清涂
独遍窃于美名,盖亲逢于亨运。
至于总铨衡之要剧,领京邑之浩烦,蔑有劳能,可论报称。
冒宠灵而过厚,致灾疚以交攻。
迫霜露之所侵,且将澌尽;
幸发肤之无毁,得以全归。
方去阙廷,长投泉壤。
辄陈遗志,犹及能言。
伏愿皇帝陛下御六气之和,慎调兴止;
享万年之祚,永庇华夷。
再念臣偷残息之仅存,觊馀恩之可丐。
敢祈仁睿,终赐矜怜。
臣有男进士󰛡,孙男某,亲堂弟茂,共出寒乡,稍亲薄技。
葑菲不弃,傥微禄之获沾;
鱼菽可供,庶游魂之未馁。
伏望圣慈,并于文资内安排。
妄兹干泽,愧在忘廉。
保存殁之孤踪,托始终之大赐。
生而无益,曾莫及于衔环;
死或有知,犹庶几于结草。
仰望旒扆,臣不任(云云。)
夏日怀人歌 当代 · 熊东遨
夏日风光一雨新,木棉如火草如茵。
南窗坐久闲无事,漫忆寰区几个人(【楚问天曰】总领全篇,如江河启闸,行见洪流奔涌也。“几个人”颇具份量,信是寰区中屈指可数者。)
云中一榻为公设,高卧犹堪梦吴越
吞尽重洋万顷波,醒时怕看窗前月台北陈立夫前辈
【楚问天曰】首二句用事兼写实,第三句上承下转,引出结语便妙。“怕看窗前月”者,恨故乡不得归也。虽是代人作言,料亦能中陈翁心事。于髯翁右任诗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此岂但一人之心哉?是味我能知也。
【白一曰】陈立夫先生海内人望,岂止“梦吴越”哉,便“春秋”亦可梦得也。虽然,到底岁月不饶人,以近百高龄,宜其高卧作旁观也。)
同是高峰不可攀,北山风景愚山
苍枝秀出云天外,长庇东南一角寒(沪上施蛰存北山前辈
【楚问天曰】将“北山”、“愚山”类比,乃就学问工夫而言,非特因其同宗也。“不可攀”者,道德文章典范也。愚山前代名臣,北山当代学者,同中有异焉。)
石窗词丈居奇货,闲向柳阴深处卧。
一曲新声初度成,枝头便惹黄鹂和(沪上周退密前辈
【楚问天曰】石窗词之流丽清亮,尽从结联十四字传出。不识石窗丈者,读此可知大略。)
不识人间百种愁,一篇在手乐悠悠。
偶扶筇杖白云里,漫溯黄河最上游(沪上马祖熙前辈
【楚问天曰】是翁旷达乐观,令人羡煞,令人妒煞,亦令人想煞。)
心系庙堂身在野,岭南逸老真贤者。
无边气象昔曾干,大事多从闲处写羊城刘逸生前辈
【楚问天曰】“无边气象昔曾干”,想见当日雄豪气概。结语颇多言外意。杜诗:“彩笔昔曾干气象”,第三句出此。)
深具仁心更有谁,帽儿犹忆一风吹。
红旗得与英雄便,不酿长安四日悲北京李锐老,曾协耀邦平反各类冤假错案
【楚问天曰】有隐痛,有隐忧,读者当有会心,似不必和盘托出耳。以“英雄”目老,当得。)
羊翁霍老诗家宰,宋韵唐音终不改。
李无言信手栽,门墙各见花成海湘潭羊春秋、西安霍松林二老
【楚问天曰】羊、霍二翁俱当代大家,“诗家宰”三字恰如其分。结二句大气象,如此景观,令人仰煞。
【白一曰】“花成海”不奇,奇在“信手栽”成也。)
寄寓京华一布衣,每从淡雅出新奇。
闲栽十里,渐觉生机满剡溪北京苏仲湘老,有《栽花插柳堂杂草》,近标“生机”说
【楚问天曰】不作恭维,不事雕琢,只拈出苏老自身特点,便觉情韵悠扬,余味不尽。是亦“从淡雅出新奇”者也。)
楚狂夫子久不见,遮莫深山铸神剑?
