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绝句 其一 宋 · 张伯端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
何似更兼(注疏本作若解更能)修大药,顿超无漏作真人。
悟真篇后叙 宋 · 张伯端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修真十书·悟真篇》卷三○
窃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
若其无身,患从何有?
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
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
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
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
此非心镜朗然,神珠廓明,则何以使诸相顿离、纤尘不染,心源自在、决定无生者哉!
然其明心体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乱其,则刀兵乌能伤,虎兕乌能害,巨焚大浸乌足为虞?
达人心若明镜,鉴而不纳,随机应物,和而不唱,故能持物而无伤也。
此所谓无上至真之妙道也。
原其道本无名,圣人强名;
道本无言,圣人强言耳。
然则名、言若寂,则时流无以识其体而归其,是以圣人设教立言,以显其道。
故道因言而后显,言因道而返忘。
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钝,执其有身,而恶死悦生,故卒难了悟
黄、老悲其贪著,乃以修生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
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乎神水华池,故《道德》、《阴符》之教,得以盛行,于世有益,人悦其生也。
然其言隐而理奥,学者虽讽诵其文,皆莫晓其义,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诀,纵揣量百种,终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
岂非学者纷如牛毛,而达者乃如麟角也!
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丹法,当年且主公倾背,自后三传与人,三遭祸患,皆不逾两旬。
近方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与汝解缰脱锁者,当宜授之,馀不许尔」。
后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辩》,叙丹药本末。
既成,而求学者凑然而来,观而意勤,心不甚怪,乃择而授之。
然而所授者皆非有钜势强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达,能仁明道之士。
初再罹患,心犹未知,竟至于三,乃省前过。
故知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
是以天意秘惜,不许轻传于非其人也。
而伯端不遵师语,屡泄天机,以其有身,故每膺谴患。
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惧尅责?
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居前、刀剑加项,亦无复敢言矣。
此《悟篇》中所歌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好事者夙有仙骨,观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伯端区区之口授之矣。
如此,乃天之所赐,非伯端之趣传也。
其如篇末歌颂,谈见性之法,即上之谓无为妙觉之道也。
然无为之道,齐物为心,虽显秘要,终无过咎。
奈何凡夫缘业有厚薄,性根有利钝,纵闻一音,纷成异见。
释迦、文殊所演法宝,无非一乘,而听学者随量会解,自然成三乘之差。
此后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见闻此篇,则知伯端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万法也。
如其习气尚馀,则归中、小之见,亦非伯端之咎矣。
散花之室六言月湖新名) 其二 宋 · 邓深
六言诗 押支韵
本有献花佛事,何妨乞食歌姬。
了悟不住相,斯参透无言师。
性空寺画阿罗汉记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澹斋集》卷一六
汉州什邡之外戍曰吉阳,寺曰性空,僧曰了悟,尝合众施即寺之大殿,命武信李逸为十六罗汉像。
真画史也,有名字于蜀,笔墨绝不凡。
其为此像益工,盖斥去丹铅金碧之饰,而独以冲澹简古为胜,奇姿异质,生气凛然,水石峭洁,草树静深,燕坐经行,如在天台竹林间也。
既成,来观者燎香顿颡,却立瞻视,失喜而呕噎,亦顾而叹曰:「吾平生未尝有也」。
久之里人杨宏病濒死,家人环泣,计莫之出。
宏神爽昧昧,忽见阿罗汉像十六见于前,命祷于寺,俄而获愈。
又任师古大疫,医巫束手,谢不能。
夜梦老僧入寺,啜茶于堂上,且以《心经》授之,觉而大汗,病旋脱去。
明日至寺谢焉,见降龙尊者,盖梦中人也。
悚然感叹,由是里人夸诵侈说,争事之唯谨。
嗟乎异哉,夫逸之画画耳,非阿罗汉之慈力,固无以彰其神,无以致殊验于二子,然则阿罗汉也、逸也、二子也,其缘之冥契,数之嘿符,盖所谓啐啄同时者非耶?
噫,其自今使闻二子之事者知敬阿罗汉,敬阿罗汉者知敬逸之画,亿万斯年无有穷已,则之为功可量也哉!