一剑能将百鬼诛,等闲扫了钟馗羊城熊鉴老
【楚问天曰】鉴翁诗以鞭挞丑恶名世,“一剑能将百鬼诛”,正是斯翁风格写照。结语水到渠成,自入佳境,事雕琢者何能望其项背。)
朝掬清泉暮剪霞,一方净土乐为家。
玉门不待春风度,已放恬园万树花兰州袁第锐老,有《恬园集》
【楚问天曰】切事、切人、切地、密线疏针,滴水不漏。“玉门”句尤精警,从唐人翻出新意,是为难得。)
都云龙岂池中物,争识能伸更能屈。
半亩方塘尽兴游,会心一样波澜阔长沙龙非池老,终身布衣,读书不倦
【楚问天曰】深寓哲理。古贤谓诗可以存人,读此不疑也。结二句殊妙。)
最爱湘潭人寿公,袖无长物只清风。
何辞头上九分白,要尽心中一点红长沙刘人寿老
【楚问天曰】“最爱”二字出自内心,非等闲应酬语也。寿翁高风亮节,诗界同钦,其自嘲云:“头已九分白,心犹一寸丹”,结尾即借此意。)
闻道某翁长不倒,河西笑煞胡遐老。
临风小试解牛刀,割破肚皮全是草长沙胡遐之老,讽喻诗入骨三分
【楚问天曰】不作全面评价,只点出“解牛刀”不容俗物一节,遂使遐老风范尽显。
【白一曰】不倒翁若是一般草包,倒也罢了;倘草中满是毒计,那危害便不浅了。幸赖遐公之刀将其割破,吾辈不妨检视一番,有毒则深埋之。)
望月湖处士何,一根铁脊耐消磨。
偶凭只手书王字,不换名声不换鹅长沙何光年老,书家,半身不遂,复以左管作书
【楚问天曰】“不换名声不换鹅”,右军当避他一头地。)
农酒后原形毕,歪着蓑衣斜戴笠。
出手偷偷但点睛,轰然听破九龙壁浏阳王巨农老,以《九龙壁》一诗夺首届诗赛之冠
【楚问天曰】用欲擒故纵手法,活画出一江湖绝顶高手形象。结二句搔着痒处也。)
自读人间李汝伦,谪仙天上暗伤神:老夫才气从无敌,胆气输他四五分羊城李汝伦
【楚问天曰】汝伦先生当世铁血男儿,以不怕鬼、不信邪饮誉海内,宜其让太白出来说法也。“白也诗无敌”,要他在“才气”上让人恐非易事,能自认“胆气”颇有不如,可见谪仙人也并非一味地傲。
一曰】不即不离,极有分寸。自古名家难评,前世如此,况当世耶?借得古贤一张嘴说话,主意不错。)
谢公下笔真狂妄,画了君王画卿相。
可惜功夫没到家,张张都作阎罗样长沙谢凯老,近在珠江作画
【楚问天曰】“功夫到家”者,但会抹粉涂脂,殊可憎也,岂若谢公一一开列其本来面目耶!
【白一曰】笔墨辛辣,其意出画外远矣。)
古观桃花百树香,刘郎笑罢笑何郎。
两公俱是清闲士,偏抱千秋济世方长沙刘克醇老番禺何永沂先生,俱业医
【楚问天曰】抱“济世方”者,代不乏人,憾哉叔世难医也。
【白一曰】“清闲士”抱“济世方”,时代误人,良可叹也。)
右江名士中郎蔡,羽扇纶巾谁不爱?
少壮风流老更狂,兴来指座青山卖福建蔡厚示老
【白一曰】画名士像不俗,结语尤有味。)
杀尽雄鸡理岂无,阿谁令尔五更呼?
有人夜战操全胜,一见光明便要输北京邵燕祥老,有“可怜今日刀头菜,曾唤千门万户开”名句
【楚问天曰】邵诗大有名,此非反其意,实应其声也。一怜其屈死,一揭其本源,异曲同工,俱称老辣。
【白一曰】“夜战”者,阴谋诡计之谓也。)
信是荆山璞早磨,潇湘有客号牛哥。
天边时摘星三五,一月如盘再要么长沙黄琳先生字荆山号牛歌
【楚问天曰】空灵飘逸,余韵悠扬。
【白一曰】于不经意处见功夫。)
沚斋出语皆成妙,岭表五家最年少。
明月清风抱满怀,读书而外无他好(中大陈永正先生
【楚问天曰】前论其诗,后称其德,俱为得体。陈氏与张采庵莫仲予刘逸生、徐续诸老合著有《岭南五家诗词钞》,次句即指此。)
风云一剑女中豪,足与男儿试比高。
战罢玉龙归海角,美人头上雪飘飘海南德珍女史
【楚问天曰】史、论结合,虚实相生,可作人物小传读。)
老友阿强何可拟,闲潭一眼空山里。
风来偶尔作波澜,依旧清清深见底(香江朱志强先生
【楚问天曰】比喻生动、活泼,别有情趣。
【白一曰】非至情至性之人不能道此语。)
高卧山中不肯归,十分情趣有谁陪?
先生未识林和靖,明月锄开也种梅(香江李国明先生,擅画梅,主编《岭雅》
【楚问天曰】写李氏高洁情怀如见。末从“自锄明月种梅花”化来,颇切。)
小河亮丽长河丑,能画能诗亦能酒。
李戴张冠也不妨,论才俱是雕龙手西安魏新河津门曹长河二先生
【楚问天曰】丑是假丑,亮是真亮。结非恭维,乃心仪语也。
【白一曰】信手勾描,自成格局。)
收拾词坛舍汝谁,梦窗余绪见精微。
随心画出山川景,尺幅能容百鸟飞津门王蛰堪先生
【楚问天曰】以“收拾词坛”相许,王氏盖非等闲人也。
【白一曰】蛰堪当代词坛作手,中青年中屈指可数者,风格逼近宋贤,为前辈称许,故次句及之。)
风流王子多贪欲,捉尽柳花犹未足。
天际飞流海上霞,一齐都向囊中束承德王玉先生,有《捉柳花》一绝获全国诗赛一等奖
【楚问天曰】贪财者鄙,贪名者俗,惟贪诗者贤且美也。
【白一曰】景象大、眼界宽、气势足,王子真人杰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信然。)
十里山泉爱郁云,不因时浊改清纯。
潺湲只作柔和调,如此风光最可人南昌熊盛元宗兄,号郁云
【楚问天曰】不疾不徐,自具感人力量。通篇用比,气格自高。
【白一曰】何谓诗中三昧?读此便知。)
心系黎元乐与忧,先生有笔写春秋。
古楼衔月兼衔泪,不是同声不与俦梅州古求能先生,近与熊鉴、老憨合著《同声集》
【楚问天曰】秉春秋之笔,写生民乐忧,此《同声集》三作者所以被时人誉为“三剑客”也。若笔下无关生民痛痒,徒事吟风弄月,这“诗人”之冠,便不戴也罢。
【白一曰】既怀友谊,又倡诗风,一举两得。)
阿斗年来未相见,酒红面上应时现。
只缘打假到朱颜,还汝青春真不便太原马斗全先生
【楚问天曰】质朴无华,真情流露。相知既深,自无须华辞丽藻作饰也。
【白一曰】东坡诗:“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此翻其意。末伤年华流失,叹人亦复自叹。“打假”句故作诙谐,实伤心人语也。)
香火尼山半脉传,也曾名占百花先。
长安价由他涨,一笑还乡悟冷禅岳西刘梦芙先生,幼承家学,中年师事孔翁凡章,曾夺“李杜杯”冠,近辞《中华诗词》编辑还乡教书
【楚问天曰】传得“尼山”半脉,殊可喜也,“名占百花先”承此而来,自有根源可溯。末二句见不屑与时世相争之意,或是自家心得也。太白“赐金放还”,尚多怨尤,刘氏胸襟,恐无此洒脱。虽则赠人之言,略作恭维亦无不可,到底分寸不符,是为一病。倘易作“长安价天天涨,不若还乡悟冷禅”,于事实庶几近之,然而诗味索然,又奈其何?呜呼,诗之为难,一至如此!