因其求记,笔以遗之。
仆将南归笑庵以诗见留次韵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思家一日似三秋,病眼凄然怯上楼。
十幅风蒲催我去,数枝烟竹为君留。
还将晓枕灯前句,分作孤蓬雨后愁。
便合北来寻老伴,人间何处有汤休。
六月十二日笑庵道人颇出近诗二首 其一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无人与作绣川游,共看荷花一雨秋。
乞得道人三昧句,破除千斛庾郎
六月十二日笑庵道人颇出近诗二首 其二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来寻午枕林间梦,分得羲皇窗底风。
且与笑庵同一笑,不知家在大江东。
笑庵两和前韵复作二绝 其一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莫把须江作浪游,笑庵如水气如秋。
但知有道能忘我,便恐无天可寄愁。
笑庵两和前韵复作二绝 其二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新诗时出笑谈中,清似松江夜雨风。
邂逅碧云来入句,老夫真欲愧辽东
编定朱子读书法序咸淳二年正月 宋 · 张洪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一、《皕宋楼藏书志》卷四一
圣贤之书,圣贤之言也;
圣贤之言,圣贤之意也。
学者,学为圣贤而已。
既为圣贤之学,必将因其言以求其意。
得其言而未得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其言而得其意者也。
傅说之告高宗曰:「学于古训,乃有获」。
吾夫子亦曰:「好古敏以求之」。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见哂于圣门也宜哉,皋、夔所读何书?
世率以斯言藉口。
岂知帝王盛时,化行俗美,凡涂歌里咏之所接,声音采色乐舞之所形,洒扫应对、冠昏丧祭之所施,莫非脩道之教,固不专在书也。
三代而下,古人养德之具一切尽废,所恃以植立人极者,惟有书耳。
此书之不可不读也。
然读圣贤之书者为不少矣,鲜能至于圣贤者,读之无其法也。
汉、唐义理如说梦,其间大儒,言正心而不及诚意,言诚意而不及致知格物。
法之未立,学者将安适从乎?
故以了悟为高者,直谓格言大训为胸中之障碍,书且无取,何取于法?
以记览为工者,又不过誇多斗靡,务以荣华其言,希世取宠而已,法于何有?
过犹不及,等之为无得于道也。
不有先觉,何以淑其后?
紫阳夫子生于建炎庚戌上符洙泗之运,远绍濂洛之传,吐辞为经,家藏人诵,言满天下,皆法言也。
然门人辅公所编读书之法,所以呼迷涂而饬稚昧者,尤为深切著明。
甲寅便殿奏疏,拳拳以为食芹之献,直谓此愚臣平生艰难辛苦已试之效,虽帝王之学无以易之,岂苟云乎哉?
洪尝与亲长德胜齐君增多而胪别之,乡友王君复尽索紫阳诸书仿为后编,辄又同为之编定。
于是首尾具备,条贯秩然,学者傥慨然知俗学之可厌,圣学之可传,于文公之法信之笃,行之果,使精神之胥契,如师友之相逢,以此而读书,其亦异乎人之读书矣。
圣贤之意,如日杲杲,岂待单传密付,而后有得于道哉?
咸淳乙丑,洪分教四明,齐君适游东浙,益相与商榷是正,其书乃成。
尝谓此书之行,可使人人知道,人人为圣贤,而受用之浅深,则在夫人信向之分数耳。
洪一日袖呈师帅大参西涧先生先生捧诵惊喜,谓足为后学指南,不负儒先真切诲人之意,助费召匠,亟命锓梓,与学者共之。
吁,圣人复起,不易文公之言;
文公可作,所以诲人者不过如此。
此义之存,上帝临汝,是又非学者为圣贤之一助乎,盍相与懋敬之哉!
虽然,文公尝谓学不是读书,不读书又不知所以为学之道,此语殆有深意。
昔潘氏《磨镜帖》云:「仆自喻为昏镜,喻书为磨镜药。
当用此药揩磨尘垢,使通明莹彻而后已。
若积药镜上而不施揩磨之功,反为镜累」。
岂非道理合下,皆具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焉,反身而诚,万物皆备,岂拘拘寻行数墨间哉!