一曰】今日长安价,与唐时大不同,彼时有顾况辈,今则无也。一笑而归,不失明智。倘悟得透冷禅,此生当受用不尽。)
坤尧日与书为伍,笔下猫儿能食虎。
李杜苏辛任意邀,诗文细论无今古(香江黄坤尧先生
【楚问天曰】黄氏以诗人兼学者纵横于诗史之间,著述颇丰,为当代中青年中佼佼者。此诗所论,颇为的当。
【白一曰】首句穷源,次句取势,二、四则纵横驰骋矣。写得黄氏如见。)
昨夜谁藏五色珍,秋空做眼见风神。
娲皇补漏君围局,都是燕支队里人南昌段晓华女史,有“对茫茫夜碧,寒星似水,又成秋眼”句
【楚问天曰】女娲补漏,晓华围棋,女性把整个天儿都占了去,“半边”论者岂不瞠目结舌?
【白一曰】一篇绝妙文字,俱从段氏原句生发,推许之意自明。请出娲皇,亦只是陪客耳。辛词:“袖里奇珍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首句出此。“做眼”乃围术语,棋成两“眼”便活。)
心高耻趁斜阳景,一任东君眠不醒。
脱却缰绳烈马欢,无边大野凭驰骋海盐黄心培先生,屈身合企,近闻将下岗
【楚问天曰】“斜阳景”时人多恋之,黄氏不趁,是为雅士。末二句宽慰、勉励兼而有之,想见交情不薄。
【白一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人篱下,诚非男儿安身立命处,“下岗”不足惜也。)
犹忆家山小苑春,门前并立两松新。
几番雨洗风雕后,应有青枝高过人长沙贺迎辉、黎锟二学
【楚问天曰】嘉勉之情,溢于言表。“新松恨不高千尺”,期望之殷切,良可感人。
【白一曰】“新松”不经“雨洗风雕”,便“高过人”亦应有限。二子其勉之。)
远游笑我多烦恼,唱尽阳关看尽鸟。
欲借扁舟载酒行,有风有月无坡老(【楚问天曰】透露自家客中心境,遥应开篇,将全文作一总体收束,有一线穿珠之妙。
【白一曰】语意苍凉,别有一般滋味。此怀人不见必有之感受,纯自心底自然流出,欲禁不能者也
李汝伦曰】“有风有月无坡老”,中有万千感慨。)
国子监直讲编校集贤院书籍钱藻大理寺丞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八、《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一
敕某:朕设科以招方正之士,而尔应其求;
置局以储俊乂之材,而尔充其选。
有司会课,当得进官。
若尔之谅直多闻,方且善其行以为时用。
往祗厥位,可不勉哉!
可。
欧阳修谥议熙宁五年八月 北宋 · 钱藻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七、《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一
朝奉郎、守尚书工部郎中、充秘阁校理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权判吏部流内铨、骑都尉、赐绯鱼袋钱藻宣德郎、守尚书刑部员外郎、充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权同判吏部流内铨骑都尉、赐绯鱼袋窦卞,伏准太常礼院谥议如前
天下文物繁盛之极,学士大夫竞夫锼刻组绘,日益靡靡,以汩没于倬诡魁殊之说,而不复知淳古之为正也。
于是时,天下曰是,太师曰非;
天下以为韪,太师以为陋。
学士大夫磨牙淬爪,争相出力,以致之危害。
太师不之顾,曰:「我道尧舜也,我言孔子孟轲也,而天下不我从,将焉往」?
然卒由太师而一归于醇正。
故仁义之言,其华晔然,独辉灼乎一代之盛,远出二京之上。
呜虖美哉!
大丈夫束带立夫人之朝,所以大过人者,大节立焉。
不龊龊小节,以求曲全可也。
怫众虑,彊君以难,是为大节。
不徇世俗之论,而先识以制未形,是为大节。
太师嘉祐之间,协议建储正名,挈天下之疑而泮之,万世因而若维太山而安不危,斯之谓大节。
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廉方公正曰忠」。
生平论撰文章,务明尧舜孔孟之教于已坏之后,可谓道德博闻矣。
排左右持禄取容之虑,特建万世无穷之策,而自不以为功,可谓廉方公正矣。
太常易名曰文忠,庶乎天下有以知公议之不能泯也。
瑞石庵记治平三年 北宋 · 钱藻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七
夫生齿蕃息,地据要剧,水陆之会,货商宝赂之所自出,必有穷岩绝境、龙怪之窟宅,以为一方之福。
遇其人,善持事之,应城祷而辄收报者,其有益于民,岂少也哉!
顶山之巅,直上绝险,怪篁鲠木、阴森郁翠之中有瑞石。
峭拔不可穷极,而龙母之冢、神龙之池环窟其旁。
邑民祷禳水旱,曾不告召,而千里毕至。
明道纪元之初,浮图守常者,能默诵《妙法莲华经》,邑民陈氏浩涤相诏,出泉二百万,屋其下为庵,召守常者持事之。
自是禳祷辄应,而福在一方。
守常死,庵其下者不遇其人,则禳祈不效,水旱相仍,嘉生不降,邑民以为甚患。
迨今治平丙午县大夫向侯因民之愿欲,命涤阳紫衣僧慧安拯废起坠,益广其旁,以廊以轩,以垣以甓,以饭四方之来者,相与讲解佛事,以即民人岁时祈祷之诚。
信夫,穷岩绝境,龙怪之窟宅,足以为一方之福。
遇人而兴,其诚信之,应效盖不可诬。
以神之为灵,尝阴寂无形,不可得诘,而若依人以为报。
其能不逆民之心,以严香火之地,以致诚于阴寂不可诘之间,而为民取福善之应,盖亦贤于无所用心而欺闇以悖人者之为也。
丁未春正月承奉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充秘阁校理通判秀州军事兼管内劝农事骑都尉、借绯钱藻康熙常熟县志》卷一三,康熙二十六年刻本。又见《吴都文粹》卷九,光绪《苏州府志》卷四四,《海虞文徵》卷一四。以上王晓波校点)
嘉祐末予始为学官同舍六人后二年间钱醇老秘阁校理杨之美出判颍州刘隐姜至之麻仙夫李景真相次为王宫教授曩游无复留者初秋夜直偶书寄杨之美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夷路驱车势易奔,青冥纵翼自孤骞。
求为散木甘无用,正似灵光幸独存。
汗简老生跻璧府,曳裾贤傅遍王门。
子云寂寞经同病,会待庭枝看有孙。
书阁本战国策后 北宋 · 孙朴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四
臣自元祐元年十二月入馆,即取曾巩三次所校定本,及苏颂钱藻等不足本,又借刘敞校书肆印卖本参考。
所校,补去是正凡三百五十四字。
八年,再用诸本及集贤院新本校,又得一百九十六字,共五百五十签。
遂为定本,可以修写黄本入秘阁
集贤本最脱漏,然亦间得一两字。
癸酉岁臣朴校定。
十一月十六日书阁本后,孙元忠
按:《战国策》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校点本。
新归墓表1186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止斋先生文集》卷四八、乾隆《温州府志》卷二八下、民国《瑞安县志》文徵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新归墓表者,为林氏作也。
初,唐奥先生林介夫葬其考妣于新归、唐奥而庐于旁。
唐奥在瑞安县治之北二十里,新归在唐奥西三里。
先生而下再世,葬梓奥,其孙讳孙,始祔唐奥之墓。
东百步,曾孙讳仲损又祔墓。
西一里所,凡从先生考妣葬新归者三世。
于是玄孙帱载将奉其母柩合焉,余乃为之表。
吾乡去京师远,自为吴越,而士未有闻者。
熙宁元丰之间,宋兴且百年,介夫明经笃行著称当世。
赵清献公与其子㞦景仁所遗诗,次其岁月,则先生名动京师矣。
部使者郡守、丞往往造其庐,问起居况何如、肯仕否耶。
先生方婆娑泉石之间,作萱堂以养母,未暇出也。
客至斥床,瓦豆具酒蔌以延之
请与出游,则佳山水无不至者,而特罕趋郡。
是时《三经新义》行天下,学者非王氏不道,《春秋》且废弗讲。
先生少从管师常学。
师常孙觉莘老为经社者也。
先生故不为新学,以其说窃教授乡。
诸生龚原深之,尝以《易》学行世。
比见先生,乃矍然顾恨识《春秋》之晚也。
于是永嘉之学,不专趋王氏。
其后《春秋》既为世禁,先生竟不复仕。
周公恭叔刘公元承元礼兄弟、许公少伊相继起,益务古学,名声益盛。
先生居然为丈人行。
恭叔之铭沈子正也,曰:「河南程正叔关中吕与叔,与介夫同为世宗师」。
少伊亦云尔,且曰:「非《诗》、《书》勿谈,非孔、孟勿为者」。
以二公所同尊诵如此,然而海内之士,知有程、吕,而先生独教行于其乡,人以其所居里称之,不敢以姓字,他无所概见焉,岂非其居势使然欤?