因取晦庵《观书有感》二诗附于编首,以发言外之意云。
丙寅孟春,后学番阳张洪拜手书于鄞泮。
按:《朱子读书法》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天台行送施山人 北宋 · 郭祥正
平生乐山水,听客谈天台
盘石摩挲浸海月,瀑布淙射烟霞开。
山腰喷作千岩雨,潭底昼夜轰风雷。
诸峰攒丛护宝刹,地与世隔无纤埃。
仙葩灵鸟四时有,石矼玉洞清风来。
施夫子,欲长往,高谢功名脱尘网。
况有西来老佛师,了悟无生任消长。
若许陶潜载酒过,便驾苍虬逐真赏。
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序景定二年六月 南宋末 · 董正观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六
此经乃北极雷岳教主金阙化身元素真君悯念群生之多迷真性,未悟灵门,降笔于奉道刘元瑞家,欲广其传,流行教法。
元瑞不明圣意,乃以降灵真本献奇于文魁达贵,秘藏于韫匮之中,未得阐扬玄奥。
刘元瑞既没之后,其家所藏誊本正观得而宝之,锓诸梓木,印行于世,庶使学道修真之士开明妙理,了悟此因。
正观尚虑当来誊真之时,天书草圣,俗意难明,其中若有字样差讹,或误加增损,惟待通明之士改而證诸,不亦宜乎!
时景定岁次辛酉季夏月吉辰,奉道弟子董正观谨识。
按:《太上修真体元妙道经》卷首,正统道藏本。
湘西四绝堂再送蔡如晦(用韩退之湘西韵二首) 其二 北宋 · 郭祥正
 押词韵第十四部
尝读大易辞,可止戒遇险。
麓山俯城郭,盘盘进以渐。
重岗如连环,斗起若圭琰。
佛宫敞金碧,儒舍陋广。
修篁万兵肃,老柏壮士俨。
独鹤时一鸣,众鸟归翼敛。
兰风新麝裂,芰雨真珠飐。
虚堂群动寂,冠缨堕枕簟。
颓然委支体,清梦竟无魇。
引坑(疑当作吭)酌醇醑,激齿碎圆芡。
载歌少陵篇,一重复一掩。
桃源归路隔,回首惊俗检。
不唯纵逍遥,且喜远邪谄。
清湘稚子浴,其乐吾与点。
况闻长老言,了悟生理忝。
心如碧莲花,忍使红尘染。
又爱御史碑,白玉不可玷。
能忘迁谪忧,直笔正褒贬(自注:蒋颖叔御史府道州《游岳麓山道林寺》之四绝,于是为文进欧阳询道林寺牌,退裴休书诗版,进韩退之诗,退宋之问诗。)
清旷终何为,名迹漫镌剡。
吾君方更化,凡百务节俭。
楚封劳贤侯,重地比二陕。
施为若霖雨,一饱苍生歉。
新法持以归,恋山休荏苒。
想当奏御时,和气动舜脸。
拜恩明光殿,日射腰金睒。
壁老求笑庵诗二首 其一 1192年6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台省诸公六出奇,江湖狂客一生痴。
无人为问净光老,抚掌掀髯端为谁。
壁老求笑庵诗二首 其二 1192年6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车马往来尘暗天,净光欣喜接诸贤。
半瓯春茗无多费,且结来生一笑缘。
逍遥咏 其十四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世界诸方圣(原注:圣人者居无方,道无在,周流六合,出处八纮,之利于物也。),如同在眼前(原注:体道存诚,造次于是,然而求之则往,往而求之则远。惟其了悟,常在目前矣。)
其于通要妙(原注:要妙既通,于理必达。义味资益,其道日新。),便见理深玄(原注:玄枢邃密,非悟不明。妙域幽微,非道不达。得其户牖,方可优游。)
法教穷难尽(原注:庄老之教,玄元之法,虽淳一之道大同,而应变之方无尽也。),周知本自然(原注:该通物性,周察时机,始因探赜之功,终曰自然之智矣。)
信诚含万象(原注:信能荐鬼神,通道法,既微及于豚鱼,故包含于万象尔。),秘隐口亲宣(原注:《老子》云: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谓感物必应,应之不差。元圣格言,诚哉秘隐也。)
逍遥咏 其十四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天地为炉我自知(原注:天乾也,地坤也,万物由是而生。其有法阴顺阳握符执契,以造化为炉,刚柔制度,成孰庶品,镕范五行。此唯圣人知之,馀莫能尔也,),人无远虑必生疑(原注:至理玄邈,非大智不测,况见虑不出于物表,疑惑必生于言下也。)
功夫未至劳悬想(原注:夫欲造玄枢,求妙术,须假积德累功,凝和养气。若五色在目,可欲惑心,则道性逾远,徒劳悬想而及也。),增外声闻不改移(原注:纯粹积中,声闻于外,故知大音希声,听之而不闻,盖匪应答可求。是以居境外而不改移也。)