要之,永嘉之师友渊源,不曰先生之力哉?
先生讳石,卒于建中靖国元年
考讳定,妣戴氏。
三子:讳晞颜字几老
晞孟字醇老
晞韩,蚤卒。
几老、醇老皆游京师,从龚氏学,亦不得寿。
家无壮子弟,失其行事。
醇老一子曰孙字乔年者,最知名。
乔年少孤,母曹氏改适城南张公子充,尝举八行为国子学录,所谓草堂先生也。
生张孝恺,字思豫
子长,甚相欢。
其尚气节,襟度易直,与人倾尽,仪容修整,又甚相似。
然皆事母孝,乔年曰:「吾母也,吾弟盍从以如我」?
思豫曰:「吾母也,吾兄盍从以归我」?
率不十日半月,必相往还。
盖二人者在母旁,伛偻怡怡唯谨,退而论经史或世务,即不相取下,语声惊四邻。
乔年有《诗》、《易》学,晚而好《尚书》。
其为文雅洁,而善道实事最厚,陈公少南子从之游。
女以嫁其张仲谨。
乔年雅不乐举进士少南先达,复以说《春秋》触忌讳,流落岭表以死。
乔年遂与沈东美、谢叔望诸君修先生故事,保丘墓,善风俗,自号兑光居士
然至感愤为诗,每一篇必曰忧边云云。
兴之季,后进多宦达,及言高尚有旧隐典刑,但曰乔年,其所蕴抱,人未必尽知之也。
娶叶氏、谢氏,皆逮事曹夫人。
乔年乾道四年十有一月戊辰卒,享年七十四。
叶氏先四十三年而卒,谢氏后十五年而卒。
各一子,其一人叶氏出者,是为损,字炳之
余及识其人,恂恂而有守,能世其家者也。
东美之子,夫妇自以家法相宾友,人之见炳之者,则曰「是似乔年」,见沈夫人者,则曰「是似东美」也。
其亲戚相驯染,率恩勤似两家。
吾里中人,时节相问馈不绝,有吊庆事,父兄子弟皆至,忻戚尽其情者,必两家也。
乔年以事出,母空穷不恤,炳之与妇沈服勤米盐,以尽岁晚之欢。
初,萱堂成,士大夫多乐道之者;
炳之祖子孙,事其亲如一人,谓之萱堂林家云。
炳之乾道七年三月癸卯卒,年四十有九。
沈氏以淳熙十二年十有一月戊寅卒,年六十有四。
三子:帱、载、鼎,鼎早卒。
一女,适新福州古田主簿徐宏
其一人谢氏出,今仲愚也。
二子:昕、充。
盖新归墓,先生之卜葬其父也以嘉祐,母以元符,相距四十年。
后七十有一年,为乾道四年十有一月甲申,而乔年祔;
又五年,为乾道八年十有二月丁酉,而炳之祔;
十有二年,为淳熙十年十有一月乙酉,而谢氏合于乔年之穴;
又四年,为淳熙十有三年四月癸酉,而沈氏合于炳之之穴。
凡一百二十有九年之间,三兆六柩。
而几老之子讳寿孙,字推仁,孙兴祖字庆之
醇老少子讳时可字叔遇,孙讳诚之,皆以序从葬墓下,而不得其行事,故不著,馀则祔梓奥。
陈某曰:元符至今百年间,天下亦多故矣!
自公侯将,五世希不失者。
有以布衣而燕及其后。
载也从余学,又以文行见推于其,人以为林氏必大也。
呜呼!
以势利者如彼,以德者如此哉!
韶州太守朝散大夫汪公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南涧甲乙稿》卷二二
公讳杞,字南美新安汪氏也。
济王七世孙景,徙于婺源县
景生高。
高生济。
济生丕。
丕生惟良,是为公曾祖,隐德不仕,翰林侍读钱醇老尝表其墓。
惟良生叔渐,是为公祖,以子赠奉议郎
叔渐生路,登绍圣四年进士第,官至承议郎、知信州贵溪县,是为公父,以公赠至银青光禄大夫宗人翰林学士彦章称其人以比元鲁山
娶万氏,赠蕲春郡夫人
张氏,赠大宁郡夫人
宁生四子,公其仲也,旧名利国
少笃于学,方朝廷兴舍法于天下,公与兄利往俱选上舍,继而入辟雍,解于开封府
建炎二年太上皇帝龙飞,策进士,始中第,授迪功郎南康军司法参军
郡经李成兵火,大将韩忠武公提军数万过郡,趣军食甚峻,守惧不给,至乞祠。
公始仕,独毅然画策,请税商船,尽输米以济用度。
檄公摄仓官应之,军士哗不可止,公呼队长谕之曰:「籍各有姓名在也,一不如律,案其名告,大帅申军法矣」。
皆噤不敢出声,自卯漏下至五鼓乃毕,人服公可驭众。
建州崇安县丞,县库陷失缗钱踰数十千,公声色不为动,第责库吏限一月俾输。
时建守魏邦达治有威严,欲逮系之,公启曰:「是无益也,积弊至此,愿听其所为,不效则寘狱未晚」。
既限满,果尽得之。
有兄弟五人,讼家资累年不能决,公列之庭下,举唐贤韩思彦饮乳事训之,皆感泣,遂均产。
课民艺桑柘十六万株,守及诸司竞论荐,改右宣教郎、知饶州安仁县
县因寇退后版籍焚逸,产税之数殆失其半,冒佃匿税馀五万缗,民输绢及苗役悉增于旧,公括而正之,一绢减税钱三百馀,苗米、役钱、和买十减其四。
而豪户兼并所不利,相率腾讼于朝。
事下漕司,委郡丞来治,谓公必有妄用,公谢曰:「一钱出入,有簿籍在,请以姓名所输揭诸乡,有不实者当尽诉矣」。
乃无一人诉者,上下弥服。
公即兴县学以诱劝其俗,略无惩治之意,贵人寓公,莫不誉叹。
建昌军南丰县,其治如安仁,民以孝行著者凡十九家。
根在逃绝户亦万馀,得税钱六百缗,米二千三百斛,催税之长,始无偿纳之患。
属岁旱,发廪赈之,活数万,乡民为立生祠。
易县桥以石梁,以公名。
有宿寇张小者,据巢穴几二十年,公合弓兵一战平之。
时经界始行,不扰而办,邻邑皆来问其法。
逃户复业者四千三百,增桑柘四十万,修水利四百馀所,由是监司以公治状上闻,遂籍于中书
后十有五年,公赴官广东南丰,百姓犹遮道送迎,颂公未忘也。
信州玉山县,以其馀力新县宇,葺馆舍,整涂路之阻。
而献言者欲开运渠,自县以达常山,公则拒之,曰:是不特劳民费用,且坏人坟墓甚众,而山径高险皆石,亦岂能通也?