机巧岂逢容易得(原注:机关不息,巧伪愈多,离道远乎哉,岂容易而得也,),是非终究欲何之(原注:杳冥无象,是非糺纷。自背虚无,但境矛楯。期趣真境,欲何所从。)
思量大海深渊理(原注:道者妙用无方,自大而求之,则逝而往;自往而求之,则远不及。若能了悟,则常在目前,既非思虑所知,何溟海之深可比度也。),光阴虚度影参差(原注:日居月诸,倏忽光景,真归未达,俗累尚萦。阴影参差,诚为虚度也。)
李如晦问目 南宋 · 陈宓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九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门言仁皆性,就分上用功,务内而不事外。
今巧其言,令其色,务以悦人,则与务内背驰矣。
所以使学者以祭之,所谓帝者,如虞夏之楴黄帝商周之楴喾,乃是人帝,非天帝也。
来说更思之。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程子谓:「得其公正,然后能好人,能恶人」。
《集注》、《或问》皆主其说。
《通释》反言「若谓仁者以公正为心,则不当谓得其公正」,何耶?
程子所谓得其公正者,谓好恶之得其公,又得其正也,非谓仁者用仁之公正,然后能好恶也勉斋先生说如此。)
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为万物灵者,当知其所性五常之实理,然后其生非罔也。
若不知此理,去禽兽几希。
故虽朝有所闻,其夕即死亦可矣。
闻是了悟之闻,如子贡闻性与天道之闻。
来说是。
颜渊季路侍。
来喻谓二子与圣人皆浑然天理,而无物我之间,此虽颜子未敢及此,况子路乎?
谓三者之志皆与物共则可,谓皆浑然无物我之间则不可。
又夫子之志虽与物共,而其中又有老少朋友自然之分,如化工生物,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各顺其自然,而我无容私焉。
兹其所以为夫子欤。
知仁为之方,不可有一毫务外之心也,此但以内外为辨,未及久近,三月不违之意未可施于此章也。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子之事父,视于无声,听于无形,惟恐一毫拂父之志,父在然也,父殁,可遽不然乎父之道?
谓父之事可以改而不必骤改耳,于事有害理之甚者,则可不哀痛以改之。
「攻乎异端」,范氏以攻为攻治之「攻」,其精故足以害吾道。
《或问》以攻为攻击之「攻」。
二说不同。
或人之问虽与范说不同,而文公所荅之语,谓异端不可不攻排,若以攻排异端便为吾道之害,则是异端不可攻击之也,岂圣人之意哉!
此乃抑或人之而非与之也。
所以《集注》取范氏,释「攻」字为攻治之攻,言学者不可专治异端,若专治之则为害矣。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下学上达,盖自初学以致知格物为事,至四十则理无不穷,灼然不惑矣。
而必至五十,然后知天命者,盖知其理之所自来也。
或问禘之说。
禘谓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于其始祖所自出之禘。
宰予昼寝
学者当惜寸阴,而昏惰若此,夫子所以责之。
未说到终日乾乾,无毫发间断处。
「回也不改其乐」,《集注》前说谓学者但从事于「克己复礼」之目,不使须臾之间,则庶有以得之。
后说又谓但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以至于欲罢不能而竭其才,庶有以得之。
前后两说不同。
前说「克己复礼」,不如后说「博文约礼」,弟知行而言,前说不使须臾之间,方是用工处,不如后说欲罢不能,乃其自得处,取乐为近也。
「乐亦在其中」与「颜子不改其乐」。
所谓乐在其中,发于自然,所谓不改者,守之而未化,此孔、颜不同处。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注谓「然深味之,则见其全体至极,纯亦不已之妙」。
「全体至极」四字,未知所指。
《集注》谓「则见其全体至极,纯亦不已之妙」,非深知夫子不能如此形容也。
「全体至极」,此心之致知无不尽也。
「纯亦不已」,一愤一乐,循环迭至,此学而不厌也。
非夫子,其孰能当之!
吴氏谓「卓尔亦在日用行事之间,非所谓窈冥昏默者」。
既非窈冥昏默,而颜子又欲从之末由也已,何耶?
颜子博文,则致知格物者无不尽矣;
约之以礼,则见于躬行者无不致矣。
及其知之既博,行之既熟,则见于常行日用之间,有以见夫事事物物上,各有自然当止之处。
所谓「卓尔」者,此亦非求于深远不可知之地也。
然颜子虽已见得如此,而力量未到,工无所施,所以有「末由」之叹。
川上之叹,程子谓「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其要止在谨独」。
「纯亦不已」是诚,「谨独」是诚之者。
来谕谓「能谨独,然后此心常存」,发得程子意出。
程子谓「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人」,恐是以身而言。
仁,人心也。
言人心本有仁,但为私欲所蔽,故仁壅遏而不行,但能体之以公,则仁自流行矣(《复斋集》卷一三。)
「知仁为之方」以下文字无问目,意旨论仁,当接于前「巧言令色鲜矣仁」一段「所以使学者」句后,今误植于此。
侍者欲再游方作此勉之 北宋 · 李之仪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精神秀发真狮子,耸壑昂霄似出林。
击竹有声先了悟,拈花微笑已知音。
新诗富健疑披锦,妙字清奇不换金。
往往秋高又飞锡,白云来去本无心(以上《姑溪居士后集》卷九)
彭氏太孺人墓志铭绍兴二十二年八月 宋 · 刘才邵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七、《杉溪居士集》卷一二
夫人彭氏,吉州庐陵人
曾祖播,祖庄,父九成,皆晦迹不仕。
夫人生才一岁,失怙恃,养于兄嫂。
柔懿庄静,天性夙成。
归于吉水李氏,为处士汝明之妻。
承上抚下,咸得其宜。
处士君即世时,二子皆学艺有闻,尝预荐贡矣。
其后肄业太学,累试礼部,相继以恩科释褐。
发初得官时,夫人年九十馀,遇郊祀霈恩,封太孺人,乡族荣之。
夫人呼发戒之曰:「汝官未应得封,吾年未及满百,渥泽所加,信为优幸,盍图报效?
汝其勉之」。
发既奉教,益自策励,所至皆有声称。
诸司才而列荐于朝,举者复溢格,改右宣教郎,知虔州兴国县
迎侍至官舍才数月,夫人一日告其子若妇若孙曰:「官无小大,禄贵及亲;
数有修短,终期于尽。
吾晚年方享禄养,亦十七年矣。
汝辈能顺承吾意,无可憾者。
今兹发之续生者皆黑,齿之已落者复生,身幸无恙,然自知不久客于世。
后月八日,吾将归矣,第恐至期有风雨之阻」。
既而果然。
翼日,沐浴易衣,端坐而逝,即绍兴二十二年三月九日也,享年一百有六。
夫时日可以数推,而风雨者气之变也。
昔之有所得者,其去也往往能预言其期,不失于俄顷之间;
至气之变,则罕有及之者,盖难言也。
且性既了悟,得无所畏,尚何风雨避哉?
此未易以常理测也。
惜乎当时无问者,傥或告焉,因以考验幽明之故,岂不韪哉。
夫人生三子,长曰卓,兴州助教,权桂阳监临武县主簿
次即发也。
季曰植,早卒。
女适进士罗芾,亦早卒。
男孙七人,千龄、千之、千夫、千能、千虑、千乘、千顷,皆习进士业。
女孙四人,曾孙二人。
其孤将以是年八月二十二日葬夫人于同水乡臻善里谷平之原,发以左朝散大夫、知桂阳监张运所述行实世系来请铭。
惟夫人以孝事其舅姑,以顺相其君子,以慈宜其家人,则妇道也,妻道也,母道也,美既具矣。
春秋过期颐之数,生平无一日之疾,顺受其正,以终天年,则寿之福、康宁之福、考终命之福抑又备焉。
是皆宜得铭,铭曰:
修德者人,报之者天。
猗嗟夫人,盖得其全。
永归幽宅,安此新阡。
爰勒坚珉,以久其传。