议遂格。
会邻境有恶少夺食,顽民郑一龙亦啸聚为应,公捕诛之,百里乂安。
通判肇庆府,一日海舟数十百奄至,若有异,府汹惧失所为。
公单骑走岸次,嘻笑谕之,众皆靡去。
被檄摄英州,阅再岁,有惠爱。
既还里中,则曰吾老矣,筑室治竹石,聚书万卷,以教子弟。
宾客,饮酒赋诗自适。
朝命除公守韶州,竟丐祠禄主管台州崇道观者四、武夷山冲佑观者一。
淳熙二年,太上庆寿恩霈,以龙飞榜进秩,而徽州守臣应诏,以公年虽七十,历官治绩,精力尚强,可选监司郡守,亦莫能起也。
閒居二十年,康健燕怡,与其室黄夫人皆上寿。
子孙数十侍侧,澹然无声色之娱,乡闾敬之若父祖。
岁饥,大家务闭籴,公独发私廪,损其价以惠贫者,两邑令至谢于门。
今年正月,考妣加赠恩至,犹与族姻庆会。
自以致家布衣,叨世科,虽不及养,而赠官封邑,俱至二品,谆谆中缺九十有三,官朝散大夫,赐服三品。
有诗文数十馀卷藏于家。
娶黄氏,同邑进士造之女,年亦八十九矣。
三男子:邦俊迪功郎南安军大庾县主簿
邦直,当以遗恩受命;
龟龄,举进士,有声。
三女子,婿则进士黄钦承、黄时心、左宣义郎签书桂阳军判官方正己。
孙男七,咏、谦、谔、该、谊、词、训。
孙女七,长适董赫,次黄玠,次夏朝宗,馀在室。
曾孙男三,女二。
公性介直,资明敏,历宰三邑,半刺二千石,皆以廉能称。
治邑先教化,必更学舍,招延士子,至今安仁之学冠于诸邑
银青公在小官,有谓之真清者,公因以真清所至榜官舍为名。
其贰肇庆,为直南恩守讼事,守以厚馈为谢,力辞不受。
出行属县,宰有以白金二百星助公修廨者,公斥,寄之军帑。
后宰以赃败,人始服公不负于清名。
当路公卿、知己,论荐亦众,而不肯俯仰以求用。
老而静退,自营寿藏于所居之近奖山,造僧庵,筑亭宇,甚备。
至是以十二月壬申葬焉。
予顷在信幕,公为玉山,熟其行事。
往岁过其乡,见公犹精明未衰也,今夏宣城,再经其门,闻哭声,则公丧既数月矣,因于其家而哀之。
及葬,邦俊等来请铭。
铭曰:
汪姓之原,踦能执干。
自隋迄唐,盛于新安
既祀既封,我朝而王。
将相文儒,显以四方。
婺源宗,十有五世。
联芳登名,父子以继。
嗟哉韶州,廉介特立。
晚秉一麾,早制三邑。
善政美才,足用有为。
蕴奇于衷,曾莫究施。
黄发鬖然,世其真清。
乐于家林,寿几百龄。
有子暨孙,足大我后。
天祐善人,岂惟其寿!
奖山峣嶕,自营其藏。
闾里敬思,公为不亡。
平江府教授厅壁记 南宋 · 崔敦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宫教集》卷六
乡里必有学,学必有师儒,古之制也。
周之党庠术序之法行,仕焉而归老则教于其乡,大夫士师,士为少师
由汉至唐,州郡兴学,文学博士之员列于僚佐
国朝庆历间,天子开天章阁,与大臣论治所先务,慨然诏天下皆得立学。
于是设教之职,有可充选者,部使者郡守许以名闻。
熙宁以来,简置悉由于朝,清其选,号为外道馆阁
姑苏大郡,先自范文正公出守,割南园之地以创学宫,继以前辈名儒相承讲道,文风之盛济济乎,洋洋乎,为江浙冠,吁,其盛哉!
余掌学之明年,诸生合辞以请曰:「学旧无题名,前人名氏将湮没不传。
今稽之图籍,自乐圃先生朱伯原而上所可见者五人,又访之耆老,自林元孚而下继之三十有五人。
虽官资岁月不能尽省,而先后之次皆可考识,愿刻诸石以图永久」。
余曰:「子可谓知本矣」。
仕于郡者分职而治,夜漏未尽已起,缨弁束衽,诣长官白事,退则困吏牍,埋没不得出气,其所可否关民休戚,甚则系人之生死。
教官抱尘编,对青衿,空谈其间,课程无补于簿书,弦歌不应于期会,真若缓不急者,而天下之治乱,风俗之厚薄,其原盖出乎此。
诸儒教导余不得优劣,独考其次。
安定先生翼之实首居其任。
先生所至务以体用之学训学者,东南之士出其门无虑二千人。
其徒刘执中奏事熙宁间,谓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皆由师之力。
今门人在朝,若钱藻之渊笃,孙觉之纯明,范纯仁之直温,钱公辅之简谅,在外明体适用以教于民逮数十辈,其馀政事文学出于时不可胜数。
当是之时,天下无事,内之风化醇百姓安,外之威灵宣四夷服,治道运行,诸产得宜,思肥土渥,远近咸抚,固曰上之德,亦一时人材出于先生之门者与有力也。
余生乎后时,不获亲而炙之,幸与二三子搜次名氏,因书其事以示后之人,庶乎为典教之丕式,且亦知教事之为重云。
乾道壬辰冬至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